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車手來說,F1、WRC、印地等車賽在駕駛技術上差別有多大?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賽車大小事 ,更多「賽車」討論歡迎關注。


拉力和場地差別非常大。由表及裡,先說看得見的,駕駛艙:

這是2006年的斯巴魯wrc戰車,注意腳下,是三塊踏板:由左至右為離合器剎車和油門。排檔在方向盤後面的右手邊,為順序換擋,換擋時是不用離合的,離合踏板是起步時用的http://www.wrc.com/about-wrc/the-cars/ 早年全手動的時候跟指法還是很有效的,推測現在的車手和f1一樣,是一個腳一個踏板的。手剎在駕駛和副駕駛之間,相較民用車被抬高了,車手更容易拉到。(車手的右手會經常離開方向盤去拉手剎或者換擋,現在新的方向盤上會有小握把方便單手搓輪)方向盤上基本沒有電子系統,車手在駕駛時不需要照顧這些。轉向比為1:1.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民用車駕駛的升級版

再來看F1:

這是座艙的透視圖,相較與wrc,方程式坐的更低(為了更低的重心)

這是威廉姆斯車隊的一個方向盤。
因為離合器也是只有起步才用,所以直接做成了方向盤上的撥片(下面兩塊之一)所以腳底只有兩塊踏板:剎車油門。上面的兩塊撥片為降檔和升檔(同為順序變速),和wrc比方向盤上有許許多多的按鈕,從無線電通話,喝水到引擎設置空燃比,車手在開車時要照顧到很多電子系統

寶馬索伯座艙圖

雖然沒有拉力那麼頻繁,F1車手的手也不是100%的時候都緊握方向盤的(其轉向比也是1:1)。看見座艙右手邊賽道圖下方的那個拉杆了么?那個就是傳說中的剎車比調節桿,由於在高速彎角需要更靠前的而慢彎需要更後的剎車比,車手在同一圈中需要不斷調節前後剎車比,因為這個過程在直路上進行,所以對操控的影響也不大。

——————————————————————————————————————

以上是就坐姿以及座艙而言的不同,接下來是賽道特點,拉力與場地最主要的駕駛風格不同不在於改裝車和方程式座艙不同,雖然略有影響但重頭戲在於路面:

此為蒙地卡羅拉力賽三日賽道圖,白色標出部分為特殊賽段(計時比排名的),深藍色為行駛賽段,在規定時間內開完就行。
拉力賽道大致分為土路(泥地,砂石),瀝青和雪地,賽歷中大部分為土路但每場比賽各有不同(例如,英國的為極細的泥路,芬蘭較干,撒丁島和希臘為砂石,其中希臘的石塊比撒丁島還要大,抓地更差)。而且比賽很多在深山老林里進行,盤山公路,跳坡,高低起伏瞬時落差會很大。

方程式比賽都在瀝青路面進行,多為專用賽道,偶爾用街道(路面比場地賽顛簸)。雖然也不乏山區賽道(A1,Spa),但坡度都比較緩和,也不會有什麼4輪離地的落差(拉力裡面那是小case)。

對於瀝青路面拉力來說,雖然和場地賽略有區別,但大體上類似。
方程式在瀝青路面上,主要依靠輪胎的機械抓地力+空氣動力的下壓力,在過彎時將賽車按在路面上,所以最重要的是剎車點與走線,使得賽車充分利用到賽道在最短的路徑中以最高的轉速過彎(過彎時保持引擎轉速不掉會給直路上強大的動力優勢)。在周四,車手會和工程師一起走賽道,查看路肩,彎角,看內外線骯髒程度:主要是橡膠顆粒,marble,太多了就是臟,大大削弱抓地力;其次是塵土,像加拿大維倫紐夫賽道這種一年只跑一次F1的賽道,非賽車線上的塵土太多了很影響抓地的(第二名起步甚至都能看見揚塵)。

