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是一種怎樣的工作體驗?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成為心理諮詢師 - 更多「心理諮詢」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 @劉柯 。

首先,錢的問題。從業者可以看下李孟潮寫的這篇:做心理諮詢如何賺到錢_新浪博客
根據我自己的體驗,這篇文章說的基本都是事實。而這篇文章實際在說的是,做諮詢不要老想著掙錢,至少前期(前3000小時)別做夢。
前3000個小時是個什麼概念?李孟潮說合格諮詢師在頭三年完成1000小時,在後三年累計完成3000小時,然後將成為熟練的諮詢師,可以應付每年1000小時的飽滿工作。
他沒有說的是,3000小時,對於很多從業者來說,可能是工作10年甚至一輩子也達不到的數目。

可以將這個看成粗略的分水嶺(單純以小時數評價諮詢師是很片面的),去觀看兩個不同的生活狀態:一批人有穩定的個案和收入,同時有同樣穩定的支出(受訓、學習、督導、分析...);另一批人掙扎在個案慌和收入慌之間的貧窮線上掙扎,半咸不淡地嗆水著。

相同的是收入、盈利都算不多

所以,在中國,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在入行頭10年,是個苦則入不敷出,善則收支平衡,無法有良好盈餘的狀態;而當諮詢師成長後,也不會特別有錢,最多到中產水平。

再來,談談臨床工作。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這個行業看成是釣魚的過程。來訪者多不多,在盡了最大努力之後,對方來不來是天註定的事。像釣魚,好天氣、好釣點,萬事具備,還需一點運氣。咨客來訪後,根據對方的情況,會和他一起工作一段時間,或長或短。有時也會遇到不適宜工作、無可奈何的時候。但真正決定工作量多少的,還是要回到諮詢師與個案工作的狀態和效果上。
臨床工作好玩么?好玩,也平淡。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是在聽來訪者講他生活中的故事。而且很可能是同一個故事,或者同一個主題的不同版本(像餘力機構的歌詞:銀幕里/新主角舊折磨)。但每一個人的生活又是獨特的,總會帶給你新的體驗。而諮詢師總是充滿無知的,故諮詢的過程多少會有靜靜等待些什麼的時刻。河合隼雄也說與來訪者工作的過程像釣魚,改變的時刻就是魚兒咬鉤的那一刻,在此之前諮詢師除了潛心祈禱和等待什麼都做不了,同時亦不清楚上鉤的將會是什麼。但咬鉤的瞬間是決勝負的時刻,且機會通常並不多。故諮詢師需要在平時多磨練自己,以應付這些特殊的時刻。

所以,諮詢師就是這麼個該死的職業:不想當將軍的事並不是好士兵,可是你要是太糾結在(成為一個好的諮詢師)這事情上,就永遠也當不好了

回到河合隼雄提到的為上鉤做的準備,就是諮詢師生活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受訓。受訓包括系統學習、督導(分個人督導和小組督導)和自我體驗(精神分析領域則為接受分析)。就我個人經歷,受益順序為督導〉體驗〉系統學習連續性受訓〉〉單次、零散型受訓。這部分的樂趣與痛苦,只有業內人自己知道了。可以強調的是,單兵作戰,背後沒有專業支持系統的諮詢師,是走不遠的

看到這裡多少能意識到,這個職業不單止收入一般,而且很容易陷入危機。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個很孤獨的職業。諮詢師售出自己在與他人建立關係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其實是很容易陷入疲勞狀態的。危險的心理諮詢 (豆瓣)此書專門論述了作為從業者容易陷入的種種危機和難題,包括如何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好地分開。這年頭接觸心理學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心理學可以解決身邊所有人的問題,一方面認為當諮詢師很好賺很有錢,另一方面認為若有問題無需付費,看本書和人簡單聊聊就能解決

想要繼續走下去,諮詢師要學會安排好這些糾結的複雜狀態。他需要一個良好的專業支持系統,去消化和理解他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和保守秘密的憋屈;他還需要有良好的社交圈子和生活支持系統,去豐富自己的業餘世界。

最後,每個人終將要面對同一個問題:為何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諮詢師的從業動機分析將成為一個通向後續發展的關鍵道路,同時也預示著其身後那巨大的,繞不開的,個人陰影。


最近這個問題被關注的較多,個人覺得有必要在此文基礎上做一些內容添加,希望給大家一個更好的參考。

1. 賺錢很重要,全職不行那就兼職;
某行業前輩強調做這行最好全職,我是贊同的。但如果沒錢而且吃不飽飯,建議先兼職,然後找一份有錢的工作。據我個人觀察,很多兼職諮詢師水平也很棒。

這是現實和市場供給因素決定,不是個人想當然決定。

天天為五斗米發愁的人,拿什麼好的自我去面對來訪者。

如果你是特蕾莎修女或克里希拉穆提這種類型,那我絕對敬你是條漢紙。

2. 心理諮詢的衍生面遠不止於治療,例如營銷;

武志紅老師是國內水平最高的治療師么,當然不是;但武老師是最有名的。你去問一個陌生人歐文亞隆、羅傑斯、科胡特、貝克,相信絕大部分都不知道,但聽說過武老師的肯定不少。

