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所謂何意?


其實這是諸葛亮用的一個計謀,所為何意?(秉燭讀春秋)先給你講講這個故事。然後你就會明白諸葛亮的計謀了。

話說孔明命斷五丈原之前,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了,連夜寫信給劉禪交待了國家大事,其中包括自己的後世如何處理。

他信中寫道:我死後,置辦一口棺材,不可厚葬,然後挑選4個精壯的漢子,用新麻繩捆好棺材。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中途不可換人,日夜兼程不得耽擱,當新繩子磨斷時,在那個地方就地掩埋,(繩斷便葬)。

劉禪接到了孔明的信,對丞相最後一計言聽計從,接著就挑選了4個漢子,對這4人交待清楚,4人欣然接受。

這4個漢子,頭一天抬得比較輕鬆,到第二天上午,看了看新繩依然毫無斷掉的意思。4個漢子沒辦法,繼續抬著往南走。

到了下午,4個人看了看繩子,依然沒有變化,年長的一個人說:繩子斷掉,「這到猴年馬月了」,這樣一直往南抬還不累死咱4個人?

於是4個人一合計,決定就地掩埋。管它繩子斷不斷呢?

4人說干就干,一陣忙乎,墓坑很快挖好了。孔明的屍體就地掩埋。弄好這一切,4個人打道回府交差去了。

話說4個人見到了劉禪,敘述了早已編好的謊言。說遵照指示:繩斷便葬了孔明。劉禪很高興,重賞了4位漢子。

當4個人領了賞錢剛要走,劉禪突然覺得不對頭,嶄新的繩子,怎麼兩天就斷掉了呢?劉禪懷疑其中有貓膩,把4個人嚴刑拷打,4個人撐不住了。對劉禪道出了實情。

劉禪聽了勃然大怒,恨恨的說:丞相最後的一次囑託被你們4個人弄砸了。沒啥說的,刀斧手聽令,給我把這4個人砍了!

就這樣,4個人稀里糊塗的把命喪了。

等過了一會,劉禪冷靜了下來,一拍大腿,懊惱的說,我還沒有問清楚,丞相到底埋在那裡呢!

這4個死人永遠不會說話了,丞相諸葛亮到底埋在哪裡也永遠沒人知道了。孔明為了防止敵人對自己的墳墓不利,故意用了此計。
原來孔明活著時候,就算計到了,一切盡在孔明掌控中。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諸葛亮的一生充滿著傳奇,加之後世文學作品的渲染更是成為了後世人們心中「神」一樣的人物。但關於他的真正墓地所在卻一直成為後世的一個未解之謎,為什麼會這樣呢?緣於諸葛亮生前為自己身後事謀劃的高明計策。據所傳,諸葛亮囑咐,死後只需命四名壯漢抬棺一直往南走,到繩子斷了的時候,就埋葬在那裡。而後來做這件事的人被劉禪所殺,於是諸葛亮的真墓所在地無人知曉,成了個不解之謎。為什麼諸葛亮會想一個這樣的方式下葬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下面我便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談談這其中的緣故。

東漢末年盜墓猖獗

盜墓這個事自古就有,為什麼要盜墓呢?當然主要是利益。漢代便有針對盜墓者的法律——「發墓者誅,竊盜者刑」。而諸葛亮所處的時代,由於朝政混亂,軍閥四起,盜墓之風便更加猖獗。這個時期的盜墓無非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復仇,二就是盜墓能收穫可觀的財物。由於當時軍閥的財政收入相當匱乏,各路軍閥便想到了盜墓這個方法,所以這個時期的盜墓者不止是一般的普通人,大多都是一些王侯將相,有權勢的人。下面說幾個當時盜墓比較有名的人的例子。

  1. 這一時期貴族開始盜墓的始作俑者當屬董卓了,董卓這個人的名聲在歷史上是非常不好,其他的我不多說,就看看他掘人墳墓的是吧!董卓自進入長安以來,肆無忌憚的盜掘了兩漢時期帝王的陵墓,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掘了漢武帝的寢陵茂陵。

  2. 第二個有名的盜墓者便是曹操,這也是曹操在後世沒有得到過多好評的一個原因吧!曹操的盜墓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他有專業化和產業化的盜墓系統,曹操曾在軍中設立了專門盜墓職位,像我們常在影視劇中聽說的什麼「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便是曹操曾設立的盜墓職位。像西漢梁孝王墓便是曹操所盜,在其中獲利巨大。

  3. 東吳的孫權也曾有過盜墓的行為,西漢時期長沙王吳芮的墓葬便是孫權所盜掘。

東漢末年興起的這股盜墓之風,一直延續了整個魏晉時期,這也是當時的悲哀啊!

