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鏖戰中周瑜幾次想殺諸葛亮,在周瑜死後諸葛亮為什麼會如此痛哭哀悼周瑜?

在94版《三國演義》中46集諸葛亮為什麼會如此哀悼周瑜


大夥說的都差不多了我也補充一下,既然題主用了「劇情探討」這個標籤那我就以電視劇為標準啦。

首先拋一下結論,我認為:
在電視劇的背景下,孔明的哭是不是真哭? 答:真哭
在小說的背景下,孔明的哭是不是真哭? 答:真夠嗆

證據來自於兩部作品中孔明聽到周瑜死訊後的第一反應

先說小說吧:

卻說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小說裡面的孔明先生還是多智而理性的,以自己勢力的利益為重,無可厚非,以至於後面的哭喪部分也可以視作是為了做做樣子,騙過東吳眾人,籠絡人心,收龐統,顯得更聰明了呢,但未免薄涼了些。

再說電視劇:
老版《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是極具情懷的經典之作,部分改編之處很有味道,詳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358540
在這裡,編劇也小改編了一下,顯得孔明先生更有人情味了一些。

周瑜死後,孔明先生和趙雲有這樣一番對話:
「軍師,周瑜去世,荊州少一勁敵 應當高興才是。況且那周郎心胸狹窄,幾度欲置軍師於死地。我聽江南來人言道,周瑜死前遙望江北嘆呼:既生瑜,何生亮!可見他對軍師之恨。既如此,軍師又何必傷感?」

「人言周公瑾忌才妒能,非也!否則,當年他也不會叫我兄諸葛瑾勸我歸順東吳。可見周公瑾並非
忌我之智有勝於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今壯志未酬,如星隕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和自己人說的都是心裡話,孔明先生能做出如下感慨,想必也是真的惜才吧,儘管演一出哭喪的戲能有不少益處,但我相信彼時彼刻的孔明先生,一定真的感慨無限吧。

這才是有血有肉的第一謀士,改編的真好。

向老版《三國演義》致敬。


個人非常喜歡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對於諸葛亮得聞周瑜去世後反應的改編處理。

諸葛亮在此的反應,不是只用英雄相惜就可以完全概括的。事實上,除去嘆息之外,它真正表達的,是對於諸葛亮,周瑜這般天縱奇才,終究難以逆歷史發展步伐而行的悲劇所抒發的感慨。

電視劇中,諸葛亮的原台詞是這麼說的,

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今壯志未酬,如星隕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這句話,重點在於壯志未酬。周瑜去世之時不過三十六歲,正值壯年,意氣勃發。赤壁之戰,率東吳水軍不過數萬人,便擊退曹操南下幾十萬大軍,真正可以說是名震天下。本欲取荊襄西川,與曹操兩爭天下。卻不料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以至於鴻鵠壯志終成遺恨,終於懷憾而亡。一個有著遠大政治訴求和抱負的英才,沒有輸給對手,卻先敗給天命,這是古今中外,天下英豪皆為此同悲的事情——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若天命至此,人力不可挽回,那麼自己的一切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諸葛亮在聽聞周瑜去世後,眼前必然會浮現出往日風雅超群,雄姿英發的大都督,死前壯志未酬,難以瞑目的遺憾神情。同為惺惺相惜的英才,難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情。也許那一刻,他也困惑甚至擔憂,自己有朝一日是否也會步周瑜後塵,尚未功成身退便先壯志未酬,死而後已。他悲傷,不單單為周瑜一人而悲傷,而是嘆息滿腹經綸,雄才大略同樣難以逆天而為。那麼面對難以預料的命運,他又該如何自處。

諸葛亮選擇奮戰到了最後一刻。這是他偉大的一面,卻又是他悲劇的一面。他最終不得不走上了當年兩雄相爭的好對手走過的那條道路。

周瑜一場大火打贏了赤壁之戰,卻英年早逝,含恨而終;而後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平定南方,雖有功於社稷,然必損於陽壽,最終死於五丈原。在五丈原,諸葛亮燈盡油枯之時,他夢中仍然是大漢統一天下,魏吳俯首稱臣的景象。然而卻終究是黃粱一夢。

