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soho族)怎樣保證自己的工作效率?
需要自己寫工作計劃、每日總結嗎?怎樣在家保證高效率工作?
看到這個問題下這麼多糾結的病友,我感到甚為欣慰。作為一個前拖延癌患者,我的SOHO之路上也經歷了很長一段迷茫期。
經過了多年的掙扎,研究,學習,自我教育,我得出的結論是:提高自己在家辦公的效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沒有任何一個小妙招能救人於水火。而這個系統性工程的核心就是:建立自己的規則。
你可以想像一張空白的日程表,上班的時候,每天的固定時間段的事項是固定的,就好像拼圖的核心區域已經拼好了。因此,我們處理每個意外任務的時候,只要找到有空白的地方,把新任務放進去就行了。而SOHO之後,你面前有一個空白的框,和一大堆零散的拼圖,讓人無從下手。空白越多,你為每塊拼圖找到合適位置付出的代價越大。
所以,提高SOHO效率,一定要為自己建立時間表的框架。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為了健康和效率,決定了每天十一點睡覺,那就必須十一點睡覺,哪怕沒有早起的壓力,哪怕今天這活兒沒幹完,也絕不能放縱自己違背自己給自己定的規矩。違背的後果就是,睡覺時間晚了,起床時間晚了,這個今天做不合適吧,那麼那個明天做好了,這個不著急,反正我還可以熬夜做。沒完沒了。
每天雷打不動的硬行程一定要硬,穩固,絕不動搖,這樣在這些硬行程的壓力下,你才會高效地把你當天需要做的任務一項一項的擠壓進你的時間表。
你可以調整這個框架,頻率不能超過半年一次。不然你就會陷入沒完沒了的試錯階段——也許我早上工作效率更高呢?也許我工作的時候聽音樂效率更高呢?也許我心態放輕鬆了等到截止日期前我自然就有靈感了呢?也許我應該去咖啡館工作呢?
工作本身不可能沒有痛苦,一味地尋找一個沒有痛苦的工作姿勢,只會讓人越來越低效,越來越容易放縱自己。
在硬行程之外,也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工作流程。就算是SOHO,工作也可以標準化和模塊化。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工作流程,把學習時間和工作時間完全分開。不要試圖用一種自己並不怎麼了解的新工具去完成手上的工作,尤其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
學習、成長、自我升值,聽起來都是很有誘惑力的漂亮詞兒。但對於你自己來說,按時完成必要的工作量,達到客戶的要求。準時、靠譜是不讓你餓著的品質,才華和亮眼的表現是吃飽了之後才有餘力欣賞的色香味。有時你花10個小時折騰出來的漂亮活兒,對客戶來說並不一定是他們想要的窩窩頭。
想改進工作流程,學著做漂亮活兒,請先把窩窩頭蒸好了。
不試圖將自己的低效歸咎於環境,這是對心態最大的挑戰。不要輕信別人說某咖啡館環境不錯,於是更換自己的辦公地點。不要看到別人分享筆記本測評就急於更換自己的辦公設備。不要過度迷信任何一個工具能讓你立馬專心高效。你不可能因為環境而專心,你只可能因為自己而專心。
ps.以下是建立規則的小教程:
·
確定吃飯、睡覺的時間。相信我,睡覺是生活中最大的一塊,睡覺和吃飯的時間確定了,你的時間天然地就被分割為了早上/下午/晚上三塊。
·
挑選工作時間。在三塊時間中任選兩塊作為你的工作時間,只在工作時間工作,這可以幫助你避免拖延。
·
計算自己完成任務所需工時。比如寫一篇稿子需要三小時,完成一個中等體量的項目需要三個工作日(6個工作模塊)。將時間計算出來後,將任務放入空閑時間,並在完成任務後記錄自己花費的時間。
·
保證有20%的工作時間為彈性時間,這些時間可以保證你的計劃都能按時完成。
·
若20%的彈性時間沒有被當前任務佔據,則用來開拓客戶/發展副業/學習技能,仍然用來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
·
在堅持半年後,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小幅調整框架。
總的來說,想當一個高效的SOHO工作者,請先學會當一個好的控制狂。把自己放進自己建造的囚籠,才能控制自己的惰性,才能達到自己想要到達的高度。祝各位freelancer都能成為一個唾沫一個釘,說到做到的硬漢。
最後送一首蘇打綠的《控制狂》:丟掉自由就是自由的方法。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Elephant瘋象 或 ele_2016
遠程工作相關的原創文章、工作室趣聞以及UI設計精選案例分享,產量不高,偶爾推送。
本文有些長,但如果你願意花幾分鐘讀完,一定會有收穫。因為我想了很久,你幾分鐘就能獲得我思考的結果。
所以,答應我,要麼不要開始讀本文,要麼就好好看完,好嗎?
1.關於方法論的思考
怎樣提高工作效率,正如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方法論隨便搜一搜可以出來1000篇。
可是問題是,你看過了那麼多講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書和文章,很多還說的非常有道理。然而實際應用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能堅持呢?
極少,極少有一些方法論,能成為能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的利器。
也極少,極少有一些方法論,對你具有長期的可操作性。
我以前,看過一篇講「斷舍離」的文章,覺得很有道理。突然悟出了人生的真諦,那些雜物阻礙了我的前行。於是我花費了一個下午,把所有的東西扔了80%。
然而後來我很沮喪的發現,我最終又把我扔掉的東西一樣一樣買回來了。
我之所以買並且保留那些使用頻率很少的東西,是因為他們真的有用。
所以自此之後,我不再相信所謂的「斷舍離」。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又遇到了真正能夠實踐「斷舍離」的人,他所需之物極少,身無外物,一身落闊。
我問他什麼時候學會的「斷舍離」,他說他一直是這樣。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並沒有讀過其他方法論。
我分析之後認為,他之所以能做到「斷舍離」,是因為他平時只吃外面,房子交給了鐘點工阿姨,辦公環境裡面設備齊全。而且他有經濟能力支撐這一切。所以他能做到,而我不能。
所以,所謂方法論,只有本來就是合適你的,去喚起你,幫你捋順邏輯的,才是好的。
而那些強行建立習慣的,根本不適合你,你也堅持不了的。
2.SOHO的前提
知道了這個前提,那我們再來看這一個題:自由職業者(soho族)怎樣保證自己的工作效率?
所謂「什麼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究其本質,是「要怎樣解決某一個問題」以及「怎樣調動自己能調動的一切資源」這兩個問題。
SOHO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怎麼樣完成我們的工作,解決問題才是目的。如果活兒妥妥的能出來,效率低也沒什麼。怎樣保證你的工作效率。
說到底,你要適合SOHO,如果你不適合,那麼所有的方法論都只是強行提高效率,並不能實質性起作用。
正如APP的推廣運營,本質上是建立在市場和需求上的。如果根本沒有市場,或者是偽需求。那麼投入的再多,獲得一點點虛妄的反饋,有意思嗎?能改變的了最終死掉的解決嗎?
我見過一些辭職在家全心全意寫作的人,最後他們都失敗了,重新回到了公司上班。公司制上班考勤作為主流的方法,自然是有他的可取之處。具體不表,我只能說,對於普通人,SOHO比在公司上班就賺錢來說困難得多。
如今SOHO的人包括,開發者、作家、網紅、淘寶店主......他們的共同特點就在於,有一技之長。
這些年,我逐漸發現了一個道理,做自己擅長的,才是通往財富自由的捷徑。
正如我高中的時候,做了三年的數學題,高考充其量不拖後腿,三年沒學語文,高考作文還是滿分。
現在逐漸發現,任何事情,做自己擅長的,才能做到頂尖。做到頂尖,就一定能賺錢。
那麼,如何判斷這門技能能不能養活你?很簡單,你已經能通過這門技能賺到能養活你的錢了再開始SOHO。
有了渠道再開始,這就是所謂的「市場驗證」。你宅在家不能開闢出新路子。
最好的情況是,你目前的情況讓你覺得去公司上班是對你生產力和時間的浪費,你非要SOHO不可了。這是最理想的SOHO的原因。
3.SOHO的方法論
①輸入與輸出
對於SOHO工作者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輸入和輸出的問題。
無論是寫代碼接項目,還是寫作接書和文案,都必須要持續輸入才能持續輸出。
輸入跟輸出,一方面是聯通的,一方面又是矛盾的。因為輸入才能長期提高效率,但短期又會花費時間,影響效率。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就我個人經驗,一定要快速輸入。怎樣快速輸入?
