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國北伐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韓信,北伐能否成功?
我覺得一定能成功。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如下:
首先從韓信性格來說,這個人能忍辱負重,當年能受胯下之辱,這比司馬懿受諸葛亮的「婦人之衣」,可謂更勝一籌吧。這樣看來,兩者相遇,在忍功夫上,司馬懿就敗了。
然後看計謀和能力,韓信身佩七國相印,比較公認的有八大功勞:暗度陳倉、定三秦、虜魏、破趙、平代、滅齊、雍水之役、十面埋伏等8件。即便就是單項戰役來說,韓信也完勝孔明。比如,滅齊這場戰役中,韓信表現出了果斷和不擇手段的一面。
楚漢相爭進去白熱化,齊國地理位置重要。當時謀士,也是和狂生,就是那個號稱高陽酒徒的酈食其,他主動承擔說服齊王田廣的任務,誇下海口,我不用一兵一卒,就憑我的三寸之舌,讓齊國來降漢王你,劉邦大喜,就派他去了。
你還別說,酈食其窮白話了一頓,無非就是連嚇唬帶騙,居然說服了齊王田廣。田廣權衡利弊,覺得說的有道理,投降還能保住官位,一但失敗,小命不保。於是決定投降,並撤除歷下的兵守戰備。酒逢知己千杯少,天天和高陽酒徒喝高。
話說韓信不知道酈食其領了說服齊王的任務了,韓信自己領兵攻齊國時,劉邦也沒給自己說,「說服齊國」這事。等到了齊國曆下城附近,才知道酈食其成功了,韓信當時就想退兵。參謀蒯通說話了,酈食其坐上車,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了齊國七十座城池。韓將軍你一生能取多少城池呢?酈食其一次就頂你一生的功勞。
反正漢陽劉邦又沒給你說這事,你權且當不知道,攻下城來是你的功勞。於是,韓信大軍就乘夜幕的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生說: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烹殺了酈食其。
由此看來,韓信絕不是孔明謹小慎微的人,從這件事推斷,當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奇謀時,韓信是雙手贊成的。從韓信的性格來看,他也不會處處壓制魏延,相反兩人還比較投緣呢。
兵出險招,韓信和魏延也許不費吹灰之力,消滅魏國,曠扶漢室。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恕我直言,不可能!
我曾經講過韓信兵家四聖之一,謀戰派最傑出代表沒有之一!大漢初軍事無出其右者,項羽所不及。但三國鼎立天下形勢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即使兵仙也難以力挽狂瀾,沒有回天之力!
1、魏國太強大!綜合實力單憑人口三國蜀僅有吳的二分之一,魏又是蜀吳的二倍,魏國不僅人口眾多領土廣大,還有強大的騎兵。漢初諸侯割據,相當於分裂政權,韓信可以逐個消滅!但三足鼎立之時魏國政權穩固佔據整個北方,相當於戰國韓趙魏齊燕之和,如同鐵板一塊,難以撼動!
2、對方將領太強大!韓信能成功百戰不殆除了自己軍事水平極高,還主要對手很弱智。韓信威震天下之戰背水一戰:陳余太垃圾!若是用李左車之計,趙軍堅守不戰,韓信領兵再強僅萬餘人漢軍如何強攻打敗二十萬趙軍!但老狐狸司馬懿異常堅忍,笑受女衣,任你千方百計我自堅守不出!用兵之道其下攻城,不談糧草問題,蜀軍出漢中硬拼消耗戰又如何支撐得起!單一個郝昭數千魏軍死守陳倉硬扛住十餘萬蜀軍。
3、魏國君主太強大,不說曹操、曹丕,單曹睿水平也不低,在位期間主要實行休養生息,對蜀吳主要以防禦為主!北方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生產力水平高,經過數年發展軍屯糧草豐厚,發展速度遠超蜀吳,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一定要對魏國打擊,如果不能消耗魏國,蜀漢偏暗不可能保全。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如果魏國內部不出大問題,蜀漢就沒有機會!
4、天道難更易! 恩,可以這麼說!自關羽大意失荊州,諸葛亮兵出二路夾擊中原戰略宣告破滅,自此蜀漢可以說就沒有了機會。何為天道?有的人出身就是萬人之上,是其他人奮鬥一輩子都達不到高度!這就是天道吧!且行且珍惜!