這是英雄的悲劇,也許某一刻,他們可以竭盡才智,與天周旋,然終究不能逆天而為。上方谷的一場大雨,熄滅了那場險些燒死司馬懿的大火,也熄滅了在他有生之年,復興大漢火德的最後希望。那場借來的東風,終究還是要歸還的,天意如此,非人力可為。

孔明出山時,水鏡先生曾言「孔明得其明主,不得其時」。

公元234年,孔明病死於陣中,未成北伐大業。

而周瑜則早在24年之前,同樣死於軍旅,抱憾而終。

想來,這是兩個英才在人力不可為之時,充滿嘆息無奈的一次默契吧。

固然,在弔孝周瑜時,諸葛亮或許有誇張刻意之嫌。但在內心裡,他對於周瑜之死的別樣之悲,或許是其他人不一定能體會到的。


一、兩人是真正知音;
二、周瑜死後,諸葛亮失去一個可以協助他對抗曹操的戰友;
三、雖說周瑜之前整過他,諸葛亮後來三氣周瑜,也沒少折騰回來。況且周瑜在赤壁之戰時候想殺諸葛亮屬於各為其主的行為,可以理解。
先留個名,明天抄原文。


1、周瑜是能理解他的人;
2、對立是各為其主,二人之間沒有個人意見;
3、周瑜是智力上能跟他比拼的人,對手難得,惺惺相惜;
4、哭一場能展現自己做人的大度;
5、哭一場能化解或壓制蜀吳之間暗藏的裂隙,不至於過早地表面化。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把,大概,我看一般畫書,大概是16開大小,叫365故事什麼的,有一篇就是這個,

說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氣不過,於是心生一計,詐死!讓孔明弔孝,然後殺之。

周瑜害怕棺材裡不透氣,於是在棺材上開了一些小孔,被諸葛發現了,於是諸葛特別悲痛的大哭,哭的太逼真,吳國人忘了殺諸葛亮了,然後高潮就來了。

諸葛暗自搓了一堆小泥丸,每次大哭一錘棺材,就是堵住一個小孔,如此反覆,孔明哭的那叫一個慘,捶棺材捶的那叫一個痛。

恩,諸葛弔孝完畢。

周瑜,卒

你感受下


孔明曰:「代瑜領兵者,必魯肅也。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亮當以弔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知道諸葛亮為啥哭周瑜了吧?當然可能有點惺惺相惜,但多半都是貓哭耗子。諸葛亮要去東吳發掘人才,倘若不這樣哭喪,沒準就被東吳將士生吞活剝了,有原文為證:


孔明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眾將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最後諸葛亮成功挖走了鳳雛,自此劉備是左龍右鳳。


這是小時候院子里的一個喜歡評書的老爺爺講給我們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只有個大概印象,很多細節都忘記了。搜了一下,網上居然有。特意轉發過來。

