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讀下去川端康成的小說?
不知道是心是否不夠靜,總覺得什麼內容也沒有啊
其他的題主們,容我說一句,你們是不是偏題偏太遠了,扯來扯去這又關村上春樹和林少華什麼事……更別提太宰菲茨傑拉德了,他們和川端沒啥關係吧?
川端的小說國內翻譯也是不錯的,讀葉渭蕖的譯本。葉渭蕖唐月梅二人做日本文學研究也有陣子了,算是比較好的譯者+學者。如果讀個小說要學一門語言,恐怕大部分人都只能讀中文作品了,這不現實。
曾經和人聊天聊到川端,我們一致的看法是這樣的: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川端需要的是一種極端的無聊,就是在你幹什麼事兒都提不起勁兒來的時候,讀川端是非常合適的。也就在這樣的寂寞和寂靜中,才能體味他的好。
這並不是說川端是個作品用來打發時間的作家。
而是其寂靜的美,在不無聊的狀態下是很難感受得到的。
我在這幾個場景總想讀川端:長途的火車、午睡之後喝茶時、窗外凄風苦雨房內暖意融融的時候、極冷的冬天。
後來我得了一種「三個月不讀川端就要渾身不舒服」病。
川端是一個非常寂寞的人,他從小就屬於獨自一人,內心敏感又複雜,想的特別多但是又拙於言辭的那種孩子。然後也就長成了這樣一個大人。他對日本的美和死有著很傳統又非常獨特的感觸,而這些幽微的感覺都通過含蓄的描寫來表達。和谷崎潤一郎還不一樣,他很少高蹈地發表對日本傳統、美學的感想,在此不立著、不寫雜文。他的全部理解都通過小說表達。他太含蓄了。
他的小說是一種感覺,幽微的感覺,所以其劇情倒也不是特別重要。他在所有小說中凝造一種質感:《雪國》中的寒冷、潔凈和寧謐;《千鶴》里,好像總能聽到不停的雨聲;《古都》中明麗的京都、花開的聲音、樹林里的雪水潺潺而下的聲音、織機們活動散發的木頭香味。這些都是他小說塑造的細節、一種氛圍。領略這種氛圍可能比讀懂劇情更重要,況且其劇情也並不難懂。
而且川端的人物是塑造描寫的非常非常好的。如雪國里的駒子,卧槽我當時都能感受到她冷硬的頭髮、豐柔的胸部一定是很暖的,她總有點慌慌張張的神情,喝醉時扎著席子,說著昏話,一往情深。都能從小說中感受到這個人站在面前,跌到你的懷裡時,你將手探進她的胸口去。而島村心中那種深深的虛無,也讓我感到冷。
嗯,總結一下就是:
1/你需要「無聊」。非無聊不可讀川端也。非無聊不可讀張岱、崑曲。這種文字的流麗必須要時間和寂寞的心境。
2/體味其描寫的細節,感受氛圍
3/理解人物,感受人物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代入。
但等你喜歡上了,你就可以試著從文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他的寫法和技法了。川端的技巧是極其出眾的,雪國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都短,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好法。
川端的掌小說也是不錯的,都很短,可以睡前讀。
他和三島也有通信,收錄成集,如果有興趣,不妨更深入了解。他們兩個都是非常獨特的人。
希望幫到你。
以及,林少華老爺子的翻譯縱然有不完全不正確之處,也遠遠到不了被說日語渣渣的地步。我也是搞不懂了,譯者辛苦,純文學翻譯尤其了,即使現在有些譯者毀書不倦,也不應該就這樣打死了大陸/國內的全部翻譯吧?
我仍然堅持王道乾演繹出了另一種韻致的杜拉斯,施蟄存的蘭波是中文最好的版本,力岡的日瓦戈醫生,林克的特拉克爾。話說林紓當時的翻譯也錯漏不少,他甚至不懂外語,但現在也沒人會說他是垃圾吧?咱們對他人保持一點尊重有這麼難嗎?