諸葛亮位高權重,樹敵太多

諸葛亮大家都特別熟悉,他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一生致力於復興漢室,數度北伐,而在這過程中自然與不少人結仇,特別是與當時的一些權貴,這不僅包括敵國的,就是在蜀國,也難免有與諸葛亮有仇的人,畢竟諸葛亮位高權重,雖然是一心為國,忠心耿耿,但難免不會遭人嫉妒而生恨意。

綜合當時的社會現象和諸葛亮自身的地位,諸葛亮對自己的身後事的主要想法便是不讓後世之人知道他的墓穴所在,以求得屍身安寧。而怎樣才能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呢?諸葛亮便用了一個最聰明最簡單的方法,向南而行,繩斷而埋。這也很符合諸葛亮一生廉潔的特點,至於後世有人猜測這是諸葛亮的一條毒計,害死了抬棺之人來達到自身目的,個人並不太贊同。據《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我們可知道諸葛亮真墓應該在定軍山這一代,現在一般都認為在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但是不是真墓一直也沒有定論。

說真的,我倒希望並不是真墓,我們都說「入土為安」,既然諸葛先生的遺願便是如此,後世又何必去擾亂他的清靜呢?大家怎麼看呢?


謝邀!

首先簡單的把事情描述一遍,以免有的人不太了解。

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時,病逝的地方是在五丈原。臨死之前,他交待下去,說自己死了之後,要葬在漢中的定軍山。

《三國志》有記載:「亮遺命葬於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

雖說大概的地方是有了,但具體葬在哪兒呢?方位啊什麼的,得講個風水吧,這些諸葛亮都沒細說,只說自己死了之後,讓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在定軍山一直往南走,繩子斷的地方,就是埋葬自己的地方。

下面的人一聽,丞相一生神機妙算,這麼做肯定是有道理的,說不定算到了什麼。於是在他死之後就這麼去做了。

話說幾個士兵抬著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抬棺材的繩子怎麼也不斷。最後幾個士兵一合計:這不行啊,這麼粗的繩子,等斷了都到什麼時候了,要不咱把它割斷吧。幾人一聽,這主意好,然後就把繩子割斷,埋葬了諸葛亮。

士兵回到成都,見了劉禪復命。說已經按照要求,埋葬了諸葛亮。劉禪一聽,這不太可能吧,才一天呢,繩子就斷了?嚴加逼問下,士兵說了實情。劉禪聽到真相,一氣之下就把這幾個士兵給斬了,斬了之後才發現,壞了,忘了問丞相埋在哪兒了。至此,世上便無人知曉諸葛亮葬於何處。

當然,還有一說是士兵抬著棺材,走著走著就累了,想著休息一下,結果棺材剛一放下,繩子就斷了,接著一聲巨響,定軍山炸開了一個大口子,把諸葛亮的棺材還有士兵全部埋進去了。這個說法帶有一些傳奇色彩,不太可信。

但不管怎樣,最後的結果都是,沒有一個人知道諸葛亮埋在哪兒。

說到這兒,可能有些人就已經知道了,諸葛亮這麼做的用意,就是不想讓人知道他埋在哪兒!

