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有哪些歷史遺迹?
首先謝邀,請關注點贊!
孫叔敖墓
在荊州市沙市區中山公園東北隅。孫叔敖,春秋時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東南)人。名敖,字孫叔,官令尹,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輔助庄王指揮楚軍,大勝晉兵,為楚替代晉稱霸奠定了基礎。死後葬於楚郢都附近之白土裡。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宜施道來謙鳴於此立碑,上題「楚令尹孫叔敖墓」。
春秋閣
在荊州市沙市區中山公園內。原是清嘉慶年間(1796-1820)建在市西郊金龍寺前的一座戲樓,1931年遷此改建。閣內原供奉三國時蜀將關羽讀《春秋》像,故名。閣為上下兩層,下層奠以石柱和石牆;上層面闊3間,頂作九脊。
萬壽寶塔
在荊州市沙市區荊漢大堤象鼻磯萬壽園內。系明藩遼王遵太妃毛氏之命為嘉靖帝祈壽而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動工,至三十一年建成。為磚石砌築,八角七級,高40餘米,下設高大石座,額、枋、斗拱,皆仿木構建築形式,塔身外壁各層均飾有漢白玉雕刻佛像,計94龕。內外壁間還嵌有大量磚雕佛像。頂裝銅鑄鎏金塔剎,上刻《金剛經》全文。由底層正門進入塔室,登臨頂層,憑欄俯瞰荊沙城郭。西望虎渡河口,巨閘扼江,風帆片片。
章華寺
在荊州市沙市區東北隅太師淵。相傳為楚靈王六年(前535年)所建之章華台舊址,原台高10丈,宮室亭榭,極其壯麗,元代泰定年間(1324-1328)於廢址建寺,亦名章華。現存廟宇,系清代重修。崇樓傑閣,裝修典雅。寺內藏有清雍正年間(1723-1735)頒賜的《藏經》一套和玉佛二尊及其他珍貴文物。院內尚存章台老梅,相傳為楚靈王時遺物,至今猶老乾蒼虯。
張居正墓
在荊州市沙市區西北張家台。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世居江陵。神宗時為相,死後葬此。現存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6米,寬1.24米,上刻「明相太師太傅張文忠公之墓」。碑前還有石制香爐、燭台,再前有半月池,墓四周有土築塋牆高3米,佔地15畝。
荊州古城
即荊州市江陵區城。地處長江流域中游,鎮巴蜀之險,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滅楚後,成為歷代封王置府的重鎮。古城傳為三國時蜀將關羽所築,原為土城。南宋始建磚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毀。現有城牆,為清順治三年(1646年)依舊基重建。城牆高近9米,厚約10米,周長9.3公里。六座城門之上曾建有城樓。惜大部廢圮或改觀,唯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之朝宗樓尚存古樸之制,屹立於拱極門城頭。重檐歇山式頂,巍峨壯觀。
楚紀南故城*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北5公里。又稱紀郢。因在紀山之南,故名。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自楚文王元年(前689年)「始都郢」至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有二十代國王在此建都,歷時400餘年。為當時南方第一大都會。當年的土築城牆,至今仍存,有的地段高達6-7米,城址近正方形,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5公里,面積16平方公里。
四周開城門7座,已發掘之西垣北段城門有3個門道,兩側還有類似門房的建築遺迹;南垣及北垣古河道出口處,為水門兩座。城內夯土建築台基密集,有的高達6米,寬14米,規模較大,應為當時宮殿建築的組成部分。城外尚有三大墓區,保存著當年王公貴族的大、中型墓冢700餘座,城周發掘墓地20餘處,清理小型楚墓數以千計。城內鳳凰山,在楚都徙陳(今河南淮陽)後,淪為秦漢墓地,著名的西漢古屍、大量的漢簡及精美彩繪漆器,即出土於此。
元妙觀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內。為唐貞觀九年(635年)建,一說唐開元中建。原在城西南隅,明嘉靖間遷此。原稱玄妙觀,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諱,改玄為元。現有建筑前為山門,中為玉皇閣,後為三天門和玄武殿。玉皇閣系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重建,四角攢尖頂的三層樓閣,面闊與進深均為3間,平面呈正方形,重檐飛舉,翠瓦丹牆。玄武殿聳立於崇台之上,巍峨莊嚴。
開元觀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西門內。為唐開元年間(713-741)建,故名。後各代均曾修葺。觀為南向,由山門、雷神殿、三清殿、祖師殿四部分組成。三清殿是其主要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頂為單檐歇山式。崇脊疊拱。其後有祖師殿,聳立於崇台之上。觀內現存元、明時期的碑刻,鍾、爐以及大鐵鑊、石馬槽等文物。門前立明代石雕蹲獅一對。
