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十分喜歡日本戰國的歷史的原因?

RT,甚至有時候感覺有時候一些國人對於日本戰國的了解和喜愛超過了中國的戰國歷史。


要不是光榮……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最初是15歲時從山岡庄八的《德川家康》開始感興趣。這本書的好處就是除了講德川家康的事情以外,對同時期的其他人都會提一提,對於日本戰國歷史入門相當有助益,我就記得以前把書里出現過的人名一個個記下來百度。書里第一章說過:
天文十年,公元一五四一年。是年,武田信玄二十一歲,上杉謙信十二歲,織田信長八歲,日後 的平民太閣豐臣秀吉,尚是一個蓬頭垢面的六歲孩童。大海彼岸,一衣帶水的鄰邦大明國,已至 其中後期。歐洲,查爾斯五世向法蘭克一世宣戰併入侵法國;亨利八世已繼承愛爾蘭王位,對蘇 格蘭國王詹姆士虎視眈眈,只欲除之而後快……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處處籠罩著戰爭的烏雲。

言歸正傳。日本戰國史的局限也很明確:地狹人少,相比中國的千年戰史自是有所不及;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國的戰史里動輒幾萬人傷亡,看久了再看看島國的,簡直是高效。因為人少,所以既要充分理解戰術運用,也要發揮個體的作用;而再好的兵法,也要充分結合實際。這就是日本戰國里能學到的。
日本戰國精彩么?我感受到的是人性的複雜,使得戰國的歷史能夠綻放。其實日本戰國里很多人都能類比至中國歷史的很多人。織田信長是很突出,思想超前,可惜為世所不容。讓我想到的是王安石變法——思想前衛,阻力巨大。但是他也是一以貫之知難而上,貫徹自己的力量。他們在我眼裡就是一類人。
戰國的戰事,重在戰術精髓。絕汲水之道,放水圍城,掘地道以進的土龍攻,用間,和親,暗殺等等,無所不用其極,這些有的時候在中國看來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往往卻又直接有效。

此外,我不屬於喜歡日本戰國甚於中國歷史那類人。我最喜歡的書是戰國策。國史已通,自然不妨去了解鄰國歷史。我也不會受光榮遊戲等等的價值裹挾,認為所謂的豪強們有多麼出眾。以前還中二的時候,我是覺得中日之間終要有所變故,不得不防,就本著師夷長技的想法來了解。中國戰國史一點都不遜色的好嗎,晉陽之圍反殺滅智氏,馬服君的閼與之戰,早至先軫,後至王翦,就不贅述了。
了解戰國史前,如果不先懂國史,就容易妄自菲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說讀史之人生如盛宴,日本戰國史並不是正菜,只是我了解世界史的開胃酒罷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讓題主寬慰,至少不要太過悲觀。我們對別人知根知底,對我們未必是壞事,對他們未必是好事。聽說抗戰時鬼子的地圖精確至一個水井來著?
———————————————————————————————————————————
補充一下吧。戰國史了解以後可以作為幕府史的局部進行拓展,之前的室町幕府和鎌倉幕府都可以由後推前;幕府史了解完可以了解自明治以來的近代史和幕府之前的平安朝,等等。
此外,戰國史絕不僅僅是戰爭史,可以從經濟,文化等多領域與當時的明朝進行比對。1543年種子島時堯「舍女兒套鐵炮」,日本才進入半熱兵器時代;煉銀的灰吹法也是1533年大內義隆經改進後應用於石見銀山從而大幅提高產量,而灰吹法在我國唐代以前就已使用。對比自然不是為了較高低,只是知識儲備的滄海一粟罷了。


