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0個兒子都去哪裡了?現在有後裔嗎?


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育有35個兒子,但成年序齒的只有24個,因為在位時間長、兒子多,其「九子奪嫡」的戲份成為後世學者研究的熱點。

皇長子胤禔(康熙11年~雍正12年)終年63歲。生母惠妃。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37年,26歲封為直郡王。胤禔是奪嫡最主要的人物,太子被廢后也是最有希望的,因為有明珠的支持。康熙47年,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37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26個春秋,即使被幽禁相信他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即使在雍正年間他還生育了7個子女。60歲還能生兒子他也算是安享晚年了。直至雍正12年被幽死,死時以貝子禮下葬,成年的兒子有8個,都有善終還有活到75歲的,但是最高的也僅是輔國公之類的爵位。

皇二子胤礽(康熙13年~雍正2年)終年51歲。生母孝誠仁皇后。是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因為第一個兒子早夭,皇后生胤礽時難產而亡,故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康熙帝對皇太子最為重視與寵愛,為培養太子花費諸多心血;胤礽聰慧好學,文武兼備,然而康熙帝的兒子太多,他在位時間又長,皇子們早已形成了幾個利益攸關的政治集團。奪嫡以太子兩立兩廢告終。康熙帝廢掉皇太子的舉動不僅沒有制止這種爭奪,反而讓一些皇子彷彿看到了希望,因而儲位之爭更為激烈。胤礽終以幽死禁宮收場,在死的那年還有兒子出生,死後被追封為理親王,雍正親自前往悼唁。胤礽成年的兒子也有8個,長子弘皙也被封為親王,但被乾隆革爵。理親王一支由十子弘為(郡王)承襲,後裔逐次降爵。

皇三子胤祉(康熙16~雍正10年)終年56歲。生母榮妃,是榮妃生的第五個兒子(前四個均夭折),康熙37年,21歲封誠郡王。與太子交好,因此後來被雍正打壓;在奪嫡中告發皇長子,康熙48年,復立太子時晉誠親王。胤祉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尤長書法而受命書寫康熙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雍正8年,論罪八款,削爵、拘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10年幽死,以郡王禮葬。成年兒子7個,第七子弘景封貝子,為後裔大宗。

皇四子胤禛(康熙17年~雍正13年)終年58歲。雍正皇帝,母為孝恭仁皇后(後來追封的),康熙37年,20歲被封為貝勒,康熙48年晉封雍親王。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康熙諸皇子爭奪儲位的鬥爭愈加激烈。與其餘諸子明面上的鬥爭不同,胤禛善於隱忍、懂得韜光養晦。他表面沉迷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暗中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加強自己的勢力集團,同時向父親康熙表現誠孝,以贏得康熙的信任。關於雍正即位的合法性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但無疑是最大的勝利者;同時雍正也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雍正成年的兒子只有4個,四子弘時,不知道為什麼雍正特別討厭他,還削了他的宗籍,出繼給允禩為後,而且24歲就死了,無後。五子弘曆,乾隆皇帝。六子弘晝,封和親王,國學大師啟功為其後人。10子弘瞻,出繼允禮為嗣。

皇五子胤祺(康熙18年~雍正10年)終年54歲。生母宜妃,康熙37年,19歲封貝勒。康熙48年晉恆親王。未參與奪嫡之爭,得以善終。成年子5人,二子弘晊襲恆親王。

皇六子胤祚(康熙19年~康熙24年),6歲夭折。生母日孝恭仁皇后。

皇七子胤祐(康熙19年~雍正8年)終年51歲。生母成妃,康熙37年,18歲封貝勒,康熙48年,晉封多羅淳郡王,雍正元年,晉封和碩親王。成年子4人,六子弘暻襲郡王。

