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嚴肅音樂)究竟有多難?
記得一位老師說,作曲是世上最聰明的人做的,我也常常聽聞音院的學生說作曲難。那麼比較其他的藝術(繪畫,建設等),哲學和自然科學,作曲究竟有多難呢?能否給個清晰的度量。
謝邀。
說說非常個人化的觀點吧。我本人是打擊樂專業,但是呢,學校他有作曲課。
想要開始作曲,已經要花很多年做沉重的準備工作。
1.樂理視唱水平要高,對譜子的反應能力,和計算能力。
2.每個作曲家,我指的是歷史留名的人,你讓他們寫之前的所有風格,他們都能完美寫出來。這就涉及到和聲以及分析了。包含曲式,和弦,音級的了解和運用。
3.對歷史要非常了解,從最早的單聲部到今天的想多少個聲部就多少個,是被嚴格的在歷史裡分了類的,有具體的名稱和規則,你不能瞎寫。比如讓你寫個奏鳴曲,即使你運用現代技術,你也得遵守呈現部,發展部,和再呈現部的這個結構來,因為這是歷史的總結。
4.不同的地區的不同傳統音樂不一樣,作曲的人很多的時候都在吸取不同方面的靈感,比如Steve Reich的拍手音樂,節奏用的是非洲的一種鐘聲的節奏。Stravinsky的弦樂3 pieces Quartet ,裡面的第二聲部,他用的是舞蹈動作而非單純的音。沒有這些音樂學知識,你的靈魂是封閉的。巴托克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寫書,給各種音樂風格取名歸類,再從此之間尋找自己的風格。
5你得有創新概念,20世紀調式和聲功能已經沒有什麼用了。極簡音樂出來了,實驗音樂出來了,隨即音樂也出來了,表現主義,映像主義,Mode(這次是不是叫中古調式?),面對不同的風格作曲,手上的工具是完全不同的。曾經的古典時期作曲,上了天也就加入政治思想,文學,二十世紀還加入了心理學,美學,數學,哲學,精神分析學,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這個年代,作曲沒有絕對風向標,勛伯格瓦解調式開創十二音體系,可以說是已經把音裡面的極限都做到很極致了,難就難在吸取前人經驗,推翻一切理論,重新建造作曲系統。
6作曲系統也被人恨不得都開發光了,作曲最難的是點子,你的主題是什麼?我這種作曲半吊子,成天像神經病似的哼來哼去,哼到好聽了,趕緊找音,碼節奏,算小節,對稱,尊重某一派系的規則。
7作曲沒有絕對,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越博學,你學到的理論就像你的畫筆,畫筆越多,你能畫出越多漂亮的畫面。所有的大作曲家,基本都是飽讀詩書的以及在那個年代屬於比較高造詣的文化人,多讀書,多看,多聽,信息量收集的越大,理論上對作曲人越有幫助。
8 舉個巴托克的例子,他自己說他的音樂是調性音樂,我們現代人分析他的曲子是很痛苦的,但是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嚴格運用主題,對位,發展等等手法,完美尊重德式系統的情況下,依舊能讓人找不著北,甚至我們很多時候連邏輯都找不到,這就叫超前,這才叫作曲。再舉個斯特拉文斯基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遵守法式創新精神,他的作曲法叫蒙太奇,完全沒有邏輯,這種是推翻所有規則,史無前例的,唯一可以找到的歷史線索就是德彪西,以及肖邦遵守的自由風格,和活在當下的哲學。他的作曲如同油畫,記錄畫面,而非純靠耳朵去欣賞,這種創新,相信短期內,出這樣成就的新人,很難。
9.以上我談的都是歐洲作曲遇到的難度,但是這還是在歐洲音樂系統歸類非常完善,有大量史料文獻和統計的情況下,國內作曲我不了解,但是如果在國內,想學歐洲作曲,我覺得很難,除非頂級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些東西,沒有見過沒有吃過,很難說出其味。
10總結,最難的是踏實的每個細節都學通,然後變成自己的東西,你得有點子,還得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耳朵好使,實踐得快速,最關鍵,你得讓人懂你的作品,他還必須得得到一部分人的贊同,認為這個曲子是有價值的,讓人覺得是新奇特,好聽,即使不好聽,是否讓人覺得,超前?不超前,起碼能賣的出去吧。。。!