想一想期末考試季的時候,劃重點,自動忽略不重要的知識點,把最重要的在最快速的時間內消化。
很多人喜歡慢慢的精細的讀書,寫筆記,但在我看來這是最影響效率的。並且最後你的輸入總量會少,還有很多時間被浪費在瑣碎的事情,比如做紙質筆記上。
這有個所謂的優先順序的問題。比如這一周我要讀三本書。那麼我首先會按優先順序分出先後,先讀優先順序別高的。讀的時候,跳過目錄,推薦語,高度緊繃神經,不使用實體筆記本,打字記錄感想和關鍵內容。不重要的章節、已經有了類似概念的章節,直接跳過,絕對不能把書從頭到尾看每一個字。如果書不好,要立刻放棄。用這種方法,我輸入量一直很大。這樣輸出的時候也更加得心應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②合理分工。
合理分工就是: 賺錢,然後用錢請人做你不擅長的事情。
對不擅長的領域,做事情效率當然不會高。
比如我一直是個路痴,所以我出門從來不坐公共交通工具,打車的話,不僅很快,而且省下了我找路的很多時候。
同樣的還有,我不會做任何家務,所以我都是吃外賣,這樣節省了我做飯的時間。對自由工作者,如果有經濟條件,如果不擅長做家務之類的,可以請鐘點工來做,這樣大大節省時間。
同理的,如果有不擅長的領域或者知識盲點需要諮詢,也可以付費請人幫忙。這樣也能節省很多額外事務的打擾。
③合理規劃多項任務。
很多偏向創造類的自由工作者很介意被打斷。其實沒關係的,正如碎片化閱讀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碎片化工作也可以做出不少成果。
如果你提前規划出來一些有時間的時候才看的書。那麼等人的時候,旅途中,會是一個解決這些問題的好契機。也會帶著欣喜的心情去解決必須打斷你的事情,而不會影響情緒。
明白關鍵點了嗎,提前規劃好碎片化的工作。
④生活的規律性和儀式感。
早起跑步,是為了建立起新的一天的儀式感。如果你早起毀一天,那麼就不要。12點吃早飯,6點吃晚飯,甚至996,都是為了建立起生活的規律性,秩序有利於提高生產力。
和人打交道。是為了提醒和保持理智。正如超體裡面的 Lucy 需要警察提醒她是人類一樣。和人打交道可以緩解長期一個人工作時候的孤獨感,也能放鬆工作到木木的大腦。關於這一點,我有兩點建議:
確保能聽到一些環境音。打開對公園的幾個窗,這樣就可以聽到生命的喧囂。我能感覺到孩子,狗,流浪的人都在外面。甚至只是收音機的嘶嘶聲也可以避開孤立。
如果可以的話,周期性的參與到社交環境中。我不建議社交媒體,它會讓您不斷地分心。相反,我和幾個大學最親密的朋友有一個聊天室。所有,但只有我在家裡全職工作,而他們幾個每周上班四天。這些是我知道和信任的人,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安安靜靜的,但是當我們需要說話,或者共享一個鏈接,我就可以找到他們。
作為一個發自內心熱愛 SOHO 的人,我對於驗證那些SOHO工作方法的願望甚至遠遠超過賺錢的慾望,沒有實踐的檢驗怎麼能行。
以上全都是我實踐過後的心得,希望對您有幫助。
之前SOHO過半年,我必須承認這種工作方式並沒有你想想中的那麼簡單,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一種煎熬。不過好在我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從無所適從到有結構的工作,最終理性的發現自己不適合,然後毅然決然投簡歷出去打工。這個過程還是積累了一些經驗的,不妨分享出去。
工作內容:獨立運營心理諮詢師。
1.日程表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發現身邊iPhone用戶幾乎很少用到日曆這個app,難到你們沒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日程表嗎?而且操作簡單方便,還能iCloud同步。
做SOHO日程表非常重要,因為一開始你會覺得,早上睡到10點和睡到7點,實際上沒有任何區別,反正都沒有人管你。但慢慢你會發現,就是這樣三個小時,積累起來會浪費你很多的工作時間。如果你的日程安排是混亂的,你就很難給自己一個起床的理由(尤其是起床困難戶)。
舉個例子:第一種準備日程的方式是:明天寫一篇文章,讀書,記錄諮詢案例,和xx廣告的人吃個飯,聽課學習,整理筆記。第二種準備日程的方式是:早8:00-9:30寫一篇文章,9:30-10::3讀書,11:00-11:30記錄案例,12:00和xx廣告的人吃飯,14:00聽課學習,15:00整理筆記。
此時你是睡到7點半,如果沒有一個8點寫文章信號,你會勸自己「再睡會兒,等10點起來快點寫不就好了」。
雖然SOHO沒有老闆監督,但是日程表實際上就是你的老闆。
2.待辦事項
這個和日程表一樣,也是幾乎每個手機都有的app,沒有也可以各種免費下載。尤其是當你事情雜亂的時候,手裡經常有十幾個待辦事項,如果沒有什麼東西記錄一下特別容易忘。此時別相信自己額大腦,還是相信手機的好。因為當你SOHO到一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感覺到無聊、缺少意義感(就是當年暑假放到一半的那種感覺)。這種負面情緒會讓你更加容易遺忘很多事情。
另外在SOHO時,你經常會有很多突發奇想,尤其是那些「不做沒什麼影響,做了可能錦上添花」的事情,因為既不重要也不緊急,所以你很容易忘掉他。給待辦事項做個定時提醒,每天看著上面的小紅數字,(處女座)確實很難不去戳開它。
另外再貼一個時間管理法則:將你的所有事情,根據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做一個區分,先做重要切緊急的事情,第二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第三做緊急不重要的事情,第四做(或不做)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尤其是第二和第三,不要搞混。
3.工作日誌
這是一個典型的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且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但我依然建議你去做工作日誌,不是為了記錄你的工作內容,而是為了保證你的心理健康。(這也是我的職業帶來的新視角)
人在自己獨立工作時,特別缺乏被肯定的體驗(除非你病得比較呵呵),因此就要努力學會創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機會。人們在SOHO一段時間後,尤其是在價值體現出來之前,都會產生自我懷疑「我這個月都他媽幹了些什麼?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是一種類似於抑鬱症的思維模式,因此你需要給自己一些確定的感覺,拿出你的工作日誌告訴自己,我他媽這個月就做了這些事情!這時候即便你做的事情還沒有回報,你也能夠給自己一顆定心丸——你並沒有荒廢時間。
4.不要讓自己待在屋子裡
心理學深度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期與社會脫離直接接觸(指面對面的接觸),就會距離自己的潛意識越來越近,而人的潛意識中會壓抑著非常多早年的創傷、負面的回憶。因此無論如何,你能選擇離開自己的房子就要離開自己的房子,每天拿出一些時間去人多的地方(接觸陽氣……),和咖啡館老闆、炒菜館店員、出租司機等各種人交談。充分施展自己的社會功能能夠幫助你遠離自己的潛意識,確保心理健康。
所以你要帶著充電器、信用卡、鑰匙、現金、公交卡、自己的馬克杯(純屬個人愛好),背著電腦,找個地方去工作。強烈不建議待在床上工作,你要確保你在床上只做兩件事:睡覺和做愛。
5.SOHO不代表脫離圈子
這一點其實不用我多說,但也要給年輕的SOHO族提個醒。個人觀點,能力第一,圈子第二,學歷第三,爹媽第四。如果你選擇SOHO,通常是對自己能力有一定信心的,緊跟著就是要確保自己在一個相對高端的圈子裡。切勿閉門造車,尤其是我的同行們!
對!說的就是你!別往旁邊看!
6.合理安排時間並不意味著全是工作
即便是SOHO,我也不建議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我甚至建議保證每天6小時工作就足夠了。當然這個建議有我個人工作的特殊性在,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8小時工作制非常科學,他確保一個人的多重身份平均而整合:每天的三分之一給工作,三分之一給關係,三分之一給自己。而且作為SOHO族,你多多少少都是希望能夠通過SOHO去享受自由的。如果在你SOHO生涯中已然體驗到的是壓力和緊張,那麼就沒什麼意義了,你也就會進入另一種更糟糕的狀態。因此確保自己在工作時間外能有鍛煉時間,有休息時間,這非常重要。
把日程表定好,讓自己每天純工作時間在6小時左右就可以。
ps,學習不算工作。
7.記賬
記錄自己每一筆開銷和收入,因為SOHO,你的收入有可能是碎片狀的,比如今天掙300,明天掙20。這並不同於工作時,每個月只有1天能拿到錢,而且是一大筆錢。因此你的理財計劃要有所改變。信用卡依然可以用,而且你要學會把幾百幾千塊的錢拿出來做小投資理財。讓自己的財務狀況良好運轉。
另外通過記賬,你實際上是在評估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SOHO,如果發現每個月都在有盈利,那說明你的SOHO是成功的,雖然沒有巨大成就,但你能夠養活自己養活家庭。如果連續兩三個月花的多掙得少,你就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定位。
收入不包含你爸你媽給你的錢。既然你想更自由的工作,為什麼在經濟上還需要他人的接濟呢?