荊州博物館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內西湖之畔。成立於1958年。佔地約3萬平方米。現有珍貴藏品數萬件,以西周和秦漢文物最為突出,如越王勾踐劍、「兵辟太歲」戈、彩繪漆木龜盾、龍鳳虎紋綉羅單衣等。
樊妃冢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東北約3公里。又稱九里冢。樊妃是春秋時楚莊王的夫人,常勸庄王選賢用能,勤政治國。庄王好田獵,不問國事,樊妃極力勸諫,但庄王不聽,她即不食肉,以明心志,庄王受到感動,乃停田獵,故此冢又稱「諫獵墓」。唐張說游此時留有「楚國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懷沈尹祿,誰進叔敖賢」的詩句。冢封土高14米,直徑為100米,平地隆起。猶如小山。
太暉觀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西1公里許。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湘獻王朱柏就宋元時草殿原址所建,崇禎八年(1635年)重修,清順治、康熙、乾隆諸朝皆曾修葺。飛樓涌殿,雄甲荊楚,人稱賽武當而馳名遐邇。金殿屹立於高大平台上,面闊進深各3間,長寬各10米,重檐疊脊,華拱畫梁,頂覆銅瓦,每當驕陽映照,閃光奪目。前檐下浮雕石柱,雲繞龍蟠。台後清水一泓,碧波漣漪。
八寶山*
在荊州市江陵區城西北8公里。山中古墓密集,其中以楚墓為多,漢墓次之,兼有其他朝代墓葬。較大的墓冢尚有三四百座。據記載,楚莊王墓在龍山,前後陪葬者十冢,皆成行列;明藩遼簡王及肅、靖、惠、恭、庄諸王墓俱在山之北。墓藏文物豐富,越王勾踐劍和彩漆木雕座屏均在此出土。山上有落帽台、換帽台等勝跡。緊對換帽台有馬跑泉,水味清醇,明澈如鏡,相傳為三國時蜀將關羽行軍至此時馬跑出泉之處。此山由北而南,綿亘15公里。
洪湖市瞿家峽*在洪湖市區西北31公里,與監利縣接壤。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1929年7月正式成立「洪湖游擊隊」。這座小鎮的街道和建築風貌仍如當年。小鎮濱洪湖,臨長夏河,鎮東有新建子貝淵閘。
石首市綉林山在石首市綉林鎮。舊名陽岐山。相傳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劉備往東吳迎娶孫夫人返荊州至此,諸葛亮令人「掛錦在山,結綉如林」,為之慶賀(一說劉備在此設花燭洞房迎娶孫夫人),因而陽岐山、石首鎮皆易今名。昔日名勝古迹星羅棋布,諸多名人登臨欣賞,宋黃庭堅曾留有《詠綉林十景》詩。現已闢為公園。
松滋市西齋清真寺在松滋市西齋鎮。為松滋、公安兩縣和湖南澧縣伊斯蘭教徒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現經修葺,完整如初,並設專人管理。寺內有禮拜殿、教育講堂和住房等,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禮拜殿,為宮殿式建築風格,崇脊飛檐,雕樑畫棟,格窗花門,精緻優美。寺外林木擁翠,環境肅然。
西門河遺址在松滋市老城鎮。
鐵石溪遺址在松滋市老城鎮。
雲聯塔在松滋市老城鎮。
桂花樹遺址在松滋市。
大岩嘴戰國墓群在松滋市大岩嘴。
上明故城在松滋市老城鎮。
監利縣華容古道在監利縣城西南12公里。即曹橋至毛家口的一條湖區小路,長7.5公里。監利古稱華容,原縣城位於今縣城北30公里。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敗赤壁走此,遇泥陷,急令軍士負草填之,羸者飢乏倒地,多被人馬踐踏而死。強行間,又被關羽堵截,後被放行,因有「關雲長義釋曹操」的故事傳聞。現在古道旁,阡陌縱橫,公路交錯,城鎮與水鄉連在一起。
子胥園在監利縣容城鎮。
紅二軍團攻克監利城紀念碑在監利縣容城鎮。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在監利縣容城鎮。
章華台在監利縣周老嘴鎮。
瓊台觀在監利縣周老嘴鎮。
六角亭在監利縣周老嘴鎮。
賀龍、周逸群舊居在監利縣周老嘴鎮。
文昌古宮在監利縣程集鎮。
西周楚昭帝行宮在監利縣程集鎮。
公安縣三袁故里在公安縣城西30公里孟溪村。為明代文學流派—「公安派」創始者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故鄉。四周丘陵起伏,湖堰相間。其下三袁祖居,尚存其祖父袁大化所築桂花台,其母龔氏放簾台,三袁當年外出時的上馬墩。村東200米處,有袁宗道、袁中道墓葬,高約1米余,上植青草。
江陵縣鎮安寺鐵牛在江陵縣城。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裡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裡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裡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裡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裡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裡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張居正故居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古城東大門內。荊州古城一條以張居正命名的街巷由來已久,顧名思義張居正故居就在這條街道上。由於歷史原因,其故居毀於戰亂。後由荊州市重建張居正故居,並以其原有建築景觀布局。包括大學士府、九鳥苑、陳列館、文化藝術碑廊、首輔論證群雕等。景點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原卸甲山關羽祠,毀於日寇侵華戰火。現經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築風格,其文化內涵創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是海內外華人祭拜關公的首選聖地,中外遊客理想的觀光勝境。
