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动画电影《大护法》?
看了下预告片,感觉画风清奇,略诡异。今年7月13日会上映,这部动画会火吗?电影《大护法》定档7月13日!首发“暴力与美”版预告_资讯_国创_bilibili_哔哩哔哩
《大护法》这部电影讲了两个不同的故事。
一个故事讲的是,一群被奴役的人(花生人),是如何从被欺骗,洗脑,和高压统治下的思想麻木状态,通过外人的帮助,逐渐清醒,并产生自我意识的,继而推翻了统治者的暴政。这是一个关于觉醒和反抗的故事。
另一个故事,讲的则是一个养殖业世家,靠养殖动物(花生人)并出售它们体内结出的某种矿物质获利——这一产业已经延续了几代人——但就在某一任家主正常生产经营期间,由于外人的介入,一批动物变异,像人一样开口说话,导致这一产业被宣布非法,几代人的心血毁于一旦的都市怪谈。
「倒了血霉了,养的猪开口说话了!」
看了一下影评,第一个故事,讲的人很多了。第二个故事,还很少有人讲。大家只同情花生人,痛恨这个名叫假神仙的统治者,我也一样。但大家想过没有,假神仙的人品是很糙,但假如站到他自己的立场上,他做的事只是在勤勤恳恳地经营致富?
为什么?因为他就是觉得养的是猪啊。
观众觉得那是人,是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们长着一副人形。但人形又如何?《西游记》里,唐僧面对长成人形的人参果,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不也吃了么?他认识到这东西像人,但不是人,可以大快朵颐,不需要有思想负担。同样地,一旦破除了「花生人是人」的设定,把他们当成一群会走路的人参果,就很容易理解假神仙们为什么那么「丧心病狂」。然后,当这群东西学会说话,甚至产生自己的思想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所有人如此惊恐乃至于狂怒?——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屠夫庖卯:「那我之前杀的都是什么东西啊!」
屠夫这个职业,穿透了动画与现实的边界。
现实中,很少有人认为屠宰场的工人是天性凶残之人,他们做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这份工作需要很强的情感隔离能力,具体地说,不能与被杀的对象共情。一旦把它们当成有情感能交流的生物,去体会它们的感受,工作就没法做了。它们只能是一个一个的活计,流水线上的物件。操作是标准化的,怎么下刀,怎么放血,这个过程中对方会扑腾几下,哀嚎几声,都是设定好的程序,他们只要按流程操作而已。
人是一种可以传输情感的动物,看到别人痛苦,自己也会痛(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痛楚甚至是生理性的)。毫无疑问,这是人性中珍贵的一面。但是对那些不得不面对痛苦的职业来说,这种能力也会带来很大麻烦。
有时候,隔离情感是必须的。对屠夫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物种之间本就隔着天然的屏障。假如是医生,尤其是那些与重症绝症打交道的医生,每天经历同胞的生死离别,恐怕就需要一层更坚硬的情绪防护罩来隔离自己。
几年前,我做过一个癌症病人术后心理干预的项目。一开始想要直接从医院找病人。肿瘤医院的医生很配合,但是一听说实验设计包括了半年之后的追踪,就直接劝我:「半年,数据脱落率太高了,大部分人撑不过半年。」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语气,平稳,干脆,仅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就像在说「过半年他们要出国度假」一样。
当医生平静地使用「半年存活率」这样的术语,来帮我计划未来的工作如何开展时,作为一个刚进入肿瘤病房的新人,我还停留在巨大的震惊中难以平复。我还没有那样的防御体系,看到那些数字的同时,就会不得不——无论情愿与否——想起病房里那些喜怒哀乐的面孔。他们很快就会被抹去了?
请允许我拽一个专业名词: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者,给这种心理状态命名为depersonalization,翻译为「去人格化」或者「去人性化」。如果用大白话说,就是变得不把人当人了。我不太喜欢这个说法,说真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去人性化。说这话的人,没有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过。我听说有的外科医生,要拜托同事给自己的亲人开刀手术,因为最好的手术,就是要排除掉感情干扰之后的纯粹操作,把操作对象看成一台构造精巧的仪器。如果有太多血肉相连的牵挂,就会影响到手术台上的快速判断和精准拿捏。所以那种隔离情感的能力,既可以说是倦怠之后的功能衰退,也可以说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职业素养。
不只是医生,对于很多工作来说,「不把人当人」都可以说是职业成长的一条必经之路。时下流行的自媒体写作,不也有很多方法论的教学吗?如何找准大众痛点,如何刺激读者的情绪,刺激哪一种情绪,如何让人产生转发,如何打通传播路径……这些方法的背后,不都是把人作为一个个「被操作对象」来看待的吗?一个从事自媒体写作的朋友曾经对我面授机宜,他说自媒体写作是一门手艺,我这种写法只能叫自发写作,自我表达型书写,「数据不会好看的」。他告诉我第一段要怎么开头,怎么留悬念,怎么铺垫,怎么转折。句子要短,故事要多,要用有共鸣的事情让大众产生切肤之痛。当然,还要一个看到就没法不点开的标题。
他教的是对的。假如我真的想把阅读量作为KPI,我就应该学习这些方法。这个朋友用这套方法,做成了好几个爆款公号。他说:「90%的读者都是单细胞生物,看文章不走脑子,我想让他们哭就哭,想让他们笑就笑。」
这时候他有一种职人的骄傲,就像庖卯的刀法大成。
他把读者看成单细胞生物,跟假神仙把花生人看成猪,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这句话没有任何贬义。只是就事论事地说,这些诚实、合法、勤劳致富的公民,他们的工作就是熟练地,有技巧地操作一些「人形的物件」。
所有能教的方法,能批量使用的技术,本质上都是针对「物件」而设计的。换句话说,即使对象是人,你也不要把他当人。真实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是无法批量操作的,「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如果你把对方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血肉温热的独特存在,你去认同他的情感,你就没法再操作他了。
我在学校教心理咨询,经常觉得这东西没法教,至少没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因为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对方是人,你跟这个人相处,就没有套路可循。有的学生问:「老师,他这么说,我要怎么说才能表现出我是真的在理解他?」我说:「问了这个问题,那你怎么说,都不是真的在理解他了。」
这就是跟一个真正的「人」交互,你可以看到是多么麻烦。如果想把它变成一份省心省力的职业,就要学会用套路。比如:对方这么说的话,你有三种应答的策略,看到对方哭,你就递上一张纸巾:「我能体会你的痛苦」。有时候对方会感觉自己被套路了,对于他的不满,你又可以有三种回应的套路。
你看,这样他就是一个人形的物件。
鲁迅在《而已集》写过这么一段:「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一句,道出了世界最大的真相。我妈妈是小学老师,当地土话里有一个词形容这个职业,普通话没办法翻译,意思是「按青蛙的」,就是说那些小孩子就像是池塘里的一群青蛙,谁的脑袋冒出来,就把谁按下去。我们说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只是一个理想。一个班上那么多孩子,必须拿一套实用的方法管教他们,不见得适合每个人,差不多就行。年轻的老师一腔热血,想要看见每个孩子的不同,上几节课下来,就被吵得头昏脑涨了。
我上小学那会儿,有时候放了学就在妈妈的办公室里做作业,听那些老师们聊班上的学生,用的是问题解决的口吻,「那样的学生,你就要狠一点,先把他镇到起,不然以后更管不了!」如同聊起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群生物,就像青蛙。
有一回,办公室做大扫除,清出了好多废纸来卖,其中有厚厚的一摞《暑假生活》,应该是刚收上来的学生作业,我帮忙搬到楼下过秤。卖废纸的钱,后来买了很多卤味,全办公室的老师一起分享,我也有份。那一期《暑假生活》我也做过,还记得假期最后几天,在惆怅的心情中写到手酸,遇到困难的题目,耗费太多时间,看着秒针滴滴答答,心里还会慌张。现在我想,搞什么啊,原来那些东西就是为了换成这一袋子卤味啊。——当然卤味还挺好吃的。
假神仙把花生人的一生换成了一个晶石,其实是差不多的吧。
我说的可能有一点远了。其实不是想写一篇愤世嫉俗的文章,告诉大家这样不好,工作就应该动情,用你的真心换取服务对象的微笑。如果真的那样搞法,大家早就崩溃了,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作为一个社会人,我慢慢接受了这个思想,即这种把对方当成一个物件来操作的工作态度才是成熟的,高效的,而且很专业。只要不把这种态度过分延伸到生活中,就好(比如,把哄女朋友也变成一个套路,就没意思了)。学校那些老师们,他们在生活中都是很可爱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护法》是一部思想深刻的伦理片。它提出的命题是:「什么时候把人当人,什么时候可以不当人?」假神仙不是一个纯粹的反派角色,他的「坏」是系统性的,而不完全是个人品格。换句话说,导演可以把他设置成一个谦谦君子,他仍然可以同时是一个压迫者,甚至杀人者。我们每个人也和他一样,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商人,或者是老师,都在用我们认为职业的态度,对另一些「人」执行职业的操作。但那些「人」——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傻瓜,单细胞生物,智商纳税者,屁民,或者青蛙——真的被当成人了吗?
或者换一个问题:有一天,当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人真的是一些「人」,跟我们一模一样的人的那个瞬间,我们心里,会觉得自己在做什么呢?
文/马小褂
《大护法》在我的朋友中评价很两极分化。
一派人在夸它有思想,有内涵,主题复杂黑暗,成人题材和政治隐喻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难得。另一派人则批评它台词尴尬冗长,剧本结构混乱,镜头单调,甚至有人批评它缺乏作为电影最基本的,对视听语言的把控。
前者,目前是主流的评价思路。而后者,出于对制作组和国产动画的鼓励心态,往往在提及本片时显得有些欲言又止,不愿意公开批评《大护法》。可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很奇怪,市面上似乎只听得到褒奖声,而每一个人都是从现状出发,去称赞、去解读片中那些光怪陆离的符号和隐喻。没有人去夸它作为一部电影,其电影语言有多出色,某个镜头的处理如何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电影,这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异常。
--
我对《大护法》抱有非常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我欣赏导演不思凡的出发点。这几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一直充斥着对美日动画的模仿,其中甚至有一些作品在技术上异常成熟——比如说,中国有两部藏獒题材的动画电影,由于导演和流程上完全由美日方面掌控,对视听语言的把握都非常洗练。对这些电影本身的素质我是非常佩服的,但同时,我打心底对这些片子有着微妙的抗拒感,无法亲近它们。
而且《大圣》火了之后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入了动画产业,业界的心态其实是比较浮躁的,大家的关注点总是在于商业逻辑:做这样的动画能否成为爆款?有没有成功的先例?
在这样的前提下,坚持做自己的东西显得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不思凡是国内动画导演中,极少数敢于在作品中加入有深度的思考,个人标识极其明显,作品风格拥有非常强辨识度的。他真是在用非常真诚的态度做动画,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大概就是「赤子」。
而另一方面,不思凡在短片时代还不明显的对于视听语言不成熟的短板,搬上大屏幕后被充分暴露了出来。《大护法》作为一部电影,拥有着非常让人惊艳的概念,而在实现过程中太不成熟。换句话说,虽然《大护法》的文本足以发人深思,但作为电影来讲,缺乏电影本身文法的掌握,即视听语言(演出)上的考量;而作为二维动画来讲,缺乏动画本身文法的掌握,即作画。
这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当然都知道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兼备的,但是当作品的内涵因为技术上的缺憾而没有被完整传达给观众,当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做到协调时,我们仍应当夸赞其内涵吗?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这取决于你对动画,对电影的态度是什么,而又希望能从中获得什么。我一向的态度是,没有形式做支撑的内容是站不住脚的。
--
我举几个例子。
《大护法》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低机位的大远景特别多,导致有一种从远处窥视的隐秘感。在一开场时我还觉得尚好,毕竟我们并不熟悉大护法,也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的视角是有必要的。但随着故事推进,充斥于片中的大远景让我开始觉得烦躁了,它在拒绝你对其中的角色产生移情,把你从故事中抽离出来,永远保持一个局外人的心态。非常热衷于客观视角的导演有很多,但绝不会这样频繁的使用大远景。
这个问题在枪战中显得更明显。我们会看到《大护法》中频繁用到一种大远景的构图,前景占据了一大半的视觉空间,由前景包围出一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而事件主要发生的地点就是在这个狭窄区域内的中景至背景上,观众似乎借由隐藏在某个物体后的摄像机远远观望着这场追逐枪战。虽然前景能够引导视线看向画面的正中心,偶尔为之可以加强画面的对比、表达紧迫感,但是这种构图过多以后造成的观感反而是非常强烈的空间闭塞感,以及对枪战结果保持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简单来说,只有压抑感,没有兴奋感。
所以我在看《大护法》中枪战最大的感受是沉闷和憋屈,在观片过程中我无数次想喊,这里为什么不多拉近一些镜头,这里为什么不压缩一下景深?《大护法》的构图,几乎是纯粹是为了凸显美术而成立的,作为镜头而言,完全没有其合理性。你要硬说这是一种风格也可以,但说实话,我从未见过如果提不起劲的枪战戏——大多数电影都是文戏把人看睡着,这部电影是枪战能把人看睡着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枪战,那就是「闷」,再用一个字来形容文戏,那就是「尬」。有很多明明可以用画面表达的东西,大护法一定要用台词说出来,这也就算了,虽然略中二了一些,我可以勉强接受这样的设定。但反而是最需要用台词表现的时候,片子使用镜头语言的方式特别单调。
从片子第一场对话开始,就暴露出《大护法》在文戏上的弱点。太子阐述他不愿意回去的理由时,一大段台词大概持续了二十秒之久,而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太子的近景,完全没有变化。同样,之后隐婆婆训斥小姜为什么和人接触那段,我印象中是个从背后打的大远景,同样整个过程中机位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场面调度可言。
这里的问题是,在大量台词充斥整个镜头的同时,画面本身没有任何信息量的改变。对话里采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不是不可以,但是当你这么用时,一定会需要表演去填充画面的信息量;如果动画里表演太困难,作画跟不上,多拆分一下镜头,也能让视觉表现力更丰富一些。光是站着念台词,动画电影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有一场戏我印象特别深刻,是红胖子找到太子,却和太子吵起来那场。对这场戏的解读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太子完全是被人劫持下,言不由衷的和红胖子吵;二是虽然太子被人劫持了,但多少有些借题发挥,表达他对红胖子的不满。从剧本的角度来说,后者能让两者形象更立体一些。然而,片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哪一种可能性,整个争吵来得特别突兀,并没有通过画面告诉观众这场戏的动机在哪,只是在单纯的争吵。
整个争吵的过程,只是单纯的正反打。我印象中是,太子正面近景,红胖子正面近景,太子正面特写,红胖子正面特写,太子正面大特写,红胖子正面大特写。角色一直处于画面正中的位置,镜头一直在拉近,确实会通过景别变化产生一些情绪上逐渐加强的结果。但问题在于,一是表演过于薄弱,不解、惊讶、恼怒,种种情绪变化完全没有从角色的脸上体现出来,此时让角色处于画面中心,一个自然的逻辑是应当强调表情变化来增强说服力,否则还不如两人都采取侧拍靠近画面边缘,通过留出的空间来增强两人对峙感;另一个是,台词的节奏,既没有产生争吵越来越激烈的效果,也没有留出两人情绪酝酿的间隔。
这是红胖子整个片子中唯一一次表现出情绪(最后的嘴炮除外,那场戏更缺乏动机),也是他表现得最像人的时刻。本应当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戏,结果拍的如同温吞水。
我知道《大护法》制作经费低,缺钱,也缺人,但这不是不重视镜头语言的理由。缺钱有缺钱的做法,你也可以尽可能在表演上省开支,但无论实拍还是动画,照样有太多不依靠表演、单纯依靠风格化的镜头语言玩出好效果的导演。
--
即使大家都夸赞《大护法》故事有深度,也只能说明它有一个好故事,而好故事并不意味着好剧本,《大护法》在把故事转化成剧本时做得很差。
首先还是主角的选择上。红胖子毫无疑问是本片的第一主角,影片前半一直是以他的视角展开的。然而红胖子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主角,他在片子里只和太子产生联系,和花生人、和小姜、和小鸣、和欧阳吉安,几乎都没有多少交集,全程保持一个过客的状态。加上片中性冷淡式的镜头语言,观众完全无法对片中主要角色产生移情。学过编剧的都知道这行有个「角色弧」的术语,指角色在故事历程中的转变和内在的心理历程,红胖子反而是片中角色弧最平的一个角色,没有感情变化(两场生气的戏,都严重缺乏动机),没有获得成长,更没有深层次的心理揭露。
性冷淡式的角色确实一样可以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主视角,问题是很大的。就好比很多人说红胖子让人想起古龙,但古龙写了那么多性冷淡角色,西门吹雪也不是主角,主角只能是交际甚广的陆小凤。
同一个故事,如果主视角是从太子或者小姜出发,观众会更容易产生移情——可惜太子人设做成了搞笑役,不然的话太子更合适做主角,现有人设下主视角从小姜出发可能是最合适的。这两个角色是整个故事中唯二具有人文关怀的,有喜怒哀乐,也有心理历程和成长。
然后,《大护法》中故事的推动是缺乏逻辑性的,冲突的非常都合,而且永远不会通过镜头去做铺垫。我能够理解,有些逻辑关系是可以被暂时隐藏起来,来加强影片的悬疑感,但不意味着应该把所有的疑团全部束之高阁,不去解决它。
我且不说罗单(最终BOSS)和那个神秘女人的来历,也不理会红胖子的身世,先姑且把他们当作系列作三部曲里未来待解决的悬念。可仅在本场电影里出现的角色,总不能也这样吧?
