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性失望怎麼辦?

從自己包括他人身上發現很多一時難以克服的人性弱點,比如自私、貪婪等等,讓我很消沉、很失望!我想藉助外力,比如瑜伽,看書等調節身心,但是除了感覺暫時逃避之外,煩惱依舊!請問各位知友是怎麼處理,做到與另一個自己和平共處的!請各路俠客指點迷津,小女子先謝過!


借用陳准民校長在200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我希望,不論歲月如何變遷,人生多麼複雜,你們能夠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在你們的心靈深處要有一塊地方,永遠光明和溫暖,任何寒冷和黑暗都不能到達。我認為,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是幼稚的代名詞,這是生活的藝術,這是幸福的源泉。簡而言之,我希望你們能夠做到,「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用文言一點的話說就是,「世事洞穿,童心不泯」。這,就是我給2007屆畢業生的畢業贈言。

就是這樣。


說句不好聽的,這屬於少年中二病。不過大概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這麼一段時期罷了。從小被家人保護著,無憂無慮,社會上的險惡事件無非是小說或電視里的壞蛋做的,好人打倒壞蛋,然後王子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等到長大,接觸到一些事情,頓時刷新三觀(其實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赫然發現,那些小時候聽到的故事,那些人性的原罪和惡,不僅在外人身上,也存在於自己內心,頗有些季孫之憂在蕭牆之內的意思。

只是,接受自己是個人,不是電影中的主角有這麼難么,每個人都會經歷過一個向成人世界的轉型,有痛苦有掙扎,但這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合格之路。因為我們是人類才會有各種各樣的弱點,凡人中的神,是不存在的。我們永遠無法讓自己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進步這一點,也許就要捨棄另外一點。接受吧,然後你也許會發現被認為是不好的人身上,也有自己的閃光之處。遇到一些危急時刻,人性的閃光和黑暗都會出現,有人拚命救人,有人面對劫匪丟下女友逃跑,做出這兩件事的甚至有時可能是不同時期的同一個人。這就是複雜之處,對人性多存一份寬容理解之心吧。

最後,除開人性中真正的惡的一面,很多所謂的道德評價,弱點缺陷,實際都是BULLSHIT,騙局而已,自私,貪婪,呵呵,這才是人類應該正面面對的本性所在,自己的利益不爭取,不去保衛,難道希望別人替你爭取么?而這些利益,不僅僅是錢,包括的東西還有自由,權利。。等等高大上的東西。人人保護爭取自己的利益,然後通過一些規則ZZ手段互相妥協,才會有一個良好穩定的社會。


鏈接失效,更新後的主網站也是很有趣的,再加上個問題鏈接,感覺2個問題有些關聯性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你看到了哪些非專業人士會感到驚訝的人性的秘密特點? - 心理學—————————————————————————————————————————
我經歷的也不少,痛苦很多很多,主要是自己的問題,我覺得。如果內心夠成熟,智慧夠多,我不會這麼痛苦,一定有其他方式替代痛苦。學習哲學和歷史使我的思想豐富了很多,也不會再局限在以前的小圈子。
你的情況讓我想起萬曆皇帝朱翊鈞,當他發現自己原本無比尊敬的張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敗行為,美好形象破滅以後對社會徹底失望,乾脆來個幾十年不上朝。現在的家長只讓孩子看PG -13的電影,培養出來的都是朱翊鈞,殊不知R級片才能訓練真人才。
打開另一個窗口,用知識填補內心的空虛---我的建議,順便貼個網上文章(可能有人覺得文章不太正確,管他呢有用就好),如果你理解了,你肯定會豁然開朗。
讀史的三個境界 [ 同人於野 ] 於:2007-09-14 01:46:02 主題帖 讀史的三個境界 ? 學而時嘻之