能,韓信的軍事造詣在幾千年的中國無出其右者。當年打仗帶的都是新兵,還以寡擊眾,對手都是名將,每次對陣都不超過一個月,最短的是一天就打敗了陳餘20萬部隊。
諸葛是被小說神話了,斯人不以軍事見長,屬於漢初蕭何一類的人物,蜀漢的韓信和張良分別是魏延和法正。奈何魏延一生被壓制,最後身首異處;而法正不幾年就病死了,天不佑漢。六出祁山其實至少有兩次是有成功機會的,但他沒能把握住。一次是首次北伐,西有隴右三郡響應,東有孟達叛亂,當時曹魏確實沒有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諸葛過於謹慎,沒有大範圍的騷擾曹魏後方,讓魏國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憑險據守、節節抵抗,最後從容集結部隊繞到諸葛背後成功擊退蜀軍。第二次是陸遜在安徽擊敗曹軍,曹魏派主力東援,關中守備空虛。諸葛又一次屯兵堅城之下,20多天無所作為,坐等魏國從容集結,然後被迫後退。以後上天再也沒給他機會。
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這能力不說了吧。韓信是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他的對手排兵布陣是沒有漏洞的,但他每一次都能調動對手。
兵法以正合、以奇勝,諸葛一生不曾弄險,所以他打不了勝仗,一片大好的機會都打成溫吞水。換成韓信,這麼好的時機20多天的時間,夠他把洛陽打下來的。
感謝邀請
個人覺得如果蜀國北伐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韓信,北伐的成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首先對比一下二人
諸葛亮是丞相;處理內政,治理國家,行軍打仗,發明創造。那諸葛亮這麼才能哪個最強,哪個弱一點呢?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里寫到: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為干,優於將略。
總的評價就是諸葛亮的才能,內政大于軍事,軍事大於奇謀。
韓信是大將軍;謀派軍事家的祖師爺。治國安民韓信一點都不懂,只會帶兵打仗。那麼韓信帶兵打仗有多厲害呢?
劉邦對韓信的評價;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蕭何對韓信的評價: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總的評價就是說;此人戰無不勝。
可不是本人瞎寫的,都是同世的人給的評價,史書有記載的。老話講: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論全才的話諸葛亮要強的多,論打仗的話還是韓信更厲害一點。
早先諸葛亮是個管理後勤的文官,所以三國演義早期諸葛亮的戰績,像火燒營,火燒連環船,草船借箭之類的戰績都是作者張冠李戴的寫出來的。火燒營是劉備乾的,火燒連環船是周瑜指揮的,草船借箭是年少的孫權想出來的。
後期諸葛亮大權在握之後開始北伐,可能是由於文官出身的原因,萬事過於謹慎,又少有決斷。像孟達造反,出兵子午谷這樣的戰機出現後,都沒把握住。別的不說,像韓信的背水一戰和置於死地而後生這兩種打法,諸葛亮是想都不敢想的。
其實諸葛亮北伐時期,重大的軍事漏洞有很多。光看那些高人和專家的各種論證就看得腦袋疼,本人壓根也寫不明白。總之諸葛亮的北伐沒有小說中寫的那麼精彩,反而很平庸。
最後咱也腦洞一下,借用一下韓信點兵這個典故。把典故中劉邦換成諸葛亮,我覺得應該是可以換的,畢竟蜀國的當權者是諸葛亮和那時的劉邦一樣,都是一把手。
腦洞開始:
有一天諸葛亮和韓信遇上了諸葛亮問韓信:「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諸葛亮不解的問:「那你呢?」韓信自豪地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諸葛亮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那我不是打不過你?」韓信說:「不,丞相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而將士們是專門訓練士兵的。
GG
但是如果考慮到「北伐」的政治和經濟前提,韓信如果替下諸葛可能連門都出不了。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在不否定三國志真實性的情況下,季漢一方尤其是村夫本隊是沒怎麼輸的,從頭到尾基本上都是「糧盡而退」,而且每次回家都有一定收穫,最少最少也是「曾經輝煌過」(嗯,我說的就是三郡)。所以個人認為軍事恐怕不是諸葛的黑點。
其次,韓信指揮的季漢軍,同時存在使用或不使用古代(指三國以前)戰法的可能性,但這不是判斷韓信會不會失敗的理由。
其三,反對後人能憑藉時代buff無條件超越前人的設想。這個設想認為出生時間晚帶來的軍事文化、裝備、思想加對歷史人物的了解可以等於歷史人物的的本身能力加可習得知識。
總結:認可韓信的軍事能力,假設陳倉城是盤菜、假設韓信有奇計砸烏龜殼,但國力差距將使韓信隊止步長安、潼關一帶。
北伐韓信換諸葛亮
這個平行歷史就有些不一樣了。鑒於韓信在各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差不多是這樣的。
與劉禪關係融洽(村夫謙謹正直、韓信囂張跋扈)
有自己的派系基礎(什麼你說韓信是琅琊韓家的?!)