欧阳吉安为何雇佣罗单,两人是什么关系?导演没有做解释。一个正常的逻辑应当是,罗单应当是欧阳吉安雇来预防和镇压武装政变的,因为吉安除了装模作样靠法术骗人,手上并没有值得信赖的暴力机关,作为一个小型法西斯政权它先天上就不成立,任何一个突然反叛的花生人都可能干掉吉安。然后故事通过吉安的口中告诉我们,「杀杀花生村民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连行法者也杀」,也就是说罗单平时只是杀杀花生村民,根本不承担镇压和监察行法者的作用,在整个体制下更像一个局外人。一个极小的动乱都可能摧毁整个体系,这样也能叫法西斯?
小鸣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爷爷,爷孙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不知道,故事里从来没有两人在一起的镜头过,好像除了一个爷孙设定,两个人根本没有血缘关系,毫不关心对方的存在。行法者们为什么突然叛变,相信隐婆说的话?我们也不知道,行法者们和隐婆之前也没有任何的交集,只是导演需要这样一场戏,于是叛变就发生了。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需要多埋一些暗线作为铺垫,否则当冲突发生时,观众只会觉得突兀。
除此之外,角色行为的动机完全站不住脚的地方也大有所在。红胖子从法场救下隐婆,还没走出危险境地,就扔下两人独自去找吉安算账。为什么红胖子的主要目的突然从找太子变成了找吉安?更关键的是,营救根本还没结束,怎么就会直接丢下两个没有自保能力的人?隐婆和小姜被刑法者抓到,本身就是由红胖子莫名的动机所决定的。
当然,还有最后屠宰场那场戏,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很想笑。已经无法去数清有多少槽点了,只能用一个词来评价,「都合主义」。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戏与戏之间的连接,是基于主角一个站不住脚的动机。我非常怀疑导演是先决定了每场戏的内容,然后为了抵达那场戏,刻意去找一个连结的方式,而没有考虑过角色的动机。
所以《大护法》的故事深度,其实仍是一个空中楼阁。没有做好基础的架构,再出彩的概念,也只是在故作玄虚罢了。
--
影评的最后,我想重提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什么是「作者」,什么又是「作者电影」?
自从「电影手册派」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了,可我们仍然一再误用这个概念。并不是具有明确个人标识,坚持自我的导演就是作者,而是在尊重电影本身文法,能够熟练运用视听语言的基础上,才可以称之为作者。作者论本身是对电影本体的拷问,忽略这一点来空谈作者,根本是本末倒置。在没有打好基础之前,一味去追求主题的深度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的宣发经常会看到说「《大护法》是一部典型的作者型动画电影」,不是的。真正按照《电影手册》派当年的观点来看,《大护法》恐怕更接近一部「优质动画电影」,是「美术」电影延长线上的产物,并没有真正去挖掘动画电影其动画和电影的双重身份,去挖掘两者本身的独特魅力,而只是在主题和美术上雕砌一些空泛浮华的东西。「作者电影」绝不是没能掌握好电影语言的导演的护身符。
热衷于主题上的文字游戏,又或者被华美的美术所打动,这没有任何问题,我也完全理解好评者的出发点。但我也希望大家能更多思考,电影是什么,动画又是什么,什么才是动画电影的表现手法。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 「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没想到随便写的评论还有这么多人留言,为感谢各位支持,多写一点儿~
@愚者 的回答点赞的人很多,但很明显看电影的时候开了小差,有些情节没看,所以他说有些叙事情节缺失,实际上这些事情都交代了。
-----------------------------------------------------剧透瞩目------------------------------------------------------
比如他说剧情没有交代花生村一定要抓走太子的原因,实际上后面说了,是小鸣策划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干死大护法,剧情里也交代了是罗单(黑衣三角头)想和大护法过招;而蚁猴子,小鸣第一次带路的时候有很多篇幅描写,比如蚁猴子的巢穴。
我对这部电影还是挺喜欢的,不管则么说,能拍出这个思想深度的动画很不简单。但这部电影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删减,也可能是由于改了剧情。听说早先的版本中,隐婆是小姜的妈妈,不知道是否属实。大护法与罗单的最后一战,罗单死的太轻松,不知道是不是有删减。
这些都还好,我最反感的是,很多一部电影就能说好的故事,非要设置一堆可能导演自己都没法圆的悬念,留到下一部,搞得整个电影就像个预告片。本来电影这个形式制作间隔时间较长,一年出一部都很难保证,17年看了这个大护法,可能要到19年才能看第二部,这么长时间悬念早忘光了,你让第二部的观众看完说看不懂(因为他们没有看第一部)就好吗?
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算是续集拍的比较多的,有续集的那几部动画每部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你从任何一部开始看都不妨碍理解剧情。
比如说《玩具总动员》系列,拍第一部的时候还没打算拍第二部,剧情很完整;第二部告诉大家,牛仔胡迪是一个玩具系列,还有过主题动画片,观众会觉得:哦,原来胡迪还有这样的来头。但是第一部里丝毫没有提,这样的展开就非常自然;第三部里许多玩具被拍卖了或者送人了,其中就有胡迪的女朋友牧羊女,这可能算是为数不多有意设置的悬念了,但也只是提了一句话,因为这部电影里没她的戏份,不给观众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是下一部作品就可以拿这个伏笔做文章,这就挺好。
就算是喜欢埋伏笔设置悬念的漫威宇宙系列,也不会刻意去设置一些空白让人摸不着头脑。悬念基本都出现在片尾彩蛋中,跟正片没什么关系,看完正片故事体验就完整了,彩蛋只是起了个头。比如钢铁侠1片尾提了复仇者联盟,正片里说了么,一句话都没说。如果正片里tony一直说我要搞了联盟,正片结束了观众一脸懵逼:你的联盟呢?
《大护法》的剧情设置就很多问题,就说罗单和彩的关系,看完隐隐约约感觉罗单救了彩,但两人为什么这么亲近,罗单为什么偷窥后又躲开,还爆了深吻的花生人,剧情都没解释。
电影给了彩很多的镜头去描写,但基本没她的什么戏份。我一直以为后面彩会出现,推动情节发展,可是她没有,只是出来收了个尸。如果彩的地位没那么重要,那么她的戏份应该删减一些。或者让彩直接参与故事互动。而现在彩的戏份不长不短,很尴尬。
正面案例是《功夫熊猫》里阿宝和鹅养父,剧情没有告诉你鹅养父是怎么收养小阿宝的,阿宝也没问父亲自己的身世,也没有把剧情设计为太郎杀了阿宝的亲生父母,因为这一部没它的戏份啊。第三部鹅养父的戏份大大增加,关系也明了,这样的伏笔设计就很自然。
如果让大护法团队来写《功夫熊猫》的剧本,恐怕第一部里阿宝就问了自己的身世,然后鹅爸爸说有个沈王爷如何如何;阿宝去拜师,乌龟师傅说曾经我有个敌人叫天煞如何如何;结果看完第一部,观众黑人问号:沈王爷是谁,天煞又是谁?