著名的洪湖赤衛隊的革命根據地舊址,沒學到多少革命理念,但古街倒是特色不錯。入園簽個大名就行,還算不錯!景區內部總體維護還可以,部分房間略有失修痕迹。雖然地方不大,但是比起其他古鎮什麼的清凈許多,可以比較悠閑的隨意拍照。
關公館位於荊州古城南門關廟舊址亦稱關公廟,佔地4500平方米,關廟舊址既是關羽鎮守荊州10餘年的府邸故基,也是關羽後代世襲江陵的地方所在
荊州玄妙觀如今被開發成九老仙都景區。除了始建於唐代的開元觀和明清玄妙觀中留下的紫皇殿建築群和玉皇殿,還有新建的道館和梁元帝蕭繹私家花園原址上重建的湘東苑建築群。景區門外正對城牆上的土包是松甲山
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地區和監利縣周老嘴地區。1928年初,賀龍、周逸群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湘鄂西地區發動群眾,展開鬥爭,並領導了荊江兩岸年關暴動。1930年 8月紅二軍團總指揮部和鄂西聯縣政府駐周老嘴。1930年 7月,紅二、六軍在公安縣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1931年 4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和湘鄂西聯縣蘇維埃政府由安橋村遷駐瞿家灣, 6月15日組建了中央湘鄂西臨時省委。7月下旬,長江大堤潰口,瞿家灣被洪水淹沒,湘鄂西根據地領導機關遷往周老嘴。同年12月11日在周老嘴成立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1932年1月成立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同年3月湘鄂西省黨政機關遷駐瞿家灣,瞿家灣和周老嘴地區成為根據地中心。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瞿家灣位於洪湖市西北66公里處。現存革命舊址共21處,大部在電排河以西的舊街上,基本保持原貌。主要有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西省工農監察委員會、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紅旗日報》社等舊址。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舊址為二進院落,中間有雨棚相連,面寬12.5米,進深17米。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原為瞿氏宗祠,建於清嘉慶年間 (1796~1820),為三進院落,佔地550平方米。1964年,湖北省博物館和洪湖縣革命歷史博物館對瞿家灣舊址進行調查,建立檔案,樹立保護標誌,並建立了群眾性保護組織。1977年成立瞿家灣革命紀念館。周老嘴位於監利縣城東北 30 公里。現存革命舊址42處,大部分布在東西向的中街上。主要有紅二團總指揮部、紅二軍軍部、紅六軍軍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中央湘鄂西省委員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和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等舊址。中央湘鄂西省委員會舊址和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毗鄰,均為三進院落磚木結構建築,佔地面積 220平方米。近年修建了周老嘴革命烈士陵園。陵園中建有柳直荀烈士紀念亭。
1、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牆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
2、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城北30公里處,隨岳高速公路從其東鄰穿過,監漢、監仙、監潛公共汽車在此經過。是集古建築文物遊覽與紅色旅遊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周老嘴古鎮小街因渡而興,有五條水系在此交匯,被美喻為「五龍捧聖之地」,全長一千餘米。
3、祖師廟景區
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道觀「監利縣護國山祖師廟」位於湖北省監利縣上車灣鎮,西距監利縣城12公里,該廟始建於唐乾元(758-760)年間,千百年來,祖師廟數次毀於風雪、洪水、戰爭、,但屢毀屢建,民眾的崇拜也愈加濃烈。2002年初大規模重修,2006年7月祖師大殿告竣,累計投入6500萬元,新建的祖師廟佔地500畝,廟宇內樹木蔥蘢,以祖師大殿為中心,自南而北,分布大小殿宇20多座,成為荊楚大地最大的廟宇。
