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是玄學嗎?
比如推崇野味、迷信放養,還有經常碰到標價很貴的水煮某某菜,你要說沒味,不好吃,一定遭到一群老廣說你沒品位,不懂吃。
我在廣東喝了一個湯,裡面有豬肉,有雞肉,還有梨。好喝到飛!
更新:特意打電話問了宴請的朋友,那個湯叫,川貝雪梨燉竹絲雞!
湯很清亮,基本沒啥油花,也沒有啥明顯的作料味道。很清甜,有梨的緣故,但又不僅僅是梨的甜味。
不像我們西安很多館子里湯很濃重的「鮮味」,當時喝很好喝,過後口發乾。
作為一個北方人,意識到食物本身味道的融合果然不是忽悠人的,不是重油重鹽重調料才好吃。我們要吃食物,不是調料。
這一點,粵菜實打實做到了!
突然想換個思路,題主表述,你說不好吃,一群老廣會說你沒品味!
那說明那些人也不是啥老饕,或者也不是真朋友!真朋友老饕難道不會二話不說帶你吃吃吃,直到你能理解那些之前認為玄學的東西!但是野生動物還是不要試了!
美食不言,趨之若鶩!這才是真玄學!本話題更新,穿山甲的「養殖」已被證實是幌子,某些有關部門其實一直在縱容偷獵,表面上弄幾個當門面的養殖場做幌子,實際上真正的利益鏈條還是來自偷獵,所以各類野生動物哪怕號稱是「養殖」的,大家也別去吃就是了,不要圖一時口舌之快去毀滅我們應該一起去保護的環境。
————————————————————————————————
題主這題目就問得很有傾向性和火藥味
先說一下「品位」對於飲食的問題,有時能不能吃得慣會決定你對一道菜和一個菜系的整體評價。
比如我的幾個東北朋友,從來不愛喝湯,不管是什麼菜系他們都不喝湯(他們這類人在東北到底比例多大我不知道),所以你要讓他們對廣東的老火湯有什麼高評價恐怕很難。
後來和一個內蒙朋友聊起這個問題,她說北方高寒,很多人一般來說都吃硬菜,喝湯一會兒就餓了,身體沒點能量不行,所以會形成有一部分人不愛喝湯的飲食習慣。
還有幾個四川的朋友,無辣不歡,所以對清淡的菜系都吃不慣,包括江浙菜和粵菜。
還有一些廣東人是吃不慣麵食的,把他們扔大西北估計是要了命了。
還有一些人會不喜歡味道獨特濃烈的東西,比如蔥姜蒜洋蔥胡椒香菜之類;有的人是不吃內臟,不吃雞爪子,不吃魚眼睛等等,反正每個人飲食習慣不同,不能用一句品位不行就下結論。
說到這裡很慶幸自己是個雜食動物,作為本土廣東人,祖國東南西北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不同風格的美食,西餐也沒問題,盡量帶著嘗試和欣賞的角度去對待各地美食,生活會豐富很多。
但吃的慣吃不慣是一回事,動不動說別人玄學,就有點問題了
推崇野味本質上還是因為獵奇,吃東西有時也不光是味蕾的滿足,心理滿足也很重要,何況野味沒有生長激素,相當於放養,自然比較結實,肉味濃郁,而且有很多種類,也大大地增加了飲食的豐富性。另外吃野味的省份其實不止廣東,廣西福建東北湖南也吃得不少的。不過濫吃野味是典型的陋習,破壞環境之餘,也助長了一部分人對野生動物生命的冷漠和殺戮之心,是應該禁止的。小時候覺得野味好吃,後來認識到有這方面問題後就再也不吃了,以下只探討關於口味和營養的部分。
比如昆蟲類,廣東地區的禾蟲、竹蜂、蜂蛹、土狗、蟋蟀、龍虱等等,都是高蛋白,用適當的方式加工,對吃的慣的人來說是很美味的。
蛇類就不用說了,怎樣加工都好吃,椒鹽蛇碌(段)、飯剷頭(眼鏡蛇)火鍋、蛇羹等,撇開環保的原因,單從營養和口味上來說確實很不錯。