回到大护法这部片子里,如果罗单和彩这么重要,剧情里可以详细写写。比如说罗单是某个刺客组织的刺客,救过那个女人,然而罗丹一心追求枪法,厌恶情感;下一部你可以说这个刺客组织都有谁如何如何,做一个展开。至于彩,除了洗澡收尸外基本没什么事儿,能不能设计她跟小鸣有些关系,这样人物的关系网就更完善了。结果剧情是欲言还休,等着下一部再做解释。
大护法的能力其实本作里可以完全不提,你埋了一个这么明显的伏笔,最后也不解释,还不如不说,第二部再提这个超能力,大家反而会觉得你的伏笔埋得好。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有点儿过于苛刻,毕竟我们和迪士尼梦工厂还存在很大差距,能拍出《大护法》这样的电影还是值得肯定的。希望《大护法2》继续延续国产动画的荣光,再创佳绩。
感谢~
对于《大护法》,在一浪高过一浪“年度最佳国产电影”的赞美声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
十天前,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上映。十天后,豆瓣上超过7万名网友共同打出8分,这也是今年国产故事片收获的最高分数。
这部号称“前所未见,成人动画”的影片讲述了“奕卫国”大护法为寻找失踪已久的太子,误闯花生镇的故事。花生镇是一个被神仙统治者控制的“乌托邦”,身为居民的花生人贴着假眼假嘴,没有自我意识,任人摆布,互相残杀。好在,随着大护法和太子的闯入,花生人的觉醒与反抗也随之到来。
“这个动画我想非常系统地去探讨一些问题,包括束缚,以及束缚背后的恐惧。”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访时,《大护法》的导演不思凡说道。
带有鲜明叛逆色彩的“反乌托邦”剧情、充斥着爆头、分尸、蓝绿色的血浆四溅等昆汀式暴力美学的画面,时不时出现的貌似富含隐喻的台词,都是这部动画电影收获爆棚口碑的原因。
但是,在一浪高过一浪“年度最佳国产电影”的赞美声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
战战兢兢的赞美
仔细翻阅《大护法》的各种影评,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它们中的大部分赞美都以一种转折的形态出现——
“虽然不完美,但它就是一个这样另类且与众不同的存在”;
“大护法属于瑕不掩瑜的那种好”;
“其它缺点我当看不见,因为我就想鼓励这种创作”;
“即便叙事有诸多遗憾,但是,这与众不同的风格与背后那些藏着的事,还是非常难得”
由此可见,作为国产动画,《大护法》做得是不错,但它也是一部硬伤明显的电影。
首先,《大护法》的画面略显简陋,无论大护法还是太子,都经常性地面对镜头嘴巴一张一合连续讲十几秒台词。
《大护法》中的太子。
其次,整部影片的主线剧情无非是太子不小心丢了、大护法去找太子、太子又丢了、大护法再去找太子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很多人物一个又一个没头没尾地从镜头前经过,没有前情,没有后续。
作为绝对主角的大护法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遭遇过真正的威胁,尽管一度被对手打到武器尽失,血流不止,但只要做一个噩梦,再迎风流泪地讲几句文艺腔台词,又能马上满血复活,而这些台词也很像一个又一个生怕观众看不懂而必须总结的“中心思想”。
但即便如此,观众们似乎也不得不夸。毕竟,它所呈现的开拓性是时下中国电影行业无比稀缺的,它进行了“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自我分级、摒弃了传统国产动画低幼画风、故事拥有成人逻辑和趣味,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大多数国产电影中看不到的——创作诚意。
此外,《大护法》诞生的曲折也令知情者生出了“太不容易”的共情。
《大护法》导演不思凡 图 / 来源网络
导演不思凡学工科出身,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电信局上班,出于热爱,利用业余时间画漫画。flash盛行的时代,他以“悠无一品”为网名做独立动画,创作了颇有影响力的作品《黑鸟》,讲述了一位叫梁衍的侠客在复仇的路上,偶遇各路神秘人物,经历种种离奇冒险的故事。
囿于人力限制和flash的衰落,每集5分钟的《黑鸟》最终只更新了7集,它的停更一度被誉为“闪客时代十大遗憾之首”。
《黑鸟》
随后,不思凡辞去工作到杭州去专职做动画,但到了杭州才知道,比起理想,生存才是动画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护法》一直都很缺钱,一度甚至缺到不思凡已经打算放弃动画去做漫画,后来,“好传动画”的老板尚游愿意在连剧本都没有的情况下给他投资,项目才重新启动。
为了省钱,《大护法》的初始团队只有4个人,关在杭州整整画了两年,画出了影片的雏形。制作的问题解决了,发行又成了问题,他们原本没有奢望上院线,但即便是视频网站,也“都不行,没人要”,好在最终光线传媒愿意追加千万级别的投资,这部国产动画才有了走上大银幕的机会。
难得的诚意+曲折的过程,就好像一个类似于“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的前提,由此,无数战战兢兢的赞美诞生了,观众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表明立场,生怕一个不留神说错了话会伤害了这种稀缺,从而导致它昙花一现就此没了下文。
观众们因为稀缺,所以珍惜,但在这种“珍惜”的背后,却是数次被粗制滥造和低幼剧情伤害后的委屈与宽容。
回不去的过去
“落后的国产动画”——这些年,大量烂片的产生使得中国观众似乎达成了如此的共识,但事实上,中国动画曾经的风光则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
早在1941年,中国动画的先驱鼻祖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就制作出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片。
1941年的《铁扇公主》
为了完成这个80分钟的巨作,在那个战乱年代,100多人的团队纯手工绘制了整整一年半。它的影响力辐射全亚洲,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才下决心放弃学医投身动画的。多年后他到中国访问时,特意拜访了他的启蒙老师万籁鸣,二人还合作绘制了一幅《阿童木牵手孙悟空》。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一大批的佳作喷涌而出,每部都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随着《神笔马良》《牧笛》等作品先后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奖项,享誉国际动画界的“中国学派”也由此形成。
《大闹天宫》投拍时的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制作这部电影,万籁鸣牵头组建起二三十人的艺术家团队,花两年时间画原画,不惜成本只为证明中国有能力做出影响西方的动画作品,宫崎骏就是在看了《大闹天宫》后,才萌发将动画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想法,而他的偶像正是《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张光宇。
被宫崎骏奉为神作的中国动画《大闹天宫》。
改革开放之后,动画乃至整个电影行业逐步开始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如《大闹天宫》这样不考虑成本的“任性”很快难以为继。
1984年,宫崎骏造访中国,特意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进行艺术交流,但他却发现当时的工作人员已经没有了创作激情,最关心的反倒是日本动画行业采用的“按件计酬”制度。所谓“按件计酬”,是指按照原画一张多少钱、动画一秒钟多少钱来计酬。当时,国内的创作者们普遍认为统一工资不合理,正在寻求全新的分配方式,但如此“不谈艺术、只谈金钱”的态势则让宫崎骏感到极其失望。
这几乎是整个中国国产动画行业衰落的开始,正如著名电影编剧芦苇曾经说过,“拍《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时候我比较高兴,我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终点。”
“一边坏,一边蠢”的现在
衰落已经足以令人惋惜,但这些年来国产动画行业的混乱,只能令人不得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为了重振国产动画,2004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和补贴扶持国产动画,例如,对进口动画限制播出,将黄金时档播出资源划给国产动画,从国家到地级政府都设立了动漫基金,对本地动画企业进行补贴,很多省市的补贴标准都是:地市电视台播出2D动画奖励500元/分钟,3D动画奖励1000元/分钟,上限为100万元;在央视播出的翻倍,上限为200万元。对于动画电影,则补贴更高,例如厦门的标准是:全国院线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奖励3000元/分钟,地区院线播出奖励1500元/分钟,获广电总局优秀奖的一次性再奖20万元。
但是,补贴没有唤回国产动画的春天,反而招来了无数骗补贴的伎俩。“为了拿补贴,很多动画是很烂的,毕竟就这么点钱,里面还要有利润。”不思凡告诉《每日人物》。
不少动画公司以极低的成本生产极烂的作品,再以几乎免费的价格送给电视台播出。这样可以让他们拿到政府的补贴,由于成本极低,还可以赚取不少利润。因为在央视播出的动画片补贴高于地方台,央视动画频道甚至拿出凌晨时段用来排播低幼动画,尽管这个时间小朋友几乎都已经睡觉了。
于是,虚假繁荣诞生了——据相关数据统计,2004年,中国动画产量不足4000分钟,但到了2013年,中国动画产量却达到了26万分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而排名第二的日本仅有9万分钟。
无数为了骗补贴而诞生的烂动画也最终让观众成了无辜的买单者。
2010年央视播出的《雷锋的故事》号称投资2100万,然而人物表情呆滞、动作生硬、背景粗糙,诡异的画风被观众戏称为“动画恐怖片”。
为了骗补贴,动画片《汽车人总动员》对皮克斯原作的抄袭堪称无耻。
2015年上映的《汽车人总动员》更是毫无底线的山寨之作。从角色造型到海报都抄自美国皮克斯动画《赛车总动员》,而影片内容更是电视版3D动画《K时代》的重新剪辑。换个名字上院线一日游骗补贴的丑陋嘴脸,使得这部“影片”的豆瓣评分一度低至2.1,创下豆瓣有史以来的最低分记录。网友评价“盲人都看的出来是抄的”、“此神作之后,中国再无动画烂片”。
2017年贺岁档上映的《熊出没之奇幻空间》虽以黑马的姿态收获超过5亿票房,然而却被网友一口气揪出抄袭《幽灵公主》《大圣归来》《钢铁侠》《阿凡达》《机器人总动员》等一连串经典作品的痕迹。
至此,被伤透了心的观众不得不发出哀叹:“国漫的良心都快被黑透了。”这一切也正迎合了《大护法》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一边坏,一边蠢,就是这里正在发生的事。”
脱不掉的“秋裤”
有人堕落,也有人希望挽救堕落。
作为挽救堕落的代表,《大护法》尽管收获无数赞誉,甚至被捧为“年度最佳”,但依旧不得不面对惨淡的现实——
过去三年以来,每年暑期都有一部“大”字头的国产动画电影面世。
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尽管故事讲得支离破碎,剧情依旧低幼,但它却创下9.5亿的票房奇迹,至今仍是同类影片中最卖座的记录。这背后有它脱胎于《西游记》的怀旧卖点,也有当时国内电影市场“人傻钱多”的助推,同期的《捉妖记》票房24亿,《煎饼侠》票房11亿。
2016年,《大鱼海棠》打着“一个作品坚持12年”的情怀亮相,继续借着市场的火爆揽收5.6亿,但画面美到每一帧都能当壁纸的同时,剧情羸弱到几乎没有。
《大鱼海棠》
今年,《大护法》出现,尽管制作比不上两位前辈,剧情也有明显硬伤,但整部影片的完成度已经明显好于前两部,但由于观众们被烂片反复伤害后出现了不信任,整个市场开始冷却,截止今天,《大护法》的票房才刚刚超过7000万,仍处在赔本状态。
影片最初的出品方“好传动画”眼看票房不理想,急了,甚至发文《站直了,大护法》,开篇上来就质问观众:“片子做得不好,你们骂,说模仿、说空洞、说敷衍!现在口碑摆在这儿,你们却不看了?”
至于很多观众所期待的“续集”,则仍然是一个看似摇摇欲坠的未知数。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总经理易巧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大护法》会不会有续集,取决于能不能回本:“宣发啊,成本啊,整体加起来,要一亿左右才回本。能回本的话,肯定会做下去的。”
导演不思凡自己的回应听起来也不太乐观:“作为创作者看情况吧,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去呈现一些东西,并不一定要电影。”
《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为《大护法》做的声援海报。
这也令人想起两年前《大圣归来》大卖时,有网友问导演田晓鹏,“《大圣归来》票房大卖,感觉国产动画已经迎来了春天,对于刚投入动画行业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田晓鹏回答:“别着急脱秋裤。”
两年后,《大护法》在如此口碑爆棚的情况下,未来依旧难以为继,这也印证了田晓鹏的说法,只是如今,这条“脱不掉的秋裤”可以用《大护法》自己的一句经典台词来表达——“为什么太阳这么红,却还是这么冷?”
每人互动
你最喜欢的国产动画是哪一部?
本文首发于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就算把《大护法》捧上天,世界也不会因此而变好》
文 / 李悦 编辑 / 金石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
《大护法》少儿不宜的不只是血腥暴力,它比你想象的更骇人。
今年暑期的爆款动画《大护法》正在热映,叔也已经刷了两遍。
几个月前,叔已经写过了它的前瞻: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国产动画,竟然还是限制级
现在,还想再写一篇后记。
《大护法》不负期望,目前豆瓣评分达到8.0,良好的口碑就是有力的肯定。
但首日票房仅有808万,实在是可惜,难道只能小心翼翼的图个破亿的结局吗?
从电影早期宣传时,最大的卖点就是自分级PG-13的成人向。
当观影过后就能发现,大尺度和少儿不宜都不是噱头,而是占据通篇,服务剧情。
如此充斥着断头分尸,腥风血雨的江湖,其实是一部风格洋溢的作者电影。
身为导演和编剧的不思凡,崇尚昆汀式的暴力美学。迫于形势所趋,他也曾试着迎合大众的口味,可越是做着寻常的大锅饭,越是觉得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于是他干脆就遵从内心,按着自己的喜好来。
《大护法》原本没准备登陆院线,也正因为这样才为不思凡提供了更大胆的创作空间。
如果一开始就打算上院线,哪怕我做暴力,也会砍掉一半暴力镜头,就不会像现在做得潇洒和放飞。
可以看出,片中大护法说个没完,金句不断的话痨劲儿,也是有点昆汀的意思。
导演最初剪辑的动画,比影院里所见的内容还要黑暗,甚至能达到“未成年人不建议观看”的限制级,后来他们自己也有点看不过眼,修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构建起全片的是1065个镜头,795个场景和91360帧的原画。
背景画稿展现出中国水墨风的古韵之美。
不思凡脑洞大开的设定也格外吸引人。聪明的是,他将“黑花生”这一部全都集中在花生镇里展开,小结构比较易于驾驭。
当然,他的野心远不止这些。
大护法长生不死的过往,蒙面枪手罗单和神秘女子的身世,小姜脑中蓝色的石头,都是有待解释的悬念。
叔感觉到暂时显露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未来的续集中还会揭开更宏大的世界观。
尽管整体瑕不掩瑜,它暴露出的缺点也应该得到正视。
情景的转换并不太连贯,角色讲话嘴巴单纯的张开闭合,没有细化到匹配口型。
从110分钟的原版剪下去20分钟的之后,台词仍旧过多造成了堆砌之感,实现突转与发现推动剧情,大都是依靠人物对话。
然而,这种方式也是节省成本的举措。
《大护法》基本是“穷养”起来的,初期的制作团队只有4个人。
不思凡是通过同事桌上的手办,闪现出了花生人的灵感。“花生镇”的概念则是起于巴西贫民窟的照片。
后来他们不仅获得了投资,还有“江湖第一剪”的林安儿担纲监制,她曾经凭借星爷的《功夫》,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剪接。
这对于大市场下的独立动画人,无疑是幸运的。
作为“大字辈”动画的后生,《大护法》也得到了《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支持,两款助力海报看得也是叫人心头一暖。
当年的《大圣归来》天时地利人和,创下了9.5亿的票房神话成为最卖座的国产动画电影,位列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第三。
《大圣》的制作过程长达8年,初来乍到的小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崩溃,才呈现出精良的长动画。
导演田晓鹏等人下足了苦功夫,亲自细抠画面。
没钱弄动作捕捉,就请了几个青年演员来表演。江流儿向大圣问个不停的桥段,就是动画师照着真人的神态动作绘制的。
7月10号,刚好是《大圣归来》公映两周年的日子。
十月动画特地发了一封长信表示感谢,也写出了他们对待第二部的诚恳。
收获了5.6亿票房的《大鱼海棠》耗时就更久了,十二年磨一剑,期间还经历了三次跳票。
项目前期就坎坷不断,后来终于走上制作流程的正轨,也因团队条件和能力有限导致效率很慢。
后来影片把一部分工作外包了出去,音乐是日本做的,一些后期是韩国公司负责的。
这部不是由国内独自完成的国产动画,画风确实偏向宫崎骏。
片中引入《庄子·逍遥游》等中国文化底蕴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可上演的却是一出三角恋的琼瑶言情戏码。
分镜,美术等方面都没问题,但核心的剧本成了最大的败笔。
这仿佛应了田晓鹏之前给网友的回复。
国产动画的春天,来的哪有那么容易。
好在有一群人仍然没有放弃摸索。
光线传媒在2015年成立了专门做动漫的彩条屋影业,这三部大字辈的动画电影全都由它投资。
在已定的计划片单中包括了田晓鹏的《大圣闹天宫》和《深海》,以及《秦时明月》等22部电影。
彩条屋总经理易巧的一番话,叔再认同不过。
我们现在特别害怕“大圣”、“大鱼”的成功,让整个行业认为这就是标本,都要去照着做,那么这个市场就完蛋了。
与其费尽周折照葫芦画瓢,不如多搞点创新,奔着最好的水准去冲击。
秉持着这个态度,《大护法》的诞生注定会有所突破。
它有加深主题的意识,宣传语“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也有着破茧而出,凤凰涅槃的气场。
大护法效忠保护太子世代,活了不知多少年。
久经风霜的他,文绉绉的话语间总是透着思考,或是强大的法力从何而来,或是萌发对人生的领悟。
花生镇里住满了愚蠢麻木的花生人,一旦他们的身上长满鬼蘑菇就会被处死。
这实际上只是花生人成熟的标志,并非谣传中可怕的瘟疫。
他们不被看作是人,而是随意宰割的牲畜,唯一的价值就是脑袋里生长的黑蛊石。人们喝下投有它的水,就会惹出祸乱,自相残杀。
喂养花生人的饲料是他们的幼年胚胎蚁猴子,这就相当于是在“人吃人”。
从培养到收割,欧阳吉安家族的黑蛊石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
在掌控之下的花生人视吉安为神明。其中偶然会催生出小姜这样少数的觉醒者,“我是谁”的疑问就会接踵而至。
他们自己不明白究竟是人,还是猪猡。
这就上升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探讨。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道德和灵魂都是与生俱来的,除了生存再无其他准则,更是否定所谓神的指引。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到底身为何物。
花生人内部也分化出犹如食物链的阶层制度:最底层的蚁猴子成为盘中餐,再往上是行尸走肉的普通花生人,最高级的是服侍吉安的花生人守卫。
每当花生人做出亲吻等人性自主的行为,也一样会遭到射杀。
如此限制自由的反乌托邦社会,是否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人们如同无序的颗粒,顷刻间被密闭在胶囊之中。
外面的良辰美景都与你我无关,就在眼前的盛世画地为牢。然而随后的命运又是什么?
