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為什麼會自殺?


的確一般人都認為,著名女作家三毛於1991年1月4日在台灣自家的浴室里自縊身亡。但近期出版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一書的作者張景然在書中卻指出,目前社會上流傳和台灣警方認定自殺的結論都不可靠,三毛實際上也許是死於謀殺。
張景然,香港書畫出版社負責人,曾經出版過《詭話——剖析馬中欣與三毛真相》。日前,張景然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與記者再次談起三毛自殺說的種種疑點。

駁斥「因病厭世」說

台灣警方填寫在「驗屍申請書」中的死因是「因病厭世」。

張景然指出,如果說「因病厭世」,那麼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須知,三毛從小就疾病纏身,一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著病痛完成的,包括《滾滾紅塵》。可能有人會說,三毛懷疑自己身染絕症,感到悲觀失望、來日無多,在這種極壓抑、極灰暗、極消沉、極頹廢的情緒下,採取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嗎?

確實,三毛曾經懷疑過自己和母親患有同樣的病——子宮內膜癌。為此,她決定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榮民總醫院住院。第二天上午10時,醫生為三毛做了個小手術。根據手術判斷,三毛患的是一般婦科疾病,並非她自己所懷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醫生趙灌中在手術後明確告訴三毛:手術後加上服用藥物治療,內分泌會慢慢改善,月事也會正常,並囑咐她不用擔心。

院方決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誰也沒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麼,誰又能解釋,她怎麼可能在醫院已經為他排除了癌症之後而絕望自殺呢?

駁斥「紅塵」壓力說

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殺的另一種原因是:她所寫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沒有獲得最佳劇本獎。

對此,張景然反駁道,其實,三毛對《滾滾紅塵》不會獲得最佳劇本獎早就有思想準備,她把這件事看得很淡。1990年11月21日,在金馬獎頒獎前近1個月,三毛在寫給上海的張樂平夫婦的信中寫道:

「我所辛苦編劇的電影爆發大消息,我們參展台灣、香港最大電影展金馬獎12項入圍,我被提名為最佳原著劇本獎,但不相信會得獎,這事我看得很淡。」

儘管落了選,但三毛卻並沒有把「最佳原著劇本」獎落選的事放在心上。一個在世界多國「流浪」了幾十年的三毛,才不會那麼小心眼呢!

說三毛死於《滾滾紅塵》的壓力,乃無稽之談。

駁斥「為情所困」說

張景然指出,三毛雖然被「情」的旋渦所擾,但絕不是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後,三毛也接觸了幾位男朋友,但都沒有結果。

一位有婦之夫曾向三毛求愛,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愛他,他這是見異思遷。

三毛明確拒絕了他,三毛說:「在我的道德觀念里,一個已婚男人即使對我再好,我也絕不會動心。」

在北非的一個島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廣告師向三毛求婚,三毛對他也頗有好感。但因為廣告師的職業使他接觸到各種姿態的美麗模特兒,這令三毛非常擔憂。

她坦誠地告訴他:「如果我們結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時時失去你的恐懼當中的。」

對於愛情,三毛是理智而現實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時,結識了一位儀錶堂堂、英俊洒脫的青年男子,三毛為之心動,但最後雙方都沒有留下通訊地址。

還是在北非,三毛認識了一位銀行經理。三毛要回台灣時,經理找到三毛向其傾訴情感,他請求三毛給他10天時間一起外出度假。三毛為他的真情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不是現在,而是約定在10年以後。好一個聰明的三毛。

張景然說,在三毛的感情世界裡,從來都是主張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絕對不會為情所困而自殺。

另外,張景然還用自己的證據駁斥了三毛自殺的原因,如空虛寂寞說、江郎才盡說、自殺說等等。

「三毛自殺說」疑點太多

另外,張景然還提出了三毛自殺的諸多疑點——三毛曾經在《生之喜悅篇》里明確說明:「我不會再自殺。」

三毛已經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並且把這些歷程多次向朋友和記者透露過。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還給賈平凹寫信,同時告訴賈平凹,四五個月後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確拒絕了死亡。三毛在《不死鳥》中說:「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厭世傾向的人時說:「如果自殺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世上就沒有活人了。我跟你講,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殺,許多人都想自殺。你給我好好活下去。不要太肯定三毛絕對沒有如你一般的身臨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殺,你也不要自殺;你不好好活,我不會放過你。"

目擊和結論正相反

張景然說,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屍體的狀貌和死亡的現場環境,是判斷其自殺和他殺的重要依據,三毛的母親(1月4日上午8點前就趕到現場)與警方(1月4日上午10點15分才趕到現場)眼中出現的情況竟根本不同,怎麼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況是:當醫院的清潔女工發現三毛的屍體時,「三毛的身子半懸在馬桶上方,已氣絕身亡。一條咖啡色的絲襪,一頭套住三毛的脖頸、一頭綁掛在吊滴液瓶的鐵鉤上。」法醫到達現場時,「身穿白底紅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著白底紅花睡衣,脖頸上有深而明顯的絲襪吊痕,由頸前向上,直到兩耳旁。舌頭外伸,兩眼微張,血液已沉於四肢,呈現灰黑色。」

而三毛母親繆女士提供的情況卻是: 「三毛端坐在蓋著的馬桶上,雙手合抱成祈禱狀,頭微垂而面容安詳。弔頸的長絲襪如同項鏈般鬆鬆地掛在脖子上,頸上既無勒痕,也沒有氣絕時的掙扎痕迹。」

奇怪的是,同是現場目擊者,而且繆女士先於警方兩個小時趕到,警方與繆女士所提供的現場情況竟是如此大相徑庭。

另外,還有幾個客觀原因使三毛的母親不相信三毛是自殺的:

「第一,浴室的點滴吊架離地只有160厘米,垂吊後腳尖伸直,輕易可著地面。第二,病房的門是虛掩著的,一推即可進,絲毫沒有自殺的蓄意準備。第三,絲襪沒有拉扯跡象,只是松掛在脖子前。"

張景然說,是警方的結論和傳媒「謀殺」了三毛,使大多數人都認為三毛是死於自殺的。

那麼,究竟是誰謀殺了三毛呢?記者有幸看到了該書的校樣,發現作者儘管批駁了「三毛自殺說」,但也沒有證據說明三毛是被殺的。看來,三毛的死因最終要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三毛父親給三毛的一封信

三毛的父親寫道:

你隻身去了大陸一個月,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給我兩件禮物。你將我父親墳頭的一把土,還有我們陳家在舟山群島老宅井中打出來的一瓶水,慎慎重重地在深夜裡雙手捧上給我。也許,你期待的是——為父的我當場號啕痛哭,可是我沒有。我沒有的原因是,我就是沒有。你等了數秒鐘後,突然帶著哭腔說: 「這可是我今生惟一可以對你們的報答了,別的都談不上。」

說畢,你掉頭而去,輕輕關上了浴室的門。

也許為父我糊塗了,你從大陸回來洗出的照片,尤其是有關故里部分的,你一次一次在我看報時來打斷我,向我解釋——這是在祠堂祭祖;這是在阿爺墳頭痛哭;這是定海城裡;這又是什麼人, 跟我三代之內有什麼關係……你或許想與我談談更多的故鄉, 而我卻並沒有提出太多問題,可是我畢竟也在應著你的話。你在家中苦求手足來看照片,他們沒有來,你想傾訴的經歷一定很多, 而我們也儘可能撐起精神來聽你說話,只是因為父母老了,實在無力夜談,你突然寂靜下來了。把你那百張照片拿去了自己公寓還不夠,你又偷走了我那一把故土和水。

不過七八天前吧,你給我看《皇冠》雜誌,上面有一些你的照片,你指著最後一幅圖片說:「爸,看我在大陸寫的毛筆字——有此為證。」

卻忘了,那時的你,並不直爽,你三度給我暗示,指著那張照片講東講西,字里兩個斗大的「好了」已然破空而出。這兩個字是你一生的追求,卻沒有時空給你膽子寫出來, 不然不會這麼下筆,而我和你母親尚在不知不覺之中。

3天之後的你,留下一封信離開了父母,你什麼都沒有拿走,包括給你走路用的平底鞋。我看完了你的信,伸頭看看那人去樓空的房間,裡面堆滿了你心愛的東西,你一樣都沒有動, 包括你放在床頭的那張丈夫的放大照片。

我知道,你這一次的境界是沒有回頭路可言了。也許,你母親以為你的出走是又一次演習,過數日後你會再 回家來,可我推測你已嘗到了當神仙的凄涼滋味。或者說,你已一步一步走上這條無情之路,而我們卻沒能與你同步。你人未老, 卻比我們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山到絕頂雪成峰,平兒,平兒, 你何苦要那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在你與我們同住3年之後,突然而去,這中間其實沒有矛盾,有的只是你的漸悟和悟道之後行為的實踐。

你本身是念哲學的,卻又攙雜了對文學的痴迷,這兩者之間的情懷往往不同,但你又看了一生的《紅樓夢》。《紅樓夢》之討你喜歡,當是一種中國人生哲學與文學的混合體。平兒, 我看你目前是情雖破但尚未「了」,還記得你對我說過的話吧?你說:「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要她必須了。」你答應過你母親不傷害生命——肉體不了,精神不可單獨了斷。


那一年,我生,你死

三毛,一個神奇的平凡女子,如詩如夢又如風。


我愛上她的時候,她已逝世與我年齡一致之久。


她離世那年,我剛好出生,命運安排我們同一天生日。


我沒有追過星,不曾試過在明星身上找到自己的共同點是是一種怎樣的興奮,可是發現同生日的這個巧合時我是真的覺得這是緣分,以至於我難以置信並反反覆復地查找資料以核實。


我沒有活在你最風光無限風靡大地的時代,但註定活在你永恆的經典之下。小時候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甚是流行,我卻沒有看過,但是導致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以為三毛就是那個三毛。

可是,該遇見的還是會遇見,該愛上的還是會愛上。這一切發生在我十八歲那年。

你的文筆,闡述了我無以言表的內心

十八歲那年,我高三。苦悶,壓抑,躁動,不安。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常年埋在一堆教科書、參考書、練習冊背後,暗無天日。那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先看的三毛的書,總之就是迅速掀起一陣小風潮,看過的人說我也喜歡看,沒看過的人說我也想看,一傳二二傳三,同一本書排起了隊伍等著看,宿舍里每天午飯後午睡前的十幾分鐘就成了「三毛專場」,討論得不亦樂乎。就是那樣的中午,某一天我夢到了三毛,如同找到了故鄉。


時間如沙漏,慮走浮華,留下真愛。生活回歸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節奏,但是三毛在我的生命鑿開了一條河流,我開始溯源,甘之如飴。


在那苦悶壓抑的歲月里,禁錮著渴望流浪的自由之心,心裡充滿了對未知世界、對遠方的無限嚮往與想像。是三毛,讓我明白這一切不是奢求,不是空想,而是可以實現的,並且平平淡淡而非轟轟烈烈,只要心志堅定不需弄得雞飛狗跳。


她是個傳奇女子,不可複製。可是有些話,我說出來就是狂妄,她說出來就是浪漫。我愛上她,就等於愛上自己。從此無法自拔,也不打算自拔。

那段歲月,青春作伴,夢裡不知身是客

高考結束了,我以為我可以盡情地讀三毛了;

