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談教育子女,很有必要重讀一下《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威權教育所造就的脆弱孩子隨處可見,誰又有權責備那些高度壓力下失控的孩子呢? 沒有個人尊嚴,以價值觀誤導的成功學去刺激孩子並不會培養出真正的社會棟樑。越來越多的家庭和教師體會到-最好的教育者將不再是權威,亦或是「暖男」。

推薦吳志翔老師的博客文章《最好的教育者是「暖男」》。

有一天在陪孩子吃飯時,他忽然抬頭看了我一眼,問道:「爸爸,我吃飽了沒有?」

瞬間的錯愕之後是震驚,繼而是深深的羞慚。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他的身邊總有人在不停地催促,不停要敦勸:「快點吃哦!再來一大口!把這碗飯吃完!」而當他屢次申訴自己「吃飽了」之時,也沒有人把他的話當回事兒,習慣於根據其所吃的量臆斷「你還沒吃飽」,到後來更是直接奪過他手裡的筷子或勺子,連哄帶嚇把飯菜喂下去。

他越是試圖反抗,得到的威壓就越大,他所能做的,只有屈服。圍在他身邊的大人,滿心覺得自己在做無比正當的事,放任自己心頭那股控制慾望肆虐瘋長,有時候甚至恨不得撬開孩子的嘴巴把東西硬灌下去,完全不顧及孩子的真實感受,眼神變得犀利兇狠,嘴裡還批評他「不乖」。

「可惡」的大人!

其實我早就已經注意到了,當發現哭鬧無效、作勢欲嘔無效、扔掉筷子勺子無效、尿濕褲子(更小的時候)無效以後,他已經學會用一種更「無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脫掉鞋子。現在卻開始用他羔羊般的眼神看著我說:「我吃飽了沒有?」屬於生命本能的事被機械化了,原本自然簡單的事被複雜化了,其實滋味美美的事被醜陋化了。

可憐的孩子!

我們太習慣於用自己的感受去取代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意志去覆蓋孩子的意志。說起來是最疼愛的寶貝,其實卻根本沒把他當「人」!彷彿孩子是台機器,一天到晚最好都「不要跑,不要跳,不要叫,不要發獃,不要吃手指……」,開關一開就馬上吃飯,開關一關就迅速入睡。

對於孩子真正的需求,從來無暇去傾聽,從來無心去尊重,想當然地以為自己的「給」就是對方的「要」。「我給你,你竟然還不要?」這種錯亂乖訛的認知定勢只會加劇我們自身的愚蠢。

千萬別以為孩子的屈服,是自己的成功。威逼過程中造成的心靈損耗,遠遠超過實現一個微不足道目標的所得。沒錯,為了養成孩子的好習慣,需要所謂的「做規矩」,但沒有照顧到孩子真實需求的強擰,效果也許是適得其反的。

何況,一切建立在畏懼基礎上的順從,都將不利於孩子分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將扭曲他們在特定境遇中的認知和判斷,而只會把父母或老師的態度看得比天還大。這個問題往大了說,是影響孩子們是否懂得足夠珍視自己生命的問題。

張文質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有一天他割完豬草後,把鐮刀掉到水裡了,不會游泳的他坐在水邊猶豫半天,考慮是否冒著生命危險把鐮刀撈上來。他感到恐懼,因為擔心回家後會挨打。所幸他最後選擇了哭著回家。他說,回頭想想,這件事有點可怕,可怕在哪裡?「在孩子的眼裡,個人生命的安全甚至比不上回家可能挨揍所帶來的恐懼感。」

紹興有位老師也在文章里寫過這麼一個故事:某校組織學生參加獻血活動,別人都積极參与,只有一個學生不肯獻。在不斷的勸說之下,他終於含著眼淚讓醫生把針扎進了自己纖細的靜脈。後來老師問他為什麼一開始不肯獻血,獲得答案後大吃一驚,原來那孩子以為獻完血以後人就要死的!

最讓人百感交集的並非孩子對獻血一事存在這樣可笑的知識錯誤,而是—在他確信獻血是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時候,居然還會為了滿足或迎合他人期望,去做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甘願付出生命?是怕被孤立的恐懼?還是為了一句稱讚的話語?毫無疑問,在習慣於遷就和屈服的教育中長大的孩子,無法學會堅持和守護自己最核心、最該珍視的價值!生命,豈能遷就?