跟樓上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信長之野望》,《太閣立志傳》入的坑,之後就開始看各種科普書,比如區勝的《話說日本戰國》,赤軍的《宛如夢幻》,還有山岡庄八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等等,慢慢開始對日本戰國感興趣。
很多人都吐槽日本大名之間的戰爭是村長打仗,其實戰國後期人口達到1200萬,完全不比三國人口少,例如九州征伐,小田原征伐,文祿慶長之役,關原之戰,大坂之陣等軍隊數都有20萬左右,文祿慶長之役更是傾舉國之力與明朝作戰,雖然最後失敗,但也給明朝添了很大的麻煩。
現在很多人都對當時的日本不屑一顧,但我覺得我們應該去了解這個我們憎恨,討厭,鄙視,恐懼的鄰國。日本在文祿慶長之役,甲午戰爭以及全面侵華之前都向中國派了許多間諜,繪製的軍事地圖甚至很多中國軍隊都搶來用,日本對我們的了解如此深入,我們怎麼能夠不去了解這個國家呢?
日本戰國對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有著很大的影響,例如武士道,向外侵略擴張等等,這些影響有好有壞,延續至今,日本戰國可以說是非常淋漓盡致地體現日本人性格的時期,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有著不可磨滅的烙印。
另外還想提的就是日本在文化上的宣傳,光榮對三國的了解甚至比許多中國人都了解的更深,這是他們的長處,也是他們的可怕之處,如果我們還抱著我們的祖先自吹自擂,而不去多多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就會封閉甚至衰落,或許這有一點危言聳聽,但我覺得我們確實應該反省自身,多多弘揚自己的文化傳承,這一點,我們任重道遠。


因為在那樣一個階級分明的國家,居然有那麼一個時代,一個賣油郎竟然能做大藩的大名,一個足輕的兒子居然統一了日本,並把戰火燒到了朝鮮,「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朝鮮」,那時候日本的野心就已經昭然若揭了


看了上面的回答,有不少人投機取巧地把原因歸結到文化傳播途徑以及水平上,真是深感遺憾,竟然有人會認為我們諸多人喜歡那段歷史的原因單單是因為這種營銷策略。
======================================================================
目前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
1.我們接觸它是從動漫遊戲開始。
2.接觸之後我們處於某種目的對這段歷史情有獨鍾。
從以上事實得出,這一切都是因為動漫遊戲產業作為途徑的文化輸出的功勞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就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表面現象而已,很難想像如我一樣的大批歷史控喜歡探究歷史的原因竟是因為有人營銷手段做得好。
說到營銷我一向認為影響銷量的首要原因不是策略不是手段不是途徑,而是該事物本身的價值。明清四大小說會被這麼多人追捧我想跟作者乃至作者的運營團隊(如果有的話)的推廣宣傳沒多大關係吧。一件物品在小範圍里可以做營銷推廣,但是放在一個大的群體里,起主導作用的就是其自身的魅力了,大家都是明眼人,如果那段歷史平淡無奇的話,不會有人把它做成遊戲,也不會有人願意去探究了吧。就像我國建國之後一直難以啟齒的那段歷史,不但是沒有人來輸出,甚至信息的道路都是阻塞的,但是還是攔不住有人通過各種渠道榨取一滴滴寶貴的信息。
有人可能認為我們喜歡的就是一段段傳說,一個個故事,真的歷史並沒有那麼豐富多彩。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只能說,你圖樣圖森破了,真正的歷史的精彩程度是遠超任何小說故事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歷史的原因,就像是一個絕色美人坐在紗帳里,若即若離,讓你浮想聯翩垂涎欲滴,但是不管你對她容貌的想像多麼美,都不及她的萬分之一,這就是歷史。
被喜歡的歷史說完了,就說喜歡她的人們吧。
沒人推著趕著讓你喜歡日本戰國的歷史,但是還是很多人(大多是年輕人----專家就不說了,高端大氣不敢妄加猜測)迷戀她,原因自然多種多樣,樓上網友說得原因基本都有,不少確實是為了裝逼,但是你喜歡宮廷秘史你能裝了逼么?你喜歡兒女情長你能裝了逼么?你喜歡霸道總裁俏秘書你能裝了逼么?都不能,但是你喜歡日本戰國就能裝了逼,出色,才能讓人裝逼,流浪漢多得是,犀利哥只有一個。廢話這麼多主要是想說除了客觀原因,我們這幫年輕人的主觀因素也是有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求知慾。日本的文化輸出只是為我們打開了大門,走進去不願出來是因為裡面的世界是那麼的神秘又美麗,才子配佳人,傳奇的歷史配有強烈求知慾的我們,乾柴烈火就這麼發生了,這些東西都是鼓吹文化輸出的你們一輩子都望塵莫及的。
那麼對於文化傳播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其實強行來一波文化輸出對我們中國乃至中華文明沒什麼意義,反而有失體面。這是一個思想或是態度的問題,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最長且一直延續,在世界文化圈裡,說鶴立雞群都是在貶低自己,簡直就是龍入魚塘,中華文明的魅力是不需要什麼方式什麼手段去渲染的,耀眼的光芒遲早讓夷人頂禮膜拜,靜靜的在那裡,偉大復興只是時間問題。
對強烈的文化輸出做得最好的就是韓國棒子了,啥都是他家的。但是有沒有人想過棒子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心虛,沒有底蘊,所以狗急跳牆到處放屁,還有人對他們的做法大加讚賞,要學他們這種樣子搞文化。扯到南海問題,為什麼東南亞小猴這麼嚷嚷我們只是警告,跟韓國偷文化一樣,我們跟他們的區別就是我們「大」,幾千年來,我們是驕傲的存在,小孩子沒教養亂吼吼你做大人的怎麼能動真格的呢?是不是?

