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隆中的古景為什麼沒有歷史滄桑感?
說襄陽古隆中的風景沒有歷史滄桑感,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這其實是長期以來襄陽和南陽兩個地區長期爭議的話題。問題的癥結大都集中在諸葛亮是否在襄陽隆中生活過這點上。襄陽方面竭力肯定,南陽方面大喊「打假",雙方鬧得不可開交,至今仍在爭個不休。其實爭做名人的生活地,雙方的目的不言自明,無非就是沾點名人的光,做大旅遊資源,以此來賺點鈔票。這都無可厚非,可以理解。但是現在來重提這個話題,筆者認為提問者就很有讓人站隊的嫌疑。如果筆者未把握好答問的尺度,就很有可能在無意中開罪了一方,落得個費力不討好的下場,這實在是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其實對此爭議,史學研究者有一個趨向一致的看法,就是諸葛亮確系年青時隨叔父來襄陽並在其轄區隆中生活過,也就是說襄陽隆中確與三國名人諸葛亮有很大的瓜葛。既然事實如此,那麼說古隆中沒有歷史滄桑感自然就站不住腳,只能說有歷史厚重感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很顯然古隆中是襄陽人眼中最重要的資產和品牌。據相關資料記載,古隆中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明代就已經建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建國後,又先後修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觀星台、棋盤石、琴台、騰龍閣等眾多景點。隆中景區1994年被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完全可以說由於古隆中具備歷史的厚重感,自然就享受了應該享受的殊榮。
然而很多旅遊者認為,今天的隆中和明代的隆中在設施和觀賞性上實在沒有太多區別。以遊客體驗來看,進入景區,基本都是簡單的景點陳列,靜態展示,道路和遊覽環境都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從收入模式來看,基本停留在初級的門票經濟階段;從宣傳上,也沒有看到隆中有什麼故事和文章;在品牌定位上,打的還是風景區而不是文化區,三國的歷史文化幾乎沒有得到用武之地。這樣導致古隆中的年遊客量幾乎沒有變化,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沒有突出古隆中的三國歷史文化特色,致古隆中沒有了歷史滄桑感,而相關部門只想以景區吸引人,以致於出現了旅遊收入上不了台階的結果,實在讓人覺得確有點暴殄天物。
總而言之,不爭的事實是,隆中風景區是襄陽唯一一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風景名勝區。由於相關單位簡單地突出古隆中的山水風景而忽略了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所以即使說襄陽古隆中沒有歷史滄桑感,似乎也並不為過。
從一篇文章看80年代以前隆中的狀況
最近,有網友推薦了1987年《中國園林》第1期刊登的孫筱祥先生的《古隆中諸葛亮草廬及自然村模擬區規劃設計構想》一文。據內容所言,該文大概是作者應襄樊有關部門邀請,對當時隆中風景區的現狀以及開發戰略所作的一個調研和規劃設想。對園林規劃我等是外行,不好妄發評論,但孫先生認真、務實的科學態度,以及文中所反映的上世紀80年代隆中風景區的狀況,還是很有史料和研究價值的。
孫筱祥,1921年5月29日生,浙江蕭山人,漢族。1946年浙江大學園藝系畢業,主修造園學,獲農學士學位;1954~1955年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系進修建築設計一年。曾師從徐悲鴻教授學西畫。原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1993~1999年)。現任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園林設計研究室主任、教授,北京林業大學深圳市北林苑景觀規劃設計院榮譽院長、首席顧問總設計師。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總理事會個人理事,北美風景園林教師理事會通訊理事,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顧問,杭州市城市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顧問,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總設計師、顧問等。集專業造園大師、研究家、教授、畫家、花卉園藝家、建築師、大地規劃師於一身。先後在澳大利亞15所、美國15所著名大學講學;6次作為國際風景園林學術大會特邀嘉賓或主題演講人作學術報告;多次獲得國際學術榮譽獎。