太多的人都表示過這樣的不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犯了一個其實是很小的錯誤,從老師那裡領受了幾句不算太過分的批評,或者被沒收了一本書或玩具,或者因為老師說要請家長來學校,就輕易地選擇了自殺?

過錯與後果之間存在著如此嚴重的不對等,令人觸目驚心。說得難聽一點,他們連死都不怕,怎麼會怕一句批評,怕家長到校?我們當然可以說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太差了,抗挫折能力太低了,可是想一想張文質差一點冒死撈鐮刀的事,想一想那個學生「冒死」獻血的事,就能大體上明白,那些悲劇的發生是有著內在邏輯的。

很多孩子其實就是在對成人世界的畏懼和屈服中長大的,他們一直承受著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高壓,在特定的「心理現場」,他們還來不及掂量自己生命的價值,只想迅速地卸掉那種迫在眉睫的如山壓力,於是做出了傻到不能再傻的事情。

我並不是說高壓的教育一定會帶來可悲的後果,如果教育的因果像連線遊戲那般清爽分明,教育也就不值得我們如此用心地去體驗和探索了。

但教育之事,也許是需要說點「危言」來「聳聽」的。我還是堅持認為,教育乃是一種柔性的智慧,教育者,無論父母還是老師,不但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懂得體貼孩子的心靈需求,還要有一點「婦人之仁」—儘可能地展現柔軟和慈愛:少些霸道,多些體貼;少些壓力,多些欣賞;少些憤怒,多些微笑……

據我看,越偉大的教育家或有教育情懷的學者如陶行知、葉聖陶、夏丏尊、朱光潛、胡適、豐子愷、魏書生等人,就越擁有「赤子之心」和「婦人之仁」,用今天流行的概念來說,最好的教育者大多是「暖男」(超越性別),而基本不可能是有著「匹夫之勇」或自以為有著「浩然之氣」的「憤青」、「怒漢」。

在我心裡,「婦人之仁」對教育而言並非一個貶義詞,我願把它解釋成有著無盡耐心、不憚瑣碎煩勞、懂得寬容等待、始終溫暖和煦、永遠溫潤如玉的意思,恰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言:「仁是個溫和柔軟底物事。」


謝謝邀請!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孩子早期習慣的養成,都源於家庭的良好的教育。

是否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是否長大成才的關鍵。

為什麼這樣說呢?

1,這是因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一定是孩子的榜樣。現實生活中,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

中國有句古話,上樑不正下樑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父母們在家庭教育中,應該首先做好自己,讓孩子可以效仿。為孩子培養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2,家庭是孩子教育永久的場所

因為孩子從一出生開始,都是在家的庇護下生長。所以家庭的氣氛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育。

好的家庭氣氛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可以讓孩子形成善良,堅毅,勇敢,睿智的個性。這是因為父母在處理問題時所具有的方式,以及處理的結果,給了孩子很多的耳濡目染的機會,使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該具有的處事本領,和性格養成。

因此,家庭是孩子永久的教育場所,在這個場所里,父母不要輕率的處理問題,任何事情都必須深思熟慮。只有這樣 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優秀品格的人。

3,尊重孩子,不斷的認識孩子

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給予尊重的。這是因為孩子也是人。

孩子雖然小,但自尊心猶在。尊重孩子,讓孩子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道理,這就為孩子長成後融入社會打下了基礎。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肯定是一個在性格上比較優秀的孩子。而父母在孩子幼小時期對孩子的所為,會使孩子一生收益。

所以,無論孩子有什麼錯誤,父母都需要尊重孩子,在這個前提下,給予孩子以認識錯誤的機會和改正錯誤的可能。

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必須要很好的溝通。

溝通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橋樑。

4,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一個孩子是否成才,除了有很好的學識以外,能力是最重要的。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會使孩子在走入社會時受益匪淺。

因為這樣的孩子懂得如何克服碰到的困難,如何與其他性格不同的人合作。更懂得自己如何面對社會。

所以,父母應該把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放在首位。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各位一個見議,如果你們願意聽,我父親的教育非常得當,結合了中西方法,來教育孩子,

我記得我的父親,我單位被香港人收購了,然後成下崗職工,父親退休,我父親接管了教育我的女兒,而我去廣東,打工,單位會給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機會,而我父親八年私熟,我相信我父親應該會教好我女兒的,