這是05年加拿大GP的起步,桿位在畫面右側起跑。可以看到左側非賽車線的地方特別臟。這都是車手每圈都要避免的地方。

總而言之,方程式就是利用各種抓地力沿著賽車線,貼地飛行。

而在那些土路上,抓地是在是少的可憐(比較一下一個輪子在桌面上和一個大輪子壓著一個小輪子在桌面上滾動,那個操控更容易?)前者是場地後者便是拉力,那小輪子便是砂石路上的小石頭。所以拉力車手乾脆利用這種不穩定性,滑動著漂移過彎(方向盤會反打,會利用到手剎;F1進左彎往左打進右彎往右打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反打而且壓根沒有手剎)。其中不確定因素比起場地賽來說更多,學習起來更複雜。
其賽道也是多變的不可預測,中午下個雨,路上多了無數水坑,發車早了,路上碎石太多,天黑了,能見度下降了。。。。。這些不可預測性比起場地賽對車手來說有了更多的挑戰也有更多的樂趣,這也是庫比卡,Kimi等人老是騷動著要去拉力的原因。
拉力賽是每個人在賽段中作成績然後排名的,除非你特別慢或者特別快,在賽段中和其他車手相遇的概率其實不高。所以很多時間都是自己在跑,不容易受他車影響,而場地賽中就有去年一年馬薩和漢密爾頓撞了4次的故事。其人際關係,政治因素也更複雜。


方程式的賽道車手都是背的出來的,而拉力的賽道。。。想像一下在一條充滿盲彎的路上以接近200kph的速度飛馳,於是,偉大的領航員誕生了。

拉力裡面,賽會會發官方路書,車手和領航會在比賽前堪路做一本自己的路書,比賽時候領航拿著念得就是自己的書。

此圖來自韓寒的領航孫強

路書的內容是為了提示車手賽道內容(橋300m;直行100m;sharp left,bend right 之類的),這麼長的賽道通常沒人背的出來(勒布這種天才不算。。。)

官方路書,可以作為出遊指南,呵呵

手繪路書通常都是領航員自己看得懂的鬼畫符。

因為路書和領航,車手才敢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飛馳,在駕駛技術之外還有很重要的是車手的勇氣和對領航的信任。

另外,車手不但要從技術上應對隨時出現的變化,也要從身體上適應,(我爸一個朋友60多歲了在土耳其開拉力,一個跳坡把脊椎給震壞了自此退役,但是他20多歲的領航毫髮無損。)


本人非專業車手,歡迎補充。


補充一下IndyCar的。CART作為我接觸的第一項賽車賽事,給我的童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有橢圓賽事的賽車調校都不是左右對稱的。打個比方,IndyCar在橢圓賽道,也許內測懸掛的調校為外傾角,外側就為內傾角。此外,輪胎供應商也會提供周長不一樣的內外側輪胎。同時,不同的輪胎品牌和配方對於每項賽事賽車來說也有著巨大的不同。

在大部分車迷的眼裡,可能認為橢圓要比傳統的封閉賽道簡單很多,車手油門一腳到底可以跑一整場比賽。其實並非這樣,橢圓賽道也分低,中,高速橢圓,大多數橢圓賽道過彎都會松油門,畢竟Indycar在橢圓所選用的空力套件下壓力非常小,而車手在彎中對於油門的控制細膩程度也要求更加嚴苛。像印第安納波利斯這樣傾角很小的「類」橢圓賽道出了油門的控制還要加上對於檔位控制的細膩程度。

在中高和高速橢圓中,賽車線通常都不是傳統的「外-內-外」。因此我們精常可以在橢圓賽道中看到兩車並排纏鬥好幾圈的畫面,因此對於方向把控的細膩程度也高於普通賽道。在全程平均速度在300km/h的比賽中,往往點一下剎車都會讓你損失好幾個名次,如果發生細微失誤的話,對不起,上牆即宣告你的比賽結束。


我只想說印地和納斯卡的橢圓賽道非常難!


現在進入F1的新車手最需要花精力去適應的應該是近年來由新規則、新技術催生出來的那些電子設備吧?方向盤上的小按鈕就比其它的多多了,這在高速駕駛的時候還要兼顧這些,肯定會影響車手在直道加速、過彎時候做出最快速度。Kimi回歸F1以後都要重新適應。


F1考驗的是高速下剎車點的準確把握,和精準的入彎出彎走線,走線必須足夠的精準,後輪上一點草地抓地力瞬時驟降賽車就會立即失控。WRC考驗的是對路況的觀察,還有切進彎角的時機,角度和速度,因為漂移本身就是讓賽車在一個失控的臨界點,所以非常考驗漂移時候車輛的控制,速度越高越逼近臨界點成績則會越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駕駛方式。


"Track racer see one corner thousands times,rally racer see thousands corners one time."


