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和冠狀動脈造影的區別是什麼?
這兩種檢查各有什麼優缺點?
冠狀動脈造影應該指的是DSA吧,手機答題不方便,回去詳答。
詳答來了,吼吼。
DSA全稱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成像的原理是X線穿過人體,投射在影像增強器CCD或是動態平板上,形成人體的投影像。把注射造影劑之前和之後的圖像進行數字化相減,剩下的圖像就是造影劑的圖像,也就是血管的圖像。DSA這種成像方式決定了它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很明顯,實時成像,按下曝光開關圖像立刻就出來,受到心臟運動的影響很小,時間解析度高,通俗的講就是快門很快的相機,可以捕捉到快速運動的物體。在檢查冠脈時可以作為金標準。由於是實時成像,可以用於手術中。像做心臟支架之類的肯定在DSA之下做。缺點也是有的,由於是投影像,很難得到斷層的圖像,對於需要做支架的重度狹窄還好,直接就支架了,對於中度狹窄,給出的意見就不那麼確定,CT起碼還能做斑塊分析進行風險評估。DSA做冠脈成像是有創的,需要把導管從大腿部位的動脈插進去,相當於一個小手術,存在一定的風險,對血管壁有可能會有傷害。
CT的成像原理是採集X線穿過人體的衰減數據,採集一周,用數學方法進行重建,得到人體的斷層像。由於不是直接成像,是用數據算出來的圖像,那麼,數據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圖像的質量。在採集數據的過程中,很害怕物體的運動。恰好心臟就是在不停運動的,所以,CT對採集心臟冠脈數據,有特殊的採集方法。
方法1,採集好幾個心動周期的數據(心臟跳一次就是一個心動周期),採集完了從裡面挑出心臟動的不那麼厲害的數據(一般在心動周期的70%左右,在40%左右也有。其實就是收縮末期和舒張末期),這種採集方法的優點是安全,反正數據都採集到了,心臟跳得快跳的亂也不怕,缺點就是輻射劑量有點小大,挑數據有點麻煩。不過現在有專門挑數據的軟體了。這就是所謂的心臟回顧性門控,也就是後門控。
方法2,人們想,既然我只要心臟動的不那麼厲害的數據,那我只要在心臟動的不那麼厲害的時候發出X光好了。於是就有了前門控。前門控的輻射劑量倒是能降下來,但是不好控啊,心臟跳得快了,難,跳得亂了,難,只有不快又整齊的還成。
這是CT心臟成像的方法,優點是檢查時無創的,就打個針而已,(其實打的造影劑有可能會導致過敏,但是CT和DSA都要打,既然是這兩個比較,就抵消了吧。)是很好的篩查選擇,能夠對斑塊性質做成分分析,對冠心病的風險進行評估(針對的就是已經有狹窄但還沒窄到能放支架的那批人),成像是斷層像。缺點也有,圖像質量受到心跳影響,不是百分百的成功,查出來有問題還得DSA來確診,還得DSA來診斷。
簡單的來說吧,CT用來「篩查」是極好的,DSA診斷治療一塊上了。
--------------------------------------------------------------------------------------------------------------------------------------------
問題回答結束下面是私貨的分割線---------------------------------------------------------------------------------------------------------------------------------------------------------------------------------------------------------------------------------------
其實現在CT最高端的不是64排了,傳統的四大家GE、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的64技術都很成熟了,記得前年還是去年在展會上看到東軟都有64排(層?)CT了。現在這四大家都有新的技術進展(其實進展好幾年了好吧),方向還都不一樣。
GE是市場上的巨頭啊,市場佔有率高,高端大氣上檔次,叫寶石CT,X線的KV可以瞬間切換,(可以理解成它射出來的X線一會勁大一會勁小),可以能譜成像。探測器(就是探測X光衰減量的那個東西)裡面加了寶石,寶石哦,(其實是石榴石,也算寶石吧)在成分分析,碘圖成像(造影劑里有碘),去金屬偽影,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在心臟成像上還是老樣子,攤手無奈。
西門子渾身透著一股技術范,咬咬牙把倆64排拼一塊了(一開始拼的是32排),別人誰敢?別的不說,光故障率就夠頭疼的,也就是德國人,也就是西門子,傳統的工業強,質量好,德國的東西還是皮實。說到心臟成像,確實不錯,對於高心率成像有很高的成功率,因為轉的快,探測器覆蓋的角度大(倆64能不大么),時間解析度高了,抓住運動圖像的能力也強了。