8.不要吃泡麵
沒有理由……加雞蛋也不行!
————————————————
個人微信公眾號:tianjinpsy,天津本地的心理學平台,有沙龍、有分析,學會用心理學視角重新觀察生活。
文章出處:深度工作法讓你超越自我--最適合自由職業者的時間管理方法
微信公眾號:read01(warfalcon)
在動車上看完的《深度工作》,個人認為是目前最適合自由職業者的時間管理方法。我自己現在使用的方法跟這個方法類似,效果很明顯,這本書把這種方法提練成一個方法論。
作者提出一個概念 叫深度工作,跟心流有互補性,更注重減少干擾,解決難題,更容易的進入深入思考和心流狀態。
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在網路時間,超級明星效應的情況越來越多,成為市場上最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成功。但怎麼樣成為這樣的人呢?
1、迅速掌握複雜工具的能力
2、在工作質量和速度方面都達到精英層次的能力
這兩種能力都依賴於進行深度工作的能力。想達到高質量的工作產生=時間 x 專註度
對於知識工作者,特別是專家和精英,保持足夠長時間的注意力是個必要條件,絕多數的普通人都會因為智能手機、電腦和網路,受到非常多的干擾,從而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專註。這正好是普通人跟精英之間最大的區別之一。
準則一: 工作要深入
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關鍵在於越過良好的意圖,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儀式和固定程序,使得進入並保持專註狀態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不同的工作節奏,每個人可以根據個人情況來選擇使用哪種深度哲學:
禁欲主義哲學:這類實踐者往往有明確且價值較高的職業目標追求。他們會在職業生活中儘可能的避免淺薄工作,完全屏蔽職業生活中的任何干擾。
比如科幻作家斯蒂芬森沒有任何的郵件和郵寄地址,用來避免別人聯絡他,發電子郵件、寄信件或邀請他參加活動之類的事情。把全力注意力放到工作中。
雙峰哲學:將個人時間分為兩部分。某一段的時候劃分用成深度時間,餘下的時間做其它事情。在深度時間內,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註。
這呼方法可以在多個時間層級上實現,比如按周劃分,每周4天工作,餘下是開放時間。按年劃分,有些學術人士會在假期中完成一部分深度工作,做出突破。
比如榮格把每天2小時用在塔樓中進行深度工作。
節奏哲學:將其轉化為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創造出一種特殊的工作習慣。比如100天行動就是屬於這種。
創造出一種工作節奏,讓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時需要進入深度狀態。或者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內完成深度工作。
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早上5點半起床,然後完成2-3個番茄,用來閱讀或寫作。當時這個節奏讓我在很忙的工作中能一定穩定的更新Blog.
新聞記者哲學:只要有空閑時間,就立刻轉入深度工作模式。
作者在書中用美國著名記者艾薩克森為例,他的就是這種方法。他寫過的幾本名人傳記,廣愛好評。包括:史蒂夫·喬布斯傳 、 愛因斯坦傳 、 富蘭克林傳和基辛格。認識的朋友中,秋葉就是這種方法,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立刻進入注意力,完成很多工作。
註:我自己平時使用雙峰和節奏哲學多一點,禁欲主義哲學目前做不到。新聞記者哲學對我來說沒必要。
習慣化
想使深度工作效果最大化,必須把工作內化成習慣,這能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狀態,開始深度工作。
比如藝術家和作家這類做創造性工作的人要忽略靈感,保持固定的習慣。我自己更新微信公眾號,就是這個習慣,很少是有靈感或有點子才寫,一般都會留出1-2小時來專門寫文章。
這幾點可以讓你更好的進入工作狀態:
- 在何處工作,工作時間多長。固定場所和時間
- 工作開始後將如何繼續工作。固定節奏,比如番茄工作法
- 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固定儀式,讓自己更容易進入狀態。
要有大手筆
為了進入深度工作,需要對周圍的慣常環境做出巨在的改變,輔以可觀的精力或金錢投入,只為支持一項深度工作任務。這種方法能減少拖延,注入激勵和能力。
JK羅琳完成哈利波特最後一部時,發現在家裡干擾太多,就入住了愛丁堡城堡附近的一家五星酒店豪華套房,一直到寫完這本書。
比爾蓋茨每年會有固定的思考周,放棄所有工作,帶上一堆白紙和書,隱居到一間小屋裡。
準則二: 擁抱無聊
想最大限度好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習慣需要訓練。必須要高強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慾望。
科學家發現在網上不斷的切換注意力會對大腦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
作者建議,可以在一天中的某個時段,禁止使用網路,來減少向分心屈服的次數。比如每天30分鐘禁止使用網路,通過會這30分鐘中感覺非常無聊,就可以使用這30分鐘進行間力的鍛煉。
羅期福策略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找出一項優先性很深的重要任務。先估算出完成此類任務需要的時間,然後設定一個硬性截止期限。在手機上設上倒計時,努力去完成它,挑戰自己的極限。
只有進入高強度工作才能做到這一點。然後可以慢慢的增加次數。這種方法可以系統性的提高平時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一段時間之後,注意力就會被鍛煉的非常強。
有成果的冥想
在身體勞作而心智空閑時,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義明確的難題或任務上。我自己經常喜歡在跑步前,確定一個文章主題,然後一邊跑步一邊想,經常會在跑步結束後,找到合適的思路。
5分鐘記住一副撲克牌。
可以通過記憶術中的宮殿記憶法來鍛煉想像力和專註力。
準則三: 遠離社交媒體
使用關鍵少數法則來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計劃和行動。把精力集中在最有效的要事上。
在遠離社交媒體上這一點我做的不錯。一直在努力減網路干擾,很少使用微博、關閉朋友圈、減少微信群的數量,開啟消息免打擾。不提供實時響應和反饋。
努力減少利用網路來娛樂和消遣。盡量在清醒的時間裡,找到有意義的事情去做。
準則四:摒棄浮淺
在工作中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時候被作用不大的浮淺工作所佔據,以前我在上班時就統計過,發現開會、準備各種文檔和效率不大的溝通,基本上會佔據一天中的絕多數時間。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一點點優化,建立統一的團隊協作/溝通方式。
最近幾年做自由職業者,會盡量只做最核心部分的工作,其它可以授權和委託的工作,盡量安排出去。
書中這本部分內容完全可以用時間統計法來優化和代替,效果會更好一些。 擴展閱讀:
- 時間統計法的進化之路
總結
作者在書中用了很多篇幅來講如何把這種方法用在工作中,但對這種方法在職場中應用不報樂觀態度,根據我的觀察和切身體驗,需要克服太多困難。最大問題是在國內的企業中,不管是老闆還是職場環境都很難使用這種方法。
這種方法對於自由職業者、頂級專家、匠人和學術人士的效果會更好,這類人群基本都擁有一定的自由度,對時間和環境相對容易調整,使用深度工作法之後,更容易看到效果,形成正向循環,而這幾個因素對於職業人士通常是很難獲得,所以說這種方法是最適合自由職業者的時間管理方法。
這四條準則基本上都是看起來簡單,想做到非常困難,因為有類似的經驗,文章省略了不少內容,對這個方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買本書閱讀幾遍。
好久不上知乎,連邀請都沒了。自己找個問題答一下。我不是自由職業者,但情況類似,略有心得。
懶癌沒法治,不過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一是坐下。- 在家,想幹什麼事,先坐在桌子前。
- 在家最大的誘惑就是床了,一躺就起不來了。平日里有圖書館,有辦公桌,哪怕中途走神,玩手機荒廢,好歹還能學點。但是自己在家,隨心所欲。窩在床上,看會書,學會英語,寫點作業,甚至吃飯都巴不得能在床上完成了。遺憾的是躺在床上不是睡覺,就是抱著電腦看劇一整天,一日總結,什麼也沒做。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甚為貼切。
- 治療懶癌的第一步就是先從床上下來,坐在桌子前。人類是需要儀式感的,就好像人們總覺得新的一年能幹點什麼似的。
二是列出。
- 把計劃列出來。這對上班族其實沒什麼用,時間管理吹得天花亂墜,也抵不過老闆叫你回公司開會。但是對於時間完全由自己支配的人來說,這太重要了。因為你可以隨心所欲支配自己的一切,這意味著你可以選擇一個月不工作,只消耗人類資源。這樣基本就算不得什麼自由職業者,和混吃等死差不多。
- 處於一個完全無人督促,連什麼時候吃飯都可以隨意掌控的時候,你需要一個計劃。有目的的計劃不至於讓自己渾渾噩噩時光如飛地度過一天。
- 計劃的事要精細。我的計劃列表中有諸如今天是否吃蘋果雞蛋,今天有沒有出去散步,有沒有吃保健品之類的。
- 計劃的時要粗略。細化到分鐘的計劃沒有任何作用,別用。給自己留的時間要有彈性,不緊張,不趕時,穩當,逐一完成。
三是運動與沐浴。
- 陳腔濫調,可以不細說,但是事情得做。
四是勤。
- 工作的人雖受通勤之苦,疲憊於人際關係,但是接觸社會,機會,職業成長,以及社會保障,都遠高於自由職業,如果你不能做到出類拔萃,那估計只能被社會淘汰了。
- 我有一個認識多年的學長,畢業了以後決定做個插畫家,目標是成為國內場景設定大師。他給我說,工作到了三十頂多混個中層幹部,有什麼意思呢。然後就在家工作了,可惜我每次打電話就是睡覺逛街電視劇三件套。今年29了,別人都混成了他口中的中層幹部,月收入六七千,有車有房,生活富足穩定。他大概是近兩年對自己的無為有所察覺,才稍微努力了些,現在接手一些小案子,案子水準比喜羊羊高點有限。大概現在唯一值得吹噓的就是,他把這個夢想堅持了這麼久...