这样看来,《大护法》能过审是个奇迹。
隐喻比起尺度,更令人恐惧。
有意思的是,几年前我很喜欢陈奕迅的一首歌,叫《阿猫阿狗》。昨晚在电影院看了《大护法》,感觉竟像是这首歌的动画版一般。(建议可以去听听)
在这里我们先不忙着谈政治隐喻,毕竟九成九以上的影评基本都是在说这个问题。更何况只要是生活在中国且不怎么迟钝的人,都能看出来这部动画想表达什么。
“表达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表达”本身。这部作品吸引我的地方,所谓政治隐喻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其实是导演的个人特质。
中国人对动漫是有点偏执的,十多年来一直在寻求属于我们自己的作品。可无论是动画还是漫画,坦白讲佳作很少,少到甚至大家总结不出问题所在。但凡有所突破,观众都会给予相当大的肯定。
我们的动画作品通常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学习美国,还是学习日本。日美两国是当今世上制作动画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当然两国之间的路子区别很大。如果说学习美国,在商业上来讲是更合适的,皮克斯、梦工厂、迪士尼这些大厂,每年都能有一两部超级“合家欢”式动画作品问世,横扫世界票房不在话下。
问题是在工业基础上我们短板很大,单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美国领先世界好几个身位,这个差距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是无法逾越的。所以虽然同样差距甚远,邻国日本相对而言学习成本更低。
与美国那种公司风格远大于导演风格的工业流水线型动画不同,日本的动画当中导演的个人特质非常重。无论是广为人知的宫崎骏老爷子,还是近年来又被重新反复提起逼近神坛的已故鬼才今敏大神,他们的作品是一眼可知的。甚至这几年大热的新海诚,作品的风格也极其统一。熟悉他们的观众,恐怕一个十秒的片段就能认出来。
今年的《大护法》,让很多人想起去年的《大鱼海棠》和前年的《大圣归来》,由于都有个“大”字,也有人用“三大”来称呼这三部动画。就我个人来看,《大护法》是目前三部电影里,导演个人特质最重,最有可能形成自我风格的一部。
《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成功,无论如何是绕不过情怀二字的。前者的成功多少建立在“西游”这个大IP之上——当然这种成功是乐于见到的,而后者则鸡贼得多,靠一个概念性的短片掉了观众胃口足足十多年,上映后虽然票房收益颇佳,口碑却是毁誉参半。
在“情怀”方面,《大护法》并不具备之前二大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导演本身在小范围内有些名气以外,上映之前大众对于这部影片的了解度并不高。时至今日口碑居高不下,影片质量可见一斑。
很多人认为这部动画的成功来源于反乌托邦题材在动画中的应用。诚然这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全部。反乌托邦题材并不是高质量的保证,在我国特殊环境下,这个题材的作品总显得过于醒目。可是《饥饿游戏》,甚至《分歧者》系列也是反乌托邦设定,本质上却还是青春片,帅哥美女之间的感情戏才是重点。
比起题材本身,《大护法》里从头至尾体现出的诡异和荒诞,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一点也不在于主角的武力问题,也不在乎太子的颜值问题,只在乎导演如何创造和表达这个荒诞的世界。
就像是宫崎骏痴迷小女孩一样,这是他对童真的偏执,导演不思凡显然对于“悬疑”和“恐惧”有着偏执。
如果把故事摊开来讲,你完全可以把此看作《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变体,但给你的感觉显然截然不同。从主角大护法踏入这个镇子的第一步,花生人出现开始,诡异的气氛就一直没有变过。不仅如此,除了影片本身所表达的诡异气氛之外,导演还设置了不少情节,让人无法细想下去。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镇子存在的目的,是生产一种黑色的石块。前期看似纯良的小鸣,实则心机深沉,一心想要跟随太子入仕,实现更远大的抱负。那么问题在于,太子的国家,在这件事儿上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花生人是被迫害的对象,虽然其中有像小姜一样的好人存在,但是否所有花生人都是无辜的呢?在最后时刻选择放了隐婆的执法者,对于残杀自己同类这件事情真的关心吗?相比之下,像原先的主人宣泄自己的愤怒,可比拯救同类重要得多。
最后大花生里钻出来的蚁后,无论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正常的生物。等到太子回到皇宫,面对花生人的暴乱,又该如何定夺?太子千方百计想逃避的皇宫,论诡异程度,难道还会低于这个小镇?
这些问题里,全是导演不思凡对于大护法世界的设定。我想,在这个世界里,荒诞离奇的不会只是这个小镇。
这种诡异感,是完全属于导演的个人风格,这种特质在不思凡之前的作品《黑鸟》、《妙先生》里出现过,毫无疑问也会出现在其将来的作品当中。
当然不是说《大护法》就是完美的,但我觉得在现有环境下,具备表达能力的动画导演实在太过难得。很多人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它,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确实需要一部这样的作品。导演不是傻子,过于cult的成人动画电影,受众远不及搞笑卖萌来得多,但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个人风格,远比什么“耗时xx年”来得诚恳。我想,把自己脑子里所想的,心里想要表达的,不顾任何人的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大护法》的创作于不思凡来说,应该是一件乐事。
而不思凡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即使不是大护法的世界,我想我一定也会去看看。之前我们的动画,总在纠结于怎么给小孩看,怎么给小孩和大人一起看,怎么勾起观众的怀旧情绪,不思凡干脆把这些全放弃了。PG-13的动画,没理由不相信导演本人的野心。一旦将自己这种风格成型,那么不思凡的作品奖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世界观,而是更为广阔的个人风格。
正如我之前所说,比起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事情,表达过于露骨,相反显得浅薄。而能将这些东西放入作品中,做到导演懂,观众懂,审核的人居然不懂,想必还是因为导演本人对于某些事物理解得深刻。
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当你在电影院看完由黄晓明李冰冰领衔的某宣传片,然后又看到《大护法》,不禁会想,荒诞的到底是现实,还是动画呢?
《大护法》:让所有人不说话,就算天下太平了吗?
--------7月19日吐槽分割线-----------
昨天被某团的文章蠢到了:
我来具体解释一下某团这篇文章是如何“蠢哭”的,《大护法》里的隐喻很明显,束棒、纳粹礼、太阳旗,就是在影射法西斯,吉安老神仙也是一个日本老头的形象。结果某团一下把这顶帽子扣自己头上了:这是恶意的政治隐喻。你特么是说法西斯是好的还是你就站在法西斯身前了?里面确实有关于禁言等等的情节,但是你TMD不能自己就这么承认了啊。
讲个故事,二战时期朱可夫跟斯大林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甩门而去,嘴里念叨着“小胡子恶魔”,结果被门口的赫鲁晓夫听见,遂向斯大林告密。斯大林马上吧朱可夫叫过来对质,说:“你说的小胡子恶魔是在骂谁呢,朱可夫同志?”朱可夫说:“当然是希特勒了,斯大林同志”,然后转向赫鲁晓夫:“那么你说的小胡子恶魔指的又是谁呢,赫鲁晓夫同志?”
所以说这个“恶意的政治隐喻”到底是哪里“恶意”了,团中央宣传口的同志们?
------------------以下为原文--------------------
《大护法》最吸引人的是它的立意和设定,在我印象中,这样深度和广度的立意是近三十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所没有的。
以下内容为世界观介绍,并不影响观影体验。我们的男主大护法为了找离家出走的太子,进入了一个花生人的城镇,这里面的人举止怪异、表情冷漠、一言不发,同时还有许多在街上随意杀人的“执法者”。花生居民们疯狂的崇拜者一位“吉安老神仙”,而这位老神仙俨然是这个城镇的最高领导者,带领着手拿抢和利斧的“行法者”们维持秩序——主要是杀死染上了可怕传染病“鬼蘑菇”的花生人。
随着剧情的深入,一切都真相大白,花生人其实是商人欧阳吉安培育的生物,有一个专门的流水线来生产他们,成年后的他们不许说话,不许有个性的自我表达。而吉安老神仙口中可怕的致命传染病,其实是花生人成熟的标志,意味着他们可以被杀死,以取得脑中价值连城的战略物资。所以一切都是一个局,商人吉安生产出他们,吉安老神仙管理他们,净化者吉安杀死他们,就这样一茬一茬的花生人如韭菜一般走完他们的轮回。
然而总会有人不甘心于他们的命运,花生人也想要说话,花生人也想要思考,花生人也想要自由,于是反抗的火种在一片怪异的歌舞升平中暗流涌动,从第一个敢于开口说话的花生人开始,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一场轰轰烈烈的花生人革命开始了。
电影里面的政治隐喻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行法者们拿着的武器——束棒斧头,是典型的法西斯标志。
里面屠户卯卯,也有行纳粹礼的动作。
每天晚上花生人都在被“洗脑”
明明不许人说话,却还偏偏要贴上假眼假嘴,“装成像一个人的样子”。
吉安老神仙有可以解释一切的话语权,他有定义谁是邪恶的权力(谁得了恶性传染病,谁必须死;谁敢开口说话,谁必须死)
当第一个花生人开口说话时,吉安老神仙告诉他们,这是瘟口鬼病,凡是说话的人都会从嘴烂遍全身,是一种比黑蘑菇还恐怖的传染病。
要想读懂这些政治隐喻,先要了解一些政治背景知识。比如,什么是法西斯,什么是文革。文革和法西斯是两种极端的政治形态,在影片中都有所展现。
影片中关于吉安老神仙和行法者的法西斯隐喻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法西斯就是最极端的集权主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严控,利用国家机器、暴力机关、军警和特务机构来对人民进行控制、压迫。而与之相对应的,文革是一种极端的民粹主义、极端的自由。我们回忆一下,那个时候红卫兵是不是可以贴大字报,想骂谁骂谁,想批判谁批判谁?最夸张的时候革命委员会还可以夺公检法的权力,还可以自行组建政府管理地方。造反派都是谁,就是平头老百姓啊,文革期间没有见到什么国家权力机关去定义谁为“邪恶”吧,没有见到军警或特务机关带头抓人带头审判吧,相反国家权力机关是被批判的对象。所以文革和法西斯,是政治光谱上左右相对的两个极端,在分析政治问题的时候,如果把它们搞混,那是要走很多弯路的。
具体到电影中,吉安老神仙组建并使用国家暴力机关(行法者),严格限制普通花生人的种种自由,是典型的法西斯行为;而在“花生人革命”之后,擅自处死革命意志不坚定(不肯开口说话)的花生人,则可以理解为花生人自己的文化革命。
不让人说话,是一种最有效的统治手段。统治阶级从来都是通过肉体镇压(行法者)和精神奴役(塑造神性、控制言论)来维系统治的。奴隶主对奴隶存在天然的精神奴役,即超越暴力和财富的解释权和定义权——就像吉安老神仙一样,告诉花生人我是神,我的话语权具有天然的合法性,而你们得了瘟疫的必须要杀掉。奴隶是天然恐惧奴隶主的,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和奴隶主是两种生物。我国封建时代,通过儒教思想成百上千年的灌输与构建,底层人民对于封建士大夫具有天然有畏惧感,士人天然是有特权的,这个特权不需要解释,即使是造反上山的土匪,对于士人也是畏惧的。这种洗脑是根深蒂固的,就像《范进中举》中范进岳父的表现,没有中举之前随意打骂,但是中举之后:“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这是封建士大夫阶层,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有意识的在自己身上加持的“神性”。
封建地主士大夫阶层,会有意识的传播这种思想:
(韩丁:《翻身》)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我们来看电影中人民是怎样被发动起来的:张麻子砍了黄四郎的替身。假黄四郎的隐喻也非常明显,权贵之所以为权贵、统治者之所以为统治者,是因为他们构筑了一套与其统治相匹配的制度和概念(礼乐制度、君权神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就是这些虚伪的画皮,成为了人民心目中不可侵犯的图腾。而革命者,就是要砍掉这个图腾、撕破这个虚伪的画皮,告诉大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说简单点,“黄四郎”之所以成为“黄四郎”,不在于哪个具体的人谁是“黄四郎”,而在于“黄四郎”这个名号。当人民畏惧的画皮被革命者戳破之后,后面的一切也都顺理成章了。
为啥在砍掉黄四郎替身之前,张麻子一个人也动员不起来,只有几十只鹅;而砍了这个“替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瞬间淹没碉楼?这讲的就是精神奴役的道理: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秘诀就是通过精神奴役可以轻松的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而打破了精神奴役,统治阶级的暴力其实不堪一击。
在电影《大护法》中,砍掉黄四郎替身的人,就是第一个开口说话的花生人:隐婆。
她敢于第一个开口说话,就等于戳破了吉安老神仙的画皮,粉碎了吉安老神仙构建的精神牢笼,否定了吉安统治的合法性。当这一层精神奴役被打破的时候,吉安的暴力统治也不堪一击:行法者纷纷倒戈。在历史上,统治阶级通过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无论是底层军警还是特务机关,肯定会使用大量的被统治阶级,那么这些阶级为什么会敢于做统治阶级的走狗,去压迫自己的阶级同胞呢,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精神奴役。所以隐婆会在悲愤中喊出那一句话:我们才是一边的。
当然,动画的处理没有那么暗黑,真正的现实是什么,请看鲁迅先生的《药》:吃革命者的人血馒头: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不过从历史进程上来看,花生人的革命注定要爆发,毛主席说,民族要独立,人民要解放,革命要爆发,这是客观规律,是谁也挡不住的。所以从历史大势来看,隐婆这样开口说话的花生人,是注定要出现的;吉安老神仙的画皮注定要被砍掉。所以,在老毛自己的理论体系里,经济革命、政治革命之后,还一定要来一场文化革命,要彻底破除统治阶级加于人民的精神奴役。
所以说,想要靠堵住嘴,来维系一副天下太平歌舞升平的景象,是自欺欺人。人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民有表达思想的愿望,人民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有参与国家管理的动力,谁,也都挡不住的。
但是,如果影片仅限于此,那可能也就是一个泛泛之作。影片给了我们另一个层面的思考:革命之后怎么办?电影中的一些细节透露出了不安,觉醒后开口说话的花生人开始了民粹式的一刀切:不肯开口说话的,都是甘心努力,直接处死。在第二部里,我想作者肯定会描述革命成功后花生人的景象,而且恐怕并不美好。
所以说啊,这个客观世界太凶险,还是太子看得清,吃喝玩乐在精神鸦片中消耗生命得了:
新书已正式出版:《生而贫穷》正式出版,感谢大家支持 - 知乎专栏
十年前,我和不思凡还有另外一个小伙伴一共三人憋在一个厨房改造的小房间做动画,那时候的团队还叫娃娃鱼。
那时候做这种动画很难盈利,我们每天就这么做着。
有次他说很担心自己成为先烈,如果看过闪客由盛而衰的人,是会明白这种感受的,那时候还是08年,院线远没有现在这么火,国产动画能上映的除了一些一日游就是喜羊羊。
还有一个晚上,公司几个人在阳台上聊天,老板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电影上映了,恐怕都得哭。
那时候总觉得电影上映是个梦,甚至从未真正想过上院线这种事情。
11年的时候,我离开杭州到北京做了一个广告狗,期间有做了几天动画,后来成了编剧狗,不思凡还在做着自己的动画,期间有两个项目做到一半停掉了,去年众筹的时候,在电影院看到了这部片子。
放映前,先放了一段导演以前的片子,其中有小米森林的片段,我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做的那个镜头。
差不多十年前的很多事情,一下子都想起来了。
我还以为自己会忘记。
大护法本来是打算在网上播放,每集十多分钟,变成院线大屏幕后,难免会在节奏和美术上有一些问题,里面很多台词都是导演这几年的感悟,现在终于在大屏幕上上映了,就是一种成功,下一次奔着院线的片子,美术和动画一定会漂亮许多。
这个片子属于风格很独特的动画,你会在里面看到很多前所未见的东西,如果以商业类型片角度去看可能有一些剧作上的问题,但如果把他当成作者电影沉浸其中,所有的不足都可以忽略。
导演有一个创作特点,从黑鸟到现在,所有的动画都是没有剧本的,全部都是直接画动态分镜,所以优点和缺点都会非常明显,不太能看到商业片常见的套路和为了顾及逻辑而打磨到缺乏灵气的桥段,缺点当然就是难免会玩偏一些出现节奏问题,优点即缺点。然后就是片名,虽然没问,但我猜应该也是他写的,从黑鸟到现在,片名都是导演写的,妥妥民间书法家,我一直觉得他可以靠给别人写片名为生。
期间看到有公众号说导演神隐多年归来后出手不凡,其实哪有这种事情,他只是一直在默默努力。
新的项目已经在准备了,可以期待一下。
算了不匿了。
我没有参与这个项目,所以留言再感谢下去我会不好意思的。
现在形势看,这个片子想赚钱是很难了,或者说赔钱是已经确定了,真要感谢,就去电影院支持吧!要不然投资公司接下来又要勒紧裤腰带接动画加工了。
去看吧!观众的态度决定了电影院出现什么样的片子。
看评论区有人以为我参与这片了,其实没有参与,就是个观众,团队很多都是以前同事,就是这样。
3D这件事,八成是电影公司的意思吧。
————————————————————————————————————————
写这个回答的时候,电影正在上映,我在昏天黑地赶稿,拖延症加上心情烦躁,突然想起很多事情,所以半夜的时候写了上面的东西,感觉逻辑混乱说话没边,后来想删掉,懒得删就算了。
怎么看大护法呢?