高考結束了,我以為我從此自由浪跡天涯了。


但是我沒想到,我還有第二個高考,身邊不再有那群一起讀三毛的人。


高三高考結束,我去了大城市打暑期工。完美的劇情應該是打工攢錢然後旅行流浪,可是劇情總會被現實打成碎片。


暑期工提前結束,回去復讀。我高四了,帶回去的行囊中,有我人生中第一本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在那段邊打工邊等待高考放榜的時間裡,一有時間我就去書城看書。炎炎夏日,書城裡有空調,找到三毛所在的區域,席地而坐,撒哈拉沙漠開始在我眼前無限鋪展開來,那些時光,安靜而美好。


三毛的書看了大半,以前從未想過命運會安排我回去復讀。結了工資收拾行囊準備回校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新的背包,去了一趟書城買書。匆忙一月,這片絢麗的書海又要與我無關了,我仍然未到看「閑書」的時刻。我選了一本三毛的書作為代表,陪我回去走一條高四的路,就是那本《撒哈拉的故事》。

我的整個人生態度、性格心態、人生格局,都在高四那年有了極大變化,高四成為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年,也是我日後無限感激可以擁有的一年。漫長而難熬的歲月,我變得堅韌、寬博、有理想,並且不再害怕孤獨。身體重新被牢禁一年,可我的心靈與思想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與自由。那個被我自己幻化的三毛的影子,從此開始陪伴我年年歲歲。我看過了她的書,熱愛她的文字,有再三回讀而不厭的篇章,也有不太喜歡的篇幅,對她的感情沒有上升為個人崇拜,而是提取出一個如精靈一般的靈魂,在我的思想里永生。從此我的人生過得快樂而輕盈,因為面對苦難我學會了排解與釋懷,面對幸福我倍懂感恩與珍惜。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有人說我像三毛。我欣喜,也不欣喜。


我踏踏實實地過了高四這一年,背著沉甸甸的歲月厚禮,向高中校園告別。


離別時,我把那本《撒哈拉的故事》送給一個在高四幫助過我許多並愛三毛不弱於我的愛書的女子。喜歡三毛的人,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江湖兒女心。


我知道我即將擁有一個三毛的大世界,而不再局限於書與文字。

讀你,我像你,又不像你,我終究不是你

我上大學了,越來越多的人說我像三毛。我知道他們說得有道理,但是我知道自己配不上,而且,我也沒想過要成為另一個你。


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傳奇,無法複製。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愛上你。


可能是因為我越來越來越文藝,可能是因為大學的我留起了人生第一次長發,可能是因為我喜歡坐在台階上拍照……當我開始在社交平台用自己坐在台階上的長髮照片自己配上文字的時候,開始好多好多人說我「有點兒像三毛」「很像三毛」。我不敢承認,又不想否認。還希望遠在天國的你,可以寬宥我。

可是真正讓我有那麼一點點像你的,是因為我愛流浪吧。


我愛流浪,但沒想過去天涯海角,沒想過去撒哈拉。我的流浪,就在身邊。我越來越習慣一個人的行走,一個人去熱愛生活,在每一片熟悉的熱土,發現一些感動,在每一個陌生的角落,發現一點驚喜。我缺錢,缺方向感,缺勇氣,我懦弱,矯情,嬌氣,生活局限在讀大學那個城市裡,可是我仍舊開始了無拘無束的流浪了。在一個公交地鐵就能到家到學校的安全範圍內,我開始了各種自由自在的尋尋覓覓,去一個文藝的小島,去一個沒去過的地鐵站,逛一條沒逛過的街……廣州那座城市熱鬧而繁華,文藝而又生生不息。因為有三毛與我靈魂作伴,所有旁人眼裡的我的孤寂,其實都是我一個人的狂歡。

氣質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外貌,從而才有人覺得我像三毛。


三毛打小就有「拾荒夢」,在別人夢想當科學家與人民教師的時候她說想去撿破爛,而我讀大學時喜歡去家附近那個鮮花批發市場「拾荒」,把被遺棄在地的花苞花蕾撿回家自己插花,寫文章,儘管那時我只是一個沒人送花的女孩子;


三毛打小就愛看書,幾歲就讀紅樓,厭學的她逃課躲在墓地里看課外書,只因為墓地僻靜沒人可以打擾她。我羨慕那些自小就看過很多書的人,有傳奇讀書經歷的人,但我始終是太平凡,沒有傳奇在我身上發生。好像也愛看書,但是看的書實在太少;


我愛三毛,但不是因為她的愛情故事,我嚮往長久與平淡,她與荷西終究緣分太淺只有短暫六年,其實她的文字我最喜歡的是《夢裡花落知多少》,一遍又一遍看她失去荷西時悲痛欲絕又不得不堅強的文字,心痛得要窒息。我不想轟轟烈烈,熱烈而短暫,我只想平平淡淡相伴終生。


三毛不可複製,我也不願意成為你。

紀念你,願你在天國不再孤寂

今天是2016年1月4日,三毛逝世25周年。也意味著我即將二十五歲了。


其實我更習慣於在三毛生日那天紀念她。她誕生,她死亡,她的一生我都不曾參與,可冥冥中我與她的牽連卻千絲萬縷。從我知道與她同一天生日起,每年生日我不太習慣狂歡,但喜歡靜默一陣子。


我不喜歡在微博朋友圈高調喧嘩慶生,卻唯獨喜歡用來表達對她的思念。每年3月26日,我都在社交平台發一條動態,以前是微博,後來是朋友圈,對她說:生日快樂,我想你。那個時候的我是真心虔誠地在與她對話,儘管單薄的文字幾秒就被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我與你同一天生日,是我的榮幸。

除了生日之外,我的中秋節願望也變得單一、重複。


以前我不熱衷於許願,不願做那些自娛自樂自欺欺人的事。我被一次許願感動,那就是你。


好像也是中秋節或者什麼節,荷西要你許願,你想了好久,從不屑到熱淚盈眶再到哽咽難語,你的願望有千千萬萬字,你許了千千萬萬個: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