- 自由職業的好處不記其數,但是這些好處不是用來享受的,是用來給自己創造一個比別人更舒適,更高效的環境,用來把自己的吃飯的本事打造到極致的。
- 我只能講講道理做個警醒,勤無他法,只有自律。
余不一一。新年新年氣象,與各位混在家裡的人共勉。
自由職業要看你是什麼形態的。是只是在家工作?還是完全自由身?
曾經在畢業2年半的時候有過一年的自由職業生涯,不過算是一個比較失敗的案例,失敗主要針對的是問題中所提的時間管理。
前期其實挺好的,對這種自由的工作方式充滿好奇,自己在家裡學習,做實驗,充電。
過了一段時間,儲蓄用完了。於是我開始考慮生計,接外包,做顧問,嘗試做軟體。
其實一開始我對自己的規劃挺好的,我是想在家裡呆一年,一邊學習一邊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諸實踐,做點事情出來。
可是後來開始接外包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雖然收入上來了,一度非常高的客單價,但是跟在公司里工作,一、沒有積累,只想快速做完了事;二、計劃錯亂,進入了一直想著如何賺錢的死坑跳不出來。更為嚴重的是,時間管理開始越來越混亂,因為做的不是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變得非常懶散。
後來演化為,白天在家裡窩在沙發上追劇;晚上開始寫代碼,可是也無法專心,就湊合著寫,效率很差,於是就熬夜,熬夜多了之後,身體垮了。
後來熬出了腸炎,就是空腹熬夜腸子受不了了,後來過了好幾年才恢復過來。
不過其中有一段時間,其實效率還是挺高的,主要是那時候還沒開始接外包做諮詢。
每天的事情基本是早晨晚點起床,然後去咖啡館呆4到6個小時工作,在咖啡館吃點小食,傍晚去運河邊散步,主要是思考明天要做的事情,和產品未來的一些走向之類的,大概會轉幾個圈,走1個小時左右。晚上則進行一些休閑,看看電視之類的。每天下來效率還是很高的。
咖啡館真是一個好地方,特別是那種比較明亮的,簡潔的,人比較多的咖啡館,會給你一種忙碌感,也會消除你的一些孤獨感。
後來,自由職業了接近一年之後,我就毅然結束了這段特殊經歷。
因為後來作息和計劃徹底亂套了,自己計劃的事情都沒有精力去做,每天都耗費在如何完成外包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了,後來就不斷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感覺人會有些崩潰的邊緣狀態。所以果然結束,重新踏上了一段新的正式工作之旅。
總結來,自由職業最可怕的是:沒有積累,沒有計劃,沒有收入,沒有信念。當然如果都可以克服,那自由職業還是很美好的。
我理解你的意思並不是指在干某個具體事情上的效率,而是常年在家這個狀態上的保持工作效率。
說我, 大容量u盤、雲筆記、筆記本電腦、手機最好聯通、移動(偏重通訊)各一部、固定電話、平板電腦(最好能打電話,偏重上網)、常去的地方有電腦裝上自用軟體、xbox、音樂、電視、汽車、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摩托(不禁摩的話)、養狗。
以上產品為了保證隨時隨地的能幹活,甚至在車上幹活。通過手機建wifi熱點把文件傳出。
最近在研究nas,發現這東西還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太複雜,弄的頭大。弄好之後就方便許多。
娛樂不能少,否則會懷疑人生,最好少玩網遊,那個比較纏人,容易在需要幹活的時候情緒退不出來。xbox360,不上癮,在下雨陰天不方便出面鍛煉的時候也可以作為運動量的補充,切水果真的很累。常年在家會有寂寞、我有一陣甚至是感覺恐懼(不太好形容的感覺)看電視(亂七八糟什麼都看)非常有效緩解這種情緒。如果有條件養條狗,沒事逗逗狗也挺好玩。總之常年在家其實不容易,需要盡量舒適,身心都舒適。
至於計劃,比較大的項目我會記個簡單的東西不能稱之為計劃。主要是為完成之後收款準備的。soho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給你的客戶安全感,覺得你可信賴。所以保證能隨時被找到、按時能交活這些很重要。這些做不到就給人感覺非常差,分分鐘找替換你的人。
所以有拖延症的,趕緊治療。
1)給自己合理的系列短期目標。合理意味著兩點:首先,這些短期目標對長期目標有所貢獻;其次,在既定時間內完成這些目標有一定挑戰,但不會超出我的能力範圍。然後將這些任務合理地分配到每一天,當然,每天的任務清單也都會滿足剛才提到的合理的標準。
2)提前列好每天的任務清單。任務清單的重要意義在於:首先,它能夠幫助我們節省很多腦力,我們不需要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後,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其次,它能夠讓我們對一天要做的事情有個清晰的了解,這樣我們不僅不會漏掉任務,還能合理地分配時間,並能確保完成那些最重要和緊急的任務。
3)有了任務清單,並不代表就能如願完成,阻攔在我們面前還有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拖延症」。我們喜歡拖延,因為遇到困難,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大腦就本能的以一種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方式來抵觸和逃避。但實際上,一旦我們開始著手去做了,這種痛苦的情緒很快就會消失,完成之後,我們還會有一種滿足感。所以,對抗拖延症的核心,其實就是直面「痛苦」,然後不假思索地開始行動。對於那些意志力還不夠強的人,我十分推薦番茄工作法(網上有很多關於番茄工作法的內容, app store里也有很多相關的app)。就我個人而言,確保效率的關鍵就是金錢驅動。要賺錢養活自己,要賺錢讓媳婦兒過得更好,要賺錢在支撐自己的家庭之餘惠及父母。
沒有人管你,沒有人逼你,但是不幹活也不會有人給你送錢。在這種情況下,你會自覺地安排好的工作時間,自覺地強迫自己拿出足夠的專註度。自由職業者的背後沒有老闆監督著你,但你就是自己的老闆。對於我這種設備重重多的開發者而言,發現一種我合適情況,
在58同城上深圳有有很多辦公卡位出租,一個月才600-900,你天天星巴克只喝一個杯咖啡也比這貴啊?
