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何是魏臣?

若是荀彧是曹操的走狗,為何漢獻帝在荀彧死後廢除莊重的燕樂,為何曹魏的皇帝不讓荀彧陪祭曹操?為何荀彧的後代在勾搭司馬家後才居高位?若是荀彧為了家族利益為何不同意曹操稱魏公、加九錫?曹操獲得好處更多,荀彧獲得利益不才能更多?如果荀彧認為稱公不合適、為曹操著想,為何會付出生命的代價?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功臣,他還是曹操的親家,建安十二年大封功臣,荀彧僅次於夏侯惇,曹操封了他兩千戶,荀彧為何「未能充其志也?」


題主這個問題屬於無中生有吧,荀彧明明是漢臣,怎麼成了魏臣!

第一,從他到死的官職看,自始自終都是漢臣!

第二,范曄在《後漢書》中為其列傳,與鄭泰、孔融並列。

第三,荀彧死於建安十七年,到了十八年,曹操建立魏國,這時候入了鄴城當官的人才適合稱為魏臣好吧。

第四,荀彧生前都不知道曹操會當「魏」公、「魏」王,把這個「魏臣」的帽子扣給一個死人,有意思嗎?

我也知道目前的抨擊他的論調,依據是荀彧生前是曹操的心腹重臣,為曹魏帝國建立有功。

但是,幫助曹操創業的人很多啊,死得早的還有衛茲、鮑信、棗祗、王必等,是不是因為荀彧功勞大就得死了就得扣上「魏臣」的帽子呢?

其實批判荀彧的論調自從魏晉時期就有了,裴松之、范曄早就對此做了評價:

裴松之:世之論者,多譏彧協規魏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彧之由。雖晚節立異,無救運移;功既違義,識亦疚焉。陳氏此評,蓋亦同乎世識。臣松之以為:斯言之作,誠未得其遠大者也。彧豈不知魏武之志氣,非衰漢之貞臣哉?良以於時王道既微,橫流已極,雄豪虎視,人懷異心,不有撥亂之資,仗順之略,則漢室之亡忽諸,黔首之類殄矣。夫欲翼贊時英,一匡屯運,非斯人之與而誰與哉?是故經綸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動於嶮中,至於大亨,蒼生蒙舟航之接,劉宗延二紀之祚,豈非荀生之本圖,仁恕之遠致乎?及至霸業既隆,翦漢跡著,然後亡身殉節,以申素情,全大正於當年,布誠心於百代,可謂任重道遠,志行義立。謂之未充,其殆誣歟!
范曄:自遷帝西京,山東騰沸,天下之命倒縣矣。荀君乃越河、冀,間關以從曹氏。察其定舉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國艱,豈雲因亂假義,以就違正之謀乎?誠仁為己任,期紓民於倉卒也。及阻董昭之議,以致非命,豈數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過矣。常以為中賢以下,道無求備,智筭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夫以衛賜之賢,一說而斃兩國。彼非薄於仁而欲之,蓋有全必有喪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埶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重點我已經划出來了,喜歡噴荀彧又看不懂上述評價,我也沒辦法。

《三少帝紀》:(正始五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
臣松之以為:故魏氏配饗不及荀彧,蓋以其末年異議,又位非魏臣故也。至於升程昱而遺郭嘉,先鍾繇而後荀攸,則未詳厥趣也。徐他謀逆而許褚心動,忠誠之至遠同於日磾,且潼關之危,非褚不濟,褚之功烈有過典韋,今祀韋而不及褚,又所未達也。。

荀攸入了曹操廟,荀彧卻沒有,裴松之認為:曹魏帝國政府都不認可荀彧是魏臣。

《明帝紀》引《魏書》:(曹叡)詔曰:「昔先王之禮,於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於大蒸,故漢氏功臣,祀於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勛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於是以惇等配饗。

這是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第一批)進入曹操廟時事,荀彧的功勞夠格吧?但是曹魏帝國不認好吧!

《夏侯惇傳》引《魏書》:時諸將皆受魏官號,(夏侯)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

夏侯惇在曹操在世時,長期都是漢臣(領漢廷的官爵),找曹操強烈要求才拿到魏國的前將軍,曹丕稱王后,拜大將軍,卒官。

范書《荀彧傳》:帝(劉協)哀惜之,祖日為之廢燕樂。謚曰「敬侯」。

荀彧的謚號都是漢帝劉協給的,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分割——

最後吐槽一下下面這個答案。

1.郭嘉事。答主還不懂漢末的「主」是什麼層次吧?郭嘉效忠的第一主人必須是曹操啊,因為曹操可以開司空府,郭嘉擔任的是司空府的「軍祭酒」。軍祭酒是隸屬於將軍(曹操也有軍職在身,領車騎將軍)的啊!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漢官好嗎?沒有曹操的幕府,郭嘉P官職都沒有啊!所以也可以理解成:和平時代,郭嘉是曹操的門客而已啊!