穿山甲除了各種燜以外,不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風味,肉,肝,扣(胃部)都有其不同的味道,一部分喜歡吃原味的食客會用花旗參湯燙熟來吃,在廣州某些食肆好像是三百多一斤的樣子,但味道如何我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是養殖的我也不清楚,因為後來我已經不吃這類東西了。
關於竹鼠,曾經在不同的省份都聽過有人因為垂涎竹鼠的美味,為了抓一隻竹鼠而放火燒山,最後坐牢也不後悔的傳說。這個段子的真偽不予置評,而且用環保的觀點看極為野蠻,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竹鼠之美味,現在廣西有大量竹鼠養殖場,如果有興趣的人應該是可以吃到人工飼養的竹鼠了。
鱷魚肉和海底椰加川貝的燉湯對哮喘、久咳都有緩解和輔助治療的作用,味道也很鮮美,有一種雞肉+豬肉+一點點腥味的特殊的感覺,鱷魚掌可紅燒,鱷魚尾可以燜,某些肉嫩的部分切片可以做火鍋,而且鱷魚在廣東的人工養殖已經很普遍,在廣州的市場中不少見,可以放心大膽食用。
其他就不一一列數了,說多了就怕有人去躍躍欲試吃真的野味,只是想說明,野味不見得一定比家養的好吃,但一定有家養沒有的味道,而野味的試食在廣東由來已久(兩廣兩湖福建都一樣吧),所以對什麼能吃什麼好吃怎麼做好吃早就被很多老饕研究了個透了,不環保確實不環保,野蠻確實野蠻,但如果題主對你不了解的東西一概歸結為玄學,你也太玄學了。
不過隨著環境的破壞,以及環保教育的作用,新一代廣東人確實沒有養成愛吃野味的習慣——恐怕他們想吃也不太容易吃到了,這對環境保護是大好事。
關於放養的問題,我想只要是味蕾敏感的人,都不可能吃不出放養和圈養的區別,而且放養在全世界的美食家都在干,不光是廣東,別的國家的高級餐館照樣供應放養的雞之類,而西班牙黑豬火腿不還是每天強迫豬步行兩公里么,放養的動物雜食,不光吃飼料,還吃野外的什麼果實種子蟲子之類的東西,而且每天運動自然肉質結實,這個沒什麼好討論的了。
不過需要澄清一個誤解,放養的雞同樣有抗生素殘留的問題,我親耳聽過好幾個農村養雞的人說過,他們為了預防雞瘟,也會直接給雞吃抗生素,一隻雞才多少斤,直接吃了一個一百多斤的人的抗生素的量,你們想像一下多麼恐怖。
但如果僅僅探討口味上的差異,農村放養的雞和經常活動的土豬,百分之百比我們在城市裡吃到的飼料激素養出來的好吃。
價格很貴的水煮菜這個嘛,比如舉潮汕菜的堂灼響螺為例,如果是比較講究的私房菜,螺頭覺得不夠嫩,螺尖沒嚼頭,一般就是掐頭去尾拿去熬高湯,中間的一小截拿來清水燙了吃,質量是嚴格控制的,如果味覺神經敏感的人確實可以品出明顯的區別,粵菜(這個概念其實不準確,應該是廣府和潮汕菜,客家菜反而是注重咸香和重味的)本來就清淡,注重原味,所以很多食客的味蕾相對於重口的地區是要敏感一些,如果題主品不出來區別,不等於真的沒區別嘛,當然噴你品味問題的人你也不必理會,一般只有低素質的人才會當面動不動說別人品味問題。
粵菜某些菜式過於注重口味的鮮嫩,追求一種半生不熟的烹飪程度,很考驗技術,但確實也會增加生病的風險,比如用七八十度熱水浸熟,骨頭還見紅帶血的白切雞,還有嚴格把握尺度,出汁的血蛤(俗稱絲堪),這類美食的選擇,就看你是聽從於你的味覺,還是聽醫生的話了……
順德的淡水魚生,注重刀工,而且有幾十種調料,真的是讓人食指大動,但淡水魚生吃的寄生蟲風險挺大的,反正現在我是不敢吃了,再好吃也抵不上得病的恐怖。類似的生吃的菜式,比如潮汕的生腌系列也一樣,吃是好吃,但我現在不敢吃。
至於粵菜的老鹵,這個就明顯是噱頭了,而且粵菜也並不是全部都喜歡老鹵好嗎?
