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與榮格對現代藝術的影響有多大?


1. 答案里提到的都是直接受影響的藝術家:Ernst大學學過精神分析;Breton和Dali指名道姓寫了弗洛伊德對自己的影響(後面列了文獻參考);Pollock曾接觸過榮格精神分析療法,幾乎所有關於Pollock和Rothko前期的藝術理論都會提到他們受的榮格影響。

2. @王兆谷 的答案說弗洛伊德和榮格對藝術沒有直接影響,而是藝術家與他們有了共鳴,這點我同意,所以後面我也有質疑這個問題本身是否嚴謹 "弗洛伊德是『直接影響』了藝術家們的創作,抑或是藝術家們和弗洛伊德共同嗅到了『潛意識』和『性本能』的存在?",我認為『正因為潛意識是人類共有的,藝術家們才可能挖掘這個寶庫,以此啟發創作。』。

3. 本答案純粹從藝術理論角度出發,與精神分析療法無關。
========================
與其說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影響了現代藝術,不如說是他的理論剛好能被現代藝術所用--在現代藝術
對現代性的批判與反思中,弗洛伊德的理論既提供了理論上的根據(對實證主義、理性主義的駁斥),又提供了形式上的切入點(夢的解析對文學藝術,尤其是超現實主義提供了方法)。

論述任何個體對整個時代的影響都是很弔詭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分辨是影響了一個時代,還是時代的某種必然性塑造了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的維多利亞時期,在人們對現代性與理性歌功頌德的時候,越來越多思想家開始意識到現代性自身的問題了:當理性變成了『工具理性』,現代性成了對個體的囚禁;同時,上帝已死的宣言預示著一個反抗秩序的時代即將到來。一種對理性崇拜進行批判的理論幾乎呼之欲出了:我們的精神有一大部分是潛意識,而潛意識既不可控也無法用邏輯分析--自由意志並不自由,理性並不萬能。

前幾天和 @陳諾@超級喵喵怪 討論到這個問題時說到,弗洛伊德是『直接影響』了藝術家們的創作,抑或是藝術家們和弗洛伊德共同嗅到了『潛意識』和『性本能』的存在?如果是後者的話,倒也是側面證明了弗洛伊德潛意識的理論:正因為潛意識是人類共有的,藝術家們才可能挖掘這個寶庫,以此啟發創作。

1. 潛意識:潛意識是顯意識背後運轉的巨大寶庫,我們無法通過邏輯分析它,也無法用意志控制它,但它會在夢和意識流中以象徵方式浮現。

潛意識這個嶄新領域讓人重新思考視覺意象的來源,它打破了『現實』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壟斷,指出了一個意志不可控、不可形式化的『內在空間』--夢作為『超現實』空間的存在, 這便為藝術家的靈感提供了一個充滿象徵的敞開空間。而夢中象徵元素的自由聯想與詮釋也啟發了新的創作方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超現實主義。
比如布列東的自動寫作(automatic writing),

弗洛伊德正確的指出了夢的重要性...即夢的價值並不低於現實時刻的總和.
在我十分熟悉弗洛伊德的理論和方法後,我最終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實踐他的理論的方法:獨白,快速的獨白,不可被其他官能打斷...
從詩意角度看,這種寫作方式帶來的極度荒誕或許會令人吃驚,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裡的一切都是被允許的,是可行的的。

艾呂雅的詩意的客觀性(poetic objectivity)

在詩意的客觀性下,詩人暫時成為主觀元素之間關聯的奴僕而非主人。

比如馬克思恩斯特的超現實主義繪畫,

每個人擁有著不會枯竭的潛意識畫庫。只需要進入潛意識的勇氣,釋放性的方法,一個在潛意識中挖掘未被意識污染的意象的旅程。

恩斯特的俄狄浦斯王是一副典型用精神分析手法創作的畫,

  • 首先,名字就能看出是受了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啟發。
  • 撬開的果核代表女人外陰,男人的手捏住代表性愛中男人的主導地位(甚至是侵略性地位)。這種生殖器聯想在弗洛伊德夢的解析里很常見(比如禮帽、拐杖和花蕊、蛇分別對應於男女)
  • 鳥頭人是恩斯特常用的意象,在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中是『凝聚』的意象,是一種通過改裝分散夢境源頭的象徵手法。鳥頭被線牽扯住代表的是渴望自由而被社會束縛。
  • 頭與身體的斷裂代表自我與本我的detachment。
  • 而比例失調的手指,倒置的鳥眼,都在暗示這是荒誕的夢境。
  • 其他還有很多,弓箭很有可能象徵陰莖(猜測)?鳥頭上的角,鳥脖子邊的柵欄,遠方的熱氣球,打開的小窗口...這些元素很多都能用夢的解析去玩

不過正由於這些藝術受潛意識啟發,也給藝術是什麼的問題添加了一層複雜性。
既然潛意識並非主觀能控,那麼藝術家的天賦、創造力還有跡可循么?

