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男女比例不是 1:1 ?

記得生物學上應該是1:1的啊,現在說是1.2:1么?有什麼因素主導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失衡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僅影響無數個人的正常生活和幸福,甚至可能導致社會結構變化和社會動蕩,因此也是最近國家決定放開生育政策的重要考慮之一。

中國當下的性別比例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計劃生育政策,現代醫學技術(B超和墮胎等)

1. 單純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部分農村仍然存在殺女嬰和拋棄女嬰的現象。但僅僅這一點無法解釋為何最近幾十年中國男女比例持續增大。

2. 傳統觀念中,一般一個家裡至少要有一個男孩才能「延續香火」。在以前,家裡沒男孩怎麼辦?不停地生唄,三妻四妾多線程地生,直到生出男孩為止(當然這本身並不會導致男女比變化)。但是自從有了婚姻法和計劃生育,不可能無限生,就只能最大化有限名額,不停墮胎直到生出男生為止。

3. 選擇胎兒性別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在出生前(越早越好)知道胎兒性別 + 有進行選擇的能力。B超等技術的存在滿足了第一個條件,而越來越安全和廉價的墮胎技術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部分女嬰被墮胎,而男嬰被當成寶,性別失衡就出現了。

所以,重男輕女(文化)是根本原因,計劃生育(社會/政策)是誘發因素,而醫學手段(科學技術)創造了客觀條件。不光是性別比例問題,許多其他社會問題也都是這幾個因素協同作用導致的。

解決的方法自然是掐死其中至少一個方面:最簡單的就是禁止用B超之類的技術來測胎兒性別,許多地方的確有相關規定,只是執行情況很不樂觀。相對困難一點的就是改變計劃生育政策,這個牽扯到的方面比較多,所以直到現在才通過。最難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重男輕女、「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等觀念了。這些都紮根在幾千年中國文化中,只有通過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教育和性別平等觀念的宣傳和普及才能慢慢改變。

相關回答(有很好的具體數據和研究):
計劃生育真的導致性別失衡了嗎? - chenqin 的回答
為什麼現在男女比例不是 1:1 ? - NealDie 的回答


@陸雨奇已經把三個原因總結的很好了,但多數人似乎對計生政策對男女比例失調的影響不太贊同。最近剛好在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因此僅僅作為討論把自己的一些觀點放上來。

由於多年來的宣傳教育結果,在很多人看來,人口過多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很多人宣稱,中國能承載的人口上限是16億或者17億,適度人口則為6-7億左右。在多數人的想法當中,很多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人口問題上面,不止一次有人幻想和懊惱,若是當初太祖採納了馬寅初的建議,現在的人民生活水平會更高——當然他們選擇性忽略了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恰好就是50-70年代高生育率下兩代人所帶來的。


因此即使「計劃生育」政策反自然,反人類,在執行過程中帶來諸如「強制性引產」等惡劣行徑,大多數人依然認為這項政策是好的。人們直觀的認為,人口過多導致資源分配不夠、百姓窮苦,而「計劃生育」的出台有效緩解了人口壓力,因此雖然滅絕人性,但這是必要的手段。


先無論中國所能承載人口上限為17億和適度人口理論是否正確,計劃生育政策是否真的如宣傳中那樣有效的減少了出生人口,大部分人在為計劃生育政策辯護時,一再強調如今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現象跟計劃生育毫無關係,認為僅僅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作祟。我個人在查閱了多方資料後,現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一個小小的總結,不算什麼嚴肅的結論,僅僅只是給各位提供一種方向共同探討。


一、男女比例失調的主要原因在於「重男輕女」傳統思想作怪


我想誰都不會否認這個原因是根本原因,在正常的生育環境下,出生人口性別比理論值大約在102~107之間。由於男性平均壽命普遍比女性平均壽命短,因此一個國家的正常人口性別比是不會失調的。然而當父母生育子女時有「性別選擇」,人為的提高了出生男女性別比時,整個國家的性別比失調,就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了。首先要明確的是,正是「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作怪,因此父母會做出「性別選擇」,因此導致出生男女性別比人為的升高。


問題在於,「重男輕女」思想古以有之,並非近代才發生。應該說,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這種思想依然存在,但必然是越來越弱的,何故以前出生男女性別比未失調,而直到80年代初超過理論值開始緩慢上升,90年代後一路飆升,甚至一度達到了123的可怕高峰?

(1957~2011中國出生性別比)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出生性別比實際上是存在一定波動性的,然而自80年代開始就是緩步上升,近幾年因為控制力度大等原因,雖然數據有所回落,但仍然在高位徘徊。而80年代剛好是計劃生育開始嚴格執行的年代。


二、與韓國、台灣的對比


同為中華文化圈,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韓國和台灣是最適合與中國進行對比的國家和地區:

可以看出來,出生性別比失調的問題不僅在中國很嚴重,在台灣和韓國一樣是難題。因此很多為計生政策辯護者常常拿這兩個地區作為例子反駁,認為兩個地區沒有計生政策仍然出現了出生性別比失調的問題,因此中國的出生性別比失調,和計生政策毫無關係。


事實是這樣嗎?


