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說司馬遷在《史記》里大量偽造篡改歷史?


【請看(偽造的例子),司馬遷(史記)介紹劉邦的出生(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雷電晦冥,太公往視,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看到這,我就不想看(史記)了,我對(史記)立刻產生了把(史記)當做(演義故事)來看的感覺。說實際的,司馬遷編的這個(故事)水平也太差了,為什麼說太差了,因為(故事)裡面還讓(劉邦的父親)親自出面作(證明人),說劉邦的母親與(蛟龍)那個樣子之後,真真切切的貨真價實的生出來(劉邦),你說說,這是不是開玩笑?】

【再請看,劉邦以村長的身份帶著農民工去修黃陵,半道上農民工跑了,劉邦害怕,喝酒壯膽,斬了一條白蛇,白蛇的媽媽哭說(吾,白帝子也,化為蛇,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這裡說劉邦是(赤帝的兒子) ,你說這是不是偽造。看到這裡,更堅定了我把(史記)當做(演義故事)來看。】

【這兩個司馬遷編的故事,就足以說明,漢武帝對司馬遷的(宮刑)起到了巨大作用,司馬遷只好睜著大眼說瞎話,口吐鮮血的美化劉邦,要不然,(史記)根本不可能出版。】

【再請看,司馬遷說劉邦打英布的時候,受了箭傷,病的非常厲害,劉邦的媳婦呂后請來醫生給劉邦治病,醫生說(病可治),沒想到劉邦聽了這句話特別不高興,竟然說(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劉邦自己耽誤了病情,劉邦駕崩。這裡的(故事)根本就說不通,哪有醫生說可以治,病人不讓治,邏輯上情理上就說不通。】

【再請看,介紹孔子,更是感覺莫名其妙。司馬遷說孔子(孔子貧且賤),又說孔子父母早亡(丘生而叔梁紇死),又說孔子是非婚生(子女),(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又說(孔子,聖人之後),這裡就出現了問題,孔子又是孤兒,又是不正常婚姻生的孩子,又是貧困,下賤,他怎麼可能去讀書上學?沒有讀書上學,還非要說孔子是(聖人之後),你說說,讓你如何理解孔子?並且司馬遷說(孔子是聖人之後),這句話告訴你孔子之前就有(聖人)這個(稱號),由此可見,孔子是(基因遺傳下來的聖人),你說說,司馬遷這是編的什麼(故事)。】

【再請看,說秦始皇感覺「東南有天子氣」,於是秦始皇東遊去鎮壓,劉邦感覺不對勁,躲藏在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劉邦媳婦呂后去找劉邦,到那准找著,劉邦非常奇怪,問呂后你是怎麼找著我的?呂后說:「你躲藏的地方上面有雲氣,雲氣下面就是你」。)您看看,這個故事,簡直就是哄小孩子睡覺的水平。我是沒想到,這樣寫歷史。】

【再看看史記描寫有人勸說韓信(三分天下)的內容:

?項羽派武涉勸說韓信:【「,,,,(此處省略200字),,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王之?,,,,,」】

?韓信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我背之不祥,,,信謝項王!」】

?武涉走了,齊國蒯通又來勸說韓信【「,,,,,(此處省略250字),,聽臣之計,莫若,三分天下,鼎足而居,,,,(此處省略150字),,足下孰慮之。」】

?韓信回答【「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背義乎!」】

?蒯通繼續勸說【「,,,,,(此處省略200字)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句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烹。,,,,(此處省略200字),,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後數日,蒯通又來勸說韓信【,,,,(此處省略50字),,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原足下詳察之。」】

???歷史上有沒有人勸說韓信(三分天下)不重要,關鍵是(勸說韓信的大段的獨白台詞)是怎麼記錄下來的?古代沒有(錄音機,錄音筆),司馬遷怎麼寫出這麼多的(勸說獨白台詞)?很顯然,這些(勸說獨白台詞)只有今天的(電視劇)才會出現。


我想,任何一位嚴肅認真的學者,都不會認同他的這種觀點!

歷史學,由於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出錯兒的可能性一定存在,就像我們在數學上的誤差一樣,你只能想辦法縮小它,卻不可能消滅它!誤差、錯誤,能等於篡改嗎?

