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三國亂世,諸葛亮是否會畢生躬耕南陽?
那如此大賢豈不是被埋沒了。。
我亮自然是正常門路仕宦,當地方官有能名,法不避親,為朝官則妙計除反賊,官至九卿,與劉玄德曹孟德搞基,最後功成身退當神仙啊!
《後漢書·卷六十七 曹荀諸葛列傳第五十三》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豫章太守,招亮與亮弟均往依之。亮不願離鄉,遂辭。玄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後玄病卒於豫章,亮時年十七,千里奔喪。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鄉人善之。
及長,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之。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遭母憂,棄官行喪。服闋,刺史孔融辟別駕從事,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後公府辟舉方正,皆不就。
太尉楊彪表薦,征拜議郎,再遷為南郡太守。因宗正劉焉有州牧之議,故劉表為荊州牧,中廬蒯氏兄弟輔之,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亮獨以清績留。郡人龐統,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亮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席,去則懸之。統字士元,襄陽人,有美名。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亮與統傾心而交,為一時之佳話。
《襄陽記》曰:亮號伏龍,統號鳳雛,二人相談處常有祥雲相隨,時人謂之「龍鳳呈祥」。
江夏太守蔡瑁與亮妻父黃承彥有親,並以大族為劉表所重。時瑁有賓客在界,數犯法,亮收治之。瑁書報亮,亮不聽。瑁白劉表,劉表召許主者。亮知將欲原,乃速殺之。表陽喜而深忌之,亮不以為意。亮居南郡三年,法不避親,名傳京師。
大將軍何進威震天下,時遣書詣亮,有所請託,不得通,使者詐求謁,亮以計陷之,使者自慚,後以告進。進欲害之,荀彧時為尚書令,素知亮之清名,謂進曰:「諸葛亮以美政嚴法知名,甚得民心。今若害之,徒損明公之威名。」進納之,征亮為尚書,送者不出郭門。
陳留王協,靈帝之愛子,帝賜榮封寵甚之。後為袁紹蠱惑,陰欲奪權。紹四世五公,袁氏門生故吏眾多,朝臣雖微聞,皆不敢言。大將軍何進好謀無決,以紹有天下之望,不敢有為,亮密上書曰:「昔武姜愛共叔段,庄公寵之,遂有克段之事。今青州牧袁紹,與陳留王書信交通,陰為不臣之事,望將軍早圖之。」進告以憂慮之事,亮私授密計。進然之,遂行。
數月,平原相劉備獲紹信使,並得書信若干。紹見事發,陰欲起兵為亂,為幽州牧公孫瓚所攻滅。
《平原舊事》曰:備,中山靖王之後,素有仁義之名。因漢室旁支,沉淪下寮,年五十餘方得國相之位,牧民有道,後察袁紹之異志。備與故大鴻臚諸葛亮有一面之交,二人為忘年交,互推忠信,遂有亮之除紹密計。備因功得封陳留王,終日與音樂狗馬為伴,年六十六薨。
何進以亮有奇謀,遷亮為大鴻臚,以察諸侯之事。後進薨,帝甚傷之,封其子衛尉咸為大將軍。咸素知亮大才,益敬之。
亮性方峻,不接賓客,士民亦畏其高,少府孔融,光祿勛楊修等深忌之。廷尉曹操,中常侍騰之孫,亦以嚴法為名,長亮二十餘歲,與亮友善。忽一日,操謂亮曰:「今天下能臣,唯孔明與操耳」。不數日,操薨。亮甚傷之,以天下清平,無心仕宦,請辭歸。帝苦留不從,大將軍何咸、尚書令荀彧、太尉陳群、司徒荀攸、司空鐘繇皆往送之。
亮擇居南陽數年,闔門教授,不收銀錢。後不知所蹤。或謂其從張子房游,未可知也。
《神仙傳》曰:亮居南陽,常身衣鶴氅,綸巾羽扇,飄飄然有神仙之姿。
亮兄瑾,官至會稽太守;亮弟均,官至汝南太守,皆有清名。亮子瞻,善書畫,有令名,為長水校尉。
題主不知道東漢官員選拔是舉薦制,而且大都給世家壟斷了嗎?
沒有亂世,諸葛亮就會留在琅邪生活的好好的,讀點書,培養點名聲就可以當官了好吧。
曹操的治世能臣,亂世奸雄,
劉表的平世三公,亂世無為,【賈詡評價劉表:(劉)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諸葛亮如何,請對號入座。
黃月英的老爹叫做黃承彥
黃承彥的老婆的妹妹,也就是蔡瑁的姐姐,嫁給了劉表
黃承彥的老婆的老爹叫蔡諷
蔡諷的姐姐嫁給了太尉張溫
所以你覺得就算諸葛村夫想村夫一輩子,黃家答應么?
說白了黃承彥不就是看著丞相有天賦有才學有志向,才把女兒嫁給他的么?
所以說,躬耕於南陽壓根就不是丞相的志向。如果想當一輩子村夫,還想娶黃月英?娶村婦吧。
-------------------------我是補充線---------------------------------------------------------
那些YY丞相家世的夠了..來對比看看
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西漢的事兒咱就別拿出來說了好么..)
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郡丞,真當郡丞是個多大的官兒了?)
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諸葛玄好歹還是一方太守)
再看看諸葛亮岳母蔡夫人。
岳母的弟弟叫蔡瑁
岳母的妹夫叫劉表
岳母的姑父是太尉(好吧,就算不知道張溫,好歹知道太尉跟太守的差距吧?)