这是一部认真在做的动画,命运(也就是动画市场热了)让他变成了电影。
从技术角度看,剧情和镜头是有一些问题的。
是不是以剧作技术角度去调整过后就会变好呢?我想过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变好,但原有的一些独一无二的气质很可能会变弱,大护法最可贵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气质。
没毛病和有趣还是不一样的。
人都是会成长的,以后某个强项够强的时候,很多缺点是可以消失的,希望吧。
如果拿拍电影和武侠来类比的话,大护法可能成为不了独孤九剑风清扬王重阳,但可能会是独臂刀座头市花满楼傅红雪,有这样的角色在,江湖总是更有意思的,毕竟拍电影没有天下第一。
滑稽脸
这次写,还是在赶稿,拖延症让我打开了知乎……
原文首发新浪微博@新浪电影。
《大护法》上映至今引发的话题,令这部作品必定成为今年最具噱头的国产动画电影。受限于没有分级制度,这是中国大陆首部自主分级PG-13的动画电影。甭论本片是否真的需要以超出面向全年龄的尺度来展现故事完貌,这种骇人的卖点一定会写入本片的营销文案当中。当然,这也是片方出于对本片口碑的保护做的决定。
在看完后,笔者确实觉得从它的“中式暴力美学”,到独立特行的世界观以及极其收敛的风格,无一不体现出本片的冷静情绪。它不像光线影业发行的“大系列”动画电影其他两部《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一样可以激发观众的感性,获取好评并赢得票房。观众看《大护法》,需要冷静思考本片带出的背后信息,而理性的理解也让本片口碑两极分化。
如今看来,各大社交网络的网友对此片排山倒海的好评,这或许算是“邪道”的胜利。导演不思凡早就在2004年以“悠无一品”的名义制作FLASH动画《黑鸟》,制作过数部作品后便在网络失踪,留得一个“网络十大遗憾闪客第一名”之名,之后2008年又重出江湖,制作了《小米的森林》以及《妙先生》系列等作品。可以说,他的前作几乎能看到如今《大护法》的雏形,每部作品都并非独立,相辅相成,构建一个“不思凡动画宇宙”。《大护法》也因此锦上添花。不思凡导演每一部作品都极具东方色彩,含蓄留白,让人忍不住要做解读。然而,《大护法》的解读站得住脚吗?
在谈论本片枝叶之前,先容许笔者梳理一下本片主干。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大反派欧阳吉安需要的是花生人成熟之后(特征是身上长了鬼蘑菇),剥开花生人的脑子取出其中的黑蛊石。大多数花生人都只是没有个人意识的行尸走肉,因此极其容易受居高位掌权者的操纵。小姜和隐婆便是觉醒个人意识的花生人。这个故事最大的冲突,是已觉醒自由意志的花生人与花生镇的掌权者吉安以及受他操纵的花生人之间的矛盾。想要带太子回宫的主角奕卫国大护法,想要继续自由自在的太子,想要看外面世界的小姜,把花生人当作摇钱树的吉安,想要揭露阴谋的隐婆,想要获得疱族祖传真功夫的花生人屠夫卯卯,各自为营的每个角色被牵连在一起。
本片的主角大护法、以及他寻找的太子,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卷入事件。鉴于主角的身份,作为事件旁观者的主角最需要一个绝对的戏剧冲突,触及矛盾中心,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本片95分钟中,前50分钟,除了登场人物介绍与世界观的错落展现,大护法这个人物的戏剧矛盾始终局限在找到太子→失去太子→重遇太子的来回反复,制造这种矛盾的起因是太子卷入了花生镇的阴谋,花生人对他们进行追杀。直到50分钟左右,故事才以小姜的视角揭露故事的最大矛盾,然而作为旁观者的大护法依旧没有参与到矛盾进来,可以说是对故事造成严重脱节。
故事的最高潮是主角配角因各种原因聚集在卯卯的屠场,每个人之间的矛盾达到最大限,一触即发。然而制造高潮的方法,只不过是把人物用剧本简单粗暴地拖曳到同一个场景,让每个人物的线索强行捆绑在一起而已。以观众的上帝视角看大护法的经历,大护法期间发生的矛盾宛如节外生枝,并没有让人物主动走向冲突,故事无法一气呵成。到影片的最后,大护法和太子依旧没有触及到矛盾的中心,花生镇的阴谋是什么?花生人从何来?他们始终不知道。故事的进展可以说是完全由配角推动,可谓螳螂挡车。主角从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参与事件。整个故事可大致比喻成一条铁环链子,到高潮这铁环链子都是假装连起来,只剩下所谓“隐喻”、独特风格等细节装饰每个链环。而追杀大护法的蒙面人罗单、吉安的妻子彩这些角色更是设置得不知所谓。
这也难怪很多观众直言看不懂,对此,导演不思凡自信地说:“看不懂是正常的,支持二刷!”但是,在此不稳固的基础上,我们观众对故事进行解读是否过于浅薄?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私以为,当一部电影作品经得起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解读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叙述了一个或数个清晰明了的基础事件;当一部电影能引起不同观点对立碰撞时,那便是电影作者成功留下矛盾悬念而引发的现象。这便是罗伯特·麦基的著作《故事》中提到的小情节处理方式之一:开放式结局。可以说,这和中国艺术中写意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简约、精简的前提下保持经典的精华。”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便是反面教材,该片展现的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对立碰撞,甚至4K与120帧技术释放的高密度画面信息,都需要观众独立思考属于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西方观众对该片的负评不是我国观众所说的“西方人不懂电影骨子里的东方文化”,而是李安在进行小情节的开放式处理的时候他犯了最大的禁忌——他又通过角色的嘴巴把答案直白地告诉了观众,把观众对电影思考的条条大路给堵死。
《大护法》截然相反,在基础建筑没有构建好的情况下,导演就对此进行开放处理,毕竟这有一个完美的借口:“这便是中国风的留白”,或说“这便是本片独特的风格使然”。实际上这只是自以为是地把省略(这并不是留白)作为一种讨巧的方式,许多观众亦被深深欺骗。若说要把悬念留着拍续集,更只能说是借口。这样无疑和李安一样是一种“耍流氓 ” 的做法,只不过是和李安站在另一端的极端而已。这时候,让观众进行解读的素材,也不能通过故事完美展现。即使背后映射的信息量巨大,隐喻再多,也会变成繁多的边角料而淹没故事本身。
既然要说到风格,最令笔者不满意的反而是来自于此。本片中花生人掉头的镜头数不胜数,虽然做了艺术处理,但仍然遮掩不足本片一股硬气。这种心狠手辣的干脆果断本该值得赞扬,但是很可惜却沦为噱头。故事中,多次描写大护法和反派互相厮杀的情节,虽然让导演过了把“暴力美学”瘾,但也很明显占用了许多故事空间,主次不分的毛病让故事不能成形。高潮段落中,大护法呵斥卯卯的那句话:“你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我想这句话应该原话返还给本片。另外,本片真正能做到该有PG-13冲击力的镜头寥寥无几。片中数不胜数的人头落地的情节几乎都用客观的叙事镜头,或许这当中有审查制度的限制,但也因为主创们喜爱采用上文提到的“讨巧”处理方式,这把观众从世界观营造的恐怖感在细处抽离。人头落地两三次则好,多了观众会感觉麻木。
同时,剧本也奠定本片的风格。本片台词量巨大,许多笑点设置很明显参考了无厘头电影,这也塑造了大护法唠叨的形象。台词也是构成电影信息之一,本片每一场戏的台词能看出来都经过精磨,但却顾此失彼,对透露主要信息无用的台词太多太繁杂,也显得主次不分。因此有佳句无华章。由人物的台词透露画面里蕴含的信息更是本片剧本的一大瑕疵,这时候画面反而变成多余信息。同时本片的镜头语言不成熟,因此能看出主创班底在通过台词的描述弥补。不过,片中诸多定场镜头,正是因为通过大护法唠叨的嘴巴重新把画面信息再描述一遍而变得大失意义,看似扬长避短,实则弄巧成拙。这不仅和前文提到李安犯的错误一样,更与东方写意风格严重冲突。
动画这个载体本身就由无数可控的信息组成,小至人物表演的,大至故事本身。控制信息量应该是每个动画导演都要懂得的准则,并非堆积越多信息越好,也不是无脑地去省略。而是能用尽量少的信息去构造一个具体详尽的动画世界,学会做适当的减法才是正道。同理,不管是动画还是真人电影,其主杆和枝叶也是通过控制信息量,才能达到最佳比例。否则便容易落入本末倒置的叙事陷阱。
虽然光线影业发行的“大系列”之其他两部也有同样的缺点,但是难得可贵的是,我们作为观众,这些作品当中我们都不多不少能看到中国动画人的骨气。不得不说,《大护法》是一部带着强烈作者风格的动画电影,许多地方不妥协不让步,都透露了作为动画作者的尊严。这些动画人勇于寻找独立特行的理想,我们这一代观众最庆幸的是能和这些动画人一起同行,见证动画人的成长。因此,笔者也会睁大眼睛,见证中国动画的发展,望动画作者与观众相互尊重与鞭笞,共勉之。
P.S:
笔者一共看了国粤语两个版本,每个版本的剧本各有秋千,每种语言都在其基础上进行细节调整,比如一些段子更是严格遵循两种语言的谐音、押韵的等细节。相信不少观众看了国语版,我们来说说粤语版。粤语版为了面向香港观众,除了粤港观众熟悉的粤语笑话让本片台词更接近香港无厘头电影,太子这个角色还采用了香港人的说话方式,中文夹带英文单词,十分滑稽。这些细节都值得表扬。本片的监制林安儿是香港资深电影人,她还担任了本片主角大护法的粤语配音——而且还是她的配音处女作,相信片中“渣fit”(掌权、掌门之意)这些香港地道词语也是她的功劳。因为《大护法》的团队较小,因此创作自由度极高,粤语版更是让林安儿自由发挥,才会有如今的成果。有意思的是,粤语版对过激镜头做出了一些删减。
http://weixin.qq.com/r/4EVYQCvEHHZjrW8j9xDy (二维码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公众号“幻想现动研”(kskdk_acg)
我感觉我旁边带小孩来看的母亲脸都绿了。
换个姿势答一次
大前天被学生安利了,课后拖着沉重的身体看完这部电影,说神作有些过于溢美,但是,我真的不敢说我自己完全看懂了。但显而易见的是,电影中有着太多隐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隐喻必须像浓雾一般晦暗,使人难以窥其全貌。
国产电影这几年既给人以希望,也有失望,我这几年看过的国产片里,有《绣春刀》《大圣归来》《湄公河行动》《夏洛特烦恼》这样的佳作,也不乏圈钱之作,但尴尬的是,这些圈钱的作品往往还真的能圈到钱,这就很尴尬了。《大护法》至少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而且也很有创意,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猜谜比赛,它想说什么?它在隐射什么?这是和以往不同的观影体验,没有动作片的血脉贲张,也没喜剧片的前仰后合,甚至于这两天我还在尝试着把片中的一切连接起来,串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像在一片迷雾的森林里跋涉,我能见到一些模糊的影子和标志,但是并不确定我的路线是否正确,甚至于,我走错了路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也能到达一个像那么回事的终点,这一段探索的旅程唤醒了大脑,也唤醒了记忆,这种观影感受是之前未曾有过的。
以下有剧透,慎入
大护法是个一袭红衣的胖子,红色是中国人熟悉的颜色,象征着革命与正义,他的武器,中国人也很熟悉,一把锤子造型的乌钢杖。大护法的可以借助金属杆使用法力,似乎是一个电系法师,当他失去了乌钢杖的时候,面对敌军的火力只能四处躲避,期间用三根灯杆应急了一下,但灯杆并不耐用,好在后来寻回了自己称手的武器。
当年毛委员被迫走上漫漫长征路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情吧,只有把武器抓在自己的手中,才能与敌人作斗争。
太子纵情艺术,喜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爱美人,但这种爱是艺术的爱,超脱了凡俗,对于宫女,他想要的只是给她们画画而已。甚至,他并没有想过要继承皇位,但是一个人的命运,真是不可预料。他的两个朋友,叫小姜和小鸣,他的部下,法力高强,身穿红衣,时不时还会吟两句诗.