返回來總結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十分喜歡,日本戰國歷史?原因很簡單,日本的文化輸出手段自然高明,但只是起到了打開大門的作用,根本原因就是這段歷史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而喜歡她的我們,內心充滿了求知慾。題外話,我們要學習完善自己文化傳播的方式方法,但是這並不阻礙中華文明屹立於東方,因為我們是實實在在的NO.1


看了上面的答案基本沒說到重點,說什麼暴力美學,男生喜歡戰爭,乃至於說裝逼的,都沒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題主並不是問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戰爭年代。如果以以上各位仁兄的邏輯那麼完全不能構成喜歡日本戰國甚於中國某代戰爭史的緣由。

其實這個問題十分簡單:

文化傳播做得好,文化滲透深度足。

無非是相關係列遊戲、書籍、電影以及各類周邊已經形成產業化規模,而已。
只可惜這個「而已」是中國古代文化該做而未能做到的,且短時間內較難做到的,略惋惜。


贊同最高贊的說法。
沒有光榮遊戲的宣傳,有多少人會知道還有個日本戰國?
中國的南北朝亂不亂?五代十國亂不亂?亂。
英雄多不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多不多?多。
那有多少人真的了解這兩段歷史?恐怕數字不會很樂觀。為什麼?沒有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啊。指望普通民眾都去翻二十四史、教科書么?不現實。
只有先了解,才能談喜不喜歡。在推廣日本戰國上,光榮功不可沒。


能說是因為哆啦A夢嗎?特別篇3裡面就是講日本戰國的,然後就看到「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在對打」的話,然後是織田信長,今川義元,猴子,明智光秀,德川家康……當時是小學六年級,我自認為我還是挺了解歷史的,書看的也挺多的,卻對漫畫上的人一個都不認識!……汗,覺得自己懂得好少,就去補了一下,導致的結果是一般人是玩了光榮遊戲,看了大河劇才去了解戰國歷史,我是看了歷史書之後再去玩遊戲……——本人入坑的原因
其實本人認為日本戰國受歡迎是因為它涵蓋了各方面內容,有內鬥,有國家戰爭(文祿慶長之役),有權謀故事,也有感動的人和事(鳥居勝商的,大谷吉繼的,不一一列舉了),還有些愛情故事,有各色戰爭和曲折的情節,有宗教內容,有國際貿易內容,外交內容,有新舊時代鬥爭內容,有變革與反變革(至少我認為家康之於信長做了不少反潮流的事),還能從日本戰國管中窺豹到世界形勢(從西方列強對日本的作為就可以看出當時西方國家的情況與動向)……
全面了解了日本戰國甚至可以說了解了16世紀的情況,所以了解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很少有這麼一段歷史能夠涵蓋那麼多東西了