自劉備佔領荊州之後,劉備實力大漲,又得龐統歸順,當真是左龍右鳳,人主之勢以前,於是諸葛亮就開始新一輪的進攻計劃,首要目標當然是西蜀,但東吳周瑜實在是心腹大患,在沒有搞定周瑜之前,顯然進攻西蜀皆是扯蛋。
很多人看小說或電視,都認為是周瑜心胸狹窄,屢次想置諸葛亮於死地,諸葛亮不過是被迫反擊而已,可實際上,周瑜哪有那個膽子,他和魯肅撐死了也就能算南極仙翁的掛名弟子而已。諸葛亮前世可是姜子牙啊,元始的正牌弟子,南極仙翁的正牌師弟,說起來他兩個還把諸葛亮叫師叔呢,就算有那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啊。
兩人頂多也就是嚇唬諸葛亮一下,讓他知道江東也有人才,不至於打江東的主意,所以才有了周瑜屢次陷害諸葛亮而魯肅都恰到好處的出現,成了諸葛亮的擋箭牌。
怎料他二人的雙簧到了諸葛亮眼裡就變成了魯肅還能讓人放心,周瑜所謀甚大,頗有助孫權一統中原之意。諸葛亮本來就急於助劉備一統天下,豈能讓周瑜這傢伙節外生枝,於是就起了殺心。
別看周、魯這兩個師侄不敢殺諸葛亮,諸葛亮這個師叔可一點也不手軟,他前世姜子牙本就得陸壓真人所傳的七箭釘頭書的妙法。這一世更是駕輕就熟,雖然道行不夠,不能用七箭釘頭書,但也借這城頭的草人,愣把周瑜搞的箭創崩裂,命不矣。(具體啥情況,大家可以去翻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這周瑜也不是省油的燈,不甘心就此掛掉,必竟,手握高權,家有嬌妻,怎肯輕易歸去,思來想去唯有想辦法延長的自己的陽壽,才能破除諸葛亮的大法。
世上只有兩位可能增減人的陽壽,一位是地府十殿閻王駕前的判官,身懷生死簿,注人生死。一位是天上的南斗星君,手握生死冊,銷人死生。周瑜地府雖然不熟。但天庭可以熟人眾多。這南斗星君也認識多年,知其好音律,喜圍棋。心中便暗暗定下了計策。
快玩完的他便先找到魯肅,直言自已時日無多,準備去找南斗星君借壽。等自己死後,請魯肅在棺材上打個窟窿。以便自己元神可以出入。魯肅一聽,不敢待慢,便親自去聯繫棺材事宜。
待魯肅走後,周瑜又擔心自己家人不待他復活就把他埋了。又特意找來夫人小喬,必竟小喬只是肉眼凡胎,他也不敢泄露太多,只是叮囑小喬,自己死後,一定要停棺二十一日,方可下葬。
周瑜數日後,果然病死,夫人便按其吩咐,停棺二十一日,不曾下葬,諸葛亮見周瑜已死,初時並未注意,誰知道過了數天不見周瑜下葬,便知道其中有詐,曲指一算,但知其中原由,於是便帶了趙雲,親往江東前去弔喪。還特意泡製了一篇極為感人的祭文。
魯肅是老實人,見諸葛亮前來弔喪,誠意十足,心想自古殺人不過頭點地,如今周瑜已讓諸葛亮搞死了一次,什麼恩怨都散了。所以也就客氣的接待。一時間賓主皆歡。
再說周瑜,他趁自己還沒斷氣就用元神出遊之法,遁上天庭,去見南斗星君,待見到星君也不談借壽之事,直說自己新近作了一首妙曲,名《長河吟》請星君品評品評。
待演奏完後。又言此曲乃人間妙音,非在人間不可作。否則作出的便是仙音,鬼音。希望南斗星君能替他延壽個三年五載,能把這首曲子作完。
其實南斗星君撐死了也就一音樂愛好者,雖然對音樂喜愛,但就憑這個就想讓他徇私,確實還做不出來。
偏偏他家旁邊卻住著一位超級音樂發燒友——北斗星君,這哥們在洞府聽到南斗家有人彈琴,琴音精妙,急忙往南斗家跑來,誰知到了南斗家門口音樂沒了,只聽到了周瑜的哀求和南斗的拒絕,大怒,立刻跑出來主持正義,以自盡為要協,強迫南斗為周瑜延壽十八年(周瑜賺大了),要知道北斗注死,南斗注生,這二位是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要是北斗蹬腿了了,南斗也就歇菜了。
無奈,南斗只有答應下來。周瑜大喜,答應自己曲子作好後親自來為北斗星君演奏一曲。然後歡歡喜喜的下界直奔江東而來。
