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哪些小吃?
謝謝邀請
「從最日常的饅頭、鍋盔、麵條,到肉夾饃、羊肉泡,再到花樣百出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陝西這個麵食王國難以撼動的基石。」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對咱陝西麵食的評價,也完成了咱們陝西麵食自去年落榜「中國十大麵條」後最華麗的逆襲。陝西麵食缺的不是實力,而是有實力的推手去推廣,小夥伴們怎麼看呢?
丁丁面。白鹿原上非常有名的一道麵食,也有人叫它「懶麻食」。也炒可燴,也可以油潑,吃法很多。這丁丁面用的是白鹿原當地的麵粉,非常筋道,吃起來滑滑的,再加上搭配的蔬菜,很解饞也很頂飽。
飥飥饃。老陝最愛咥的吃貨之一,尤其以坊上的最出名。好多人都是拿著熱饃夾涼肉,最正經的吃法。
蛋菜夾饃。這個就是用飥飥饃夾著各類配料做成的。先抹上一層辣醬,然後鋪一層鹹菜,再夾上兩三個鹹鴨蛋黃,最後再灑上幾粒酥脆的花生米,這樣配合起來吃的夾饃吃起來很有層次感。
楊凌蘸水面:好的蘸水面要達到「薄」「筋」「光」。湯汁的味道也很講究,湯內突出油潑生薑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西紅柿雞蛋花,即使只是小嘗一口湯,也會覺得香味滿腹,食慾大增。
葫蘆頭:據說這葫蘆頭跟葯聖孫思邈還有著莫大的關係,且不管傳說如何,但這葫蘆頭的香味確實饞翻了不少人,肥而不膩,味道醇厚,又在近些年發展了不少新品種。
臘汁肉夾饃: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在陝西有臘汁肉夾饃、臘牛肉夾饃、粉蒸肉夾饃等等。最出名的還是這臘汁肉夾饃,幾乎和涼皮、泡饃等成為陝西美食的代名詞。
擀麵皮:擀麵皮以寶雞的最為好吃,筋道、酸辣,具有非常鮮明的西府美食烙印。
饊子:逢年過節,招呼客人的必備小食之一,因為油炸而成,所以格外酥脆好吃。
烤油角角,富平特色小吃。
三鮮煮饃:裡面配料非常豐富,有響皮、丸子、五花肉、木耳等,饃煮好後,往上面蓋上一層現炒的蓮菜肉片,在西安有吃家把這東西叫做「猴戴帽」。
太后餅,具有外皮黃焦酥脆,內質層次分明,柔軟可口,油香不膩的特點,久為群眾喜愛。相傳,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西漢漢文帝劉恆建都長安期間,他的外祖母靈文侯夫人在懷德縣(今富平縣)定居。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常由長安城去懷德縣省親,隨身攜帶御廚給靈文侯精心製作的美味可口的烤餅並把烤餅技術傳給當地村民。從此,漢宮烤餅落戶民間,故名「太后餅」。
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歷史,最早始於周代。製作時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黃花、木耳,烹湯澆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盤、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點而聞名遐邇。
鹹湯面。在陝西銅川耀州人的飲食中,最以咸(han)湯麵、蕎面餄餎和窩窩面久負盛名,被譽為耀縣「三面」。和名滿三秦的岐山哨子面比起來,鹹湯面則知名度小得多,只在當地受歡迎,並沒有打出銅川,走向三秦。據說,老舍先生當年途經此地,吃了鹹湯面,盛讚「小小耀縣,竟有北京飯店」。如今,外地人盛傳「不吃三碗面,不算行耀縣」。
酸湯麵:老陝的宴席上必須要出現的麵食,吃完後整個人神清氣爽,這頓飯才能說是完滿了。
炒泡饃:小炒泡饃是泡饃的一個變種或者說一個分支。泡饃一般是湯的,而小炒湯少是乾的。在用料上,小炒增加了黃花菜、木耳、青菜、豆腐乾、雞蛋等配料,加上切成小塊的牛肉,直接用油潑辣子和醋一起炒制。小炒的味道既有泡饃的濃郁厚重,還有酸辣爽口的獨到滋味。不能吃辣的筒子們一定要提前交待服務員。
蒸餃:西安的蒸餃大多以坊上回民做的居多,又以韭黃牛肉餡的最好吃。
biangbiang面:面扯的有褲帶寬,油潑辣子再油墨重彩地點綴,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有多好吃,陝西人都懂。
窩窩面: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可見其有多好吃。但是話說回來這個也是極費時間和功夫的。
酸湯餃子:餃子湯汁酸辣鮮香,有蝦皮、香菜、牛油等佐料,很是講究,而餡料則麻味出頭,咬起來很是筋道。
澄城手撕面:原名「撅面」,現名「手撕面」。用手撕出來的面勁道爽滑、具有彈性,跟平時用機器或者刀弄出來的截然不同。
椽頭饃:椽頭蒸饃是蒲城地區的一種饅頭,因為蒸出來的樣子酷似「椽頭」,所以叫「椽頭蒸饃」。
褲帶面:舌尖2裡面出鏡的陝西麵食之一,寬厚的麵條,乾柴烈火大鐵鍋造就了一碗最實在的絕頂美味。
鍋盔辣子:「陝西八大怪,烙饃像鍋蓋」。這如鍋蓋一般大的饃,就是陝西著名的鍋盔,在陝西人眼裡,鍋盔和辣子是天生的一對。
合陽踅面:相傳,踅面是由西漢淮陰侯韓信所創,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踅面在合陽,在東府,那都是相當有名。而在合陽當地流傳的這句「沒吃踅面沒看線(戲),沒有到過合陽縣」,就更加說明了踅面在合陽人生活中的重要。
戶縣擺湯麵:戶縣擺湯麵有點像過橋米線,但只是看著像。一碗擺湯麵的好壞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湯,越是陳年的越好,黑黑的醬油色,上面漂滿切碎的韭菜葉。吃時,夾一小箸麵條,放入湯里擺一擺,然後再吃,故名「擺湯麵」。戶地民間有樸素而又形象的歌謠形容擺湯麵:「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疊絲線,吃到口裡嚼不斷,咽到肚裡香半年」。
攪團:真正的吃貨都應該知道「攪團要好,72攪」,可見攪團是非常費勁的一個美食,力道和火候到了,才能保證絕佳的口感。當然,做成攪團後也可以不吃攪團,而再做成漿水魚魚,咱老陝也有叫「蛤蟆骨斗」的。
金線油塔:據傳金線油塔是唐代做過丞相的段文昌家中的一位廚娘創製,後來才傳入民間,因為層多絲細,提起來像金線,放下像金塔,所以取名叫金線油塔。
藍田餄餎:藍田當地非常有名的美食之一,一般用苦蕎麥做成。有人說只有藍田的水、玉石和鄉黨,才能做成「藍田蕎麥餄餎」。
老鴰撒:老鴰(wa)撒(sa),這三個字要拆開來看,「老鴰」本來應該念lao gua,在這裡讀成lao wa(讀一聲),意思沒變,就是指烏鴉,撒(sa 讀二聲),其實不是這麼寫,應該是左邊一個「月」字旁,右上一個「天」字(就是蠶的上半部),右下一個韭菜的「韭」字(即天字的下面),合起來就是sa字,這字怎麼打出來滴,會五筆的同邪可以試下。
老潼關肉夾饃:潼關肉夾饃與其他肉夾饃的區別主要在於燒餅的不同。剛出爐的千層燒餅裡邊是一層層的,皮薄鬆脆,像油酥餅。咬一口,能掉一桌子渣渣。據老吃家講,潼關肉夾饃最傳統的吃法是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上煮好的冷肉,俗稱「熱饃夾涼肉」。