歷史,不過是人們對過去事情的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記錄者所記的,只能是自己所見聞的事情,這就存在不是那麼全面的可能性,但不見得就有篡改。我們知道,篡改是有主觀意願在裡面的,明知這件事是這個樣子,卻故意寫成另外一個樣子,這叫篡改。提這個問題的題主不知看過《史記》沒有?如果他(她)發現《史記》中有這樣的實證,可以提出來。僅有提問的這一句話,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在編寫歷史中,出於大家都能理解的願因(這個原因現在表現得更為強烈,對不對?),作者可能有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的情況,故意不寫某些東西或者用了曲筆,這能不能等同於篡改?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於先輩們的一些歷史記錄,有的可能因為新的文物(或資料)出現、或新的技術手段的出現,前輩們無法看到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資料、無法運用我們現在所能運用的技術手段,如果用簡單的一句話說,就是「我們掌握著前輩們不曾掌握的史料」,他們只能按當時的條件進行敘述,因而可能說了錯話、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這恐怕也不應該算進篡改的範疇當中去吧?你比如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戰國帛書的出現,就有可能會產生這種情況。

上面說的是我們能看到,而司馬遷等古代史學家看不到;它的另外一面就是,同樣因為時間的流逝,會出現司馬遷等古代學者能看到的一些材料,現在的我們,卻無法看到了,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呢,就是「前輩們掌握著我們所沒有掌握的史料」。這主要是因為古書等資料的散軼和湮滅造成的。人總是是己非人的,自己沒法看到的東西,就認為別人也看不到;自己弄不明白,就認為一定是別人錯。比如《史記》中的商世系,在殷墟發掘、甲骨文出現之前,許多人確實是懷疑的(但也沒人說司馬遷篡改!)。後來,甲骨文出土了,殷墟發掘了,根據這些新出的材料,王國維先生考證出《史記》中商世系的可靠性,從而證明了司馬遷的記錄是正確、準確的。這一結論已經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王靜安先生據此認為:以司馬遷的治學態度,當時一定看到了我們今天所不能看到的材料,言有所本,才寫出商世系和夏世系;既然商世系現在被證明可靠,那恐怕夏世系也不能無端懷疑。


王國維(1877-1927)

王國維在中國的史學界及古文字學界,其貢獻是巨大的、地位是崇高的。後來許多赫赫有名的歷史學家,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些淵源,有的是他的學生,有的是他的再傳弟子。比如先秦史專家徐中舒先生、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文字學家唐蘭先生等人。他們都是蜚聲中外的學者,同時也是嚴肅認真的學者。

大家都知道,王國維、楊樹達等人都對《史記》浸淫很深。還有史學家錢穆先生,他對《史記》也很下了一番功夫,並考證出《史記》中存在的一些錯誤,但是,即便是這樣,他們,以上這些卓有成就的大家,也沒有一個人說過:司馬遷篡改歷史!

難道提這個問題的人比上面這些大家還了解《史記》、還熟悉司馬遷?!

作為當代著名學者,同時也是一個肯踏實做學問的北大教授李零先生,他是張政烺的學生,也是《史記》的愛好者(可以這樣說:你要想研究中國的學問,不管是哲學還是史學還是文學等等,《史記》,都是你繞不開的關口!)。他不僅和裘錫圭等先生一起翻譯了《史記》(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而且還專門寫了一篇推薦大家閱讀《史記》的文章,題目就是:《史記》,好在哪裡?

他為什麼不說「司馬遷大量篡改了哪些歷史」呢?

李零在文章的最後說:「司馬遷,好人。好人經常倒霉,我對他很同情,也很佩服」。

放眼這個世界,能讓學問好、脾氣倔的老頭兒李零佩服的人,有幾個呢?