再說諸葛亮,他一看到停放周瑜棺材就知道其中原由,原來過去的棺材都是柏木做的,柏木有阻隔陰陽的功效(防止死人詐屍),所以周瑜才讓魯肅在棺材上打孔。要不元神進不去啊。
諸葛亮早知周瑜借壽肯定會成功,估計馬上就要回來了。
又見魯肅守在一邊,替其護法。便對魯肅說,自己帶來的趙雲和東吳眾將矛盾極深,怕他們找趙雲麻煩,請魯肅幫忙維護一二,魯肅聞言也怕再生事非,便出去招呼趙雲。
也是周瑜命中該絕,魯肅出門一看,東吳眾將劍拔弩張,正要對趙雲痛下殺手(其實誰殺誰還不一定呢)魯肅生恐趙雲出事,便假意請趙雲喝酒。
趙雲在來江東的路上諸葛亮就吩咐他要想辦法拖住魯肅,此時魯肅相邀,正是求之不得。這二位就在偏廳抿起小酒來了。
再說諸葛亮,待魯肅一走,便發瘋似的衝到周瑜的棺材前,一手按住棺材上的孔,一手拍擊棺蓋,一副痛失知已,悲痛欲狂的樣子,又稱周瑜是自己生平知已云云。
周瑜的家人皆肉眼凡胎,不知底細,又想起周瑜一再叮囑要停棺二十一日,料想,必是周瑜與諸葛亮私交甚好,(古時,公為敵對,私為密友的例子很多,不得不佩服古人公私分明)周瑜必是擔心好友來不及弔喪而故意讓多等幾天,又見諸葛亮哭的悲痛,也沒人敢上去勸解。
諸葛亮此時要說悲痛的話確實有點,但絕對不是為了周瑜。原來諸葛亮發現周瑜延壽成功,不得不使出了自己的必殺絕技——以命換命。這一招說白了就是用自己的陽壽去抵消對頭的陽壽。
這一招整個三國就兩人會,一為郭嘉,一為諸葛亮,但郭嘉不過凡人,陽壽不足百年,所以一生只用過一次,折壽70餘年,不到三十就掛了。諸葛亮卻不怕,他前世孫臏修成大羅神仙位,今世又修成地仙,雖然尚未證天仙。也有陽壽三千八百餘載。
所以這位基本把這招絕技當家常便飯的用。這也是三國各大謀士,包括要將來當皇帝的司馬懿都惹不起諸葛亮原因,不是智謀不如他,實在是陽壽沒他多,折不起啊。
諸葛亮在扶這棺材哭的時候,就暗用法力,每用手拍一下棺材,就用一年的壽命抵走了周瑜一年的壽命,連拍十八下,周瑜辛苦半天借來的陽壽盡數給諸葛亮抵了個乾淨。
其實周瑜在魯肅前腳出去,後腳就回來了,所以諸葛亮才發瘋似的堵棺材眼,生怕周瑜搶先。周瑜見諸葛亮堵住了棺材上的孔,就只有在旁邊等這,誰知道越等越覺的不對頭,便慌忙去找魯肅,結果等他過去,卻看見魯肅和趙雲正在喝酒,周瑜雖是天仙下凡,但這一世並未修習仙道。
他的元神不過仗著前世的道行,比普通的陰魂強一點罷了。並非真正的仙家元神。要是別人在魯肅身邊他也許還有得救。偏偏就碰到了趙雲趙子龍。
趙子龍身懷真龍之魂,陽剛之氣透體而出,遍布身外十餘丈遠。(這也是劉備誇讚趙雲膽包身的原因,其實不是膽包身是陽氣包身)豈是陰鬼能接近的,周瑜還沒走到門口,便被趙雲的陽氣沖的險些魂飛魄散。
一時之間無法可想,又不得不轉回去,好在此時諸葛亮法術已成。便鬆開了那棺材上的孔,周瑜大喜不管三七二十一,便一頭鑽了進去,誰知元神剛入體,便被黑白無常一鉤子勾往地府去了。
周瑜驚詫莫名,直到地府見了閻王,方知自己借來的陽壽被諸葛亮用以命換命之法抵了個乾淨,陽壽已盡了。幸虧周瑜已經死了,否則真的要吐血三升,爆體身亡了。
這邊周瑜魂魄被勾走,那邊諸葛亮便已得知,連忙帶著趙雲告辭而去,等魯肅送走他二人,再回來去接周瑜出棺材,卻發現周瑜已經魂飛魄散,身體都硬了,雖然魯肅不知具體原因,也知道絕對是諸葛亮使的壞。
就算魯肅再寬厚,但老實人也有脾氣不是。魯肅越想越怒,雖然不敢找諸葛亮報復,但給諸葛亮添亂的膽子還是有的。他心想,你諸葛亮想要助劉備一統天下,我就非讓你一統不了。
於是,魯肅便在江東,明查暗訪,尋找能陰諸葛亮的人,須知諸葛亮有未卜先知之能,要想陰他,就得找能躲過天機之人,魯肅經過長期的查訪終於在江東軍中,找到了這麼一位,此人名叫呂蒙呂子明。
這呂蒙又是個什麼來歷呢,且聽下回分解。


