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黑鏡》聖誕特別篇中的人格複製問題?
我主要想知道的是,第二個故事中進行了人格複製的女主人公最後到底是幸福的還是痛苦的?如果是幸福的話,那第三個故事結尾,現實中的犯人是否相當於逃脫了懲罰? (這個問題的話題標籤好難選)
題主的兩個疑問上面已經有人回答了。那個警察是不應該那樣懲罰複製的人格的。在這個劇情設定裡面,人格拷貝失去使用價值後,應該是直接銷毀,或著如果拷貝人格崩潰了,就「便宜賣給遊戲廠商充當戰爭遊戲里的炮灰」。
我主要說一下我是如何看「人格複製」乃至整個黑鏡系列的。
黑鏡系列都是討論如果科技足夠發達之後,對人性的影響是如何的,科技是否改變三觀?
比如這一集的主題,其實跟很多科幻電影、小說經常探討的自然人與克隆人是否有同等地位是一樣的。然而克隆人可能給你的震撼不夠,畢竟克隆人擁有幾乎跟人一模一樣的屬性。如果生物特徵是人的根本屬性,那麼克隆人有跟自然人一樣的特徵;如果人格是人的根本屬性,那麼克隆人也是有的。因此討論自然人與克隆人似乎沒有足夠尖銳的衝突。更何況這樣的題材影視文學作品已經有足夠多了。
而劇中的「人格拷貝」跟克隆人差遠了,它(他?她?)擁有完整的人格,但沒有「人體」,所以劇中現實世界的人對「人格拷貝」的態度就是一種滿不在乎的心態。然而這樣的態度是否擁有合理性?這是留給觀眾的問題。
黑鏡系列裡面出現的「黑科技」其實也不算特別黑,甚至讓我覺得未來必然會有的。還是拿這一集來說。第二個故事,其實不就是這幾年內火起來的智能家居概念嗎?通過手機APP來控制家庭電器其實不能算是「智能」,真正的智能是能夠完全接管你的家電。據我所知,現在有些家電已經有了「學慣用戶習慣」的功能了:根據你平時的使用習慣,不斷地記錄數據並分析,最終幫你進行設定。如某品牌的空調可以記錄你平時起床後關空調的時間,就可以根據你的習慣自動在起床時間前調高溫度以達到「自然喚醒」效果(當然這樣的技術還是比較低級)。
我們目前能實現的這種「智能」,你當然不會說它擁有你的人格。如果未來逐漸發展,智能家居不僅從你的使用家電的習慣來學習,而是能從你的微博、郵件、簡訊、通話錄音、視頻、甚至你的好友那裡獲得你的數據,學習、模擬、預測你的行為(沒錯,我說的是第二季第一集),它又算什麼呢?如果人類的科技不斷發展,這樣的模擬能夠完全模擬一個人而通過圖靈測試,甚至朋友的測試。
那它(他/她?)能算合法的人嗎?
當然你可以說不算,因為它是在模擬而已。那麼如果我們技術再跳一步,我們不模擬,直接複製一個人的人格過來呢?也不算,因為它只是一個人的電子拷貝。那麼我把這個人格複製出來後,再粘貼到一個空白人體里呢?這樣就就不是「電子」拷貝了吧?然後你可以繼續提出漏洞,我繼續補上漏洞,無窮無盡... ...我說這麼多這些無腦的話,無非就是想說,科技高度發達之後,我們自然人,和「人造人」的區別會越來越小,我們是否應該同意「人造人」擁有與自然人一樣的法律身份呢?拓展一下,就是前面說過的黑鏡系列的主題了:科技的高度發展,對人性的影響是如何的,科技是否改變三觀?再寬點,科技是否能夠改變人對哲學三大問題的思考方式?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先說結論
僅從物質生活來看,第二個故事中進行了人格複製的女主人公最後是幸福的
因為複製人格與本體(暫時這麼稱呼吧)有相同的思維方式和相同的喜好以及之前已經形成的各種習慣,複製人格當管家有種自己給自己當管家的意思,複製人格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本體的要求,本體也會因此在物質生活上得到極大的舒適感。在家裡,再也不會有人把麵包烤糊了,再也不會聽到自己不喜歡的提示音,總之再也沒有她討厭的東西或者事情會出現在家裡,因為有著一個與她有相同喜好厭惡甚至連思維方式的一樣的管家。因此可以說,在物質生活層面上她應該幸福的。
現實中的犯人不會逃脫懲罰
從劇中可以看出,犯人的本體將會因為複製人格的自認而定罪,不可避免的將會受到懲罰,至於懲罰的程度是否過於複製人格的一分鐘一千年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從這兩個問題可以引申出以下幾個問題
Q1.什麼是人?