4、周老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荊州監利城北25公里處。1928年,賀龍、周逸群、鄧中夏、段德昌、賀錦齋等領導的湘鄂邊游擊戰爭,開創了湘鄂邊根據地,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後改稱紅二軍);1930年開創了洪湖根據地,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同年7月,紅二軍和紅六軍在公安縣會師,從而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5、關羽祠
荊州關羽祠是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後毀於日寇侵華戰火。現經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築風格,其文化內涵創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關羽祠,以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教育後人「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作好人」相傳,明代宰相之傑張居正的第三個兒子張懋修,曾在此讀書考中狀元。
6、張居正故居
張居正故居位於荊州古城東門內,地處荊州旅遊的核心區域,交通便利,是遊客進出古城的必經之地。故居佔地10餘畝,為仿明代四重院落,東房西園建築格局,院內有明神宗御書樓名的「捧日樓」、「純忠堂」,有後人詠頌江陵的詩詞碑刻。院內主體建築高低錯落,以中軸對稱,布局嚴整;小花園內小橋、流水、假山等園林景觀,又靈動精緻。
7、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簡稱烈士陵園,亦稱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土紀念館,座落在洪湖市城區南郊,離市中心約1.5公里。佔地面積40公頃。1978年10月,0湖北省委為紀念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在湘鄂西蘇區犧牲的革命烈土決定建園,1984年11月10日落成。沿著青年路前行,古樸秀麗的四柱三間式綠凡朱楹、飛檐斗拱牌坊迎門而立,坊額上鐫刻著原國家主席-題寫的「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園名。
8、荊州關帝廟
國家A-旅遊景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迎賓路,南門關廟舊址。宜黃高速、荊襄高速可達。距武漢市200公里。是三國文化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佔地4500平方米,關廟舊址既是關羽鎮守荊州10餘年的府邸故基,也是關羽後代世襲江陵的地方所在。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始建為關帝廟。後幾經戰火,且年久失修,殿宇毀失殆盡。
9、荊州章華寺
章華寺位於我市沙市區太師淵路南側,為楚靈王行宮古章華台遺址。追溯章華寺之歷史,必然涉及古章華台。章華台與章華寺兩者一字之差,始建時間卻相距一千八百年之遙。前者為帝王行宮,後者為佛門凈土。章華寺源古章華台而得名至今,古章華台因章華寺而名垂千古。章華台又名章華宮。
10、報慈寺
報慈古寺,位於湖北省公安縣章田鎮東南部風景秀麗的淤泥湖畔,東臨章田古鎮,南枕千馬平川,西望古城荊州,北依萬里長江,其開山緣起與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緊密關聯,此人便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說到荊州最好不過的就是荊州的古城了,而且出了個大明首輔張居正。下面小編給大家聊聊荊州古城,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啦??。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城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荊州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後成為江陵縣治所,出現了最初城廓。經過三百五十多年的風雨,現存的古城牆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築。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裡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裡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無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荊州城已成為中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古城歷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屢毀屢建,現在的荊州古城較晚的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順治三年,保留至今,是「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這裡,是三國迷們超愛的地方,不僅可以看到關老爺的塑像,還可以了解他鎮守荊州的偉大事迹、去他的祠堂拜祭一番!