同意最高票回答,光榮的各類戰國遊戲功不可沒。
另外,之前日本戰國有哪些後世偽造的歷史? - 日本歷史 金吾將軍的回答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本身這段歷史有很多戲說和演義的成分,歷史本身都記載的像是小說了。這段歷史本身有其精彩的地方:人物眾多,衝突激烈;下克上、撕逼、陰謀、大戰、大人物折翼、小人物逆襲,種種這類因素本身就是觀眾最愛看的。


因為《太閣立志傳》比較好玩


有個遊戲廠商叫做,光榮。中國至少九成人對日本戰國的鏈接,是從信長之野望跟太閣立志傳開始的


好吧,光榮傳播了日本歷史,沒有光榮我就不會接觸日本戰國


信長之野望 太平記 平清盛 板上風雲


「喜歡」和「水平」是兩個概念,大部分人就算「喜歡」,有「水平」的也沒有幾個。更何況大部分人都不「十分喜歡」


6.3
因為吹的爽。我玩了大蛇無雙,覺得很酷,看了《德川家康》感覺波瀾壯闊。然而,當你看了地圖,你不得不產生質疑,這麼小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所以,我時常嘆息痛恨,為什麼中國沒有人能好好寫出畫出製作出春秋戰國,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的小說,漫畫,遊戲?這三個時期的爾虞我詐,殘酷無情,世態炎涼,會比日本戰國差?英雄之輩出,時局之複雜,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能說中國文化現在真的比較落後,沒有好作品輸出,僅用錢去拍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要麼就是穿越愛情,婆媳鬧劇,青春無悔。想想一部三國演義,點燃多少熱血,現在就是看臉的電視劇,浮誇的演技,崩壞的劇情。說遠了,不說了。


6.9
那天就是有感而發寫了一點,知乎作為一個知識交流的平台,我一個新手,看大家評論也長進不少並不。做一個補充吧。
我說戰國吹的爽,並沒有說日本戰國武將都是戰五的渣,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禮義廉恥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去了解。我玩完遊戲,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為鄰國,作為歷史愛好者,對於一個恨之入骨的國家,我的了解釋這麼少。讀了一些書,看過地圖,我依舊很佩服那些人。但是日本給他的舞台確實有限。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他們在中國,也許也可以取得曹操,司馬懿的成就,但是,舞台真的有限,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東西讓他們處理,沒有那麼多士兵讓他們指揮,沒有廣袤的草原,沒有無垠的沙漠,沒有寬廣的長江,沒有各種文化的碰撞,沒有如狼似虎的異族,甚至地域歧視都沒我們嚴重,這些都是時代,地理的局限,並非人力可以改變的事情。看過地圖,我也為他們感到惋惜,豐臣秀吉的征朝鮮,應該也有想去更大舞台展現自己的想法吧?光榮的大蛇無雙,應該也含有那麼一點想和三國英雄勢必高的意思吧?
中國和日本差的真的就是文化產業,如果我們能出一個宮崎駿,一個久石讓,一個黑澤明,一個光榮,你還會說春秋武器落後么?你還會說五胡亂華政治有問題么?文學影視作品本來就和現實有很大差距,一部大秦帝國,就可以把一個爭議無數的商鞅洗的那麼白,可以把太監(秦代也不一定是閹人)寫成將軍,當一部偉大著作誕生,你卻又不很了解的時候,你會在意這些么?青春小說里在操場打個群架都會很精彩,但是現實呢?兩個國家,在綿延千里的國境線上,動輒十萬的會戰,各兵種協同,又有高山盆地沙漠草原大江大湖,宗教人種的不同,你覺得那個波瀾壯闊呢?
教科書不寫,不代表他對,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本來水平就低,而且人教科書也就是個常識書,每個都詳細不可能。複雜紛亂,所以精彩紛呈,最簡單主線就是征服與統一。政治立場,當你站在宇宙俯視地球,你就覺的大家都一樣,都是人,都是為了生存。做好這一切的,就是大師,有了這樣的大師,你就會有足夠的自信,熱愛你自己的文化。
想說的還有很多,但是期末事多,我沉不下心寫,你也可能沉不下心看。但是希望中國很快會出一個大師,沉的住氣,傾一生之力,好好光輝一下我們的文化。