皇八子胤禩(康熙20年~雍正4年)終年45歲。生母良妃,康熙37年,17歲封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者,康熙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是奪嫡之爭最為關鍵的人物,也是支持者最多的,人稱「八賢王」;其九弟、十弟、十四弟都是其忠實的支持者,也是奪嫡的最大一股勢力;一廢太子時被朝中重臣保舉為皇太子,但康熙似乎不太喜歡他,以「胤禩乃縲紲罪人,其母又系賤族」為由拒絕。因其人望高,被雍正深為嫉恨,雍正即位後,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廉親王,甚至將大兒子弘時過繼給他;但對八爺党進行打擊,削其羽翼;四年,雍正打穩根基後,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同年,亡,據說是被毒死的。平心而論,雍正和允禩都有當皇帝的才能。允禩僅一子,27歲才生子在封建皇族中是極為少見的,獨子弘旺。乾隆43年,得以複名歸宗;這時弘旺已卒,僅弘旺第二子肅英額(因被削宗籍,不能按康熙定的輩字取名),第三子永明額在世。肅英額子孫均無後,永明額於道光21年卒,享年84歲。其子綿森曾任尚書。綿森僅四子奕沆成年,其子孫過繼於胤禑的後裔,也就是胤禩沒有直系後裔,不過承繼子也後嗣無力,導致廉王后裔到清末一直單傳。

皇九子胤禟(康熙22年~雍正4年)終年43歲。生母宜妃,康熙48年,26歲被封為貝子。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曾自學外語,並親信傳教士, 胤禟善於結交朋友,重情重義,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他善於經商,為其兄八皇子胤禩奪嫡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他本人並不貪戀皇位,與十皇子胤礻我、十四皇子胤禎一同支持胤禩,是八爺黨重要成員,直到奪嫡失敗也沒有背棄胤禩。 於雍正四年被革去黃帶子,除宗籍,圈禁, 同年8月,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胤禟以一個儲位之爭的失敗者著稱於世,成年子8人,長子弘晸,在拘禁處度過50餘年,從翩翩少年變為古稀老翁,至乾隆43年被釋放;胤禟這一支系最高爵位僅是貝子。

皇十子胤俄(康熙22年~乾隆6年)終年59歲。生母溫僖貴妃(遏必隆之外孫,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者)。康熙48年,26歲封為敦郡王。屬於「八爺黨」,因黨附胤禩,雍正2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2年被釋放,授輔國公,乾隆6年病死。以貝子禮安葬,成年子2人。

皇十一子胤禌(康熙24年~康熙35年),11歲夭折,生母宜妃。

皇十二子胤裪(康熙24年~乾隆28年)終年78歲,生母定妃,自小由蘇麻喇姑撫養。康熙48年,24歲封貝子。康熙61年,37歲晉履郡王。很受康熙重用,也很有權,沒有參與奪嫡,估計和母親出身低微有關。雍正13年,授宗令,50歲晉履親王。雖然活了78歲(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但六個兒子均未成年,爵位由乾隆第四子永珹承襲。

皇十三子胤祥(康熙25年~雍正8年)終年44歲,生母敏皇貴妃(追封)。在奪嫡之爭中屬於「四爺黨」,是胤禛的忠實擁躉。第一次廢太子時,22歲的胤祥不知為何,失寵於康熙,終康熙之世,既無重用,也沒有受封,沒有大的政績作為。弟兄間,惟與胤禛關係最密。雍正繼位,即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雍正皇帝待他也非尋常,死後令享太廟,上謚號為「賢」,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清代唯一事例。 成年子5人,胤祥去世後,當時年僅8歲的弘曉承襲了怡親王爵位。共傳了八代九位怡親王。咸豐11年,辛酉政變怡親王載垣慈禧太后賜死,怡親王被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由弘曉的玄孫載泰承襲,直到1864年才恢復為怡親王,改由寧良郡王弘晈的玄孫載敦承襲。

皇十四子胤禵(康熙27年~乾隆20年)終年68歲,母為孝恭仁皇后,雍正同母兄弟。康熙48年,19歲封貝子。「八爺黨」主要人物,在皇八子於皇位無望後成為「八爺黨」爭奪皇位的代表;康熙57年,作為西征統帥「大將軍王」領兵出征,為平定準葛爾叛亂和保衛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受康熙寵愛和重用,並更在康熙末年成為大部分人心中康熙暗定接班人。康熙61年,就在西征戰事在談判議和進程時,康熙突然病逝,留下一個千古之謎,究竟康熙是傳位誰?雍正帝登基後先封胤禵為郡王,後降爵幽禁,雍正死後,胤禵才恢復自由;因「禎」與「禛」同音,胤禎被改為"允禵" 。乾隆即位不久釋放允禵。乾隆2年,封輔國公,乾隆12年,封貝勒,乾隆13年,晉為多羅恂郡王。成年子4人,弘春、弘明、弘映、弘暟;弘春封為泰郡王,乾隆時被革爵。弘明封為貝勒。弘映、弘暟一直無封。故恂王支系僅弘明一支擁有爵位,成為大宗。允禵四個兒子都頗有子嗣,允禵後裔人口龐大,其後代與其他兄弟後裔相比是最有作為的。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32年~雍正9年)終年39歲,母順懿密妃。未參與奪嫡,雍正4年,封貝勒。雍正8年,晉愉郡王。成年子2人,弘慶襲爵,傳7代7位至清亡。