劇中的複製人格作為一種與本體具有相同自主思維方式並且有感情的數據信息,能否稱之為「人」?與這個相近的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人工智慧,他們已經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倘若有一天,他們有了自己的感情、情緒,那麼可否稱之為「人」?說些現實中存在的,目前存在著一類病人,他們已經腦死亡(腦死亡不是植物人),但是身理上還有生物反應,也就是還活著,並且可以一直活到自然老死,那麼這樣的人算不算「人」?假如腦死亡的人不算「人」,那麼腦內部分器官死亡是否算「人」?
更進一步,假如未來科技可以將人的意識或者說大腦取出,因車禍或者其他事故導致全身軀體壞死,那麼將他的意識或大腦取出來放到一種全人工製造的軀體中,那麼他是否為「人」?「人」究竟是意識+肉體?還是僅僅就意識即可稱為「人」?
Q2.從劇中可以感覺到未來已人權不再存在(這條也不知怎麼表達)
明顯劇中犯人一直無法定罪就是因為證據不足,卻通過誘導複製人格來自認從而定罪(這個倒有點像我大天朝),劇里的人權簡直是笑話,那個屏蔽技術,最後男主的下場,相信沒什麼比自己一個人被全世界屏蔽的懲罰更為惡毒了的吧,全世界所有人都看不見你,聽不到你說話,同樣,全世界的人在你眼中也都是馬賽克,感覺這個比把人放逐到外太空更為殘酷。
Q3.隱私
感覺劇中似乎在自嘲一般,基於劇中的科技,如果想要了解某人,想必從那個人出生到現在的任何一刻所做的任何事都可以了解到,科技越發的,隱私就越少了,相反地,劇里確實極為「重視」隱私的保護,男主僅僅因為偷窺就被整個世界給拋棄了,被放逐到地球之上人類世界之外。一個明明沒有隱私可言的社會,卻對侵犯隱私的懲罰這麼嚴重,難道是自欺自人地告訴自己,我們還有隱私。
黑鏡子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系列劇,我很少見地為幾乎每一集都寫了劇評。它不是簡單的科幻,讓人們感嘆科技的魅力。它是展示了技術對人類的改變,讓我們提前看到未來的可能,反思當下的生活。
這一集還沒寫,就寫在這裡吧。
黑鏡子通常會表現某種新技術或新制度對人類帶來的影響。讓我們觀眾去反思這種技術的倫理學和社會學乃至心理學意義。這一集主要涉及到的問題就是視覺共享與雲思考,人格數據化,以及溝通屏蔽技術。
先談視覺共享和雲思考。
視覺共享其實已經能做到,Google Glass就行就能做到實時的視頻信息共享。而遠距離私密交流其實靠微型藍牙耳機和微型麥克風就可以了。這個帶來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感知覺的延伸,隱私也難以保護。
但讓我們想得更深入一些。設想高考的時候,有一套這樣的技術用來答題,算是作弊嗎?
我想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一種作弊,但情況沒這麼簡單。或許將來的考試,就是考大家對這套設備的熟練程度。
如果把人看作一個信息處理系統,有信息的輸入、處理、輸出三個部分完成。現在輸入的信息可以共享給他人,然後信息的處理也由他人完成,僅僅輸出由自己完成。那許多工作也可以如此進行。
這就像雲計算讓每個可聯入雲的設備都擁有了超級計算的能力。每一個可以聯入雲的人也都擁有了這種雲思考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你自己的思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網速和命令執行能力。
仔細想想,還有點恐怖呢。如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沒有經過自己的腦子。他們只是執行一個雲思考給出的命令,從而能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務,無論這個任務是工作還是生活。
第二點,人格數據化。
劇中把數據化之後的人格描述成和現實人格一模一樣的程度,一樣有認知和情緒。但情緒在這裡起到了反作用,以至於需要專人來調教以使其自願為「自己」做無聊的工作。因為沒有任何刺激的空虛比造成痛苦的刺激還要痛苦,所以調教成功了。
這部分哲學味和心理學味都特別濃。人格如果數據化之後依然有感受,能感到快樂和痛苦。那我們要不要考慮這個虛擬人格的倫理學地位?讓這個虛擬人格受苦是否是道德上錯誤的?既然數據化之後的人格和寄居於肉體內的人格是一樣的,那哪個才是真正的人格?人的肉體是否承載人格的工具?心靈是不是跑在大腦上的軟體?