可是後來,荷西逝世,在中秋節。

造物弄人,有些生離死別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後來的後來,你還是隨他而去了。


你可知道,如今的中秋節,我的朋友圈願望與祝福都只有一句:但願人長久。


世間總是充滿苦難,充滿離別。只要愛的人在身邊,健全,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圓滿。


三毛,我已經過了動不動張口就說愛的季節了——儘管我就沒經歷過。


可是,我仍在心裡,為你留著一個祭奠的位置。


你我素不相識,陰陽相隔,可我總覺得,我與你,是生生世世,前生今世。

願你在天國安息,與荷西相聚,長伴,無寒。


謹以此文,紀念親愛的三毛。


一直很喜歡三毛,幾乎看過網上所有關於她的資料,現在仍保存著一些視頻和音頻,還有大量的照片。說句矯情的話,三毛是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子,她所追求的愛情除了荷西沒有人能給得了。荷西的死已經讓她是心如死灰,那時她已經有過自殺的念頭,她給她的父母講過「如果我隨荷西而去,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這對於我是一種幸福的歸宿」這樣的話,她的父母和朋友做了很多努力,最終她答應了她的好友瓊瑤不會自殺,三毛是一個極其重視承諾的女子,只是這次她沒把自己的承諾堅守到底。據她的好友回憶,沒有了荷西的三毛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也許除了對父母的責任與朋友的承諾外,她已經失去了生活的動力,過著一種敷衍的生活。這也就不難理解三毛為什麼會想著用外人難以理解的通靈之術來與荷西交流,她相信荷西感應到了,這種通靈之術她用過太多次,她心中的創傷由此可見。而抑鬱症和子宮內膜肥厚的疾病則徹底擊垮了她。
補充一點,三毛那次的手術很成功,有些人對三毛是自殺這點持懷疑態度。我個人傾向於她是自殺,她給她的好友眭浩平留了遺書,她有抑鬱症。我始終覺得三毛遲早都會走自殺這條路。
蘇格拉底死之前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去死,你們去活,誰走的路更好,唯有神知道。我更願意相信三毛和荷西是在另一個世界相會了,這是三毛最好的歸宿。


從中學起就很愛三毛,但一直也不清楚她的死因。
這次偶然發現了一本90年代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三毛和她的大陸親友們》,記錄了三毛與大陸親友倪竹青、張樂平、賈平凹等人的來往故事,還附有三毛與他們的書信。本書編著者沈國亮走訪了三毛家在舟山的舊友當時的舟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倪竹青一家,倪竹青是三毛父親在大陸時認識的朋友,

三毛稱他為叔叔。1988年兩家再次開始隔海通信,之後三毛兩次回大陸探望倪竹青一家,並且一直與他們通書信。信中講到過三毛在諸病纏身後意外跌落樓梯,對她的身體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1991年1月5日三毛去世,1月18日倪竹青收到了來自三毛最後一封信。

如今我們很難再去考證三毛的想法和事實的真相,但這本書的內容總算給了讀者一個交代。


命題是偽命題。三毛不一定是自殺。
看《海豚灣》的時候裡面說,海豚與人類不同的一點是它們可以通過閉合氣孔真正實現自殺。而人類自殺是要藉助外力的,比如跳樓【地心引力。上吊【也是要踢開凳子,屆時想後悔也沒辦法那種。
換句話說再想死的人你試試憋氣看?
人類沒辦法通過克制生理本能實現自殺。

三毛的兇案現場她坐在馬桶上,脖子上吊著絲襪,她只要伸直脖子就可以呼吸到空氣,故而【自殺】估計是不可能的,應該是謀殺後擺出來的樣子。

【以下沒經過考證,憑印象說的】
據說三毛那時候在牽扯到證治的事情微微有點活躍。什麼在xx會堂公然唱大陸國歌blabla。也許是正直暗殺??
事後多年 三毛的母親也一直堅持:「我的女兒不會自殺。」


三毛其實最期望的死亡方式就是自殺,三毛不止一次和父親討論過,如果自己自殺,他們能否接受。
三毛是個生活情趣很高的人,懂得生活哲學,懂生活。她能很平靜的接受自己的死亡,並且希望是自己能夠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要自殺活著不是很好么。
因為三毛是一個很懂生活哲學的人,所以很宏觀和透徹的看待生活,很理性的看待親情和友情。她不是冷血,她很敏感,也很重感情。我突然不知如何形容,她確實是很重感情的,但是這不代表不能放下這些感情,對她來說這不是生活必需品。荷西才是,本來他不是,可他出現以後他便是了。
三毛本可以,一個人無所畏懼的浪跡天涯,可是荷西硬生生把自己塞到三毛心裡,荷西融到三毛血液里了。荷西不在了,心裡的窟窿也堵不上了。

簡而言之,荷西死後三毛便生無可戀了

(ps:生無可戀不代表立馬要去死)

或許你會說這是無稽之談,因為你遠不知荷西對三毛多麼重要~


當詩和遠方的田野都幻滅,當生活只剩下行屍走肉,當天南地北雙飛客離別,當未來只是為活著而活著的時候,她該走了。


我感覺三毛是個孤獨的人。

剛接觸三毛的作品還是初一,很羨慕她和荷西的愛情。得知她自殺時真的很震驚。那時身邊有朋友,還談著戀愛,當著學霸,覺得生活超級無敵的美好,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要離開這個這麼精彩的世界ˊ_&>ˋ

後來初三因為好友和男票雙雙轉學再加上一些事情開始變得自閉,開始恐懼社交,再到高中開始感覺生活真沒什麼意思,開始拒絕在人群里強顏歡笑。於是現在,我很悲觀,有時候覺得學習幹嘛,反正又考不上清華。曾經喜歡的旅遊啊之類的也開始覺得沒意思,也開始感覺身邊的人大部分都不了解我,好像隔著星宿交流,那個真正能照顧我、理解我的the one還不知在哪個遙遠的地方呢。然後,我突然明白了三毛為什麼自殺。