藝術創造力的童話、可悲的神賜天賦的神話,這些是西方文化最後的幻覺殘留。(Max Ernst)

如果算上拉康的話,精神分析理論對於主體的去中心化也深深影響了後現代文論。既然意識與潛意識並非意志可控,那麼作者對於自己的藝術又能比讀者更有多少詮釋權呢?

馬克思,弗洛伊德,和結構主義者作用在一起,使得文學中作者、讀者、觀察者(評論家)的關係成相對關係。(Roland Barthes)

2. 力比多,及文明對個體的壓抑:人的性本能(力比多)與死本能是具有攻擊性、濫交、自私而不利於社群和諧的,人類若想在有秩序的社會中得到生存與安全保障,就必須在個體層面通過防禦機制將不能滿足的慾望壓抑到潛意識中,解決不好的就出現神經官能症(心理學幾乎已完全拋棄了這套理論了)。

這個理論很直接點出了現代性的雙刃劍:文明給人類帶來帶來快樂,同時在另一層面創造了更多焦慮(當然,這都是建立在『力比多』與『死本能』確實存在的假設上的,而眾所周知這些又是無法被證偽的),所以疏導潛意識成為一種存在主義救贖:人類必須面對文明創造的壓抑與不滿,這是意識自由的前提,

達利的畫大量都是是批判文明對人的壓抑,各種戰爭、暴力、性愛主題,

超現實主義藝術必須越來越展現在否定道德的形式與色彩中。
這些新圖像將遵循慾望的自由彎曲,就如它們同時被強烈地壓抑著。這些圖像絕望的活躍將與其他超現實主義藝術一同為摧毀現實做出貢獻;同時,受益於令人厭惡的一切,美學的、人道的、哲學的,所有這些將我們帶回自慰、暴露癖、罪與愛的清泉。
(這段話太炸裂了不能就我一個人看到)

隨便放一張比較典型的The Great Masturbator,污的太明顯就不具體說了

3. 集體潛意識與原型(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archetype):榮格認為弗洛伊德談到的潛意識只是淺層的個人潛意識,而更深層的則是跨越文化地域的集體潛意識,這些集體潛意識中共享的原型會激發起人類深層的共鳴。(比如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原型阿尼瑪anima和女性心目中的男性原型阿尼瑪斯animus)。

世界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紐約以後,榮格的影響就開始擴大了。美國很多藝術家青睞榮格原型理論中神秘主義、原始元素。Gottlieb、Rothko、Pollock早期畫具象畫的階段簡直滿滿的超現實主義和榮格的影子。

比如Gottlieb很多作品都用無國界的象徵表達某種『人類內心的普遍』的觀念,而他認為藝術是澄清原型間作用力的媒介。比如這幅象形畫Vigil,這個時期你還能認出一些原型,到了後期徹底抽象就不好說還有沒有榮格的影響了。

波洛克早期這幅male and female是典型原型理論影響的一幅畫(不得不說波洛克轉型轉的真好,更早期那些寫實的那叫一個糟,還好轉型給自己找到出路了)

Rothko早期這幅Slow Swirl at the Edge of the Sea應該是受榮格和弗洛伊德共同影響(這幅畫長期排我MoMA最愛前5,它的存在讓我不得不相信這世上天才的存在)

Rothko到了後期形成了個人色域繪畫風格,已經成了傳奇。Rothko的震撼度在現場望著是會窒息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此時他身上已經看不到超現實主義和原型理論帶來的象徵主義了,晚期的Rothko是否依然有受榮格影響不一定,但能成為這般傳奇大師與他一直在『人類普遍的集體潛意識』這條路上深入的挖掘不無關係。

他已不再看重具象的原型和形式化元素,只是從很深很深的層面直擊人心靈最基本卻也最戲劇化的情緒,那是一種置身其中,與一種原初的情感之海深深聯結的自我吞噬感。(另外提一下,Rothko也受尼采美學影響很大,而尼采悲劇的誕生中『酒神』與『日神』的形象也可以算是榮格的原型)

