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設計院怎麼和互聯網結合,有哪些思路?


首先我覺得有個最根本的問題,互聯網的方式是幫助把有需求的甲方和提供服務的乙方結合在一起,比如uber比如淘寶,這有個大前提就是甲方有較大的需求,而傳統途徑無法滿足或者無法完全滿足,而現在的情況是,甲方的需求降低,乙方過多,所以現階段還很難做到,因為有需求才有發展,而現在需求不足。互聯網思維是好事,但是現在在建築設計類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少,而把眼光投到其他行業,比如室內裝修,就有很大的活動空間,事實上,現在很多家裝類的設計師app也逐漸升溫,為什麼,因為設計的需求比較穩定


謝邀。

作為施工單位從業者,很難答這個細思考起來很龐大的問題,只能從施工單位角度說幾句,希望能拋磚引玉,或者讓題主觸類旁通。

我認為,從趨勢來講,所有行業都會逐漸擴大與互聯網的結合,但整個建築行業在現有的傳統模式下,與互聯網的結合只能是局部的,在不改變傳統產業結構的前提下,能做的很微小。 而改變傳統模式的難度比較大,因為建築行業相對於現下與互聯網結合較好的行業來講,有一個特點,就是施工現場問題的反饋與解決。這讓很多工作就算利用互聯網,也只能是作為信息的發布平台,實際的解決方案還是要線下勘察、提出和實施。

我們不妨在建築工程項目全過程當中找找能不能有哪個步驟能跟互聯網結合緊密。

1、前期階段:項目建議、可行性研究和審批立項。

前期階段的這幾個步驟,除了利用網路的信息發布和傳輸功能,能跟互聯網結合的可能性比較低。政府各部門利用網路辦公,使項目審批流程在互聯網上實施,這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審批流程仍然只是前期階段工作的極小一部分,大量基礎工作如環評、實地勘察等工作是只能在線下進行的。

2、準備階段:委託設計、獲取土地使用權、拆遷安置、工程招投標。

從這個階段開始,設計單位開始大量的參與工程建設。這個階段中,委託設計和工程招投標這兩個工作,是很有可能實現與互聯網的結合的。現階段,很多施工單位正在在物資設備招標採購工作中逐步的推廣網路招投標,即在網路上發布招標信息、線上資質審查、投標人在網路上獲取招標文件、網路答疑、線上開標等一系列工作。現在存在的問題,一是資格審查和實地踏勘工作還是要線下來做,容易把線上程序變成走形式;二是,取消了線下開標儀式之後,如何能夠保證開標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我所在的單位正在推行,也設計了一套系統,但是現階段仍然只能嘗試做到線下和線上同時開標。

設計院可以參考這個思路:除了現場實地勘測的階段之外,其他的設計階段,完全可以以互聯網為聯繫紐帶,承攬設計任務,或將設計任務向下分解。設計院逐漸的取消實體化,建立起一個互聯網上的設計平台,充分共享各地各檔次設計人員的經驗與做法。當然,現在來講,說這個就像天方夜譚一樣。

3、實施階段和使用、保修階段:包括施工準備,施工實施,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保修。

這幾個階段裡面設計院的重點參與在施工準備、實施和竣工驗收。現階段來講,與互聯網很難聯繫,而且我也想不到怎樣去聯繫。因為這幾個步驟都與施工現場結合非常緊密,很多問題需要多方根據現場情況共同擬定解決方案並實施,這就是我上面說的那個特點,互聯網在這些工作當中,可以作為信息平台,可以作為聯繫紐帶,比如我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取消線下的討論會議,以減少路程成本(但是考察現場問題的時候幾方已經在現場碰面了,再把幾方都趕回去在線上開會討論是挺沒意思的),但是起不到其他的作用。

綜上,傳統建築設計院可以最大化的利用互聯網來進行信息共享,設計任務的分解與匯總,信息傳遞等工作,但是在設計院仍然是實體化單位,設計的資質、資格仍然以實體化單位的方式來評估的現階段,能與互聯網結合的工作,似乎也就只有這麼多了。


3設計院同行,不請自來。
首先從設計院的工作內容角度分析,其實與所有公司都一樣,分為銷售、研發、運營。其出售的產品為設計圖,其實也就是最終的完成建築。
銷售是找到目標客戶,搞關係,中標。
研發就是如何讓建築的質量,成本,進度,科技含量不斷的提高,找到新的建設方式,材料,架構等等。
運營就是同類項目照搬模板,現場勘察,實地解決問題等。
從工作內容來,上述多數都要通過「人」來實現,要通過實地的分析,溝通得出結果。因此我認為,互聯網對於設計院只是信息傳遞和儲存的載體,甚至能否增加效率和質量都有待商榷。

