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一隻狗的研究》到底說的是什麼?

小說見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869825PostID=16345632
我想問的不是小說的主旨或者深層寓意之類,這篇小說在「表面上」想說什麼?何以整篇小說沒有人的存在?


首先要確認:卡夫卡作品具有極強的「抗闡釋性」,原諒我用這個生造詞。他的作品並非完全無法解釋,而是當你提出一種解釋後,再去讀原文,會發現這種解釋好像不能曲盡小說所要表達的東西。
因此,以下對這篇小說提出的解釋也是勉強為之。
這篇小說顯然是把狗類對應人類,而人在小說中的缺席似乎可以對應神在人類社會中的缺席。——不過,這種缺席只是表面上的缺席,人在狗類社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敘述者以及其狗類同伴沒有意識到而已。「在地上的食物大部分來自空中,我們可以各自施展自己的技巧,依照各自的貪婪程度,在它們落地之前將其大部分截住。」——這顯然是在寫人在給狗餵食時的情景。(順便說一下,這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幽默,深藏不露,不仔細讀的話很容易忽略。)——從天上掉下的食物很容易讓熟悉聖經的讀者想到摩西帶領族人在荒野中沒有東西吃的時候上帝給他們降下嗎哪來吃。這樣寫,也許是在暗示神在人類社會中也一直存在而人類沒有察覺到?
小說的敘述者顯然屬於狗類中的自我放逐者,或者說堅持了獨立思考者,然而他冥思苦想,最終也沒有揭開那個對於我們來說是顯而易見的謎底:食物是從哪裡來的?狗類的食物顯然是人扔給它們的。
那麼,我們人類所提出的問題在神那裡看起來是不是也很可笑?


當我意識到自己處在夢裡時,我才驚覺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竟是這個樣子。

這裡很混沌,無法辨識頭頂上的或腳下踩踏的空間其確切狀態,碰觸到的物體似有似無,灰、灰白、黑灰……當你想,只是想辨認一下它們的顏色,你會因為自己與它們相似的狀態和色調而無法進行思考,並且因為無法思考而產生與這些物體就這樣溶合一起的倦惰感。

夢裡的空間似乎是無數的街道組合出一條條的通道。它們貌似現實環境中的某些建築。在現實中,我們知道這些建築建在何方,通往何處,哪些來去自由,哪些得彬彬有禮恭讓互敬,哪些非請勿入,哪些該掩上門關上窗,哪些得錄入一連串密碼才能進出。

在這裡,所有的通道毫無遮掩的敞開,似乎沒有任何防備卻又令人不能完全信任。儘管如此,你還是得在就近的一個「家」門或者一個「店」門裡找個繼續行走的位置,即使走進去仍是一道貌似熟悉的「家」門或是一道悠長的「老」街。

我走進一個近似門框的建築。它不太高大,使得躊躇的我雖然有些猶豫但仍走了進去。

過道不長也不短,這裡像是用8H—5B的鉛筆描繪出有立體感的空間,而不至使人以為是在一個類似平面的空間里「爬行」。

夢裡的我沒有回過一次頭,但我知道,隨著我向前邁的腳步,身後的「路」隨之化為貼在背後的「平面」空間,就像我剛走進來的樣子。

行走幾步之後我停了下來,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我的身體貼在這空間的「四壁」,猶如爬進一個狹小的岩洞,不清楚自己是站著還是卧著,儘管我還在呼吸,但完全不能確定下一步之後是否還能嗅到類似風的味道,往前的空間看似越來越小,往後或許也就是往前的另一方向而已,或許更糟……

在這個「封閉」的空間,我無法思考,無法使用經驗,無法辨認方向。或許,或許是不是閉上眼睛,等待時間的流逝,或許時間到了,我就能醒來,抑或永遠留在這個混沌的空間躇步不前。

——向卡夫卡先生的《一隻狗的研究》致敬。

當我們失去心中的城或站在腳下的大地,或者既尋不到彼方又覓不到此岸的時候,我們該走向何方。

《一隻狗的研究》不能套在任何似是而非的意象上,這樣我們只能拾到一地的碎片,而看不到一棵正在努力連接碎片的大樹,望不到它不斷向四方伸展的枝葉,也觸不到它的永不止步探索不停的根。


異化的世界,狗就是人。


推薦閱讀:

卡夫卡這句「人只因承擔責任才是自由的,這才是生活的真諦。」應當如何理解?
卡夫卡有什麼讓你感動警醒的名言?
怎樣理解卡夫卡的「善在某種意義上是絕望的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卡夫卡筆下的飢餓藝術家?
卡夫卡在某篇日記中寫到: 「我就是中國人,並在回家。」這句話寫於哪一年?是在什麼背景下寫下的?

TAG:弗朗茨·卡夫卡FranzKaf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