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第46集,周瑜於巴丘去世,臨終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聽聞周瑜故去,急忙趕赴柴桑弔喪。

臨行前,劉備勸阻諸葛亮,理由是擔心東吳眾將會加害於諸葛亮。

事實亦如此,程普、甘寧等人將周瑜之死歸罪於諸葛亮,他們聽聞諸葛亮來弔喪,都認為諸葛亮這是小人得志、欺東吳無人,新仇舊恨之下程普等人密謀要對諸葛亮實行先斬後奏。

卻不料周瑜喪葬大典,諸葛亮哭的情真意切、悲痛欲絕,讓聽者都感動不已,加上魯肅這個和事佬在,東吳眾將也只能罷手,諸葛亮得以安全返回。

諸葛亮痛失知音

諸葛亮悲痛欲絕

那麼為什麼周瑜去世,諸葛亮要親自弔喪,而且哭得如此悲痛呢?

諸葛亮親自弔喪的原因是鞏固孫劉聯盟,這是政治需要。但是他哭的如此情真意切,是因為哭周瑜,既是哭知己,也是哭自己

這一集里,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對彼此關係,都有明確的認知。

兩人不僅沒有私仇、反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知音,只是各為其主而已

生命的最後時刻,周瑜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知己,儘管兩人立場不同。

諸葛亮對周瑜同樣如此。

先看接到周瑜去世消息後諸葛亮的第一反應。

小說原文是「卻說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小說里諸葛亮對周瑜之死,第一反應是高興和慶幸

但是在電視劇里,諸葛亮第一反應卻是傷感和沉重

諸葛亮對周瑜之死 傷感不已、面目沉重

不得不說,電視劇里對這個細節的改編極為到位。如果按照小說里的描述,諸葛亮聽聞周瑜之死幸災樂禍,不僅不能凸顯諸葛亮足智多謀、壓周瑜一籌,反而顯得諸葛亮沒有氣量。

如電視劇里情節,在趙雲這等絕對親信面前,諸葛亮對周瑜去世第一反應是傷感,既能彰顯周瑜的偉大,也能將諸葛亮的人品和境界烘托出來。

趙雲問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幾次加害於你,你卻為什麼為周瑜傷感?

諸葛亮答道,周瑜並非妒賢嫉能,否則當初他就不會讓我兄諸葛瑾勸我歸順東吳,他只是恨我之智不能為東吳所用。

接著諸葛亮高度評價周瑜,將周瑜視為一代儒將,周瑜壯志未酬,引得天下英雄同悲

英雄惜英雄。當年的曹操,青梅煮酒間,指著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人臣之間,周瑜和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樣的才智卓絕,一樣的風雅絕倫,一樣的國之柱石,最重要的,一樣的英雄之志、一樣的孤獨與壯志未酬。

周瑜有全據長江、二分天下的宏圖,為此他矢志不渝奪取荊州、益州,最終病逝於徵途。

諸葛亮有三分天下、興復漢室的理想,為此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同樣病逝於徵途。

周瑜之後,東吳儘管還有魯肅、呂蒙、陸遜等一時豪傑,卻再無進取天下的雄心膽略。

諸葛亮之後,蜀漢還有蔣琬、費禕、姜維這樣的賢臣良將,卻只能日漸衰落、坐等滅亡。

周瑜和諸葛亮,都為各自國家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周瑜這樣的對手和知音,諸葛亮除了敬佩,或許也有無盡的孤獨和感傷吧

你壯志未酬,有我來哀悼,我的那一天,又有誰來為我神傷?


老版電視劇的感覺是軍師還是很欣賞都督的,而且由於智力上情商上的優越感(呃……),再加上年輕,他能體察其他人內心種種糾葛以及來龍去脈,於是相當寬容,比如萌萌噠各種傳話其實大局觀一流的子敬,比如之前不服他的關二張三,比如能設下苦肉計並且強忍著痛苦付諸實施的帥才都督。何況這一版都督想搞死軍師,原因也是出於替東吳考慮,覺得留著妖道必成禍害。
軍師探病告訴都督可以借東風的時候,都督差點激動得就打算永結同心……同盟了,但想到各自不同陣營強行忍住,一系列言動落在軍師眼裡,軍師估計是理解而甚至有點憐惜(?)的?


