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龐統沒在落鳳坡被射死,三國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三國的結果仍然不會改變。
話說龐統是在西征益州的時候,被張任軍給射死的。劉備入蜀時,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到劉備取得益州全境後,三國時代就正式開始了。我們看問題,不能光看自己手上有什麼牌,還要看對手手上有什麼牌。
劉備取得益州,再加上荊州,已經和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其實劉備和孫權的勢力遠遠弱於北方的曹操。因為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中華文明的中心在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而這些地區都在曹操勢力統治之下。東漢末年,由於黃巾之亂,軍閥混戰,中原地區遭受到極大破壞。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開始推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大大促進了北方農業和經濟的恢複發展。北方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只要北方持續休戰恢復農耕,北方就越來越具備對孫權和劉備的壓倒性優勢。
在這種局勢下,龐統能有什麼作為呢?換句話說,他能改變什麼呢?
我們唯一能想到的是,龐統有可能維護良好的孫劉聯盟關係不致破裂,而這也是唯一能夠改變三國格局崩潰滑向統一的關鍵。
但是實際上,我認為龐統做不到這一點,因為這太難了。孫劉聯盟的重要性,龐統應該是能夠認識到的,但是同時諸葛亮也肯定認識到了。我們的疑問是,為什麼諸葛亮沒能阻止孫劉聯盟破裂?
孫劉聯盟的破裂,起因在於關羽留守荊州時帶兵北上攻打襄樊,被曹操暗通孫權抄了後方老窩。關羽留守荊州時,諸葛亮已經交代過,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如果是龐統在,應該也會提出同樣的策略。問題在於這個策略的執行人關羽是否嚴格執行。
那麼關羽執行諸葛亮的政策方針了嗎?顯然是沒有。諸葛亮的話都不聽,他還會聽龐統的嗎?
有人說如果龐統不死,可以留守荊州啊!其實這是不了解劉備的用人習慣。劉備入川時,留關羽守荊州;劉備攻取漢中後,留魏延守漢中。假設劉備再攻取了其他某個地方,派誰留守呢?剩餘人選中第一個選項是張飛,而不是諸葛亮龐統這些人。在三國時期,被委以保境安民重任的大都是武將,因為那是戰爭年代,不是和平時期。
那麼龐統不死的話,有可能輔助關羽守荊州嗎?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也比較小。為什麼?因為龐統的名氣太大了,不可能甘居關羽之下。伏龍鳳雛,一個諸葛亮,一個龐統,也就是他的才學可以和諸葛亮比肩,那麼他在劉備集團的地位,應該也要和諸葛亮差不多。在劉備的政權中央機構,龐統可以屈居諸葛亮之下,但是在荊州這個地方部門,龐統怎麼可能屈居一介武夫之下?同樣,關羽也不可能讓出荊州頭把交椅給龐統,自己屈居龐統之下。
所以,關羽失荊州的悲劇,解藥只能在劉備身上。關羽不聽諸葛亮的,但他聽劉備的。而劉備卻沒能及早發現這個隱患,沒有親自把留守荊州的政策方針叮囑給關羽,導致關羽冷落孫劉聯盟關係,最後兵敗被殺,孫劉聯盟瓦解。
水鏡先生曾說:孔明雖得其主不逢其時!一生勞碌已!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劉備卧龍鳳雛都得卻只能偏居一禺,這其中有關羽尚武嫌文,張飛尚文暴下(也就是對部下粗暴最後被部下所殺)!在說二軍師,卧龍是劉備請的,鳳雛是來投的!本領,學識,智謀不相上下!那鳳雛豈不覺低人一等?當心中有了我和你本領相當卻做你的副手又怎肯甘心!老馬知途!劉備與龐統換馬已決定落鳳坡龐統身死還說出不聽卧龍之言以致今日!
說鳳雛不死如何如何,說換人守荊州如何如何…都和孔明的什麼草廬對一樣,一廂情願而已!一個集團關鍵的因素是老大!玄德、仲謀就一偏安之主。現在有若干人在說什麼孔明如何如何…廢話一堆!就玄德仲謀就沒有孟德的才能,他們要是有本初的才能都不會讓孟德那麼洒脫了!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諸葛亮和張飛、趙雲都會留在荊州,劉備在龐統輔佐下即可拿下劉璋。荊州局勢未必會如歷史上那樣「大意失荊州」不可收拾
可能實現克複中原,因為龐統死,諸葛亮沒辦法才去的益州。若諸葛亮幫關羽守荊州肯定是沒問題的,然後起上庸(劉封孟達)、起益州(劉備、黃忠、馬超、魏延)、荊州(諸葛、關張趙)三路伐魏,成功率很高
推薦閱讀: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真的代表了美國夢嗎?
※為什麼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叫做《勞蓮思長老的驚天秘密》或《幕後黑手_勞蓮思長老》?
※從性的角度解釋一下,《聊齋》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請問有什麼好看的現言小說推薦一下,謝謝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