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漢尼拔·巴卡?
漢尼拔·巴卡,迦太基將領,不是那個吃人的。
知乎上搜索漢尼拔全都是漢尼拔博士。
戰略之父漢尼拔的軍事生涯pdf下載_愛問共享資料
看這本書,足夠了。
在扎馬戰役的n年後, 西庇阿和漢尼拔在安條克三世的宮廷見面。席間西庇阿請漢尼拔評論中古名將。漢尼拔評論自己是在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 伊庇魯斯皮洛士之後的中古第三大名將。
西庇阿問:如果扎馬戰役你戰勝了我呢?
「那漢尼拔的排名應該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前」 漢尼拔傲然回復。言外之意,扎馬戰役如果漢尼拔獲勝,自己當仁不讓是中古第一名將。
我覺得這個評價挺中肯
只要世上還有人傳頌羅馬的偉大,就依然會有人銘記他的傳奇
世人以成敗論英雄。漢尼拔是了不起的軍事家,他之所以做出別的軍事家不敢做的事,是因為他對羅馬人的恨。倘若他中規中矩,發展西班牙,然後再從西班牙進攻羅馬,也許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像諸葛亮一樣,最終還是敗北,因為羅馬太強了。
所以漢尼拔決定直接進攻羅馬。縱觀他的軍事生涯,其實都是比較理智的,不像樓上幾位說的智商低下。他決定翻越阿爾卑斯,選擇的是夏季,如果當地嚮導不耍漢尼拔,不會損失一半的兵力的。到了亞平寧,可以看到漢尼拔每仗打的都是那麼自信聰明,基本沒有全靠硬碰硬的,靠實力和智商吃飯。(相反最後非洲之戰,他選擇了硬碰硬,可能覺得自己的人多,又在老家,對手是自己手下敗將)
在他有實力可以圍攻羅馬的時候,他沒有這麼做,為什麼?他曾經圍攻過西班牙薩共托,圍攻了一年,而他現在是沒有重型攻城器械的,羅馬幾百年的城防是堅固無比的,他理智的離開了。選擇分化羅馬聯邦,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他的不足之處也確實是將自己國家的命運置於自己對羅馬仇恨之後。個人覺得,當他知道羅馬短時間啃不下來羅馬的時候,應該回撤,經營西班牙去。
就戰爭藝術來說,確實是戰略之父。只是應該有個比他更大的軍事統領,他應該是負責實施的將軍,在這點上他老爸應該是這個統領(他老爸知道社么時候該收手。歷史上總有了不起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收手,阿道夫何嘗不是)
重創羅馬的同時殺死自己
他的部將
瑪哈巴爾 有這麼句話:「漢尼拔懂得如何勝利,但不懂的如何運用勝利。」
玩羅馬全戰時看到的,忘了是誰說的了。
孫子說過: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這段話說的就是漢尼拔這種作死小能手。
觀察漢尼拔的進軍路線,你會發現,他這仗打的簡直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傻逼。。。率領十萬大軍,遠征義大利南部,打游擊。而且還非常裝比地不走尋常路,翻越阿爾卑斯,雪山,非戰鬥損耗高達70%!
如果是在玩全戰的話,估計五年級小學生都會被這位玩家的智障程度所折服。
然而最令我感到恐怖的是,漢尼拔既然採取了如此驚天動地的極端方式準備徹底摧毀羅馬,卻基本沒帶攻城武器(或者說帶了也丟在山上了);既然到了義大利南部打游擊,發展的形勢也還不錯,卻放任羅馬人在西西里島上安心種田然後一波推到北非。。。
綜上所述,如果是在玩全戰的話,只看戰略地圖上漢尼拔所表現出來的策略和進軍路線,基本堪稱真·小學生。
====================================================
順便說下,漢尼拔自稱是皮洛士的學生。
皮大王就是傳說中那個殺敵一千自損800(其實交換比很高,1:2左右,只是皮大王自己不滿意,畢竟沒能1打10),前腳怒草羅馬軍團,後腳A哭迦太基,專治各種不服的男人。輕鬆拿下西西里,卻因為和項王一樣呆逼,最終被希臘人一腳踢開。
傳說中最後死於一斯巴達老婦人的板磚之下。堂堂基佬王的親外甥,就這麼沒了。。。
漢尼拔自稱是這個男人的學生。。。
推薦閱讀:
※如果有一天世界大戰你在戰場上遇到了自己的偶像你會以死相拼嗎?
※為什麼紀律嚴明,有軍陣規劃的軍隊,有時會被游牧民族的衝撞砍殺擊敗呢?
※蒙古帝國是歷史上的一個例外么?
※為什麼全身覆甲的歐洲中世紀騎兵會被蒙古騎兵打敗?
※如何看待「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兵分為二」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