不是說周瑜詐死,想騙諸葛亮過去然後殺了他。

周瑜的棺材上有換氣孔,等諸葛亮來到時,周瑜從棺材裡掀起棺材板,跳出出棺材,暗處的刀斧手就殺出來,砍死諸葛亮。

結果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計策,在棺材前嚎啕大哭,用眼淚和口水打濕的手絹堵住了換氣孔,想憋死周瑜。

周瑜發現換氣孔被堵,想立刻掀起棺材板,又被諸葛亮察覺,馬上趴到棺材上大哭,裝作悲慟萬分,以用力壓住周瑜棺材板。

周瑜掙脫不了,就被憋死在棺材裡。

沒有周瑜發信號,刀斧手不敢自作主張,所以沒有殺出。

在場的江東諸將也以為周瑜另有計策,任諸葛亮離去。

諸葛亮離去後,江東才發現事情不對,打開棺材一看,他們嘟嘟死球了。


諸葛亮給周瑜的祭文有這麼一句 泱泱天下,永無知音。
我們說諸葛亮非要噁心死人也行,說他矯情也行。


周瑜真是被氣死的嗎?
初讀三國,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覺得諸葛亮三氣周郎,只把個周郎活活氣死,就覺得一來諸葛亮神機妙算心胸寬廣,二來周瑜小兒自作聰明氣死活該。這種印象一直維持到電視劇舊版《三國演義》之後,直到後來聽了易中天的《品三國》,我才重新去翻開《三國演義》細細讀了一番,發現這裡面大有文章。
關於周瑜是否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這個問題,我想從周瑜死後開始說起。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龍弔喪,耒陽縣鳳雛理事」寫的就是這件事情。作者的筆調從話說諸葛亮氣死周瑜之後開始,這是一種明清話本小說的調調,為了把故事講的引人入勝,往往採用一條主線進行講述。關於諸葛亮前往柴桑口弔孝一事,劉孫兩家對此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劉備方的態度是,周郎生前與軍師不和,一直想加害於軍師,此次前往恐有不測。孫權方的態度分兩派,魯肅派和張昭派,張昭派認為諸葛亮氣死周郎,現在又借弔孝之名戲弄東吳,這一派的觀點在諸葛亮離開東吳之前被龐統充分展開,龐統認為諸葛亮氣死周郎,又貓哭耗子假慈悲,只是欺東吳無人?魯肅派則認為,周郎生前與諸葛不和,使得孫劉聯盟並未在將帥層面真正統一,諸葛此來,便於與東吳修好。這些都是各派對於當時形勢的判斷,我們可以想像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見解。如果我們考慮諸葛亮此行的目的,從他的態度和祭文中就可以得知一二。
對於諸葛亮而言,他是一個頂級的天才式人物,應當肯定的是他執意前往的東吳的決心,因為在他看來,他與周郎之交,並非一般人所看到的孫劉將帥不和的表象。而他的此行就有兩個目的,其一,祭奠一下可以與他對話的周郎;其二,化解孫劉聯盟中的人心不和。當然,他的目的達到了。諸葛亮的祭文,寫的真是很感人。從周郎的出生到成長,到他的天才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才能的展現,再到他文武兼通風流倜儻的品性,最後到他為東吳的發展不遺餘力兢兢業業的努力,做了全面而毫不誇張的概括。我們知道古人在寫祭文的時候往往只歌功頌德而無法全面反思,但看諸葛的祭文,雖然也有這樣的寫法,卻沒有絲毫的做作和誇大。如果不是諸葛亮對於周瑜知音般的理解,是做不來的。言為心聲,辭為心手,固然在眾人的猜測中我們可以認為諸葛與周郎有隙,但從他們實際的交往之中,不能不發現他們曲高和寡的孤獨。諸葛亮是真的讚賞周瑜的,因為我們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而赤壁之戰的起因其實是曹操想要剿滅劉備,孫吳政權是被拉進來的。只不過這個拉進來是遲早要進來,不如有劉備作為聯手的時候先進來的一種選擇。曹操寫給孫權的信也很明確,「與孫將軍會獵與吳」,這個會獵獵的是誰呢?就是劉備了。因為此前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就說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那時候曹操是沒把孫權算進去的,認為孫權之於孫堅,就好比劉琦之於劉表,而他們的父親都不算在內,兒子輩的就更不用提了。只是赤壁之戰後,曹操才發了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說這個是為了說明赤壁之戰的問題,赤壁之戰的雖然好稱是孫劉聯盟對抗曹操集團,但其實劉備除了有關張趙諸葛之外,是沒有多少力量的,他有一萬兵也是借人家劉琦的。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是個名,主力作戰方是孫權集團,而孫權集團的指揮官呢,就是周郎。
