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鳥類對杜鵑巢寄生產的蛋有一定鑒別能力,卻無法拒絕外形和自己明顯不同的杜鵑雛鳥?
如題。看紀錄片時想到的問題
蟹腰。
以前我在果殼寫過一篇短文:『怪奇物種圖鑑』大斑鳳頭鵑:二混子的生存之道 | 自然控小組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餵食是一個鳥父母和雛鳥相互 「反應」的過程。雛鳥感覺到父母回巢了,張大嘴,鳴叫,做出乞食的動作。父母餵食,依賴一些關鍵刺激,比如色彩鮮艷的嘴巴,還有乞食的叫聲。雛鳥嘴上一般有鮮艷的顏色或者圖案,來強化這個刺激。
如果我們把關鍵刺激加強,達到超出自然的程度,它引起動物注意的效果會更好,不管這個刺激是怎樣脫離現實。這叫做超常刺激。如果把一塊木頭塗成更鮮艷的紅色,放進魚缸里,雄刺魚就會全神貫注攻打木頭,反而不理睬真正的「情敵」了。
大斑鳳頭鵑的嘴張開,可以看到紅色的上顎有粉色的凸起(palatal papillae),這些凸起能刺激宿主給它投食,在喜鵲巢里,杜鵑雛鳥每小時得到的食物,可能達到喜鵲的十倍。粉色凸起提供了一個超常刺激,它是不現實的,喜鵲雛鳥嘴上沒有這個東西,但它用來引發喜鵲投食的行為,比正常的喜鵲雛鳥更加有效。如果用色素把這些凸起的顏色蓋上,這種誘惑的效果就消失了。
其他種類的杜鵑,也會利用超常刺激控制宿主,來獲得較多的食物。例如,一隻大杜鵑雛鳥的聲音,聽上去像一整窩普通小鳥發出來的。用著名的動物學家、科普作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說法,這就好像杜鵑在宿主的大腦上插了電極。
一些不寄生的杜鵑物種,口腔里也有這樣的凸起,似乎是作為一種指引「親生父母」投食的信號。大斑鳳頭鵑是怎麼轉向利用凸起「誘惑」喜鵲父母的,為何凸起對喜鵲也有用,原因至今不明。
可能是信號反應吧。
鳥類識別自己的幼崽,似乎主要是通過一些類似鳴叫,張嘴之類的行為,體型並不是主要識別信號。
就像我們人類,識別異性性吸引的訊號,並不是對方是否是男的還是女的,只是看一些我們常關注的視覺信號為主。除了其它答案說的刺激反應,很多鳥類餵食都是動物性本能。而且有些鳥類連孵蛋都是本能行為。
我記得有個理論提到。許多動物的某種行為是生來設定好了。就像程序一樣if else
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講這個問題,對不對我也不清楚。
那個視頻說,其他鳥類能分的清哪個是自己的蛋,哪個是杜鵑的蛋,但是如果它們把杜鵑的蛋移出自己的鳥巢,會得到杜鵑的報復,杜鵑會找機會弄壞所有的蛋。所以那些個鳥類為了自己的蛋不得不養杜鵑的小寶寶了。
應該是杜鵑這麼長時間的進化的生存法則吧。
推薦閱讀:
※鳥到底怕不怕望遠鏡和相機的鏡頭?
※請問這是什麼鳥類?突然跌進家裡了?
※鳥會使用「人工鳥窩」嗎?為什麼?
※為什麼黑天鵝要一隻腳站著睡覺?它為什麼要用這麼高難度的姿勢?
※北京的影視片里經常有成群鳥飛過的鏡頭,並且會發出響聲,這是什麼鳥,鴿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