我只對表達人類基本情感感興趣,悲劇,狂喜,毀滅等等...能在我的畫前落淚的人就會有和我在作畫時所具有的同樣的宗教體驗

-----------------------------------------------
參考

Andre Breton, First Manifesto of Surrealism.1924

Max Ernst, What is Surrealism.1934

Roland Barthes, Image, Music, Text. 1971

Salvadore Dali,The Stinking Ass. 1932

Mark Rothko, Notes from a conversation with Selden Rodman. 1956


其實,除了各位提到的對創作者與作品的影響之外,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批評理論的體系。
也就是說,弗洛伊德和榮格之後,所有的文藝作品,人們在評價它們的時候,都會考慮一下與精神分析學、潛意識等概念的關係,然後深入至創作者本身。
這種批評方式甚至讓人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目光對弗洛伊德以前的古典作品進行新的解釋和審閱,發掘其中新的價值。比如希臘神話,比如莎士比亞,比如達芬奇。
由弗洛伊德等人提供的理論所衍生出來的這種思考方式,由文藝批評延伸至社會思維,又反哺至文藝作品本身,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超現實主義理論出現之後弗洛伊德公開支持超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者們締結了友誼,並影響了這些藝術家此後的部分創作。美國抽表和英國波普接了超現實主義的接力棒。里希特接了抽表的接力棒。很多人想接里希特的接力棒,還沒看到有人接住。


一些朋友已經說得不錯了,看到這個問題寫了一篇專欄,補充一點自己想到的。
弗洛伊德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 Overflow - 知乎專欄

作者:孫宇光
鏈接:弗洛伊德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 Overflow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弗洛伊德的重要性在於提出了「意向」的概念,他在《夢的解析》裡面提到,

清醒狀態的特徵是思想活動以概念而不是以意向表現出來,而夢以意向進行思維。夢的真正意義經過了複雜的歪曲過程,從而變成夢中體驗的內容。凝縮,置換,象徵—這些都在夢的工作中使用,將不可接受的夢的隱含想法轉變為儘管表面上沒有意義,沒有關聯,但可以接受的意向,這些意向被編程一個故事,讓做夢者更加失去線索。

作為醫生的弗洛伊德,意圖用意向、精神分析和他創造的力比多、肛門欲還有俄狄浦斯情節等他創立的概念去治癒疾病,並理解人的心智。不過意向這樣的概念,在現代嚴謹的證偽的體系下是不適用的,弗洛伊德的理論里,我們日常的經歷和感知如同一種input ,通過潛意識的處理,像是一種函數或者編碼,產生出名為「意向」的output。他提出了自己的假說,希望用分析去進一步得到中間的「編碼」過程。但是像今天人們放棄強AI的想法一樣,意識和認知對我們來說仍是black box遠沒法求解。弗洛伊德認為人夢到爬行的螞蟻投射了某種焦慮情緒,但是無法證明是焦慮直接引起的,而看到螞蟻也無法映射出這種焦慮,弗洛伊德用一種在現在看來是笨拙的還原論來解釋現象。不過在藝術上就不同了,這種從input 到output的解釋,就是藝術家的創作本身,這種形式,就是弗洛伊德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時代作為context。「因為我們無法分辨是他影響了一個時代,還是時代的某種必然性塑造了他。」@溫絢

異化和疏遠對人生基本的脆弱性與偶然性的感觸;理性面對深層存在的無力;虛無的威脅,以及個人在這種威脅面前的孤獨與無遮無掩的狀態。凡此種種,我們幾乎無法列出這些問題相互間的邏輯從屬關係。-《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

洛夫克拉夫特所生存的,那個誕生了克蘇魯神話的維多利亞時代,也是同時誕生了潛意識,不完備定理,相對論和物種起源以及世界大戰的大時代,就像兩千年前蘇格拉底、佛陀和諸子百家所處的軸心時期一樣,徹底得重塑著人類。