我注意到大护法和太子掉下去的桥边有个编号—玖陆,即96号,剧中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蚁猴子洞穴的编号,有趣的是,这些数字两位数居多,而且都是偏大的两位数,也许是年份?巧合的是,上个世纪的96年,中国也在一个坑里摔得满脸是血——台海危机。大护法随后丢失了自己的乌钢杖,于是寸步难行,被敌军追得满世界跑,并且负伤,十分憋屈,一如当年的中国。
故事发生的村镇有着鲜明的上世纪烙印,片中一闪而过的宣传标语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同样的颜色同样的字体。在标语逐渐褪色的那些年里,也有一个装神仙,到处贴自己宣传画的人,只不过不叫欧阳吉安,他同样有着愚民的野心,但现在早已亡命天涯。
一个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村镇,一如上世纪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中国,对外界来客充满了怀疑和恐惧。但这个封闭的村镇里并不缺乏压迫与反抗,最上层是捏住了钱袋子的欧阳吉安,用谎言和恐惧控制着一切,中层是掌握着枪杆子的行法者,用暴力铲除异己,下层是受到谎言欺骗与恫吓的花生人,这分明是现实社会的投影。镇压底层的行法者最终发现,他们和花生人才是自己人,于是乎天翻地覆,上个世纪的一百年里这样的老故事发生了很多次,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
疱族的屠夫爽快的向其他人倾诉自己的理想,但是却不得不向自己的老板低头谄媚,他的所谓理想甚至于建立在花生人的痛苦与恐惧之上,他知道真相后不愿面对,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理想的名义,这一幕我好像也见过。
蚁猴子和花生人之间的关系也令我浮想联翩,花生人由蚁猴子变来,在一系列的工序之后,花生人忘记了自己出身,甚至于以蚁猴子为食物,吃着自己同胞的血肉。在这个村镇里,蚁猴子其实才是最底层的居民,他们胆小,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数量众多,他们面对命运无能为力。我一开始把自己代入了花生人阶级,后来发现我应该是蚁猴子阶级。
我现在特别想知道这片子怎么过审的。
在回答之前,先让我们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前半生。
在我们有限而坎坷的前半生里,能有幸有看过多少部动画电影,括弧国产,能同时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一,超越低龄动画的尺度;二,深刻的隐喻;三,迷人的想象力。
如果你想不起来,那我建议你去看一看《大护法》,因为等到下一部有这般水准的国产动画电影走进院线,别人再问你这个问题时你不至于脑袋一片空白。
它现在的豆瓣评分也不负期待,有8.1之高。
在观看《大护法》前,我们还需要回想一遍过去几年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
《大圣归来》的最终票房是9.56个亿,《大鱼海棠》的最终票房是5.65个亿,我查了一下某电影APP,《大护法》虽然一样是大字辈的,但是票房却没那么大。
五天,0.39亿,不到前两者的零头。
只有四千万,这是《大护法》得到的,而同期某部著名小说改编的电影4个亿了。
我不说公平不公平。
我不说。
思考了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三次后,还是决定花一天时间写下这篇回答,希望能为这四千万的将来尽一番薄力。
以下正文 涉剧透
第一眼看到大护法的主角,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因为,主角真的,不帅——甚至可以说是丑的。
过去的动画电影总是把主角设置成一个日系的美少年或美少女,就算不这样,那按“大护法”三个字,至少也得是威风堂堂的型男一类。
但是导演没有,他要让主角成为一个红色的矮冬瓜。
(在网上找到了红胖子的本体)
究竟导演是吃了什么豹子胆。
而看到另一个主角奕卫国的徐太子出场的时候,我感觉明显是我低估了导演的胆子。
太子,不是风度翩翩温润如玉风华绝代的贵族后裔。
太子,是徐锦江老师。
虽然徐锦江老师不仅在电影事业上非常敬业,在和女演员对戏时有生理反应都会喊卡,而且还热爱书法绘画,艺术造诣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知乎用户,可是他真的从来没有演过太子,阿哥也没演过啊。
但太子和徐锦江老师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都曾从事人体艺术和绘画行业。
在颜值爆炸的大护法和太子之后,这部电影的一切都开始顺理成章了起来。
等到故事的发生地“花生村”的村民们露出真容的时候,我真的一点都不意外,简易版一拳老师,两个点加一个叉。
好!很有种!
可以说是在没有成本的情况下不按套路地中打出了自己的风格。
动画电影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不受真人电影特效与成本的限制更大程度释放创作者的想象力,而《大护法》虽然限于成本在人物表现程度上略显粗糙,比如在主角说话时的口型并不能随台词改变而是简单地一开一合,但是就是在这样粗糙的呈现下隐藏的确是一个真正的自己的世界观架构,这是过去延自经典热血澎湃的《大圣归来》和为三角恋因噎废食的《大鱼海棠》都没有做到的地方。
甚至我觉得,《大护法》的世界观架构竟有几分追上了《黑客帝国》。
你先别笑。
大护法寻找太子下落的村庄是我在电影里见过最诡异和黑色的一个地方,这里发生的一切在正常人眼里都是如此莫名其妙如同梦境一般,但是在这个村子里却高度自洽。
村庄的上空悬浮着一个巨大的黑色花生,故此得名“花生村”。
这里的村民很奇怪,他们不太像人。
首先是长得不像人,前面说了,简易版一拳老师,两个圈加一个叉。
其次是行为很奇怪,他们都不会说话,并且还被禁止发生感情。
在电影的开场不久,有两个花生村村民试图偷情,被片中的神秘杀手远远射杀。
脑浆横飞。
就是这样没有交流没有感情的他们,却依然要装作“像人一样”去生活。
试想若《黑客帝国》中的主角尼奥明知自己身处幻梦,却依然在红色与蓝色药丸之间选择了蓝色,那会是怎么样。
花生村村民对于他们的“神”吉安大人无限崇拜,最可怕的是,在吉安大人的指示下,他们杀人。
对于身上长出黑蘑菇的村民,他们要杀,对于外来的人如大护法和太子,他们也要杀。
在这个“非人”的群体之下,隐藏着的是更多非人的设定。
在花生村里,所有村民的五官不过是一张张贴纸,你可以在村子里买到自己的五官。
村民们都食用一种叫“蚁猴子”的生物,它们在一个巨大的洞型城堡里集体培育,其背后的含义让人想到了电影《云图》中的星美。
到了夜晚,村民们也不像正常人一样睡觉,而是如同尸体一般躺在房间里,脑后连接着一根不知通向何处的管道,让人不禁想起《黑客帝国》里的一个个人形电池。
在是这样庞大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大护法》阴郁冷暗的第二世界,只有在这样的世界下,这样的故事才得以成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的尺度自然也不会低,罕见的,第一次见到国产电影打出了PG13 的分级,即13岁以下不适合观看。
确实,这是一部不适合孩子看的电影。
甚至,这是一部成年人看了都要惧怕三分的电影。
大部分自己架构世界观的反乌托邦电影都会设置一个意识觉醒的主角。
《大护法》里意识觉醒的角色是村民小姜,带领他意识觉醒的是另一位村民,运尸人隐婆。
在隐婆告诉了小姜真相以后,小姜直冒冷汗。
这事关这部电影带来的绝对思考:
我是谁?
如果我的过去全部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下,我是否还是真实的?
如果我信仰的神不过是一个试图捞取好处的凡夫俗子,我是否还能找到指引我的路?
其实,不只是小姜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
细想起来,片中的所有的人物都有这样一个问题。
主角大护法,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拥有天赐的神力,活了几百年,一直侍奉着皇族,如果不寻回太子,便要以死谢罪,在我看来,是因为如果没有太子,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太子,生在皇族,却有一颗向往艺术和自由的心,如果不让他去向远方而是简单地继承王位,他也无法找到自我。
屠夫庖卯,最高的理想是能练出一刀取人心脏的绝技,没有去处,只能拿花生村村民的尸体练刀,为了达成理想,连死都愿意。
神秘的杀手罗丹,以杀人为生,背负着不为人知的过去,遇到了主角大护法之后,穷追不舍,大概是看到了与自己力量相当的另一个自己,所以唯有杀死对方,才能不让自己堕入虚无。
而花生村的创造者吉安,从他口中我们也知道了,他的家族世代富豪,创造花生村是为了不让他家族的富豪生涯断送在他的手中,唯有如此,他才能找到自我。
电影里,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找到自我而做着某些事,有些事是看似无法理解的、不道德的,但在他们眼中,确是必要的。
导演不思凡说过,是要“用最简单的形式,讨论最复杂的人性”。
所谓最复杂的人性,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不过是为了实现自我而自私,复杂的不是自私的人性,而是为了实现自私所行使的手段。
这样破天荒的概念设定,执行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尤其是要将这样一个概念变成故事然后再搬上大荧幕。
到了大荧幕上完整的九十分钟,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会影响整体的流畅性。
《大护法》有没有问题?当然也有。
举几个例子。
在电影里,虽然大护法是主角,故事也一直随着他的视角展开,但是在主题的表现上,重点却没有放在主角的身上,有提到大护法的过去,却只是一笔潦草地带过了。甚至,大护法与表现主题的各个角色联系也十分微弱。
前面说过,小姜是代表片中自我意识觉醒的角色,但细想整部电影,大护法和小姜的交流对话,甚至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的次数寥寥可数。
如果戏码最重的角色脱离了主题的表现,那整个故事就会被分成两边。
在我看来,应当把小姜的戏份和视角适当加重,能够更加凸显主题。
另外,庞大的世界架构和诸多细节,也很难在九十分钟的片长内一一说清。
在电影里,有一些人物的转变显得有些铺垫不足。
最明显的两个例子,一,小鸣对于爷爷的背叛,虽然在之前小鸣就已经隐隐露出了这个角色不简单的气息,但是背叛依然有些突然了。
对于这部分,我觉得若是能稍微交代一下小鸣和爷爷的过去,他们是怎么样一种关系,亲不亲,爷爷做了什么让小鸣不愿接受的事或传递了什么不愿接受的理念,作为观众会觉得更为流畅。
第二,花生村行法者的转变,在隐婆一番话之后,追杀小姜和隐婆的行法者突然听取了隐婆“自己人”的话,这里也稍显生硬。
我的建议是,在此过程里,可以让行法者主动发现一些吉安大人留下的证据,这样他们的转变会更有理有据。
有的人说最后一场戏,罗丹和红胖子对决的时候,红胖子在电影的高潮打出了一连串嘴炮,最后两人突然地射击。
这里我不同于大家意见,倒是觉得非常好。
为什么主角打完嘴炮反派就一定要做出什么常规性的反应?为什么不能直接开枪?