就丞相這家世,哦,對了,按獻帝春秋記載,頂樑柱太守諸葛玄在丞相17歲時候也死了..
岳母看上丞相參考了他的家世?別特么跟我開玩笑了好么。
排名最高的的確說的好,交代了背景,不過正因如此才對諸葛亮有利啊!
諸葛亮自從和黃氏結親,又加上自己姐姐的關係,已經和荊州的一等門閥龐氏、蒯氏有了裙帶關係,同時和荊州當權派,劉表的蔡夫人的蔡家也有關係,博陵崔氏的崔州平是其密友,你當卧龍的名號怎麼來的?沒世家大族鼓動輿論,一個沒任何資歷的寒族隱居小青年就能獲得如此名號?
根據當時一些士人待價而沽的套路,越隱居不士反而聲望俞隆,比如龐德公,而諸葛亮當時不到30歲!再隱居十幾二十年呢?加上諸葛亮本人能力足以領袖群倫,如果天下太平,諸葛亮最低太守,最高三公,也非奢望。被刪了。。。
實際上諸葛亮的歷史際遇已經非常非常好了。想要青史留名,個人才幹和奮鬥只是基礎,更多要看歷史的行程,即使是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因為各種原因被埋沒。諸葛亮可能是漢末三國這一百年間最優秀的人才,但只看他27歲的時候的話,那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有理想有潛力的青年,若非劉備父子充分給予他發揮空間以及長時間的實踐,他也不可能成為歷史級的宰相。
實際上,在封建社會,亂世之中大家都沒什麼底線,有能力的人/集團才更容易取得成就;反而是在治世,由於生存壓力小,統治集團對於一個人的能力看的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諸葛亮的家族往上最高也就是個司隸校尉,還是西漢的時候了;諸葛亮的爹也就是個副地級。因此在和平年代,諸葛亮想要混到正國級這樣的地位比在三國亂世反而還要難得多。
總之,在現實中,被埋沒的大才比功成名就的大才要多得多,雖然可惜,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學了一身武藝,不賣與帝王家,留著幹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易中天
首先,他的志願是匡扶漢室。
其次,當時的天下已是儒家一家獨大,而儒家講究忠君。
然後,諸葛亮的才學已為當時所知,不管是不是出於他自願,天下人自會有人尋他出山。
再後,他在隆中便熟悉天下形勢,可見,他並不是真心歸隱,只是尋覓良主。
最後,他有野心,曹操手下謀士眾多,更有號稱王佐之才的荀彧,而江東有周瑜,二者都有謀主,唯有劉備四處奔波,正是他用武之地。
個人認為,諸葛亮對自己的真正定位是漢室權相,必須是手握實權的丞相。
他不可能歸隱,他的聲名,才學,志願,野心都不允許他退隱。
每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是誰,樂毅是誰?一個成就了春秋五霸,一個以弱勝強,都不是省油的燈。
後世有個人叫謝安,曾隱居多年。可所謂謝安不出,何蒼生如?
諸葛也就是等個機會而已,自謙一句躬耕於南陽,切莫當真啊。
諸葛家族本來就是士族大家,所以諸葛亮很有可能會隱居然後做官,或者做官後隱居。
反正,三國的領導班子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註定是統治階層。如果文王不來,姜太公會釣一輩子魚嗎?
他還是會一邊釣魚,一邊把自己的簡歷和正在某處釣魚的信息群發給各個大人物的...
手機沒法加粗!
重點字詞:「琅琊陽都人」、「司隸校尉」、「太山郡丞」、「素與。。。有舊」、「避亂」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諸葛瑾字子瑜,琅琊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
所以!如果沒有亂世諸葛亮就會在琅琊憑藉他們家的關係網在察舉制的體制下成為一個公務員,然後養家糊口,憑藉自己的才能或許能走上高官的人生!
應該不會。諸葛是政治家,按可能被重用程度 劉備-孫權-曹操 ,沒有劉備,下一個就是孫權
既要看個人的奮鬥,也要看歷史的進程。
沒有戰亂,諸葛亮就不會去荊州,何來『』躬耕南陽『』?
是這樣,在我看來,名動天下者,無不是挽救天下於危難的大賢大能,孔明自為大賢者,但他必然是不願意用天下的危難來成就自己的功勛,正如周公從來不想成為周公,而心心念念想成周公的,是王莽。
如果沒有三國亂世,諸葛亮就沒必要躬耕於南陽了。
不會終身躬耕於南陽。
也許能官至太守乃至三公。一代良臣。
但不會是是名垂千古忠誠智慧化身了。因為沒有那個機會吧。
諸葛亮時常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什麼人?出將入相。
所以亂世,諸葛亮想輔佐自己看上的人成就帝業或者霸業。治世,諸葛亮肯定也想為了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為他就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出山。如果他真的想隱居一輩子,劉備不可能請的動他的。(按照易中天老師說法,也有可能諸葛亮毛遂自薦的)
沒有亂世應該都不會搬去南陽郡吧
推薦閱讀:
※諸葛亮的空城計給我們什麼啟示,都來說說?
※荀彧、周瑜、諸葛亮,對曹魏、孫吳和蜀漢集團的作用,誰最大?
※诸葛亮骂死王朗按照现在的法律(含国际法)应该判个什么罪名?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辯論方式是可取的嗎?
※三國真實的阿斗真的扶不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