舉個例子,潮汕菜的滷水鵝頂,用巨大的獅頭鵝的鵝冠經過滷水的加工, 有果凍一樣的口感,而滷水鵝頭和鵝頂是最反對老鹵的,通常一缸滷水都只能鹵一定量的鵝頭和鵝頂,不然出品的味道會很雜,不純,鵝肉味道受影響,潮汕某些菜式的加工是帶有技術潔癖的——當然這個也是靠價格劃分出三六九等,市場幾十塊錢一斤的自然沒那麼講究。
其他的例子,想到再補充吧
最後,我再說一句
為了環保,不要吃野味;為了健康,盡量吃熟的
為了環保,不要吃野味;為了健康,盡量吃熟的
為了環保,不要吃野味;為了健康,盡量吃熟的
作為一個老廣,我很誠實地告訴您:
吃野味有風險,受眾範圍越來越小,年輕一輩不愛吃。
放養不一定比農場安全,至於口味,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烹飪手法,一個農家菜無牌師傅敢說比唐苑酒家大廚厲害我是不信的,但你說走地雞就比飼料雞好吃,我承認有差別,但真沒有傳說中那麼誇張。
粵菜本來就很少水煮系列,想吃鮮美的要用涮的,就在生與熟的臨界點,肉最鮮嫩,跟調料、配料搭配的,跟涮羊肉一個道理懂么?!!
廣東人在長期清淡的飲食中,練就了更加靈敏的味覺系統,家庭常見的調味品,不外乎鹽、糖、醬油、醋。醬料、辣椒、味精少用,很多人「一口吃出味精味」並不奇怪,如果廚師燒的菜讓人「一口吃出味精味」,基本上也不用在粵菜圈混了。
的確有不少廣東人能清湯寡水很滿足地吃一頓飯,但是清湯寡水真他媽不能代表粵菜,燒味滷味腊味咕嚕肉啫啫煲表示不服有沒有!
真正的美食家,面對美食是波瀾不驚,用心品味和評判的,一道菜就大驚小怪、高聲驚呼、表情誇張,那只是市井百姓尋常吃客的反應。是的
「聽說廣東人什麼都吃」
「孩子也吃嗎」
「他們有一種飯叫煲仔飯」..
"哎呀,好恐怖"
就問你怕不怕
1、崇尚稀少的珍味(野生動物、保護動物)是中華文化的傳統,非廣東獨有(當然這是不正確的)
2、廣東人民崇尚原味、正味,所謂:雞有雞味,魚有魚味,反對過渡烹調。
3、如果一群老廣都說你沒品位,要麼你交友有問題;要麼真的品味差一點吧…我朋友來廣州我帶去吃飯都是讚不絕口的
4、價格不一定反應味道,很可能是吃裝潢、吃氣氛、吃地租
利益相關:北方人在廣州工作
世界不同,無需理會。
題主。
你一定要原諒廣東人在這方面的「狹隘」。
在到廣東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地方的人把「會吃」上升到如此高的境界。對於廣東人來說,走地雞和白條雞簡直是不同的信仰。
某些廣東人認為雞放到冰箱冰凍後會有一股冰凍味,沒法吃了。對於外地人來說這簡直了。老外就不用說了,他們只有白條雞。
你如果會吃,會點養身。那簡直就是廣東人眼裡的人生贏家。
我也不懂為什麼,識食(會吃)讓兩個老闆間惺惺相惜,很可能快速達成某項合作。比如我以前去三水出差,老闆就力薦當地的禾花雀。在他眼裡,這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當然說你沒品味,那是狹隘了,可能他也是急了,畢竟寶馬送英雄。你偏偏說,這馬咋個吃法?
碰到這種情況我最大的建議就是,問問對方何為好吃,何為不好吃,如何分辨。也許你也能體會到他們的心情。我不是啥美食家,也不是廚師,不過作為一個廣東人,也是一個吃貨,強行回答一下這個題目。
首先呢,就我多年吃的經驗,粵菜比較講究食物的本身味道,一般較少使用濃重的調味料來蓋過食物本身的味道,所以可能大家就感覺粵菜比較寡淡。
就比如簡簡單單的一道白切雞,就在開水裡滾過這麼幾分鐘,切開後直接擺盤,在旁邊放上一點兒清口換味兒的香菜,擺上生抽清油的味碟,就可以上桌了。你看,白切雞其實吃的就是雞肉原本的味道,以及滑嫩爽口的口感(如果你吃到那種肉是酥的白切雞,說明廚師做這道菜做毀了,我在北京,基本沒在正兒八經的廣東飯館以外吃到過正宗的白切雞)。