因為武老師早年是在廣州一家媒體工作,寫心理諮詢專欄。可謂賺錢、諮詢、營銷3不誤。粗暴來看武老師名氣也理所當然。

最近我翻了很多營銷的書籍,很多都跟精神分析、社會心理學相關。如果光有本事不會營銷,照樣沒飯吃。

酒香不怕巷子深,狗屁。


3. 找資深的諮詢師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這行

這行裡面很多人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才學心理諮詢。這些是不適合做治療師,而適合做來訪者。

反正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做來訪者其實來得更快更有效。

------------------------------------------------------分界線---------------------------------------------------------------

謝邀 @劉柯

這是一個會戳中很多初中級心理諮詢師淚點的糾結問題,個人覺得原因在於是用「熱情PK現實,而且是殘酷的個人現實和社會現實」。

首先,心理諮詢是:「背後有理論支撐的言談舉止」。這是教我精神分析的叫獸說的一句很經典的話;讀完碩士、考過《心理諮詢師二級證》能順利從業嗎?答案是不能。對於一個真正的從業者來講,碩士和二級證的學習內容僅僅是掃盲而已,真的只是掃盲而已;需要更大量的理論學習+實戰經驗,還要將兩者很好的進行結合。

所以殘酷的現實來了

社會現實
1、實戰經驗積累困難:如果不是背靠大樹,在醫院、學校或客源特穩定的機構里從事心理諮詢,一般初入行實戰機會真的很少,一旦有一個跟撿到寶似得。問題是看心理諮詢有時就跟看病一樣,最終效果一樣的前提下,便宜的不找,就要找貴的專家。但事實是,諮詢水平的好壞跟從業年限沒有絕對的關係。
2、培訓、督導及其費用跟二級和研究生的學費比,這些費用那可真的是如護城河之水綿綿不絕,每次不多但絕不會斷;尤其在初期還沒有很多實戰體驗時,還要付出這個費用,是要一些經濟實力的。
3、個人收入那就更別談了,尤其是初入行的。對於這一行的職業現狀、規劃和預期問題, @李松蔚 和 @簡里里 老師好像有文章談到過,所以大家可以去他們的主頁里找找看。

所以,心理諮詢師是個吃飽了撐的職業,要不是身體或心理吃飽到撐、得到一定滿足,很難去從事這個行業。
1、哥們/姐們有錢、有閑,經得起折騰;
2、哥們/姐們有靠山、沒錢,不愁案例、不愁基本生活;
3、哥們/姐們錢不多、沒靠山,兼職總可以把;
4、哥們/姐們沒錢、沒靠山,就是熱血青年,熱愛總可以吧。

當下國內的心理諮詢行當總體還是不太規範,感覺很多機構不是為了做事,而僅僅是為了掙錢糊口,所以對於初入行的人來說,很難解決「缺乏實戰、收入很低、投入較大」這一系列的矛盾和尷尬。

所以面對這種境遇,
1、如果覺得自己不適合,那就退出吧;認識到自己不適合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2、降低期望值,願意花很長的時間將自己(至少5—10年)慢慢打造成精品,而不是光想著掙錢;
3、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諮詢工作;這個沒有人能幫到你,該取捨就得取捨;
3、不斷地為自己創造機會,而不是貼著某家機構坐、等、考;(比如上知乎認真回答提問,但切莫淪為江湖郎中,天天招呼「客官來吧,我給你看」)。

最後談談要面對的個人現實
1、在一條路上能穩得住、心無旁騖嗎?
這裡主要針對的是個人學習;從業初期要面臨的一個選擇是從事哪個流派的學習和實踐?首先適合自己很重要,其次能否一竿子插到底,中途不被其他干擾?因為這是打基礎。
我見過有些人的履歷,上面寫了比法律條文還多的培訓經歷,表達的時候卻不知所云沒有重點。我本人花了約3年時間學習精神分析,因為基礎還可以,所以學習認知行為時覺得困難不是很大。
2、能不那麼自戀嗎?
因為來訪者和同行永遠是我們的老師,雖然來訪者是來解決問題的,而問題是我們能放下自己的那些自戀,去以來訪者的方式讀懂來訪者本人?對於同行的指導也是。這個問題很多書里都講過,這裡不再多說。
3、能走一條看不見摸不著,此生沒有盡頭的路嗎?
很明顯這是沒有盡頭的一條路,而且日常生活中看不見摸不著,虛得很卻不可或缺,此生都是。前赴後繼已經很多人扎進去了,有陣亡的、有退出的、也有少有成就的;關鍵是,這條路有時真的挺孤獨的


