如何看待黃河變清?


黃河是一條多泥沙河流。中游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下遊河床因泥沙淤積而逐漸抬高,成為一條綿延亘遠的「懸河」。黃河泥沙問題由來已久,從周秦以來,就引起人們的關注。古人云,「黃河清,聖人生」,似乎黃河永無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史籍確有關於「河清」的記載。「黃河清」作為一種自然和社會現象應當受到重視。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游源頭清澈如鏡,但流經蘭州以下特別是經過黃土高原後,黃河含沙量陡增。黃河由清變濁是一個漸進的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春秋以前,黃河及其支流的輸沙量很小,山陝一帶的河水尚可直接飲用。到了春秋時期,這一地區河水已不再清澈,《左傳》有描寫黃河的詩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去詢多,職竟作羅。」 對黃河變清之遙遠漫長發出了無限的惆悵。《管子?水地篇》記載道,「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滯而雜」,意謂關中地區的河水泥淤沉滯,與水相雜。戰國時已有人稱黃河為「濁河」。

稍後出現的《爾雅》對「河」的解釋是「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這是對黃河以「黃」字描述的較早一例。《水經注?河水》中描述黃河時也引用此句。秦漢時,由於人類對黃河的直接利用及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黃土高原地表植被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黃河輸沙量增加速度驚人。據《漢書?溝洫志》載,黃河「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從這一時期開始,人們開始將這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稱為「黃河」。

關於黃河「河清」的記載,就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最早的記載是《冊府元龜》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所記載的:「成王時,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祥烏鳳凰見,萱莢生,乃與成王觀於河雒,沈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昧,榮光並出,黃河清,慶雲至,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坐之而去。禮於雒,亦如之。」接著可見的歷史記載為漢光武帝建武九年,當年「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一帶)河水清」。(《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河部》)

而關於河清的最確切的記錄就是《水經注?河水五》下這條記載:(河水)又東,過武德縣(今焦作武陟東南)東,沁水從西北來注之。注文:《續漢書》曰:延熹九年,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疏曰:《春秋》註記,未有河清,而今有之。繼之,黃河在建寧四年二月,河水又清也。

之後,關於河清的記載依然常見於史籍,其中比較多的為唐、宋、明、清四代。詳見汪前進《黃河河水變清年表(公元前1035年——公元1911年)》。

對於河清這種不太常見的自然現象,歷史上主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祥瑞說」,另一為「災異說」。

歷史時期,祥瑞說由來最久,把黃河由濁變清這一奇異現象作為祥瑞之兆的認識也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即「黃河清,聖人生」。

另外一種與之截然相反的觀點是「災異說」。認為「河當濁而反清,陰欲為陽」,視「黃河清」為一種叛亂、不祥之徵。「黃河清」為「不祥之徵」的看法略晚於「祥瑞之兆」的觀點,但兩種觀點一直相伴而行,幾乎在歷朝均有提出者。

古代黃河變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旱災。

黃河的泥沙最重要的來源是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因此黃河澄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黃河上中游地區長期持續乾旱無雨,地表難以形成徑流,沒有或僅有少量的泥沙進入河道,同時黃河水量大幅度減少,河水流速放緩,使河水攜帶的泥沙很快沉積下來,最終導致河水由濁變清、由小至清。中游旱災是河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是冰凍。

冬春季節,黃河上中遊河道冰封,流水趨緩,泥沙下沉;同時,冰封河道也減緩了河水對河床的沖刷,使流入河道的泥沙減少,以至於水質變清。開春後,冰雪融化,雪水緩緩滲透於地下,無法形成地表徑流,冰雪融水注入黃河後,也會使得局部河水變清。