郭嘉的原話只不過表達了認可曹操這個「主人」欣喜之情,就被黑成要反漢,漢之逆賊。荀彧沒反應,就連帶成認同反漢。。。這種低級黑是建立在曲解附會之上的。

范書《臧洪傳》:(臧洪書):觀主人之旗鼓 ……
李賢註:(臧)洪常寓於(袁)紹,故謂之主人也。

可能沒文化的低級黑以為臧洪這是要擁戴袁紹為皇帝呢。


2.屠彭城有荀彧一份?我覺得這位答主朋友造謠得有分寸吧?不要因為粉賈詡就可以造謠抹黑水了吧。

在我一再逼問之下,答主拋出了建安二年荀彧曾向提出討伐呂布的戰略規劃這個依據。

這邏輯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荀彧作為一個終生未踏足徐州彭城半步的人,現在要替曹老闆分一頂屠城黑鍋。

答主原話說是「彭城是在荀彧的幫助下打下的」,現在改口把話圓成「屠城荀彧確實沒份,但是曹操回來後,荀彧沒反對,甚至沒像陳宮一樣造反,所以荀彧就是屠城慘案促成一份子。」

拜託,陳宮為了邊讓造反這個理由,還勉強說得過去吧,畢竟兩人都是兗州名士,惺惺相惜也可以的。而荀彧一輩子都沒去過徐州,他的同情心需要泛濫到為徐州百姓而背叛主人?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3.曹操殺皇帝懷孕的老婆。這事應該是建安五年(200年)董承案。我不明白答主想讓荀彧產生什麼波動。。。好像董承政變成功後,荀彧還能安然無恙似的。

君不見,耿紀、吉本、金禕等人反曹時,坐鎮許都的王必,他這種與金禕關係好的人都被暗算(王必在政變時負傷,還準備投奔金禕這位好朋友,結果到了朋友門口才發現好朋友竟然是敵人!),可見政變時哪有什麼朋友之情可講!

董承和荀彧又沒什麼交集、淵源,我不明白答主為何要求荀彧會有波動,荀彧不至於同情心泛濫如此吧?

——所以,我覺得這位朋友為黑而黑,真沒意思。


那得問三國殺設計者了


荀彧是漢臣而非魏臣,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曹操是人妻黨主席,贏得大選後,開始組建新政府。

夏侯惇等人是以人妻黨黨員的身份成為政府人員,參與新政府;
荀彧等人是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受邀參加新政府的;
郭嘉等人只是黨員,無政府職務,參加黨委會議而非內閣會議。

作為內閣成員他肯定要向曹首相負責的,但是他又不是人妻黨的黨員,不用「聽人妻黨指揮,對人妻黨忠誠,無條件服從曹主席」。

然後人妻黨違背漢朝基本法,要讓曹主席當總統。荀彧表示很生氣,不支持這種行為,雙方發生衝突,最後荀彧被人妻黨迫害致死。


荀彧是個毛的魏臣,荀彧嚴格來說就不是曹操的直接下屬,他比曹操最多也就低半級,和郭嘉等人有本質區別。只不過以今天人的觀點似乎荀彧就是給曹操打下手的,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係更接近於合作關係。陳壽三國志里曹操的身份是魏武帝,荀彧自然是進魏書。袁紹董卓也在魏書里,難道他們也是魏臣?
歷史人物之間的關係遠比小說來的複雜,尤其是漢唐之前,主臣之間根本就不是簡單的一個人完全屈服於另一人的淫威之下這種關係。在曹魏那邊,除了荀彧之外,還有一個人和曹操也不是簡單的主臣關係,曹操即使稱公之後,都依然保留這個人的漢官以表明他和曹操平級,是他自己堅持要加入魏官體系。不過一般人總把他當成一個無腦武將的形象,也是神奇。東吳那邊關係就更複雜了,孫權自始至終都沒法掌控原本的江東士族,甚至每個將領的兵都是世襲的,孫吳政權已經初具後來東晉的門閥共治的特徵。三國里也就蜀漢的國家政治結構簡單一點,劉備諸葛亮對益州士族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以保證高度集權,有點類似於西漢時的體制(劉備諸葛亮都是西漢體制的死忠)。不過他們也就在小小的益州這麼搞一搞,士家做大是當時的歷史趨勢,強如曹操也不得不在後期妥協。
好像扯遠了。總的來說就是,荀彧並非曹操的跟班,荀彧是非常獨立於曹操體系之外的一個人,他和曹操更接近合作關係而不是主臣關係。從這個角度,後來魏廟荀彧沒進似乎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我最喜歡三國殺裡面的一句話: 生食漢祿,死為漢臣