和日本人喜歡三國一個道理。


三國和日本戰國有共同點


全靠吹


日本戰國距今時間較近,對今天的日本有更直觀的影響。

「群雄並起」與「宣傳得當」自然是日本戰國時代能夠有今日之人氣的必要原因,然而日本戰國與中國戰國、以及中國三國這兩次群雄逐鹿年代的很大的一個區別,卻常常被忽視。這個區別就是—
中國戰國與中國三國均發生在距今1500年以上的時代,而日本戰國距今不過500多年。

雖然都是古代,這其中的區別卻很大
中國戰國時間在公元前4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這個年代,西方還是古典時代,日本則是彌生時代,前者保存了諸多文化遺產,以及儘管無比珍貴卻已在時光沖刷下顯得非常破敗的建築遺迹。當時日本甚至都缺少具體的歷史記載。
中國三國時間大概在公元3世紀,此時西方羅馬帝國經歷了三世紀危機,而日本則在邪馬台與魏國有過一系列交流後,進入了迷之四世紀的歷史記載空白區。

日本戰國的事件是從應仁之亂的1467到江戶幕府建立的1603,在這個時間點—
中國處於明朝的時間區間,明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對中華文化有很強的承上啟下意義。國家面貌上,今天中國諸多宮殿(如北京故宮)、古城、古鎮,均於明朝初建、於清朝發展。統治情況上,南方諸多省份的統治均在明代得到鞏固,比如在元代前獨立了數百年的雲南,就由於明代的移民成為了漢地十八省之一。文化傳承上,明代也對今天我們所見的中華傳統有很重要的發展意義。這個話題知乎大神諸多,這裡就不繼續班門弄斧。
西歐則經歷了地理大發現與文藝復興,這件事對於歐洲、甚至對於全世界有多大影響相信不必贅言。它們象徵著西歐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開始了向外殖民征服,以及文化科技方面的迅速復甦。歐洲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南北美洲的歐洲語言,亞洲的抗侵略與改革,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之後歐洲社會的轉變。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以及之後的工業革命、啟蒙運動均對整個現代世界的樣貌有著無比深刻的影響。

說回日本戰國,
戰國時代之前是室町幕府時代,這個時代文化繁榮,誕生了能劇等日本藝術、定型了和室等日式空間,並在京都留下了金閣寺、銀閣寺等諸多今日亦可觀賞的文化瑰寶。
戰國時代之後則是江戶幕府時代,也就是明治維新前日本的最後一個時代,該時代日本社會總體安穩、封閉中有蘭學等交流、更因為寺子屋等制度,讓現代日本受益匪淺。

時間位於這樣兩個時間之間,想必戰國也一定對現代日本有不少影響,事實確實如此。
政治權力方面
在戰國時代之前,日本一直看重貴族血統。無論是統治形式上的天皇集權、攝關政治,還是院政,無論是京都朝廷、鎌倉幕府,還是室町幕府,無論是公家當權還是武家當權,權力都被貴族所掌控,直到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等人的出現與發跡,這點才有所改觀。
經濟格局方面
今天大家都知道日本第一大經濟中心為關東的東京首都圈,第二大經濟中心是關西的京阪神都市圈。而這一局勢,也可追溯到戰國時代。在關西,是豐臣秀吉奠定了大阪關西圈核心商業都市的地位,在關東,是戰國後的德川幕府一手將不起眼的武藏國發展成了世界有數的大城市江戶。
文化遺產方面
仙台的伊達政宗、日光的德川家康、山梨的武田信玄、大阪的豐臣秀吉......戰國大名們在今天日本各地分別留下了他們的深刻烙印,並使得今天日本民眾及訪日遊客均能得以直觀地觀賞。這與距今過於久遠,留下實物遺迹有限的中國戰國、三國有很大的不同。
城市形態方面
說到日本城市的規劃,城下町是繞不開的字眼。從北到南,仙台、東京、名古屋、大阪、廣島、福岡等地的設計均有城下町的基因。而日本築城及發展城下町的習慣,也正興盛於戰國時期,可以說戰國時代也啟蒙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日本城市的規劃與設計。
歷史節點方面
戰國時代也是日本文化較快發展的一個時代。奈良、平安、鎌倉時代的日本,在中國唐宋元面前顯得或落後或弱小。而經歷了室町的發展,又遇上了「南蠻」伊比利亞人的到來,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橫向實力對比才得到一些改觀。江戶時代對其的發展則奠定了明治維新的基礎。
地理範圍方面
到室町末期,除北海道、沖繩、太平洋島嶼以外的日本領土,基本已經定型並有日本居民常住。這意味著戰國時期,與今天幾乎所有日本人的家鄉,都有關係,加深了人們的代入感。而中國戰國主要發生於華北地區,三國也僅僅是華北與南方一部分地區,兩期古城幾乎均已消聲覓跡。