禮泉烙面: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燒一鍋開水,將面盛在碗中,反覆用開水澆,陝西人稱之為「泖」。然後調上佐料,就可以吃啦。
臘牛肉夾饃。
臘汁肉揪面片。
麻食:麻食是陝西一種特有的主食,外形酷似棗核,口感筋韌爽滑,是普通家庭調劑飲食花樣的飯食。
麥飯。
面辣子:面辣子以前是窮人飯,卻成為了獨特味型的地方特色。過去將家中捨不得丟掉的碎節粉條、豆腐絲、木耳絲等散碎蔬菜,和麵粉一起製成漿糊狀,加入油潑辣子等調料調味,將饃泡著吃。
牛肉麵。
包子。
黃桂柿子餅:這個柿子餅要說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吃到的,因為柿子之後秋冬季有,所以柿子餅就顯得異常的「名貴」了。相傳,當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不久進軍北京。當時關中正逢災荒,糧食短缺,臨潼百姓就用熟透的火晶柿子拌麵粉烙成柿麵餅,供士兵們在路上吃。以後,每年在金風送爽、柿子成熟的季節,當地人都要製作柿麵餅吃,用來紀念李自成。後經廚師們不斷改進,形成了現在的黃桂柿子餅的風格。
羊肉泡饃:要問牛羊肉泡饃有多好吃,簡單地看看歷史記載就明白了: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讚美詩句。明崇禎年間,西安開設了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來此品嘗,倍加讚揚。1936年,國民黨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
牛肉餅。
元宵。
削筋面:流行在寶雞一帶的麵食,地方特色十足。削筋面在和面的時候面要揉硬,然後擀厚,切成長短均勻的細條就好了,做好後吃起來非常筋道。
羊肉糊卜:韓城的一大特色麵食,操作工序非常麻煩,但是成品十分誘人。
饃饃。
疙瘩面是三原地方名小吃,一個碗里擱了三個疙瘩麵糰,配料有臊子、辣椒油、酸湯三種,其實也就是三種吃法。這種面也有人叫它「一面三吃」,顧名思義,也就是三種吃法。分別是干攔臊子面、過橋面和辣臊子湯麵。
油潑面。
發糕。
陝北羊肉面。
菠菜面:菠菜面的綠,好似晶瑩的翡翠,糅合了肉的「香」和菜的「爽」,將「葷」與「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夾一縷菠菜面放在嘴裡,彷彿大口大口嚼著天然維生素。滷肉菠菜面色澤鮮亮,營養豐富。那翠綠的顏色,全部來自菠菜的汁,是徹徹底底的自然饋贈。
箸頭面:這是當時在咸陽吃到的一種面,面有筷子粗,嚼起來很筋道,個人覺得油潑最忒C。
陝西有名的小吃非常多,咱揀幾個特別突出的說一說吧:
「肉夾饃」的叫法是古漢語的倒裝句式,其意為「肉夾於饃中」。陝西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便有了「中國漢堡包」的肉夾饃。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臘汁肉與白吉饃合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上好的臘汁肉要用陳年老湯,再加上師傅嫻熟的火攻技藝,烹製成的肉往往濃郁醇香,入口即化。那色澤,那氣味,那肉質,那味道,怎一個「美」字了得。
肉夾饃是在西北地區民間廣受歡迎的一種小吃,以陝西地區的「臘汁肉夾饃」(豬肉)和寧夏地區的「羊肉肉夾饃」為主。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寧夏的肉夾饃為羊肉菜餡。每個攤前擺有爐子,和西北其他地方的饃沒有區別。但是新出鍋的羊肉味道比凍牛肉餅可要好多了,加入羊肉和菜,分量很大,極力推薦品嘗
岐山哨子面(辣),又名臊子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麵食。尤以岐山臊子面歷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柔韌兼而有之,是民間傳統的麵食佳品。製作時用大肉『臊子』加豆腐,黃花,木耳,海帶及鮮味的底菜,漂 菜,烹湯澆面而成。
相傳岐山哨子面就起源於周朝,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正宗的岐山哨子面都是手擀麵,用大刀切細。煮出來口感筋道,看上去很光亮,幾乎是半透明的。此外,哨子講究五色俱全,黑木耳,黃雞蛋,綠韭菜,白豆腐以及用紅辣椒翻炒的肉丁,各種顏色一應俱全。細長筋道的麵條澆上鮮香酸辣的哨子湯,那味道怎一個「贊」字了得
陝西風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要問牛羊肉泡饃有多好吃,簡單地看看歷史記載就明白了: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讚美詩句。明崇禎年間,西安開設了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來此品嘗,倍加讚揚。1936年,國民黨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
好的牛羊肉泡饃,關鍵在於「煮」。煮得好,便肉爛湯濃,肥而不膩,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與肉合烹的「飥飥饃」,酥脆干香,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隨意掰出各種大小的饃瓣。吃牛羊肉泡饃時,陝西人也常常調入糖蒜,或香萊、辣子醬、芝麻油之類的佐料。吃後飲「高湯」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
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是西北較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如今是關中西府的重要名吃。其實陝西涼皮跟麵條一樣,只是一個總稱。具體看,麵皮有很多種,因材料不同,涼皮分成麵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等。在製作方法上,涼皮也五花八門,比如蒸麵皮、擀麵皮、烙麵皮等。在眾多涼皮種,最被認可的是「麵筋涼皮」的筋道,「漢中米皮」的香軟,「麻醬涼皮」的「香」和岐山擀麵皮的「筋道與香辣」。一碗涼皮,拌上簡單的菜絲,油香的辣椒刺激著人們的視覺和味覺......涼皮,是炎炎夏日裡難以抵擋的美味。
陝西媽媽必做的十種美食,最後一種絕對是你最想吃到的
攪團是陝西特色美食之一,陝西人特別是關中地區的人非常喜愛吃攪團。在60-70年代,攪團可以說是農家的「救命飯」。現在攪團也成為一種稀罕,每當寒暑假莘莘學子歸來,陝西媽媽第一位要做的就是攪團或攪團魚魚。