飛利浦怎麼說呢,我一直不太看好飛利浦,雖然飛利浦也賣出了不少CT。我總覺得吧,飛利浦的基礎值得懷疑。你看啊,飛利浦一個部門是造剃鬚刀電飯煲的,一個部門是造燈泡的,一個部門是造CT的,沒了。不像GE西門子,上天入地無所不造。而且飛利浦的CT也是非主流,西門子東芝的機架用磁懸浮驅動,飛利浦用氣墊軸承。說轉的快吧,西門子能比,說探測器排數多128排,可人家東芝是320排,走的是中庸路線。
剩下一個絕對不能說是中庸路線,人家可是一口氣走到黑了。東芝在七年前,就推出了一個寬的嚇人的CT,320排,16厘米寬覆蓋。七年前啊同志們,偉大的GE也才在去年的北美放射會上展出了一個16厘米的概念機,牛氣(bi)哄哄的西門子,敢把倆探測器倆球館放一個機架里的西門子,也才在去年推出了96排。東芝就像一個愣頭小子,看著CT從一排兩排,到四排八排,到了十六、六十四,心說,得勒,一步到位吧,咱們造一個320排的,日本人的德行啊,不做就不做,做就做絕。其實,320排對CT的影響還是很大的,64排想要採集到全部心臟的數據,起碼得轉好幾圈,320一圈就夠了。轉好幾圈意味著心率變化了就完蛋了,轉一圈就意味著,心率愛變變去,不怕。所以,320對於心率不齊有很好的效果。
就是這樣,一個西門子一個東芝,分別針對心率快和心律不齊,都有了解決辦法。CT還在發展中,灌注和能譜是新的方向,心臟反正是基本拿下了。對了,誰來問一下CT的發展方向啊?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無創檢查,64排CT是臨床上較先進的一種檢查手段,精度達到了毫米級。冠脈造影貌似是64排以上CT才應用的,通過高速高精度的掃描,可以排除心跳造成的尾影,將冠脈快速的呈現出來。
造影是有創檢查,需要局麻的,一般從股動脈或者肱動脈穿刺進入,造影檢查是一切血管相關疾病診斷的金標準。金標準的意思就是一旦做了這個檢查,就可以看做100%確診。雖然說現在的高級CT(比如雙源128排)通過各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呈現機體內部構造,但是就心內科而言,習慣上還是動脈造影,一方面這個是金標準,一方面順便就可以放支架了CT和冠狀動脈造影都是將對比劑注入冠狀動脈,通過X射線照射顯影來發現血管的病變。兩者都具有放射線損害,只是在較低的範圍。
你提到的64排CT對心臟冠狀動脈的檢查準確性不高,現在臨床上只有雙源排螺旋CT的時間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達到了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診斷水平。
冠狀動脈造影是冠狀動脈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也就是說在現有的檢查方法中它是最準確的,但檢查是一個小手術,有一定的創傷性,費用也高。
雙源CT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雖然準確性較造影低,但也可以達到90%以上準確,而且其特異度高,假陰性率低。檢查過程簡便、速度快,費用是造影檢查的四分之一左右,可以作為篩查的手段。
兩種方法各具特點,需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應用
前者是無創性檢查,能夠通過外周靜脈注射造影劑進行冠狀動脈的重建,主要可以對冠脈走形、構造以及冠脈病變進行評估。但由於CT重建成像,對於患者的心率具有要求,同時如果冠脈伴有鈣化及已經進行PCI術,對於這段血管的評估就存在誤差。
冠脈造影是有創性檢查,相對於冠脈CT能夠更加準確評估冠脈病變情況,同時可以通過導管進行支架手術治療、血管內超聲檢查等檢查。
區別是有無造影劑吧_(:3 」∠)_ 減影比較適合做有遮擋,能集中造影劑的。
前面幾位說的都很詳細了,補充一下,CT簡單經濟,適合做篩查。DSA是金標準,而且既是檢查手段,又是治療手段。檢查出問題可以馬上處理。
前者無創後者有創傷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後可以搭建支架 相對應的冠狀動脈造影風險較大
說實話我總覺得這個問題問法有點奇怪,64排CT是採用大功率高毫安輸出球管,探測器排數達到64排。而冠狀動脈造影就是通過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是診斷冠心病的最常見最有效的方式,一般使用雙源CT。雙源CT就是通過兩套X射線球管系統和兩套探測器系統同時採集人體圖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