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xpan這款相機?
最近一直在hexar rf m6還有xpan之間搖擺不定。誰可以和我講講xpan啊?xpan的沖洗和一般135的卷是不是一樣的?
這樣的問題更應該去無忌論壇之類的地方問,知乎上能關注這個問題的人恐怕很少吧。我來給題主擺一擺XPAN是一台什麼樣的相機。
一句話,XPAN是一台獨一無二的相機。相機參數以及一代二代的區別,我在這裡不列了,網上都能查到。先來說XPAN獨一無二在哪裡。
1.畫幅。65X24的寬幅,PS里也能把其他照片裁剪成這樣,所以並不是說寬幅就了不起。真正有意義的是,XPAN是用135膠捲,實際達到了中畫幅的相場,可以理解為是中畫幅的裁切。有什麼影響?相當於全幅24MM視角的鏡頭,在XPAN上是45MM,雖然最大光圈只有F4,但是依然可以對景深有相當的控制力。這是畫面觀感不同背後的技術原理。另一方面,攝影從影像的選取到拍攝到輸出實際上是一個眼腦手不斷互動的過程,用寬幅取景本身已經對攝影習慣造成了很大改變,最終拍攝的照片自然有獨特的氣質,這不是靠拿任何一個照片裁切就能得來的。
2.便攜。如果你想像XPAN是一台中畫幅相機,那它無疑是非常便攜的。如果非要把XPAN和135相機比,它的便攜性也不會比單反差。便攜影響你的拍攝慾望。一個相機總是沉沉的背在包里,有時真的是懶得拿出來拍的。所以你去看XPAN拍攝的作品,大量街頭人文的東西,並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XPAN只適合拍風光,原因就是XPAN很便攜。
3.高素質。測光非常精準,鏡頭素質高,機身除了掉漆沒有什麼硬傷。
用好XPAN其實需要一點自己的想法,或者你看過一些寬幅的作品,獲得了靈感以及創作的慾望。我的感受是,寬幅就是寬幅,不是裁切,也不是加寬,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說,寬幅也許並不適應許多場景的拍攝,面臨這樣的情況你不得不選擇放棄。而探索XPAN獨有的使用方式,也就成為了一種樂趣。
最後說說沖洗和掃描。普通的135怎麼沖XPAN就怎麼沖,沒有區別,但是要提醒店家注意膠捲的裁剪,或者乾脆整卷給你;掃描比一般的135麻煩很多,如果是一次只能掃一張底片的底掃,你需要先把片夾的格子鋸了(或者隔一個留一個),掃的時候先掃一半,再掃另一半,並且要確保兩張的掃描參數完全相同(也就意味著不能用自動調整),然後拼接;如果是好一點的平掃用相應的片夾可以一次掃多張,相對方便。
可以看看我在另一個話題下的回答:你為什麼選擇用膠捲而不是數碼拍照? - 劉一粟的回答
已刪勿念。
Xpan
對於攝影發燒友來說,相機的畫幅是個兩難的問題--120相機的消費太高,而135相機似乎又不過癮。能否有一種介乎於兩者之間的、乃眾望所歸的情況出現呢?許多年前,有一種 24× 65毫米畫幅的 135全景相機進入市場後,發燒友曾為之雀躍,但很快察覺其先天的不足:沒有焦點的底片經不起放大;水平拍攝,直線會呈半圓狀;仰拍與俯拍、變形更甚;拍攝快速移動物體,影像明顯拉長或縮短;攝距不能過近。
1998年9月,哈蘇公司推出XPan型35毫米相機,展示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在35毫米膠片上,既拍攝標準的24 × 36毫米又能切換成24× 65毫米的寬幅模式。大致94度的水平取景視角,儘管還比不上以往35毫米全景相機 120度以上的寬闊視角,但沒有透視變形的XPan,其全景功能在於增加影像寬度,而非簡單壓縮影像高度,是真正意義上的寬幅攝影,是一座介乎於35毫米與中畫幅之間的橋樑。