試著對比一下,
日本戰國與中國戰國的共同點有——
1. 均為中日進入近代前的統治形式奠基。
2. 均群雄並立,留下了不少精彩故事、傳說,及非物質文化瑰寶(這點中國戰國更勝)。
3. 均為中日從最初的分裂走向最終統一的過程。
日本戰國與中國戰國的不同點有——
1. 中國戰國距今兩千年以上的時間差,日本戰國距今數百年。
2. 中國戰國中的古城大多已只剩名字,日本戰國定型今天的日本城市。
3. 中國民眾只可從書本習得細節,日本民眾可親眼感受當時遺迹。
4. 中國傳統經歷兩千年發展多有改變,日本傳統今日留有很多當年元素。
5. 中國戰國離今日諸多省份均較遙遠,日本戰國牽涉大多日本人的現居地。

總結,
群雄並起與流行文化都是日本戰國高人氣的原因所在,而時間點無疑也非常關鍵。這點決定了日本戰國的事物影響著今天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勾起來訪者的興趣,而中國戰國時期的文化瑰寶則更多在中國的精神方面流傳於發揮影響。
並非是孰優孰劣的問題,畢竟春秋戰國作為東方文化的起點之一,地位自然毋庸置疑。只是就像古羅馬與文藝復興的對比一樣,距今時間更近的,得以留下更多遺產,距今時間久遠的,更多則作為文化起源於精神象徵源遠流長。

*在日本念summer school六周見聞有感。第一次回答歷史類問題,有缺陷或繆誤還請多指正。


日本戰國對應的是中國三國演義→_→而且日本戰國天然就比中國東周易於傳播…

有從一個小勢力轉戰成天下霸主的魔王,有從一個小勢力轉戰成中原霸主的老闆。
有一個平民出身成為關白的猴子,有一個織席販履成為皇帝的黃書。
有一個活了八十歲熬死三代主家的烏龜,有一個活了七十歲熬死三代主君的天命。

短時間內井噴式出現人才,戲劇性的場面在兩代人幾十年之間不斷出現。然後再戲劇化演義化,就造就出了戰國時代。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間扯太長,一兩章一個主角,這小說看得太崩潰。五代十國太亂,走馬燈一樣主角太多。
戰國跟三國同樣的特點是時間短,人才多,主角少,過程戲劇化,而且長時間被人各種演義化故事化…


完全是因為織田信長,怎麼會有特立獨行、可愛、可恨又可悲的人!


作為妹子來說,其實是因為喜歡信長與歸蝶,長政與市,晴信與湖衣,以及命途各異的大名家的公主們,在那些男人天下布武的光芒背後,她們飄零如浮萍,也堅韌如蒲草。
雖然知道歷史未必如後世流傳的那樣……也是少女心到沒救。


推薦閱讀:

為啥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在關原合戰中為德川家效力?
猴子中國大迴轉的時候,毛利家為什麼不趁機反撲?
如果你穿越到豐臣秀次身上,要怎麼做才能保全自己?
足利義昭是本能寺幕後主使的說法成立嗎?
石田三成不發動關原之戰會如何?

TAG:歷史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