----------------------------------------------------------------
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約束,所有的工作任務安排和工作流程都要靠自己的主動來完成,所以效率和堅持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因為提高效率和保持主動堅持下去的方法要詳細講起來,內容十分的多,這裡推薦兩本書,一本是赤羽雄二的《零秒工作》,主要指導人們怎樣快速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還有一本是古川武士寫的《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主要是講如何把一種行為堅持到習以為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工作效率和速度的重要性,卻總是無從抓起,好像每天也都在很趕很忙地努力工作,可是總會常常遇到實際成果沒什麼進展的尷尬,這點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更是如此。我們不是沒有想提高工作速度的心,只是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些的麥肯錫工作術》是這樣一本講述由實踐而來的工作提速技巧與方法的書,推薦想要提高自我效率和思考速度的人看。
作者赤羽雄二是國際著名高校斯坦福的碩士畢業生,曾多年就職於全球最頂尖的管理諮詢公司之一的麥肯錫公司。赤羽雄二先生從多年的工作經驗出發,把個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效率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更從國際化角度和公司角度分析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思考和工作速度。
自由職業者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工作效率問題會有很多,例如在《零秒工作》中講述的「無法迅速開始工作」、「無法專註於應該完成的工作」、「工作缺乏計劃」、「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製作文件和資料的速度慢」「在郵件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會議又多又長」、「大量的退回和重做」等等這些問題。自由職業者(SOHO)在國內情形下,還有「自我約束力問題」、「自我目標和要求不清晰」、「辦公環境干擾因素過多」等等現實情況。所以,要解決這樣的工作效率問題,單一方法和技巧都不能實現,只有一套系統的思考方法和工作流程才能保證提速沒有障礙。
針對上面的這些現實問題,《零秒工作》中,作者提出了工作速度提升的八大原則,分別是:一、首先形成整體印象;二、工作不要太過於細緻;三、掌握工作的要領;四、形成良性循環;五、對改善方法本身做改善;六、凡事要提前;七、凡事先行一步;八、盡量避免返工。
一、首先形成整體印象
自由職業者一旦確定一項工作任務以後,首先要對這項工作必須有個整體印象,大概了解這項工作任務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成果,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和人物,並且要進行怎樣的工作步驟和順序,工作的起點和關鍵點有哪些等等。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要求讀者明確任務的要求,這樣才有可能提升工作速度。
二、工作不要太過於細緻
細緻本身是好的工作習慣,但是如果因為過於細緻而導致工作拖沓,這個好的習慣就會成為劣勢。個人十分同意書中所言:「不要一味拘泥於細緻,在考慮到平衡各要素的基礎上,只需要細緻地完成對客戶來說真正有意義的那部分工作即可。」可見,了解關鍵節點,不糾結於不必要的細節,從全局觀去衡量工作中應該做到的細緻程度,是更有效的工作方式。
三、掌握工作的要領
掌握工作要領,這個要求聽起來很難,其實只要在工作中放平心態,從結果來考慮工作的各個步驟,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工作應該重視的要素,就不會太難。
「首先,你必須想像某項工作進展順利並圓滿完成的情形,腦中要有明確的『工作成功的設想』。」
「此外,對於實現『工作成功的設想』所必需的要素,通過反覆在腦中模擬現實來明確工作的運行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反覆思考帶著「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意味,並不是在耽誤時間,而是為工作順利展開鋪平思考路徑。在尚未熟悉某項事物時,應當多多觀察有經驗的人他們的工作狀態,思考對方為什麼總是能如此熟練地完成工作,他們眼中的工作要領是哪些部分,又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這樣的學習機會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很多,可以選擇多和同行人進行單獨溝通或者參加同行業的聚會。
四、形成良性循環
一旦工作進入良性循環,我們會發現事情變得越來越順手,不斷的階段性小勝利一個接著一個出現。這種情況時,也要注意:你與其他人的相互信賴關係要穩定,這樣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良性循環,對於自由職業者而言,穩定的生活中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工作關係尤為重要。再者,出現了階段性的小成果後,要把這種積極樂觀的情況延續下去,積極的情緒就是最大的工作動力。另外,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事在細微,不必苛求哪個關鍵點一定要成功,良性循環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不必刻意為之,免得揠苗助長。
五、對改善方法本身做改善
我們面對工作,都期望用一些改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嘗試過改善的具體行動之後,大多數人會意識到:自己針對工作所用的提升辦法有時候也需要改良,即對改善方法本身做出改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提高效率,先要學會提高效率的方法,不斷根據實際情況來改進這些方法,才能達到最初的設想。例如關於自由職業者個人的時間管理,有時候我們想用「A4紙做筆記」、「時間列表」、「任務清單」、「番茄時間管理法」等等進行工作效率的改良時,常會遇到突然來電話、臨時有事等等計劃外的情況,這時候,不妨把自己的改善方法進行改良,進行適度的靈活調整,效率提高的改善方法就不會變得是一紙空談了。
六、凡事要提前
如何提前完成工作,《零秒工作》一書也給出一些要點建議:
·首先要掌握工作的整體流程。
·終止多餘的工作和不必要、不緊急的工作。如果能夠委託給他人,就徹底委託給他人。
·專註於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先把這些工作做好。
·一旦時間開始變得比較寬裕,就一點一點地提前完成其他工作。
·以3-6個月為基準,對工作整體的安排做一次較大的調整。
我個人概括為——全局-關鍵-專註-提前-修正。儘早籌劃,凡事有所準備,這樣就可以為後面的工作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準備條件。
七、凡事先行一步
看到這裡,可能你的感受和我當時看書時的第一感受是一樣的:這條難道和之前的第六條不重複嗎?仔細讀了內容我才發現,還是很有差異的。在前面主張凡事提前準備後,這裡強調的是行動上的主動性。自由職業者也會有很多自發形成的團體,這裡強調的就是在這種團體里,主動先開始行動,比別人稍微早一點準備,早一點計劃,早一點行動,率先踏出第一步。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願意追隨那些比自己早一步行動的人,長此以往,提前行動的人能夠成功發揮領導能力,與團隊人員的關係會不斷密切,工作的速度和任務的進度會更有提升的可能,個人小小的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
八、盡量避免返工
一旦重新做,就意味著之前的工作努力都白費了,所以,避免返工是提高效率需要很注意的信條之一。除了先前提到的要有整體意識,為了避免返工的情況出現,在接手工作任務時,要及時弄清楚任務的確切要求,了解身邊有哪些可以請教的有經驗前輩,在任務執行到一些關鍵進度節點,多和其他人尤其是客戶或者有經驗的前輩保持順暢的溝通,確定工作的方向無誤。
當然,當出現了工作失誤,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自由發展下去,要及時停止,學會止損。這就好比股票交易,比起選好股票連看漲停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及時止損。快速的挽救,比最後徒勞無功效果更好。
除卻上述讓人醍醐灌頂的提升工作速度八大原則外,赤羽雄二先生還在書中重點介紹了提升思考速度的方法,例如「A4紙做筆記」、「假設性思考」、「製作工作框架」等等易學的思考模式,讓想學習提升思考速度的讀者有徑可循,有方法可依據。這些思考速度提升方法曾經專門出了一本書《零秒思考》,也是能幫助個人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工具書佳品。
《零秒工作》這本並不是只講道理不講方法的,作者赤羽雄二用了很大篇幅介紹了實際工作中最大限度提升速度和效率的辦公技巧。這部分內容十分豐富詳細,包括收集信息的方法、如何短時間內製作文件和資料、如何提高會議效率、如何掌握郵件管理技巧、如何清除溝通上的障礙等等。這些技巧在職場中,可以借鑒應用,對於作為獨立工作的自由職業者也是非常實用。但由於國別不同,情況有異,有些關於gmail郵件管理、facebook小組成員溝通、推特的信息採集等等技巧,我們是用不上的,因為在國內這些軟體的應用很難普及。
另外,對於想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自由職業者,這本書是很好的速度提升指導書。
自由職業者除了要提高速度之外,另一個是保持主動性,把自行工作的良好狀態堅持成一種習慣。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教大家如何堅持。
書中開頭以舉例的方式把兩個上班族的迥異命途給出來,讓大家沉思。事例是真人真事,雖然經過編輯,但也很容易看出堅持把小事做好所帶來的巨大善果。
把想要堅持的事情形成一種習慣,需要分解習慣的養成過程。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把堅持的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倦怠期。
反抗期:
在這個初始階段,是很容易放棄堅持的。書中給出三個原則:1.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2.堅持有效的行動(行為規則越簡單越好);3.不要太在意結果。
這個階段的對策是:1.以嬰兒學步開始;2.簡單記錄。
從嬰兒學步開始,簡單來說,就是把想要培養的習慣細化,縮小再縮小。例如,我想把家裡亂糟糟的屋子收拾出來。我可以設定一個簡單易實現的目標,每天下班只打掃十五分鐘,無論是擦地也好還是收拾卧室的臟衣服也罷,不給自己把屋子一下子全部清理乾淨這樣巨大的目標。
記錄是給自己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間。手賬最近很流行,列清單和記賬這種傳統記錄方式也是讓習慣成為有了可以丈量的尺度。
不穩定期:
這個階段的對策是:1.行為模式化;2.設定例外規則。
具體所要達到的效果和操作時的方法,書中都有很詳盡的描述。很多方法都是切實可用的,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看過之後,就很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將已經開始的堅持固定成一種模式。書中不僅對實際應用提供方法參考,也對偶然的例外提供解決的小竅門,讓人沒有心理壓力地去繼續培養習慣。
倦怠期:
倦怠期的對策是:1.添加變化;2.計划下一項計劃。
通過靈活多變,培養習慣過程中的很多小細節可以讓人更加欣然接受堅持的習慣。例如書中提到:如果打算學習英文,準備不同的教材;如果習慣目標是跑步,就請經常改變跑步路線;如果減肥,可以在菜單上增添創意。我個人理解就是,把習慣當中的小細節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式,就更容易讓習慣自然而然繼續下去。
說起來,這些步驟似乎很容易,但是真的心生疲倦不想堅持了怎麼辦呢?
