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問「人為什麼活著」,該如何回答?

原問題是:如果你八歲的兒子問你「人為什麼活著」, 你要如何回答?

可以只用一句話 回答嗎?


老家有句俗語,「七歲八歲討狗嫌」。
可見,這個年紀正是一個人生命中最毫無顧忌的階段。
而對於男孩,我相信比樹立人生目標、鍛煉個人能力更優先的,應是培養責任感。
並且,宜早不宜晚。

如果有一個八歲大的兒子問我這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
我想我會告訴他——
因為爸爸媽媽需要你,這個世界也需要你。

希望他明白——
自己的存在,對我們以及更多的人都很重要。
以及,作為一個男人,天生保護他人的使命。

希望他能擁有一個不同於他父親的人生罷。


為了實現自己的使命
(對我來說是為了改變國人對國產電影的偏見)


多少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找到一個具有普適性的答案。
科學地講,我們是為了我們的基因活著。
浪漫地講,我們是為了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活著。
生活地講,我們是為了幸福而活著。
苦悶地講,我們是為了受苦而活著。
哲學地講,我們是為了死去而活著。
宗教地講,我們是為了輪迴/還願/...而活著。
………………
歡迎補充。

對小孩子的話,只能說:對不起,我這輩子還沒找到答案呢,讓我們一起繼續尋找答案吧。


反問他:「你覺得呢?」

後面還可以跟「哦?這樣啊。」「為什麼呢?」
之類之類的……
==
孩子提起這個話題,八成是自己有些想法或者遇到了什麼事情。
給他個機會讓他說說看吧。

感謝@康小孟提醒,可能反問過來孩子也說不出啥,也許「怎麼想起來問這個?」作為回答更好一些。


為什麼活著,為了什麼活著。是兩個問題。

我覺得孩子對「為什麼」的理解與其說是問「目的」,到不如說是「原因」。

既是說,他問的不是:我為什麼要繼續活下去?而是在問:我現在為什麼能存在,而且繼續存在著?

區分清楚這兩個不同含義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後一個問題是科學和歷史的問題。前者是一個人生目的和偏向於哲學的問題。

小孩子可能會把這兩個問題混淆——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混淆了。請先幫孩子弄清楚這兩者的區別,讓他明白他自己到底在思考什麼問題。


老實地告訴他「這個問題是值得花費一生的時間來思考的非常重要的問題。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我正在尋找它。希望你有一天能找到那個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為了看這個世界


活著是因為你可以有選擇。你選擇你吃什麼穿什麼,你選擇對這個世界貢獻什麼以及索取什麼,你選擇你打算努力的方向,或者你選擇你休閑以及享受的方式。

如果你死了,你就沒法選擇了,你躺在什麼地方,你沒法選擇,別人說了算,多悲慘。


「這個問題爸爸一直也很疑惑,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想清楚,接下來寶貝跟爸爸一起想好不好,如果寶貝先想到,一定要告訴爸爸哦。」


我會說:「這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我的答案......,你的答案,要自己去找。」

然後,想辦法弄清楚,他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聖經詩篇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以弗所書6: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箴言:
2:1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2:2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2:3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2:4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2:5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 神。

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為了感受生命的歷程啊,想想你將來當了爸爸,當了爺爺,會怎樣呢?是不是很有趣啊····」
算一句話吧?八歲的孩子應該也能理解,未知對孩子永遠充滿魔力,有童心的大人亦如此。


對啊,為什麼呢?


先把ipad iphone 拿出來,問他好玩嗎?然後告訴他是為了改變世界。


我準備過這個問題的答案,適用於14歲以前:

跟她約好時間,帶她去她最開心的地方吃或者玩,在她開心的最高點,讓她停下來,然後告訴她。活著是為了讓你永遠像現在一樣開心。

2012-9-10:
根據評論,我補充說明如下:
我所認可的人生意義在於快樂,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6716/answer/14242635
但我這樣回答孩子,目的不在於讓我的孩子認同我的人生意義。
我只想給孩子一個深刻的印象,關於「人為什麼活著」。
我希望以後,每次當她在心裡疑問時,都能立馬聯想到我給她的答案,能再次體會當時的快樂開心。
就我對人生的看法來說,這非常的重要。

我的私心,她在考慮這麼高深的哲學問題時,如果能心情愉快,她尋找到的自己的人生意義一定會是正面的。


你可以回答:為了實現各自的心愿,夢想,理想,志願……

生命(=宇宙)沒有最終目的地
但是人都有各自的心愿
即便是出世的和尚或道士也有其大願

所以你的問題其實不在於不明白人生的意義
而在於你以為你的心愿或夢想是實現不了的
人雖未死,心已經死了

其實未必
不要迷信任何理論
(不要迷信任何權威,無論是政治的科學的還是宗教的)
人的理性必然要簡化現實,(不然的話,是無法思考的)
然而現實是真的可以簡化的嗎?

比如1=1,看起來很對,是基本的
但是我們能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嗎?
1個蘋果+1個蘋果真的等於兩個蘋果嗎?