妥善處理季漢派系矛盾(韓信從沒表現出有政治協調能力,所以至少不強吧)
修治民政、發展經濟、完善律令(韓信從沒表現出有內政能力,所以至少不強吧)
維護與同事、下屬的關係(能打勝仗的上司,服是肯定服,但是能跟神一樣的諸葛丞相比嗎?)
基於這些原因,韓信在接受託孤之後可能死於刺客、政治陷害、或敗於經濟薄弱、民變、被出賣。
縱然他是兵仙,戰陣上所向無敵,還是敵不過士兵數量、兵員素質、糧食、軍備的絕對壓制。更不要說內部不平靖、上下都有不滿,戰略空間也過於狹窄。
把他換掉諸葛,季漢絕對死得更快。而留諸葛加韓信也不太夠,漢魏之爭中軍事只是最靈活和表象的一環,卻不是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同理,諸葛換蕭何韓信也沒用,諸葛換張良韓信蕭何我就不能計算了,張良畢竟是以天下為棋盤的棋手,也許他能有什麼妙手也未可知,畢竟曹魏不是沒有後門。
另外,韓信主持北伐,其實最多就是百戰百勝版的姜維,而且一定沒有姜維對季漢的毫無保留、還沒有姜維自律,當然這跟戰爭無關就不扯品德的事了。所以同樣跟諸葛恪也就更像一些。不是一個時代真不好評判,我個人覺得應該不能,不是我小瞧韓信而是當時天下大勢所趨。蜀漢的確不能與曹魏孫吳相抗衡,我認為有以下三點而不能成功。
時代背景不一樣三國亂世不是楚漢相爭,所處的時代所擁有的資源都不一樣,更為重要的是蜀漢後期無大將,空有廖化做先鋒,人才凋零嚴重。
雖然演義里有點神話諸葛亮,但是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確實是個治國理政的能人,在軍事方面能力可能略遜於其治國安邦的能力,但是也可以稱之為軍事家和謀略家。
對手不一樣很多人都問過我劉邦和劉備同從蜀中發跡,為何劉邦成功了而劉備卻不能成功?只能說三國時期蜀漢的運氣沒有楚漢相爭時那樣好,對手也不同。劉邦的對手是一個剛愎自用空有勇武之力的西楚霸王,再加上劉邦賬下人才濟濟,民心依附自然無往而不利。蜀漢的對手是強大且狡猾的曹魏,距江而守的江東孫吳,都是胸懷大志欲圖一統天下的霸主,對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只怕即便是韓信區區人生光陰也難掃平人間。
人才資源不一樣我讀了不下於十遍的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始終認為人才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價值所在,後期基本上是諸葛亮一個文臣在挑社稷大梁,身邊極度缺乏的就是人才,而韓信文有張良、陳平,武有樊噲、夏侯嬰等。如果兩人互換文臣武將可能結局就不一樣了。
當然,歷史不能主觀假設定論。
我的答案和很多人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如果蜀國北伐的是韓信,北伐一樣不會成功。
國與國之間的戰鬥拼的還是國力,非人力所能挽轉,諸葛亮軍事才能未必亞於韓信,很多人覺得諸葛亮不會用兵,覺得諸葛亮不會用兵的言論大都是近幾年才有的,你去翻翻歷史書看看一些名人是怎麼評價諸葛亮的,特別推薦呂思勉的《中國通史》。
北伐如果能成功前提得有三個條件
第一,荊州不丟失,荊州不丟,蜀漢的國力不至於如此孱弱,而且蜀漢可以雙路出兵,打的曹魏不知所措。
第二,天下有變,天下有變可以單純的指魏國有變,比如內亂什麼的,蜀漢就可以趁機而入,長須直入,說不定就滅了魏國。
第三,吳國不搗亂,別自己北伐的時候,吳國來伐自己,這三點都實現了,蜀漢才有可能北伐成功。
幾乎不可能,楚漢爭霸時中原諸侯國林立沒有統一。
1這是劉邦進關中,滅三秦繼而奪天下的先決條件。雖然劉備的蜀漢比劉邦的漢中王大一些,但是他面對領土人口都數倍於己的強魏,實力差距太大。
2劉邦是靠「蕭張信」三人打天下的而不是韓信一人!沒有蕭何經驗蜀地和漢中的話?韓信的攻城掠地根本無法繼續;沒有張良誘反英布,也很難有亥下之圍。軍事實力是建立在國力基礎上的。
3兩方朝廷能對比嗎?就算有韓信了,君王劉禪和一些反對北方的益州士大夫能和曹丕、司馬懿和其它曹魏名將對比嗎?