書中詳細舉例了十二種創意小措施,彷彿開關一樣,開啟對失敗的抵禦力量。
這些明確而微小的開關,就是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催化劑,在堅持過程中發生的微妙變化,讓我們更有信心在不經意間創造出習慣而來的累累碩果。
書尾以整理、學英語、節約、減肥、早起、戒煙這六個示例來說明確切到每一件小事上如何來做到,可見作者的良苦用心。自由職業這可以參照學英語和早起這兩個案例來養成獨立工作的習慣,非常有借鑒意義。
習慣養成不易,學會養成習慣更是可貴。
堅持下去,終有所獲。不論書中的各式方法有多麼詳盡細緻,我們需要記住:要把目標養成習慣是一定要堅持這兩點的,第一,把要堅持的事情做得有趣,第二,著手去做。第二點尤為重要。
自由職業者的堅持能力很重要,不妨根據這本書學習一下。因為需要極強的自我約束,所以,自由職業者不妨把自己的工作照著有趣的方向開進,另外,DO IT RIGHT NOW!著手去做比什麼都重要!
我是一名自由攝影師,也算是自由職業者吧。其他行業的自由職業者我了解的不多,不敢誤導群眾,這裡只講我作為自由攝影師的經歷和時間安排吧。
儘管是抱著對自由的嚮往進入行,但這麼長時間下來,我發現其實所謂的自由,也只是相對而言。
沒了辦公室的束縛,但自由職業也是工作,無非彙報的對象從上司變成了客戶;工作時間從固定時間,變成了與客戶協商,而且還沒有雙休。
畢竟客戶是不會考慮你的工作飽和度,自由職業者雖然可以拒絕一些工作,但收入也會隨之降低。因此,從平衡工作量和收入的角度看,合理的時間安排尤為重要。
1.控制客戶質量
這裡的質量,不是說客戶有多少預算或者能帶來多少人脈。而是在溝通時,注意避開那些關係飄忽手續繁雜的客戶,盡量做到點對點溝通。如果攝影對象是個人,就直接與主角溝通,如果是企業或組織,那也要做到與直接負責人協商。對自由攝影師來說,時間和攝影技巧一樣,都是金錢,與其浪費時間扯皮,還不如抽空多磨練自己的攝影技巧。
2.提前與客戶溝通
這點真的很重要,在拍攝之前(最好提前兩周)進行深入溝通,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和思考。因為客戶是不專業的,這就需要攝影師事先了解真實的需求,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效果,以及為了實現這些效果,我們需要哪些準備,比如需要怎樣的光線條件、需要棚拍還是外景、如何布景、聯繫哪家攝影棚等等。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
3.建立穩定的合作資源
這點看似與時間安排無關,但真正做過的人都知道,在拍攝之前聯繫場地多費神......作為自由攝影師,不僅需要穩定的客戶,更需要穩定的合作者。
不論是臨時助理、器材租賃還是場地使用,各類資源都需要多準備,前期多嘗試,也要做好踩坑的準備,時間長了,資源也就慢慢積累下來了,即便如此,也會涉及到彼此檔期衝突的情況,最好有充分的備選。
4.時間安排記錄
將日程統一記錄,可以是手機、郵箱或者紙和筆,但最終一定要統一整理在一起,事情多起來要看日程表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安排。
在日程規划上,一定要儘可能地提前,拍攝日期、時間段、地點及相關交通情況,盡量詳細地提前規劃好,讓自己清楚地知道接下來的行程。這樣即使遇到比較緊急的項目,也能清楚可以安插在哪個時間段完成,不至於太被動。
5.善用管理工具
因為客戶較多,而且不同的客戶之間都是互相獨立的,所以在時間安排上,經常會需要協調。因為保障工作效率的前提,是進行中的工作不被打擾,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公開自己的日程,讓客戶有個大概的了解。以我現在使用的微約日曆舉例,(我是這App的種子用戶,前段時間還收到了他們送的禮物,畢竟拿人手軟,就當順便打個廣告吧23333)
這個App可以添加好友,把日程有選擇地公開給好友看,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日程安排。
比如有個合作蠻久的客戶,會不定期的有拍攝需求,每次都電話確認拍攝時間也挺費勁,現在我直接把日程開放給他看,這樣他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我什麼時候在外地做項目,什麼時間比較空可以約拍,或者直接在微約日曆上發一個約拍的日程,我有時間就直接接受,如果有衝突也會直接提醒,避免工作安排撞車。
前段時間和同為自由攝影師的好友擼串,當時朋友感慨:「上班時,朝九晚五,偶爾加班一兩個小時,算不上累,但就是不自在,感覺生活太機械化了。現在當了自由攝影師,經常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以上,雖然累的不行,但就是覺得自在。」
實際上,哪有那種既自由又輕鬆,而且還能轉的盆滿缽滿的工作啊!對很多自由攝影師來說,放棄穩定的工作,選擇這一行,更多是因為熱愛,但這樣就夠了,不是嗎?
我就說兩點:沒事兒別躺著;別住父母家。
1. 早上6:30起床,泡壺綠茶。看半小時書。
2. 看下郵箱,有沒有待回復郵件。(越號稱非常急得要慢三分,至於慢多少,自己權衡吧。)
3. 便簽:安排一下當天的行程安排(見新老客戶、控制提案時間)和需解決的事情(設計方案、完稿、新想法)。寫的詳細一些越好!並且一定要定好所需時間!(這個非常重要,5分鐘能解決的事情就立刻花5分鐘解決,拖到最後大事小事都沒做。)預留出突髮狀況的時間。
4. 把便簽貼在工作台或電腦旁(顯眼的位置)按照便簽羅列的優先順序執行。
5. 做完一件事,紅筆打勾!(這是我最愛做的事!能感覺到一種優越感。哈哈!比收錢的感覺好!!!)
便簽沒做完怎麼辦?
沒有關係,第二天優先安排,但一定不能一拖二,二拖三!定個最終解決時間,不然做任何事都感覺欠點火候,因為分心了!
客戶質量
有朋友說:"一切向"錢"看!"。我覺得還是一切向人看。優質的客戶不噹噹是你工作效率的保證,更重要的也是你工作質量的保證!直接也會影響到收錢時給你的是笑臉還是苦瓜臉。
說明你做的還不是你足夠喜歡的事
更新:最近開始實施的一個好辦法,因為我經常需要寫文章,所以會在需要專註寫作的時候把電腦的網路連接禁用。WIN 7裡面要設置還需要好幾個步驟,這種小麻煩就阻止了我沒事刷刷微博什麼的,很有幫助呢!
-------------------------------------
做freelancer的好處是擺脫了朝九晚五的重複,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獲得更大的自由度。但是時間管理和效率的保障其實是特別大的挑戰。從一些國外自由職業者博客里收來一些小建議,同時對我自己的工作環境進行分析,和大家分享。
1.堅持例行事務
設置一些固定時間需要做的事情,然後堅持下去。習慣是最好的激勵。
我已有的習慣:每兩天運動一次,每天早晚遛狗。還需要設定更多例行事務,每天/每周。
2.避免分心
關掉電視,音樂,手機,或者其他任何會讓你分心的東西。
對我來說:音樂在工作的時候沒法聽。微信和微博倒是會常常讓我分心。
3.關注價值創造
為了掙錢而工作,不如為了創造價值而工作。價值創造永遠是動力,激情和創造力的來源。
我的工作:希望是改善許多人的情感生活質量,讓單身的人少一些焦慮和困惑。
4.簡化線上生活
減少上網時間,要從簡化線上生活開始。
我:SNS基本上不再上了,微博佔據主要時間。
5.創造個人座右銘
5-8個字的小短語,方便你隨時提醒和激勵自己。
好吧,現在就想一個:想想缺愛的人們。
6.每天列出明天要做的3-5件事情
當這成為習慣的時候,你會發現以前有數不清的日子連1,2件重要的事情都完不成。
我:此刻to-do列表上現在有12項內容,需要簡化一下。
7.每天只看2次email或者微博或者微信或者其它數字親戚
這些東西都是現代生活里最擾人的東西
我:好吧,我決定以後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時間屏蔽微博和微信。
拖延是因為沒有壓力,所以邀請周圍的人來監督會你是個不錯的方法。
我:誰願意來當我的項目監督人?我有好幾個項目,所以需要好幾個監督人!
今年是我自由職業的第三個年頭,在自由職業第一年的時候,我給自己這樣一句評價:「1年當3年活」。自由,不是讓你在既定的道路上盲目地行走,而是在廣闊的草原上自在地飛奔。
「別人的遊戲」
話說本人作為上班族約10年光景,期間也換過不同的行業、公司,卻好像在重複著玩一種遊戲,那就是別人開發的遊戲,我則是某一塊地圖中的小角色。看著別人沒幾年也打怪升級,力爭上遊了。我揍是天天窮忙,沒成就感,沒人認可。再耗下去,青春不復,終於脫離群體組織。
去年至今,我作自由講師已滿一年。獨自前行,開發搭建起屬於自己的遊戲後,我這一年有什麼得失呢?