三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影響的首要表現就是黃河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使得地表植被狀況明顯改善,減少了泥沙流失量,從而使黃清在特定時期內增多。黃河中游地區所處的自然條件註定了它的多泥沙、善淤、善決和善徙的特徵,再加以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持續開發,對這一地區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又必然加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水土流失的加劇。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順應了自然規律,在黃土高原區域減少農業比重增加畜牧業比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黃河澄清的可能性。例如譚其驤在《何以黃河在東漢以後會出現一個長期安流的局面》中提到:「歷史上的魏晉十六國時代是一個政治最混亂,戰爭最頻集的時代,而在黃河史上的魏晉十六國時代,卻偏偏是一個最平靜的時代。」其原因就在於「以務農為本的漢族人口的急劇衰退和以畜牧為生的羌胡人口的迅速滋長,反映在土地利用上,當然是耕地的相應減縮,牧場的相應擴展。黃河中游土地利用情況的這一改變,結果就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也相應地大為減少」。

四為地震。

地震也會造成河水含沙量的突然變化。究其原因當有二。一是由於地震引起的地殼斷裂使得地下水的大量湧出,從而局部改變了黃河的泥沙含量,使黃河的泥沙含量比平時少了許多。二當為地震引起的山體崩塌滑坡等固體物質堵塞了河道,使得下遊河水流量突然減少,河水流量小,攜帶泥沙量就小,河水變小變清。而堵塞河道的堆積物一旦潰決,大量的經過沉澱的河水注入下遊河道,也會造成特定時間段下遊河水的澄清。

由此可知,古代的「黃河清」大多數情況是伴隨著黃河流域的氣候、降水、地質等環境變化而引起的。這也是歷史上不少人將「河清」視為災異的重要原因。

現如今,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和黃河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利樞紐的建設,使得黃河清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是依然需要世人時刻提防的是,黃河多泥沙是一種歷史形成的長期而複雜的河流水文現象,有其客觀的演變規律。大壩的攔蓄使得下遊河水含沙量劇減,對黃河三角洲的生態環境,及河道自然演變規律,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現在的黃河比起歷史時期的「善淤、善決、善徙」,已經安靜了很多。但是也需要注意泥沙減少給下遊河道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希望我們的母親河永遠健康,美麗!



  黃河清兮聖人出,中華迎聖譜華章。中國人,在啟蒙時候就被告知:「聖人出則黃河清。」([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傳說黃河五百年變清一次。甚至還有「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說法。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 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明]羅貫中)
諸葛亮《馬前課》第十二課預言:「拯患救難,是唯聖人。陽復而治,晦極生明。」

《推背圖》第44象:讖曰:日月麗天 群陰懾服 百靈來朝 雙羽四足。頌曰:而今中國有聖人 雖非豪傑也周成 四夷重譯稱天子 否極泰來九國春大河「清流」

  2000年以來,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

  黃河潼關水文站實測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黃泥沙量僅為2.64億噸,較天然來沙均值15.92億噸減少83.6%。雖然同期黃河徑流量較天然時期年均值減少46%,但黃河含沙量卻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

  歷史記載可查的「黃河清」共有43次,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黃河澄清2000餘里,持續20多天。新世紀以來的「黃河清」,持續時間之長遠超記載,史所罕見。

  1946年人民治黃以來,古老的黃河首次得到系統性治理,徹底扭轉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險惡局面,實現了70年安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近20多年來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成效卓著,正發生著由「局部好轉、整體惡化」向「整體好轉、局部良好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平均每年攔減入黃泥沙4.35億噸。


一個是現在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減少了水土流失。二是黃河流域的雨量減少。隨著全球的氣溫變暖,長江黃河發源地大量冰川的消退,讓黃河流量急聚減少。在黃河上共建有大大小小的十二座水電站,如同長江三峽水庫一樣屯積了大量的泥沙,(三門峽水庫修建後不幾年由於泥沙的淤積,沒幾年就廢了。)極大的減緩了江河水的流量和流速。長江的水變清了黃河的水也變清了。過去那種洶湧澎湃的黃水奔流場景再難湧現,只有那黃河的壼口瀑布仍在向世人展示怒吲的黃河。