  絕大多數人對於歷史的愛好僅限於聽故事圖個熱鬧好看,拿評書和歷史劇當歷史,熱衷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類的演義八卦,這不叫讀史。高級一點的認為真實歷史比小說有意思,比如說喜歡看二戰史,對德軍高級將領如數家珍,這也僅僅能算對歷史的入門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為了解渴一樣,"讀"不是" 看",要想談論讀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關鍵是自己要能從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讀歷史的三個境界。
  讀史的第一個境界是權術。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試圖從歷史中學習權術,其實懂得權術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讀懂歷史,最起碼的一個認識就是人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拿《封神演義》當歷史的人可能會認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紂王壞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讀正經書《淮南子》,《孟子》,可能會發現商紂王也不像小說里描寫的那麼變態;如果你去讀專業史書《史記》,可能會發現周文王也許不像小說里描寫的那麼神聖;如果進一步去讀更早的《左傳》,《尚書》,你的最終結論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紂王,這兩個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還真不好說。(參考文獻:鏈接出處)
  中國人一向喜歡用道德標準去衡量歷史人物,然後非得整出一個忠奸善惡來,然而真實歷史完全不是這樣的。用善惡標準看待歷史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當他發現自己原本無比尊敬的張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敗行為,美好形象破滅以後對社會徹底失望,乾脆來個幾十年不上朝。現在的家長只讓孩子看PG -13的電影,培養出來的都是朱翊鈞,殊不知R級片才能訓練真人才。
  第一次把政治鬥爭中很難區分好人壞人這個思想在老百姓中普及的可能是當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電視劇,其實這個片對雍正還是有點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來以後,大家思想徹底崩潰,發現怎麼李鴻章慈禧也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開始有人呼籲給秦檜平凡甚至批評岳飛,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既然現實如此殘酷,不如多學點權術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還珠格格》的人玩辦公室政治,那還不是視之若掌上觀文么?
  《百家講壇》的《王立群讀史記》走的就是這個路數,幫你分析權力鬥爭中的成敗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張學良,非常喜歡讀《明史》,大約也是出於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意思。當今在權術史學方面的大家當屬吳思先生,他的《潛規則》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現代漢語新辭彙,其跟後來的《血酬定律》的合訂本,叫做《隱蔽的秩序》,副標題"拆解歷史弈局",權術味道十足。我記得記者問他你是否擔心有人把你的書當官場指南看,吳思笑說那也沒辦法,簡直是做廣告。
  其實權術也有高級的,比如說《戰國策》就比《厚黑學》高級得多,兵者詭道也,一點都不丟人。
  達到讀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不知道善惡的狀態。
  讀史的第二個境界是天下大勢。如果說達到第一境界的已經是人中之俊傑,達到第二境界可謂鳳毛麟角,因為只有把歷史讀通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是人改變事情還是事情改變人?只有把握了天下大勢才能真正理解那些歷史人物:他們想的不光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他們也有關於中國應該往何處去的理想。達到這一境界,不但不會去劃分好壞人,而且會發現用道德標準去評價歷史人物其實沒什麼意義。比如說武則天。大多數人可能對武則天的"面首"問題最感興趣,並以此來批判她;第一境界的"歷史學人"會從宮廷鬥爭角度去評論,總結一個女人怎樣稱為女皇,怎樣屠殺異己。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天下大勢,就會更加註意儘管當時朝廷上腥風血雨,老百姓的日子其實過的還不錯。
  看天下大勢首先要看大局。中國史書特別愛寫宮廷鬥爭,而對經濟和社會的大局描寫不夠。如果100年後有人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報紙,很可能得出結論說最近幾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失敗的,因為搞得學費那麼貴,大家怨聲載道。但大局是什麼呢?是2006年高校招生540萬,是1998年的五倍!那些今天抱怨學費貴的大學生,如果不改革的話可能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3%(鏈接出處),這就叫大局。