既然這麼自信……你行你上啊。
我就直說了,這麼想很奇怪。如果你問川端康成小說該怎麼讀,他肯定會和你說:請你放下小說,出門看看那些讓你覺得美好的東西吧!你們搞反了一個東西,文學不是為了讀而讀,美的存在並不依靠小說才能攝取。以川端的講法,人對美的感受很有限,和美的遭遇需要機緣,別說口味對不對了,時間、地點、自己的心情都很重要,只有他才能說出凌晨四點醒來恰好海棠花未眠。美本身比人心無限,人對之只有自慚形穢的份兒。物哀從人心產生。川端說人給植物起名字,從這裡出發,文學背後瀰漫著無盡的悲哀,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講,這種行為就像防空演習的夜晚,從飛機上看到螢火蟲的亮光。悲哀不屬於大自然,屬於人心和大自然相較下的凄惶。川端康成孤獨得很徹底,他在形容自己打比方說自己是孤零零的旅客,哪怕文學也不足以維繫他留在人世,心無掛礙到這樣的地步,經常會對著花和玻璃杯反射的光芒發獃。如果要了解他的文學觀,《海棠花》和《話說信濃》兩篇足夠,如果要懂他,這是他在《話說信濃》里的建議:請你出門,「即使在一片葉或一隻蝴蝶上面,如果能從中找到自己心靈上的寄託,那就是文學。」
至於那位不讀川端還敢瞎掰的朋友,我覺得有點搞笑。沒讀過就沒讀過,您把村上春樹黑體加粗他也和川端康成不是一掛的,我真的不知道你們這些讀嚴肅文學的想啥,或許讀美國文學的比較懂嚴肅文學?要按照文學線索讀,這種東西考察的是比較閱讀的能力,比如塞林格的九故事,二戰背景是重點吧,九故事好幾篇講戰後心靈創傷,《艾斯米》的東西要對著其他作家類似的主題讀,好好體悟塞林格沒有言明甚至無法說出的東西,這叫按照線索讀。不同氣質的文學體例差了不知道哪兒去,村上和這些七零年以前的作家簡直兩個樣子,可以從三島出發讀川端,但他倆的氣質是反著的。把他倆拼起來也得不到一個健康的日本少年的內心,他倆喜好一致的地方很少,三島桑是剛健的青年,川端喜歡的是茶道、舞蹈,你能想川端提著武士刀練肌肉嗎?我看雪國的時候,也是看封面好看買了回來拆開翻了幾頁,根本看不下去,乾脆墊枕頭。有一個晚上失眠,懶的下床就開了床頭燈,一口氣看完了雪國。天已經蒙蒙亮了,灰藍灰藍,更加奇蹟的是,真的下雪了,玻璃上有層霧氣,把我整個房間倒影映成一個背景,而雪就在這個背景上飄。我一瞬間就明白了雪國里的美,簡直奇蹟一般。所以問主不妨和我一樣不要勉強自己,等到哪個失眠的雪夜拿出來看看。如果還是看不下去,那你可能真的不適合看川端康成,他和沈從文的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氛圍,找不到那個氛圍,怎麼看都沒有意思的。
只看過川端康成寫的《伊豆的舞女》和《雪國》。
伊豆的舞女是高中語文課外讀物那本書上的文章,當時我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覺得川端康成把少年對愛情的那種心態寫得真是透徹,讓人有一種感同身受之感,看完一遍之後,還會為之回味很久。後來上班後,又想起這篇小說,又去圖書館借書看了,看了之後,依舊覺得很美。然後就趁著興緻把雪國也看了,覺得川端康成寫的小說非常特別,總有那種淡淡的感覺在裡面。但是後來沒有去更多了解川端康成,也沒有特地去找他的小說看了。
但是,因著對川端康成的小說感興趣,我順便看了下渡邊淳一的《失樂園》,了解了下那種變態(此處變態為中性詞,不帶貶義意義)的愛情觀。因著對川端康成的興趣,看了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順便又看了幾本他寫的其他懸疑小說。因著對川端康成和東野圭吾的興趣,我又在圖書館花了2小時看了三島由紀夫的一本短篇小說《潮騷》,感覺過於直白、平淡,寫得比較一般。不知不覺就多看了好幾本書。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不要糾結於某個你覺得好的作者的所有作品,看書和追星聽音樂看電影有些不一樣,不是專註研究的話,還是「興起而至,興盡而歸」比較好。沒有必要過於糾結於「某某作者寫的XX小說好像很好看,我一定要把他的作品都看完,但是好像其他小說都很難讀的樣子,哎,該怎麼看呢?」這樣的問題。
雪國吸引我是從第一句開始的:
國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國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號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
葉版的翻譯很貼合原作: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我覺著對於故事的感悟和理解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所以我不想去發表一頓自己看雪國的感受,因為這並不算回答問題。