謝邀!
很贊成 @RAX XU 的回答。其實無論是學習音樂理論或者是模仿他人都不難。再艱深晦澀的嚴肅作品,也有它遵循的寫作邏輯,以及最終呈現出來的音響上的特質。了解了它的內在邏輯,就能作出在認知上相近的作品;掌握了它的音響特點,就能仿出在感知上類似的作品。所以要成為一個「拿來主義作曲家」,把各個作曲家的語彙和音響拿過來拼湊成自己的東西,不難。
難就難在創造「新」的東西,而且是成體系有邏輯的創新。更難的是在創新的同時,還要展現出自己的審美,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氣質。所以你看音樂史上那些大作曲家們,要麼是前一時期風格的集大成者,要麼是後一時期的開創者,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自己獨特而成體系的音樂語彙。
作曲難,還難在作曲之難並沒有辦法給出清晰的度量,也沒有一個確定的路徑,因為並沒有人知道你該要如何成為你。我的老師曾說過一句話,深以為然。
「通過學習別人,你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人,可以寫出看起來好看的譜子,聽起來好聽的曲子。但是要想成為音樂家,一定是一個孤獨的過程,因為這最後一點點質的飛躍,只能靠你自己完成。當你終於成為了你,而不是別人的時候,你也就成為一名作曲家了。」
哲學和自然科學怎麼比音樂次一級了?題主可不要挑唆矛盾啊!
謝邀,既然問有多難那我就先往難了說。
作曲和古典音樂展現的是人類智慧的一極。什麼是別的極?哲學,和自然科學等等。
所以說要成為最好的作曲家,也就是3B那個級別的,難度跟你說想要成為牛頓康德應該差不多吧。
如果不是學音樂的,可能很難體會到古典音樂的作曲到底有多難。越是學得深,越能對這種困難有一種清晰的認識。
否則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對於音樂沒有極致的敏感,你可能覺得有些平庸的作品也和偉大作曲家們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你要真的體會到作曲有多難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難了!
一個頂尖的作曲家,除了找到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還有一個重要特質令他們超越其他人的原因是,這種音樂語言有自身一套邏輯非常嚴密的系統。這兩者是融為一體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一篇分析文章,可供參考:可能是你見過的最精確的曲目分析
否則為什麼有的作曲家的作品裡有不少新奇的音響效果,聽來也覺得不錯,卻始終覺得他們的作品缺少那些偉大作曲家作品中所擁有的生命力?
或者為什麼你在你的作品裡學幾個別的作曲家常用的旋律和聲套路,卻缺乏一種前後的統一感?
僅僅把目光只是放在表面層次的創新,放在寫出一些前人沒有寫過的旋律和聲,玩一些前人沒有玩過的概念,這種境界未免太低。
所以可想而知,作曲有多難。普通人能夠解決技術問題,熟練地掌握基本所有的作曲手法,已經是一道非常高的坎。
然而解決了這個問題,才僅僅只是這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而且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準確地說約莫從一百年前開始到現在,由於前人們挖掘出來的音樂語言太多,留給後人的看上去越來越少了。
蕭斯塔可維奇和普羅柯菲耶夫具有前瞻性地看到了音樂發展的新方向,但是從他倆之後開始就再沒有人探索這個道路了。
這其中也有時代背景的原因,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已經和古典音樂背道相馳(只有對音樂理解的境界還不夠的人才會覺得思想價值觀和音樂這種聲音沒什麼聯繫)。
不管有的人怎麼洗地,只要你耳朵正常(這真的是我能想到的最文明的表達方式了),你都能意識到整個古典音樂領域是全面退步的,相比一百年前相比五十年前都是如此(當然不是每個分工都在退步)。
所以就當前的時代背景來說,除了能夠構建一個高度自洽的音樂語言系統,還有兩個新的難點:
一是能否在過去的調性音樂框架里尋找新的獨特的音樂語言(像拉赫那樣),或者能否延續老蕭和普羅的道路探索;
二是能否不受當前時代背景的干擾去創作古典音樂,包括演奏也是。可能有的人覺得有些鋼琴家閉關練琴聽著很邪乎,但是我只想說真有這種事。
之所以要補充這個一,是因為在YouTube或者imslp上能找到部分模仿偉大作曲家風格模仿得非常到位的作品,然而他們的名氣甚至還不如?咳咳,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
所以作曲之難還不僅僅在於你能寫到那個水平。當然我估計要是能寫到那種水平,也能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獨特的語言。我上面所說的那些會模仿的作曲家,其本身的水平也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如果你沒有一顆想要成為偉大作曲家的心,不用把這些問題看得太嚴重。
我知道有的朋友對於成為大作曲家有多難這一點不太感興趣。如果你想知道成為一個一般的作曲家,寫寫普通作品什麼的有多困難,那我上面已經有一個可能不太成熟的概括:
所以可想而知,作曲有多難。普通人能夠解決技術問題,熟練地掌握基本所有的作曲手法,已經是一道非常高的坎。
說白了,你能否保持對於學習音樂和創作的熱情,已經是普通級別中是否有天賦,或者說是是否適合做音樂的一個集中體現。如果你聽個和弦都聽不出來,學了多年音樂還沒辦法靠內心聽覺作曲,在樂器上即興演奏點什麼都成問題,安排和弦想轉個調要計算半天,不管怎麼寫出來的曲子都很難聽,學個很長時間也沒什麼明顯的進步,那我覺得即便有再高的熱情也會被磨滅。
一不小心說了不少大實話,就點到為止吧。
如果你忍不住想報一些近百年的某些音樂家的名字,請看上面這句話。
至少需要學二十年。
古典音樂作曲屬於門檻比較高的藝術,這種藝術入門往往更為困難,需要耗費更多時間才能達到「終於找到感覺了」的地步,初學者可能學了很長時間還完全找不到北;相比之下例如寫流行歌曲只要比較短的時間學習一些和弦進行和伴奏方式,就能夠聽起來有模有樣。這種區別有點類似鍵盤和弦樂,小孩彈鋼琴用不了多久就能彈出一些簡單的曲調,聽起來挺是那麼回事;但小孩學小提琴那就像鋸床腿一樣,要鋸多少年才能勉強悅耳就很難講了……
但門檻高只是一門藝術的特性,並不是說入門之後也更為困難,更不是說這門藝術因此就有優越性。任何創作達到極致都是艱難的,要作出創意、做到盡善盡美,都需要最傑出的才華和熱情(還有機遇)。
音樂本身是抽象的,古典音樂總的來說更加抽象一些,而我們的教育也並不關注音樂,所以可能對非專業人士造成音樂很難的感覺。試想如果從小大家都像學語文數學一樣學五線譜,古典音樂還會神秘么?如果從小像學音樂一樣馬馬虎虎地學數理化,那科學也會變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測。
另外作曲在音樂中又有特殊性,屬於需要才華才能勝任的門類。一個人哪怕沒什麼藝術天分,也可以勉強唱歌跳舞、彈琴畫畫,但很難勉強去作曲。這自然又會造成一種作曲很難的印象,但其實這隻能說作曲是不適合業餘愛好者休閑娛樂的藝術,跟專業人士無關。
至於說作曲的人更聰明,那就要拿出證據來,難道做過智商測驗,作曲家的平均水平高於其他行業(雖然智商也不能代表智力)?反正我覺得在一般人(包括我)的認知里,科學家才象徵聰明。
瀉藥。
如果嚴格按照題主的要求來回答的話,我想並不存在讓題主滿意的答案——也就是說,幾乎無法有清晰的度量。
樓里各位大大都已經嘗試從正面對這個問題或詳細或具體地做了一些探討,雖然我覺得這些探討當然是有意義的,但還是這個觀點——要給一個清晰的度量,基本不太可能。
簡單來說(也許並不簡單):作曲的本質是將有組織的音高在時間維度上有形式邏輯感地進行放置(完全自己的概括,有不同意見的請開黑)。從這個角度理解的話,怎麼理解作曲的難和易呢?但既然是藝術,那一定是求新的。我對這個「新」的理解主要就是在於上面這個定義裡面所說的「組織」和「形式邏輯」上。所有那些作曲技術——和聲手法、調性手法、配器手法、曲式結構、織體寫法等等等等,都是為這個「新」來服務的。
另外,我並不覺得哲學在這個問題裡面是可以和像題主所說的「其他藝術、自然科學」放在一起探討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只是哲學的一種表現而已,這「一切」包括了題主所說的「其他藝術、自然科學」,當然也包括音樂本身。
謝邀!