其實在封建社會,人死入土為安,而死後被仇家掘墳報復的事兒非常多。諸葛亮一生雖說從未真刀真槍的親自上過戰場殺過人,但樹立的敵人還是不少的。作為蜀國的丞相,想要做到沒人知道自己的下葬地點,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他便出此一計。

有人或許會提到成都的武侯祠,說那葬的是諸葛亮,其實不然,武侯祠只是一個衣冠冢(指只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無死亡者屍體的墳墓),他的真正埋葬屍體的地方,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諸葛亮的形象非常的好,曾有人做過調查,在三國中最喜歡的謀士是哪一位,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這本書中有著超高的智慧,似乎一切事情都在其掌控之中,諸葛亮在行軍之前其實已經知道自己身體不行了,軍隊至五丈原的時候,他更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於是他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死了之後要葬在定軍山,位置自己已經選好了。

他選的位置也非常巧妙,那就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哪,他讓幾個士兵扛著自己的棺材一直朝南走,什麼時候繩子斷了,自己埋在那裡就可以了。

諸葛亮死了之後,其下屬也遵守其遺願,派了四個士兵抬著棺材開始朝南走,棺材可不是那麼輕的,命令還是繩子不斷就得繼續走,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士兵們可就偷懶了,繩子什麼時候能斷,誰也說不準,他們選擇了自己把繩子弄斷。

回去之後,劉禪問他們是不是偷懶了,怎麼這麼快繩子就斷了,士兵們迫不得已說是自己弄斷的繩子,劉禪一怒之下將他們推出去直接斬了,人頭落地之後,劉禪才向眾人說,壞了,忘記問諸葛亮埋在哪裡了。

那麼事情這麼簡單嗎?可以這麼說這幾個士兵是必死的,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中,他的一生得罪了太多的人,因此埋骨地自然不能讓人知道。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將仇人的屍骨挖出來,各種鞭撻,以此來泄恨,諸葛亮也是為了以防萬一,才出了這個主意。諸葛亮真正埋在哪誰也不知道,或許那四個士兵只是個幌子,他們抬的壓根是空棺材,當然真棺材也無所謂,他們反正是必死的,不管是不是主動弄斷的繩子,只有他們死了,諸葛亮的葬地才能成為真正的秘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謝朋友邀請!

諸葛亮智慧一生,把自己死後如何安葬,都安排得十分神秘。要求士兵抬棺往南走,抬棺繩斷的地方,就是他安葬之地。

孔明一生料事如神,怎能不知道自己這麼多年用兵詭異,三十六計克敵制勝,讓對手聞風喪膽,他死後肯定會有恨之入骨的仇人來報復,用掘墓焚屍,化骨揚灰來羞辱他,讓他死後都不得安寧。所以才在死前留下遺言「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意思是,他死後把他葬於定軍山中,墓穴能容納棺木就行,身穿平常衣服,不須要任何陪葬物品。諸葛亮一生為國操勞,鞠躬盡瘁,高風亮節,死後都不須風光大葬,和平常百姓的死一樣,只求入土為安。


諸葛亮聰明絕頂,他料到抬他棺材的士兵,不會把繩子真正抬斷安葬他,要想抬斷繩子不知何時,再加上士兵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誰願意吃這麼大的苦,長時間抬笨重的棺材行路,肯定會隨時找機會把他下葬,安葬他的地點就只能是士兵自己決定了。

他也知道這些士兵回去後,必遭劉禪責問殺身,這一來,抬棺安葬的士兵被滅口,誰也不知諸葛亮葬於何處了,這就是他不讓人知道的目的,不要侵擾他的地下長眠。


因當時諸葛亮的墓葬和老百姓的沒有多大區別,普通得隨處可見,也沒有任何陪葬物品可以佐證。所以時至今日,都無法確定,只能知曉大概方位了。現在的諸葛亮墓也是後人為緬懷而修建。


謝謝邀請。看到回答很多了,談下自己的看法吧。

諸葛亮,大家都是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算是一位「神人」了。通天文、曉地理、懂軍事、了陰陽,幾乎我們所知的和未知的,他都有驚人之能。

像我們熟知的八卦陣、木牛流馬、諸葛連弩、諸葛亮馬前課等等,更為神奇的是在五丈原為自己續命,雖然被魏延沖斷。但是可以看出,最起碼,諸葛亮是知道這種方法可以續命的,儘管這可以看做小說家言,但是或許也可能是真的。

