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畫(主要指立體派)是抽象還是非具象?

毫無疑問康定斯基,蒙特里安那樣的畫是抽象的,但是很多人說畢加索的畫是抽象的,對嗎?


畢加索的畫,康定司機的畫,蒙德里安的畫在一定意義上都算不上是抽象的,同時也可以說不是具象的。得出這種疊加的結果是因為對這些畫作的觀察方法不同。
就從畫面結果上看,可以說它們是抽象的,因為這些畫中沒有相對具象的造型。這是從結果論上作出的判斷。
那從繪畫創作的方式上判斷呢?那麼它們又實在都是具象的。畢加索在寫生模特,蒙德里安在畫風景,康定司機在畫看見的那些被聽見的音樂。這些作品都是通過對現實物質的描摹而得來的。那麼那些繪畫在創作方式上屬於抽象的呢?如果又一個畫家不對現實事物描摹而是進行臆造,那麼這些畫都可以算是抽象的。
除了抽象和具象之外還有一種是無象的事物。具象事物到處都有。抽象事物比如感情,屬性,特徵都是依附欲具象事物的,也是可以從具象事務中提煉出來的。然而還有無象的事物,比如數字,結構,神性,人性等,這些事物是萬物的法則雖然在萬物種有所體現但都很難被人抽象出來,被人總結定義下來它的具體而準確的面貌。


這個問題提的似有點問題,非具象即為抽象,這幾乎是同義,我理解應該是: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如果這一理解對,我的答題如下:


一、畢加索的畫是具象和抽象的結合。除非是極端意義上的抽象畫,都應該是具象或具有具象性質的。所謂具象,在這裡是指與原物的相似度。畢加索本人對印象派的畫不欣賞,大多數印象派的畫,也是具象的,但更強調光和色彩的感覺。而畢加索的畫,是對形體進行自我理解後的表達,所謂立體,是帶有幾何形的甚至非常幾何形的,但通常仍能感覺出他描述的是什麼。


二、作為一幅繪畫作品,一般來說,都是畫家本人的素養和原物結合的產物,因此好的畫都是有個性的。以與原物是否具有絕對的相似度來評價畫,等於取消了繪畫。所以,無論是印象派,還是立體派產生的作品,都是一種創作,也可以稱為是創造,其中包括了畫家對景物及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取消後者,等於取消了創作空間的新探索。


三、我個人修養有限,老實說,對印象派的、畢加索的畫,能理解但大多數欣賞不了。我欣賞中國的寫意畫,也欣賞西方的寫實派畫法,尤其欣賞俄羅斯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及唯美主義的畫法。


但這是我的欣賞和喜好,與印象派和畢加索在繪畫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無關。


個人理解。
抽象和具象的維度在於「符號性」,或曰指代性。指代越直接也就越具象,越不直接也就越抽象,越概念性。
具體到畫面上,如古典油畫般精緻地描寫一個人體,這就是具象;畫一個火柴棍小人,這就是抽象。(但是畫家也可以說:我畫的就是一個具體的火柴棍小人,而不是用火柴棍指代人體,那麼這就是具象)西班牙洞穴里,古人用線條勾勒的野獸,顯然屬於抽象。

康定斯基後期的繪畫,顯然是有所指,如果說它指代的是音樂,那顯然這種繪畫表達相當的不直接,但是又並非「升華」和「概念」性地描述音樂,所以很難用具象抽象的維度來評價。
畢加索的繪畫,顯然也有所指,畫了他的具體的模特而不是「人」這個概念,這是具象,但他同時表現了人物的不同角度和側面,顯然即非常具象又非常不夠具象。因此也很難直接用這個維度來衡量。

另外,波洛克所謂的「抽象表現主義」的命名很不知所云。因為波洛克他壓根就沒有「指代性」,他並沒有畫「什麼」,他只是畫一幅「畫」,他的繪畫就是繪畫本身,是「繪畫的行動」,是對繪畫技法和表現手段的研究和實驗。無象可抽也無象可具。

面對藝術作品,盲目地用二分法削足適履是很可怕的。其實作品就是作品,你仔細看看它,去了解它背後的故事,然後再翻過來調過去去欣賞它,品出它的味道來,這就夠了。沒必要拿這種形而上的概念去框它,這麼做只能讓你自己更迷惑。


抽象在概念里涉及質與本質的抽象,如果一定要嚴謹去回答這個要涉及哲學方面一套很繁雜操蛋的論證體系。
簡單的話就相對容易表達,畢加索中後期包括立體派是對實體的解構,類似一種量變的過程。
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單看後期)是直接質變的狀態。

從個人理解,畢加索的質的抽象所表達出狀態的更好理解,比如表達愛情,憤怒。
而本質的抽象就很難表示,因為提供信息變的模糊的同時廣度也更大。


西方繪畫的傳統在於寫實,中央美術學院前院長靳尚誼說過,西方繪畫的發展史也是寫實藝術的發展史,其發展動機就在於更加精確描繪感知對象,文藝復興時期產生的藝用解剖學,透視學,和等等繪畫技巧都是為此而服務。

19世紀的印象派受到現代光學和色彩學的啟示,認為真實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如同流光幻影一樣稍縱即逝的瞬間組成。

20世紀隨著自然科學及哲學的繼續發展,藝術家對真實明顯又有了新的看法。他們不再相信眼前所見就是事物本身的真實相貌。

所以無論是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或者其他一些著名的抽象畫家,其創作動機和本質都是屬於寫實和具象的,其區別只在於對事物的觀察角度和理解的不同。

簡單的說就是在藝術家所感知到的世界也許就是他畫面上的樣子。


應該是抽象的吧


糾結那麼多 當然是畢加索派啊。。他畫出了他的理解而已


個人感覺 畢加索中後期包括立體派是對實體的解構,類似一種量變的過程。

畢加索的質的抽象所表達出狀態的更好理解,比如表達愛情,憤怒

還是不具象的


這問題這麼的主觀,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我不同意。

我也沒覺得康定斯基,蒙特里安怎麼抽象,也沒覺得畢加索怎麼具象。你同意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認為用光非常好的照片?
適合篆刻初學者的興趣小組有哪些?
有哪些「萌萌噠」的文身?
為什麼歐洲的博物館很少有中文導覽?
安卓平台有沒有推薦近期博物館展覽或者畫展之類的應用?

TAG:藝術 | 現代藝術 | 藝術史論 | 畢加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