理論和技術都可以學,唯獨審美觀和想像力不可複製。
特別是現在AI都能躲過圖靈測試了,想要達到你就是你,而不是別人,這是最難的。
謝邀,量不好說,各行有各行的難處。
作曲難就難在做這件事情需要很多能力的綜合,天賦,形象思維,審美高度,理性邏輯思維,作曲技術手段,創作力,對全部音樂現象的理解與掌握,對藝術文化歷史的理解等都不可缺少。就說作曲技術手段,至少也要學十年吧,和聲,對位法,曲式,配器,附中到五年本科也得十年左右,在這前期還要視唱練耳,樂器的訓練。
後面的都有,沒有天賦還白搭,有了天賦沒有頑強的意志,強烈的創作慾望與嫻熟的作曲技術也白搭。
還有一個度的把握,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這個度又不是純理性判斷也不是純感性判斷。看巴哈的賦格,看貝多芬的奏鳴曲,看德彪西的意象集,看巴托克的樂隊協奏曲,看貝里奧的作品,看凱奇,看潘德雷斯基,古巴杜麗娜。。。哪一個都無法超越,你又不得不超越,不超越就是失敗,作曲家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去了一萬人,被老虎咬死的九千九百九十九甚至一萬,但還要去赴死,難不難呀。
退休後學書法,學繪畫,學舞蹈,學器樂的成功者都有不少,但沒聽說學作曲成功的,作曲需要前期積累的時間太長了。
這他娘的是音樂?
不,這是玄學,
玄學啊!
說個可能跟題目不大符的回答。
首先我覺得學藝術之前你想清楚,你為什麼學藝術? 喜歡、愛好? 或是大藝術家?
如果是喜歡、愛好,那不存在難不難的問題,只管樂在其中的表達你心中的想法就行,學多少用多少,一切為了表達自我
如果是大藝術家,說句大實話,可能很多都關注誰誰誰是作曲家,但又有誰關注過,大多著名的作曲家都是有人贊助的,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沒有任何壓力的投入、學習創作之中。 也就是,成為這個條件的基礎就是「物質」。 如果是想考這個功成名就的功利心去做這個事情,可能會摔得挺慘的…但不排除天才,這個另當別論。
我覺得這個觀點可以用到大多的藝術類別裡頭, 就如鋼琴,一個成年人一天練8-10小時的琴也比不了5歲開始每天40分。 但如果是真的熱愛鋼琴, 你就會無所謂難與不難,才會一心一意的投入音樂的時間裡頭。不可能成為演奏家? 當然有可能啊,前提是你不用為生存而煩惱,有人給你錢讓你一心一意的練鋼琴,連個十幾年也能練出來。但是有些東西吧,哪怕你練完了所有的曲子也不一定能成為演奏家啊,何必自己為難自己呢?
首先,難的是理論,你要學習很多音樂理論知識,多看別人怎麼寫的,積累經驗的過程,當你想好一段旋律後,我們要以自己想像中的方式呈現出來,而這一步要靠很多理論知識去支撐,所以這一點我們稱為難點,把這一點做好了,就是天賦解決的事了。有天賦,有樂感的人來說,作曲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用音樂知識把寫好的旋律呈現出來。
費腦
推薦閱讀:
※在交響樂中,低音單簧管、英國管、低音巴松這三件非常規木管通常如何使用?
※我今年23,怎麼樣訓練出絕對音高呢?
※什麼是主題?
※如何評價王西麟的鋼琴協奏曲?
※如何評價周杰倫女兒Hathaway的即興彈奏小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