三毛小時候有自閉症,每天就在家裡滑冰,不想與人交流。我想這種自閉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她就像野草那樣一直等待著春風。終於,三毛遇見了能帶她去沙漠里找石頭、生日送她一副駱駝頭骨、等了她幾年並毅然決然和她一起搬到沙漠的荷西~(太久了有點忘了),反正我是能切身體會到這種人的珍貴qwq而且可能真的遇不到第二個了。那段時光很幸福吧。

接著,荷西死了。孤獨這種惡魔又開始吞噬她的希望。父母對於她的輕生很不理解,「她完全沒有表現出對生活的絕望,而且她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大部分人都覺得病能夠治好,幹啥輕生呢?其實你設身處地的想想啊,你躺在床上,想想明天就可以出院,嗯挺好的,可那又怎樣?我該去干點什麼?荷西不在了,根本沒有人能夠了解我的心。我親人健在,台灣還有朋友,那又怎樣?我是孤獨的啊,而且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有那種快樂的時光了,就算再找,也不會有荷西那麼特別的人了。撒哈拉我也去過了,那還有什麼是我需要為之奮鬥的嗎?

就這樣吧ˊ_&>ˋ雖然說荷西死了六年以後她才自殺,但是我感覺...可能確實有這種絕望之感吧?

其實我也差不多了ˊ_&>ˋ只是三毛畢竟有說走就走到撒哈拉挨罪的勇氣,敢於直面死亡,我是不敢在馬桶上用絲襪勒死自己qwq

幼稚之詞。


據說「三毛那個人,一生大大小小自殺過七次,最後一次終於如願了」,自認為,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結局,自小偏執敏感,小時候又因為老師教育不得當受過很嚴重的陰影,十幾歲的時候就嘗試過自殺,她一旦愛上什麼東西便是奮不顧身,不惜一切。所以後來,在很多傷害後,荷西帶給她風景又親手抹殺,她為父母選擇再活一次。然而她妄想再獲得一次那樣的愛,可以那個人讓她失望了,她明白她失去了那個世界上僅有一個的荷西,沒有勇氣再生活了。
我雖愛極了她,也有不舍,一直覺得自殺這種行為是不負責的,面對三毛卻是十分理解。


三毛多次表達過自己對死亡的好奇。


以下來自白落梅《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

我總認為 像三毛這樣一個洒脫 隨性的女子 應該活的清醒而通透 她之所以 把珍貴的生命 和一切深情交換給歲月 並非是像歲月低頭 亦不是懦弱膽怯 更不是想換取一世的清白 而是未來那段時光水域 她不想去涉足 世上風景皆看遍 人生五味皆嘗遍 愛恨情緣已了斷 又有什麼值得遺憾 不能割捨的

給所有喜歡三毛的我們 最好的解釋


雖然三毛的死因一直備受爭議。但是。我認為她是自殺的。


自殺的有長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誘因。

為什麼她常有死的念頭?

這從她小時候說起。

她是一個很敏感的人。而且還有很深的不安全感。她小時經常受疾病困擾。致使不安全的感覺生根發芽,徹底的轉變成讓她可能放下生命的原因。如果她不那麼敏感,不與靈魂走得那麼近,也許這種誘因會被人世的淘洗而不那麼清晰。可是。她是。

不安全的種子是在0—5歲之前產生的,遠在她的記憶之前。疾病,和她本身的敏感,讓這個種子發展成自殺的原始原因。

第二,後面的人生經歷

三毛在物質上,在精神上的感受無疑是豐富的。她美的感受,是她一直想拯救自己的原因。她有好的物質條件,愛她的爸媽,友好的朋友。好像沒理由不幸福,不快樂,沒理由嚮往死亡的。

可是,她在不死鳥里表現的堅強,樂觀,卻是因為她不堅強。

我自己都常寫文字。在文字里要求自己堅強的時刻,要求自己不放棄的一刻,恰恰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最脆弱的時候。


她能在無數個痛苦經歷發生的時候挺過來。沒有在荷西的死時隨它而去。支撐她的是她自己。


她寫那麼多堅強,樂觀,或者悲痛的文字,原因在於她是在苦苦支撐。

不寫文字的人很難明白那種文字撫慰,體貼人心的力量,即使是表達痛苦的情緒,寫著寫著,人都會平靜的。

她在荷西離去時沒有去死,那她就真的能好好活著嗎?

不。

不是的。

即使活著,她也小心翼翼。悲慘的遭遇讓她的那種不安全感加深。

她其實是在很小心翼翼地活在人世。

她在很多時候表現為一種無畏,其實因為她很脆弱。

生活好了,她也會生出不真實的感覺。

生活不好,不安全感就會加重。

這種人,一生都在尋找救贖。她很了解自己。可是感覺不是了解就可以消解的。

感覺,不是鼓勵自己堅強就可以消解的。

沒有長期的,穩定的,非常幸運的生活,僅靠自己支撐,是難以坦然的活著的。


一旦遇上不幸,前面做的努力就是白費。


從某種意義來說,三毛是個堅強的人。畢竟她堅持了30多年,堅持過了年輕的歲月。

即使不死,變得麻木其實也是好的,但是她麻木不了,她是一個敏感的人。她後面就一直和死亡掙扎了。這時她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傷痛,救贖,麻木,傷痛,救贖,麻木。

第三,短期內發生了什麼,致使三毛自殺。

她去看醫生時,她懷疑自己得了癌症。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這時的她,心理防線很脆弱。

到底前面一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讓她的心理防線份外脆弱呢?