下面舉例某大型國有企業的互聯網嘗試:
銷售端建立客戶關係系統(crm),每個客戶的需求都要通過系統立項,設立客戶規定完成時間,確保按照時限完成,並且系統生成合同和收錢的多少。
建設部分建立項目建設管理系統(pms),需要錄入單項建設方案,預算,進度情況,各工序拍照上傳。
建設完成部分建立資源管理系統,將建築等相關資源情況錄入留底,並且對各資源進行空閑,佔用等狀態標識。
採購部分建立線上採購系統,全部材料供應商全部錄入系統中,要用什麼採購,當即去系統中淘寶,甚至買完了還可以五星好評。
然後衍生相關的財務,維護等系統……
然而實施時則碰到了大麻煩,系統操作全部要人,每個環節的信息上傳都需要大量點擊工作量。
系統信息是通用的,但是每個部門只知道自己的系統規則,一個部門改了數據,其他部門一臉懵逼。
項目實際情況千變萬化,系統規則卻是死的,突發情況無法解決。

無論什麼思維,使用的根本目的根本都是增加效率,減少環節。上述看似美好的全互聯網化管控反而增加了額外的環節,額外的人力需求,收到的效果只是各環節不一定準確的數據,還有領導爸爸看看電腦就知道下面人進度的快感。
因此個人覺得,設計院的工作主體需要關注的人,需要借鑒的是知識管理思維,建立起一個知識管理的體系,開闢新天地(例如可各種物聯感知的智能大樓)。


DDDesign|滴滴設計是從幫設計公司降本增效「節流」的角度+幫設計師增加收入「開源」的角度切入建築設計+互聯網的;傳統的建築設計項目一般體量較大,建築設計的過程比較複雜,需要不同的細分領域工種進行綜合協作配合才能完成,對於一個建築設計公司而言人力資源是較大的優勢也是最大方面的成本支出,根據行業調查50%——65%的支出屬於人力支出,在近兩年大環境形勢下滑的情況下,項目來源不穩定,各個公司經營壓力都很大,紛紛降薪裁員,如果短期內項目多了怎麼辦?再招人?雖然最近幾年行業從業人員人數激增,但是設計水準差異也較大,一般而言全能型的建築設計人才還是相對數量較少,按照建築設計行業各個領域細分的話應該都有大批的細分優秀人才,有的擅長方案、有的擅長結構設計、有的擅長施工圖設計,因此各細分領域的優秀人在互聯網的協作下就成為了可能,以後的建築設計公司組成應該是只保留幾個負責核心業務的設計師,其餘部分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外包;通過互聯網接項目的設計師細分領域能力不斷增強,成為價值凸顯的細分領域優秀設計師;通過互聯網不斷集聚的大量優秀設計師群體,也會形成強大的優秀人力資源效應,再次影響吸引甲方直接通過互聯網平台發布項目。再往以後推進發展,如果實現全能型設計師通過互聯網平台高效組織各領域專業設計人才進行大規模項目協作的話,效率將會空前提高,設計水準也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現有的傳統建築設計組織都將會消亡!

總結一下思路:

1、通過互聯網幫助建築設計公司解決非核心業務的外包

2、非核心業務的外包促進細分領域設計師的設計水準提升

3、平台集聚細分領域優秀設計師形成規模效應吸引甲方項目直接投放平台

4、全能型設計師通過互聯網平台組織各細分領域優秀設計師顛覆傳統建築設計組織

———————————————————————————————————————————

DDDesign|滴滴設計是一個專註於建築、景觀、規劃設計領域公司鏈接設計師的眾包協作服務平台,首要目的是完成靠譜的項目與優異設計師的良好匹配,為分散供需的兩邊提供高質量和高效率的解決方案!

更多詳情請訪問:滴滴設計


我的第一想法是
網路無處不在
卻不會讓人忘記自己身在何處
應該是類似於蒙娜麗莎玩手機的場景吧..
撲哧
總之,建築藝術首先要表達強烈的主觀思想
既然要古今結合
可以用一種顛覆的方式
能力有限..
抱歉只能幫到這裡了


可以在網上接單吧,也可以在網上交接工作,員工可以在家辦公或者畫圖。


正在參加的競賽就是這個,還在為方案頭疼啊!!!


可以在網上接訂單,針對廣大的農村市場。很多農村人們想找人設計設計,可是找不到相關的專業人士。


BIM,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ing)
至於互聯網有什麼可以對傳統設計院帶來些啟發的,我能想到的就是現在的雲端服務高效快捷吧。
現狀是基於廉價勞動力,許多設計院仍然CADCADCAD……………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巴黎鐵塔不會生鏽?
我國藝術史是否貶低「洛可可」和「巴洛克」的地位?
長橋如跨海大橋為什麼是彎的?而且路面還有起伏?
國內哪些城鎮還遺留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痕迹的建築?
你去過的城市規劃做得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TAG:互聯網 | 建築 | 設計院 | 建築設計 | 建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