歷史上,很多我們解釋不了的謎團,並不見得都是迷信的原因。科學之所以目前無法驗證,或許是我們的科學還很落後,也還不十分科學。

話說回來,諸葛亮一生神機妙算,對自己死後安排,必定早已經算好了。

按照史料記載來看,是他安排定下的計謀,讓壯漢抬棺,直至繩斷,就地掩埋。其實仔細分析,原因沒有這麼簡單,他並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墓地不被仇人或後世的人侵擾。當然,防止別人來盜墓也是主要一個原因。我覺得,還有另外的原因:

一是施行節儉,以彰其德。諸葛亮一生節儉,從不揮霍浪費。在臨死之前,也要求」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這裡充分說明,他一生良好的德行修養,這樣要求,也是給後主劉禪做出表率,也是給子孫兒女,留下高風典範。

二是知人善用,精析人性。諸葛亮戎馬一生,用兵如神,知人善用,對人性了解非常透徹。作為統兵百萬,敗敵無數的軍事奇才,諸葛亮一生也留下眾多仇人。為防止被人破壞自己的墳墓,選一個人所不知的埋葬之地,才是安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有七十二衣冠冢,成吉思汗墓地用萬馬踏平,都是有如此考慮的。諸葛亮一生謹慎,自然也不例外。出於對人性的深刻了解,他才做出此等謀算。

同時,諸葛亮要求選擇「四個精壯士兵」,也大有說法。這幾個人的選擇,也是非常有用意的。因為諸葛亮知人善用,對將士非常寬容,死後如果選幾個忠心耿耿之人,幫他下葬,完全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之所以隨便選擇幾個精壯士兵,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對諸葛亮有多深厚的感情,也不可能為了諸葛亮的下葬,真的抬到棺木繩子磨斷為止。

他深知,要求士兵抬棺到繩子磨斷,根本不可能(尤其是棺木的繩子都是經過仔細挑選非常結實的),所以士兵不可能真等到繩子磨斷了,再把他下葬。他也知道,劉禪發現士兵欺詐以後,一定會殺了士兵。這些,都在他的計算之內,不然怎麼叫神機妙算諸葛亮了。然而,神機妙算,其實都來自於深刻的觀察和了解。

三是安葬方位,神機妙算。為什麼往南方安葬?五行里,南方屬火,地理位置上,越往南走,溫度越高。這就是關鍵所在,也就是諸葛亮妙算之處。讓士兵往南方走,屬於熱地,越走越熱,士兵抬著沉重棺木,在饑渴勞累的情況下,絕不會等到繩子自然磨斷,就使士兵因為太累而不願繼續南行。這樣一來,劉禪從時間上就可以推斷出,士兵沒有等到繩子磨斷就安葬了諸葛亮。

綜上所述,且不論諸葛亮其他的神奇事迹,但就這一點來講,就非一般人所能想到的了。


古人講身後要入土為安,在諸葛亮所在的那個年代帝王將相的墳墓大多是「十墓九空」,盜墓之風盛行。奸雄曹操即是那個時候最大的盜墓頭子,為此專門建立摸金校尉。傳說歷史上有名的「七十二疑冢」即是出自曹操之手,至今都沒人能破解。

已然曹操都能想到,那麼比曹操還要聰明的諸葛亮又怎會想不到呢?跟曹操一樣,諸葛亮身前也被很多人咬牙切齒,恨不能掘墓鞭屍以解心頭之恨。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臨終前特意寫信告訴後主劉禪:身後將他埋在定軍山,且不要在墓上攏土,也不要在墓邊植樹,隨葬物品更是一件都不要,並且請求墓穴只需能放下棺材就行。

聽說此處僅僅衣冠冢,諸葛亮真身是不是在此,千百年無人敢一探終究。聽說明朝宰相劉伯韞聽聞諸葛亮得天書,便親身率人去挖諸葛亮墓,挖開後,裡邊有七口大油缸相連一根棉繩點著火,六個缸現已空了,第七口也只剩下一點油,劉伯韞遽然發現周圍一竹籤上有字,上前細看,寫著:小劉小劉,快快添油。 劉伯溫只說了一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放棄了挖墓舉動。諸葛亮臨死前組織五自個為他安葬,叮嚀四自個抬棺材一向向南走,綁棺材的繩子在哪斷就葬在哪,可是這四自個抬了三天三夜繩子還沒斷,真實抬不動了,五自個就決議就地安葬。後來劉禪知道這五自個沒有按照叮嚀去做,悉數賜死,所以也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終究葬在哪。