猜想一,生理因素。
精神上的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在生理上的平衡被打破,不懂的百度。為什麼抑鬱症需要吃藥。

猜想二,她的身邊有人死去。

可能是她熟識的人。也可能是報紙上的,這讓她關注死亡,進一步脆弱。。

猜想三。她那段日子應該比較閑。
額。忙的人自殺概率比閑的人低。

猜想四。 身體的壓力

身體脆弱時人確實會跟著脆弱。

嗯。有時自己忽略的,不代表不存在。人,不能活的太清醒。不能離靈魂太近。不能閑。遠離死亡的報道。新聞。

選擇庸俗的生活未必不是拯救自己的一種方式。

最後,那些說三毛不是自殺的,是在消費三毛。這個問題本身不具備爭議的點。她留存的文字那麼多。為什麼不直接與她對話呢?

看看她的生命,看看她走過的路,明白她的脆弱與孤獨,堅強與勇敢。

大多數人,只願意相信,寫出那麼多美好文字的人,一定是個堅強的人。

可是,也許她只是一個願意去堅強的人呢?只是生活將她的堅強狠狠碾碎。

沒有安全感的人,生命是脆弱的花瓶,即使努力保存完好,也改變不了破碎的命運。

願我能拯救自己。


我覺得,三毛邀請一個人殺了她。然後擺出自殺的樣子。。


三毛自殺的情境:她的遺作《滾滾紅塵》被拍攝成為電影后,諸多獎項紛至沓來,包括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等等,唯獨她身為編劇沒有獲得任何獎項。那時的她已經沒了青年時的樂觀與自在,已經沒了浪漫與優雅。她的荷西也已離她而去。這麼多年來的不堪,在她的獎項落空後終於爆發,可以說她已經忍了很久:荷西去世之後三毛一度想要自殺,是摯友瓊瑤用了七個小時才把她勸好的。記得她的一次錄音中說,她守著荷西的屍體跟荷西說,她不能陪荷西一起去,因為她上有高堂需要照顧。而這一次她雖仍有高堂在,但她卻已經無法再忍受了。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時的她是無比脆弱的,正需要荷西像往常一樣地安慰與關懷。