皇十六子胤祿(康熙34年~乾隆32年)終年73歲,母順懿密妃。未參與奪嫡, 雍正元年,命出繼為庄靖王博果鐸後,襲封庄親王(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之一)。雍正2年,授宗令。乾隆時命總理事務,掌工部事兼議政大臣,賜食親王雙俸,成年子4人。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奪爵。

皇十七子胤禮(康熙36年~乾隆3年)終年42歲,母純裕勤妃。未參與奪嫡,雍正4年,封果郡王,雍正6年,晉為和碩果親王;工書法,善詩詞,好遊歷,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跡,無子成年,以雍正幼子6歲的弘曕為子襲和碩果親王,一共傳了八代十位。

皇十八子胤衸(康熙40年~康熙47年),7歲夭折,生母順懿密妃。

皇十九子胤禝(康熙41年~康熙43年),2歲夭折,生母襄嬪。

皇二十子胤禕(康熙45年~乾隆20年)終年50歲,生母襄嬪。未參與奪嫡,雍正4年,封貝子。雍正8年,進貝勒。其人年輕時比較懶散,不求上進,因此常受到雍正帝的批評。獨子弘閏,襲貝子。子孫循例遞降,以不入八分鎮國公世襲。

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50年~乾隆20年)終年48歲,生母熙嬪。未參與奪嫡,雍正8年,19歲封貝子,五月晉封貝勒。雍正13年,24歲晉封慎郡王。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無子成年,以乾隆帝六子永瑢為嗣孫,更封號質,一共傳了八代九位。

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50年~乾隆8年)終年33歲,生母謹嬪。雍正8年,19歲封貝子。雍正12年晉貝勒。成年子3人,子弘曨襲貝子。

皇二十三子胤祁(康熙52年~乾隆50年)終年73歲,生母靜嬪。雍正8年,17歲封鎮國公。雍正13年進貝勒。乾隆時期多次被降爵,乾隆49年加郡王銜。成年子5人,子襲貝子。

皇二十四子胤袐(康熙55年~乾隆38年)終年58歲,生母穆嬪。雍正11年,17歲封諴親王。成年子4人,孫輩較多。共傳了七代六位。


首先得聲明一下,康熙帝不止有20個兒子,而是有35個兒子。康熙帝一生活了69歲,先後有過35個兒子,康熙晚年因為九子奪嫡,在康熙的兒子中間因為各自站隊,因而產生了很大的裂痕,在康熙死後,康熙帝的35個兒子的結局各不相同,最好的當然是皇四子胤禛了,最終成功即位,成為皇帝。其他的則是好的好,差的差,小編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康熙皇帝的兒子的最終結局。

首先來介紹一下參與奪嫡的幾位皇子的結局,首先是大阿哥胤褆,按照中國傳統政治慣例,長子一般會被立為太子,但是康熙帝的長子卻是一個悲催人物,終其一生沒有被立為太子,最後也是在爭奪太子位的過程中垮台。胤褆信奉喇嘛教,於是他一度想通過喇嘛教中的魘鎮來爭奪帝位,最後被皇三子給揭發了,因而被囚禁終身。

皇二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廢太子胤礽,小編不想說太多,總之最終他還是善終了,就是爛泥扶不上牆,不然他早就可以登上帝位了。

皇三子醉心學術,在《古今圖書集成》的編纂過程中發揮了很多作用,在奪嫡的過程中,他沒有過多的參與,本身就是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八爺黨,這在近些年來的歷史劇中是經常出現的一個群體,包括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還有皇十四子,八爺黨在爭奪皇位失敗後,在雍正朝初年依然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但是在雍正四年,因為捕風捉影的謀逆事件,八爺黨被徹底剷除,雍正帝氣急敗壞的稱呼八爺黨為「阿其那」和「賽思黑」。