小時候,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都要吃爆米花和棋子豆。母親做的棋子是我最喜歡的,每次拿到學校,都會被同學一搶而光。這同樣是每年寒暑假都會吃到的美食。麵皮是陝西地方特色美食,分為擀麵皮、蒸麵皮、烙麵皮等等,其中岐山擀麵皮是最有名氣的。每次家裡來了客人或家人從外地歸來,陝西人都會做麵皮給客人或久別故鄉回家的親人來吃。電視劇《白鹿原》中,仙草做的一碗油潑面簡直絕了,滾燙的菜籽油澆在褲帶面上的蔥花和辣椒上,這就是舌尖上的白鹿原啊!每年寒暑假放假,媽媽都會做上一碗地道的陝西油潑面,讓我來過過面癮。拾地軟已經是好多年前的記憶了,記得小時候每當雨過天晴,便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去野地里拾地軟。地軟一般只有雨天過後才會有,一見太陽,它就變幹了。拾回來的地軟摘洗乾淨後,包餃子吃,特別美味,至今讓人難以忘記。
暑假回家,媽媽親手為您做上一碗正宗陝西蒜醮面片,給您的腸子洗洗澡 。將煮熟的麵條撈入涼水中,然後就可以開始享用了,夾一片面醮上準備好的蒜汁料(將蒜砸成蒜泥,加入適量辣椒粉、花椒粉和鹽,澆上熱油)吃,簡直聊咋咧!。媽媽親自做的手撕油蔥餅。兒時的味道,吃了多少年,仍然覺得吃不夠。放假回家的孩子又有口福啦!韭菜味甘、辛,性溫,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澀、補腎助陽、固精等功效。韭菜含多種維生素和粗纖維,營養價值較高,同時又能增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小時候,媽媽經常做韭菜雞蛋餃子,特別是每次放假回家,媽媽都會親手為我包上這種餃子,那叫一個香。麻食是地道的關中家常美食,在寶雞地區十分流行,一般家庭幾乎每周都要吃1-2次。手工麻食口味筋道,湯味濃郁,麻食裡面的面料基本相同,可搭配的菜料卻是五花八門,甭管是什麼,只要你喜歡,都可燴進去一起吃,有時還可以解決剩菜問題,就憑這一點,麻食幾乎成了「百搭」美食,也成為在外遊子記憶中的媽媽的味道。臊子面是陝西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品種多達數十餘種,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為特色,其中以陝西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在關中地區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當然陝西在外求學的孩子最念念不忘的經典美食也是這碗臊子面。
以上是小編精心挑選的,是小編在學生時代,寒暑假回家,媽媽必做的一些美食。雖然簡單,但卻濃縮了厚厚的母愛。當然各地都有不同的美食,每個人心中也都有獨特的媽媽的味道,那麼如果您有興趣,請您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如果您喜歡「小廚大劉」的作品,就點關注或收藏吧。我會為您持續帶來好吃、好看又營養的健康美食製作。您的支持一直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說起陝西,99%的人腦子裡充斥的都是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對了,還有鍋盔。
可是不得不說,那只是冰山一角。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陝西的十大特色美食:
1、鍋盔牙子
鍋盔牙子就是咸陽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名吃之一。相傳它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當年秦始皇遍搜民間佳肴,除在宮廷享用之外,還用於犒賞有功的三軍將士。待鍋盔牙子傳至唐朝日臻完善,因其做工精細,口感純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經風行一時,享譽朝野。
2、牛羊肉泡饃
陝西提起牛羊肉泡饃婦孺皆知。當地人視為美食,久食不厭;外來遊客莫不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用其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傳統風味小吃的」總代表」。
3、臊子面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傳統麵食,以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陝西省寶雞市)名小吃。陝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4、賈三灌湯包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拜望賈三先生的,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漿水魚魚
漿水魚魚,陝西小吃。漿水魚魚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陝西人土話叫「蛤蟆骨斗」,意即小蝌蚪的意思。漿水魚魚一般有兩種:玉米面和一般白面的,可熱吃也可放涼吃,味道十分鮮美。
6、蕎面餄餎
蕎面餄餎是陝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歷史。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磨現做,夏可涼食,冬可加羊肉臊子熱吃。特點是清香利口、條細筋韌。當地人戲稱:」 蕎面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陝西關中一帶對傳統風味小吃蕎面餄餎的贊語。
7、塞上香哪
香哪,是榆林傳統名食品中的一絕,其歷史悠久,用料考究,製作獨特。其淵源可上說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製法根唐代的」消滅餅」一脈相承,只是有所改進和提高。
8、千層油酥餅
千層油酥餅是陝西漢族特色小吃。色澤金黃、層次鮮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酥適口。相傳,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歷代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經制酥、和面、制餅、煎烤而成。
9、辣子疙瘩
辣子疙瘩,是戶縣的一種小吃,看著油但是吃起來不膩,色香味俱全。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泡饃,不像羊肉泡饃的饃都是熟的,羊肉泡饃的饃都是半熟的,他用的是鍋盔饃。辣子疙瘩的色澤鮮艷、疙瘩鮮香、湯酸辣。十分誘人,是一種非常辣的小吃。
10、碗砣