一般認為,如果什麼都不做,就不會傷害到別人,那就沒有錯。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正是什麼都不做才會讓人感到最為痛苦,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豐富的刺激和信息才能活下來。那問題來了,我們是否有義務去主動給別人提供刺激?
劇中還涉及到了時間的相對性。也隱含了壽命這個問題,一千年的壽命會讓人感到開心嗎?
第三個問題,溝通屏蔽技術。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監獄將人困在一個小格子里,使人的社會性需求受到限制。這種懲罰與肉體懲罰,哪種更嚴重?你願意選擇1年有期徒刑還是100次鞭打?
另外,如果社會交流是人的基本需求,那切斷社會交流是否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就像不給一個口渴的人喝水一樣?
我曾向小夥伴提到,片尾對男主角的懲罰太過嚴重。剝奪他和所有人的溝通,就像給他判了無期徒刑,還不讓他和獄友甚至獄卒說話。在這種痛苦之下,我很懷疑他是否能堅持3天而不選擇自殺。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冷漠。我不敢想像失去了社會性的人會是什麼樣的感受,這種感受或許會為「生不如死」這個能指提供一個最合適的所指。
最後,再次向大家推薦這部劇,我想我的劇評應該沒有劇透多少。如果大家對哪個點還不是很理解,也歡迎留言評論,無論是對劇中的設定還是對這篇劇評的感受。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複製人格以怎樣的身份出現在社會上】
按照片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假想社會中是將複製人格當做工具、玩物的——第二個故事中的複製智能女僕,第三個故事中被懲罰的犯人都是如此,如何虐待他們(在劇中)都不會有任何倫理上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倫理應當是默認複製人格不擁有任何權利的,也應當是和主體人格不存在責任互擔的。這意味著第二個故事中的女主會生活的很「幸福」,因為生活的所有細節都有自己的另一個人格來幫自己照料好了;而第三個故事中的犯人,他的刑罰依舊,複製人格只是替他confess了罪過,然後成為那個有「惡作劇」傾向的男警官的玩物而已,複製人格的受罰並不會讓犯人本身減刑,世界上也不會有這樣的好事。
當然了,我不是倫理學大家,也不存在複製人格這樣的技術,具體應該怎樣對待複製人格,還是交給形而上的哲學家或者劇中的哲學家們去頭疼吧。
第三段故事的男人沒有逃脫刑罰,現實生活中的犯人將會因為有了確鑿證據受到審判。虛擬人格沒有受到刑罰,他只是被那個工作人員私自懲罰,實際上那個工作人員是不應該這麼對人家的。
我一直覺得,像這類倫理與法律的問題,援引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能得出來結論,就是,假設你是那個人,你會願意被這樣對待嗎?
假設你殺了人,你願意被以這種方式精神折磨,還是乾脆死掉?
假設你是那個無辜的小姑娘,你被凍死在雪地里,是希望那個間接害你的人死掉,還是這麼折磨他?