我們從圖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無論是台灣還是韓國,在出生性別比增高的過程中所伴隨的是總和生育率的下降。在一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東亞國家,當生育率降低時,就容易採取人為的方式進行性別選擇,中國亦是如此:

(1970~200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及出生性別比)


奇妙的是在70年代生育率急速下降的過程中,出生性別比卻非常平穩,始終維持在107附近。80年代開始全面執行計劃生育,總和生育率平穩下滑,出生性別比開始逐漸上升,直至90年代突飛猛進。這說明在重男輕女文化的國度里,出生性別比很可能與總和生育率成負相關,而要達成這個過程的先決條件是,總和生育率要低於某個值。從前面的數據來看,中韓台三地的性別比例失調似乎都是在總和生育率低於2開始,發生改變的。

三、80年代出生性別比失調及其原因


雖然早在1980年就發現男女出生性別比有失調的跡象,但是為了維護計劃生育的正確性,計生委曾宣稱,出生性別比失調的原因在於人口普查時有瞞報、漏報女嬰的現象。但隨著普查越來越嚴格,出生性別比卻越來越高,這個理由顯然已經站不住腳。


很多學者提出,這種現象主要來源於80年代B超的普及,很多人通過B超判斷胎兒性別後進行性別選擇,大量的女嬰還沒出生就慘遭流產。2011年中國財經日報以《「失蹤」的女孩:中國出生性別失衡調查》為題進行報道,該文章稱,1980~2000年這20年間出生隊列的失蹤女性數量在920萬人左右。


顯然以人工手段進行性別選擇是造成失衡的主要原因,不規範的B超使用難咎其職。但驅動大量人群進行性別選擇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一個家庭能生育多少孩子,主要是以家庭經濟和養育成本為主。韓國生育率的下降就是因為工業化進程加快,導致養育成本變高的自然選擇,然而中國不是這種情況。很多人說孩子生多了根本養不起,但其實都是以如今的養育成本去判斷二十甚至三十年前的水平。在60年代一個家庭普遍有3~4個孩子,很少存在養不起的問題。


又有人說,在那個年代養育3~4個孩子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存,但教育投資就大大減弱了。這是事實,但我們還要了解到,一個家庭孩子越少,相反平均養育成本就越高。80、9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你非要說我們班有個同學有一個姐姐我也沒辦法),不僅養育成本高昂,在成年後遇到婚姻問題,房子和車子都成了硬性標準,這正是一胎化政策帶來的弊端——只生了一個孩子,不代表降低了父母的壓力,孩子成年後,也抵不過兩個人的勞動力。


因此,當有外力強制控制生育數量時,性別偏好問題就變的更加嚴重。一個正常的家庭大概能養育3個孩子,在第一胎是女孩後會寄望第二胎或第三胎出現男孩。但是只能生一個的時候,這個家庭就不會讓第一胎女孩這種情況發生了。


有些人批駁這些人的愚昧(當然也是事實),認為即使沒有計生政策,他們一樣會去做B超,一樣會去做性別選擇,然後墮胎(甚至於溺嬰)。但這些人忽略了人類固有的情感,大多數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做出這類選擇:

從表中可以看出,事實上第一個孩子的出生性別比並不誇張,而二孩和三孩卻畸高。我個人對此的判斷是,一個正常的家庭在第一胎時多數不願進行性別選擇,因此較為正常(相對而言)。但由於計生政策的懲罰制度,二孩從出生就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此時極其渴望兒子的家庭,做出性別選擇就不奇怪了,三孩更是如此。

四、中國各城市之間狀況


即使跟台灣和韓國這種情況相近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對比,依然會有人認為國情不同。其實我覺得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中國內部之間的城市進行對比:

少數民族在相對寬鬆的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男女性別比顯然低於漢族。

安徽、福建、廣東、海南、湖北等省市性別比失衡嚴重,而西藏、新疆、雲南、貴州等地出生性別比則基本在正常範圍內。我們可以猜測下,出生性別比失衡嚴重的地區,在80年代一定經過計劃生育的壓力而導致生育率急劇降低,而不那麼嚴重的位置,則生育率較為平穩。


這是安徽的數據:

這是貴州的數據:

我們要注意到:貴州在2000年的時候,總和生育率還維持在2.41這個人口世代更替之上的水平,而同時期的安徽,總和生育率則只有1.46。


其實在80年代,中國曾將山西翼城這樣一個小縣城作為二胎試驗點。由於當時計劃生育的絕對正確性,這個試驗點一直比較神秘。直到近年來,開放二胎呼籲越來越高,這個小縣城才逐漸曝光。抱歉實在沒有搜索到數據,如果各位有興趣可以在網上自行搜索,據說翼城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是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側面反映了,在沒有一胎化的高壓政策下,即使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作怪,出生性別比也是不會高到如今的地步的。

數據全部引用自網路,如有不適宜之處煩請告知。以上結論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各位斧正。另外推薦給各位查看這些數據的網站:防風人口預測與結構分析 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查看數據。


放一個美國亞裔的情況吧,取自
Son-biased sex ratios in the 2000 United States Census

圖 1 既可:

橫軸是既有孩子的性別(sex previous children):比如 Girl,Girl 是指前兩胎是 女孩。頭胎(最左)所以是 n.a.(不存在)縱軸是 男:女 (sex ratio, male/female) 比例。越高自然是男嬰比例高。

由圖可知,第一胎白人和亞裔幾乎沒差別,但如果第一胎是女孩,亞裔第二胎的男女比例就上升到 1.17 : 1,如果前兩胎都是女孩,第三胎的男女比例就是 1.51:1。

相比起來,白人變化不大,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前兩胎都是女孩,第三胎也是女孩也幾率略高,若都是男孩,則略低。不過統計不顯著。


又被這條新聞襲擾了:

國家統計局2014年1月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超過13億人口中,男性數量較之女性多3380萬。

為此專門解了個二元一次方程:x+y=13; x-y=0.338.

解得男x=6.669億;女y=6.331億。男:女=105:100.(按13.7億算比例一樣的)

男性死亡風險從受精卵開始就一直比女性高,而正常情況下,男嬰的出生率也略高於女嬰,人口學家認為這個比例大致在105:100。中國這個男女比例是非常正常的,即便有偏差也很小。

根據維基百科,美國人口比例男:女=100:103(2011年);印度人口比例男:女=106:100(2008年);俄羅斯男:女=100:115(2010年)。

我看媒體最應該擔心的是俄羅斯,俄羅斯這性別比例絕對失衡。還有照媒體說的,這1050萬俄羅斯女性找不到老公,怎麼辦?


貼數據
關鍵是年齡
問題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嚴重,並且現在男女比例已經比之前的問題要輕鬆多了

簡單粗暴的解釋就是:男性死的早


題主所說的1:1是中學課本上的,而事實上男女比例是一個很複雜的關係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分年齡、性別的人口

上圖應該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新生兒的性別比是119.13 總性別比是104.90
總體上來說低年齡組的男性明顯多於女性,高年齡組的女性明顯多於男性,這是符合生物學上的規律的。
題主所說的1.2:1應該是指新生兒的性比,男性的死亡率高於女性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按當前的數據來看,我國法定結婚年齡男方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
取22歲以後並且有結婚生育的能力的年齡的數據來看,性別比基本上是在105一下,有的年齡組還會出現女性多於男性的情況。

所以題主所擔心的問題只是被一個簡單的數據所忽悠了。

以上的解釋是主要原因,至於為什麼現在的問題沒有以前的嚴重,大概就是其他答主所答的那些原因吧,像文化程度,經濟發展狀況等。

附: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分年齡、性別人口

-----
數據來源:國家數據

-------------------原答案-----------------------------------------------
非要說的話,題主的疑問主要是因為數據本身就隱藏了很多信息,也可以說是數據在說謊。
一句話:
數據本身無問題,但是沒有可比性,性別比本身就受諸多因素影響,但是並非可以從這數據上體現,干擾項過多。


題外話:
從生物學上來說,男女的出生率本身就不是1:1,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即使沒有各種奇怪的思想和人為干預。


最近在備孕,下了個app,裡面有圈子,就是各色備孕或者已經懷孕的女人,討論去b超選擇性別墮胎的特別多,還有的出關去香港做鑒定,好像是香港能鑒定出60天胎兒的性別,早有結果早墮胎。
女人們自己都不願意生女孩,性別比不失衡才怪。


重男輕女一時爽 兒子光棍悔斷腸


國家數據是2020年中國光棍數值是3000~4000萬,剩女就不說了如果再加上剩女未嫁,非婚的男性數值應該接近於4500萬多麼可怕的數值,這才是2020年前後的數值,最近我的調查得出的數值更加可怕,在 農村男女比的數值已經達到8:1.2,這還是東部3,4線城市郊區農村的數值,可想而知西部更甚了。今年的新生兒男女比例就我調查和周邊的狀態也基本上達到了9:1.2的比例,6~10歲學齡兒童男女比例有的已經達到2:1,想想到了2030年前後,中國的男女比例失調有多麼的震驚,同志們現在我宣布:女孩未來就是好,更是一個大元寶。男同志們這也表明了 房子在未來 「剛需」 明顯,因為房子不僅僅是住的更代表了一個男性的經濟實力。


每當看到這些都很憤怒
愚昧。


(答案已經過修改)難道不是為了養兒防老嗎??我來說說我看到的小區域現象。

首先是文化因素和科技發展並且計劃生育限制……
但是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靠兒養老啊!