時間|精力
自由職業者一年豐富度高過給人打工的2、3倍。很少覺得時間過的太快。
完全掌控自己的時間,可以每天既工作又休閑。心態好,不需要出門擠地鐵,不用打卡,也不用為了任何事情找人請假,生病概率大大降低。光憑美好心態,就夠多活一年的。
能做很多原來以為要退休後才能幹的事情。提前幾十年去看自己喜歡的書、電影、練字、學做飯等等。
但作為自由職業者,你也可能為了不退步,而沒有節制隨時隨地的去工作。畢竟每一分辛苦,都有一分回報。
年中時,我發現給自己時間安排太滿了。有時候持續工作起來,發現已經變成一周7天都在忙,只不過時間相對自由控制而已。
同時在做幾個項目,想在多種身份下都能有所突破,的確會透支比較大的精力指數。好在工作量可以自我適當調節,該休息的時候也得休息,負擔太大,並不適合有創意的輸出和成長。
機會|資源
自由職業或者創業,都能讓你有更多時間獨處。誘發你突破當下局限,從種子到破土而出,奮力成長。
你選擇了,就註定走向一條不斷要求自己成長和快速學習的道路。
我並沒有刻意主動尋找任何人,拉關係,找資源。凡事都順其自然。一項工作完成,另外一項接踵而來。
在一個行業一個主題下深挖並堅持,後期自然會有合作方找到你。這個世界的圈子其實很小。
剛好我在做的內容是整理,無論是物、人、資源,都可以用整理的思路搭在一起唱台戲。資源整合是趨勢。
這一年,我還看到自身的局限。盲目自信實在沒必要。過程中也在想要不要開工作室,開公司,做的更大。
最終發現自己不是開公司的料,不擅長也不喜歡為了去做一個組織而努力。
咱也不是脫口秀式的明星類型,也就不想著突然之間名利雙收這種事兒了。
被自己和需求者們推動著,一次次升級改造,逐步實現更多更大的突破。
收入|成果
自由職業者收入不穩定,但也減少了支出。上班雖然有穩定工資,但支出還大呢,壓力一來,單位正好在商場附近,同事又新買了什麼,受到誘惑錢包立刻癟了一半。
最初辭掉工作時,我有過擔憂,為了讓父母不察覺到我的變化,我會說:
「今天我請假了」、「今天我休息」、「今天我中午才出門去辦事」等等。
一個月過去,家裡人特別懷疑,問,你是不是不上班了?雖然我心理說,我就是不上班了,天能塌下來呀。可依然硬著嘴說,沒有。
兩個月過去,家裡人更加懷疑,我不如捅破了窗戶紙。說了真相,告訴他們我在幹什麼,而且我還挺忙的。
三個月過去,家裡人開始接受我的選擇,並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了。
6個月過去了,家人已經接受我的狀態。
12個月過去,我爸能問出:你現在收入滿意嗎?工作開心嗎?我真的挺吃驚我爸在態度上的轉變。
一年中我實現了
投稿:4篇企業內訓:6期
線下整理課:20期
線下印象筆記課:17期
線上整理課:18節
線上印象筆記課:3節
合作課美麗變型記:4期
團隊:兼職市場推廣員
結論
無論創業或當一名自由職業者,都是開啟自我挖掘的最佳旅程。
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在最短時間實現試錯過程,不斷迭代更新。
自己的路,走的好,有人給你鼓掌。走的不好,重新再爬起來。
收入壓力是種動力源泉,它會鼓勵你自發學著如何更好的生存。
只有你能通過某種方式養活自己,家人才會給予你最大的支持。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來回答一下,不過想從深層次的原因切入,請您稍安勿躁,最後會有驚喜。
我們在指定企業戰略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標杆式,另一種是使命式。
所謂標杆式:選擇可望、可及的目標,模仿並跟隨
所謂使命式:選擇一個理想,不斷鞭策,並尋找方法執行
現實世界中,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以標杆式的方式在發展。這主要是由於,使命這東西比較虛,很難堅持,此外,就算你堅持,你前面通常也會有很多先進分子,需要先去模仿一陣子。拿到soho中來,就是說,絕大部分是都是需要通過身邊的人的行動來影響自己的行為。換句話說,你的效率由其他人決定。
那麼,soho是不是就徹底沒戲了?離開了身邊的榜樣,你依然可以找到榜樣。具體的方式如下:
1.如果你是有理想、有知識、有追求、有目標的四有青年,那麼你需要的就是不斷暗示自己的理想,鼓舞自己前進,我相信,內動力足夠的情況下,你很快就成了使命式的工作狀態。這種人,工作,soho,創業啥的都不是問題。因為你們就是稻盛和夫所謂的:自燃型人才。
2.找一個夥伴,這夥伴是個標杆。然後,跟著他混吧,多被人家罵罵,多打打雜,但是,要讓人家帶著你,你也要心中向善,跟隨好這根標杆。
3.建立一個擬人的Feedback機制。比如,有的人喜歡微博打卡,睡覺簽到。然後,讓人民群眾來監督你,如果做不到,就唾棄你。慢慢的形成習慣。
進入具體工作後,做工組計劃、外聯、內部協調等等都需要很多技巧,具體的也就是GTD之類的工作效率研究方法。也可以參考我的一個系列作品:[合集]你要的難道不是效率?[Efficiency is not What You Need?]。
所以,簡單的說,你的soho日子,是一個目標+方法的濃縮演練。其實,弄好這事情,還需要積累心態、社會閱歷、人情練達等等。後面的部分,我想暫時不需要這個階段研究。
當前,你需要的就是找到一個標杆並跟隨,或者成為一個真正的使命驅動者。soho了兩個月資歷淺薄的我來說說。
結束soho的日子不是因為在自由的時間裡迷失自我、效率低抑或是不知所措。
甚至覺得比以往朝九晚五的工作更加的充實和高效率。
放棄自由工作,只是很膚淺的一個原因,就是看著我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銀行卡,我覺得有點慌。
做著喜好的工作能給你帶來不錯的生活品質,但沒了生存的資本根本就是空中樓閣。
因為我不是富二代。
這兩個月,我過得十分的充實,做著自己喜好的工作,而且十分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要做的事就是更新文章、運營公眾號、學習廣告文案類的知識和淘寶的網站搭建、產品拍照、後期等,這些,短期內帶不到收入給我的工作。
但卻是一份份厚重的理想。
回正題,這段時間都很規範化的生活,自由的日子裡,最重要的是自律,自律能把握得好,等同成功了一半。
說說那時候我的日常。
我規定在8點半一定要起床,為什麼不把時間定得更早?因為我知道我起不來,而且按照公司的上班時間也就9點左右,那一點時間對我影響不大。隨後因為父母出門前已經做好早餐,再弄一個水果盤,加一壺茶,一個耳機。就成了我一早的乾糧。
吃完早餐,大概9點,把桌面收拾好之後,就開始列計劃,根據自我能力去定這個計劃,切忌不誇大。因為你每天都完成不了你的計劃,那種自我質疑感很崩潰。
而且,當你已經完成一天計劃那種成功感,奠定了你在第二天也追隨著這份有成就的感覺。這是十分有感染力的。我隨著這份感覺,一直堅持著。
列完計劃,打開電腦,當然是去郵箱回復一些郵件之類的。因為會有比較多的投稿,每一次打開郵箱都是充滿期待,像收快遞的感覺。隨後,我會刷半個鐘左右微博,和看一個比較短的演講,激勵一下自己也很重要,情緒處於相對亢奮的狀態,對接下來的工作幫助還是挺大的。為什麼我會刷微博呢?我看到太多的人要制止自己刷微博,不解。我關注的微博都是有實質性的內容,能令我看到一些大牛的狀態,一些時事新聞。即使是網紅的生活照,我也帶著欣賞的眼光,管她整不整容,我看著舒服,隱隱的告訴我,努力工作之餘,別忘了自己的形象。
不過接下來我就很少刷微博了,除非寫完文章在微博發出。
10點—12點半,這段時間,按照計劃工作,不聊天不弄其他東西,投入,和高效。
一個人在家,避免不了吃的問題。可我從不會叫外賣,首先是因為我要省錢、其次是外賣實在沒自己弄的好吃。
一般來說我會在前一天的晚上,買菜的時候把第二天中午的食材也買回來。我十分享受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帶來的滿足感。
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自己在家可以吃什麼。
沒什麼意外我是不煮飯的。有時候會弄一些三文治,裡面加上已經煎了的雞蛋、青菜、番茄、芝士,營養已經很足夠的了,把它們一片片放在方包的夾層里,然後隔水蒸10分鐘左右就ok了。一般吃半隻已經很飽,剩下的一半可以作為下午茶。有時候會煮個面,加蛋加青菜,想吃飯的時候就弄個煲仔飯。其次我還會煮一兩碗湯,例如白蘿蔔豬肉瑤柱湯、番茄雞蛋菌類湯、白貝冬瓜瘦肉湯、紫菜番茄雞蛋湯,這幾樣是我的例牌,首先很好喝,其次是它們的營養價值很高,最重要當然是簡單方便。
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煮一些湯,廣東人的我,十分鐘愛喝湯。
解決了午餐,我會收拾一下家裡的雜物。吃的飽飽的,坐著不好。而且我有收納和整理的癖好,十分之樂在其中。通常收拾完,可能是因為做著喜好的事,身體會分泌更多多巴胺的原因吧。感覺又為下午的工作充滿正能力。
所以啊!一定要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事,什麼事能夠令你快樂。
學會自娛自樂絕對是SOHO中一個很重要的調節能力。
大概兩點半左右,繼續開始下午的工作。如無例外的一些水果、茶、歌。