所以有人猜想,這或許是諸葛亮早就設計好的策略,由於聰明如諸葛亮,怎會不知道新繩子的健壯程度豈是幾自個能輕鬆抬斷的呢?並且善於心計的他也算出所抬之人定會偷閑,並且武士大多性情豪爽,口風遍及不嚴,此事一旦被劉禪知曉,定不會輕饒了他們。這樣一來,世上就不會有人知道真實掩埋他的當地了。

當然,這些僅僅估測,但好像又很入情入理。不管諸葛亮有沒有為自個施下這個策略,至少在現已曩昔的近2000年時間裡,仍然沒人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這是個迷,不知道將來能不能解開。不過也從旁邊面體現了諸葛亮的英明睿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有著很多頭銜,比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234年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墓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今已經成為勉縣最著名的旅遊景點。讓人奇怪的事情,諸葛亮遺命安葬定軍山,為什麼要4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

據說在諸葛亮臨死之前,曾下達了這樣一條密令,那就是要求秘密安葬自己,而且不允許其他人知道具體安葬在哪裡,除此之外,諸葛亮還要求四名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直到繩子斷了之後,才將繩斷之處作為安葬之處,而且在下葬的時候不允許有任何的安葬品,墓穴也僅能夠容下這棺材罷了,可以說是相當寒酸了,不過諸葛亮不要陪葬品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當時的三國時期還是動蕩不安,整個時代也是比較崇尚節儉,而且如果下葬的時候放有大量的隨葬品的話,必定招惹一些盜墓賊,要知道當時的盜墓情況確實時很猖獗的,例如曹操當年可是在軍中設置了專門的盜墓機構。

士兵們從五丈原開始,將棺材抬到定軍山的時候,已經走到精疲力盡,繩子毫無斷裂的跡象,如此下去不知猴年馬月繩子才會斷。然而,就在走入定軍山腳下的時候,4位士兵非常累,就停下來休息,棺材一落地,繩子突然裂開,更神奇的,背後的定軍山頭猛的炸裂開了,全部垮塌下來,正好把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面,4名士兵,無法倖免,也一起埋了。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這四位士兵覺得這個繩子根本就不會斷裂,於是在抬了幾天後便偷偷的直接將諸葛亮下葬了,回去之後,這四人便說是繩子斷了,劉禪覺得蹊蹺便殺了這四人。關於諸葛亮下葬的一事,其實在《三國志》也有所記載:「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等。

劉伯溫偶然聽聞:諸葛亮知道自己死後誰會來祭拜他,又有誰會來刨開他的墓穴。劉伯溫對此是毫不相信,便決定去祭拜諸葛亮。劉伯溫還揚言道,若是諸葛亮沒有準確預言了自己的到來,諸葛亮就是不如自己,若是諸葛亮說准了,就跪地磕上千個響頭。其實無論是哪種說法,諸葛亮都達到了密葬的效果,而至於非要繩子斷了才可下葬,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一個障眼法,無論這四人最後做的如何,到頭來劉禪都會選擇殺了這四個人,這樣一來,後人也就沒人知道他到底葬在哪裡了,就連當今的諸葛亮之墓都是後人修建的。


首先謝邀,諸葛亮死後葬於何地至今仍然是謎,據說司馬懿同諸葛亮是師出同門,諸深知司的道法和謀略不遜自己,為了死後清靜入土為安,諸葛亮設計了一整套的連環布局以防備司馬懿。首先諸葛亮在臨終時,由於魏延在第四十八夜闖帳踏滅了長眠燈,諸仰天長嘆,覺得已無生望,遂開始安排自已的後事,密秘分咐手下軍士:我死之後你等眾人抬我靈棺往南便行,繩斷之處便是葬我之地,爾等勿誤。孔明死後,眾軍士深知丞相智慧過人,依計抬棺南行至定軍山一斜坡處,繩索自然而斷,眾軍吃驚時,忽聽山崩石裂,定軍山頭轟然而塌,泥石奔來將孔明之棺和眾軍一齊掩埋,這便是諸葛亮究竟葬於何處至今仍然是謎。