謝邀!
在國內當心理諮詢師的時間遠沒有在美國久。但也親身體驗了國內從事心理諮詢師這一行業的艱辛和不易。
1. 全職心理諮詢師
據我了解到周圍的全職心理諮詢師除了做個體諮詢外,基本上需要去心理諮詢師培訓機構兼職一下講課以平衡收入。或者是自己成立的機構內開設培訓小組或培訓課程,以此維繫生存。少部分人可以獨當一面完全依賴個體諮詢或團體諮詢為生,一般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居多,原因也跟他們探討過,他們說一線城市人口流動大,心理諮詢的需求量就遠高於二線、三線的城市。本身人口基數要高於二三線,再者,流動的部分人口都是偏年輕化的,對於心理諮詢這一新鮮行業的接納度要高許多。
目前我自己在做全職心理諮詢師,收入不穩定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也時常會因為經濟上捉襟見肘跟朋友開玩笑,說需要他們救濟我。 諮詢師之間有時也會開玩笑,說我們必須都得耐得寂寞(沒有來訪者的時候),經得起考驗(來訪者脫落)。 如同上面很多其他諮詢師回答的一樣,這條路是「痛並快樂」的,所以不少來訪者告訴我說資費太高,消費不起的時候,我也十分無奈,我們自己的生存成本有時候都不夠,而不少人需要諮詢卻又負擔不起。
為此也和小夥伴們討論過,之前因為有開設心理動力小組的團體小組,價格就相對優惠很多,目前正在跟朋友協商是否需要繼續開拓團體的需求,比如「抑鬱康復小組」「社交焦慮康復小組」「情緒管理小組」等等去滿足市場上大量來訪者想要獲得心理諮詢而受阻於價格過於昂貴的限制。
團體小組的困境於在杭州的我們是局限於場地的問題,尋找合適的團體場地讓我和小夥伴們抓破了頭。如果有杭州的其他諮詢師了解哪裡有合適的團體場地可以租賃請私信我!感激不盡!

全職心理諮詢師有非常自由的時間安排,我可以把一天過得很舒適,不需要趕公車上下班,可以自己花2小時做做中飯享受午休的時光。還能在沒有來訪者的時候讀讀書,充實一下,還可以跟其他諮詢師進行朋輩督導。

2. 兼職心理諮詢師
說一說兼職心理諮詢師的狀態,這裡有好一部分是剛畢業的心理諮詢師,特別是一個人在外打拚的諮詢師。在杭州這樣的消費水平,純粹靠心理諮詢來賺錢養活自己是有很多不定因素及困境的,剛回國的時候,從事了一會兒EAP心理諮詢師,認識了現在的一些兼職心理諮詢師的小夥伴。這些小夥伴們還在掙扎著為督導培訓等賺錢打一份相關工作,周六周末還要犧牲自己的業餘時光去做個體或是團體諮詢,可以想像,這樣的負荷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相當的重的。而能夠在這條路上一直堅持走下去的朋友,都是值得我欽佩和敬仰的,因為他們的踏實和熱愛!
上面也有提到了,兼職諮詢師一般會有一份本職工作,然後會在業餘時間舉辦沙龍、團體小組、個體諮詢,參加督導培訓等等讓自己仍舊與心理諮詢這一行業接軌,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更是反應了整個業內的官方支持和扶持太少太少。

最近也跟另外幾位諮詢師聊,想到了諮詢師之間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好的良性循環就是互相轉介,有時候有些人的caseload比較多,無法接過多的來訪者的時候,轉介給那些掙扎在接客量的諮詢師們,以此來平衡,讓更多的諮詢師不會因為溫飽問題而拋棄這一行業轉投他業。

還有,我就只能做個夢,希望有一天,咱們能夠有非盈利機構的出現,諮詢師們可以給他們打打工,不需要擔心經濟,專心提供心理服務就好了,募集資金和運作的事情就交給更專業的人去做!突然覺得要呼籲一下更多人從事非盈利事業才有希望助推一下心理諮詢的工作哈!嗯,做夢完畢!


這個答案只聊在中國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的體驗本身吧,不說太多雞血或者道理的事情。

關於我的環境:
我的從業經歷和一般的心理諮詢師稍稍有一些不同。一般的心理諮詢師多數所在的其實是一些機構里,或者私人執業,從我入行開始,就一直在深圳的一些兒童教育培訓機構裡面,這些機構不是像學而思那種關於課業輔導的機構,而是做一些心理學的課程培訓產品,例如情商教育或者認知力培訓等等。這些產品,基本是在培養孩子心理的某一些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發展,必然會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問題,或者更廣闊一些,會涉及到孩子的家庭背景中的問題。所以就有了我們這一些在這種機構中存在的諮詢師。

這種機構里,有一個比其他機構或者個人執業好的地方,就是這種機構里完全不用考慮客源的問題。就我個人來說,在進入到現在這個機構之後,大概半年左右我的個案時數從100迅速增加到500,一周的個案數量少的時候15,多的時候18/19,這種數字的積累是驚人的。這種機構里有比較明確的部門劃分,比如市場部、銷售部、教學部、心理諮詢部等等,前期市場投入的問題是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的,而且市場部往往能夠較為準確的挖到合適的客源,銷售部會負責客源的進一步過濾,還有初步的建立關係、採集信息等等,到來訪者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某種角度來說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來訪者。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家長焦慮高,孩子一般出現的社交迴避、現實迴避較為嚴重等等,再加上這邊銷售都是按照課程包的形式來進行的,一般的課程包會持續一年以上,60-90節左右,所以比較容易做較為長程的個案。在這些個案中,我自己發現我的諮詢能力是在飛速增長的。