  其次要把大局放在前後歷史中去看。三國的天下大勢不是什麼"分久必和合久比分",而是中國統治集團從貴族階級到士族階級過渡的大局中的一個插曲。如果把握了這個大勢,就會更加註意袁紹和荀彧這樣的人,而不是呂布和貂蟬。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國》最後幾集講述了這個天下大勢,其境界顯然遠高於王立群的宮廷鬥爭。
  研究天下大勢的人根本不會在意朱元璋殺戮功臣,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和推動八股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雍正用不用血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攤丁入畝土地政策。
  研究天下大勢,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變,看經濟主要看政策和數字。明朝為什麼滅亡?從崇禎的性格去解釋,其實不如從整個明朝的稅收政策,稅率偏低導致國家沒有力量干大事這樣的角度去分析有道理。
  但是把握天下大勢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歷史學界根本沒有定論,只能靠個人自己體會。中學歷史課本其實一直都在強調天下大勢,但郭沫若的那一套把中國分成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理論到底對不對?郭沫若從個人品質入手去分析李自成兵敗,《甲申三百年祭》到底有多少道理?很難說。
  就算知道了政策比道德品質重要,那麼一項具體的政策到底是對是錯,其實也不知道。比如說雍正的攤丁入畝,把以前的按人頭徵稅改為按土地面積徵稅,顯然對老百姓大大的有好處,是好政策沒錯吧?也不一定。正是這個政策導致人口暴增,而在沒有先進灌溉技術的情況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後中國積貧積弱的最重要原因。
  再比如說八股文考試,現在主流意見當然是它限制了人的思想。但八股也有積極的一面,就是確保了公平。如果文章樣式內容隨便,可以想像身在京城大戶人家的孩子肯定見多識廣寫出來文章比山區孩子好看。比如幾年以前全國統一高考試題的時候,北京分數低錄取率高,北京教委的辯護就是我們北京孩子雖然分數低,但是有見識啊!聽到這種說法邊區孩子肯定反問你會背幾句《大話西遊》台詞就叫有見識?八股的優點就是根本不可能考《大話西遊》。八股就好比GRE考試,是一種盡量確保公平的"能力"測驗,這就確保了來自海南的人也能在官場有一席之地,就好比說中國大陸學生GRE成績普遍超過美國學生一樣。
  興一利必生一弊,真正選擇政策真是如履薄冰。
  達到讀史第二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了不知道對錯的狀態。
  讀史的第三個境界是純粹為了歷史。大多數人學物理是為了通過考試,有些人學物理是為了使用物理定律為人服務,只有極少數的人學物理純粹是為了好奇,他們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能統一感到坐立不安。前面說的兩個讀史境界其實都有點以史為鑒的用意,而真正的 主流歷史學家,比如我最近讀的這本《Are We Rome?》新書所介紹的西方絕大多數歷史學家,實際上認為古為今用毫無意義,歷史沒什麼用處。易中天在接受崔永元採訪的時候也說過,他不提倡古為今用,這一點顯然比吳思專業。
  政治家特別喜歡引用歷史來說明今天的行動。因為以前古人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們是這麼做的,這件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但歷史學家會告訴你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古人遇到的情況根本不是你說的那個情況,他們採取的行動也不是你說的那個行動。搞不好歷史學家還會告訴你,這位古人是否存在,我們有爭議。
  一個最新例子是9/18東北軍不抵抗。以前的主流看法一直是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板上釘釘一般。金一南2004年講話介紹了一個版本的說法是張學良跟東北軍將領討論之後認為根本打不過日本人,因為害怕而主動不抵抗,跟蔣介石沒關係。(我以為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低估了當時東北軍的實力,張作霖家底雄厚,比如空軍飛機數量超過日本全國戰機總數的一半。)最近看到張學良自述,他自己的說法是當時他判斷只是小股日軍鬧事,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不抵抗,也就是說大意失東北。(你信么?)那麼東北軍到底為什麼不抵抗?注意從三個版本我們可以學到三個不同的人生道理,那麼哪個才是對的道理呢?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如果你想古為今用,其實歷史上是否發生了這個事件根本不重要。滿清入關不需要讀真實歷史,讀的是《三國演義》,而且把"群英會蔣干中計"的故事用來陷害袁崇煥還取得了成功,儘管"蔣干中計"其實是羅貫中虛構的故事。從小說,寓言,神話中都可以學到道理古為今用,而且真能用上。學術界對南懷瑾的最重要批評是他使用典故不分真實還是虛構歷史,其實南懷瑾說的明白,大意是報紙上的東西可能除了名字是真的,事情都是假的;而小說里的東西除了名字是假的,可能都是真的。所以所用水滸傳分析江湖鬥爭一點問題沒有。
  真正的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不帶有功利目的,他們只是想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史書也是人寫的,司馬遷也有主觀情緒,撥開歷史迷霧去分析真實情況,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達到讀史第三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了不知道真假的狀態。
  不知道善惡,不知道對錯,不知道真假,一問三不知才是真正的歷史專家啊!