現在的黃河清是因為國家對黃河沿岸的環境保護成功導致的,歷史上所謂的「黃河清聖人出」是什麼情況呢?眾所周知,黃河渾濁是因為黃河上遊人類活動密集,破壞水土導致,歷史上第一次黃河清的時候是五胡亂華時期,漢人被屠殺一空,長期沒有人類活動,黃河沿岸水土恢復導致黃河變清,當時的漢奸們則大拍胡酋馬屁稱聖人出黃河清。第二次是安史之亂後,第三次是蒙元之時,第四次是滿清入關,現在你們知道所謂的聖人出黃河清的真相了吧,人都死光了水當然清了!


小時侯爺爺曾經對我過,天下黃河清,餓死人。光緒三年,人吃人,狗吃狗,外甥吃了親舅舅。那是因為天下大旱,造成水流小,水流變慢造成的。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一路走來,不知匯聚了多少小河之水,受水土流失嚴重,夾雜黃土高原泥沙,一路奔向出水口,大海。



近年來各級政府重視,退耕還林,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今日黃河清,那是人類治理結果。


這是件好事,黃河開始變清了,講起來,這個變化值得慶賀。但是,自古以來,黃河都是黃色的,從盤古開天起,到遠古文明,由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泥沙很大,中華民族歷來把黃河尊為母親河,黃河泛濫起來,也是很兇的。大禹治水就是整治黃河,『』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就是對黃河的最好寫照。中華民族在保衛黃河的尊嚴方面,曾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曾經有人呼喊,怒吼吧!黃河。在抗日戰爭的時候,黃河在咆哮!激發起人們的鬥志。幾千萬年以來,黃河一直是黃色的,怎麼一下子變成清色了呢?這不是偶然的,那裡生態越來越好,這些年又黃河中上游大量營造成起了『』三北『』防護林,對那裡的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種種措施,使得黃河變清,這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啊!幾千年的黃河文明終於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變清了。


把黃河中上游,尤其是中游陝西,山西全民大力植樹造林,興建淤地壩,把昔日光禿禿的黃土高坡變成了綠色森林的事實視而不見,不宣傳,不報道,卻迷信地說什麼「黃河清,聖人出",迂腐至極!


黃河變清除了環保生態治理成效外,主要還是因為大規模梯田開發和水電站開發,水土流失大大減少了,另外,這些年黃河流域基建規模龐大,也帶動沿岸區域大規模采砂,這也帶來泥沙滯積,還與近年黃河中上游降雨分布平穩有關。

黃河變清,也減少華北缺水和因地下水抽採過度造成地質沉降的壓力,總體上有利於生態環境改善。

黃河變清只是季節性的,要想徹底變清還有待時日。但黃河變清對中下游平原的擴長影響較大,甚至引發海水倒灌,鹽堿化加重,也值得相關部門注意。


黃河入海口由於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而形成肥沃的平原,目前正以每年平均二平方公里的速度自然形成海灘後變陸地,黃河因自然原因在歷史上多次改變河道以成不可抗拒的,人類沒必要與大自然抗爭,要遵守大自然的規律並加以利用為人類造福,可以開挖一條人工河道引導黃河聽從人類的安排為人類服務。並不是加高護河堤壩,黃河以是一條高於地面的懸河其改道是必發生的。


黃河的泥沙的主要來源是黃土高原,那裡全年降雨少植被覆蓋少但是降雨集中,所以才會一下暴雨就把泥沙沖走了,還有黃河上游是冰雪融化的水是很清的,查一下中游的降雨量變化,和水量變化,就不難解釋啦


推薦閱讀:

一個10kg重的鐵球,用光速撞擊地球,能把地球撞穿嗎?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那麼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可以做到持續多少天?
氫氣的原理是什麼,如何使氣球飛上天呢?
瘦骨男怎樣科學增肥?
為什麼經常聽到科學解釋不了的說法?

TAG:黃河 | 旅遊 | 歷史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