但是這種機構中也有很多其他諮詢師所沒有承擔過的東西。

首先,來自於不同部門之間溝通、合作方面的問題。在這種機構中,諮詢師需要和前端形形色色的銷售打交道,這些銷售大部分沒有心理學知識,更多的只是在初步了解了產品培訓之後就開始進行銷售了,所以他們基本都是不太懂心理諮詢的邊界以及限制的,有很多要求,比如為了提高家長的服務質量需要定期給家長打電話等等,會增加諮詢師所承擔的壓力,還有雙重關係等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和他們的溝通就成為了諮詢師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有一些禁忌的聲明,保密原則的堅守等等方面,都需要以一些方式傳遞給銷售。但是即使我們做了很多溝通上的事情,相較於其他部門來說,對於銷售心理諮詢總是神秘的東西,這種不理解,其實造成了很多麻煩,為個案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其次,來自於業績方面的壓力。這個壓力可能對於其他諮詢師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公司會有一些指標來衡量,最直接的,其實就是續費和轉介紹。續費是指學員的諮詢進行完了,是否有可能再接下來進行。轉介紹就是,學員感覺諮詢還可以,所以帶著身邊的人過來。這樣的兩個方面,是在公司的管理層面所看重的東西。比較幸運的是,我們有比較多的渠道和方式去緩解來自這方面的壓力。

最後,就是來自於人事方面的。我所在的機構雖然不算特別大,但是人也是比較多的。人事往來極為複雜,在這種環境中,需要學會保護自身,還有保護好自己部門的利益,需要多聽多看,少說多做,跟其他的公司基本沒什麼太大區別。

另外一個在我的環境中比較突出的,其實是我們部門內部的支持。可能在其他工作室或者心理諮詢機構里,是看不到這種諮詢師之間的相互支持的過程。因為部門內部沒有一個人是外行的,而且大家的志趣其實都差不多,所以相互之間支持和包容的比較多。有較為良好的朋輩督導和研討會的氛圍還有空間。這個可能是其他諮詢師所缺乏的。

關於個案體驗:
在前面我說過某種角度來說,我們接到的來訪者其實都是比較棘手的。一般來說,孩子的家庭支持系統和學校的支持系統都出現了問題,家長非常非常焦慮,這樣的情況下才會交出很高的價錢來到我們這裡來。所以,對我們來說,第一步,是與孩子建立關係,確定孩子現在的狀況,還有治療的大體思路。從而緩解家長的焦慮。這就要求我們對兒童的心理有較多的了解,還有比較快的反應,還有較高的敏感度。所以在治療的初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壓力較大的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過了之後,個案就會進入到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但是這個階段里,也不能只是關注到孩子,還要考慮家長方面的因素,有一些鋪墊,關於孩子變化的可能性等等,就要說明,因為一般來說,我接觸到的家長很多家長在嘴裡面是能接納孩子自我意見的明確,可以讓孩子不聽話,但是實際上當孩子出現反抗行為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實際的做法都是鎮壓的。而鋪墊的作用就會體現在這裡。

當隨著治療的進程進行,我個人的一個體驗是,我發現我實際上幫助了兩個人。第一個方面自然是孩子本身,第二個方面則是家長,家長在變得對自己的孩子更加敏感。我發現在中國想要進行一個有效的兒童干預,其實把家長放在一邊的思路是完全不可行的。家長的影響力,特別是在近年是在增加的。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近年來,我發現學校里老師越來越不敢管教孩子,老師所做的更多的是把管教孩子的責任推給家長,孩子出現了行為問題,老師自然會責怪他們,但是更多的引導的部分,則交還給了家長。這讓家長的權威增加的同時,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只是教授知識的責任,而沒有承擔起育人的責任,這裡面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所以不再細說,但是我只是想指出我看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原來孩子和老師的衝突,慢慢的轉移成孩子和家長的衝突。這和孩子們原本所應該進行的社會化進程是相反的。這種轉移,導致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出現更多的叛逆和逃避行為,和父母的對抗性比過去更加激烈。

現在我更多的是願意把孩子看做是一個家庭的潛意識出口,這個家庭的問題多大,這個孩子的問題也就會多大。而青春期,則是孩子自我明確的過程,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過去是多麼受傷的時候,他們就會站起來激烈的反抗家庭的潛意識,他們反抗的多激烈,就意味著他們受到的傷有多沉重。這可能是我這500小時個案當中最強烈的體驗了吧。


作為一個在中國和美國都有過諮詢工作經歷的人,談一下對這個話題的個人體會

1 收入問題- 不穩定收入,高支出
首先說下美國的大環境 諮詢師/社工需要有3000小時機構工作的基礎上,去考取資格證,在有證書的條件下
才有可能個人執業。所以大部分人的工作前幾年都會在機構/醫院完成,一方面保證了基本的收入和個案小時數,一方面可以讓初級諮詢師在有免費的督導和機構支持的大環境下快速成長目前國內二級資格證是簡單的考完試持證上崗。缺乏督導 工作小時數的考核。缺乏前期系統化的工作實踐直接去上崗個人執業,從來訪者角度,這是很危險的。從執業者角度,可能會面對來訪少,收入低,職業價值感低的情況。
今天看到了關於個人心理執業從業的調查報告,大概五年工作經驗是個分水嶺,三年以下有45%-50%的從業人員在3萬以下。五年以上隨著個人水平會有大幅度增長,有22.3%會到15萬以上。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好處是時間相對自由,缺點是要承擔節假日,天氣,來訪脫落等不穩定性,作為一個16年從九月開始在北京個人執業者來說,比較幸運是趕上心理互聯網創業潮,在收入上不用受線下機構的分層剝削(傳統大概55左右).收入上可以得到價值最大化。但與此同時,每個月都要花大量的金錢投入在督導和學習上。這個每個從業者都有深刻的體會。

