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名槍盒子炮是誰設計的?
毛瑟C96 Red 9型
所謂的「盒子炮」其實它的真名叫毛瑟C96。為什麼要叫盒子炮呢?這是由於毛瑟C96手槍的槍套是木質的,外形上看就是像一個盒子,而當時講英語的外國人又常常說,毛瑟C96手槍是裝在盒子里的槍,盒子的英語發音是Box,這傳到中國後,便直接開始叫它音譯名字,也就是駁殼槍。毛瑟C96是一種由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半自動手槍,後經改進,推出了全自動/半自動可轉換型,因為全自動型號的槍套是一個可作為槍托的木製的盒子,所以在中國又稱為「盒子炮」或「匣子槍」。另外在中國還有快慢機、自來得、大鏡面等別稱。看過早期我國的抗戰電影的同學們應該都有印象。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拿的就是這種「盒子炮」。
最早的毛瑟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空閑時間設計出來,但專利卻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申請的。一戰時德軍訂購了15萬支9毫米的毛瑟C96。民國初年由於中國槍械相對落後,兵工能力也差,但需求又高,只能是從國外引進。這時毛瑟C96及大量改型被出口到中國,由於該槍射程遠、裝彈量大、射擊精度也不錯,特別是M712全自動型號很受當時的中國軍隊歡迎。當然,也主要是當時各國都對中國進行軍火制裁(由於正在打內戰原因),只有手槍不禁運,所以才大量引進。
當時毛瑟C96有兩個主要渠道流入中國,一是經過歐洲代理商聯合公司賣給日本武器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然後由日本銷往中國,這一渠道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斷;二是通過上海的進出口貿易商將毛瑟C96賣給中國。毛瑟C96則成為當時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該槍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朝鮮戰爭時其地位才由蘇聯手槍代替。
毛瑟手槍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全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
收進槍托內的毛瑟Red 9
安裝槍托的毛瑟Red 9
德國的毛瑟C96手槍是在中國抗日戰場上大放異彩,毛瑟C96我們一定不陌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盒子炮
C96
民國初期,中國的軍工十分落後,毛瑟C96引進之後,由於該槍的射程遠、裝彈大、精度相比手槍優秀,尤其是可全自動射擊的M712改進型進入中國後,贏得了極好的聲譽。
尤其是當時的山西軍閥閻錫山在太原兵工廠仿造了無數該槍、但又因太原兵工廠在當時仿製美式湯姆遜,因此當時命名為「壹柒式」的C96全自動型也使用湯姆遜的.45ACP子彈。
圖為使用17式的國軍士兵
而後人民解放軍仿造的M712全自動手槍稱為80式
詳細可參見我的文章
全自動手槍只知道Glock18?德國黑科技早在一戰就研發出全自動手槍
盒子炮在傳說中,是毛瑟廠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為什麼會有爭議呢?一是該槍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因此有人以此為毛瑟積极參与的明證。但是德國的專利法,允許公司作為代表申請人及專利擁有者,不像美國,必須由發明人具名,再將專利權轉移。不過, 盒子炮在美國申請專利者也是毛瑟本人。
謝邀
盒子炮在普遍的資料中顯示,是毛瑟武器製造廠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利用閑暇的工作時間設計出來的。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駐紮在毛瑟廠的美軍指揮官下令將毛瑟廠的各種武器記錄給燒了,因此也導致盒子炮到底是誰發明的爭議。但是,盒子炮在毛瑟廠又稱菲德勒手槍,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該三兄弟與其有極大關係的明證。
現如今最為廣泛的說法認為該槍就是由菲德勒三兄弟設計,但是最終申請的專利是由毛瑟申請。原因是德國當時的專利法允許公司作為代表申請人及專利擁有者,故而該槍的專利屬於毛瑟,而實際設計者是菲德勒三兄弟。
推薦閱讀:
※張任射死龐統,龐統作為謀士,為何要上前線?
※食品雕刻好學嗎?
※佛山還要多久才能發展為一線城市?
※800億像素的北京全景是什麼概念?
※香港學生奏國歌拒絕肅立,校長稱你們選錯了學校。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