我列這一句話的原因是,這句話直接教會了我如何寫小說。我對川端康成的推崇一半源自於在他故事中找到的共鳴,一半便是因為他頂級的敘述技巧和文字水平了。
我都是在想 怎麼從他的書里走出來
怎麼會讀不下去,多美啊。
我大概高二或者高一的時候讀了輕小說《文學少女》,其中有一篇衍生提到了《伊豆的舞娘》,我當時也是失戀的狀態,就去看了,被奇妙地治癒了。後來唯美主義文學讀多了,就變成單純的審美享受了,比如《雪國》里那個「連腳趾彎都乾淨」的姑娘,比如《睡美人》里姑娘「彷彿活人」的手……每每想到這些句子,想到小說的結局,我都覺得心跳加速。
如果你是文學專業的,我覺得讀多了就漸漸能欣賞了。如果你不是文學專業的話,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去讀川端康成,可以去看看別人的書嘛。
我不覺得他的書是讀不下去的,我想偏下題。
雪國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雖然發生過那種事情,但他沒有來信,也沒有約會,更沒有信守諾言送來舞蹈造型的書。在女子看來,准以為是他一笑了之,把自己忘了。按理說,島村是應該首
先向她賠禮道歉或解釋一番的,但島村連瞧也沒瞧她,一直往前走。他覺察到她不僅沒有責備自己的意思,反而在一心傾慕自己。這就使他越發覺得此時自己無論說
什麼,都只會被認為是不真摯的。他被她懾服了,沉浸在美妙的喜悅之中,一直到了樓梯口,他才突然把左拳伸到女子的眼前,豎起食指說:
「它最記得你呢。」
「是嗎?」
女子一把攥住他的指頭,沒有鬆開,手牽手地登上樓去。在被爐[日本的取暖設備。在炭爐上放個木架,罩上棉被而成]前,她把他的手鬆開時,一下子連脖子根都漲紅了。為了掩飾這點,她慌慌張張地又抓住了他的手說:
「你是說它還記得我嗎?」
-------------------------------------------------------------
我當時的想法是,只有大文豪這麼寫,這麼說才是大文豪,我這種人說了也只會被說臭流氓。
再返回問題本身,我的想法是,要沉浸文字和情節的魅力,最後感染到作者的情緒。若是感染不了,就和我學學看,能不能從某個情節想到一些有趣的東西,若是想不到,就別看了。
我小時候讀不進去很多書,隨著年紀的增長之後重新舉起那些書,發現甚是好看。
相信你也會這樣。
有些書我是不敢多讀的。因為我覺得我一拿起來就放不下去,就會陷進去。
川端康成的無疑就是這樣的書。
川端美學是順著日本古典美學一脈相承下來的,如果你喜歡《源氏物語》和《枕草子》,喜歡俳句、和歌,那你想不迷川端也難。反之,如果對古典審美無感,讀川端也很難找到感覺。
余華比較過川端康成和卡夫卡。一個是肉體的迷宮,一個是內心的地獄。一個是無限柔軟的象徵,一個是極端鋒利的象徵。這裡舉例是想告訴題主,細細讀,多體驗。找倆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一起讀,比較一下。也是樂趣。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事,你逃不掉,也避不開,並且更令人絕望的是,你甚至連將其擔負起都不能。
愛情,便是其中之一。
他一生愛過四個女人,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千代。
在他脆弱而又自卑的心中,最想要的,並不是愛情。他只是希望她們能多停駐一會,希望她們的體溫可以溫熱自己冰冷的身軀。
但她們註定像木柴燃燒時迸濺而出的火星一樣稍縱即逝,只在他腦海里留下一道淡淡的光痕,他幾次向那光痕伸出雙手,然而除了一絲受驚的空氣,指尖毫無所觸。
餘下的,只有木柴燃剩的灰燼,他借這灰燼的餘熱得度之後的茫茫黑夜。
但他仍感到心臟隱隱作痛,於是他用一隻手捂緊胸口,另一隻手拿起筆。
他用這枝筆開創了一個時代。
他筆下的女子,嫻靜,美好。他把自己一生對美的追求用筆墨賦予她們。
「春空千鶴若幻夢」
終於,某天,,,,(日後補)
那是一個安靜的夜晚,夜涼如水,路上行人漸漸減少,銀色的月光灑滿街道,落葉隨之翩翩起舞,輕盈而飄渺。他躺在堅硬的地板上,目光飄向窗外,他看到月光在層層樹影的勾勒下逐漸顯現出她白皙的臉龐,他一定感到萬分驚喜,因為他第一次感到她離自己如此之近,彷彿觸手可及,他一定伸出雙手,伸向某個不確定的遠方,在他朦朧的雙眼中,一切顯的太過遙遠。終於,他垂下手,咬緊口中的煤氣管,鵝毛般漆黑的夜色紛紛落下,他閉上眼。
他死後,日本徹底結束了古典美時代。
了解他的感情生涯也是讀懂他的作品的一個前提吧。
同意一樓對芥川的感想。芥川寫的是人類共通的東西,寫得平易近人,不做作,不搞情節,不嘩眾取寵,不故意弄得血淋淋。
川端康成的話,如果無感,可以先去看看他的掌小說,一篇篇短得很,也很有意思。
讀書確實要看讀的人當時的經歷和心情,有的人對這類小說感同身受,有的人無感,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遭遇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作家。