2 倫理意識缺乏/諮詢行業混亂
這個是回國做心理諮詢衝擊最大的地方。也是目前這個行業讓大家詬病的原因。
先說機構,有些機構營銷手段跟健身房理髮店一樣,希望來訪們一次辦十次,二十次卡。甚至好像還有買十次送一次的政策。也聽聞過諮詢師被家長高價收買,假扮兒子的好朋友去逛街一起玩,最後被兒子發現後造成二次心理傷害。目前大學科班心理系還比較少,臨床心理學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全國90萬左右(數據不一定精確)的持證從業者大部分還是通過各類工作坊去成長和學習的。在這些工作坊中,很多短程2-3天的工作坊會追求「效果」也就是各種流派和各種諮詢技術。很少有專門去培養諮詢師倫理意識的。但這是我認為作為諮詢師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知識。

「你認為心理諮詢是服務行業還是教育行業?你把自己當做平等服務者,還是人生導師?」
「你遇見一個不爽的來訪時候,可以發微博吐槽說今天來了一個超級變態,心情糟透了嗎?」
「我們如何跟來訪保持邊界,是否可以跟來訪在其他地方見面,是否可以交朋友,做生意,談戀愛,發生性關係。」

只有諮詢師有明確的倫理觀,才能堅定的面對諮詢室中可能發生的種種誘惑,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穩定的諮詢環境,建立一段健康,穩定,安全的諮詢關係。

3 光環和孤獨
首先
因為心理諮詢師在國內還算個神秘,新興的行業,社交場合會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呀。。你是心理諮詢師。。。我經常鬧心/發脾氣。。我男朋友總愛跟我生氣。。你說這是咋回事。我該怎麼辦。。」「我對這個行業很好奇,。你們都是怎麼工作。。。怎麼能說明有效果的。。。」所以基本上一次本以為會self-care的朋友局
最後變成了心理科普局。也遇見過親人/朋友來說你三姑/二大爺/隔壁老王要離婚/跳樓/心情抑鬱。你快去嘮嘮。當拒絕時,對方不解的認為你見死不救。
當你擁有了「心理諮詢師」這個工作角色,你的健身教練/打掃阿姨/生活中有交集的人會潛意識認為你可以去幫助TA,聆聽TA,解決Ta的問題,很多人會喜歡跟你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與此同時他們潛意識會認為你作為「諮詢師」是不應該有焦慮/困惑/處理不好的問題的。諮詢師可能會面對一種不被理解的孤獨。

其次因為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是來訪者的下班時間,個人執業可能意味著缺乏同事互相支持和吐槽的環境。每天面對來訪者複雜的情況,有時候會不可避免去承受來訪者的一些負面情緒。這對諮詢師來說,自我滋養和良好的支持的系統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支持系統
比如督導 同輩督導/團體督導 個人體驗 包括個人生活中良好的親密關係和社會關係

發改委在12月30號剛剛發文加強對心理健康的建設投入。我想這對每個從業者來說都是好消息,當教育系統/考證系統/諮詢系統越來越規範的時候,諮詢師們才會一個更清晰的職業目標和發展規劃。
「光榮在於艱巨
平淡在於漫長「 這大概是每個心理諮詢師之路的概括吧


謝邀,下班的時候編輯了一些東西,提交的時候突然感覺都是廢話...
直接說體驗吧,一句話「痛並快樂著」
因為是自己熱愛的職業所以很快樂,尤其是投入的去做諮詢、看書、參加培訓督導的時候,似乎每一分鐘你都要比前一分鐘更了解自己了解人類。每每都要感激自己當初選擇了這個專業和方向。
「痛」呢,一部分來自「工作」過程中一些必經的痛苦;還有一部分來自國內心理諮詢糟糕的現狀。這個「痛」大概也是每一個新興行業必經的階段吧,所以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我和我的朋友們也一直致力於普及工作,希望能越來越好。
目前,純粹靠個案收入生活的諮詢師應該還是比較少的,行業內督導和培訓的費用都較高,所以,對於畢業不久的碩士而言還是比較艱難的。
再補充一些,困難都是有的,現階段無法跨越,面對這樣一個初級階段,建議同行們多交流,可以作為朋輩督導也可以獲得足夠的專業和人際支持。一個行業或專業一旦形成一個專業團隊專業的圈子,困難也就不那麼艱難了


應邀!