弗洛伊德,和比他大三歲的梵高一樣,處在這股混合了科學和藝術領域最頂尖大師的滾滾浪潮之中,一同仰望星空。潮水的上流站著達爾文、馬克思、黑格爾和詩人尼采,末端則是維特根斯坦、哥德爾,喬伊斯以及那個同為猶太人的畫家 馬克-羅斯科。只不過這股浪潮更多是晦暗,星空呈現的更多是絕望,弗洛伊德一生遭受精神與生理的折磨,他曾說:「如果上帝站在我的面前,我向他控訴的遠比他向我控訴的更多」,人性真善美的另一半,一直到半個世紀後才被馬斯洛慢慢填補上。

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弗洛伊德為文藝帶來了一個不可解釋的平面世界,用一種積極地態度表現著人類根深蒂固的自欺傾向。這對繪畫和文學的影響是至深的,消極空間和積極空間就像潛意識和表意識的共生,立體主義認識到這點,就開始廢除所謂圖畫高潮的概念:「拆解開,然後均分到畫布的整個空間里」。這個世界密實,不透明不可理解,這就是現代藝術家出發的素材。再牽強一點,如今的沙盒遊戲也是這樣,那些寫好了固定腳本的NPC,事不關己的存在著,好像從來沒有被打擾。


如果說到直接影響,以下是我知道並且看過的,供參考:

希區柯克 的電影尤其是《愛德華大夫》;

達利,對他影響最深兩個人,畢加索和弗洛伊德,如果來紐約,記得去moma看看。還有達利和布雷東合作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

薩特 , 以及他領導的整個存在主義;

喬伊斯,《尤利西斯》和其他的意識流作品。

現代文學的大師博爾赫斯和卡爾維諾, 尤其分別他們代表作的《環形廢墟》和《寒冬夜行人》,濃厚的超現實主義;

榮格和榮格的腦殘粉約瑟夫-坎貝爾, 坎貝爾的《神話的力量》和《千人一面的英雄》,基本是沿著精神分析的路子寫下來的,「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等等等等。。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知乎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不可否認佛洛伊德對人類的貢獻很大,但是具體跟藝術沒啥太大關係即使有,也是非常間接的。。榮格對佛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完善,熟悉這兩個人心理學巨匠的纏綿故事我覺得這倆人跟藝術還真沒太大關係,到了後來才發覺跟一些抽象的概念與夢境跟繪畫那麼的香精,其實在相同的時代哲學,音樂,文學等其他許許多多的藝術都不約而同的到達了差不多的程度。。。。
啊哈哈哈,所以我這是要跟@夷希微 對著幹了,從他的回答中很顯然是受的是美國美學思想。。
其實無意冒犯,我只是提供另一種思維方式。。至少我個人所學,都跟整個美國文化格格不入。。因為我想看到的是中國發展出自己的藝術,尋找到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藝術,而不是追趕美國或者歐洲的藝術。。。。
我們從全人類文明的歷史是一個膨脹式的發展,這種思想在19世紀初的英國就有托馬斯 楊 提出來他認為:人類的所有能產生髮明的創意,其實都是飄散在在宇宙中的雲團,剛好這些雲團飄在某個時間到了地球,一些聰明的人能夠捕捉並且實現出來。。。。現代社會學家用另一種方式解釋:在文明發展到某一種程度時,就會出現某些相類似並且相互共鳴的思想,也許跟大英帝國就表現為全面的衰敗,在法國這種膨脹以一個抽象變革的方式進入了藝術,在普魯士和日耳曼中就以哲學和戰爭的方式表現出來,在奧匈帝國則是變成了精神分析學。要分析原因,可能根本講不清楚,但是他們一定是在同一時間相互影響相互推進的,我們不知道會朝哪個方向膨脹,但是他們一定會膨脹而且最終一定是能在同一個維度里相互共鳴呼應。甚至宇宙大爆炸可能並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爆炸朝各個方向發散的爆炸,應該所有從角度發射出去的直線最後都只會通向一個點,即真理。所有的這些事件都一定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幾乎都是在同一個歷史時間點發生的,而絕不是因為其中某一個起了頭影響,就產生了後來所有時間的一個結果。因此並不是由佛洛伊德,提出來而改變了世界事實上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和變革是同步進行的,如果是真正的佛洛伊德和榮格開的腦洞。就好像現在中國經過了一些歷史因素,幾十年的延遲後,突然湧現出了心理學和藝術的交織。。其實早就有人做過了,我們當下只是在追趕,
對佛洛伊德不滿的除了榮格之外還有法國的哲學家德勒茲,千高原里德勒茲第一章就指責佛洛伊德「總是提及陰莖的主導而不關注陰道的快樂」。「凡是有陰莖的突起,同時就必有陰道與之對應」,這跟我們中國的陰陽哲學殊途同歸不謀而合。

