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師們都喜歡通過劈磚塊顯示功夫,劈磚塊能夠真正科學的顯示出實力嗎?


首先是從格鬥角度來講,一個人的格鬥能力是綜合的,格鬥基礎身體素質可以劃分成這麼幾個部分:力量、速度、爆發、抗打、耐力、硬度。而劈磚塊的能力體現的是硬度功底。作為格鬥而言,硬度並不是全部。就像高考成績,某一門滿分,如果其他都是低分也考不上大學。所以單以劈磚來判斷這個人能不能打是不科學的。

其次,劈磚表演里也有很多貓膩。首先磚就有很多種類,強度也不一樣。經本人親自測試,水泥磚比紅磚硬度低,紅磚比耐火磚硬度低(耐火磚至今沒劈開過)。另外就是磚頭的擺放。一般來說,體現功力的劈法是兩邊支點,從中間破開。這不僅要求掌根有較好的硬度,也要求身體有較好的發力。


還有一種比較投機的方法就是單邊支撐,另一邊凌空,這樣可以在接觸點利用槓桿原理更輕鬆就可以把磚壓斷,一般沒練過的人也都可以做到。

看一個人是否有硬度功力,就可以通過他使用哪種表演方式來區分。

就我自己打擂台的經驗來說,格鬥強弱除了我上面說的那些基礎素質外,技術和經驗也同樣重要。距離感、料敵先機的意識,防守反擊的處理都在裡面,也是個很複雜很龐大的體系。還要針對對手特點和自己特點採取相應的戰術,對手不一樣,適合的戰術也會不一樣。這些在劈磚裡面都體現不出來。

最後,很多大師自稱這是真功夫,先別忙著反駁。很多東西經過常年累月的練習,確實是真功夫,只不過對於格鬥來講未必是。很多人都會有個誤區,就是所謂的傳統真功夫都必須能打。其實未必,相聲、雜技哪一樣不是國粹,哪一樣又是不需要苦練真功夫?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就是這麼來的。不必太糾結能不能打,畢竟練習的出發點和目的不一樣。


謝邀。首先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感覺是問問題的人看的角度似乎有點主觀了。用「為什麼……都」來描述,但實際上據我所接觸過的大多數練武的,並不是通過劈磚顯示功夫。可以劈磚的不少,包括我也曾經嘗試過而且劈成功過,然而並沒有說一定通過劈磚方式來展現功夫高低的。

當然,常見的劈磚表演看過不少,為什麼常有這樣表演的方式,其實這個算是自古都盛行的。但不能忽略一個前提,那就是表演。

從古代到近代,街頭賣藝表演當中,就有類似的表演方式。電影霸王別姬裡面就有一段,街頭唱戲,觀眾不叫好,後來就拿塊青磚上腦袋磕成兩半,然後觀眾叫好收錢。所以開磚這樣的表演從來就是一種很直接很有噱頭的表演節目。理由則很直觀,磚頭硬,一目了然。一下子開兩半或者碎了,那就說明比磚頭還硬,似乎很體現功夫。至少從表演效果來看,那是妥妥的。

其他還有類似空手道表演常見的劈瓦片,跆拳道的劈木板,都有類似的效果。然而這些就是體現功夫嗎?如果一定要說是展示功夫的話,那麼就一定要加上前提,那就是為了表演效果而採用的方式。因為實際上這些劈磚劈瓦的功夫,並不是說只有「大師」做得到而普通人做不到的。當然前提是要不怕疼加上一點點的技巧。這裡可並沒有完全否定劈磚的技術和功夫含量。因為不怕疼和一點點技巧,也是需要通過練才出來的,這可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不信試試就知道。當然,這只是說,這種表演技巧,確實是為了表演而表演的,雖然有功夫體現,然而不是真正功夫的實力展示。

真正功夫的實力展示,如果說問題裡面要所謂「科學」的,那麼,我只能說,真所謂「科學」,只有一個辦法,也就是實踐。所謂實踐是展示科學的唯一標準嘛。功夫的實踐,那就是實戰。所以我一直堅決支持傳統武術走上擂台,真正的參與實戰檢驗。哪怕現在質疑四起,那怕到處是懷疑和責問攻擊,然而如果武術不走出實戰的一步,還是在表演層面的話,武術的本質只能是日趨消亡了。

就從這個問題就能看出,大家對現在的功夫,理解偏差,印象偏頗,這是武術自己出現的問題,所謂「大師」們,真的要警醒了。


這個小編之前寫過類似文章,就直接截取一段過來,雖然不是講劈磚的,但也不算離題吧:

小編覺得,中國傳武是徒手格鬥技(這裡我們不講兵器),但它也夾雜著一些獵奇,具有表演性質的內容,因為即使在古代也是有法制的,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能上街殺個人玩。在民間,你開館授徒,要有實用的本領,也要有特項的表演來展示你的厲害,一般平常我們認為不太可能的,往往有人做到,圍觀群眾就會覺得此技玄乎,此技擁有者厲害,拜他為師靠譜。之前在網上看過某師傅四指合併插破大陶罐的視頻,藉此顯示傳武威力,看他插之前還要時間「技能冷卻」醞釀發力。即使作為普通武術愛好者,我們也知道,不談速度,肘的殺傷力肯定比拳要大,力通過重重關節傳播,到了指尖加之骨架逐漸變細,肌腱逐漸變弱,指戳的殺傷力也遠遠不如拳擊。但通過刻苦訓練,練習者還是可以指破陶罐,但普通人稍微練習,一拳也可以輕鬆打破陶罐,那為什麼不練省事的拳打而選擇練難度加倍的指戳?這裡我們要分兩點說:1、可能有的吃瓜群眾會想,他手指都能插破陶罐,那一拳打過來還了得?這種「以小見大」的想法可能是因為我們就受武俠小說或電影的影響了,認為高手「內力全身隨意調用」,這可能就是傳武獵奇的主要原因了,但作為拳迷,拳的攻擊力只和練習的時間成正比,和指戳力量真的沒太大關係;2、吃瓜群眾又會說了,指力強,攻擊對手薄弱部位效果會很明顯啊,比如插眼。但你首先還要具備兩點:速度和準確度,實戰中你打算插眼你要能插中而且確保插中之前對方同樣具備攻擊力的拳不會先打在你的臉上。還有什麼咽喉頂槍啊,二指倒立啊等等,這是展示的真功夫,但哪個敢說能用於實戰?


說實話,如果這些劈磚高手生活在 1949 年之前,我相信他們多半會放棄這一絕技。

對建築感興趣的人會發現,其它,中國古代的磚石建築用的都是古雅的青磚,一直到民國的建築,大多數也以青磚為主,只有廣州、上海等少數城市有一些殘存的紅磚建築。

古建築採用的青磚,不論硬度還是強度都遠遠大於現在工地上的紅磚,劈斷的難度也大得多。

而且,還有一點,現代的紅磚體積遠遠比以前的青磚小,所以即便這門絕技練得很「2B」,也可以放手一搏。


如果說劈磚的功夫是否有實力,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以下兩個因素:

1.磚的硬度

2.劈的方法

磚的硬度代表難度,同是紅磚燒的過火的硬筆很大,燒的欠火的易碎,泥坯松的怎麼燒都易碎,泥坯加壓的反之很堅固,自然冷卻的和水冷的又不同等因素。現在工地上的磚多是欠火的磚,只起到給櫃架樓作隔斷用,不承重,所以易碎,反之在過去蓋房用的青磚之類則很結實,很難劈斷,過去的功夫高手能劈斷已很不容易,哪像現在是個鬼就像劈菜一樣容易。

第二,劈的方式,現在劈底下墊的不是石頭就是鋼板,總之必須比磚硬,藉助撞擊力破壞,不借撞擊的劈磚方式是真功夫,如果一手持磚,另一隻手劈斷的方法,並且能劈斷青磚的全國也找不出多少人,像鐵砂掌功夫大賽把手練的像鍋蓋的那是下了苦功夫的,那個如果具有一定的格鬥技巧,殺傷力也是很恐怖的。

本人少時胡亂練了一陣子功夫,這些都是親自試過的經驗


1:不是喜歡,而是這是他所練的基本功,鐵沙掌,這是一個武術基本功,基本上練過武術的人都會,沒什麼稀奇的。

2:這種功夫,專練一個手,按以前的說法,不是什麼厲害的,表演性質吧。實戰能力有,不是那麼好發揮的


能劈幾塊磚,肯定是有相當實力才能辦的到。如果放到台上格鬥,最不好使用的是掌,劈磚練的是用掌來劈,上台時不好運用,要點戴個手套就沒啥用了。再就是掌又比拳短了,想打到時方就往前靠,但這時對方拳過來打到你了,這又一短板,劈磚的掌上台實用性不行。加上這個與對手的距離抓得不好也難打出有力效果。通過以上分析,這掌上台打併不實用。所以大家很難看到劈磚手上台運用。各位大俠覺得這樣解釋是否靠譜?


功夫表演是為了得到觀眾的認可與肯定,從而達到目的。為什麼會選擇磚呢?我說點我個人的愚見:

1、磚頭的普遍性,日常生活中,隨處都能看得見,大家都知道磚頭挺硬的,我們用手是劈不斷。這樣觀眾心裡就承認這個表演難度了。

2、磚頭和同厚度的硬物相比較而言,通過訓練是可以劈斷,特別對於人高馬大的人士而言,只要稍加訓練就可以。如果換成同厚度的鐵,那是非人力所能及的。

3、磚頭比較便宜,3、4毛一塊磚,對於表演賺錢來講,還是比較容易收回成本的。特別是訓練的時候,一塊磚能劈好幾天,學費也低。

4、劈磚相對其它絕技而言,能更快學會。

5、磚頭到哪裡都能買得到,不存在表演道具不好買的問題。

6、劈磚表演自古就有,深入民心,觀眾喜歡。


一定程度上能顯示實力,這勿容置疑。

但在某些方面,也顯示了不勤奮學習的方面。德、智、體、美綜合水平,是都須提升的。

人對社會的貢獻,在於通過為人民服務,實現為自己服務,體現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的特徵。

劈磚可,愚公移山更可。祝您成功!


劈磚是力量和發力技巧的結合,厚厚一摞磚沒練過還真沒辦法,單磚是硌斷的,但是還是需要比常人手上多些力氣,再加一些發力技巧,干力氣活的或者有鍛煉手握力的都可以辦到,我見過一個力氣活師傅把一個壓線鉗硬是捏變形了。當然那種批瓦片木板的就純粹是玩個熱鬧,擺剖斯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束星北的一生?

TAG:大師 | 功夫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