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生活中被認為無所謂的,實際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害的壞習慣?


以前在兒科的時候,一位年輕媽媽帶了一個寶寶過來,可能是寶寶哭鬧得厲害,她媽用力拉扯了小孩的手,造成了神經損傷,手再也沒恢復,這個事一直給我很深的印象。有時候在外面,看到有些爸媽會一邊一個人拉著小孩的手,把小孩提起來玩,小朋友也很開心,每次我都覺得膽戰心驚,脫臼事小,萬一損傷了神經……沒找到圖,用個圖代替吧,想像把塑料袋去掉,一邊拉著一隻手……


不願運動,和不願思考。

從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角度上來說,都是危害極大的。但兩者最後的表形完全不一樣。

頭條上很多都是知識分子,腦力勞動者老年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更高。

很多高強度腦力勞動者,如鄧公,希特勒,陳景潤晚年飽受帕金森病困擾。拳王阿里是被打壞的,不具備代表性。

而我們的老一輩,很多都是地里幹活的,這也是他們老年大多患阿茲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而不是帕金森病的原因。

常人認為這兩種病只是慢性的老年病,其實醫學上來說他們都是絕症,一但患上,就會慢慢發展,最終殃及重要腦區而一命嗚呼。

所以年輕人的職業屬性決定以後患哪種老年病的幾率更大。

有個竅門,雙手平舉伸直後放鬆,如果手部不自主顫抖,說明老年患帕金森病概率更高,該加強鍛煉了。

我國第五大發明麻將,近年來被稱為預防兩種病的高效手段,動腦動手,大家可以學一下。老了備用。

唯健身與讀書不可辜負。

有空關注下我啦,咱們來聊點有趣的歷史兒~


這個問題加了心理的標籤,就回答一下心理方向吧。

1.習慣性的否定

很多人其實意識不到,自己在交流過程中非常喜歡否定別人,無論是聽到別人說什麼,都會習慣性的去思考別人的漏洞,然後加以反駁,忽視別人正確的地方。

這種不自我反省就很難察覺到的習慣非常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因為一個人總是否定別人,別人也會很想否定他,這就造成人際關係中很多的摩擦和焦慮。


2.習得的無助感

很多「習得無助」的人,在遇到事情時第一反應就是逃避,他們並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決。

例如,一個人在微信上與人聊天,別人突然不回了。

這時候她可能會很焦慮,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然後變得憤怒,認為別人不能這樣對待她,她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可以和別人溝通,問問別人為什麼突然不回了,是不是有急事。

習得無助感會造成很多糟糕的行為模式:

逃避溝通,逃避自我暴露,逃避認識別人... ...

這對人的心理傷害主要是一個人會慢慢變得自我中心,在生活里時常體驗到委屈、憤怒、別人的不重視.... ...


3.習慣性的對他人進行控制

很多人分不清「我需要」和「你必須」的區別。

例如,一個人很需要別人對他的關心,但是他表達出來的卻是:你必須關心我。

這種把我需要當做你必須來表達的人,會讓親密伴侶感覺非常的不舒適,容易造成親密關係的摩擦。


其實,一些帶有輕微壞影響的習慣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很必然的結論,原因在於他維持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才見效。像抽煙,這肯定是壞習慣,因為它造成的呼吸道影響是比較快而明顯。輕微壞習慣,也是人們養生提到的幾個:

第一,久坐久卧。上班經常坐著不動,或假期長期躺著不動。影響血氣和臟腑運行,積累毒素。

第二,長期戴耳機,影響聽力

第三,長期做低頭族,看手機,造成頸椎問題

第四,吃得太精細和富營養,容易肥胖,不利腸道蠕動排毒。

第五,熬夜。五臟六腑得不到很好休息

第六,喝太多奶茶或飲料。據說糖分很高,容易造成肥胖,


以下這些習慣,大家生活中往往認為無所謂,但是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害:

1.晚上睡覺前玩手機,關了燈玩到很晚,一直困到沒精神了才關掉手機睡覺,這樣其實對眼睛傷害很大,小孩會影響視力,大人也易得青光眼。

2.晚上熬夜,有的玩手機遊戲或看電影一直到一兩點,實在是困到不行了才睡,這樣對身體排毒很不利,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鐘是人體肝臟排毒期,如果這個時候不睡,會影響新陣代謝。

3.久坐或葛優躺,實際上很多人越來越懶得運動,實際上久坐或葛優躺對人的腰椎盤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最終導致腰椎盤突出等系列問題。

4.每天很少喝水,或者說發現感覺很口渴了才喝水,實際上我們每天正常需要喝八杯水才能補充身體需要,促進新陣代謝,很少喝水對身體不利。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蒜也能泡酒,有什麼功效嗎?
腎虛的表現都有哪些,該如何進行預防呢?
吃什麼菜能把肝「洗」的很乾凈?
頸椎勞損導致的頭暈怎麼辦?

TAG:健康 | 生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