我入行很早。大概2002時候開始考慮學心理學,入門教授一位寫了心理學這本教科書,另一位是臨床心理學家,北美的臨床心理學家是法定的概念,有很多好故事。
一路下來跟著學的都很棒,我大概是2003年左右學了幻想與現實做了自己的個人主頁,那個時候也絲毫沒有考慮流量受眾之類,就是自己玩的地方。
大概2004做了杭州第七人民醫院自由和治療兩個版主吧。
2004年拿到學位就報銷往返機票到國內一所大學學院教英語和團體心理之類。2005年11月拿到國家心理諮詢師二級證書就可以合法執業了。
嚴格來說在我拿到證書前就有網路和面對面的心理諮詢經驗,好像比較充裕吧,加上科班出生,還有性格…… 感謝爸媽社會,感謝來訪者們,感謝大家!我這條路比較順。

我記得是2006完成曾奇峰老師高級督導,2007完成中德班張同延教授的精神分析課程。
2006年參加榮格分析心理學,並且開始自己的個人分析。
完成中挪三年,期間收穫我兒子。我真的覺得並且和我分析師們說,我不只一位分析師,不同流派,榮格派,精神動力,禪宗,為主,各有男女,各有特點。
個人成長,我是誰,我和我家庭家族的關係等。
要是沒有些歷程,我不會相對順暢結婚生子。

我兒子上幼兒園,回到學院教書。期間一直從事心理諮詢,努力和來訪者工作。
我覺得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穩定下來還是蠻好的。

我之前接觸的大部份都有自己開了相對成功心理諮詢工作室,也看到有的人從外行成為本地行業第一。

心理諮詢師在國內的道具還是越來越好的,做什麼事情都是要努力和有所收穫的。
心理諮詢這個行業是需要一定天份和道德的,否則很危險。
樓下被摺疊答案裡面的情況我也看到過。
以下內容可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覺得不舒服可私信刪。

從2006年開始有為培訓機構講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
某班裡面除了一位男士在那一刻堅持住了,另外都淪陷。這種淪陷可以說見諸行動,很可惜。

我們都會在不同時候會被測試,不只是生活。
心理諮詢中也會,幫助來訪者言語化,必要時候鼓勵來訪者去運用更適合資源。
遵守職業倫理守則,不要去碰來訪者,心理諮詢和團建是兩碼事,好的團體訓練也是估計團員互動什麼時候領導者參合?

在國外被認定是邪教,在台灣也否定的東西最好別沾。

用心理學科學方法好好工作,心理諮詢工作是很好,很神奇的體驗。
也很偉大。
面對自己,善待自己,在這繁雜的世界保有親近自己心靈,與自己對話,理解,善待自己的能力很重要,可以傾聽自己,可以靜下來陪伴照顧自己,能讓慰籍自己,這些是很奇妙和超越的時刻。
這是份很有獎賞,很有愛,也會辛苦,持續不斷努力學習長進的事情。
心理諮詢師被來訪者邀請到其人生道路上一起探索,是件感人的事情。


這是個憂傷的話題。

作為一個國內心理諮詢師,個人的感覺並不是很好。

1.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和我國現在的國情基本一致——貧富差距日益增大。
可以說心理諮詢是一個神奇的職業,心理諮詢師大多處於兩級,你能看到講一次課幾萬的大佬,也能看到一些收費特別低廉的心理諮詢。
作為這個行當的年輕人,我是很傻的,起初我並沒有覺得作為一個男性在這個行業中出現有什麼問題,知道接觸到更多人,工作競聘的時候,似乎男性佔有絕對優勢,開始我還很開心,傻樂。但後來才發現這裡存在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收入。

不說作為一個年輕青壯年,就是一隻雄性動物,為了繁殖交配,最起碼的話費和代價還是需要付的。在這個需要房車來緩解生存焦慮的時代,年輕的男性諮詢師是需要承擔更多的。而這個行當的特殊性在於吃經驗,這與中醫一樣,大多人都會去選擇老中醫。

2.渾水摸魚的時代
我接觸過這樣一批人,一群剛考完二級諮詢師證,就上線進行電話諮詢。他們每個月收入不等但做得好的一個月能夠收穫兩萬。
那他們在做一些什麼樣的工作呢?我曾經在旁邊挺過,聽完了後,甚至我在懷疑自己是否身處居委會。然後,那位接聽電話的還誇耀自己一番,順帶再貶低你一番。那時候,我開始思考,別人學幾個月的東西真的比我們還有用?我這7年的學習對我現在的生活有多少貢獻?是這個諮詢環境的問題還是我自身的問題?
是否等我老了,我也能說說大道理,安慰一下,然後這樣賺這錢,甚至被包裝成一個大師,在社會上混出來?這真的是諮詢嗎?我們又能做些什麼。我想作為年輕一代諮詢師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和焦慮吧?

3.無知者無畏
最近在和一個編劇朋友討論劇本,關於心理諮詢的。她深深的感嘆,心理諮詢中發生的事情真的不好說,如果發生啥,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去監管。
是的,在很多年前,至少中國心理諮詢這塊是處於無政府的狀況。
我記得研究生的時候我很是疑惑,為什麼要去修諮詢倫理。我很不解,老師為什麼讓我們去看甚至去記哪些規條,為什麼反覆強調多重關係的危害,我感謝我的老師。
步入社會,儘管我接觸的依然很少,但一些事情還是知道一些。我知道有些諮詢師開始和自己的來訪者約會,甚至發生性關係。我知道一些諮詢師娶了自己的前來訪者。我知道有些諮詢師和自己的前來訪者合作去撈金......
記得一次閑聊,某一個諮詢師在一旁誇耀自己:
我真佩服自己,我都不知道抑鬱症是什麼,但是我翻了翻書,第二天就去了,照樣把這份錢賺了。

另一個諮詢師,提到ta第一次接診是一個醫院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人,她自誇醫院都處理不了的,但是我處理好了。
當我問到為什麼你會接這樣的個案,你剛拿到證,這麼重的,真的不擔心嗎?ta的話讓我感到恐懼。
「她和我母親的感覺很像,我和她工作的時候,也在修復自己,而且有錢拿。」
「你有督導嗎?有做自我體驗嗎?」
「督導?什麼是督導?」
這些都是真事,我有些擔心,雖然我們有精神衛生法去維權,但診室中發生的事情,能及時的去監管碼?誰來監管?
當他們以無知者無畏的狀態去面對來訪者的時候,是否對來訪者也是一種剝削?