一、機身
這是一台35毫米平視旁軸取景、連動測距、雙影重疊、手動調焦、雙制式輕便相機。相機的造形與徠卡M系列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只是體形略顯得長些。製造工藝有著徠卡般的精湛,極有質感的鈦鋁機身,握在手上沉甸甸的,給人以貨真價實之感。與現代功能繁多的AF相機相比,XPan的設計相當簡潔:正面僅有閃光燈同步線插孔;鏡頭裝卸鎖鈕;DX設定轉盤。從機頂俯看:正中是熱靴插座,除中心一個大圓觸點外,無其它觸點,表明其沒有特配閃光燈而使用一般閃光燈。熱靴插座右側是快門速度轉盤,綠色的A字為光圈先決,其餘為手動模式。轉盤正中設有鎖鈕。相鄰的是快門釋放鈕及曝光補償轉輪,轉輪邊的滑扦從"off"滑動至右:S是單拍,C是連拍,是延遲10秒的自拍。取景器右側是切換制式的P字環。按住中間鎖鈕向下轉是標準格式、向上轉露出P字的寬幅模式。切換時,取景器內的亮白構圖線框與機身內膠片擋同步。機背正中是LCD顯示屏,顯示快門速度值,包圍法曝光參數,電池狀態,ISO設定值。LCD下側三鈕為AEB,LCD照明中途回卷。後背開啟是利用右側握持部上的一個金屬小垂片,往上一撥即可打開。裝膠捲與普通35毫米相機相同。在關上後蓋前一定要注意膠片不能向上突起且應安插到位。因為膠片卷不上,相機照樣能夠拍片、過卷,要是你留意一下顯示窗,卻只有下"P"而無實際數據,此時的取景器亮白構圖框下方會有紅色警告(與未打開鏡頭蓋相同)。如果膠捲安裝正常,相機會自動把膠片從暗盒中全部卷出。拍攝時,再一張張倒回暗盒。顯示窗顯示的是未曝光的膠片數。該設計的優點是拍攝中途誤啟後蓋,損失的只是未曝光膠片。在使用非整卷膠片時,能從計數窗明了可拍張數,也是其明顯的優點。令人遺憾的是,該相機主要是面向專業攝影家師及資深業餘發燒友,誤啟後蓋能有幾多概率呢?該回卷設計帶來了中途難以剪片的致命問題!對於專業攝影師而言,中途剪片是常有的事,而且基本是使用35毫米膠片的。
XPan的快門按鈕大小適中,手感柔順,時滯很小。旁軸機構的電子焦平面快門,開啟聲音極小,簡直難以察覺,倘若沒有電動過片聲,真說不準還要多按快門。這種幾乎沒有機震的快門開啟,有利於慢速拍攝運動物體,容易拍出清晰而富有生動情趣的畫面。XPan的節電功能十分有用,當打開電源後只要3分鐘不運作,LCD會自動關閉。在拍攝中,制式的任意切換是XPan在"35毫米相機"領域裡獨一無二的創舉:一台相機抵二台用,一支鏡頭抵二支鏡頭。如45毫米鏡頭在拍攝標準格式時為原焦距,而寬幅模式時則是25毫米焦距!而且是定焦約25毫米!變焦鏡頭儘管有多焦距段,但同一擋次,變焦鏡頭的像質至今仍有遜於定焦鏡頭!制式的任意切換,是35毫米影像的拓展。寬幅畫面能展示其恢宏的氣勢,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感。24X65毫米的片幅,已迄1560平方毫米,與中畫幅的645相比,僅1.66倍之差!35毫米鏡頭由於像場上的天然優勢,在同一檔次內其MTF值比中畫幅鏡頭要高得多,正是由於這一點彌補了這1.66倍之差,使得這種24 X 65毫米片幅的放大像質,絕不遜於645!35毫米的影像拓展相當於35毫米的拍攝成本,使XPan顯示出獨到的魁力!