1 荊州古城:三國迷們的必去地
荊州古城位於荊州市荊州區,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存古城牆大部分為明清時代建築而成,磚城逶迤挺拔、完整堅固,是中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牆之一。人們口中的「大意失荊州」,出處就是這裡,一部《三國演義》讓荊州城名聲遠揚。
營業時間:8:00-18:30(賓陽樓),古城全天開放。
地址:荊州市荊州區
2 關羽祠:拜祭關公關老爺
荊州的關羽祠位於古城南門附近的卸甲山上,是荊州百姓為了紀念關羽而修建,希望能借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以教育後人。整個關羽祠具有明清的建築風格,南面緊靠荊州古城的磚城牆,東、西、北三面台基與土城垣融為一體。
人均消費:27元
營業時間:7:30-18:00
地址:荊州市荊州區新南門內環南路76號
3章華寺:荊楚名剎
章華寺位於荊州沙市區,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為荊楚名剎,同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章華寺內的章華古梅、沉香古井、銀杏古樹、石碑古刻被稱為「四古之絕」。整座寺廟為宮廷式建築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輝煌。寺內藏有清代皇室御賜《藏經》及許多宮廷珍品值得一看。
人均消費:5元
營業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荊州市沙市區太師淵路
4 關帝廟:關羽鎮守荊州的府邸故基
關帝廟又稱關公館,位於荊州南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佔地4500平方米。這裡既是關羽鎮守荊州10餘年的府邸故基,也是關羽後代世襲江陵的地方所在。整個館宇模仿原關廟風格,儀門、正殿、三義樓、陳列館前後呼應、渾然一體。灰瓦紅牆、畫棟雕梁、飛檐翹角,氣勢宏偉,獨具魅力。
營業時間:8:30-17:30
地址:荊州市荊州區愛民路愛民路關公館
5 楚紀南故城:楚國郢都故址
楚紀南故城是中國東周時期楚國郢都故址,這裡是楚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當時長江流域的一大都市。楚文王元年在這裡建都,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進郢都,400多年間,有20代楚王都以紀南故城為都城。
營業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荊州市荊州區
自然景觀 |依山傍水享樂其中
荊州自古以古城遺迹而聞名,古城人文景觀經久不衰。除此之外,現也開發了些許現代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如:洈水風景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自然純樸的生態美;太子山王莽洞景區——「中國農谷」的聚集區……這些現代化的自然景觀,必然能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荊州,快收拾行李來此感受一番吧!
1 洈水風景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裡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洈水大壩,巍峨壯觀,似綠色巨龍伸臂,守望湖光山色;新神洞內,溶洞奇觀「乾坤神柱」、「天宮大幕」會讓你驚嘆不已;漫步洈水,顏將軍洞里泛舟水府洞天,依稀可聞遠古巴國將士金戈鐵馬、刀劈劍擊的拼殺與吶喊。
人均消費:80元
營業時間:8:30-17:00
地址:荊州市松滋市洈水鎮洈水大道8號
2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自然純樸生態美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洪湖市瞿家灣鎮,這裡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至今仍完好的保留著39處革命舊址遺迹。景區是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樸的原始生態美。景區內有十里荷花帶、萬畝蓮藕區等十多處景點,還有湘鄂西革命首府、明清一條街等人文景點。
人均消費:80元
營業時間:6:00-20:00
地址:荊州市洪湖市瞿家灣鎮
3 太子山王莽洞景區:「中國農谷」聚集區
這裡是中國農谷文化產業的聚集區。為了建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文化博鰲」基地的項目,重點規劃森林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森林生態旅遊開發、苗木產業發展、生態養殖及加工、林下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等項目,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實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人均消費:50元
營業時間:8:00-17:00
地址:荊州市京山縣太子山林場
好地方。剛旅遊回來。
荊州古城又叫江陵城,荊州古城相傳是三國蜀將關雲長所築,原為土城,後明請又重迠。張居正故居(荊州沙市區西北張家台)。荊州博物館有鎮館之寶:越王句踐龍泉寶劍:。還有荊州中山公園萬壽寶塔,藏華寺,關羽祠,開元觀等歷史遺迹,荊州由於歷史悠久文化底韻非常渾厚,名勝古迹多得數不請。
推薦閱讀:
※中國地圖的中心到底是不是陝西?
※伊犁,這麼美,你會去看看嗎?
※梧州岑溪市哪裡有吃飯、游泳、釣魚、唱歌的悠閑的農莊?
※為什麼每一個大洲的右下角都有一個大島嶼?
※在韓國旅遊的32個人,現在會是什麼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