所以
一切皆有可能
無論你的理想看起來多麼不切實際,
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只要你有所行動

信願行是連在一起的
只有中大獎之願,而不去買,是不可能中的。

鏡=能=我 =自=性空=個體=生命 =心
像=所=非我=他=緣起=集體=時空宇宙=物
鏡像不二,離鏡無像,離像無鏡
生命=宇宙

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因果與緣起是一回事
時間和空間也是一回事,空間上的距離就意味著時間上的久遠或短暫
(想一想什麼叫「光年」,我們看到的星星是過去的,看到的人不也一樣是過去的?
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時間是從我們產生空間感時開始的,
也就是從我們把平面看成立體時開始的
要想開悟,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什麼時候學會把立體的看成平面的,大約就離悟道不遠了。
(眼前三維外物=圓滿平直的心鏡)

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
我(能覺)即非我(所覺),非我(所悟)即我(能悟)。
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緣起(宇宙/物)性空(生命/心)
第一因(第一緣)就是欲觀之心(對象化思維),
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
欲者,願也
當上帝以為自己的靈在水面之上,把平面看成外物(立體)時,他已經開始迷失了
但是不如此,如何造物,如何如願呢?

天地(或聖人)不仁,沒有自己的私願,而要滿足一切眾生之願
(包括孽待狂與受孽狂之願)
由於所有看似單獨孤立的個體都通過因緣連在一起
所以不能一一如願,只能一起如願
所謂心想事成的秘密,所謂吸引力法則,不是馬上靈驗的
(恐懼也是一種願,怕什麼來什麼,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我相信大家的心愿,夢想……都能實現
貪心永遠填不滿,生命(=宇宙)只有固定的前進方向,沒有最終目的地


帶他去吃他最喜歡吃的東西,然後告訴他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還有其他更多好吃的,在美國,在日本,在阿爾及利亞,所以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吃完這些美食。


我問過我爹,我爹說,哪裡來這麼多廢話。做好本分。。。


如果我的小孩問我:「媽媽,人為什麼活著?」,
這裡要說,面對孩子發出的問題,先問問孩子,「你怎麼想的呢?」。聽聽孩子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了解孩子提出這個問題的背景,他是不是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是什麼促使他問這個問題的,他做了些什麼思考,引起他的興趣,並可一步步激發他去發現答案。

但孩子的知識是有限的,既然好奇心已經有了,那麼我就會繼續深入引導,直到孩子表現出不感興趣才停止。孩子的每一次提問都是引導他進入知識海洋的絕好機會,但若孩子表現出不感興趣就應該停止,家長千萬不能強迫不能急於求成。

同時針對「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我要把我的理念傳遞給他,幫助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另外我會很珍惜每一次與孩子深入交流的機會,因為與孩子的每一次交流都是與孩子建立感情的絕好機會。


然後我會這樣做:
我會後告訴他:「嗯,這個問題,不同人答案不一樣。」
然後告訴他
「有的人是為了愛而活著" ,
"有的人是為了信仰而活著",
「有的人是為了財富而活著」,
……

如果孩子保持興趣可以繼續跟他探討下去。


「有的人是為了愛而活著,因為愛可以給人勇氣和力量。」
「比如有這樣一個媽媽,在她的女兒初中到高二的五年里,因為病重被醫院下過三次病危通知書,但後來她戰勝了病魔,活下來了,並日漸康復。後來有人問她,「這麼多年你是怎麼熬過來的呢?」那個媽媽就說:我的女兒們都還沒有長大,我得好好活著!「
停一停,看看他的反應,然後告訴他」那個人是你的外婆。因為愛,外婆戰勝了病魔」(這是我媽媽的真實故事,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追問些什麼,我會非常注意他的情緒反應,引導他去思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會讓孩子跟外婆互動,打個電話,等等)

然後告訴他,「有了愛,人就會變得異常堅強,媽媽希望你也是一個心中充滿愛的孩子。」
」有了愛,人也會變得很溫暖,比如媽媽很愛你,媽媽就會永遠支持你,守護你。」
「爸爸媽媽和你之間擁有愛,我們的家庭就會很溫暖。」
「所以不管你遇到開心還是不開心的事情,都跟爸爸媽媽分享,好不好?「

「還有的人會為了信仰而活著」
跟他講蘇格拉底之死的故事,把《蘇格拉底之死》的油畫找出來,講解給他聽。
然後與他一起探討,聽聽他對蘇格拉底之死的評價。
然後告訴他,一個人的信仰是他精神的獨立和自由,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媽媽希望你可以通過你的努力找尋到你的精神自由。

「還有的人是為了財富而活著」
跟他講葛朗台的故事,聽聽他的想法
然後跟他探討財富和人生的關係。(孩子從小的財商教育很重要)
……


以上所有我想做到的是:
1、我要很重視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保護其好奇心。
2、我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我很愛他,爸爸媽媽很愛他。
3、我要告訴他媽媽爸爸是他的朋友,他的什麼秘密都可以和我們分享。
4、我希望孩子的心中充滿愛,而愛只能用愛灌溉。
5、我要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抓住每一次教育他的機會,讓他了解更多的知識,激發他探索的慾望。
6、我要幫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7、我要和他一起探討,發現他的閃光點,引導他思考。

當然,實際情境中,與上面的對話會有不同。
比如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引用的故事就會不同,年齡小的時候可以引用孩子最近讀過的童話裡面的人物故事。
比如愛與溫暖,孩子是在點滴生活中能感悟到的,家庭氛圍和父母的以身作則很重要。


活著才能吃好吃的,活著才能玩變形金剛,活著才能看動畫片,活著才能抓鳥,活著才能坐火車。。。。


推薦閱讀:

何為成熟?何為幼稚?
色即是空,空性不生不滅,生滅的只是感知和概念,那麼第一念從哪來?
「太初有道」中的「道」究竟指的是什麼?
能否簡要說明一下王陽明的理論體系?
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生活在想像的世界裡?

TAG:生活 | 哲學 | 家庭教育 | 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