《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一書的作者張景然在書中卻指出,社會上流傳和台灣警方認定自殺的結論都不可靠,三毛實際上也許是死於謀殺。 張景然,香港書畫出版社負責人,曾經出版過《詭話——剖析馬中欣與三毛真相》。張景然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時,談起三毛自殺說的種種疑點。 駁斥「因病厭世」說 台灣警方填寫在「驗屍申請書」中的死因是「因病厭世」。 張景然指出,如果說「因病厭世」,那麼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須知,三毛從小就疾病纏身,一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著病痛完成的,包括《滾滾紅塵》。可能有人會說,三毛懷疑自己身染絕症,感到悲觀失望、來日無多,在這種極壓抑、極灰暗、極消沉、極頹廢的情緒下,採取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嗎? 確實,三毛曾經懷疑過自己和母親患有同樣的病——子宮內膜癌。為此,她決定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榮民總醫院住院。第二天上午10時,醫生為三毛做了個小手術。根據手術判斷,三毛患的是一般婦科疾病,並非她自己所懷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醫生趙灌中在手術後明確告訴三毛:手術後加上服用藥物治療,內分泌會慢慢改善,月事也會正常,並囑咐她不用擔心。 院方決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誰也沒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麼,誰又能解釋,她怎麼可能在醫院已經為他排除了癌症之後而絕望自殺呢? 駁斥「紅塵」壓力說 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殺的另一種原因是:她所寫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沒有獲得最佳劇本獎。 對此,張景然反駁道,其實,三毛對《滾滾紅塵》不會獲得最佳劇本獎早就有思想準備,她把這件事看得很淡。1990年11月21日,在金馬獎頒獎前近1個月,三毛在寫給上海的張樂平夫婦的信中寫道: 「我所辛苦編劇的電影爆發大消息,我們參展台灣、香港最大電影展金馬獎12項入圍,我被提名為最佳原著劇本獎,但不相信會得獎,這事我看得很淡。」 儘管落了選,但三毛卻並沒有把「最佳原著劇本」獎落選的事放在心上。一個在世界多國「流浪」了幾十年的三毛,才不會那麼小心眼呢! 說三毛死於《滾滾紅塵》的壓力,乃無稽之談。 駁斥「為情所困」說 張景然指出,三毛雖然被「情」的旋渦所擾,但絕不是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後,三毛也接觸了幾位男朋友,但都沒有結果。 一位有婦之夫曾向三毛求愛,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愛他,他這是見異思遷。 三毛明確拒絕了他,三毛說:「在我的道德觀念里,一個已婚男人即使對我再好,我也絕不會動心。」 在北非的一個島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廣告師向三毛求婚,三毛對他也頗有好感。但因為廣告師的職業使他接觸到各種姿態的美麗模特兒,這令三毛非常擔憂。 她坦誠地告訴他:「如果我們結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時時失去你的恐懼當中的。」 對於愛情,三毛是理智而現實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時,結識了一位儀錶堂堂、英俊洒脫的青年男子,三毛為之心動,但最後雙方都沒有留下通訊地址。 還是在北非,三毛認識了一位銀行經理。三毛要回台灣時,經理找到三毛向其傾訴情感,他請求三毛給他10天時間一起外出度假。三毛為他的真情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不是現在,而是約定在10年以後。好一個聰明的三毛。 張景然說,在三毛的感情世界裡,從來都是主張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絕對不會為情所困而自殺。 另外,張景然還用自己的證據駁斥了三毛自殺的原因,如空虛寂寞說、江郎才盡說、自殺說等等。 「三毛自殺說」疑點太多 另外,張景然還提出了三毛自殺的諸多疑點——三毛曾經在《生之喜悅篇》里明確說明:「我不會再自殺。」 三毛已經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並且把這些歷程多次向朋友和記者透露過。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還給賈平凹寫信,同時告訴賈平凹,四五個月後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確拒絕了死亡。三毛在《不死鳥》中說:「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厭世傾向的人時說:「如果自殺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世上就沒有活人了。我跟你講,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殺,許多人都想自殺。你給我好好活下去。不要太肯定三毛絕對沒有如你一般的身臨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殺,你也不要自殺;你不好好活,我不會放過你。" 目擊和結論正相反 張景然說,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屍體的狀貌和死亡的現場環境,是判斷其自殺和他殺的重要依據,三毛的母親(1月4日上午8點前就趕到現場)與警方(1月4日上午10點15分才趕到現場)眼中出現的情況竟根本不同,怎麼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況是:當醫院的清潔女工發現三毛的屍體時,「三毛的身子半懸在馬桶上方,已氣絕身亡。一條咖啡色的絲襪,一頭套住三毛的脖頸、一頭綁掛在吊滴液瓶的鐵鉤上。」法醫到達現場時,「身穿白底紅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著白底紅花睡衣,脖頸上有深而明顯的絲襪吊痕,由頸前向上,直到兩耳旁。舌頭外伸,兩眼微張,血液已沉於四肢,呈現灰黑色。」 而三毛母親繆女士提供的情況卻是: 「三毛端坐在蓋著的馬桶上,雙手合抱成祈禱狀,頭微垂而面容安詳。弔頸的長絲襪如同項鏈般鬆鬆地掛在脖子上,頸上既無勒痕,也沒有氣絕時的掙扎痕迹。」 奇怪的是,同是現場目擊者,而且繆女士先於警方兩個小時趕到,警方與繆女士所提供的現場情況竟是如此大相徑庭。 另外,還有幾個客觀原因使三毛的母親不相信三毛是自殺的: 「第一,浴室的點滴吊架離地只有160厘米,垂吊後腳尖伸直,輕易可著地面。第二,病房的門是虛掩著的,一推即可進,絲毫沒有自殺的蓄意準備。第三,絲襪沒有拉扯跡象,只是松掛在脖子前。" 張景然說,是警方的結論和傳媒「謀殺」了三毛,使大多數人都認為三毛是死於自殺的。 那麼,究竟是誰謀殺了三毛呢?記者有幸看到了該書的校樣,發現作者儘管批駁了「三毛自殺說」,但也沒有證據說明三毛是被殺的。看來,三毛的死因最終要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三毛父親給三毛的一封信 三毛的父親寫道: 你隻身去了大陸一個月,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給我兩件禮物。你將我父親墳頭的一把土,還有我們陳家在舟山群島老宅井中打出來的一瓶水,慎慎重重地在深夜裡雙手捧上給我。也許,你期待的是——為父的我當場號啕痛哭,可是我沒有。我沒有的原因是,我就是沒有。你等了數秒鐘後,突然帶著哭腔說: 「這可是我今生惟一可以對你們的報答了,別的都談不上。」 說畢,你掉頭而去,輕輕關上了浴室的門。 也許為父我糊塗了,你從大陸回來洗出的照片,尤其是有關故里部分的,你一次一次在我看報時來打斷我,向我解釋——這是在祠堂祭祖;這是在阿爺墳頭痛哭;這是定海城裡;這又是什麼人, 跟我三代之內有什麼關係……你或許想與我談談更多的故鄉, 而我卻並沒有提出太多問題,可是我畢竟也在應著你的話。你在家中苦求手足來看照片,他們沒有來,你想傾訴的經歷一定很多, 而我們也儘可能撐起精神來聽你說話,只是因為父母老了,實在無力夜談,你突然寂靜下來了。把你那百張照片拿去了自己公寓還不夠,你又偷走了我那一把故土和水。 不過七八天前吧,你給我看《皇冠》雜誌,上面有一些你的照片,你指著最後一幅圖片說:「爸,看我在大陸寫的毛筆字——有此為證。」 卻忘了,那時的你,並不直爽,你三度給我暗示,指著那張照片講東講西,字里兩個斗大的「好了」已然破空而出。這兩個字是你一生的追求,卻沒有時空給你膽子寫出來, 不然不會這麼下筆,而我和你母親尚在不知不覺之中。 3天之後的你,留下一封信離開了父母,你什麼都沒有拿走,包括給你走路用的平底鞋。我看完了你的信,伸頭看看那人去樓空的房間,裡面堆滿了你心愛的東西,你一樣都沒有動, 包括你放在床頭的那張丈夫的放大照片。 我知道,你這一次的境界是沒有回頭路可言了。也許,你母親以為你的出走是又一次演習,過數日後你會再 回家來,可我推測你已嘗到了當神仙的凄涼滋味。或者說,你已一步一步走上這條無情之路,而我們卻沒能與你同步。你人未老, 卻比我們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山到絕頂雪成峰,平兒,平兒, 你何苦要那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在你與我們同住3年之後,突然而去,這中間其實沒有矛盾,有的只是你的漸悟和悟道之後行為的實踐。 你本身是念哲學的,卻又攙雜了對文學的痴迷,這兩者之間的情懷往往不同,但你又看了一生的《紅樓夢》。《紅樓夢》之討你喜歡,當是一種中國人生哲學與文學的混合體。平兒, 我看你目前是情雖破但尚未「了」,還記得你對我說過的話吧?你說:「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要她必須了。」你答應過你母親不傷害生命——肉體不了,精神不可單獨了斷。 以下是三毛的個人資料: 姓名:陳平 別名:三毛 生辰:1943年3月26日 祭日:1991年1月4日 籍貫:浙江定海 地區:台灣 國家:中國 職業:作家 劇作家 原名陳平,生於四川重慶。 幼年期的三毛即顯現對書本 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 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才華,並受當時擔任《聯合報》主編平鑫濤先生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 同年1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 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小時候,家裡有幾本三毛的書。隱約記得是1992年出版的,三塊錢,那本書名是《萬水千三走遍》。