碗砣是陝北有名特色小吃,深受當地人民喜愛。採用蕎麥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用時加入特製的醋汁,是當地人民卻終十分喜愛的風味小吃。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碗砣由石勒發明於西晉初年,可冷食或者熱食。
甑糕
甑糕歷史悠久,因用甑蒸製成熟而得名。甑糕由三千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糗餌粉餈演變而來。《周禮·天官》中有「羞籩之食糗餌粉餈」的記載。粉餈是在糯米粉內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糕餅,吃起來有豆香味。及至唐代,才發展為棗米合蒸。唐尚書令左僕射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風糕(棗米蒸破見花乃起)」,和現在的甑糕一脈相承。當年馮玉祥將軍把西安的甑糕譽為「平民階級的燕菜」。甑糕作為早餐,在西安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棗香撲鼻,綿軟粘甜,可滋補強身,補中益氣。
6、臘汁肉夾饃
陝西臘汁肉夾饃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周禮》一書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漬」就是臘汁肉。戰國時代有「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秦統一後,製作技藝傳到長安,並世代流傳下來。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的「腤肉」製法,與現在的臘汁肉基本相同,只是現有的用料製法更為講究。臘汁肉夾饃的做法考究,臘汁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人稱:「肥肉吃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留香久不散。」
7、鏡糕
鏡糕是西安清真傳統風味小吃,因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蒸製成形似圓鏡的糕,故得此名。鏡糕綿軟粘甜,熱氣蒸騰,含維生素較多,可補中益氣。清初,陝西人王弘慶有《詠鏡兒糕》詩云:「柳蔭槐下清晝長,鏡糕擔子亦生香,童稚兒女共笑語,且牽阿母欲一嘗。」
8、葫蘆頭
葫蘆頭來源於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腸」,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似葫蘆,因此叫「葫蘆頭」。到了30年代,葫蘆頭已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豬肉類葫蘆頭在用料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湯中增加了骨頭和雞,使湯味更加濃醇,質量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
9、粉蒸羊肉
粉蒸羊肉是用麵粉拌肉蒸制而成,蒸出來的粉蒸羊肉羊肉噴香,肥而不膩,油潤酥綿,味鮮可口,老幼咸宜。粉蒸羊肉以穆斯林製作者為佳,可單吃,也可以夾饃吃,尤宜秋冬季節食用。
10、肉丸胡辣湯
肉丸糊辣湯多用於早膳,其中食材眾多,營養豐富,湯汁濃釅,味道鮮美,香辣適口。食時配以烙餅,又果腹耐飢,是西安人的一道尋常早餐
陝西真的是個好地方,因為太多太多的美味小吃都在這裡,遺憾的是我僅僅去過兩次西安,為了那麼多的美味,還是要多去幾個城市,這樣才能嘗盡西安各路美味小吃。
前幾天剛從西安回來,我就把我那幾天吃到的,還有我自己知道的一些陝西小吃給大家推薦一下吧。
陝西是麵食的天下,大部分的小吃都是以麵食為主要食材做成的。各種麵條就是這裡的代表,biang biang面,褲帶面,臊子面,菠菜面,多種多樣的麵條的形式,以不同的鹵子搭配出不一樣的味道。一般油潑面都是用的biang biang面或者是褲帶面這種寬寬的麵條,調配好的料汁,煮幾顆小青菜和麵條一起撈進碗里,上面撒上辣椒面和蒜末,用熱油一潑,香氣十足啊。上桌後最好快速拌勻,以免面坨掉。這種寬麵條,也可以搭配其他的鹵子,牛肉啊,西紅柿雞蛋啊,都可以。臊子面則用的是那種細而薄的機器做的麵條,這個面的重點是這個臊子鹵,配料豐富不說,味道還很勾人。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還有土豆丁,配上肥瘦相間的肉丁一起炒至,最後在面頭上撒上一些韭菜碎,酸酸辣辣的湯底別提多美味了。相比我在北京吃的臊子面,我覺得西安當地的臊子面的湯底要更辣一些,味道更厚重。接下來就是菠菜面了,菠菜面很明顯就是用菠菜汁和面做成的手擀麵,麵條勁道而又有嚼勁,搭配著不同的鹵子做成湯麵。
這碗菠菜面是我在西安路邊無意中發現的小店裡吃的,點的是酸湯菠菜面,也許是小店的緣故吧,手藝和味道都很普通。
說完了麵條,下面介紹一下涼皮,涼皮可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一種吃食,當時發現了一家漢中來的人開的涼皮鋪子,油辣子做的很地道,一直吃她家的涼皮,到大學畢業後再也找不到她了。一般我們這邊的涼皮都是麵皮,薄薄的幾乎透明的那種,這家涼皮不僅有這種薄的,還有厚的,我喜歡吃厚的,有嚼勁還勁道。去了西安才知道涼皮分幾種,涼皮只是一個統稱而已,麵皮,米皮,擀麵皮,熱麵皮,從原料和做法上面來區別名字。我喜歡吃擀麵皮和米皮,擀麵皮會更勁道一些,很有嚼勁。我還專門去吃了盛志望麻醬涼皮,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常常熱米皮。
接下來再說下酸湯水餃,馬二酸湯水餃很有名,店裡只有酸湯水餃和牛肉麵,可以購買餃子餡,生餃子,回去自己加工。餃子餡只有一種,牛肉韭黃餡的,牛肉不膩不腥,和韭黃搭配起到了很好的提鮮的作用,重點是那個酸湯,別看紅彤彤的一層油辣子,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辣,更多是辣椒的香氣,秘制的料汁,才是這碗餃子的精華所在。
下面介紹一個甜食,玫瑰元宵,我喜歡吃玫瑰餡的一切,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玫瑰元宵了,大大的元宵,包裹著甜甜的玫瑰餡,而且店主說他們這裡的元宵和我們平時吃的湯圓還不一樣,餡里不放豬油,所以吃起來會更清爽健康,口感也不會那麼膩,可以直接在店主煮熟了吃,也可以買生的回去自己煮,這麼大的個頭,我兩個足以了。
說了這幾個,陝西的小吃還有很多,肉夾饃,攪糰子,還有最有名的羊肉泡,這些都是陝西有代表性的小吃,其實還有很多我沒有吃到的,我不知道的,有待發掘。
陝西有哪些小吃呢?太多了!!下面西安大品小吃培訓中心小編我來給大家介紹下陝西的特色小吃:
1、bia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漢語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個合字,有多種寫法,均無法輸入電腦,常被代替寫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冰冰面)是陝西關中特色傳統風味麵食,是傳統的陝西褲帶面。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
2、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簡稱牛羊肉泡、泡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3、梆梆肉
梆梆肉是陝西省西安地區傳統風味小吃。是由豬肉、內臟熏制而成的一種肉食品。熏是烹調方法的一種,有生熏、熟熏之分。一般是利用木屑、茶葉、鋸末、柏枝、穀草等不完全燃燒時的濃煙,使之吸收,增加食物特殊香味。梆梆肉的特點是:色澤紅潤,肉嫩味醇,熏香濃郁,越嚼越香。西安梆梆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系採用鋸末熟熏而成。最早出現在西安東關和南城柏樹林一帶,經營者出售時身背橢圓形的木箱,手執木魚狀的木梆邊敲邊喊,沿街叫賣,故而得名。
4、菜夾饃
菜夾饃意思是」菜的夾饃」,如肉夾饃一樣是夾饃的一種。把饃(燒餅)掰開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夾饃。夾肉的叫肉夾饃,夾菜的叫菜夾饃,還有大油夾饃、辣子夾饃等。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甚至有人把它理解成「肉加於饃」的簡稱,覺得是古漢語。但就像「肉火燒」並不是「肉用火燒」一樣,「肉夾饃」指的也不是「肉夾於饃」,「夾饃」與「火燒」一樣,都是餅的名稱而已。
5、扯麵
扯麵是陝西省和山西省的地方傳統麵食。扯麵主要流行於陝西、山西以及甘肅的徽縣、兩當、成縣。已有3000年歷史。以寶雞的西府扯麵最為正宗,為中華名吃。主要原料有上白麵粉、雞蛋、菠菜、紅蘿蔔、調味品、臊(sào)子等。製作時先將麵粉用鹽水和好,用濕布蓋好放置1小時以上,再調到較軟程度後擀成較厚較寬面片,然後手拿兩端,扯成薄而未斷的面片,入沸水鍋煮熟撈出,加調料和辣子粉,用燒熱的油潑後攪拌食之。蘭州牛肉麵,也是扯麵的一種,傳說起源於唐代,但因歷史久遠已無法考證。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人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的,經後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人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準。1999年,蘭州牛肉麵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
6、擀麵皮
擀麵皮是陝西地區特有的傳統名小吃,尤以西府寶雞地區為最佳,寶雞岐山擀麵皮2011年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擀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的特點,是關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岐山人的擀麵皮做法很非凡,別處的米麵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製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擀麵皮則是先擀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麵皮的是,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帶的人都喜歡吃,近幾年來在西安也很流行。7、餄餎(讀音hé le),也叫河漏、和樂,陝西叫huóluǒ,是將豌豆面莜麥面、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面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制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麵條要粗些,但比麵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麵條差不多。豆面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節面的軟硬度和口感。適合應用於那些沒有小麥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麵條的面類。在北方尤其是山西[1] 、石家莊地區無極餄餎最為出名和常見,石家莊趙縣東南和邢台寧晉縣交界處餄餎也較為常見。
餄餎是中國民間傳統麵食小吃,作為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吃法之一。傳統的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台上,把和好的面(經常餄餎用的是蕎面)塞入餄餎床子帶眼兒的空腔里,人坐在餄餎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等水燒滾了,一邊用筷子攪,一邊加入冷水,滾過兩次,就可以撈出來,澆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紅白蘿蔔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餄餎廣泛的流傳在山西,陝西的陝北地區 寶雞、渭南、銅川等關中地區,河北,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帶。由於其美味可口,香氣逸鼻,在中國北方地區頗為時尚。8、黃桂柿子餅
黃桂柿子餅,也叫水晶柿子餅,是一種用柿子和面製成的風味食品。它兩面金黃,餅心綿軟,餡料色彩絢麗,柿桂芳香撲鼻,既是單獨食用的小吃,又是酒席宴上的細點。早已名著三秦,譽滿九洲。每當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中秋季節來臨之時,古城西安就有一種秋冬令風味小吃——黃桂柿子餅上市了。9、燴麻什
燴麻食是獨具陝西特色的美味的小吃。麻食是一種面製品,先用大拇指把面搓捲成核形中間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塊燴制而成。製作麻食十分簡便,對配料沒有嚴 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葷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調劑飲食花樣。
10、