李零(左)和張政烺

這個問題能提出來又被悟空推送到這裡,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此,我想把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抄在這裡,碰巧的是,魯迅也是李零所佩服的一個人。(某些愛噴的人,魯迅的這段話你可能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就不要往下看了吧)有心真想做學問的朋友不妨琢磨琢磨,看看魯迅這話說得是不是在理:

「不要只用力於抹殺別個,使他和自己一樣的空無,而必須跨過那站著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見氏作《三閑集魯迅譯著書目》)

對於悟空問答這個平台,我們要愛護;對於我們的祖國、我們祖國的歷史、我們祖國歷史中的偉人,我們更要愛護!抹殺了我們的歷史、掏空了我們的先賢,我們中華民族,還立足何處呢?


有關司馬遷在《史記》里大量偽造篡改歷史方面的問題,大家可以換一個思路進去探究(這不是某個人的錯,而是每個人都在認知環境中出現的各種誤判或者巧合)。解決現代人的問題,需要從現代人的思維入手。

下面咱們從幾個方面分別著手進行,放在一起會讓大家感到眼花繚亂。我們就按照日常發生的事情來以此類推(情況有千萬種,重在是我們如何從尊重開始)。

第一,《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作為一部承載了中華文明從當時向前上溯接近3000年的史學傳記。司馬遷用了十三年的時間才把所收集的資料相繼篩檢成冊。在篩選之前是否要雲遊各地進行相應的普查記載,同時還要對已有的存檔記錄進行甄別。如果作為司馬遷本人並不會主動的篡改歷史。因為這樣的付出不值得,既然做了,作為一代英才一定會追求更完美,而不是在自己的成果中摻進泥沙來污濁自己的名聲。

第二,《史記》作為史學記錄的紀傳體史書。並不是由每個朝代當事人進行的口傳或者筆受所留,一部分是有相關的記錄在案,更多的都屬於民間流傳,為了力求更好的還原歷史的真相,只能搜集各方面的資料加以類比推理出感覺更真實的一類信息作為有效記錄。因為每個人的思維邏輯都是不一樣的,謠傳過程中就已經有了虛假,在經過成百上千年的風傳,原有的不真實反而被傳成了恰有其事。這樣編進史書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假的史料記錄。

第三,《史記》同時也對已有的文獻和史料加以整理進行嵌入,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是裡面充滿很多的離奇,有的朝代為了掩蓋自己的過失,反而會對自己的史料加以美化,從而能夠掩蓋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然而民間的流傳則成了這一部分的替代,或許有或許無的事情就這樣摻進史料記錄。

第四,《史記》在整理前人的史料,其實前人的史料也是被多次整理過的,從而前人也在進行整理過程中夾雜著自己的判斷和人知,有些地方就有些失真或者完全失真。這一部分失真的史料反而真實的流進《史記》當中,這是司馬遷所料不及的。

第五,《史記》出現的年代還是竹簡為載體,為了承載更多的記錄還要在文字上的簡化上,下不少的功夫與精力。這同樣給後人在解讀歷史史料的時候出現很多歪解和錯判。並且當時的文字之間沒有斷句,可以說一段文子,一百個人讀了會得出一百種不同的認識。

第六,還有就是作為記事記史的文集與著作,長遠了不說就是眼前的事情用咱們現在的白話文進行記錄。一個人做記錄自己曾經做過的事的紀實,由另一個人根據紀實還原記錄事情的現象,就會出現驢頭不對馬嘴的現象,更何況是相差千年的千里之遠的史料呢?……等等

總之,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主要是掌握歷史的興衰是如何發展的,以史為鑒,可以為師。傳承正能量,傳承歷史賦予我們的精髓才是核心。最重要的是明白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


誰敢肯定司馬遷大量偽造篡改歷史?那是一種文化人酸腐的思維意識罷了。

如果真是這些文化人所污衊司馬遷那樣的話,為何《史記》依然屹立不倒在世上?總不會說沒有替代品吧?看見這是一種文化人故意酸腐不化,提高自己搞不明白《史記》的原因之一,並非就一定是司馬遷什麼「偽造和篡改」,而是他們根本就沒讀懂裡面的史料,這是問題提成最大的原因之一。

不能因為某些人搞不明白,而就污衊《史記》內容性的真偽,也不難因為什麼人說幾句司馬遷的壞話,就否定什麼《史記》內容不真實。這是不符合歷史上傳承規律性的原理。

一是司馬遷不一定有那個膽量偽造和篡改;二是假如偽造和篡改的話,不會寫得那麼「弱智」不符史料;三是在古代寸金如墨跡的竹片上,誰會大肆浪費時間心機?四是要明白司馬家族乃代代相傳「史記」的歷史職責,能夠壞在一個人的名氣手裡?五是由於《史記》的內容關乎帝王世家子孫後繼的大等史實,他會嫌命長膽敢偽造和篡改?

