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編劇一定是個好影評家么,而好的影評家能成為好的編劇么?
二者是井水不犯河水,還是互通有無?
這是兩種不同的工作,之間並無必然聯繫。
我認識的轉行做編劇的影評人(注意!「轉行」),都得從頭學相關編劇專業的知識。要說優勢,無非是基礎相對好一點,比如看片量多一些,對影史了解多一些。但這些和好編劇之間並無必然聯繫。
好的編劇一般來說寫影評肯定會不錯。但我認識的編劇里沒有人寫影評,因為從職業化角度來說,既然進入創作行列了,就不便再去評議他人作品了。不一定,編劇要求的是思維的縝密,而影評家要求的是眼光的犀利
兩者工作關係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影評人需要可以「評」電影的各個方面,包括劇情。而編劇需要「創造」電影中的劇情。 所以……你看,就沒有什麼聯繫嘛。【況且說實話,國內現在就沒幾個靠譜的影評人,要麼就是被收買的槍手,要麼就是把評電影只看劇情只評劇情的貨色。】
舉個例子,一個好的食評家和一個好廚師(更確切的說是切菜工或者某一個環節的工人)有什麼關係?
都是碼字的,有共同點,角色可以互換。編劇可以寫出好的影評、影評家也能編出不錯的劇本,但角色互換後想做到行業中『最好的』很有難度。
不過,似乎成名的編劇一般不屑於寫什麼影評。
好編劇肯定是一位好影評人;好影評人卻未必會成為一名好編劇。
下面分別闡述:
1、好編劇首先就是一位眼光精準的好影評人。(這裡的編劇指電影編劇)
想像一下,一個沒有品位,看不出影片好壞的編劇可能寫出好的劇本么?
所以,我們首先肯定一點:好編劇必須有品位才能寫出好的劇本。品位就是對影片內容的正確評價。
寫作和很多藝術相似,達芬奇、提香、畢加索……這些著名的畫家能夠畫出絕世名畫,首先,他們必然具備精準的評判能力,一眼看出別人和自己作品的優缺點,然後他們擁有凌駕眾人的繪畫技巧,足以使自己的作品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
好編劇也是一樣的,首先他們要具備評價出影片優點、缺點的犀利眼光,與眾多平庸者相比他們擁有更出類拔萃的判斷力和創作力,從而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好編劇。因此,好的電影編劇首先必須是一位好影評人。
2、好影評人」可能」會成為好編劇,但並不絕對。
首先,你成為一名好的影評人——這證明你具備編劇素質之一。
但作為一名編劇,其要求要更多一些。
好比:當一個珠寶鑒定者想當一名珠寶設計師時,除了能夠判斷珠寶的質地做工,還要學會比如產地、選料、切割、雕刻等加工工藝……
編劇相對於影評人來說,是一門細緻的手藝,需要比影評人更系統的深造。
你不單單對影片類型了如指掌,還要有開發故事核的能力。比如曾經審核一部電影本,故事核是這樣的:全村人欺負老實人一家,分給他一塊最糟糕的地,但卻在地里發現了寶貝,然後全村人都分別想方設法算計老實人,得到寶貝,結果被老實人算計了。
這個故事核,是一部典型的【奪寶題材】多路人馬搶奪寶貝,要寫成喜劇和恐怖懸疑都有無限的延伸性、戲劇性,走市場是極容易的。
但我看到的劇本卻是走《芙蓉鎮》風格的本子,我不知道是製作方的要求,還是編劇的眼光和功力決定的,生生把一個故事核給毀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到:一名編劇,如果沒有挖掘題材的眼光,為文藝而寫文藝片,為喜劇而寫喜劇片,為悲劇而寫悲劇片,罔顧素材的承受力,這樣的劇本只能失敗。
好比一個珠寶設計,見到一顆寶石卻不知道如何切割可以釋放出它最大的魅力,難免暴殄天物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具備評判作品的品位還不能夠成為一名好編劇,你還要有挖掘題材的能力,要有加工素材的能力,要有戲劇技巧,甚至,一名好編劇還要兼顧市場、觀眾、製片方的需求……這個好,更廣泛來講,應該是文學與市場的雙贏。
所以,如果你只是評論家:
你可能經常吃餐館的一道菜,但你未必會知道廚子是如何做出這道菜;
你可能經常看別人踢足球,但你未必能夠進球;
你可能經常看女人穿超短裙,但那個女人未必會喜歡你;
你可能羨慕別人有輛寶馬車,但你要是買了寶馬估計就得貸款十年……
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好的影評人,可能會成為一位好編劇……
悲觀者看到可能這個字眼,覺得希望不大了,於是轉身離開,放棄了;
樂觀者看到可能,卻感受到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以上種種論調,面對一類人是無用的。
總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喜歡的一道菜,就會認真的學習做法,自己做給自己吃;
他們天天練習踢球,直到可以進球;
他們喜歡女人穿超短裙,所以窮追猛打用真情感動娶回一個這樣的女人;
他們喜歡寶馬車,為此勤苦奮鬥,有計劃地攢錢,終於買到了寶馬……
所以,當你充滿激情的面對可能性的時候,任何藩籬都會被推翻,任何理想都可能實現。
有一種人生:因為勇於嘗試而不留遺憾。
一個寫黃色小說的去做男優的感覺。
好的廚師一定會成為好的食評家么?好的食評家一定會成為好的廚師么?
前者和後者是充分不必要關係。
就中國情況而言,沒有任何優勢,而且還有短板。影評人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科班教育,對戲的理解相當粗淺,當你開始動筆,你會發現完全不同,你甚至沒辦法結構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長期高屋建瓴的評論對創作形成非常負面的影響,粗俗的不肯寫,牛逼的寫不了。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中國影評人寫劇本,目前為止展現出作為編劇的職業能力還只有顧小白一個,但也就是行業中等水平優秀都談不上。別扯雞巴蛋了,中國沒有保羅·施拉德!!!
兩者沒有必然聯繫,創作和評價是兩個體系,會寫的不一定會評,會評的不一定會寫
推薦閱讀:
※丹布朗《地獄》(但丁密碼)中,反派Bertrand為控制人口剝奪他人生育權的做法,是否可被理解與原諒?
※預測美人魚,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票房那個高?
※豆瓣上評分最低的電影是什麼?
※《五十度灰》為什麼這麼火?是不是女性潛意識裡都有受虐傾向?
※電影《情書》被過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