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陰穴為什麼可以轉胞胎,治療胎位不正?
所謂胎位不正是中醫學的概念,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胎位異常。正常的胎位為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平行,胎頭在骨盆入口處,並俯屈,頦部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於胸腹前。胎位不正是指婦女妊娠28周以後,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位置不正常而出現的臀位、橫位等,多在產前檢查發現。
圖片來自Moxibustión en el embarazo. ?Qué es?
至陰穴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歸經屬於膀胱經,但其發揮的作用為足少陰腎經的功效。古人在穴位命名時,蓋有其因,至,有到達和極端的含義,陰者,可理解為足少陰腎經,也可理解為與陽相對的屬性。足太陽膀胱經從頭走足,到至陰穴之處陽氣走到盡頭陰氣開始生髮,故而可視為腎經之始穴 。
取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正是基於其雙重的屬性。其一,胎位不正說明人體太陽與少陰之間出現失衡,取用足太陽、足少陰經脈氣交匯之處的至陰穴可以調整陰陽二經,使表裡經絡恢復平衡。其二,中醫學認為胎兒發育與母體的腎氣充盛與否息息相關。母體腎氣足,全身氣血旺盛,則胞宮實,自然胎體安正;腎氣虛,全身氣血虧虛,則胞宮虛,就會導致胎位不正。故治療選取腎經生髮的至陰穴為主。臨床上一般採用灸法,主要是從提振陽氣和溫通經脈來考慮的。
現代研究則發現艾灸至陰穴可以興奮垂體 - 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使腎上腺皮質分泌血漿遊離皮質醇增多,通過雌激素的調節,提高子宮緊張性及加強子宮活動,同時促進胎動,從而使胎位轉正。國際上對於至陰穴治療效果的認可程度還是很高,日本針灸界認為
足の小指の近くにお灸の熱刺激を加えます。
?その結果、逆子が改善す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
?実験データでも、効果的な數字が出ています。
通過在腳的小指附近加上灸的熱刺激。使得胎兒不正情況得到改善,實驗上也取得了有效的數據來佐證。(完)
參考文獻:
1.樂傑 .婦產科學.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08-221
2.郭子衣.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之臨床及實驗研究概況.中醫藥學刊,2005;23(7) :1218-1220
3.妊娠中のお灸。何それ? (逆子治療) - スペ
這個問題從針灸經絡角度理解非常清晰。
為什麼這麼說呢?
胎位不正是指婦女妊娠後期,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位置不能運動到正常位置而出現的臀位、橫位等。這說明胎位不正是長時間的機體調節胎位的功能失穩,經絡辨證為虛證,病位在腎。
病位為什麼在腎呢?
1.《素問·奇病論》說,「胞絡者,繫於腎」。胞絡是什麼呢?就是子宮周圍的韌帶和結締組織,更重要的是胞絡可以維持子宮的正常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這個功能直接關係到胎位能否正常。膀胱主筋是其次,膀胱管的是全身之筋,胞絡是直接負責人,腎是上級,膀胱則是腎的上級。
2.中醫認為胎兒生長發育與母體的腎氣充盛與否息息相關,胎位不正當責腎。
那胞絡虛(或者說腎虛)導致的胎位不正該怎麼治療呢?
古人用穴其實非常講究的,最好一病一穴,抓住主要矛盾最好。至陰這個穴位呢?五行屬金,金可以生水,既可以補太陽膀胱經又可以補腎經,胞絡病屬經絡病,這就是用五行相生,而不是用俞募(其多用於臟腑病)的原因。
那我既然這麼說,那又有疑問了?
為什麼不選用腎經的復溜(金穴)而用至陰呢?
其一:《解精微論》說到:「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足太陽之脈從頭走足,至此已陽盡陰生,交入足少陰之經臟矣,故即以至陰名之。至陰者腎臟之同義語,與經脈交接之處也。至陰乃是腎經經氣生髮之始,故灸之以鼓舞腎氣。其二:《靈樞·經脈》提及:「膀胱足太陽之脈……是主筋所生病者」,中醫的筋包括人體的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周圍神經等軟組織。子宮的活動受到胞絡(腎)和膀胱經的調控,故灸至陰以調筋恢復正常胎位。
其三:《素問·六節臟象論》謂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同為倉廩之本,為至陰之類,通於土氣。足部為膀胱經之終,土為足部之所踐,亦與至陰之義有關。至陰通於土氣,補之可以起到健脾理氣資助後天之功。後天亦可資助先天則生化無窮。
綜上,有何理由不用至陰治療胎位不正呢?
最後的最後,既然虛,用灸法也是理所應當的。
《靈樞·經脈》說:「膀胱經主筋所生病者」,胎位不正就是因為氣血不足,筋經失養,而筋的主要作用就是約束形體,所以當太陽經出現問題時,太陽經筋無力,對於胎兒的束縛不夠,所以才有胎位不正的現象。
昨天剛好指導一個朋友用艾灸調理好了胎位不正,發一個截圖。推薦閱讀:
※小針刀療法和水針刀療法,你了解嗎?
※想自學針灸,請給出實際的建議,如書單及培訓方法?
※單位來了中醫院義診的醫生,用中頻脈衝理療儀給大家打通經絡,這個東西有用么?
※如何看山東中醫藥大學逐漸沒落的現象?
※如何看待「我國針灸臨床研究首登國際內科學第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