不抱希望便不會失望,轉而去面對感受真實的人性,理解接納,以智慧應對就好,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便被教導了善 也同時教導了惡,知識樹上的善惡果,一旦吃了就趕出了伊甸園,人類從此進入迷途,遠離了至善,進入相對意義的善惡世界


道德程度越是高,就越受到人性的排擠,道德本來就是後天培養修鍊出來的,而人性卻是先天就存在的,這就說明了社會中感性思維的人永遠是最多的。少數必然受多數排擠。道德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幸福的教條,它只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一門學說。而社會中大部分社會能力是跟道德相違背的,


你應該感到高興。人類最偉大的進步:民主,法治,都是對社會,對人性失望的產物

對世界失望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應該想想自己還能做什麼,做什麼事不會後悔


昨晚一時間對人性充滿了懷疑。今年租了個房子,二房東,有點情況要搬家了。新租的房子要30號晚上才能搬進去,二房東被逼著立馬趕緊搬走,30號早上一定要退鑰匙給她。理由是我人品不好,萬一她國慶不在家我就會帶人回來亂搞。為什麼總有人可以那麼陰暗毫無證據的誹謗他人,明明你認為對她很好,但是稍微有點利益衝突嘴臉就很難看,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防備他人卻自詡為自我保護。你吃我東西用我東西的時候怎麼不自我保護,便宜佔盡了卻反而來說別人人品不好。我朋友暫時沒地方去我想收留一段時間,你說一天也不可以住過來,然後我就沒有帶回來選擇搬家。想著大家出門在外都不容易,買點什麼東西都會分你一份,不跟我打招呼用我東西也從未多言,不做飯的我跟你平攤所有煤氣水電也覺得沒有什麼,你說借我公司給辦的健身卡去鍛煉我也給你了,你說妹妹想買盤子但是覺得太貴了我從公司背了盤子回來一分錢都沒有收你的。我實在不明白,在能力範圍內的給予別人幫忙,對於一些自己並不在乎的事情上的不在乎,是不是就會讓人覺得太好說話好欺負。臨了要搬走了,卻說我人品不好,說我是假裝在找房子就想乘著你放假帶人回來,各種難聽的話語就那麼接踵而來。明明自己那麼刻薄卻還說著如果真的關係好就能理解她的自我保護。難道這個世界上的人都變成這樣了么,我一性別女愛好男想收留一個性別女愛好男的姑娘叫亂搞,我對你好我不跟你算著算那謹遵室友約定叫人品不好,人性真的可以妄加揣測陰暗到這個地步么。被氣的一個晚上沒睡覺後豁的明白,不必跟人性過不去,只是這個世界太大了,總會遇到一些不好的人,她們並不能代表人性,只是大概她們一直比較不幸未能體味到善良和善待他人的好。


《legal high》第二季第十集台詞略選:

你說人都是愚蠢的。深有同感,所有人都愚蠢、醜陋、卑鄙。為了自己的名譽不顧他人,一味攻擊,愛慕虛榮;不能容忍妻子外表醜陋的丈夫;嫉妒鄰居漸而發狂的主婦;企圖獨攬功勞的職員;腳踏多條船的女人;不能容忍凡人懶惰的天才;憧憬便利奢華的生活,拋棄傳統的村民;因為慾望玩弄男人的惡女。任性、自我、狡猾、骯髒、醜陋、底層的渣滓,這才是我們人類。