這得看你怎麼定義「漢」,怎麼定義「忠」了。

若是說荀彧忠於劉氏,甚至忠於漢獻帝本人,理想是恢復到類似漢武帝時皇權鼎盛的狀態,那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就像有的答主說的,他畢竟沒對衣帶詔事件發表過反對。但那時官渡之戰一觸即發,若後方政局不穩,官渡失敗,袁紹就會取代曹操。在荀彧眼裡袁紹肯定是還不如曹操呢,所以權衡輕重,即使有意見,此時他也不能說什麼。

若是說荀彧處處考慮他潁川士族的利益,我覺得也不對。我自己的看法是荀彧被潁川士人的利益代表了。因為潁川士人里除了荀彧最有分量的兩人,荀攸鍾繇,在曹操稱魏公的勸進名單里佔頭兩位。再加上後來勸進的陳群。反正既然荀彧把他們這麼多人都給了曹老闆,讓這個老闆做大做強然後自立那潁川士人豈不是開國功臣,這才符合所謂的利益啊。總之我覺得荀彧還沒到他兒子們為了個人、家族利益在政治漩渦中鬥爭的那個時代和程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個人愚見,因為天下未定。荀彧的政治理想第一條肯定是定天下,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選擇了和曹老闆合作。曹操屠城,我覺得荀彧後來勸他不要打徐州的話里是有一點點隱晦的責備的意思的。「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安定天下以後,他的理想可能是把天下交給他們這些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管理(這些人大多數肯定是士人啦,但這是客觀因素,在當時的背景下真正的寒族賢能還是少的)。而所謂的「有德行」,最起碼不能做篡逆之事吧。所以我覺得荀彧還是忠於「漢」這塊招牌的,至少對這塊招牌是有感情的。就像我認為司馬孚對曹魏這塊招牌有感情一樣。

至於荀彧和曹操的關係,我個人理解,荀彧理想中曹操的形象有點像後期的諸葛亮,位高權重,治國有方,卻忠心耿耿。(也有「諸葛亮其實不忠心」的說法,個人不認同)。所以我覺得荀彧說的「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可能並不都是套話,他可能真心希望曹操這樣。曹老闆呢?他肯定有一步一步膨脹起來的野心,但他畢竟沒篡漢。廢立之事天下至不祥也這種想法我覺得他一直到最後還是有的。

以上是我這個剛入坑的渣的個人意見,歡迎大神們賜教。唉,其實我挺喜歡令君的。我也挺喜歡曹老闆的。其實曹魏這邊的人我都挺喜歡的。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誰。哎呀太博愛了(捂臉)


這是荀令君在知乎上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他原以為曹阿瞞是個亂世英雄,能頂起搖搖欲墜的大漢屋子,後來變了,那個大英雄逐漸想把屋子換個牌坊。絕望!荀愛妃以死來守衛那塊破牌坊,愛妃一死,阿瞞迷茫了,來了個聽天由命,後來是他兒子用九品中正制換到了新牌坊,阿瞞贏了?不!荀令君贏了?不!他兒子曹丕贏了,也不!最後的贏家只有大士族,從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荀彧顯然是漢臣,甚至曹操他自己…也是不太合格的漢臣…


什麼叫荀彧是曹操的走狗?你解釋解釋

荀彧歷任官職
州主簿(注)
舉孝廉,拜守宮令
亢父令(沒去)
司馬 (奮武和鎮東)
留事
侍中守尚書令
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而且魏公國建立建安十八年,荀彧建安十七年薨。

後漢書: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讜樂,謚曰敬侯
配享太廟,青龍元年首次,正始四年,正始五年(荀攸)嘉平三年(司馬懿)景元三年(郭嘉)
@臭鹹魚 這裡說的很好,
讓荀彧進去曹操的臉往哪放,

荀彧的後代巴結司馬身居高位???

荀彧咸熙二年(公元265)被追封太尉,這個時間要注意下。當年12月西晉建立,這個時候會憑白無故搞追封?

