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為什麼要限制脂肪的攝入?
世面上推廣的健身以及營養理論都以低脂飲食為主。
然而從能量守恆的角來看,如果身體總消耗大於總攝入,那麼體重必然會減輕。
三大營養素同等質量的情況下供能比例約為4:4:9,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在總熱量攝入小於總消耗的情況下多吃脂肪?
另一方面,肥肉吃多了會膩,這是否是身體本能的一種自我限制或保護措施?
感謝邀請。是這樣的,食物容不容易胖人,熱量是一方面,還要考慮這種類型的食物的吸收代謝情況。生物在演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實際上身體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這三種能量物質,是有不同的「對待」的。
這個問題我以前在知乎上回答過,你可以看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美國人肥胖率比中國人高,很多人可能覺得美國人吃的比中國人多,其實不對。柯林·坎貝爾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里有個表,對比了相同體重的美國人和中國人的飲食總熱量和成分比例。相同體重的美國人跟中國人相比,熱量攝入都要少得多。拿65公斤體重組來說,美國人熱量攝入是1989千卡,中國人是2641千卡。2641千卡,比美國77公斤成年男性的能量攝入還多。
還有很多研究也支持這種觀點,並且發現,排除了體能消耗的差異之後,美國人的能量攝入還是比中國人少。
也就是說,美國人比我們胖,不一定是因為比我們吃的多,更可能是食物的成分有區別。實際上,數據顯示美國人的脂肪攝入量是中國人的2倍以上。
想減肥,吃多少很重要,吃什麼可能更重要。原因下面我慢慢講。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我們看一下食物熱量,前兩者都是每克4千卡,脂肪是每克9千卡,前兩者的2倍。我們一算,100克蛋白質的熱量跟44克脂肪相同,那就是說吃100克蛋白質,相當於吃44克脂肪,對嗎?
答案是不對。實際上,吃100克蛋白質,從能量攝入的角度說,大約只相當於吃了25克脂肪。
原因有2個:1,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比脂肪高出好幾倍,之前說過,大概能達到自身熱量的20%-30%。也就是說,吃100克蛋白質,只能提供70-80克蛋白質的熱量。剩下的都在消化和吸收和利用過程中消耗掉了。而脂肪的產熱效應只有3%-5%,基本是吃多少吸收多少。2,多餘的蛋白質如果想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又要額外消耗25%-40%的能量。
也就是說,蛋白質吃進肚子里,吸收利用,浪費一部分能量。如果有點盈餘,想變成脂肪,又要消耗一大部分能量。所以,蛋白質多吃一點,也很難變成脂肪,除非長期有極大的盈餘。
另外,蛋白質攝入越多,會刺激越多蛋白質氧化,讓更多的蛋白質變成能量消耗掉。我們的身體設計,就不喜歡讓蛋白質變成脂肪儲存起來。
跟蛋白質一樣,碳水化合物也很難變成脂肪。這可能跟我們一直以為來的認識相悖。但試驗發現,一些人的糖原儲存能力會隨著碳水化合物攝入而增加(Eckel)。並且,儲存夠必要的肌糖原和肝糖原之後,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幾乎都被直接氧化。除非飲食中連續提供大量過剩(超過需要30%-50%)的碳水化合物。而且,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提高,也會刺激更多碳水化合物氧化。
這就是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不易轉化成脂肪的營養物質。這其實是身體保持能量攝入平衡的手段之一。Swinburn和Ravussin給我們舉了個例子,說如果你在40年內每天多吃一片巧克力蛋糕(大約100千卡)會怎麼樣?你會額外攝入1500000千卡熱量。這些熱量都轉化成脂肪,40年你會增重190公斤。但我們都知道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原因是我們的身體希望保持一個穩定的體重,能量過剩,限制能量的儲存。能量不足,限制能量的丟失。否則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早已灰飛煙滅,所有的人不是胖死就是瘦死。
相對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來說,膳食脂肪比較容易變成身體脂肪儲存起來。膳食脂肪儲存成體內脂肪,只需要額外消耗4%-7%的能量。並且,膳食脂肪攝入量提高,也不會立刻刺激脂肪氧化率的提高。也就是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多吃多氧化多消耗。混合膳食中脂肪含量增加很多,脂肪的氧化率變化卻不太大。
兩個基礎代謝率都是1800千卡/天,活動量也相同的人,每天都攝入2000千卡熱量,一個吃炸雞腿、薯條和漢堡,一個吃豆腐、蔬菜和燕麥粥。前者很可能會發胖,後者卻有可能保持體重。
想要更好理解這個問題,我們來打個比方。
發揮想像力,把人類的身體想像成一個由電腦精確控制的鍋爐。人需要能量,鍋爐也需要能源,對人來說,能提供能量的東西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給鍋爐,我們也提供3種能源物質:木柴、煤和石油。
木柴的特點:一點就著,提供能量很快。但燒一會兒就沒了,能量密度小。並且木柴體積大佔地方,不適合大量儲存。
煤的特點:引燃慢,提供能量慢。但一塊兒煤能燒很久,能量密度大。相對於儲存的能量,煤的體積小,適合大量儲存。
石油的特點:也能燃燒,但燒起來黑煙瀰漫,污染環境。並且,石油的用處很多,能製成塑料、潤滑劑,甚至纖維,拿來當柴燒太浪費。石油能量密度也不高,也不適合儲存。
那麼我們想一下,一個管理良好的鍋爐,運來一車燃料,有木柴有煤也有石油,這些燃料怎麼使用最合適?