漿水魚魚是一道著名的陝西傳統小吃。漿水魚魚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陝西話叫「蛤蟆骨斗」,即小蝌蚪。漿水魚魚一般有2種:玉米面和一般澱粉,可熱吃也可涼吃,味道十分鮮美。夏季特別適宜,可緩解夏季的煩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慾的佳品。11、臘牛肉夾饃
13、老潼關肉夾饃
老潼關肉夾饃最具特色。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 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
14.涼皮一些地區因方言發音不同而稱「釀皮」,以陝西涼皮最為著名。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 涼皮歷史悠久,據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15、牛肉餅
牛肉餅也稱「千層牛肉餅」,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在唐代,此餅曾為宮廷御點,傳說安史之亂時,宮中御廚們流落到民間,在長安城內出售牛肉餅,大有名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中所指的胡麻餅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餅」。16、牛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17、泡泡油糕是陝西三原縣很有名氣的傳統小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唐代的燒尾宴名點「見風消」油潔餅,餡是用白糖、黃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開水、大油燙熟的富強粉,西安飯莊和五一飯店的泡泡油糕,已上了金榜,小吃特點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
18、臊(sào)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特色傳統麵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流行。
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19、肉丸胡辣湯
肉丸糊辣湯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土豆、蓮花白等。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簡單的可以說是蔬菜牛肉丸子湯,或者說是牛肉丸燴菜,但是區別於外地的是湯要勾芡。湯里有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 的土豆、蓮花白、胡蘿蔔、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說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爛,適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吃前澆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紅艷艷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花椒惹得禍),微微冒汗,渾身舒坦。 肉丸糊辣湯另有一個雅緻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受西安人歡迎的早餐之一。20、水煎包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原同州府治朝邑縣),以陝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縣的水盆羊肉最為有名,其中尤以澄城的水盆羊肉最為地道,最為悠久,並於2016年1月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盆羊肉以大荔水盆羊肉最為有名。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秦漢時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又叫「山煮羊」
21、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22、楊凌蘸水面
楊凌蘸水面是陝西一種地方小吃。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麵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里夾出寬厚且長的麵條拉到碗里的湯中,然後夾著麵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
23、洋芋叉叉,又名洋芋擦擦、洋芋丸子,是陝西陝北、甘肅隴東一帶的地方特色小吃。既可做主食,也可作菜佐餐,營養全面。先把土豆用插床子擦成粗絲,然後將麵粉均勻灑在上面(另外也可加入一些切段的豆角),反覆揉搓,使麵粉與土豆條緊密結合,口感勁道,燒開水後,上鍋蒸熟 。
24、油潑面
油潑面是傳統特色麵食之一,又叫扯麵、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起源於周代。以陝西油潑面最為著名,有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1]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製作方法,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里,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
25、甑糕
甑糕(甑,zèng。關中方音中為尖音字,讀作zìng,訛作jìng。)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置鐵甑上蒸制而成。甑糕小吃歷史悠久。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製、木製、鐵制等,後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陝西小吃就分享到這邊,感興趣想學習的朋友,可以加一下咱們的胃興號,就是「陝西大品小吃培訓」這八個字的首字母,可以看看朋友圈每天學員們是咋學的,做出成品啥樣子的。
本頭條號會不定期發布一些小吃的做法技巧及配方,您也可以關注本頭條號,本號以前發過很多小吃技術製作及配方,學小吃,輕鬆做大廚!
