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還能通過何種方式新創詞調呢?

據我讀過的論文,明清人皆有創調,而近代至民國則未有聽說。今人是否還有豐富詞調的可能和必要呢?


詞調與燕樂並生,宋以後,燕樂衰亡,明清人再創的調是根據當時俗樂創造的,與傳統的調子已經不符了。再加上中國古代濃重的厚古薄今思想,明清人再創的調極少被人認同,多半都是挨批了的。

平常的說法里,詞,就是一種歌詞。那麼,只要我能唱出來,不就也可以是詞了嘛!

這種觀點忽略了一點,就是「文化認同」。宋詞與元曲,很像是對雙胞胎。許多詞調名和曲調名是一樣的。但詞就是詞,曲就是曲。許多宋詞俗的像曲,而許多元曲雅的像詞。你能把那詞放到曲裡面,或者把曲放到詞裡面嗎?不能!雖然拋開了唱法,只看文字內容都差不多,但人家原始的狀態是兩碼事!

明清人創調,是欺負時人不懂行!而且,明清人自己本身就弄不清楚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麼,明清人創的調,就沒有價值了嗎?

有!但應該註明,這是自度曲!就像李叔同的《送別》,很好的一首詞,很美的一段曲,從內容風格上來看,標準的宋詞。本人早年甚至根據他的腔調,一字一字的明辨四聲並且不改一個字音的附和著填了一首。但我只能認為他是仿宋詞的一篇作品,雖然我打內心裡認為,這詞可以算做標準的典「詞」!

如果我們把李叔同的這首詞當做「宋詞」而不是「仿宋詞」,會是什麼樣?就會給普通大眾形成一個誤區,會妨礙對經典的理解和傳播。

傳統的宋詞腔調,絕對不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即便是《康熙詞譜》所收的,也只是當時詞調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許多消失的一乾二淨。

有宋一代,柳永創調最多,使用詞牌也最多!但他的那些詞調詞牌,有半數,在《全宋詞》里是孤調,只有他一個人使用過。這意味著他的創作,到他自己就完了,缺少響應者!

一個成功的詞調詞牌,就是一個經典形成的過程。只有你創作的詞調詞牌足夠經典,後人才會認同!

想一想,現今所存六百多個詞牌,兩千多種詞體,常用的有幾個?而這些常用的,也就已經夠使用了。他們是那那六百多個詞調的成功者!成功的很不容易!

所以,當新文化運動新詩要對舊詩革命時,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狀況。新詩運動的領頭人胡適,竟然直接按照舊詩的寫作方法,填個一首或半首詞,砍去詞牌,去冒充新詩!胡適有他的理由:舊詩存在了幾千年,這些不同的體式為內容表達定下的框架,有現成的規則可循,足夠今人使用,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那些鄙視舊詩體制的新詩人,很快就面臨著一個新問題:如何去建立自己的詩歌體式!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失敗了,新詩創造的體式,與內容不能夠很好的切合!你問現在還有沒有創調的必要,我想,新詩人們已經給出了答覆!

在經典面前,現代人的表現就是這麼無力!

回過頭來看,李叔同的《送別》,無論從詞還是曲的角度去看,都夠經典了,可以作為一個詞調詞牌獨立出來。但,認同度該怎麼來算呢?這個問題根本無法迴避!


推薦閱讀:

求表達對感情失望的詩詞,以搵吾淚?
柳永、秦觀、李清照誰的婉約詞創作水平更勝一籌?
想寫宋詞是否一定要認真地學習格律?
寫詞可以不套詞牌嗎?
念奴嬌赤壁懷古?

TAG:詩詞 | 宋詞 | 唐詩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