何為需要史料記錄?難道僅僅記錄下來,留給如今這些酸腐文化人研讀的嗎?百分之一百與接地氣的勞動群眾,沒有任何直接的半毛錢關係。這些無非就是一種帝王世家權益後繼者,血緣關係統治階級性的傳承物,參考書和典範的真實性史料,才需要一代代記錄保存下來,不至於以往有何帝王統治者是誰誰也忘記了吧?

所以說,污衊司馬遷偽造和篡改《史記》的話,基本上就是天大的一個大笑話而已。


題主概念錯誤很嚴重→_→《史記》並不存在所謂的偽造和篡改歷史的問題。

題主會有這樣的問題,估計是因為史記的記錄和很多考古發現並不符合的原因吧,但這其實和寫史書的司馬遷本身並無太大關係,寫史書的人是記述自己所知的歷史事實,而他所知的歷史本身就是與考古不合,這個問題並不在他自己。

至於司馬遷自己的人品問題,從史記技術的內容和就能看出來,偽造篡改歷史對他並沒什麼好處,而他自己也對漢朝沒有什麼諂媚的情緒,就史學家來說,人品沒任何問題。

至於史記的錯誤,其實問題的根源是資料,司馬遷手上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尤其是漢朝以前的,幾乎啥都沒有,只能根據以口相傳的進行推測,但整體來說沒什麼大的問題,史記做為正史也沒什麼爭議。


歷史分四級:真史,史料,史書,傳說。史記無疑是史書里頂尖的,但隨著後世不斷發現的第二級歷史證據史料的出現,越來越證實了史記中含有大量的不實記載,由點破面,不由得人們越來越懷疑史記的內容是否有偽造編纂的內容。比如說:史記中記載陳勝吳廣起義是由於失期害怕被處死,而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國官吏喜的秦簡記載的秦律證明壓根兒就沒有失期砍頭這回事兒!再比如烽火戲諸侯這件事兒,在離司馬遷1500年前的竹書記年記載的內容證明是完全屬於虛構!在越來越多的反證面前,你讓我們如何不去懷疑史記!


《史記·刺客列傳》記荊軻刺秦王事,《項羽本紀》記項羽垓下之敗,辭采豐美,描寫傳神,真是活靈活現,不像後世史書那樣乾巴巴。所以,有些人看了,以為司馬遷又沒有親眼看到,大約是像《水滸傳》里的武松、李逵,隨意信手寫去而已,事實未必如此。實則太史公作史,擇雅去疑,慎之又慎。像伯夷、叔齊之事,孔子曾經講及,所以他替二人作傳;許由、務光等人,就缺而不錄了。荊軻、項羽的事迹,司馬遷雖未親見,但傳說極多、昭昭在人耳目,以生花妙筆為其傳神寫照,正是「文蘊史心」之模範!《史記》中為灌嬰、夏候嬰等人作傳,則只記攻得某城、斬首若干、升什麼官,這是因沒啥特別的傳說,只好記一篇流水賬了事。如果司馬遷有意述偽,那為何《刺客列傳》除荊軻外,豫讓、聶政等都完全沒有描寫行刺時的詳細情形,這也因是荊軻的事迹有傳說可憑,別人沒有,所以如此。

劉知幾《史通·采撰》稱馬遷所采「皆當代雅言,事無邪僻」。今試舉《五帝本紀》載黃帝事以證之:《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五帝本紀》只記:「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封禪書》:「黃帝且戰且學仙,……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五帝本紀》只記:「黃帝崩,葬橋山。」當然,《史記》於怪僻之事固未芟除凈盡,如《高帝本紀》載「劉媼交龍」事。說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澤,見神龍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章太炎這樣解讀:這不知是高祖之父太公捏造這話來騙人,還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見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託。記得湖北曾有一件姦殺案:「一個姦夫和姦婦密議,得一巧法,在雷雨當中,姦夫裝成雷公怪形,從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殺。」高祖的事,也許是如此。他母親和人私通,姦夫飾做龍怪的樣兒,太公自然不敢進去了。(見章炳麟《國學概論》)