另一種說法是諸葛亮為了不讓司馬懿得到師傅所傳兵書,用了奇門遁甲之術,諸死後,司馬懿興奮不已,掐指一算,找到了諸葛亮的墓地,高興之餘同時也很佩服師兄的才華,於墓地前跪拜,誰知這一跪競站立不起了,原來諸葛亮知司馬懿必來墓地找兵書,用了大量磁鐵葬於墓前,司馬懿穿的鐵甲銀盔均被牢牢吸住,眾人費了九牛三虎之力方將磁鐵挖出,扶起司馬懿。司馬懿起來後仍仰天長笑,孔明計只止矣,令軍士挖墳,終得兵書,司馬懿喜形於色,逐翻開兵書查看競無一字皆是白頁,便手沾口水不斷連續翻看,仍是白紙,大呼: 孔明小兒如何這般算計,吾不及爾。說完,口吐鮮血氣急而亡。據說這是孔明知道司馬懿要從他手中奪取兵書,早就作了安排,將假兵書餵了毒,熟知司馬懿有吐沫翻書之習慣而用了喂書毒。雖然這些傳說無從考證,但也是有板有眼,野史之說更是眾說紛紜。總之,諸葛亮的忠君思想和鞠躬盡瘁的精神還是值得稱讚的,他的聰明才智,博學多才,在三國時期就發明創造了木牛流馬,在中國古今史上都是少有的奇人,他的一些機智謀略我們現在都還在借鑒使用,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可多得精神財富。


{!-- PGC_VIDEO:{"vid": "20108068fb9c4de8b60634e83fe4de35", "vu": "20108068fb9c4de8b60634e83fe4de35", "duration": 168, "thumb_height": 360, "user_id": 59089856999, "neardup_id": 1525190340395795109,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2753657},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5485715},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8865739}}, "vname": "u8bf8u845bu4eaeu6b7bu540eu5b89u846cu5b9au519bu5c71uff0cu4e3au4f55u8981u7559u4e0bu56dbu4ebau62acu68fau5f80u5357u8d70uff0cu7ef3u65adu4fbfu4e0bu846cu8fd9u6837u7684u9057u547duff1f.mp4", "hash_id": 5783420816733397364, "status": 0, "media_id": 1564641282273282, "thumb_width": 640,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c5e000478554e37badb",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498341224628355598, "thumb_url": "3808334921", "thumb_uri": "3808334921", "md5": "cd9cd73750736352d6638df581cb879b",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808334921", "src_thumb_uri": "", "sp": "toutiao", "group_id": 6498341224628355598} --}

蜀漢丞相諸葛亮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興兵北伐,但都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公元234年,在最後一次北伐途中病逝於五丈原。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更是盡心儘力輔佐後主劉禪。為報答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對於這位智者的代表,諸葛亮一生更是留下了無數民間傳說。相傳,諸葛亮臨終前遺命安葬定軍山,要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諸葛亮為何會有這樣的遺命?嵐風說史就和您說一說。

東漢末年,經過連年的戰亂與災荒,百姓民不聊生,盜墓這個行當興盛一時。以盜墓起家的曹操更是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而設下著名的七十二疑冢。諸葛亮權傾一時、處事又剛正不阿,即使自己選擇了簡葬,也難免害怕生前得罪的人在其死後為了報復而掘墓。一生通天曉地,算無遺策的諸葛亮自然也有對策。

在諸葛亮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杠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於是後主遵照遺言、命四個壯漢 ,抬棺一直往南走。這四人抬了一天一夜後,體力嚴重不支,但是此時杠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商議後,決定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後主感覺不太對,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人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後主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處死。這四人被殺後,世人就再也無從知曉諸葛亮真正的埋葬之地了。


推薦閱讀:

諸葛亮五次北伐失敗,若集五次北伐的力量於一次能成功嗎?
趙雲到了三國後期為什麼被雪藏不用?
如果沒有三國亂世,諸葛亮是否會畢生躬耕南陽?
諸葛亮的空城計給我們什麼啟示,都來說說?
荀彧、周瑜、諸葛亮,對曹魏、孫吳和蜀漢集團的作用,誰最大?

TAG:諸葛亮 | 三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