不記得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讀《雪國》,看到最後一段「珍珠般落下」的時候,感到了「口角噙香」這個詞,嘴裡彷彿嚼著橄欖般口角生津,甘甜清香,才知道這個形容原來不是騙人的,可見其行文之美。但他的其它小說,就沒這個體驗了,雖然並不覺得這篇寫得比其它幾篇特別好些。
無論如何還是更愛芥川,《水虎》問出了一切想問的問題。
怎麼讀下去。。隨意吧,好之不如樂之,開心就好。哪一天想起來讀了,再讀唄。
------------------------------------------------------------------------------------------------------------------------------------------
川端康成的作品我讀了有2/3以上,而且不止一遍,但他仍不能算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書我只有兩本,甚至沒買過全集,可是仍更愛芥川,是我最愛的作家之一。
LZ的這個問題,也讓我反思了下,這是什麼原因。
我並非專業人氏,只能說些自己的觀感。
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彌散性的,而芥川的作品給人以清晰,直接的印象,統統都是主幹。
川端康成的作品反映的是情緒,芥川反映的是感受和體驗,不是故作高深,但不自覺得讓人思考。
一樣是自殺作家的作品,我會在放川端康成作品的那一層放一本佛經,而芥川龍之介的作品讓人感到無限親近。
可能偏題了。
我不讀 川端康成 的。嚴肅文學我主要是讀兩條路線的書,JD塞林格、海明威短篇、杜魯門·卡波特、FS菲茲傑拉德、村上春樹
另一條則是 太宰治、坂口安吾等人。
**
先扯點別的。中文翻譯村上,很難。Murakami甚至可以算作一個一脈相承美國血統的作家,在他的作品裡我看不到一丁點傳統的影子(遠的平家物語,近的夏目漱石),村上春樹的作品就算是半個英語作品了。
至於林少華的問題,不是形容詞匱乏。我舉個例子吧,「違和感」(いわかん)他翻譯成「乖戾感」。
**
我認為讀懂一個你完全不了解的作者或者其流派的最好方法,是先看他的歷史背景、生平、有條件的話稍微看一點點評論。
比如我之所以能夠完整理解「村上要表達什麼」,是因為我往往讀過他常用的例子和手法——比如「FSF是所有小說家的一把尺子」;「杜魯門·卡波特不應該去碰紀實文學」;還有聽他訪談自己說過「之前從沒看過夏目漱石的書」。他的常用的手法是錢德勒的翻新版本,也就是「患有強迫症的偵探不停在大街上走來走去,碰到一個人,你好,再見」。
基於以上幾點,我很容易看出他的作品裡學習FSF的部分,模仿錢德勒的手法——更重要的,大家都在批評《1Q84》的時候,我想起他自己說過「杜魯門·卡波特不應該去碰紀實文學」*(沒錯,就是《地下》,《地下》對於村上的文字來說或許是毒藥)
我個人認為FSF最偉大的作品是《一顆像里茲飯店那麼大的鑽石》,而不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基於這種理解,我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實。
**
川端康成也是一樣的。
比如他跟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的關係。他們的死……等等等等。雖然「帶著問題去閱讀」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可以讓你克服初期的枯燥,讀到有意思的部分。到時候請把問題甩在一邊吧。
你要了解日本文化里的「物哀」思想。了解之後,你就會知道,讀川端康成重要的不在於情節,而在於環境與人的合一,所有的景緻描寫,與人物的內心,都有一種微妙的契合。你要會尋找這種自然與人之間的平衡,要學會把心靜下來,撇除所有急功近利的心,把眼睛落到山川、雪地、月光上—你就會明白它的美妙之所在
如果你覺得自己讀不下去就別讀了,強迫自己去讀沒什麼意思。
我覺得浮躁的心態是讀不下去的,川端康成的小說是緩慢的,輕柔的,高中讀的時候只覺得時間都變慢了。
讀書彆強迫,去讀你喜歡的。
補充:
我承認我跑題了。
但是根據題主所言,我得到的信息就是題主看不下去了,也就是不喜歡看。在沒有類似「看川端康成是任務,我需要硬著頭皮看下去」描述的前提下,我假設題主是因為單純地想看書而選擇了川端康成,於是建議題主看自己真正喜歡的書。
咳,
沒錯上面一大段就是為了給我跑題找借口怎樣喵ㄟ( ▔, ▔ )ㄏ不要抱著我讀完能收穫什麼的心態去讀
除了無以名狀的虛空我們什麼都得不到
讀《名人》吧,講棋道風雅的衰落,文筆如享齊人之福。不喜歡寫情愛的小說,川端還是無我之境的那種類型的作家,刻畫不出人物的皮相。寫風物反而傳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