對於周瑜而言,他是沒有想過天下三分的,但是由於他的英明領導和正確指揮,使得東吳水軍大勝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而赤壁之戰勝利之後,諸葛亮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此前被曹操佔領的荊州地區,這對周瑜來說是不可容忍的。好比是我們孫吳拼死拼活人力物力財力的往上堆,打跑了曹操,你們劉備諸葛亮卻抽空撿便宜,不與曹操軍團正面作戰也就罷了,曹操敗逃的時候你們這裡設個伏兵,那裡搞個包抄,把最後的便宜占完了。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以至於周郎後來利用諸葛亮的三分思想,利用所謂的孫劉聯盟與劉備「和親」,想藉機除掉劉備,不料這時候諸葛亮利用的是大眾傳媒和官方文章的結合,因為誰都知道孫劉聯盟了,聯姻也是在情理之中,這裡是一次博弈,是一次精英政治與民間感情的博弈,博弈獲勝的一方是更為老到的諸葛亮。之於所謂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是小兒科的看法,不足考慮。
周瑜的死,一則與他的箭傷有關,二則與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關。周瑜在赤壁之戰時因為年輕氣盛中過箭,此後箭瘡一直就沒有好徹底過。雖然他也用這個箭傷做過迷惑曹操的武器,但他的死,卻是因箭傷而起。這不禁讓我想起孫策之死,因為小霸王孫策也是死於箭傷,也是因為英俊瀟洒恃才傲物,後來箭瘡迸發而死的。由此可見當時東吳的醫療水平是很差的。我們知道這時候最有名的醫生是華佗,而華佗最南也就到過荊州,給關公刮骨療過毒,後來到了許昌,為曹操醫治頭疼病,要開曹操的腦顱,被疑心的曹操所殺。東吳勢力的發展就在孫氏三代完成,此前是一片荒蠻之地,醫療水平很差也就不足為怪了,當時流行神仙方術也略見一斑,因為醫療水平低下只能藉助於道士們的畫符煉丹之術以求去病消災,而孫策也正是為此引發禍患的。孫策與周郎有很大的相似,都帥,都有才,都年輕氣盛,都娶了當時最漂亮的姑娘為妻大小喬,當然都是死於箭瘡,可謂生不逢時,要是當時奪了荊州,華佗也就能為他醫好箭傷了。
另外,周郎生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很多人以此認為周郎嫉妒諸葛亮的最終宣言,把一個周郎想的和他們一樣小肚雞腸,這真是不應該的。我們結合一下他還說的一些事情就會明了很多。他在病重期間,知道自己可能將不久於人世,做了一下部署:他的都督之位,魯肅可以代之。單就這一點而論,這就不能說明他嫉妒諸葛。因為如果嫉妒諸葛,就不可能把自己的使命託付給一個親諸葛的人去辦,最起碼說個,我死後,你一定要為我報仇之類云云。因為他知道,在他死後,天下的局勢就定於三分了,他此前想拉攏諸葛亮拉攏不來。派去的諸葛瑾想利用親情和利益的雙重誘惑來使諸葛亮進入東吳集團,諸葛瑾不但沒有完成使命,反而差點被諸葛亮和劉備的一場雙簧給拉過去了。他不接受天下三分的局面,只想與曹操劃江而治,無法容忍諸葛亮劉備集團乘火打劫的佔據了荊楚之地,認為諸葛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只有殺掉他,因為他的才能如果不能為東吳所用,那就會成為東吳的敵人。但很多次的設計,都沒有成功,因為諸葛亮對自己的處境很清楚也很謹小慎微,幸運的躲過了幾次劫難。我在讚歎諸葛亮的智勇雙全之外,還不得不佩服周郎的氣度與胸懷,為什麼這麼說呢?把三國的書從周郎與諸葛亮智斗往前翻若干頁,就會看到何進董卓霍亂朝綱的記載,再往後翻到司馬氏掌權之後就會看到同樣的景象,我們不得不想,不就是殺個諸葛亮么?用得著那麼費盡周折嗎?他在東吳的國土上,動用軍隊就是十幾秒可以完成的事情,何必算計來算計去的?還成不了事!人家不都這麼乾的嗎?想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佩服一樣東西,那就是智慧與道義。他的確想過要除掉諸葛亮,但卻不是無所不用其極,即便用打賭造劍成就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美名,立軍令狀借東風,也都是師出有名。這也只有周瑜才能做到,換成黃蓋、程普、丁奉、凌統,甚至於呂蒙與陸遜,都不見得能做到,所謂君子之道,所謂盜亦有道。與同時代的其他人相比,這就是他的胸懷。他堂堂周郎,文能治國安邦,武能拓土開疆,怎麼會用下三濫的手法去完成自己的目的呢?況且,他附庸風雅英俊瀟洒,「曲有誤,周郎顧」,有如此高的審美情趣,又怎麼會有常人可以沒有的氣度和胸懷呢?
當然,回到起點上,既然周瑜不是被氣死的,那為什麼作者要這麼寫呢?魯迅就評價過三國,說諸葛已經被刻畫的不像人而像個妖了。我想,可能是因為作者的立場問題,因為羅貫中同情劉備,並且在當時他每每以諸葛亮自比,胸中鬱郁不得志,所以為了刻畫諸葛亮的形象,就把自己的期望投射於其上,並且與之交往的人包括周郎都成為諸葛亮形象的陪襯,於是在很多細節的描寫中刻意地突出諸葛亮與他人的對比,凡是對諸葛有利的就往上加,對諸葛不利的就加給對方,使得文本出現了一種「聖益聖,愚益愚」的效果。
感性一點理解,孤獨有很多種,有些是感情的孤獨,有些是想像力的孤獨,有些是身體的孤獨,有些是精神的孤獨,有些是思想的孤獨,有些是意志的孤獨......幾乎人類可以體驗到的領域,都有可能形成孤獨。孤獨的種類不同,但孤獨本身是相同的。在人類所有的孤獨中,不被理解是最大的孤獨。