因此就肯定有人走火入魔,啥玩兒都想嘗個鮮,什麼田鼠、水蟑螂、蛇、果子狸、鱉等各種奇怪的野味兒。但是這種人在廣東的話畢竟是少數,一般我們還是吃的比較正常的。
家常菜里出現比較頻繁的菜式就是:清蒸羅非魚、蒜炒通心菜、苦瓜蒸肉、炒粉絲兒、炒雞、清炒苦瓜、耗油生菜、燒鴨(買回來的)、鷹金錢豆豉鯪魚(shenmegui)、蒜苔炒肉、韭黃炒雞蛋……等等,以及炒一些時蔬時鮮(白切雞、扣肉等大菜在日常生活中較少出現,因為做起來麻煩),沒時間的煮一鍋豬肉湯,佐以豆豉豬肝,肉撈出來作菜蘸醬油吃,湯單喝,或者是枸杞葉豬肝湯,有時間的熬一碗排骨湯或者豬心湯
當然味兒重的廣東菜不是沒有,比如出名的,紫蘇炒田螺,又咸又腥(不是魚腥,是土腥味兒),喜歡辣的人還會辣炒。吃得滿嘴滿手全是油花兒。又或者隆江鹵豬腳、化州煮牛腩等等,都是味兒重味兒大的菜。不過這類菜比較少。
然後呢,奉勸題主不要再去那種有水煮XXX菜式的「廣東菜館」了,我基本沒吃過啥水煮XX的東西。
題主還是稍微提高下自己的防忽悠水平,不要被一些玄學內容迷惑,當成了粵菜的真義。
PS. 野山豬味兒真比家養豬要好,口感也更筋道,特別是後腿部分,吃法也簡單,煮熟了之後,蘸著味碟吃,味碟里醬油加清油,油里埋點鹽巴,人間美味。水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廣東大部分人不吃野味。
二,作為一個在異地生活的廣東人,我發現大部分省的人口味很重,重油鹽辣椒調味料,所以這些人已經很難分辨一些細微差異,比如某某菜水燙過的絲絲清甜。但是一般老廣都是能吃出來的~
我覺得樓主沒吃過好的粵菜,卻深信網上流傳的各種黑廣東人什麼都吃的段子
推薦樓主去廣州花園酒店三樓桃園館接受再教育
不謝
我是蘇南人,也算是挨著淮揚菜邊上。從小好吃(但不做飯),一口紅燒肉,挑剔得不行,家裡所有人的做法,隨便嘗一口就分得出來。
來廣州快十年,算是個比較自閉的吃貨,也沒吃過多少東西。
剛來時挺新奇,因為粵菜單看菜名,很難知道究竟是個啥,與別處不同。
先講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菜,叫沙薑撈爽鱔。沙薑、木耳、鱔片(還有其他的配料記不清了),淋芥末水。鱔片爽脆到不行,根本不知道怎麼做的,想來應該屬於冰鎮菜。當時我去那間店,必點此菜,百吃不膩,後來換了廚子,單上沒這道菜了,就再也沒去了。
我自己在家,喜歡常做的,是白灼蝦。挑大個的基圍蝦,價錢貴點也是無妨,越大越好。買上一斤,回來煮一鍋水,大火燒開,把蝦放下去,加薑絲去寒,倒料酒去腥。等水再開時,將蝦撈出來塞進冰箱冷凍格,溫度的驟然下降可以讓蝦肉收縮密實(如果有條件,用冰冰鎮更好,用冷凍格冰鎮是取巧)。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取出,用來下酒。然則白灼蝦的妙處,並不在於蝦肉本身,而在於蝦頭的那一吮。往往呼喚我灼蝦的,就是那一口的滋味。此菜極易,但卻是極品,非麻小之類可以比也(其實我本身也是麻小愛好者)。
前妻是廣東人,口味與我相差很遠,但有幾道菜我是很喜歡的,僻如說蒸金鯧。
金鯧魚20左右一斤的市價,一條一斤左右的足夠了。買回來清洗乾淨,擺在碟子里,在上面擱上薑絲、蒜蓉、蔥段和豆豉,大火蒸12分鐘,下酒聖品,尤其是魚皮。
再說潮汕菜,牛肉鍋是繞不開的,牛丸也是繞不開的,這兩個有多好,懂的人自然懂。
我回家時,飯桌上我姐夫問我,聽說潮汕的牛肉鍋不錯,有沒有可能在這裡做。我想了想搖了搖頭,沒有可能,材料太難搞了。後來我回廣州看見新聞,上海那邊搞了一家,空運過去的黃牛,號稱上午在潮汕的山上吃草,晚上就能到山海的餐桌,只能服氣。
更繞不開的是另一種魔性的吃食,叫做血蚶。
我第一次吃是在漁民新村,做法和別處不同,是白灼。蚶殼緊閉,需要費力掰開,原汁原味。後來在大排檔吃時,大多是三五瓶啤酒,兩三碟腌漬的血蚶,不甚快哉!