曾經好奇的拿起來看過幾頁,覺得很無聊,就把書丟一邊了。

初中的時候,我的歷史老師聊起三毛,說三毛自殺的時候很詭異。她是在醫院裡用絲襪上吊自殺的。詭異在於她身高一米七幾,上吊的地方才一米六幾。三毛是彎曲的身子,遷就著那一米六幾的位置自殺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歷史老師要對還是14歲的我們講那麼恐怖的事情。反正我記憶猶新。


到了高三,我逛書城的時候,無意中看見了三毛的一本逝世20周年紀念本。這本書的名字是《三毛1943-1991》。我懷著對三毛的好奇,買了這本書來看。

這本書裡面訪問了許多三毛的親人和朋友,可以比較側面的了解到三毛的生平。

自從荷西死了以後,三毛經常跟她的姐姐說,她想死去。人生太無聊了。我最愛的人已經走了,而我這輩子想做的事情已經都做完了。你看我去旅遊,世界都被我走遍了,我這輩子過的比別人三輩子都要多,我覺得夠了。可是我不想你們傷心,放不下你們。所以,我還沒死。

三毛當時的語氣是很冷靜的,沒有悲傷。就覺得死去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好像一種解脫。

我看了這一段,非常的不理解。怎麼有人不怕死,還對死亡有這種態度?


我把這個疑問埋在心裡。


有一次,我看志雲飯局這個訪談節目。陳志雲訪談沈殿霞。

沈殿霞說,當時張國榮會經常找她聊天。

會跟她說:人生很無聊呀。我想做的都做了,我都不知道我要幹嘛。

沈殿霞就勸張國榮想點其他事情做,安慰了一番。

我想起了三毛跟她姐姐說的那段話。


「人生很無聊,我想做了都做了。」


竟然如此的相似。


後續的許多年,我帶著兩件事情,時不時跟朋友討論,想弄清楚:覺得人生很無聊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

我記得有一次我參加創業比賽,去澳門的船上,認識了一個深大心理學的研究生學姐,就把這兩件故事告訴她,想跟她討論一下,為什麼三毛和張國榮會覺得人生無聊,想死呢。


她問我:你知道佛洛伊德嗎?

後來的一個多小時船程,我基本沒聽懂她在講什麼。

今年,我跟朋友借書看,他恰好有一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經過十幾年的鋪墊,我終於真正拿起三毛寫的書,看了起來。


有種「我終於要認識你」的感覺。很奇妙。


沒看三毛寫的東西之前,我以為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

三毛不止在一篇文章里說過,她和荷西結婚,是因為總要和人一起過日子,遇到覺得這人還可以,就結婚了。

這段婚姻一開始不是熱烈的,是冷靜的。

他們的婚姻生活,充斥著財米油鹽醬醋茶。在他們結婚之後,荷西一直為找工作而煩惱,後來找到工作,又為跟了一個爛老闆而煩惱。

三毛說要去撒哈拉沙漠,她覺得她前世就是在這個沙漠里生活的,這世一定要去。

荷西二話沒說,就讓她去了。而且過了幾個月,荷西跟隨著三毛的腳步,來到撒哈拉沙漠生活。

在撒哈拉沙漠里,荷西和三毛一起經歷了搶劫,戰亂,逃亡……

那種冷靜的愛情,因為這些經歷從「湊活著過」變成了「我愛你」。


在三毛的筆下,荷西是善良的,可愛的,頂天立地的男人。

看完,就算直男的我,也難免會臉紅害羞,想拿著小粉拳錘荷西的胸口。

看完三毛寫的東西,我才明白為什麼當時在台灣會掀起「三毛熱」。為什麼三毛都已經逝世二十多年了,還有那麼多人懷念她,看她寫的散文。


三毛太真摯了。

看了三毛的散文,你就像認識了三毛。

這個對人真誠,對生活充滿熱愛和好奇的女人。誰不想和她做朋友呢?

三毛其實長得不算好看。某種程度算大塊頭了。

可是看她的照片,她散發的自信和氣質會讓你覺得她好看。

可能才氣真的能添加一個人的魅力吧。


我後來又看了三毛的《溫柔的夜》和《稻草人手記》。

我覺得沒有《撒哈拉的故事》好看。

可是哪又有什麼關係。

僅僅這本書,就讓我喜歡上三毛了。

太浪漫的文人,生活總不會好過。

三毛在她人生的後半段,過的並不開心。

看了她的書,我隱約了解到,失去荷西的痛苦。

我隱約了解到,三毛確實已經完成她這輩子想做的了。


人生很無聊,可能是:

就算我過的再豐富,沒有你的陪伴,那我又怎麼會快樂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我瞎猜的。

無所謂了。


可能當荷西死了,三毛就已經死了。

可能不是這樣,但是我願意這樣想。

既然他們已經離去,那就讓我來編個理由,讓他們的離去更浪漫吧。


荷西死了。

三毛死了。

可是我們還在。

三毛的文字還在。

好像這樣就夠了。


到底是誰殺了我的寶寶


快50的抑鬱多年的女文青,我覺得她多堅持了起碼近20年,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沒有什麼根據, 只是直覺, 她應該是自殺的, 可能是沒法再忍受心中的傷痛。


可能一直沒有走出荷西去世的悲傷,這種悲傷可以說是若隱若現的...


推薦閱讀:

如果想去撒哈拉沙漠,需要準備什麼呢?
今天專業老師竟然說三毛跟荷西的愛情是三毛自己YY出來的…求解啊?
三毛的荷西真實存在嗎?
哪些東西讓你開始旅行?
如果三毛有孩子,那麼在荷西死後三毛還會有那麼多的痛苦嗎?

TAG:情感 | 死亡 | 愛情 | 三毛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