孫先生文章的第一部分是「隆中諸葛亮故居歷史及現狀」。文中談道:「諸葛亮逝世至今,已有1750餘年,關於他生平的可靠史料,只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和他本人的《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但關於他在隆中躬耕隴畝的十年隱居生活,都語焉不詳,頗難深究……由此來看,關於隆中諸葛亮故居,如果要修復或重建,其可靠文獻的記載和描述是不夠翔實的,依據是不足的。至於隆中的諸葛亮故居遺物和遺址,則早已蕩然無存了。而且至今也沒有任何考古發掘的發現。何況這種普通地面上的民居房屋,在1700餘年以後,期待新的考古發掘的證據,似乎也是渺茫的。至於現有隆中(湖北省襄樊市)看到的古迹和遺物,那是後世帝王和文人墨客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的一些歷史文物。例如現存的『三顧堂』是清康熙年間修建的紀念祠廟;武侯祠是清乾隆年間修的;『卧龍深處』是清雍正年間修的。即使是那口六角井,也是清代修建的。至於明弘治二年(1489)襄簡王朱見淑奪草廬為自己建墓,也只是傳說。一切諸葛故居的傳說,至今提不出任何考古學證據。因此根據這些紀念性的文物古迹,要想重建或修復諸葛草廬,也是不足為憑的。當然這些紀念他的建築物,本身也成了一種歷史文物,可作為研究當年諸葛故居是否確在今襄樊市隆中這一帶丘陵山區之中的間接依據。」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上世紀80年代以前,隆中風景區有關諸葛亮的紀念性建築存世數量很少,且都是清代康熙年以後的。即使是那口六角井,也是清代修建的。一切諸葛故居的傳說,至今提不出任何考古學證據。因此根據這些紀念性的文物古迹,要想重建或修復諸葛草廬,也是不足為憑的。
文章的第二部分為「隆中風景名勝區資源分析及規劃構想」。文中寫道:「隆中風景區的自然資源,如原始植被、生物群落、自然生態,均已破壞無遺,已經沒有資源價值;當然更談不到按照自然景觀、生態原貌保護的原則了,甚至恢復原始景觀也是不可能的。其次是歷史人文資源,如隆中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社會生產方式、農村經濟形態和當時的風俗民情、生活起居習慣、建築構築物等等,也都已沒有任何形跡或遺物可尋。所以歷史人文資源,也是沒有價值的,當然也談不到按照歷史原貌保護或按原貌恢復或重建了。至於諸葛亮故居的確切地點、建築布局、房舍外形、內部陳設,以及諸葛亮當年在此躬耕苦學、廣交士林、寄傲琴書、審時度勢、擇主而從和劉備三顧茅廬等活動,在正史上也都是語焉不詳,科學依據不足。因此按照自然風景區或歷史古迹保護區的原則來規劃隆中風景名勝區,既不妥當,又不科學。」
文章在這一部分提出,「按照自然風景區或歷史古迹保護區的原則來規劃隆中風景名勝區,既不妥當,又不科學」。作者提出這樣的觀點,在當時隆中現實狀況的前提條件下,是務實和慎重的。
諸葛亮躬耕地在哪裡?隆中說的主要論據,是諸葛亮社交圈。南陽說的依據,是諸葛亮本人的《出師表》。史書《漢晉春秋》和元明清朝官方的介入,都沒能夠平息民間的爭議,今天的教育部及省市官方及相關社團,也無資格做出定論!愚以為,南陽襄陽的諸葛亮的粉絲和政府,需搜集的是:1 諸葛玄攜諸葛亮等,由琅琊到襄陽走的那條路,是否有自琅琊向西南到南陽郡治宛城,稍停,再乘船由白河順流南下一兩天就可到襄陽的,這是捷徑呀? 2 諸葛玄任豫章太守,是袁術薦還是劉表薦的,是先到豫章再去襄陽,還是先到襄陽再去豫章的?諸葛玄是卒在豫章還是卒在襄陽? 3 諸葛亮的社交圈是求學時建立的,那是諸葛玄卒前還是卒後求學的? 4 諸葛玄卒後,遷居襄陽西二十里的,是諸葛玄和諸葛亮的所有家人嗎,之後至公元207年的十餘年間是否諸葛亮再遷居宛城西卧龍崗處? 5 就是等待魏晉時期墓穴中的地下證據啦!最後,形成定論後,襄陽南陽兩地的粉絲們,還是朋友呀,有緣相會時還要盡酒興的!可好?