我女兒剛剛才二歲多,我父親先讓她背詩詞,簡單一點的,如果引導的好,孩子就會喜歡詩詞歌賦,再大一點,父親開始教語文,數學,而時間不會太長,孩子也需要自由活動,而下完課以後,我父親會給我女兒指派任務,假如買一包鹽,買味精,醬油,然後我父親說,你想要零用錢嗎?那你必須勞動,換取對等的東西,所以我女兒從小懂,必須勞動了,才能有錢花,不勞動沒有錢,

等我女兒再大一點,開始懂得辯別事非能力的時候,我父親就拿出四大名著,讓我女兒翻看,而全部是古文,激發了我女兒的好奇心,而莊子,孔子,孟子的書籍,我女兒就開始慢慢的喜歡看了,

而我認為我虧欠我女兒的,就儘可能的買名牌衣服給她穿,鞋子也是,而我父親,不會打罵孩子,小孩肯定調皮,如果我女兒犯錯了,他讓我女兒跪搓衣板,只到我女兒想清楚為什麼跪在那裡,然後告訴我爸,她錯那裡了,才讓她起身,溺愛,寵愛,肯定有,而我父親認為女孩太驕生慣養,會教壞孩子的,我父親認為女孩子,必須琴棋書畫,至少要懂一兩樣,而讓我女兒自行選擇,干涉,如果那門功課成績差,他就會為女兒交學費,惡補知識,我父親認為犯錯了,不管誰來,都不能講好話,

我父親的教育方式是女孩必須精緻,從小就應該培訓她,長大後,就能經受誘惑,不會隨波逐流,如果男孩子也一樣,從小培訓男孩子,辨別事非的能力,懂得責任,承諾,擔當,如果犯錯了,必須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承擔責任,有時候我認為父親太嚴厲了,我從小就是這樣,而我怕我女兒不能承受,如果吃飯的時候,我翹腿,吃飯挑食,而且餐桌上的規矩沒有守,餓肚子,跪搓衣板正常,

每一個男孩女孩都有愛好,但我父親不會阻止,如果是玩牌,玩遊戲,我父親可就讓你跪幾個小時,也給我女兒約法三章,如果違反此規矩,手機沒收,

後來慢慢在社會上看多了,很多溺愛孩子,寵愛孩子的人,孩子會變得自私,不懂得禮讓,引起很多紛爭,而女孩子也因為經受不了誘惑,早早同居,打胎,結婚,走入岐途,當我女兒大了,做媒的也多了,而我想把女兒留在家中,而我女兒相親過後,馬上不肯,而且就是卿了一下天,人家只要我女兒肯,二十萬馬上給我家,後來我孩子的父親同事,看我女兒大了,想都是幾十年的同事,結親好,女兒和她的妹妹,一起去玩了一下午,晚上回家,不肯再談,讓我們婉轉的拒絕,而後來同學聯誼,帶來了我女婿,而我當時租房子,才六十多塊錢一個月的房子,有矮,有吵,有熱,而我女婿住了七天,而且非常懂禮貌,而我嫌太遠,逼我女兒,甚至自殺絕食,而我女兒非他不嫁,她說如果不嫁他,一輩子做老姑娘,拿完畢業證,就準備結婚了,而當我去親家母家裡的時候,我不用提禮金,親家己按照他們那裡的規矩給我八萬,我不肯要,但還是給我了,然後我轉手給我女兒,該有的婚禮派場都有,而我終於明白,我女兒為什麼非他不嫁,人品,而女婿也是,而我真的很感謝我的父親,原來傳統的禮儀,加外國人的教育方式真的不錯,外國人男孩女孩,都必須學會獨立生存的能力,養到十八歲,讓他們自己半供半讀完成學業,而孩子們經過了優劣淘汰,他們更懂父母的艱辛,體諒父母,


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打基礎的教育,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和責任,如何教導孩子走在當走的路上是值得每個家長思考的問題。孩子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以及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父母的言傳身教關係密切,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和教育著孩子,當孩子形成了優良的性格將對學習產生著積極的作用。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他們最不能接受的態度有哪些呢?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這幾點。

1.重新認識孩子

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花朵都有很多樣式,又何況是人呢?因此,父母不能把自己所希望的強加給孩子,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變化並尊重孩子的隱私,從正面重新認識孩子才能正確引導他。