4.一切也有好的一面
當我在懷疑這樣的一些江湖諮詢師對於這個行當的影響的時候,我也在思考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怎麼發生的。
我的答案是,它滿足了我們的一些需要,只有有意義的東西才會存活下來。
我們一直以來批評歐美快餐文化的同時,在我們的國土上未嘗不是需要去品嘗這種快餐式的輸入。
很多人對於諮詢有著急切的希望,希望儘快解決問題,希望馬上被理解,被安撫,被愛。這一切的需求正是使得混亂得以延續的根源。
但反過來看看,這未嘗不是在告訴我們市場是存在的,但需要我們去努力。
很多年前,我很是疑惑,為什麼在中國心理諮詢界會出現幾種流派獨大的情況,我個人並不認為流派之間有什麼高低之分。但作為一種思想,當一切的單一出現時,迷信崇拜就會使得我們走的越來越遠,離真相也就越來越遠。
但這幾年越來越多的流派流入,也是百家爭鳴前的鋪墊,這是個好現象。


我只說一點:在你真正用心理諮詢這個身份賺錢之前,你需要先花費的錢和時間,遠遠超乎你的想像。並且,這個職業對於諮詢師本身綜合素質的要求,超過絕大部分其他職業。


為成竹童鞋點個贊。再吐槽一下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的現狀:魚龍混雜,能讓真正的有志成長的諮詢師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平台太少。諮詢師與別的行業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個人成長的要求幾近苛刻,需要你不斷地接個案,不斷地參加各種學派的工作坊,不斷地接受督導。這些都需要良好的個人心態和寬鬆的環境(包括工作和經濟)。


在中國,心理諮詢還屬新鮮事物,在這個行業里確實魚龍混雜,水平層次不齊。但是大眾對心理諮詢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很多人認為通過一次諮詢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等等。我認為心理諮詢是在人們滿足了物質需要的基礎上的精神享受,心理諮詢的高度發展一定是跟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質等聯繫在一起的。


後悔,是我從事這份工作的最大感觸。
工作兩年選擇了離開,心理耗竭可能是當時面臨的困境。缺乏督導,自身也處理不了這樣的狀況。
離開後,我的最大變化體現在與人交流時,很少看著別人的眼睛。


背景:本科心理學畢業,在某個性化輔導教育機構,負責本校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按次數收費,一次45分鐘,諮詢環境可以。工作分為1對1諮詢和團體輔導。每月會有一次心理老師間的工作總結會議,10人左右的團體。
手機碼字,以上。


做諮詢師的體驗我是沒資格說的。我來說說我作為本科生對這個行業的認識。

一個即將畢業的一本大學的二本應用心理專業本科學生,考了諮詢師證,但是我並不覺得自己就是諮詢師了。

先說說考試:二級比三級考試要求高一些,二級考試會有多一門案例分析面試過程。這個考試是面相社會的,所以真的魚龍混雜,跟我們一起考試的大多數都是社會人士,考場監考官送答案給考生的很多(專指社會上的人),還有很多作弊的。其次,這個考試和本科在校學習的知識有部分是有衝突的,但對本科生來說,相對簡單,令人欣喜的是,這個考試明顯有一年比一年嚴格的趨勢。 可如果你覺得考了證就能從業的話,那你可能會成為混不下去的江湖騙子。

其次說說從業:我家在二線城市,學校所在地也差不多是二線,據我所知市區內的諮詢機構都不超過3家。我寒假時候曾在諮詢機構想找個沒有工資的實習,對方開口只問了我一句「是否研究生畢業」就沒有下文了。校園招聘也有諮詢機構來招助理,月薪1500並且沒有任何保障,(可見小機構真的收益不高,許多諮詢師的前期是根本不能養活自己的,像其他回答問題的老師所說的一樣)不久前看過一個數據統計,諮詢師職業中,有百分之五十為科班出身(統計可能不完全,但是出入估計不大)同班的大多數同學大多考了證的,但都不選擇這條路走,想找一個好老師跟著學習也找不到門路。

如果真的想要從事這一行業,你需要客觀的正視這個行業,它不是用嘴巴安慰人,教別人做人大道理的行業,是需要你拋棄自己的觀念和評價,客觀的站在來訪者角度,對其感同身受,體驗他們喜怒哀樂的行業。是需要花大量的資金和心血投入的,這期間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積累與沉澱(道理很簡單,比如,就一個畢業生來說,如果來訪者諮詢婚戀、親子關係方面,你個人並沒有這方面的經歷,見識的也只是樓上樓下七大姑八大姨怎麼教育孩子的,那你很難做到感同身受)。這個行業絕不是考個證就可以上崗的。