答案恐怕是:優先燒木柴,儲存煤,使用石油來加工成鍋爐的零備件。儲存燃料的空間有限,木柴體積大儲能少,不適合儲存,就優先使用掉。既節省了煤,又節省了空間。當然,木柴也需要少量儲存,需要臨時提高爐溫,燒木柴速度最快,臨時救急用得上。除非木柴不夠燒,否則運來多少煤,就儲存多少,以備不時之需。石油不適合當能量燒掉,污染壞境還浪費,就加工成鍋爐需要的零件。
如果木柴和石油富裕特別多怎麼辦?想儲存,先變成最適合儲存的煤。當然,變成煤,可能需要付出高額的轉化費用。
聰明人已經明白了,對我們的身體來說,碳水化合物就是木柴,脂肪就是煤,蛋白質就是石油。碳水化合物的特點就是不適合儲存。首先它能量密度低,4千卡/克。脂肪是9千卡/克。其次,儲存碳水化合物,重量大,佔地方,儲量上不去。我們的身體儲存的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就是糖原。碳水化合物儲存成糖原,需要額外儲存大量水。1克糖原攜帶2.7克水。想像一下,我們不可能像儲存脂肪那樣儲存糖原,否則身體太重,誰都受不了。而脂肪基本無水,脂肪分子合成,還能生成3分子水。但糖原也需要少量儲存,高強度運動時,它動員比脂肪快的多。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的重要物質,氧化供能太浪費。而且,蛋白質氧化需要排泄有毒的氮,污染體內環境。
同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想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但要額外付出很多能量。長期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大量盈餘的時候,身體才會把它們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否則還不如直接氧化掉更划算。
進化讓我們的身體特別精明,特別會算賬。
說了這麼多,實際上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低脂飲食是減肥飲食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同樣的卡路里數,高脂食物比低脂食物更容易發胖。最不容易使人發胖的東西就是蛋白質。所以我總說,想減肥,實在餓了就喝點蛋白粉。蛋白質除了不容易轉化成脂肪之外,還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但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有所控制,每日的總蛋白攝入量不宜過多。
低脂飲食還有很多好處。比如混合膳時中的脂肪含量低時,人會自動減少食量。恐怕我們也有這樣的感覺。低脂食物往往體積大,纖維含量高,容易產生飽腹感。口味清淡,可以適當抑制食慾。而且,很多試驗也驗證了這一點。Bell和Rolls的試驗就發現,低脂飲食(25%的能量來自於脂肪)的女性,比高脂飲食(35%-45%脂肪),吃的明顯要少。
Lissner等也做過類似的試驗,給24個不吸煙的女大學生提供3種脂肪含量不同的飲食,允許受試者隨意食用提供的食物。2周後發現,低脂飲食組的受試者吃得最少,高脂飲食組受試者吃得最多。每天相差了大約600千卡。體脂飲食組受試者平均減重約0.4公斤,高脂飲食組增重約0.3公斤。24名受試者都沒有挨餓,有的減肥,有的卻增加了體重。
少吃高脂肪食物,從保健的角度講好處很多。即便從健美訓練的角度來說,也大有好處。除了能夠減脂之外,低脂飲食減少了熱量,但幾乎不影響糖原的儲存,不會對我們的訓練造成影響。低脂飲食,減少了飽和脂肪和一些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有助於減低體內的促炎症反應,讓我們訓練後恢復的更快。
當然,也不是說高糖食物就能隨便吃。這只是說,相對於糖類,脂類更容易讓人發胖。脂肪能量密度高,同種量的產能物,脂肪更高。
推薦閱讀:
※我這種情況是否該考慮腿部抽脂?
※怎樣做才能在短時間內瘦下來?
※上熱搜的「接吻減肥法」是什麼?
※晚上餓得睡不著的時候,或者減肥餓的時候,你通常會想到什麼好吃的?
※減肥的時候,不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