荀彧長子荀惲,娶的是曹操之墓安陽公主,因與曹植關係不錯有交情,早卒,也被曹丕所忌恨。 荀俁御史中丞 荀詵早卒 荀粲,玄學代表。

不要忘了潁川荀氏這四個字,潁川大族,士族,

主要說說荀顗
以父勛任中郎
司馬宣王見荀顗,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近見袁袁偘,亦曜卿之子也。」擢拜散騎侍郎。
司馬懿不是荀彧舉薦的,而且能感到他對荀彧濃濃的愛意
「書傳遠事…………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荀顗這貨品行有虧也說的是和賈充推薦司馬衷做太子並且讓賈南風做太子妃,但這是後事,這裡無需議論。

荀彧後人荀顗當屬最有名的了,西晉重臣開國元勛官至太尉臨淮公。

來你告訴我,他是因為勾搭司馬家才能上位嗎?
看著司馬懿的話,讀讀荀顗簡歷,

剩下的問題就屬於瞎問了,完全沒道理的問了,

你說荀彧建安十二年封了二千戶,為何「未能充其志也」?
陳壽原話是這麼說的
「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你說的斷章取義了。
並且荀彧的志向是為了那幾千戶,或者當大官?
荀彧荀攸,家無餘財!
而且個人品行堪稱完美。

碼著,繼續更


謝邀。

「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未能充其志也」這個評論都是基於荀彧忠漢的預設、史家做出的評論,題主再引用就是循環論證了。

問題是荀彧也被很多人罵過啊,裴松之引用的「協規魏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彧之由」,杜牧講的「彧之勸魏武取兗州則比之高、光,官渡不令還許則比之楚、漢,及事就功畢,乃欲邀名於漢代,譬之教盜穴牆發匱而不與同挈,得不為盜乎!」,意思就是你教人家盜墓自己就不算盜墓賊嗎→_→還有罵他祖孫三代的「荀采守義,逼脅再醮,竟出當日號稱人師之荀爽,何怪彧謀篡漢,顗與勖亡魏亂晉,襲爽之故智,以謂是家法云爾也」……不多講了,我覺得我像黑子_(:з」∠)_

題主可看集解里,忠漢忠魏兩方觀點都有,彼此辯得不亦樂乎(詳細可以戳亂談集解中的荀彧)。問題是我們並不是荀彧,他怎麼想的,這不可能知道啊。

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你要知道

曹操認為能給予的最大尊重(參考他對夏侯惇說的話)
是平等


所以文若不是魏臣嘍(攤手


荀彧是漢臣…
因為曹操當時掌握漢帝,並且荀彧覺得他可以光復漢室,所以才為他服務。歸根結底,那個時期的曹操也是漢臣。
所以,荀彧和曹操只是同朝為臣,只是當時曹操職位比荀彧高罷了。所以會有一種荀彧是為曹操盡忠的假象。
也是後來,曹操稱王,而荀彧反對,就此荀彧被曹氏排斥至死的嘛。


退一步說...荀彧就是反對曹操而死的啊。


來來來題主,你先過來解釋一下走狗這個詞是什麼用意,作為一個和善的魏粉我絕對不會打死你的……
廣義上來說曹操也是漢臣,荀彧不是漢臣還能是南蠻臣嘛?
另,題主提到曹操獲益更多荀彧才能獲利更多…我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有有風骨氣節的真君子的,利益絕不是唯一行事標準,不然人跟阿米巴原蟲有什麼區別


令君風骨清正,滿朝文武所不及。

令君是為了匡扶漢室而努力,遇到魏武之後,覺得魏武是可以幫助他實現理想的人,認為魏武是霍光而不是王莽,所以盡心儘力為了魏武出謀劃策,居中持重。所以很多人會認為他是魏臣。

可最後發現了魏武開始像王莽轉變,於是 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我還是願意相信魏武是很看重令君的,我更願意相信沒有稱帝是因為令君的死。

雖然不太可能。


我到底是忠於大漢,還是忠於曹孟德,我感覺荀彧自己也時常會思考這個問題。


荀彧那麼厲害 真是漢臣也不至於讓獻帝那麼慘

一開始抱著一絲希望 最多只有一絲
後來是一個借口 或許借口都不是


荀彧自稱漢臣,曹操自稱丞相,大臣聽丞相吩咐幹活也正常。荀家是豪門望族,有影響力,曹操為了籠絡敵方勢力,敬重荀彧也正常。


魏國什麼時候建立的?


荀彧即忠於漢室,對漢獻帝抱有好感;但是也忠於曹操個人;這兩者並不矛盾。前期曹操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對漢室(劉協)的態度轉變是有一個過程的。荀彧前期輔助曹操是為了平定亂世;迎接獻帝以後是為了在興復漢室的旗號下平定亂世;曹操態度轉變之後只能說是騎虎難下,否則之前那麼多年白乾了?當然曹操本人也騎虎難下就是了。


推薦閱讀:

TAG:三國 | 荀彧 | 後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