你錯了,先放下你的身段。看清你自己,你也是一個底層的醜陋的人渣。

如果你真心希望構建一個人人都幸福的世界,方法只有一個,愛上醜陋。
------
上述台詞只是對於題主所說的對人性失望這一方面而已,我是一個比較中庸的人,不想太極端的看待任何事情,對於自身的缺點,我也會努力去改正,只因為我想做個好人。

曾經的高中語文老師晚自修批改完主題為如何看待當今的社會道德情況的作文之後,表情無奈的說了這麼一席話:你們呀,不要動不動就人性的泯滅啊,真是受不了你們,巴拉巴拉。。。

當然,不知道題主是受了多大的打擊才會轉到這樣的心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單方面評價你並不好,如果是大事的話,找個人聊聊吧。


這也是我想問的問題 我還沒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不過我自己是這樣解決的 不要迴避的去多多了解人性暗面 可以在很多人身上一一對應 也包括自己 說服自己去習慣 也說服自己不以自己知道的強求想要改變他人 從此不把希望放在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身上 接受這孤獨 只做到對自己滿意且不後悔 便覺得人性再怎麼黑暗都無關緊要了


你弄懂了人性反而會積極生活適應社會。看透了也就豁達了,沒有是非對錯,有果必有因。知道人性本惡,你就會跟能換位思考,體諒和寬容了


——我們不能停滯不前,因為醜惡的背後始終還有光,我們不能偏離曾經自己嚮往的那片光明。——

對於邱禮濤這個名字,我並不熟悉。但是通觀其百度百科的作品,不禁一絲寒意湧上心頭。

我大抵很久沒有因為一個影視作品影響如此多的心性了。

終於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做一個編劇,至少在一定意義上無法成為自己認同的編劇。

本來一直知道潛行狙擊拍了電影版,上次也是偷偷看了片頭便沒時間再看下去。今日也是因為機緣巧合,於是打開YOUTUBE開始觀看。其實我覺得這部戲若是大陸也能看到,必然是刪減過很大部分的,因為其中很多東西會改變大眾的心理,這比讓他們犯罪還要可怕。自然,也是因為其中的確有一些大陸不能看到的自由思想。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洗腦劇,以至於我現在還久久不能忘懷那種被人控制心性的毛骨悚然。定然如影片所講,世界上不公平太多,很多人尋找所謂的公義,然而這種道德困境的選擇也必然是一種潮流性的影視作品選擇。我看過之後本想去百度豆瓣一下影評,本來料想的是一片好評,結果打開便只有6.1分,隨即覺得不對,翻看評論大多數有些不理智的評論者說話很是難聽,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和我志同道合覺得影片發人深省立意獨特的,然而,在我翻看整整五大頁,或者是六大頁之後,我突然有些改變心意了。

無論這個世界多麼黑暗,多麼黑白界限模糊都好,宣傳給旁人的思想,一定要積極。因為一個影視作品影響的可能是很多人的一生,譬如我。

微博上本打算關注一下邱禮濤,然而卻發現他並沒有開微博。於是很自然的手指滑屏看那些評論,還有他的作品。他當真是一個什麼片子都敢接,什麼片子都敢拍的導演。其中有那種我根本不敢看的鬼片,還有驚悚片。

其中很多都是我看了一眼就會很久不能釋懷的那種圖片。

而百度過後我覺得自己根本沒辦法走上這條路。

我早些年覺得杜琪峰的片子好,因為其中總有點晦澀難懂的小情意,我看著雖不能說是藏著小歡喜,但是總覺得自己看懂了很牛逼。

然後邱禮濤就不是這種風格。

他埋得不是伏筆,不是鋪陳,而是所有事情一開始就告訴你那是怎麼回事,但是你好像又並不是完全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直到末尾你覺得自己應該看到一些他埋下的深意,而此時你發現自己又什麼也看不懂了!

於是你發現這個人作為一個導演他的黑白早已辨別的非常模糊,直至電影走到最末尾,仍舊還是與開頭的深意相同,因為我們沒有搞懂,他也並沒有,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這種答案,本身就是一個辯論無休止的問題,是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悖論。

而杜琪峰最起碼讓我知道男主角死掉之後是為了女主角,至少是感動。

邱禮濤讓我感覺到的除了汗毛四立真是別無其他。

雖然他是我,葉秋臣,相當佩服的導演,能做到一種全然超脫的將個人思想奉獻給影視作品,當下還有幾人?