督導很重要,督導很重要,督導很重要。因為長時間凝視深淵,深淵必回以凝視。

很感謝前面回答問題的老師們,對我有一些方向上的指導。


看了大家的發言有兩點看法,大家共勉。
1,選擇諮詢師這行,和其他行業都差不多,哪個行業不需要付出,選了這個行業就要拿出你的信心和勇氣,先過自己這一關。諮詢師對從業者自身的要求,不是簡單的看看心理學的書,學一個流派那麼簡單,或者考完證書,或者自己從業多少小時就是怎樣咋樣。內心的那種積澱,需要修心,提高哲學認知,最好學些宗教靈修,比如佛教禪宗,道家的道,基督教也可以。能幫助自己不少,在面對來訪者給自己帶來的情緒衝擊時,能夠很好的去化解。
2,如果你選擇這個行業,當夢想和現實的撞擊,讓你感覺痛苦時,(諮詢的收入,來訪者的困惑,不愉快的經歷,行業的一些弊端,價值觀取向)給自己一個期限,如果實在忍受不了,還是退出這個行業吧。因為自己做事的初心是痛苦的,你能把事情的始終做好嗎?肯定不能。很同意上面的一個朋友說的:痛並快樂著。這個行業是在國內是新興行業,未來前景顯而易見很有潛力,咱們更多的是努力完善,會越來越好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好初心,方得始終;先把自己的心正了,在考慮諮詢的才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物極必反,不會有好結果。就像聖賢先師老子在《道德經》,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才能莫身不殆。出世和入世在諮詢里有很大的應用。出世心作入世事。

上面的有朋友可能認為是大道理,但當你試著行動起來,大道理會成為道理,成為內心的道。


首先解決好自己個人問題,現小家在大家。


更新,原答案中,學校在北京,北京的心理諮詢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普通諮詢師在外面做諮詢一個小時大概300,500的吧,但不一定有人找你做。而且心理諮詢真的沒有那麼簡單,很累的,一個小時的諮詢,後面要寫案例,要接受督導,有時候還有案例報告等等。而且諮詢師還要不斷接受培訓,接受督導神馬的,這都是要花錢的。
一般心理諮詢的價格和心理諮詢師的專業背景,諮詢時長和接受督導的時長有關,一般來講,做諮詢師的大都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因為很多機構學歷要求有這樣的限制,很多畢業的研究生學長學姐們他們一個月收入大概在10k左右吧,在北京,對於心理諮詢師這樣還要花錢接受培訓督導,不斷提高自己專業能力的群體來說,真不算高。
原答案
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學生,通過和老師還有學長學姐聊天,大概知道學院派的的大概工資收入,心理系大學教授,收入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心理諮詢某個派別的大牛人物。
1.我們學校心理系的創始人,還是國內一個心理諮詢療法的創始人(好像暴露了什麼),去外地講課,十年前,兩天半的課,每個學員950,教室都坐滿了。後來上中央電視台當嘉賓,多少錢不知道,這幾年基本上不接普通來訪者,基本上只給人督導(這個也很少),我們另一個老師(也是教授)說前一個老師一個小時諮詢至少3000,但他懶得接~還有就是寫書,有十幾本,我看了看他的療法的培訓課,6天好像是7800,中間他只授課幾節,其他都是他的弟子(三四十歲,二級諮詢師)上課
2.在諮詢中心做助管,大概知道研究生(三級或二級諮詢師,他們是實習諮詢師)的諮詢,一個小時50~80(本校學生來諮詢中心做諮詢費用都是學校掏的,學生不用花錢,所以相應的給諮詢師的錢也少),危機干預的話大概是200。有的人會問為什麼那麼少,還去做,因為諮詢師他的資歷是需要總共的諮詢時長來證明的
先寫到這,有時間再補充。


您好。所有體驗不外乎:現實很殘酷,前景很美好——真誠心理工作室(詳見百度百科「心理諮詢師精編」),願與各位同行深入交流,共謀發展。


最近心情有點兒Down 想說去諮詢一下心理醫生吧 因為本人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 所以感覺並沒有很嚴重,但是想要諮詢一下心理醫生 想要得到比較有建設性的回復。線上回復我說將要有嚴重的抑鬱症出行 請儘快就醫。其實個人覺得,不要按照他的套路走,要注重自我調整。因為我們的人生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畢竟來一遭,我們必須要有自己所堅持的夢想 哪怕一個小小的夢想 有時候命運是很難對抗 但是一定要勇敢得為自己活一下!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為之努力 不要太在乎世人的眼光 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想要的都不同!


en"?e


進過瘋人院嗎,感覺啊還不多


想研究研究~


想去考了三級心理諮詢師證,不知道各位能否給點意見?
究竟考了有什麼用處?目前沒有從事相關的工作


推薦閱讀:

當諮詢者跟心理諮詢師發生浪漫關係怎麼辦?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嗎?發生後容易自拔嗎?
如何看待沉默對於心理諮詢的意義?
將「以結果為導向」作為人生態度和萬事準則,可能會有哪些問題?
你認為塔羅占卜與心理諮詢可以結合到一起幫助當代的都市人嗎?
察覺心理諮詢師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作為來訪者該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