1、羊肉泡饃
陝西風味,尤以西安最享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
2、漢中涼皮
漢中涼皮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米皮。製作時,將磨成的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3、岐山臊子面
面的特點是:薄勁光
味的特點是:酸辣香
湯的特點是:煎稀汪
整體特點是:面少湯多
是中華幾千年西周飲食文化
4、寶雞扶風鹿糕饃
扶風鹿糕饃是選用上等小麥特製的細白麵粉,先合水發酵,後攪拌揉搓,調得十分干硬,再加香油或豬板油、雞蛋及五香調料,用木杠在案板上反覆壓揉,直壓得光如泥,再揉成長條,等分成團制餅,放在鍋中,先武火後文火慢慢烘烤即成。
5、陝西八寶飯
「八寶飯」是陝西筵席上的一道佳肴,以色、香、味、形俱佳而稱著。八寶飯以糯米為主料,一般多配以營養豐富的紅棗、蓮籽、百合、薏米、白果、桂元肉、青紅絲等蔬果。也可因時因地而異,配以核桃、山楂糕、葡萄乾、花生米、蕨麻、櫻桃等副料。
6、榆林綏德油旋
綏德特產油旋做法:用精粉,溫水和面(加少許鹽、鹼水),先和硬後蘸水踩軟,醒2小時,分劑置油案上擀為長片,抹上化開的熟豬油,邊擀邊拉薄,撤上蔥花、鹽、花椒粉,卷為麵糰,壓扁成餅狀,上爐鏊抹豬油翻烙,待見火色後排入平鏊之下爐圈內烘烤至熟。其色澤金黃油亮,層層餅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綿軟,油香撲鼻。
7、攪團
攪團是西府地區的農家飯。攪團要好,72攪。做攪團不難,只是很費勁,一手端麵粉,一手拿擀麵杖,把麵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里,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乾麵粉為至,然後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擀麵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後,最後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醋水好,攪團香,吃攪團做醋水也挺講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陝西地處中國內陸腹地,縱跨三個氣候帶,自然形成了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區域。陝西的物種是豐富而樸素的。勤勞質樸的陝西人享受著自然的饋贈,用智慧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陝西美食。
陝西特色小吃有很多,簡單介紹幾種。
1.「肉夾饃」的叫法是古漢語的倒裝句式,其意為「肉夾於饃中」。陝西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便有了「中國漢堡包」的肉夾饃。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臘汁肉與白吉饃合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上好的臘汁肉要用陳年老湯,再加上師傅嫻熟的火攻技藝,烹製成的肉往往濃郁醇香,入口即化。那色澤,那氣味,那肉質,那味道,怎一個「美」字了得。
肉夾饃是在西北地區民間廣受歡迎的一種小吃,以陝西地區的「臘汁肉夾饃」(豬肉)和寧夏地區的「羊肉肉夾饃」為主。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寧夏的肉夾饃為羊肉菜餡。每個攤前擺有爐子,和西北其他地方的饃沒有區別。但是新出鍋的羊肉味道比凍牛肉餅可要好多了,加入羊肉和菜,分量很大,極力推薦品嘗
2.岐山哨子面(辣),又名臊子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麵食。尤以岐山臊子面歷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柔韌兼而有之,是民間傳統的麵食佳品。製作時用大肉『臊子』加豆腐,黃花,木耳,海帶及鮮味的底菜,漂 菜,烹湯澆面而成。
相傳岐山哨子面就起源於周朝,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正宗的岐山哨子面都是手擀麵,用大刀切細。煮出來口感筋道,看上去很光亮,幾乎是半透明的。此外,哨子講究五色俱全,黑木耳,黃雞蛋,綠韭菜,白豆腐以及用紅辣椒翻炒的肉丁,各種顏色一應俱全。細長筋道的麵條澆上鮮香酸辣的哨子湯,那味道怎一個「贊」字了得。
3.陝西風味美饌,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要問牛羊肉泡饃有多好吃,簡單地看看歷史記載就明白了: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讚美詩句。明崇禎年間,西安開設了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來此品嘗,倍加讚揚。1936年,國民黨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
好的牛羊肉泡饃,關鍵在於「煮」。煮得好,便肉爛湯濃,肥而不膩,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與肉合烹的「飥飥饃」,酥脆干香,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隨意掰出各種大小的饃瓣。吃牛羊肉泡饃時,陝西人也常常調入糖蒜,或香萊、辣子醬、芝麻油之類的佐料。吃後飲「高湯」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
4.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是西北較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如今是關中西府的重要名吃。其實陝西涼皮跟麵條一樣,只是一個總稱。具體看,麵皮有很多種,因材料不同,涼皮分成麵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等。在製作方法上,涼皮也五花八門,比如蒸麵皮、擀麵皮、烙麵皮等。在眾多涼皮種,最被認可的是「麵筋涼皮」的筋道,「漢中米皮」的香軟,「麻醬涼皮」的「香」和岐山擀麵皮的「筋道與香辣」。一碗涼皮,拌上簡單的菜絲,油香的辣椒刺激著人們的視覺和味覺......涼皮,是炎炎夏日裡難以抵擋的美味。
5.鍋盔(英文:guokwei),又叫鍋魁、鍋盔饃、干饃,是陝西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鳳翔縣鍋盔。陝西八大怪,烙饃像鍋蓋」。這如鍋蓋一般大的饃,就是陝西著名的鍋盔。
鍋盔的種類有很多,可製成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香椒葉鍋盔、咸甜鍋盔、夾酥鍋盔、油酥鍋盔等等。鍋盔最大的特點是要用油和面,用文火炕制。這樣製成的鍋盔中空、外酥、里起層,邊厚,吸汁不漏湯。
6.馳名中外的「德懋恭水晶餅」。水晶餅小巧玲瓏,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膩,糖重入口滲甜,且以其濃郁的玫瑰和橘餅清香使人見即想食。水晶餅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讚譽,被稱為「秦點之首」。