因為自己要與各種各樣的題材接軌,與各種各樣的道德底線做對抗,在對抗中的確不乏好的作品層出,然而人非草木,在一次對抗下可以繼續沿著人性的軌跡走動,那麼第二次呢,第三次呢,還有……

人生的後半段,都是在這種道德對抗中走過呢?

這是一種如何的無奈?

或者本身也是一種過度的自我催眠?

影片說的並不突兀,但真正突兀的是一個人的內心,若是與之一直對抗如斯,那人生中最美妙的,是否全部被吞掉的連殘渣都無法辨別呢?

或者,影片末尾的小女孩,是否就是僅存的某種純白之界?

我有時經常疑惑,為什麼某些優秀的喜劇演員,甚至是殿堂級的影視演員,最後卻都淪為一個抑鬱症,自殺的下場?

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因為一個人本身的生活狀態可能很單一,但演員面對不同的劇本,不斷成為不同的人,他們一直與自己的應該平滑行走的人生相背離,次數少了,有時候可以用繡花針扎扎自己的大腿讓之清醒,然而背離的太遠,人便無法分清自己原來走的路究竟是哪個方向。

好像一個人總是不動手碼字兒,會忘記鍵盤上那些字母的順序,即便他曾經對這塊領域多麼的熟練。

我感謝邱禮濤導演,感謝他讓我懂得自己要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你說得對,世界本不該這樣,本應該怎樣。

你說得對,世界上有的人犯了法,但是他沒有犯罪。

你說得對,人性就是醜陋的,因為人性是貪婪的。

————但我們不能停滯不前,因為醜惡的背後始終還有光,我們不能偏離曾經自己嚮往的那片光明。————


永遠不要想著去試探人性 結果只是失望而已
你認為的朋友也不例外


它們不是另一個我,沒有另一個我,它們就是我。我因為我擁有它們而痛苦,是它們決定了我因為我擁有它們而痛苦。它們總是能得到它們要得到的,我總在我的路上。


當你對人性和身邊的一切失望時,看看這個帖子


那說明對人性的了解還不夠,建議加深了解


你的問題沒有答案
見的人越多 遇的事兒越多你就越發現 能管好自己的人真是天使
天使太少了 還是做自己的天使吧

你之前怕魔鬼 否認他們 然後告訴自己魔鬼也是不得已
後來直面他們 較量過後一敗塗地 痛苦難過
再後來你躲避他們 保全自己
現在 你只要看到端倪就可以巧妙躲避 不留一點心情在其中

做自己的天使吧



這說明你終於長大了。
沒什麼辦法,堅定而勇敢的生活吧。
懂越多就越像這世界的孤兒,走越遠就越明白世界本是孤兒院。


有時候意識到自己自私的時候,你會有意迴避這一部分,實際上你可能不是一個自私的人,首先你要明白自私是指在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獲得自我的滿足,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應該不應該被理解為自私。
當你知道自己貪婪的時候,你會摒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然後通過正直的手段去獲得它,這也是解決方法,有時候自己心裡的道德高牆會規範你。
別人的事,你根本無能為力,說實在的和你無關。


外面的生活是美好的,人性的本質是多方面的,善確實存在,惡也確實存在,然而這兩者之間有著太多的東西,這一切都沒什麼意思,但都是應該知道的,也應該讓別人知道。

普里莫·萊維的一段話,照亮了我的路,希望與題主分享。


推薦閱讀:

經常在豬舍里幹活,容易弄的身上一股豬臭味,怎麼洗掉?
汽車節氣門該怎樣清洗與匹配?
棋牌遊戲定製開發需要多少錢?
"女人普遍感性、男人普遍理性",真的這麼不容置疑嗎?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TAG:生活 | 人性 | 自我意識 | 心理諮詢 | 個人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