2.避免人云亦云

很多家長總是盲目跟從大多數家長的選擇,卻從不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考慮和選擇,從而讓孩子產生過多的壓力,也埋沒了孩子的某方面天賦。要盡量避免盲從心理,真正為孩子考慮。

3.能夠相互了解

和孩子溝通並用心關愛孩子,這將是對他們日後的成長產生莫大的幫助。和孩子平等的對話,並讓他們學習如何去尊重、關愛他人,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

4.打破教育瓶頸

當孩子犯錯或是不聽話,不能用老套的方法來教訓孩子。而應該找到一個更有效的方法,讓他意識到錯誤,並且從另一個方面,引導他向積極的方向走,培養他們的受挫能力,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5.把握關鍵時期

任何的教育都有其適合的時期,因此要把握教育的關鍵時期。在孩子成長的各個不同階段,運用不同的教育理念來指引他們,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6.巧對關鍵事件

當孩子處在關鍵時期,或是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舉動,那麼就應該立即對其進行引導。不能過多的打擾他們的私人空間,而應該以溝通的方式進行協調。

7.享受教育過程

要讓孩子在學習中玩樂,讓其領悟到學習的快樂,這樣才能享受教育的過程。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和負擔,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8.學會適當放養

適當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過度保護和親力親為對於以後的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培養孩子思考和幫助他人的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9.創設家庭氛圍

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並且以身作則,把自己放在朋友的立場上和孩子進行對話。營造出溫馨的家庭環境,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溫暖。

10.堅持做好自己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因此,父母應該向孩子展示出真誠的一面,並從自身做起,發揚美德,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兒女是父母在世上最大的產業,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著這產業富足與赤貧,鼓勵父母雙方都要參與到家庭教育當中,不是說把世界上最好的國際教育搬到家中就可以了,而是家長的言傳身教更能促進孩子身心靈全面健康發展。


家長這樣做,培養出的孩子內心充滿陽光!

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能自主,能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多家長過於關注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學會獨處獨立、多跟孩子說積極的話、批評孩子但不否定人品……八個方面的育兒方法,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


一、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

讓孩子們當一天自己的主人,老師們、家長們可以引導,不必強制,讓他們自己組織娛樂、競賽,讓他們自己撒歡、遊戲,讓他們放飛快樂、張揚個性,讓他們真正地自由地做一天自己的主人,這是對孩子們的尊重和信任,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更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最好方法。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孩子自從上學以來,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學習成績了。在中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衡量教育成功與失敗的標準,而經常忽視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只是代表孩子在特定時段內的學習效果,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孩子的一生,因此,良好的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教育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一點一滴積累而成,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使學生建立起穩定有效的學習模式,使其受益終身。

三、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要以身作則。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勝於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只有給孩子樹立了榜樣,他才會心服口服聽家長的話,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是父母自我完善的過程。

四、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最重要。

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如何,對他一生的發展、學習、生活、工作乃至身體都有直接的關係。自覺、堅持、果斷、自製是構成一個人意志品質的四個基本因素。意志品質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後天的教育培養。


?無論給孩子報什麼班,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我們先試一試,或者說學著玩玩的,這樣會讓孩子一開始就會有無所謂的態度,只要稍遇困難,就會輕易放棄!

?不能隨便請假,輕易遲到,因為懶散的學習態度,是不能養成好的習慣, 只會讓孩子從小學會找借口。

?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而家長就是榜樣!


實話實說,唯有家長自身首先做到;換句話說,凡是,你們家長希望孩子所接受的觀念與認知,常識與教育……等等,首先,父母,甚至是常住在一起的重要起到日常生活習性方面,多少會有耳目渲染之下,能涉及造成一定影響的程度時,方才最好都在習性與當著孩子時,顯現的言行最好接近「知行合一」自然是最佳理想效果。


推薦閱讀:

兒子結婚時父親致詞該怎麼說?
如果房價真的降了,生活或者結婚就會變得容易了嗎?
如何糾正女朋友先入為主的「婆媳難相處」思想?
《火影忍者》中看到現在的雛田,你能理解為什麼鳴人婚後變弱了嗎?
有沒有正常人是嫁給稍微有點殘疾的人,日子過的好嗎?

TAG:家有兒女 | 中國家庭 | 婚姻 | 家庭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