在他们俩射击后,我有一种游达志的电影《非常突然》重现的感觉。
反套路,这也是故事的一种啊 。
《大护法》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电影架构上,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独占鳌头,在美术风格上,是多有亮色,在故事上,虽然有缺陷,但“瑕不掩瑜”简直是最适合这部电影的四个字了。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哪怕是指出《大护法》在故事上有缺点的人,大多也没有那么重的戾气,倒是有一种恨它还不够完美的遗憾劲。
对于这部电影,我愿意这么说,从《大闹天宫》国产动画“生”,再到三十年后国产动画“死”,再到《大圣归来》国产动画“重生”,《大护法》就是国产动画的第二生命的产物。
如果这样牛逼的国产作品我都不支持,恕我真的不知道我以后还应该拿什么样的脸面来写国产电影了。
《大护法》牛逼。
刚看完,超预期,不剧透:
1. PG-13不是噱头。昨天孩子他爹说带娃一起去看吧,我:那可是PG13。。他一脸懵逼。今天一看哎呦喂!这个调调才对嘛~说杀就杀抬手一枪,一枪不够两枪,还可以四枪,东一块西一块,方便最后美人拼尸。
2. 花生人造反后先剿灭异己,不要太真实。
3. 自认崇高的理想不过是给人利用,还得感谢人家给你实现的机会。
4. 别以为孩子一定天真幼稚,说不定幼稚的那个人是你。
5. 国影史中与本人最像的画像。
6. 太子画得一手好山水。
7. 大护法这名字有意思,护法,护什么法?从太子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辈起就做了护法,还对恐惧黑什么石一无所知,这个国家真的有极深的秘密。
8. 吉安老头的货供给。。朝廷,或者敌国,他其实是武器贩子,朝廷不见得不知道,他说当年如何如何,他要翻盘证明自己,说明上面有一大批他这样的人。太子,你将来的工作可不好做啊~
9. 开口说话意味着启智。
10. 凑个整数吧。。。杀手造型极好,精悍,冷冽,透着一股子杀气。
哦哦,再补一点,配音大赞。
非常惊艳的一部国产动画,观影过程中不自觉挑了很多毛病,但是还是惊艳。
说说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吧。
开场的BGM
鼓点节奏明快,又充满神秘的异域风情,非常抓耳朵,感觉像小时候走进《阿拉丁》的片场,让人迫不及待的跟着人物一起去冒险。
电影感十足的画面
背景假大空一直是国产动画的弊病,然而这片一开场,除了开头BGM抓耳朵,画面构图也非常抓眼睛,逸静的风景和交错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不过室内和洞穴等转场场景没有亮点,整场看下来,不觉得疲劳。
各个角色的美术设计
特别是花生人,我第一反应,卧槽琦玉老师?刚出现在镜头里面的两个炮灰花生人,嘴角裂开笑容和头上开出的鲜花,笑容和鲜花,这两种美好事物却完美表现出了诡异的杀机,影片才开始两分钟,就让我慎得慌。
还有出色的肢体语言
主角到花生镇后又出现一个逃跑的花生人,面无任何表情,手却直发抖,把角色内心的恐惧简单直接的传达给了观众,让观众忍不住替他揪着心。
发盒饭绝不拖泥带水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昆丁的时候,《低俗小说》里,屈伏塔那迷人的舞姿、满口不无聊的废话,构成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主角。再然后,上个厕所刚出来一句台词都没来得及说就被威利两枪发了盒饭,当时就惊了。这种提心吊胆感和爽快感在大护法里被很好的诠释了出来,反派绝不多话,干净利落,在影片里少有的好人小姜被干掉的时候,我其实不难过,第一反应是,这种极富戏剧性的冲突感,又在心里给影片加了几分。
尺度
片子里面太子抱怨过「你每次都要弄成这样吗?上次一条腿飞过来害我半个月没胃口」,可以说是对该片打斗最实在的描述了,满屏鲜血飞溅,残肢断腿,视觉冲击力很强,当然,还有巨乳小姐姐若隐若现的欧派,那也是很好很好的。
主题
其实整个片子的故事很简单,和《逃出绝命镇》《热血警探》等类似,但是种种隐喻很值得玩味,并不是简简单单正义战胜邪恶那样,咳咳,而是东风压倒西风,受压迫人民起来后反用压迫去统治,这个平衡非常好,赋予了主角一定的主角光环,但是又还原了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血淋淋的规则。
总的来说,非常惊艳。好了,现在就是要说但是的时候了,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必须拎出来说。
靠旁白推动剧情的做法很生硬
观影过程中,哪都好,就是主角一开始自言自语的时候,就泄气了。大量看似有深度又无用的旁白介绍,让整个片子的氛围变得很尴尬。我想起原来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就在想,这书哪都好,就是书中每个人的名字实在是太长了,要么绕口要么记不住,要是都取个简单名字,这书页码起码能少一半,这该多好呀。
看大护法也是这感觉,其实这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感觉导演还是对自己叙述功力没自信,所以用旁白和对话来推动情节的方式,片中所有的一片也是用台词来说明,其实没有必要。既然都已经建议13岁以上观看了,那就不用担心观众看不懂非要说明解释的问题,制造剧情和转折和冲突,表演永远是比念台词更有张力和感染力的,十多年前梦工厂一部《小马王》,这部不超过十句话台词的动画片获奖无数,客观来说,最基础的讲故事的能力,确实是国内和国际差距最大的一环。
饶是如此,这还是一部值得看的动画,至于「小姜」、爷爷像蛤蟆,咳咳,只能说导演很会玩啊。
利益相关:我是从朋友那里拿到的《大护法》的赠票,所以不见得客观。
大护法这个片子,美术风格和配音都是及格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本,尤其是对白。
中国商业电影目前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足够有力量的剧本。很多剧本不能自圆其说,故事链条惨不忍睹。虽然我们也不时能看到诸如《解救吾先生》这样单纯能用剧本取胜的佳作,但大多数时候,电影院里还是充满了令人扼腕的作品。
大护法的剧本有问题,并不是说整个故事都有问题。它的立意是很有好的,故事链条基本通畅,没有大的逻辑问题。政治角度的表述也不错。“自由”之后枪杀守旧派的几秒钟的镜头,直接把立意上升了一个层级。
但是,剧本完全缺乏打磨。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设定阐述缺乏打磨
导演兼编剧的野心很大,但是整个剧本写的就像刚开始写小说的人写的东西。
我发现,早年间很多刚开始写小说的人,一上来就想写一个鸿篇巨著。最早的时候,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在整个小说开头写了又臭又长的背景设定,很多时候直接就能击退读者。后来好些了,作者们大多学会了让文中的人物把这些设定说出来。但这种桥段往往十分僵硬。就像是作者直接附身角色,给读者讲解。再后来,可能是受到了日本一些写作手法的影响,开始把设定藏着掖着,但是又非常刻意地让读者意识到“此处有隐藏设定”。
比方说,“你难道不知道乌钢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我还真不知道,作者从来没讲过。鬼知道是不是把这部分放在了第二部。
比方说,“妈妈,要下雨了。”
这是打算让大家收衣服吗?
架空类作品,一开始最大的难点就是阐述整个设定,很多架空类的动画在这一点上都犯了网络文学中的很多典型错误。大护法也不例外。
第二,人物缺乏细致考量
让太子长得像徐锦江,这在动画短片里是合适的,但并不适合动画长片。
把虚构人物和一个大家熟知的外部形象联系起来,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因为一般而言,塑造人物都需要很大的功夫。如果把一个人物直接和一个熟知的外部形象联系起来,就可以节省精力和篇幅。
这在篇幅有限的虚构作品中尤其关键。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这个外部形象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方面。虽然作者可能只是想将其一个方面的特点引入作品中,但不可避免的会让这个形象的其他方面也对读者产生影响。太子的形象处理,与其他角色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让读者很出戏,虽然短期内觉得挺有趣,但时间一长,就觉得这个人物的形象与其他人物有着巨大的撕裂感。尤其是,这个任务可能要贯穿整个系列。所以这方面是缺乏考量的。
第三,是对白缺乏打磨
文学作品也罢,电影也罢,好的表现手法都是“展示,而非告诉”。并不是说,“告诉”一定不可以。而是说,如果你希望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过眼即忘,那就一定要让读者自己产生看法、情绪、感情、认识,而只有“展示”才能做到这一点。大护法之中有太多的“告诉”,尤其是大护法自己的自言自语。
其他还有诸如大护法丢掉乌钢杖的那一段、第一次见到卯卯那一段、最后和罗丹对决的那一段等等。都是非常缺乏打磨的桥段。
——————————————————————
至于其他一些网友提到的分镜、角色定位、人物关系等等问题,我说的没别人好,就不冗述了。
——————————————————————
政治题材现在很少见。受到高度追捧也是很正常的。主创人员有勇气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讲这样一个故事,这值得尊敬。
——————————————————————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中国动画能够越走越好,希望能够少犯这些典型错误。
大护法是一部带有强烈作者风格的作品,很难说是佳作,但也并不差。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但也会有很多人完全无感。
首先,我没看懂。
我就只能说说我个人感受。
我观影的时候是如图这样子。
众筹名单最后有个参与众筹的叫“那傻逼真帅”。这位朋友我记住你了。
看到了“爷爷的爷爷长得像蛤蟆”这个梗,嗯,拉出去续了吧。
画风诡异,比两周前看的京城八十一号吓人多了。如果是真人版,应该比行尸走肉下饭。
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学透露着“不知所云但隐隐觉得很高级”的感觉。上一次让我有这种感觉是看聂隐娘。
最后的伏笔让我看到了导演要把它拍成系列的野心。
花生人如果不是人那和动物有什么分别。鹦鹉不也会说人话吗。
太子接住了被爆掉的头,我左边那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发出了清脆的笑声。我不寒而栗。请家长了解一下不是所有动画片都是给小孩子看的。
总之,看了大家的高见,我也还是没懂。
虽然觉得承认没看懂这部电影好像会显得我很愚,但是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我不在它的level,就不强行掰了。
但好像也不亏。
这就够了。
看完之后想了半天:
这是咋过审的?
前段时间上峰开会,轻描淡写地说了点对西方文化的意见,不到三句话。会后大家深抓狠抓上峰思想精神,最后决定把某国合拍片停了。
朋友公司三部片子瞬间被卡。熟悉电影圈的知道,资金流这下瞎逼。第二周开始裁人,朋友一张娃娃脸现在都能演杨白劳。
如果从电影自身的角度来说,大护法的叙事和节奏都有一定的问题,确实是瑕不掩瑜但也确实是问题。
不过对于这样的作品,有句说烂的话我还是要说:要放在具体的背景中去评价。
有很多问题,在过去的电影里是不能问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只有亚洲,片板不得入海。
现在至少有人喊了一句:那有新大陆!
在哪?多远?长啥样?不能说,说不得。但是能当众喊出来,就是胜利。
这片子没啥好解析的,毕竟方向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咱被删存档在邮箱里的答案够多了,何苦多浪费时间。真正该做的,是放下某些小气得不行的成见,掏钱去看,去买单,去支持。
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不怕高压锅就怕散沙烂泥。
不是说不能批评,该批评批评,否则我们和他们就一样了。但是对于那些敢出头的人,有些人吝于名声不支持,甚至陷入嫉妒背后放冷枪,那真是蠢坏交配,无可奈何。《大护法》是一部很奇怪的片子。
若它能踩中你的点,那便是蚌里的大珍珠。
若你找不到想要的东西,那就是食之无味的鸡肋骨。
话可说在前面,敏感的东西咱不提,咱就只笼统说说这部电影。
立场就是一个普通的动漫爱好者。
没有客观角度,所有的看法都是本人的自以为是。
我觉得它讲了一个有趣但是并不完整的故事。
说得高点,乌托邦蒙太奇。
说得俗点,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很显然,目前来讲,公认的好片子,是既有完整的故事性,也有可挖掘的深层次内涵的。
不同阶段和层次的人,看到不同的东西,众口难调之下,还能捧出美味。食材食谱刀工厨技,无一不是超一流水准。
那样的作品,我们膜拜为经典。
当然大部分片子,都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有着受众群。
还有一类片子,花个俩小时就是在喂屎。。。
《大护法》我觉得不能称为经典,但也不至于喂屎。
它的主线,还是比较明晰的,一个红胖子(划掉),一个大护法寻找太子的艰辛旅程。
其中误入到“花生”的村落,遇到了很多人,这些角色的塑造还是很独特的,有着各自的特色。
但是怎么讲呢。。。
影片的tag上打着大大的悬疑,但是最后,很明显的,并没有把疑云拨开,可以说窥得一方天空,但是总归还是云里雾里。
总有种还有第二部第三部的感觉。
事实上,即使要有第二部第三部,最后的结局,我觉得,还可以更好一些。
但是也不是说,叙述的完全乱七八糟,很多小细节还是非常有趣的。
很多地方让人忍俊不禁。比如那只小鸟,真的挺讨喜。
至于隐含的内涵,黑色幽默,讽刺意味。
这些要是慢慢扣起来,要截图分析个很长时间。
所以说,可能会让人在笑完后,沉默半晌。
有嘲讽这个时代的,有讽刺这个社会的。
导演的很多思想都给这部片子打上深深的烙印。
唯一让我不甚喜欢的,就是台词设置,很多时候,多得有趣,杂的发笑。还有颇有感触的一些台词,或者故作深沉的发言都很不错。
但是有那么几个场合,就有点尬了。本来大家都明白了的,你不说我不说,有一种暗地里的默契,你一说,这默契就破坏了。
至于作画,我可以说是非常喜欢了。
我毫不掩饰的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画风之一了。包括背景的水墨,和卡通人物之间的融合,很棒,很“中国”。
我看到有很多人比较了它和《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我觉得它是比这两部都要佳的作品。
《大圣归来》让国产动漫得以窥见天光,《大鱼海棠》则是在画面下足了功夫,好歹是对作画有些信心了。
那么《大护法》则是对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然而。
然而。
我觉得要做出真正的“经典”,还需要把这些东西都穿杂起来的完美的金丝。
也就是剧情下的灵魂。
桀骜不是被千夫所指的遗世独立感。
桀骜是即使你无法做到,但是你看到那冷冷毅力在山头上的身姿,就肃然起敬。
我有看到这些都在进步。
你说崛起?
不不不是王者归来。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望大家都静下心,不要急于求成。)
还有,明年的暑假档,叫大什么呢?
共青团中央是收了钱还是没收钱就替《大护法》营销啊。
下午刚看完,还可以,但剧情略弱,不过有些台词在当下显得"扎心"。
团中央还扯什么"恶意的政治隐喻",没见过这么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的,要扣也往台湾戒严时期扣嘛,对不对。
"为什么太阳这么红,我却这么冷",那不就是《两小儿辩日》的辩题么?