我來自潮汕地區,這個地方的人注重香火傳承!

想起當初那一天,陽光明媚,歲月靜好,我有些明知故問地問我老媽,為什麼當初寧願超生罰款也要生我弟弟,要知道我下面還有一個妹妹。難道不是傳說中的潮汕人極為看重的香火傳承什麼的……
不啊不啊,養老啊
我沉默……不敢出聲說我也能給你們養老啊。
我自認為我孝順,從小就想我要養我爸媽一輩子
但是假如我以後的另一半是潮汕人,養自己父母一輩子的想法那是不讓人容忍的,因為你首先要養的是公公婆婆而不是生你養你二十多年的父母。就算經濟條件許可,過年過節可以封大一點的紅包,而不是常常回家,幫幫忙,做做家務,買買菜,做做飯。在所有人眼裡,嫁過去那個家裡的人才是家人,原來的家人變成了親戚。
在本地大環境下,女子出嫁之後基本不太可能照顧娘家太多,習俗下奉承的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各理各的,並且女子本人也會這麼考慮,因為她也有一個小家庭。上要照顧公公婆婆,本本分分,勤勤懇懇,下要帶兒帶女,操持家務。
為了逃離這些習俗壓力,為了一直親近我愛的家人,我一直嚮往去一線二線城市發展。
關鍵問題來了,在潮汕這個地區,養老保險和醫保並不普及,缺乏推廣。這意味著大部分人將來不會有退休金養老金和醫療保險,任何不可預見或可預見的狀況,都要靠年輕一輩,兒子啊兒子。
是的,社會保障不夠完善,為了老年生活,兒子對潮汕老人來說才是最好的保障。女兒能做的太有限了。
不像廣州等城市計劃生育執行良好,潮汕人往往生得更多。廣州人普遍有買養老保險,就算是獨生女兒將來養老壓力也不會太重,也沒有所謂的女兒嫁出去就成了別家人的說法。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妻將來是四個老人都要照顧,而且普遍雙方認為應當如此。
而在潮汕,你試試三天兩頭往娘家給錢,你婆婆會怎樣……
所以我們要明確的是,像廣州這一類養老機制較為完善的不是處處都是,更多的人在農村,老了都要靠兒子。
所以啊,緩解男女比例失衡,先完善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吧,多推廣養老保險吧。


人工流產是男女比例失調的唯一直接原因。

其他的原因,都是通過影響流產率和流產胎兒的性別比來影響男女比例的。

沒有人工流產,再嚴重的超生多胎都不影響男女比例,這個邏輯關係應該先搞清楚。


除了其他同學列出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天然的生男比例就會略高,而在以前的醫療條件下,男嬰存活比例稍低,所以最後人口基本平衡,醫療條件好的情況下,男嬰都可以長大,所以男女失衡了

參見: 自然的男女出生比例是 105:100 嗎?為什麼會是這種比例?



基因1:1不代表出生率1:1,出生率1:1不代表存活率1:1


下表數據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算了下,1.05:1.00


在自然的情況下,每誕生100個女嬰就會誕生105個男嬰,而男嬰的成活率低於女嬰,故在成熟期會基本持平。
但由於科學醫藥技術的進步,嬰兒成活率大大提高,自然情況下男性也會逐漸多於女性。
當然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造成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概括地說,北方男女比例失調主要原因是女性外流(北方城市國企較多,沒必要偏向男孩;農村重男輕女現象也沒南方嚴重;另外年輕女孩都愛去南方發展),南方男女比例失調在於重男輕女(南方個體經濟發達,生意人都希望有個兒子繼承家業)


有沒有這種可能
就是
暈血的女生都去做了變性手術


傳宗接代的心態有的家庭依然未改變。


以前都要男孩,如今都盼著要女孩。觀念變了。


推薦閱讀:

我承認自己慫了,但是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動手,人的瞬間反應有多快?
如何看待臨沂官博解釋「楊永信」?
你如何看 CNN 最近很火的 Kids on Race 系列報道(有關美國兒童如何看待種族問題的研究報告)?
如何評價女大學生寒假在津外資工廠打工猝死,連續上工19天12時夜班或15時白班無休,公司稱不可能累死?
我在群里說別把別人的成績公布出來這樣做錯了嗎?

TAG:性別 | 性別比例 | 社會 | 社會現象 | 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