對了,我會讓一個蠟燭台,就是宜家那種,還有muji的煙熏機,還有薰衣草味的精油。
可能是個人習慣問題,營造這個小資的氣氛,令我能夠更加投入在工作上。這樣的工作效率更高。
當然,這時因人而異啦。因為我研究過很多很多的自由工作者,特別是寫作類的。他們的工作室和家,都十分的小資,無論男女。隨便在微博搜幾個作家,都大同小異。
一般到下午五點,買菜回家,順帶一些小食當做晚上工作的小零食。煲湯和煮落米飯之後,健身。有時候下樓跑步半小時,有時候跳鄭多燕半小時,外加五十個仰卧起坐。我沒有很刻意的為了減肥。而是覺得整天都在坐著,需要做些運動令手腳不用太僵硬。有條件的當然可以上健身房。
晚飯過後,陪家人散步半小時。這時候可以跟父母聊聊天。我覺得SOHO其中的一個好處就是這樣,有了足夠的時間陪一下父母,聽一下他們訴苦、聊一些八卦,畢竟父母朋友不多,子女就是最親近的人,有時候談一下自己的計劃,也讓他們了解自己。當我們日後成家立室的時候,陪父母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珍惜。
在晚上八點的時候,又開始繼續工作,有時候倒杯小酒,有時候工作完成會看書。不過有時候工作得很煩悶,我就拿些偏輕鬆型的書看看,舒緩一下神經。
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
其實可以支撐自己每天都能按規律獨自工作,全是因為你對要做這份工作的熱情。
你對一份工作的熱愛,不多不少能為你衝破看上去無力克服的難關。
那時候,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說我是不是傻,整天呆在家,你不悶啊?甚至有些朋友還說我一定在家偷懶,天天睡到中午,吃好睡好的,再裝逼發兩個朋友圈。
但這些質疑都不重要。
我懂得一段時間的沉澱,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這兩個月在家辦公,比在公司辦公,效率更加高,而且自我工作計劃也更加的清晰,朝著一個方向走的堅定感很濃烈。
現在有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晚上,在周末,我一如既往的按照這兩個月養成的習慣過生活。
我發現,用理想塞滿時間的日子,老掉牙的時候,會讓我不枉此生。
最後,我總結一下,作為自由工作者,一些很重要的因素。
1:高度自律的時間安排
2:列出能力範圍之內的計劃
3:有自娛自樂的能力
4: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在家裡工作已經有一年多啦,目前為止除了體重控制的問題之外,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自己都很喜歡,所以很開心地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可以為其他在家工作的小夥伴提供一點參考~
我曾經是一枚居住在帝都的圖書策劃編輯。從上大學到工作,十年中見證了霧霾模式的不斷加重,雖然工作單位很不錯,公司的領導和同事也都很可愛,還是下定了決心,離開北京。公司也開了非常有誠意的挽留條件,如果我繼續留在圖書行業,希望可以繼續和公司一起成長,換句話說,就是異地辦公,線上交流。
於是,2014年7月,我來到廣州,開啟了在家辦公的模式。
一開始,soho的模式還不是那麼明顯,因為當時雖然人不在北京,手上的圖書項目卻有很多全國巡迴的簽售活動需要我跟進。所以我以一周出差一次的頻率,繼續著有條不紊的工作,除了打字打到手臂酸痛時可以撲到隔壁房間的床上打個滾,似乎在不在家辦公也沒有什麼不同。
漸漸的,手上的項目結束了,新項目還沒有來。我終於要開始真正面對在家辦公的日常狀態了。當時我給自己定下的基本準則就是:
1. 在正常上班的時間段,我的同事無論何時需要我的時候,我都必須在線(也就是說,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我必須和同事同步)
2. 既然節省了很多通勤的時間,我要趕緊趁機做一些之前沒時間做的事。
在上班的時間段里,因為項目的瑣事減少了,我反而可以以更多的精力去琢磨之前有興趣卻沒有深入探索的領域,比如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策劃和運營。在下班的時間段里,我也可以嘗試跑步、學設計、練慣用數位板手繪……在那段不算太忙的日子裡,我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感覺這麼多年的加班生涯里沒有嘗試過的事兒都一口氣給做了。
這段新鮮的日子也過去之後,我開始陷入了思考。
我不知道其他在家辦公的小夥伴,在和自己獨處的時間裡是怎麼想的。我曾經很害怕忽然閑下來的感覺,把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才會覺得心滿意足。在北京的時候,我曾經有一位朋友,當我剛畢業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一開始見面,我每次都像是剛從加班的火線上撤下來的樣子,又過了幾年,我們再見面的時候,我又像是時刻準備著為其他人丟下的爛攤子救火的樣子——總是匆匆忙忙,總是心急火燎。他曾經開玩笑說,一看我,就是將來會獨當一面的樣子,我心裡偷偷驕傲,心想你看你看,我這密密麻麻一大堆活兒的樣子,像不像是獨當一面?
當我念完好幾門設計課之後,我一邊在深夜溫習筆記,一邊不免對自己有些疑惑起來。我離開北京,是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把soho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就是真正的高效。如果忙碌沒有意義,那忙碌給誰看呢?
每周一開始我都寫一些周報給北京的同事,但後來想想,對方也未必有時間看這些瑣事,漸漸的,也就停止了。我正在做著的工作上的有趣嘗試,卻未必是我的工作範圍所要求的內容——但是,為什麼要讓其他人告訴我,接下去的時間裡,哪些需要我去關心,哪些不是我的職責所在呢?
想清楚自己的soho的目標是什麼。
是打算soho一年、兩年、五年還是更久?
一個想法漸漸在我腦海里萌芽。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既然這是我最初的願望所在,那就不再浪費時間了,要做,現在就開始。我要做自己喜歡的書,要和自己喜歡的作者合作,要去探索書的一切周邊版權的運作——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哪怕是從零開始的領域,也願意投入去做。這樣,五年之後,十年之後,至少,我能為自己喜歡的事努力嘗試過。
所以,我要辭職。然後,創建自己的工作室。
有了長期的目標,下一步,就是分期去實現。
接下來的時間更加忙碌。給公司取名字,註冊公司,銀行開戶,了解各種各樣瑣碎無比的知識。這一切看上去無比陌生和複雜,我只好拿著小本子,一樣一樣往前推。
之前和我一起運作工作室的望月妹子,之前在知乎上因為我的編輯問答而認識的小舞妹紙,都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加入進來,本來只有一個人的工作室,一下子變成了三個人的共同體。當然,因為一切剛剛啟動,我們仨的工作模式,也是線上交流。如果說我自己在家辦公的時候,所有的時間安排還都是依靠自己。那麼,三個在家辦公的人,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來保證配合和效率了。
在日常的工作里,實現高效的soho,還是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
我試過手寫筆記本,試過各種各樣的備忘錄,試過在線協作的APP,最後還是不如項目進度表+工作周報+每日時間安排表+QQ隨時溝通的模式對我來說最有效。
- 項目進度表:每個項目的開始,制定出每個環節的時間節點。根據時間節點,去安排每周的規劃。
- 工作周報:每周五,按照項目整理本周的進展,制定下周的推進目標。
- 每日時間安排表:每周一,根據上周制定的目標,分解到每天的日程中,並標記出當日最重要的事項,保證此事項的完成。
- QQ隨時溝通:日常問題的解決。
在檢查彼此的項目進展狀況和時間節點時,這些文檔真的無比有效。
我們三個小夥伴,遵循著每天固定辦公時間的規則,也約定著周一的上午9:30雷打不動的例會,在例會的一個小時里完成一周工作安排的溝通和再度確認。每周,列印出的每日時間安排表就放在手邊,做完一件事,就可以劃掉一項。如果一天的工作沒有做完,就加班完成它們;如果一天的工作提前劃乾淨,也可以獎勵自己下午早點出去玩。
而這,不就是我們最初選擇soho時所渴望的自由嗎?(笑)
推薦閱讀:
※佛法是如何看待「做一個有趣之人」這種概念?
※現在的道士還有成仙的想法嗎?
※腹肌撕裂者和8分鐘腹肌哪個好?
※把智能機換成老年機以此戒掉手機依賴症可行嗎?
※當自己頹廢的時候怎麼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