皇十四子原本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獲得皇位的繼承人之一,但是最終也意外落馬,因而民間有消息說是雍正帝篡改了康熙皇帝的傳位聖旨,將傳位於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可靠的。皇十四子禵在雍正朝後被皇帝派去守皇陵。

康熙帝是清朝少數幾位子嗣比較興盛的皇帝之一,越到清朝中後期,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就變得越差,以至於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居然都沒有子嗣。


雍正殺兄弟,是為皇權永固,國家安定。算不上殘暴,唐太宗李世民都在玄武門之變中殺兄屠弟,並且把哥哥弟弟的子孫兒女通通殺光,嬰兒都不留下,李世民為了權力如此冷血狠毒。雍正真正害死就八弟和九弟,不涉及子孫,算是仁慈了。雍正並非要殺光兄弟,畢竟骨肉相殘名聲不好,寫進史書要遺臭萬年了。只要不威脅到雍正的皇位,不觸犯法律,雍正大都網開一面,聽之任之。跟雍正關係較深就老大,老二,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老十三。號稱九王奪嫡。

大哥是個政治白痴,關鍵時刻掉鏈子,竟然勸說康熙殺掉太子,康熙都看不過去了,圈禁起來,永遠不能放出。雍正自然不會惹禍上身。

二哥太子,其實也是有本事的人,早期代理國政,深得康熙讚賞。主要是太子等待時間太長了,康熙還身體健康,太子心急了,蠢蠢欲動,嚴重威脅到皇權了。康熙心想,老子還沒死,你就搶班奪權,翻天了?一廢太子,發現眾兒子野心勃勃,又暫時立起來,條件成熟後,二廢太子,永遠圈禁。

三哥是個文人,在士大夫中威望高,康熙也很喜歡老三。老三背後代表的勢力同樣也威脅到雍正的皇位。不過老三比較低調,雍正處理完八爺黨後,找個借口廢了老三的爵位,圈禁起來。

老八,老九,老十,號稱八爺黨,有錢有勢有權,影響很大,換成誰上台,首先滅了就是八爺黨。雍正打掉八爺黨,費心勞神,剝繭抽絲,先除八爺的羽翼,關起老十,折磨死老九,再誅殺八弟。其實雍正還算好的,沒斬草除根,殺光兄弟們的子孫,只誅殺首領,不連坐,不誅滅九族。

十四弟,文武雙全,又是同父同母。本來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首先十四弟跟雍正不同心,跟八爺黨走得太近,暗中作梗,雍正恨得牙根痒痒,顧及兄弟情深,剛坐上皇位,就剝奪十四弟的兵權,廢了大將軍王爵位,叫他去守皇陵,圈禁起來,隔絕外界聯繫,間接保護了十四弟,防止他參予八爺黨的反撲。乾隆上位時,第一個就放出老十四,在朝中幫忙。肯定有雍正暗中叮囑乾隆,放過老十四。

雍正最喜歡就是十三弟,有俠王之稱的胤祥。康熙也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多次下江南時都帶著這個兒子,並且叫他統領侍衛,因為胤祥武功最高。還派他掌管兵部。胤祥是個非常有本事的王爺,為人光明磊落,正氣凜然,威望很高。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胤祥忠心耿耿為雍正賣命,深得雍正賞識。雍正一朝,胤祥深受皇恩,封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子孫在乾隆王朝也備受重用。一直到清末,怡親王都是清室重臣。

其它的兄弟,雍正對待他們不錯,尤其是十七弟果親王,也是雍正心腹大臣,得到重用。

雍正不是濫殺,也不是枉殺,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而為之。


謝謝邀請!康熙帝兒子都到天國享福去了!。現在有後裔!!




今晚沒心情,抓到二名冒名頂替犯。


推薦閱讀:

清朝共傳了十二帝,為何直到滅亡也沒出過一位昏君?
如果當年李自成沒有抄吳三桂的家,而是與吳三桂合作,能將清軍擋在關外嗎?
君臣關係中,如何看待父親向兒子下跪?
如果滿蒙非中國的觀點成立,元清朝代是否可以看做中國人的亡國奴時代?
為什麼乾隆要禁《大義覺迷錄》?

TAG:清朝 | 康熙 | 中國古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