客家菜比較特殊,我就不講了。
粵菜在中國菜式中,我覺得算是另類。因為它的理念更接近西方菜而非中國菜,講究的是發揮出食材本身的味道,而很多中國菜式講究的是調製出我想要的味道。
但就我所知,也並非粵菜一家,懂海鮮的人,自然懂怎麼吃法是最好。海鮮的做法,大連青島廈門廣州,真的差很遠么?
就算是內陸的大閘蟹,大家都知道怎麼吃是最好的,沒有差別。
在吃貨的眼裡,固然可以接受委曲求全的調味……但能追求原味時,我們又何嘗暴殄過天物?
吃貨沒有玄學,吃貨是很現實的。RAmen!
是。
粵菜的玄學,是「老鹵」。
其實只要食材足夠新鮮,根本沒有任何「老鹵」的必要,何況」百年老鹵「本來就不過是個噱頭罷了。果殼網上一個網友當年的吐槽非常精準:
生意不好是斐波那契湯,生意好是馬爾科夫湯,牌子打起來之後就是忒修斯之湯。
P.S. 真正有價值的梗在這裡……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又稱忒休斯悖論(Theseus"Paradox)。它雖然是一個哲學悖論,也是一個人們會經常遇到的現象並涉及到科學思想的問題。這個悖論說的是:
忒休斯是傳說中的雅典國王。他與雅典的年輕人自克里特島歸還時所搭的30槳船被雅典人留下來做為紀念碑。隨著時間的流逝,船上的木材逐漸腐朽,於是雅典人便用新的木頭去更換它們。最後,該船的每塊木頭都被換過了。針對這個現象,古希臘的哲學家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艘船最後還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嗎?如果是,但它已經沒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頭了;如果不是,那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是的?」
越簡單的烹調想要差異,需要的技巧越高超,所以飯館和家常菜的差距更是天差地別。
蒸魚,家裡的灶頭,時間的把控都是大問題。一旦火候出問題,再加上調味方式單一,難吃是必然的。
口味重的地區更講究食材的口感,因為重麻重辣的口味下口感是否爽滑或者脆嫩是最容易感受到的,食材本身的細節味道並不容易感受出來,比如有火鍋里的毛肚黃喉蝦滑。
而口味清淡的地區,例如東南沿海,本身高質量的海產食材本身具有的風味就足夠了。爆炒的花蛤有濃郁的食材香,上好的清蒸鮮魚,蒜瓣肉質比淡水魚口感更加細膩不論什麼烹調手段都是非常可口。所以便有了大量所謂水煮最好吃的說法。
但說實話,作為吃貨本身,我是堅持反對一切這樣的說法的。不論是蒸螃蟹,蛋黃焗蟹,還是東南亞的黑椒螃蟹,或者醉蟹,芝士焗,每種做法都有獨特風味。我反對片面強調本味吃法,因為烹飪的基礎便是食材和調味,好的食材加上千變萬化的調味才是最好的。
清蒸黃魚好吃,吃了十幾年。當你打開另一番天地時,走的太局限,就容易極端。開放包容的心態,吃著美食,才是最開心的。
我認識某個粵菜師傅。正宗粵菜對食材的新鮮度要求很高,要做出高品質的粵菜必須用最新鮮的食材,才能還原出食物本來的味道。然而現在的餐館一大堆菜都是下辣椒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為了掩蓋食材的不新鮮。
他還抱怨現在粵菜越來越難做了,原因是現在人的舌頭味蕾早已被辣椒啊,味精啊之類的重口味東西搞壞了,以至於規規矩矩不下味精做粵菜分分鐘被人說沒味道。
題主竟然吃不出放養肉和圈養肉的區別,舌頭早已被各種添加劑弄麻木了吧?
再問題主,粵菜推崇野味的來源出處在哪? 不要老想著搞個大新聞,然後把粵菜批判一番。
原來黑可以說是玄學。
正式粵菜沒有「水煮」這個煮法吧,要麼白灼要麼上湯,水煮只有四川菜才會用的說法,而且這種煮法一點都不清淡哦
這種偏見也是服了,說得我們好像每天都吃野味一樣,野味不常見的好嗎?我這麼大都沒見過!
推薦閱讀:
※如何機智地做出特別特別好吃的炸雞腿?
※午餐便當做什麼菜比較好?
※如何做出一桌能招待朋友的菜?
※海底撈的蝦滑很有彈性,是怎麼做的?
※元朝十戶一把菜刀,大家平時是怎麼做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