完全不同的風格,就像同樣是跑步,博爾特跑不了馬拉松
拉力賽中很少見到超車(達喀爾這種長距離的除外),比賽基本上是每隔2分鐘發一輛車,各自計時通過賽段時間,除非是前車出現故障,或者前車是林志穎開的,才會出現迅速追上並且超車的情況,而場地賽則不同了,一堆車同時發車,各種彎角各種大直道尾端都可以超車,因此場地賽車手必須有非常好的超車技巧而拉力賽車手對於超車能力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非常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勒神(似乎有人不知道勒神,我簡單介紹一下,塞巴斯蒂安·勒布 法國拉力賽車手,毫無疑問的拉力賽歷史第一人,2004-2012完成WRC史無前例的九連冠,2013年拿冠軍拿到無聊了開始選擇性參賽,才讓奧吉爾熬出了頭)去年去跑WTCC,有好幾次在大直道尾端對於前車的剎車點明顯估計不足,導致剮蹭,畢竟WRC里不會碰到這種情況


好多都是愛好者寫的答案有很多不全面,和錯誤的地方。前汽聯註冊無名車手來怒答一下:

首先HAT動作可能被廢棄的差不多了(除了頭文字這樣的小說還在意淫HAT。。。。),主要這個動作對剎車力度不均勻影響太大,而且賽車都是用非同步器的寬狗齒變速箱,如果左腳剎車的話降檔升檔都可以不用離合。右腳剎車的話可以讓電腦自動補油,如果要打出好成績,HAT會影響你的。

賽車的手剎基本都是液壓的,不是拉線的,手感完完全全不一樣。

基本不是太原始的比賽,剎車前後比肯定是需要調節的,高速彎和低俗灣比是不一樣的,不存在什麼只有f1可以調節剎車比。

拉力賽左腳剎車幾乎是必須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前輪抓地性,特別高速彎和多灣的抓地性,基本很多時候是油門到底+左腳輕帶剎車,然後互相調節配合(可以自己去沙地體會一下),這點拉力特別是松,砂石,雪地路面特別重要。

賽道,或者柏油路,左腳剎車就見仁見智了,一般不是重量特別輕,負重轉換特別快的車(各類方程式,卡丁車),左腳剎車沒有什麼優勢,如果「加速-剎車」轉換時間太短,左腳剎車有可能會有短暫的鎖死前輪問題,而且左腳剎車有個很大的缺陷就是車輛動感無法準確的傳遞到身體感覺,會造成失感,是過彎的大忌。所以並不存在這個是頂級的技能,看個人喜好。

賽道用賽車調教恰恰基本都是推頭的(主要是trail braking),像保時捷這種後置發動機類型 很容易進灣偏尾出,開起來操控並沒有保時捷廠商吹的那麼好。

過彎技巧就太多了,可以講一大本書,比較難做的是turn at apex,slip angle控制範圍等。

賽車發動機,變速箱都可以無視,只有調節和最重要的輪胎輪胎輪胎!!!!重說三!!!


其實現在的F1跟以前的比已經有好大的變化!它已經從一個比賽變成一個Show了!


小弟弟,大叔幫你介紹,職業車手過右彎的時候在直覺上都會留出點空間來獲得更好的出彎路線,這個時候把頭探進去,哈哈


wrc車手的技術相對應該會好一點,F1中的賽道車手每次攻彎基本上都一樣,否則做不出最快速度。wrc更接近現實中的車和駕駛技術,和F1完全兩回事。不過wrc的觀賞性不比F1


推薦閱讀:

王天一和許銀川能贏過象棋軟體嗎?
同為雙嬌,現在的C羅起碼超出梅西一個檔次。梅西為什麼差的越來越遠?
如何評價吳悠和 kiwi 的單挑?
保羅,哈登,麥蒂,巴蒂爾,姚明,這套陣容有機會奪冠嗎?
為什麼NBA部分球隊和球星都不喜歡火箭?

TAG:體育 | 賽車 | 一級方程式賽車F1 | 世界拉力錦標賽W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