水晶餅源於宋代下刲縣。當時在關中一帶聲譽很高,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
元代已遠銷京、津各大城市至清代末年,經渭南同義棧張採風技師改進精製,產品以「金面銀幫,起皮飛酥,涼舌滲齒,清香爽口」而名聲大振。當時,以桐木盒和硬紙盒精心包裝,作為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清光緒年末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難到西安,曾在廣濟街口聞香停車,品嘗了德懋恭生產的水晶餅並大加讚賞,逐將其欽點為「貢品」,這之後德懋恭更是錦上添花,名價倍增。130年來,德懋恭人依據「德、懋、恭」三個字的語意去做人、經商,使德懋恭的名氣越來越大,德懋恭水晶餅信譽越來越高。 因此水晶餅以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最為正宗有名。
麻食呈棗核形狀,中間是空心的,製作好後,主輔料相融,筋韌爽滑,鄉土氣息濃郁。 麻食是一種面製品,先用大拇指把面搓捲成核形中間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塊燴制而成。它的主輔料相融,筋韌爽滑,鄉土氣息濃郁。製作麻食十分簡便,對配料沒有嚴 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葷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調劑飲食花樣。
7.石子饃是陝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干饃。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
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 唐代叫做「石鏊餅」,並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到了清代,石子饃傳入金陵,稱為「天然餅」。石子饃是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的饃。它油酥咸香,經久耐放,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就連就外賓吃後也大加讚賞
8.肉丸糊辣湯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西安人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 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可以是蔬菜牛肉丸子湯,或者說是牛肉丸燴菜,但是區別於外地的是湯要勾芡。湯里有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的土豆,蓮花白,胡籮卜,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說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爛,適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吃前澆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紅艷艷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花椒惹得禍),微微冒汗,渾身舒坦。 肉丸糊辣湯另有一個雅緻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據說胡辣湯最早來自河南。河南糊辣湯西安也有,主要成分
有麵筋、海帶絲、粉絲、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有牛(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蔔條、蔥花等。
陝西武功旗花面,武功縣添水面,武功縣麵粉最好,作面也好吃。
陝西的美食小吃可以說是聞名全國,肉夾饃、涼皮等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都喜歡吃西安的特色小吃。除了最常見涼皮、肉夾饃、牛羊肉泡饃、油潑面等,還有更多特色小吃的存在。 因為《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的熱播,陝西美食甑糕也是大火了一把。蒸糕用的深口大鍋古稱為「甑」,因此得名甑糕,甑糕以用糯米、紅棗為原料蒸制而成,蒸熟後的甑糕棗香濃郁,軟糯黏甜。 粉湯羊血是陝西地區傳統名吃之一,由制血、配調料和泡饃三個步驟精製而成。據《陝西傳統風味小吃》一書描寫為:「麻、辣、咸、香、光、嫩。羊血鮮嫩,入口光滑,調料多樣,辣香撲鼻,助人食慾,有利消化。」 酸湯水餃是一種陝西地區古老的漢族傳統小吃,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酸湯水餃顧名思義貴在酸湯,但餃子也是好的。大肉餡,羊肉餡,海味餡都有,以羊肉餡最受歡迎,一般都是手工製作,現捏現賣。口感酸辣爽口,回味無窮。 千層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歷代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其主要經過制酥、和面、制餅、煎烤四大步驟。做好的油酥餅色澤金黃、層次鮮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酥適口。 蜂蜜涼粽子是陝西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流行的傳統小吃。蜂蜜涼粽子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 泡泡油糕是陝西三原縣很有名氣的傳統小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唐代的燒尾宴名點「見風消」油潔餅。特點是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 因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金線油塔」。相傳始於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時進行了改良,成為上乘美點。入口松潤綿軟,油而不膩。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色小吃,陝西還有更多的美食沒有說到,陝西的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特色的代表性美食,有機會可以來陝西嘗嘗。
推薦閱讀:
※達州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小吃?
※浙江衢州小吃這麼好吃,為什麼不出名?
※大街上賣羊肉泡饃的很多,為什麼沒有賣牛肉泡饃的?
※2元錢一根的烤腸到底是什麼肉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