二、測光與曝光
XPan採用鏡後焦平面測光,測光模式為偏重中央平均測光,測光靈敏度則主要集中於整幅畫面的中央,約佔整個畫面的1/3。
XPan的曝光模式為光圈優先和手動模式。光圈優先的快門速度為2秒至1/1000秒。從表面看,快門速度似平欠缺一點,但XPan的配套鏡頭,其最大光圈為f/4,我所拍過的幾十個膠捲,只用過兩次1/750秒!看來過分追求快門速度,除了經濟損失,實際意義並不太大。
XPan的光圈優先,快門速度顯示於機背的LCD。在光圈優先狀態下,如果選擇的光圖使自動匹配的快門速度超出其範圍,取景器測光顯示+或-號會閃爍不停。手半按快門,即啟動自動測光,數值保持10秒。如果在光圈優先狀態下,保持半按快門,測光值將被鎖定。如想拍攝下一幅,不能長時間半按快門,以便測光值保持不變而影響下一幅的測光精度。手控曝光時,快門速度從8秒至1/1000秒B門。曝光補償為±ZEV,以1/ZEV分檔。自動包圍法曝光有±0.5EV和1EV兩種,順序為不足、正常、過度。自動包圍法曝光的設定相當簡單,只需將相機A田按鈕按一次為±05EV:按兩次為±1EV;再按為取消。XPan要是能有多重曝光,在創作時,則更能得心應手。
三、鏡頭
至今有三款配套鏡頭:30毫米f/56;45毫米f/4:90毫米f/4。
8片6組的哈蘇45毫米f/4鏡頭,是隨套機發售的。它小巧緊湊,相對干相機的尺寸,比例協調。外附橡膠的調焦環,手感柔順,阻尼適中。光圈的各種定焦十分準確,轉動顯得平穩。鏡頭上有白色公制和桔紅色英制的距離標識。也有紅外對焦校正標誌和全景標尺(可用於寬幅攝影)的調焦機構,便利了流光鏡的使用。只是調焦環過窄了一點,手指粗大者也許會略感不便。
這款45毫米鏡頭的光學品質,實在難以挑剔:各擋光圈中央與邊緣的銳度一樣出色,f/8處更佳;普通模式與寬幅模式無任何場曲;眩光控制相當理想:明銳度與色飽和度在低照度時的表現,尤為出色,非一般所能見。
哈蘇的30毫米f/5.6鏡頭,是今年1月推出的新款,同樣有著上乘的光學表現。這款內含一片非球面鏡、10片8組的超廣角鏡頭,在寬幅模式時,水平視角達94度,是真正意義上的寬幅攝影,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使用時需另置專用的光學取景器。)但相當於XPan一機身二鏡頭(45毫米f/4和90毫米f/4) 20000元左右的價格,顯得有些昂貴。
哈蘇的90毫米f/4鏡頭,有著與前二款鏡頭同樣的光學品質,寬幅模式時能提供50毫米標準鏡頭的視角,該焦距我極少使用,就不再贅述。XPan及三款配套鏡頭,是哈蘇設計、富士製造的"混血兒"其出類拔萃的特性,再次體現出"雜交優勢",是繼康泰克斯相機之後又一東西合壁的成功典範。
規格:
機身:鈦鋁合金機身
觀景器:
明亮式日光型觀景器,自動近距離拍攝範圍修正,自動顯示標準/全景模式範圍(當模式按鉤選定)。當轉換鏡頭拍攝範圍自動轉換,內置發光二極體提示,觀景器涵蓋範圍85%或以上。
對焦模式:疊影連動式測距,手動聚焦。
過片模式:預先拉出口卷式,自動位置調節因片幅設定。自動過片,自動回卷,單張拍攝及連續快拍。
照片格式: 24 X 36毫米,24 X 65毫米
照片張數:36張膠捲可拍寬幅照片21張,24張膠捲可拍寬幅照片13張,12張膠捲可拍寬幅照片6張。
膠捲用量:液晶屏顯示,自動調校,同時顯示標準及寬幅模式的剩餘量,背面照明,寬幅模式提示。
快門系統:焦平面縱走式簾幕快門,B門8秒至1/1000秒,閃光同步由B門至1/125秒,可使用機身按鈕或快門線啟動,手動曝光時可作 IEV級調校,自動曝光時 1/1ZEV級自動調校,10秒鐘自拍掣。
