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巧與後期有多重要?
後期30秒,廢片變大作
風光攝影,必須要用RAW格式,這個不用多說了,因為RAW裡面記錄的太多的內容。我們後期的過程,就是要把RAW的顏色,細節和層次給展現出來。
來看這樣一張圖片吧。RAW格式拍攝於斯里蘭卡。這個照片好看嗎?只能說還行,是個照片,構圖不錯,曝光還可以,沒有死白和死黑。但只是照片,絕對不能稱之為「作品」。
RAW格式拍攝,往往都給人一種「灰頭土臉」的感覺。不要怕RAW格式灰,因為它是一塊「璞玉」,裡面藏在寶貝,我們要把它「雕琢」出來。
RAW階段,我主要調整的幾個關鍵點就是:色溫-高光-陰影-清晰度-飽和度。針對這個圖片,我的調整參數如下:
這些參數,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不是固定的,根據每個片子的特質來具體調整。30秒鐘,畫面煥然一新了。
這個時候,大家是不是覺得畫面右邊的這個「木樁」比較突兀,不好看。進入PHOTOSHOP,選區-填充-內容識別,木樁瞬間沒有了!
到這裡,我們調整也完成了!很簡單,很迅速,但效果很好。一張精美的作品誕生了。
通過這個案例,飛俠需要強調的是:
前期的拍攝很重要,RAW格式是必須的
針對RAW格式的調整是必要的
能在RAW階段完成的調整,不留給JPEG
後期的調整過程,就是改善和升華的過程,表現你心中色彩的過程
最後再來看看對比吧,絕對天壤之別!後期,太重要。
後期,讓你的作品變廢為寶。
很重要,但不是必須。
攝影越來越全民化了,現在拿個手機拍照就敢說自己是攝影師,不過,每個領域都有頂尖的人才,攝影亦是如此,但是綜合來說,攝影仍然是一門技術活,只是這個技術活橫跨兩個領域。一個是技術,一個是思維。
這個題目,我們簡單的歸類為普通的攝影,包括風光攝影、旅行攝影、人像攝影,例外的可能是新聞攝影。
風光攝影在後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部分原因是相機造成的,我們在到達某一處絕美風光地的時候,人眼能夠看清亮部細節和暗部的細節,但是相機不行,記錄不了這麼多細節,只能二選其一,我們可以通過後期的手段實現接近人眼的效果,這是一般風光攝影的後期思路。其次,利用後期實現人眼看不到的效果,比如星軌的後期合成,長時間曝光的絲滑水流,都是與後期緊密結合的。
人像攝影與風光攝影稍有不用,後期主要用於修飾皮膚及細節,在戶外拍攝利用小閃光燈和自然光拍攝,如果拍攝的到位,其實後期的工作量並不大,工作量大說明拍攝的有問題。
新聞攝影與前兩者均不同,新聞攝影幾乎不允許後期,甚至國外一些著名的新聞機構連簡單的曝光都不允許調整,這是非常考驗攝影師功底的,我有認識的著名新聞攝影記者,他幾乎不後期,相機拍成什麼樣,就直接可以見報,作品還很耐看,所以,攝影終究是一門技術,前期拍攝考驗技術,後期可以幫你錦上添花,而不是擦屁股。
攝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前期、後期、思路等等都很重要,在前期拍攝時,就要有想法,個人覺得,前期、後期都還容易學,難的是想法和理念。
後期是很重要,但沒有前期就是白搭,比如這兩張
處理前↑
處理後↑
都很重要。
數碼時代,前期和後期是對等的。機器越好,寬容度越高。拍出來的就越灰。所以很多人不會後期,買個單反,結果拍出來還沒手機拍的好。
而且,懂一些後期,拍攝時就會知道避免那些後期處理掉的問題。做片的效率也會快很多。
技巧是骨架,後期是蒙皮,
推薦閱讀:
※拍攝建築物怎麼才能讓它不變形?
※成為一名攝影助理的意義何在?
※單反人像攝影技巧,怎麼構圖?
※想辭職做獨立攝影師,但是心裡還是好沒底?
※攝影靠感覺多一些還是靠技術多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