兔死狐悲 物傷其類


公瑾啊你那麼想殺我啊,但為什麼你先死了.....^^


在下家住在當時吳都所在地,當地留有這麼一個傳說。
都督是不安好心地詐死,他算好諸葛亮要來弔喪,準備埋伏刀斧手,以他破棺而起為號。
而然,諸葛亮識破了,他弔喪時鋪在都督的棺材上,用之前準備的蠟封住了棺材上的氣孔,然後鋪在棺材上防止都督出來。。然後都督被悶死,
哈哈哈,都是坊間閑話,雖做不得真,但還可以供君一樂


人物設定就是這樣,需要諸葛亮就是這麼一個才智氣度一頂一的英雄人物。
小說不是史記,美化加工是必要流程。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天下誰敵手


英雄惜英雄。蔣介石死,毛澤東也悲傷的。

據未被證實的消息源稱,毛澤東私下為蔣介石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說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乾的送別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毛時而靜靜地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詠嘆,神情悲愴。


因為反正周瑜現在也殺不了他了


哭,而且哭的很傷心。因為


推薦閱讀:

對聯,腳踏黃河兩岸,下聯怎麼對?
科幻創作需要哪些準備?
如何評價嚴歌苓《小姨多鶴》里的朱小環?
如何評價這首網路上的詩詞?

TAG:文學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演義電視劇 | 描寫 | 劇情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