藝術對詩意的概念劃開了一個新的詞poietic用來代表廣義的詩意,目的是與美學Aesthetic進入在符號學Semiotic中能夠有更急精準的劃分。有些概念可能在當下的文明程度,語言,辭彙,邏輯中很難描述出來讓人理解,只有通過藝術和符號的形式來表達,這就是為什麼最終藝術會走向哲學,會融入哲學繼續變成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工具,在這個層面上藝術對於人類的價值與科學是一樣的。。至於榮格相比佛洛伊德來說我更贊同他的後續研究,榮格把力比多的定義更加的完善了,不再是快感,或者性衝動,而是作為一種能量的形式,作用在不同的人格上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說藝術的影響的話那隻能是被榮格抨擊過的佛洛伊德,而絕不可能是佛洛伊德人本身以及屬於他的精神分析學。


關於馬克思 恩斯特的那幅畫,我認為並不一定是受佛洛伊德的啟發,或是感染,如果恰當地說的話應該是感受到了共鳴。就如同理查德斯特勞斯受到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感到了共鳴,實際上本身他們的思想已經臨近了那個突破點,然後在差不多的位置看到了另一個領域戰鬥的朋友一樣。說這種話與潛意識一點關係沒有,那肯定不可能,但是絕不是相互影響的關係,我認為應該是類似的思想呈現的不同形態。。你如果問這些畫家說你是不是受了精神分析的應縣他們肯定不買賬,然後從藝術與美學理論推導出同樣的理論,即使我們可以拿著《夢的解析》說「你說的就是這本書上的內容啊」。因為如果這種進步不是同步進行的話,恩斯特是沒有時間學習並且真正理解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不可能了解到榮格對心理能量以及人格的一些探討,而他一定是在另一種層面上達到了差不多的境界。。

我來寫一個另一種角度的觀點
(圖片自己翻上去看我就不轉了)
*那果仁我覺得並不是象徵陰道,更多是象徵睾丸(可能是女性與男性之間的區別,第一反應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殖器),箭代表刺穿的疼痛,在畫面的這一塊區域顯然是要集中表現疼痛這個內容。。那個手勢是只用三根手指去捏那個果仁(睾丸)說明是符合,觀念上因為太疼了,我們潛意識地會迴避這樣的情況。但是痛苦對於某些人來說是最最需要的尋找存在感的一種方式,這在海德格爾和尼采中痛苦,悲傷,恐懼,混亂是家常菜拿來調味的,沒有一定的文化沉澱是承受不了這種刺激的,就好像中國飲食的辣味,酸味,沒有這方面沉澱的歐洲人嘗了夾腿就跑,而需要慢慢的才能接受這樣的刺激。。
*手指是從漆黑的紅磚建築中深出的來自神秘的未知領域,手指的姿勢是只用三根手指去握住,因為食指已經被刺穿刺痛了,但即使這樣也要小心的握住睾丸。。所以那種捏法絕不可能用力,這種意識表達是非語言的,可能當時並不存在這樣的辭彙活著邏輯關係
*右側的圍牆還是逃不開傳統透視法,鳥頭象徵了夢境我是同意的,我覺得它們成對是有原因的的,而且在前的鳥頭更具備人類女性纖細曲線優美的特徵,柵欄代表了夢境里女性只能朝著男人靠去而不能是另一個方向(至少在當時的觀念是這樣)男人的牛角被線用一種既不牢靠的方式拴住,一直通往漆黑的天上。每個男人心理一定都有個「上帝」,即使但是那個「上帝」一定存在不管他是死的還是活的,是否應該崇拜的還是與我毫無關係。這跟懸掛鬆弛的線與那個刺穿手指帶來疼痛的弓上的線形成對比。。

最後上一張我自己的畫(聽說不上圖都沒人看)。。

《間》
這是我2013年底自己畫的,後來送給了一個做畫廊的朋友,有人肯定要說這是受魯道夫 阿恩海姆的影響。。。。可是當時我可是連這個人名是誰都不知道,之後學習他的視覺藝術也是2015年為了做聲畫方面的研究才去看他的書,在這之前我的一切研究都是圍繞著聲音和音樂的,根本沒有收到過他的理論影響,當時就是根據我對社會所見,所想所看得來的,將音樂藝術的語言轉化為繪畫,最後發覺竟然是相同的一件事物,也能達到一個在其他領域做的研究相匯合。。