4諸葛亮雖然軍事上比不過韓信,但也不失為良將;韓信雖然軍事上強於諸葛亮,但是內政上十個他也比不上一個諸葛亮。真要把軍政大權交給韓信,別說進攻了,不自己亡國都算韓信超長發揮了。
5蜀漢後期內部一直在內鬥,諸葛亮在的時候也只能以北伐來緩解益州派、荊州派、外來派(姜維馬超等)之間矛盾。這個是死結,這個結不解開誰來都沒用!一個弱小不團結的蜀漢,北伐只是一個笑話!!!
即使是韓信,北伐成功的機率也很低。因為時代不同,諸葛亮北伐時,三足鼎立局面已經十分穩定了,曹魏經營北方多年,早已根基穩固,實力強大。根據《三國志》等史書的數據統計,曹魏在北方有200多萬人口,60餘萬兵員;而蜀國因荊州的丟失,和夷陵之敗,實力為三國之中最弱,人口不滿百萬,兵員僅有十萬之眾,如此懸殊的實力,即使軍事謀略高超,想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是千難萬難的。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預計的北伐時機是「天下有變」,而這「有變」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去世,曹氏權力更迭,曹丕篡漢之時,而這時候恰恰是關羽敗亡,荊州丟失,蜀吳交惡,劉備準備伐吳之時,而錯失這一時機,等魏國政局穩定後,以弱小戰勝強大,是絕無可能的。
而楚漢之際,各地諸侯王相對獨立,項羽的實際控制區域並不算大,加之各諸侯王反覆無常,北方地區實際是分裂與混亂的,韓信的優勢在於出奇制勝,亂中取勝,在楚漢之際是有條件實現的,而在三足鼎立之勢成型與穩定後,是沒有條件的。
不是我潑冷水,個人覺得不能。
諸位看官只比較孔明與韓信的個人能力,諸多觀點都是說韓信軍事能力強於孔明。可是,素以人情世故見長的中國風情,恐不能讓諸位滿意。
1、先論出身。二者皆是民,諸葛造勢以歸劉備,而韓信則大不同。韓信作為將帥之才,則不善於造勢。帥才古今多聞,而善造勢者少之。
2、接上言,談造勢。孔明北伐舉國受挫,為何能促成北伐,與孔明善造勢大有關聯。人人皆言阿斗痴,然阿斗痴否,尚未可知。孔明藉助自己在赤壁之戰時促成孫劉聯盟,以及在劉備伐吳時的政治立場以及長兄在東吳的地位,能順利地得到孫權的信任。促成連吳伐魏的天下大勢則不難,而觀韓信,又能造成何勢。就算韓信憑藉蜀漢才俊,促成連橫,而國內之勢焉能促成。(註:蜀漢後期,能促成東吳聯盟的人才又能是誰呢?且言聯盟之重點是國之利益,可東吳與蜀漢仇深似海,人民內部本身仇恨頗深,如不是像孔明這樣的善造勢之人,恐根本不存在聯盟之說。)國內之勢,孔明為人謙虛,善納英才,廣結蜀漢舊勢力,如李嚴李豐父子,才足以穩住蜀漢本地人民對劉氏一族的仇恨。韓信為帥,性本高傲,且用兵天馬星空,思想更是與眾不同,超出同時代者。作為一個空降的帥才,憑何去穩住國內局勢,恐會被本國勢力架空。
3、對上態度。孔明隨劉備後,一直作為軍師中郎將,為劉備出謀劃策。而劉備身邊也一直不缺帥才。如果韓信空降,憑什麼得到劉備的重用。退一步說,劉備以韓信為將,將舉國托於韓信。那麼阿斗呢?這一歷史上被人詬病的後漢主無疑是此論的重點。阿斗無才,韓信掌權。孔明的對上態度是什麼呢?1、相父。2、孤身回朝面聖陳詞。3、出師一表爭取人心。而韓信呢?違背劉邦聖意,將在外君命不受。作為臣子,忤逆聖意當如何?
4、對魏攻略。孔明用兵謹慎求穩,追求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詳細戰法不多翟述,對於後方而言,哪個皇帝不欣賞這種打法呢?
5、御人。魏延作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本身性本不忠。韓信能不能讓魏延心悅誠服地為蜀漢賣命誰有能說得清楚。
6、對手。魏國大才司馬懿,而項羽則無能與司馬懿匹敵的智謀之士。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三國魏延真的會反叛嗎?為什麼一直不受孔明待見?
※如何評價《火鳳燎原》中的呂布?
※東漢末年西川劉璋有兵將眾多,為何不攻取城池呢?
※《三國演義》中嚴顏投奔劉備後,為什麼基本再沒有啥作為了?
※古時候戰爭擊鼓會不會鼓舞敵人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