必須假設是對方,懲罰才有意義。對方包含施害者與被害者。兩者平衡一下,就能得出大致結論了。
兩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是乾脆一點了結,而不是這麼被折磨。
第二段故事裡的女人,我不會這麼分裂一個自己拿來幹這種事的。因為我也不希望我是被分裂出來的電子人格。只要會自主思考,給出自主答案,就都應該當作智慧生物看。從分裂出來的一瞬間開始,那個分裂人格已經是獨立存在了,沒人有資格把她當奴隸使喚。
未來社會有種種發展方向,哪一種都不應該是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進行的。不然生而為人,開靈智,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只是覺得如果聖誕特輯的科技和S2E1中的換一下就好了。
已逝親人的真實人格可以陪伴生者,經由雲端數據模仿的AI可以充當管家。
在科技和法律方面都漏洞百出。意識和人工智慧的部分都是攻殼機動隊玩剩下的東西。
黑鏡之所以能拍出來,是因為在大英帝國總有一種世界千萬年,貴族代代傳的精神,
總是會去想一些沒有精神和心理的進化基礎,就去面臨黑科技的蛋疼問題。
目前世界互聯網,歐洲和日本的增長率相對停滯,原因是歐洲想過固有不變的生活,
而日本在社會固化的同時早就很發達了。歐洲的問題日本跨過了,其他國家在趕超。
從科學角度,黑鏡裡面的黑科技不會以這種形式出現,
人類思維這麼容易複製,人類怎麼不先複製天才讓科技爆炸啊,
主角怎麼不會飛啊?這個故事根本不會發生。
黑鏡的定位從來不是科幻劇集,只是近代科學幻想童話,沒什麼可討論的價值。
我的問題就是,如何證明雞蛋里的是副本,肉體那個就是本體?這是值得思考的。
關於整個黑鏡系列,每個人有自己的見解,我就不多提了,只針對本次的黑鏡聖誕特輯簡單說點想法吧,首先來回答下題主的問題吧,為了便於理解我的想法以及區分,我將題主提到的「人格複製」出來的複製人格暫時稱之為No.W(第二個故事的女主人公)和No.M(第三個故事的男主人公,現實中閉口不語的犯人)。
單純從劇情中,演繹的角色來看,第二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幸福的,No.W看似痛苦,但是相對於N年無所事事,無事可做而言是幸福的。對女主人公來說,是幸福的,自己的人格掌控自己家的中控系統,任何家居及環境都是由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願來調控,這也是「複製人格」這個產品的買點。但是對No.W來說,這種幸福和痛苦就是相對的。簡單來說,你沒辦法單純的說幸福和痛苦,需要有個參照。如果你拿她和她主人相比較,那她的日子只能是悲慘的牢獄之苦,永遠做個虛擬的管家;如果是與N年無所事事,永遠沒事可做,但是永遠又無法消失的感覺來說,做個管家好歹不那麼孤獨單調寂寞。
而第三個故事中,No. M只是一個單純的,用來進行審訊的工具,在警察們得到答案後,這個No.M就沒有任何用處了,而那位男警官只是出於「有意思」和「活該」以及上帝心態調整為1分鐘=1000年,進行了荒誕的「惡作劇」,對於現實中的那位犯人,等待他的是法庭的宣判以及殺人罪名的成立,依然無法逃脫懲罰。所以,不論是現實中的犯人還是No.M都無法逃脫懲罰,說白了就是犯人不僅自己要贖罪,連你的複製人格都需要贖罪。
多說一點,對於那位「套話人」來說,現實才是最殘酷的,所有人都把他屏蔽掉,他沒辦法識別任何一個人,沒辦法被任何一個人所識別,在所有人的世界中,他永遠是個縮影;在他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一個人。這種活死刑才是最讓人無法忍受的。而黑鏡系列也是在不斷的挖掘科技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又是如何來報復人類的。首先這個設定不太合理。
裡面的人除了第三個故事男主人公對code保持同情以外,其他人都是把意識副本當玩具。 (理由見兩個人的對話--男主角對故事主人公說你是個好人)
所以從這個設定看,享受「智能家居」的女人是幸福的。
第三個故事中,現實中的男人依然受懲罰。不會因他的意識副本受到玩弄而改變。
因為他的意識副本在別人看來不過是個玩具,你所看到的懲罰在劇中其他路人來說根本不是懲罰,只是改一下程序變數罷了。
未來的人有這麼沒人性嗎!
所以說設定不合理嘛(′?_?`)
失去人情味的科技時代 有什麼意義呢
再次感受到,人的本質是思想,遠超肉體。
挖坑
對於複製人格來說,也是獨立的存在。
不能因本體的錯誤,而一杆子把複製體也打死吧。
這個和子債父償一樣不合適
@Akwok
個人感覺,對於複製人格的懲罰,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從第二部分從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女主的複製人格來看,她與本體人格在思想上還是有很大偏差與抗拒的。從中我們看出,複製人格是痛苦的,眼神麻木(劇中有表現),而本體舒適愜意。 所以我個人認為,對於複製人格的懲罰不全面。複製人格與本體思想來源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判定複製人格同樣有罪,但是最後只是複製人格被囚於小屋之中,本體確實逃脫懲罰,所以稱之為不全面。
推薦閱讀:
※患上暴食症怎麼辦?
※宿舍丟東西為什麼家境不好的被懷疑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我們相信未來會更好,我們還應該珍惜現在嗎?
※身為心理諮詢師的你,困惑會比大眾少嗎?
※心理諮詢師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心理處於最佳狀態,避免生活受消極情緒影響嗎?
TAG:心理學 | 哲學 | 人格 | 科學 | 黑鏡:聖誕特別篇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