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


東方各國中,韓國是勢力最弱的國家。除了韓國,戰國七雄中的各國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時刻。魏國最先稱霸諸侯,可惜政策失誤,樹敵太多,最後霸業終止。齊國的威王與宣王,也一度稱霸一時,因為更多的是軍事改革,最終也沒能延續霸業。楚國的宣威盛世,一度讓楚國成為最強諸侯,不過也因為懷王的無能,國家衰落。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可以遲滯親過客擴張的國家。燕國雖然弱小,但也曾經五國伐齊,一度讓齊國滅國。唯獨韓國,在整個戰國時代始終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名義上是戰國七雄中,實際上和宋國,中山,越國差不多,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但韓國擋在了秦國函谷關以東,成為秦國擴張東進的第一障礙,因而秦國擴張首先就要吞併韓國。況且韓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所以不僅秦國,韓國周邊的魏國,楚國,趙國等,也都沒有對韓國手軟過。
秦王政開始最後統一戰爭之前,韓國可以說已經是名存實亡,和秦國控制下的一個郡實力相差無幾了。柿子挑軟的捏,東滅六國自然也要從韓國開刀。


三家分晉後,韓國無論人口,土地都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北面的趙國長期與北方蠻族和燕國有戰事,趙武靈王前期還中興了一把,所以對於秦國來說趙國是個難啃的骨頭先放一放。戰國大部分時期魏國並不與秦國接壤,加上三分天下後魏國一度維持強勢,魏武卒也名震一時,所以不可能成為秦國首先打擊的對象。

秦國自連橫破合縱起就開始忠實的執行遠交近攻戰略,地理位置來看,韓國國土是個東西窄南北長的狹長型國家,其西面直接與秦國接壤,趙魏韓三國在沒有秦國威脅時,也時常各自混戰,韓國都沒有佔過什麼便宜,作為一個地區性弱國,韓國只能在謀略上盡量通過搞大國外交,挑撥離間各家關係來彌補自身國力的不足維持局面或者針對大國執行間諜戰略,著名的鄭國渠工程就是韓國耍的疲秦手段,只不過手段終究是手段不能影響大局,短期看疲秦的目的達到,然而長期看卻是秦國的百年大計工程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反而滋長了秦國的實力。

當秦國尚未強大到橫掃一切時,這樣的弱國利用平衡外交和間諜策略尚可維持國家的基本統一,一旦周邊大國崛起,則韓國立即首當其衝的成為第一個被蠶食和練兵的對象。說起來韓國的情形有點類似今天的新加坡,當然韓國最後亡國之前,還是成功攪動了一下波瀾,順帶把秦趙提前推上了滅國戰的舞台,也算是最後輝煌了一把。希望今天的大國吸取歷史的教訓,不要給小國、弱國機會攪亂盛世!


秦一天下,從各方面看來,第一個滅的必須是韓國

首先從地形上看,秦國南面是秦嶺,跟燕國之間又是黃河太行山的,秦要一統天下必走函谷關,不走就繞遠,而且很遠。這函谷關門口就是韓國,所以說韓國是其他六國的守門員,不滅韓國,秦軍的行程就很受影響。

再從戰略上看,秦取秦相范雎「遠交近攻」,以此為國家發展基本政策之一,韓國離得最近,完全符合這一戰略。

從國家實力上看,秦為當時的超級大國,韓國在他面前就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孩童一個,事實也是如此,韓國被滅亡甚至都沒有組織一次正規的反抗戰爭,就投降了。

從資源上看,韓國雖然小,實力也弱,但是韓國確實是當時天下盛產精鐵的國家,而且有大量的技術性人才,古代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就是韓國的,秦國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鐵,這兩種打一個韓國就全有了。

還有一些恩怨糾葛,韓國之前把上黨給了趙國,從而引發了趙國史上最慘烈的長平之戰,雖說秦國贏了,趙國直接被打攤,但那一仗秦國損失也是極大。後來又玩「疲秦計」,送鄭國去「消耗秦國國力」,這個就不談了,太蠢了。鄭國是秦國的重臣,你韓國之前還綁人家人,這不就是找打?韓國人才不少啊,即使是滅國之前,還有韓非子,張良這兩牛人。

由此說來,韓國是大秦征戰第一站乃是天命所致,眾望所歸。是輕鬆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謝謝邀請

因為韓國弱小一碰就碎。

其實,消滅韓國之前,秦國還和趙國打了一架,秦韓之戰可就屬於秦趙大戰大餐之前的開胃小菜。

原因其實很好分析,比如幾個人打架,其中的一個人盯著第三個人,讓人以為他要和第三個人分出個你死我活之際,他卻出乎意料地將第二個人暴打了一頓。

這在戰術上叫聲東擊西,可以保證自己在暴打第二個人的時候,第三個人被震懾住而不敢出手幫忙,實在是打仗必備的心理戰手段。


打個比喻,七人無限制籠斗,一上來你是站在中間的勝率高,還是潛伏在旁邊觀察情形再做出應對的勝率高呢?不言而喻,出生地暴露在地圖中間的肯定是最不利的。雖然三家分晉,魏國和韓國都處在中部,但戰國初期的魏文侯給魏國奠定了百年的基業,禮賢子夏,田子方,段木乾等名家,啟用吳起樂羊等武將,鼓勵李悝做變法。就這樣,魏國也沒有禁得起天下諸侯的折騰。何況韓國這個從戰國初年就一直追隨著魏國的小弟呢?



主要是兩方面因素:1,位置;2,實力。

地理位置處於六國對陣秦國的最前沿,秦打韓不用勞師遠征,從西南北幾個方向都可發動攻擊,韓國必亡。從實力上來講,韓國實力最弱,版圖最小。小國寡民,無論從現實戰力和戰爭資源潛力上,對秦來講,都是阻力最小的。

所以,秦亡六國的攻堅階段必從滅韓開始。


原因很簡單 第一 最弱 韓國長期被秦 趙 魏 楚四國輪番侵略 外加國內一幫坑爹大臣的出賣 韓國基本沒有了抵抗能力 第二 為秦軍大舉東出立威 始皇帝繼秦王位後 先後平定國內內亂 和修築好鄭國渠後 關中成為巨大糧倉 國力強盛 始皇帝為建立國內威望 需要滅國 第三 韓國自身不斷作死 屢屢以齷蹉謀略激怒秦國 第四 最近 出了函谷關就是韓國 實在太近 糧草輜重輸送 暢通無阻 大軍東出毫無阻隔


01韓國就在秦國家門口,看門狗放在家外不如放在家內安全。

02遠交近攻戰略之下,韓國首當其衝。

03先易後難,步步為營,韓國在六國之中勢力最弱。


首先看韓國位置,與秦距離近,國土面積較小,人口有限,軍事力量比起其他五國也屬弱國。說白了就是好打,易消滅。再說,拿一個弱點的開刀,還不至於引起其他五國著急聯手抗秦。對自己軍事消耗也比較小。


推薦閱讀:

秦朝書同文,車同軌時候是不是造了一部字典呢?
秦時明月里的成語有哪些?
同樣是軍事帝國,為什麼羅馬帝國維繫了400多年,而秦帝國只有15年?
如果扶蘇沒有奉詔自盡,而是與蒙恬起兵勤王,勝算幾何,如若成功大秦國運是否會長久?
既然始皇帝駕崩時只有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在場,後人又是如何得知遺詔被篡改?

TAG:秦朝 | 中國古代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