曝光控制:TTL膠捲平面鏡後測光,偏重中心平均測光模式,光圈先決自動或手動曝光,膠捲速度由ISO25-3200度,準確度±1/3EV,曝光範圍由EV4(f/4)至EV19(f/22)(ISO100膠捲)曝光補償±2EV半級調校。
自動包圍曝光:半級或1級差距,次序為正常曝光、曝光不足、曝光過度。
膠捲速度調校:DX自動識別或手動調校。液晶顯示屏:機背面發光,顯示膠捲速度、快門速度、自動包圍曝光、自拍模式、電池用量、曝光照片數量。
電池類別:兩枚 CR2鋰電池(6V)
體積:43.5毫米 X 166毫米X82毫米
重量:套機955克(不帶電池)哈蘇Xpan是一座橋
夏文宇
回顧歷史,哈蘇相機獲得榮譽甚多,令人矚目的一次是1986年美國首都華盛頓由國際工業聯合會首次頒發的「古典設計獎」,這個ICSID所頒的獎是由37國2000個會員投票選出,僅設五個獎,其中最高獎授予哈蘇相機。
人們欣賞哈蘇相機是具有傳統之美、典雅之美、精緻之美;而不欣賞哈蘇的人,嫌它方頭方腦的模樣是古老和保守:「為什麼體積不再小一點?」「為什麼畫幅不再大一點?」「為什麼聚焦不自動化?」美譽和非難同在,但意味深長的是這樣一個事實,照相機發展演變的速度極快,年年在變,甚至一年幾變,為什麼哈蘇相機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考驗卻象一棵常青樹?世界第一台單鏡頭反光、可換鏡頭、可換後背的120相機,是哈蘇1948年創造的,這樣一種模式的延續竟然方興未艾。哈蘇模式不為歷史淘汰證明了這個「古典設計」是深謀遠慮的完美設計;近十年的時間裡又發展創新和發展了15款機型
好東西,買不起林哈夫的617,可以玩玩這個解寬幅渴
另外可以買富士tx-1或者tx-2,跟xpan除了商標沒啥不同,便宜不少
告訴你一些直觀的感受。xpan相機有幾大特點是其他任何相機無法比擬的:1寬幅,這不用說了,寬畫幅對於大景空景所帶來的畫面震撼力是普通畫幅無法企及的。2電影感,我用膠片10年了,沒有一款相機能夠像xpan這樣擁有無與倫比的電影感,leica都沒有這麼強的電影感,那種有些幽暗昏沉的電影感。這也是個人對這款相機最鍾愛的原因。3色彩,尤其配合正片,用用就知道不用多說。
我膠片機有m3 m6 mp 2.8f 500cm xpan contax t2以及其他一堆亂七八糟的相機
如果只留一台 當然是xpan 好用好用好用!
leica m除了好看...真的....只有好看了
說實話Xpan還是有些經不起放大
當然我們不可能像要求617一樣要求一台使用135膠片的相機
寬幅的取景模式真的很出色,不是P67 瑪米亞7加了135附件以後那種蹩腳的寬幅體驗
XPAN真正定義了便攜寬幅
真的很酸爽
若干年之後,如果我要退燒了
我想我會留下一台Xpan 一台3.5E3
xpan用了四年 得出了如果只能擁有一台膠片機 那我必定會選xpan的結論. A檔手動擋都有,並且可以隨意切換畫幅.雖然是富士製造的機身鏡頭但是在我看來日本貨遠比歐洲貨可靠.
推薦閱讀:
※Instagram上「牽手走天下」的MURADOSMANN所用的相機跟鏡頭是什麼型號,能拍出或後期出如此效果?
※5D mark II 在數碼單反歷史中是什麼地位?
※如何評價富士即將發布的新款微單x-t1?
※有人會看MTF曲線么?幫我對比下這兩個頭的差異
※全幅相機只是感測器尺寸大了,為什麼說畫質就比APS-C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