我也给你隐喻隐喻,太子就是被招安的赵家自由派嘛,声称自己追求自由,但国王一旦自己的条件被答应(画宫女),立刻就被收买了啊
分分钟编几条。。。。
有些镜头还是挺惊悚的,分级有必要。
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最近上映了。我到电影院去看了一遍国语版,看了两遍粤语版,还打算再看一次国语版。我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为哪部电影连进四次电影院,《大护法》是第一部。我猜这大概足够形容这部动画电影有多好看了。
而我喜欢它的原因也很纯粹,我觉得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立得住,足够复杂,耐人寻味。而在这些丰富的角色之外,冷笑话啊、黄段子啊、江湖设定啊、水墨画风啊、暴力美学啊等等,这些所有,都是锦上添花而已。导演不思凡在谈创作初衷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尝试用最简单的形式,讨论最复杂的人性。」我认为这是这部片子之所以好看的本质。
所以今天打算用两两配对的方式,把全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梳理一遍。温馨提示,前方有非常猛烈的剧透,强烈建议你们到电影院看完回来再听这一期。
首先,来梳理两张天真的脸。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小姜。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蔡琴演唱的《你一定要是个孩子》,我觉得最契合的就是这两个天真的角色。
太子和小姜,看似身份地位天差地别,但其实他们一样,都是各自的生长环境内格格不入的孤独患者。
太子是王宫里的异类,对王位没有兴趣,只是想泡泡妞、作作画,无数次为了逃离权力而出走,然后被大护法哄着骗着押送回宫。这一次流浪到花生镇,原本只是一场似曾相识的出逃,但因为小姜的缘故,一切都不一样了。
小姜是花生镇的异类。他不像其他的花生人,要么很沉默要么很暴力,反而常常远离人群,到村镇边缘的悬崖看风景,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差点掉下悬崖,被路过的太子搭救,他不知该如何用语言致谢,便在太子饿的时候默默准备好瓜果。一来二去,就交上了朋友。
太子,借用陈丹青的一个形容,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而小姜,就像是沙漠中长出来的极罕见的一棵树。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天真,而当他们相遇,碰撞出的都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虽然最初无法用语言沟通,但他们之间是交心的朋友。
当太子听到小姜被抓走的消息时,他气得火冒三丈,说,要是他们把小姜怎么样,我就要铲平这个地方!不管太子有没有意识到,一向吊儿郎当的他在小姜身上找到了一种值得拼命守护的价值。而对于小姜来说,太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得到了太子的认可后,他对自己的存在更加坚定,从此不再觉得自己的格格不入是一种罪孽。他后来也撕下了自己的假眼睛和假嘴巴,勇于展现出自己说话的能力。他不再需要胆战心惊地和别的村民保持一致了。
除了都是各自生长环境中的异类,太子和小姜也有一种相似的软弱。这种软弱是由他们的天真而来,这意味着他们戒心很低、不会用恶意去猜测周遭的世界,更倾向于「相信些什么」,而不是「怀疑些什么」,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慈悲,于是往往被坏人利用、让自己落入圈套。
其中有一幕,大护法失掉了自己的乌钢杖,那便是太子的软弱所致。上文想必是花生镇的行法者哄骗太子做笔交易,让大护法交出武器,换他们一行人平安离开。太子天真,答应了,于是就连累大护法中了行法者的埋伏。
而在影片尾声的部分,小姜孤身一人去搭救太子时,还好心好意提醒反派欧阳吉安和庖卯,让他们快走,否则等花生镇的起义军来了之后,他们俩一定会没命的。结果,小姜命丧庖卯的刀下……
太子和小姜这组人物的第三个共性在于,他们俩是所有角色里面成长跨度最大的。从影片开始到结束,太子和小姜的心智经历了质的飞跃。
太子亲眼目睹了小姜的死亡,这大概是他第一次被夺走某件深爱的事物。而这场死亡,其实也恰恰是太子所必需的一场启蒙,之前他一直处于混沌未醒的状态。当他经历了这场失去,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想必会有极深刻的改变。而小姜,是在隐婆的指引下,看见了花生镇居民们命运的真相,这种真相虽然让他感到寒冷和崩溃,但他并没有认命。虽然欧阳吉安把他们叫做猪猡、蝼蚁,但小姜仍然活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自由意志的人。
影片中最暖的一个设定就是,小姜脑子里取出来的,根本不是其他花生人脑子里的那种黑蛊石,而是一块闪着蓝光的水晶。太子带着水晶离开,说,小姜,我们去看外面的世界。
太子和小姜是全片最纯粹最明亮的两个角色。接下来,梳理两张复杂一些的、特权的脸。一个是欧阳吉安,一个是欧阳鸣。
欧阳吉安这个角色身上其实集成了很多特点。他的设定会让我想到中国封建时期的诸侯,想到美国蓄奴时期的南方庄园主。而欧阳吉安治下的这个花生镇,会让我想到殖民地、想到集中营。
和所有的独裁者一样,欧阳吉安在花生镇实行恐怖统治压制异己。整个花生镇都仿佛处于一种戒严时期。行法者整天在街上巡逻,光天化日之下挨家挨户抓人。那些言谈举止不一样的花生人都会被行法者掳走,然后当着围观群众的面执行枪决。此外,欧阳吉安也大搞个人崇拜,在全镇张贴自己的宣传海报,还让仆人生起火来制造烟雾、假扮自己是神仙。但他的权威和统治到底有多稳固呢?或许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吧。用大护法的台词来吐槽:我还是第一次见会被烟呛到的神仙。
其实从出场的第一幕开始,欧阳吉安就表现出一副败相,吃不好睡不香、骂骂咧咧的样子,是个心虚的独裁者。在影片的后半段欧阳吉安有一段台词交代身世,说他们家族世世代代富甲天下,而如今外面有风言风语说,祖上的家业会毁在欧阳吉安手上,所以欧阳吉安选了全天下最掩耳盗铃的一个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家业:断绝花生镇和外界的联系,越少人知道这里在发生什么越好;但凡有一句说他不是的,都是威胁到他家业的人,都要抓起来灭口。好像只要没有人说了,花生镇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一样。这不恰好暴露了欧阳吉安在治理上的无能吗?
欧阳吉安最大的失败,恰在于连他的孙子欧阳鸣都不承认他的权威。影片中,欧阳鸣特别不屑地对太子说:长大以后,他绝对不要当爷爷这样的人。
而欧阳鸣,我认为是影片中最有看头的角色之一。虽然小小年纪,但绝非池中之物。我看了三遍,才大概拼凑出以欧阳鸣为主轴的叙事线是怎样的。
最开始,太子来到花生镇,成为了可疑人物,于是被行法者抓了起来。而欧阳鸣意识到,太子会是未来的九五之尊,于是从行法者手中把他救下,巧妙地「保护」——或者说是「软禁」——起来。这时候,大护法来到花生镇,找到太子,表明皇上愿意做出的让步,太子大喜,立刻决定起驾回宫。欧阳鸣试图挽留,让二人待到秋收后再走,挽留不成。于是欧阳鸣只能亲自设局,骗太子说「小姜被人抓走了」,拖住太子,支开大护法。随后他又设下圈套,利用大护法对太子的忠诚,缴获了大护法的武器,解除了一个危险因素。然后再次将太子软禁在自己家中。
在这个软禁的过程中,他向太子透露了黑蛊石的秘密——这是恐惧和仇恨的果实,剧毒,致幻,对掌管天下的天子有用,特别是在军事上。即使自己不用,落在敌人手里,也会后患无穷。所以请太子待到秋天收齐这一季的黑蛊石再走。
黑蛊石这个设定放到现实生活中让人一秒脑补核武器,于是把艺术家出身的太子吓坏了,说:我要这种罪孽深重的东西干嘛?!
欧阳鸣这个时候不紧不慢地说:太子天性善良,治国之事,身边必定需要心腹辅佐,欧阳鸣想成为那个人。
太子本来就无心朝政,听到这样的话,下意识感叹道:你还这么小,思想包袱就这么重,太可怜了。而欧阳鸣说,只不过因为太子你听到小孩子讲这样的话,不习惯而已。
虽然粗线条的太子可能意识不到欧阳鸣的危险与价值,身经百战的大护法显然已经看出来了。影片中,在大护法的噩梦里,欧阳鸣已经扮演了一个大 boss 的角色。
所以我很好奇欧阳鸣会长成一个怎样的大人——他对权术之道展现出了空前的兴趣和天赋,如果得到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他可能会成长为一个专业政治家。到太子登基那日,我不觉得欧阳鸣的政治抱负会止步于「当个专心辅佐君王的幕僚长」,他很可能最后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到那个时候,他管辖的疆域会比自己的爷爷宽广千百倍。而他在幼年时发誓过的,「绝对不要当爷爷这样的人」,会以怎样的形式实现呢?他可以展现出怎样优秀的治理呢?不知道影片的续集会不会有若干年后的故事。
其实欧阳鸣这个角色还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男孩子,或者说一群人,那就是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以及和他相似的、在精英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他说,「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
欧阳鸣也一样,家族能提供给他的丰厚资源决定了他的性格、视野和抱负。我看到有些影评里写不喜欢欧阳鸣这个角色,说他小小年纪就这么有野心,一点孩子的天真都没有。但我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对年幼的欧阳鸣来说,「掌权」这件事是写在他命数里面的,有区别的只是权大权小而已。而「辅佐天子」,或许也是他一种纯真的向往,而不是什么野心或非分之想。
刚刚梳理完了两张天真的脸(太子和小姜)、两张特权的脸(欧阳吉安和欧阳鸣),接下来梳理两张草民的脸。一个是隐婆(粤语版里面叫鱼蛋婆婆),另一个是庖卯。这两个角色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他们内心有崇高的追求,但他们也有致命的局限。
隐婆是花生镇里为数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仅有的)上了年纪的人。她的年岁意味着两件事,一是,她经历了风风雨雨、比所有年轻人都更有机会看清生活的真相;二是,她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还能活这么长,说明她自有一套生存智慧,是个很能保守秘密的人。
隐婆在电影里承担了很多粗重活儿,比如说运输尸体啊、放饭啊等等这些事情,所以在经年累月的调查中摸清了欧阳吉安实行的是怎样黑暗的统治,也看到了花生人的命运。但她心里揣着这些真相,想怎么做呢?其实她自己也没有想好。她肯定很明白自己的力量太微弱,即使把真相抖搂出来,不但撼动不了欧阳吉安的统治,反而会让自己处于险境。所以她是不会主动选择成为一个政治活动家的,只能努力保持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无数次她想把真相告诉小姜,但又担心这会给小姜带来危险,所以她一直以来只能尽力提醒小姜:别吃蚁猴子。这就是她能做的全部了。
直到她和小姜遇上意外,被行法者追杀,她才意识到,这个时候再不说真话,就再也没机会说了。所以拼劲全力对追杀自己的行法者喊:「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们才是自己人啊!」意思再明显不过:花生人不应该自相残杀,而应该一致对外推翻欧阳吉安的统治。破釜沉舟的隐婆这时才终于表现得像个硬核异议分子,非常幸运的是,她的确成功唤醒了一个行法者,让他在开枪时有了迟疑,然后开口问隐婆,能不能再多讲一点我们的故事呀?而通过这个契机,隐婆终于可以把真话讲出来,让花生人有机会建立属于自己族群的主体叙事。
所以影片中有一幕就是大部分的行法者都开口说话了,同意推翻欧阳吉安,而那些不愿意加入的,就被枪毙了,像以前他们铲除异己那样。其实看到这个地方我是很难过的,即使他们抛弃了欧阳吉安,却仍然继承了那套残暴的统治,那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此外影片中有行法者对普通平民说,别愣着了,快来帮忙。那些普通平民也懵懵懂懂的,可能他们知道要变天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变天、变天之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他们可能也不觉得自己有权利去决定这些事情。总之,看得心里涩涩的吧。我真担心这些花生人未来的命运。而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隐婆能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不知为什么我有些悲观。
再说庖卯。
他是个一出场就张口闭口谈「理想」的人,觉得自己从事的是非常正义和高贵的事情。认为自己只要实现理想,就可以光宗耀祖,让周围的人都怕他,再也不会看不起他。关于这点,用太子的话来吐槽就是:「根本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吧!」
庖卯这个角色感觉焦虑值挺高的,也非常容易发怒,有点低自尊的感觉。所以会需要一些很崇高的东西来消解骨子里的怯懦,于是他找到的出口就是:谈理想。而这一类人,就很容易会被欧阳吉安这样的独裁者用话术笼络,来维护统治,顶着「理想」的帽子,他们会无意识地做任何非正义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独裁者和他自身的反复洗脑,比如在大护法第一次见庖卯的时候,他就哈哈大笑强调,花生人都是欧阳吉安养的猪,嘲笑大护法连人和猪都分不清。后来他见到花生人讲话的时候,控制不住剧烈呕吐起来,因为他已经深信不疑花生人是猪,而他怎么也不愿接受,猪能讲人话。
庖卯这个角色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平庸之恶」的概念。平庸之恶指的是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消除自己的思想,放弃个人判断的权利,对下达的命令无条件服从的一种恶。当个体人格羸弱和残缺的时候,就往往会寻找一个宏观叙事去依付,随即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即使体制本身有不道德行为,个体仍然成为毫不质疑的实践者。即使有良心不安的时刻,也仍然会用这个宏观叙事为自己辩护,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举个最典型的例子,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里,就有太多的个体不自知地堕入了平庸之恶。
比起独裁者欧阳吉安,我甚至更反感庖卯。在真实世界里,欧阳吉安固然不少,但或许有成百万上千万倍不自知的庖卯,这点让我更痛心。
感觉话题越来越沉重了。最后来说两张天才的脸吧,一个是杀手罗丹,另一个就是主角大护法。
从影片一开始,他们就已经从各自的雇主那里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主线任务。罗丹的使命是追杀大护法,而大护法的使命是保护太子。这原本是他们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也逐渐等同成了他们的生活目标,他们像训练有素的特工一样,不达成目标就绝不撒手。
大护法的这种心情有台词为证。那是太子赶他走的时候,吐槽说,这些话你这个死胖子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为什么还要阴魂不散地倒贴上来。大护法说,这是我存在的意义。而罗丹,虽然台词不多,但有行动为证。无论大护法受多重的伤,只要还没死,罗丹就会发起一轮新的攻击。
这两个人都是天才不假,但偏偏他们最有天赋的事是取人性命。随着影片进行,他们俩或多或少进入了一种彷徨和迷失。
大护法感叹:「我也很想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我可以这样,拥有自己都觉得恐怖的力量,究竟是它控制我,还是我控制它。」这种困惑几乎是所有超级英雄作品里都会出现的,是对自我的意义的怀疑、思考和重新认知。罗丹也一样,中间有一段是欧阳吉安催促他快点干掉大护法,罗丹没说话,但他的相好(那个大胸长腿的彩)说了一句:「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喝酒,但这句其实是谎言。可以醉生梦死的,其实是酒本身,人迟早都要醒的。是时候醒了。」想必是提醒罗丹想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在影片的最后,罗丹和大护法又再一次狭路相逢。欧阳吉安在一旁对罗丹下命令,你快点把大护法杀掉,荣华富贵就在等着你。而这时,罗丹转过来,一枪毙了欧阳吉安。这个举动意义非凡,那意味着他拒绝服从雇主的意志,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定义这一场决斗。这场决斗的意义,或许就像彩在影片开头说的那样:「能成为敌人的,才可以成为知己。」这是两个孤独的天才间的切磋。大护法在这场决斗前说了一段非常莎士比亚的台词,其中一句就是:「你一定和我一样,背负着与众不同的秘密生存。」在罗丹被大护法了结之前,他藏在面具后那张脸,掉下来一滴极罕见的泪。这瞬间虽然短暂,但那是两个天才之间才可以分享的共鸣。
罗丹走了,大护法又回到了他无人能懂的孤独里,一个人琢磨着生存的意义。他对太子说:由你爷爷的爷爷开始,我就是奕卫国的大护法,而我也没想明白,我到底是什么。
让人惊喜的是,在影片最后的最后,大胸长腿的彩找到了罗丹的尸体,把他们完完整整地拼起来。罗丹会复活吗?他和大护法亦敌亦友的关系会在未来继续吗?我又多了一个期待续集的理由。
推薦閱讀:
※喜歡看日漫的人容易對世界有哪些誤解?
※如何看待奧飛動漫收購有妖氣?
※如何評價fate/Apocrypha第四集貞德的表現?
※那些陪伴你成長,讓你感動的動漫你還記得嗎?
※坂田銀時,蒙奇·d·路飛,漩渦鳴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