何謂滄桑?都知道是「滄海桑田」的縮略語。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襄陽的隆中作為諸葛亮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地遺址,以及後來歷朝歷代為之添置的紀念性建築物,算不算有歷史?當然算!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風景名勝區就是佐證。
那為什麼現在給人的感覺卻沒有歷史的滄桑感?原因很簡單:隨著近幾年交通信息產業的發達,人民的眼界開闊了,可以說是一部手機坐擁天下「指點江山」,比一比國內外歷史遺迹,襄陽現有可看的隆中古景已經不能滿足遊客需求,作為襄陽的旅遊從業者謝謝你的提問,我相信襄陽政府部門會在此問題上做文章去營造古隆中古襄陽文化氛圍!
襄陽古隆中,沒有歷史滄桑感,原因在於明朝,明朝王爺看中了隆中風水寶地,於是大舉破壞了已經存在幾百年的諸葛亮遺迹,這一點,襄陽志有記載。諸葛亮在現在的南陽卧龍崗,還是在現在的襄陽隆中,只要看一下兩者的風水就知道了,卧龍崗根本不是藏龍卧虎之地,再有,他的老師以及妻子,都是現在襄陽泥咀人,連司馬徽徐庶等人都在襄陽,諸葛亮不可能一個人獨居南陽。
謝謝您對我的邀請!本人我才蔬學淺,胸無點墨,對歷史是知之甚少,不過您的提問讓我收益非淺,從此記憶猶新,當下至於襄陽隆中這名字連同這是什麼地方本人都不知道,更別說知道襄陽隆中的古景為什麼沒有歷史滄桑感,本人對這一歷史實在是盲略無文,在此深感慚愧,最後本人猜想一下,在當時那個朝代、那個地方、那個時期也是有英雄人才輩出,經驗豐富,古景溫文而雅,保護得當,因而就沒有歷史滄桑感,當然
按理講該古景沒有歷史滄桑感應該不是我所講的這麼簡單,應該還有另類原因所在,當屬功不可沒,以上本人回答草率從事不周,敬請諒解並給我以指導為盼!不勝感謝!
謝邀。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這是《三國演義》中對隆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隆中是一個清新秀美的世外桃源,正是這種環境才蘊出諸葛亮那樣的氣質和智慧。而滄桑的環境可能更適合命運多舛的歷史人物。
換個角度想,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經過歷史的變遷,現在的隆中是不是還是古時候的樣子也不一定了,或者現在的隆中根本就不是古時候的隆中。
我覺得問題的答案就是這樣。
出師表,亮自己講躹耕於南陽,南陽地名郡地,從秦漢至今從未更名(包括新野),人諸葛卧龍白紙黑字親筆手書你都不信,襄陽又有哪個地方叫南陽?一千多年不曾改名?見過不要臉,沒見過湖北人這樣不要臉的!
隆中是不在南陽郡治下的,這個連襄陽也承認的,孔明先生也不會寫錯,古時建祠紀念的人還沒有現代人了解的多嗎?再者多少年來官方,民間都不能定論,一個人說了一句話刻在一塊石頭上定論了,不知他有何依據?再說新建的景點無滄桑感也正常啊!
隆中那地方山高林密,快兩千年前的諸葛會在那裡躬耕?只怕草堂之上還沒睡著就被狼啃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