最直接的就是超現實主義。他們將藝術心理學的研究帶入了一個尚未被前人認識的新的層次,在整個西方的影響是巨大的。---------《美術概論》王宏建


為之前各種認真的答案點贊~

我只是不正經地想到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孫子畫家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1)也算是對現代藝術有影響的人物嘛……

Queen Elizabeth II 2000- 2001


排名第一的答案說得非常詳細了,我再補充一點關於電影的吧。
實驗電影大半的種類都被精神分析學影響,比如第一答案提到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除了是畫畫也可以是電影,出名的例子是un chien andalou,一條安德達狗。並且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一本徹底規範了超現實主義定義的書,當中也提到了弗洛伊德及其影響。比如做的電影像夢境一樣,沒有壓抑,滿是憤怒與慾望。同時沒有邏輯性,是跳躍進行,也像夢一樣。
其次,電影理論學也有非常多的精神分析理論。比如Metz的電影理論就說到了窺淫癖,暴露癖,閹割恐懼與戀物癖。說的是看電影就如同偷窺,縮在暗無天日的電影院中觀看熒幕里的人的各種活動,而那些人物有暴露癖,因為演員本身是知道他們的行為被人看到的。
閹割恐懼是與戀物癖聯繫起來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說的是一個男孩首先默認所有人都有小dd,然而再發現有的人,比如他的母親沒有小dd,就產生一種自己也可能失去小dd的恐懼,此時他就會在母親身上尋找小dd的替代品,比如衣服,鞋子,各種物品。在電影中就有大量的象徵物表示小dd,基本上任何的形似物品你都可以往這個思路上套,比如一支雪茄,比如埃菲爾鐵塔。


真是美麗的誤會哈哈哈

在精神分析之後出現的實驗心理學才讓心理學變成一門現代科學,創始人馮特做的就是狗狗聽到鈴聲就流口水的那個經典條件反射實驗,這畫風和精神分析多不一樣。

也就是說在那之前精神分析更多的是偏向哲學研究而不是心理學,心理學說這個鍋我們不背。而且早期精分的很多說法都是沒啥依據的,不嚴謹的,夢的解析裡面說夢見水代表性,夢見劍代表性,夢見山洞代表性,還說愛抽煙代表人在還是嬰兒時(口唇期)媽媽哺乳的不夠,這這這都是課堂上固定的活躍氣氛的內容。不過愛抽煙的解釋可能對弗洛伊德自己來說是對的……
弗洛伊德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種思路,人為分出意思和潛意識,但具體潛意識是什麼,其實並沒有那麼具體的東西和現實一一對應,潛意識更多的是觀念和情緒。
而現代的精神分析流派更是很難,很少有人走的路吧。

不過好在藝術作品一旦完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不管靈感來源的理論是對的還是不對的都不影響。
個人認為這些東西當作藝術史來研究更合適,和現代心理學的關係其實不大~


心理學不過是心理學家試圖探索人類精神世界的原理與規律總結罷了,藝術創作要出精品需要專精與靈感結合,而靈感是什麼,是不是真正存在的,之前沒人能夠確定,現代的中醫遠行學派的人現在已經把它定義出來,並且可以拿出讓人信服的論證,心理學家是影響不了藝術創作的,他們不過是要尋找藝術創作時藝術家可以創作精品時的精神狀態,並且總結出這種狀態的規律罷了,但他們都做不到,因為這涉及到人類精神世界的本源,這是屬於精神快感領域的東西,而對於精神快感領域的研究,中醫遠行學派的人遙遙領先於全球,《人類延長壽命要論》,《利用精神快感的原理延長人類壽命要訣》等論文有闡述,有興趣的人自己百度。


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黑精神分析學派最慘的一次


如果電子遊戲算是現代藝術的話,至少受榮格的影響,產生了女神異聞錄


推薦閱讀:

畢加索畫的美到底在哪裡?
怎麼看待恩索爾的這幅畫?
中國有哪些好的行為藝術家呢?
數個世紀後的藝術史和思想史中,是否會出現其他辭彙指代今天的「現代主義」?
是因為攝影技術的出現才使現代繪畫藝術演變成現在的模樣么?如果沒有攝影,還會有塞尚、畢加索等的出現么?

TAG:藝術 | 心理學 | 精神分析 | 現代藝術 | 超現實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