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共有多少個分封國?


其實,周王室的分封共有多少個分封國已經不可能考證清楚。

早在周人首次東征滅紂後,在周武王主持之下,周王室就曾經進行過一次分封。但周武王時期的分封,其目的則迥然不同。在那時,周人首次東征,擊倒龐大的商帝國,天下局勢還遠未穩固。所以,為穩固政權,周王室第一要務並不是要賞功罰罪,而是先「統戰」天下。因而,那時周武王分封對象的選擇,首先是為了滿足「統戰」工作需要:古時歷代帝王之後,如黃帝、堯、舜、禹等等的後裔。像商國、杞國、陳國等等國家,都是這類分封。這是為了向天下人展示周人仁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周武王分封的對象之二,就是跟隨周人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鑒於天下尚未完全被周人征服,分封功臣的範圍也較小,僅限於管叔、蔡叔、霍叔、周公姬旦、姜尚等少數幾個造反集團的核心成員。

等到周公旦二次東征之時,為了鼓勵大臣們替周王室分擔平叛的重擔,進行了第二次分封。

錢穆先生曾經如此評價西周的分封:「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侵略性的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與後世統一政府只以封建製為一種政區與政權之分割者絕然不同。」(《國史大綱·第一篇》第三章 封建帝國之創興)也就是說,西周封建(分封)的實質,就是把天下未歸順之地按人頭劃分給功臣和姬家的叔伯兄弟,然後鼓勵他們以武力去征服、佔有這些地方。姬旦是想以這種方式,大力調動分封諸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擔西周中央政府的巨大壓力,減輕周王室的負擔。這麼做,實質上就是允許分封諸侯們自立門戶,讓他們可以合法地搜刮掠奪各自地頭的「保護費」而獨立生存。分封出去的諸侯,每年只需繳納一定的發放牌照工本費和年檢費;在王室有戰事時,根據徵召令跟隨王師出征就行了。

周初時的分封,按荀子說的:「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國」。但這是不是確切數字,就很難考證了。

接下來,周王室的再次大規模分封,就是南陽盆地各諸侯國的分封了。南陽盆地直到周昭王時期,才被周王室重視,開始向南陽盆地進軍;周厲王時把鄂國消滅,周王國才得以完全打開通往南陽盆地的通道。

周宣王時,為征服淮夷,採取從南陽盆地、成周洛邑、山東半島多條路線同時進攻的計劃,可知南陽盆地基本已完全控制在周王室手裡。鑒於在發起對淮夷的總攻之前,周王室再度攻打楚國,因此為控制南陽盆地,周王室肯定會在此時再分封一些姬姓國來鎮守南陽盆地。因此,《左傳》中從楚國人口中提到的「漢東諸姬」,像隨國等等,應該就是在周宣王征服淮夷前後分封的。

南陽盆地諸侯國的分封,應該是周王室最後一次大規模分封。

當然,歷代周王繼位,按照宗法制,也必須得分封兄弟為諸侯。歷代周王究竟分封了多少位兄弟為諸侯,不好判定。但規模應該沒有想像中大,否則光是分封周王室的兄弟,周王國土地都不夠用。這類分封,晉國、鄭國就是典型的案例。

愚公移山,就是依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精神與力量。周王畿內的土地再大,無奈姬家子孫眾多,「公務員」隊伍也越來越龐大,在近三百年後,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又還能剩下多少?所以,歷史就出現了異常詭異的一幕:周王室執政時間越長,手中直接控制的土地反倒是越少。

這就是分封制最大的弊端。


推薦閱讀:

陝西哪個地方經濟發展最落後?
孝庄皇后為何不能葬在昭陵而被葬在孝陵圍牆外?
征方臘死了七十個梁山好漢,是方臘太強還是宋江無能?
作為商紂王的長子,殷郊為何最終被姜子牙封神?

TAG:周朝 | 教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