錢鍾書先生說:「馬遷奮筆,乃以哲人析理之真通於史家求事之實。」「吾國之有史學,殆肇端於馬遷歟。」:「其於乙部之學,不啻如判別清渾之疏鑿手,史之稱通,得不以斯人為首出哉!」

再有,俺們讀史書,需要用心細讀、體會,因為古人記史,述所見、所聞、所傳聞,修辭有別(「異辭」)。茲不細述。

司馬遷,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十歲時,便認識「古文」的書了。二十歲以後,四處遊歷,足跡遍天下。當時的「大漢帝國」,除了朝鮮、河西等處,他幾乎走遍,如現在的江、浙沿海,山東、河北,湖南、江西、貴州、雲南,陝、甘等,他都去過。這增擴了他的見聞。他綜括三千多年的歷史,寫成一部大書,行文又極抑揚變化之致,又可見其胸襟之闊大。,


司馬遷大量篡改歷史我不這樣認為,1.司馬遷是一個有良知的史學家,有強烈的責任感,從他記傳續寫當朝皇帝的本記來看他是有一定原則的,對自己負責,對歷史負責,是想做為一個史學家記傳本朝歷史,又是本朝皇帝他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他已經遭了一次罪了,能夠寫出皇帝的功過他的膽量可見一斑。2.細讀司馬遷的《史記》你會發現同樣的一件事司馬遷往往用兩種方式續寫,比如寫秦始皇趙政的身世在《秦始皇本記》里續寫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在《呂不韋列傳》中他又寫是呂不韋的兒子,他用了很多曲筆來寫,為什麼?這隻能說他在寫《史記》時看的資料和口耳相傳的不同,他只能用兩種方法來續寫。3.有些大的事件比如殷代大賢伊尹的賢明、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秦始皇的苦政等等從考古發掘出來的記載來看與司馬遷續寫的《史記》有不符之處,但這些不能認定司馬遷就是篡改歷史,就按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在他以前留下來可看的資料少之又少,可以斷定口口相傳的具多,他寫的記傳肯定有這方面的因素。不妥之處請指教。


說這種話的人,本身就顯示自己的無知和幼稚。

首先,現在沒有人看過司馬遷原版的《史記》,現在還沒有出土有西漢時期的《史記》。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史記》版本,是經過很多人修改痕迹的,特別是西漢時期、東漢時期。後世在抄寫《史記》時,可以添加自己想要加入到內容。這點,已經得到了很多專家在事實上的論證。

《史記》是在隋唐之後才開始紅起來的。西漢、東漢時期,除了史官之外,沒有什麼人對它有興趣。甚至到了兩晉南北朝,史記也不是被很多人重視。由於史記在長時間得不到重視,僅有少量的史官對它感興趣,因此,史記到唐朝時,史記上已經有部分內容是遺失或字跡剝落。

南朝宋的裴駰在寫《史記集解》序時就說:

「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真偽舛雜。」

唐朝張守節在寫《史記正義》序中說:

「況墳典湮滅,簡冊缺遺。」

同為唐朝的司馬貞在寫《史記索隱》序中說:

「然以此書殘缺雖多,實為古史。忽加穿鑿,難允物情。」

可見,在南北朝、隋唐時,當時的人看史記,就已經有困惑、看不懂的地方了。字體殘缺更是常事。


二、有些出土的史記資料和史記集記載有出土,並不能因此否定史記。這種情況分兩種:

1、僅有出土文物資料的記載和史記相衝突,不能因此因此說史記記載錯誤,在有其他資料證明出土資料記載準確性之前,只能說史記和出土資料各執一詞;

2、出土資料的記載,有其他史記資料佐證,符合邏輯推理,可以認定史記記載錯誤。


三、在史記中,很多記載是相互衝突的,這是因為司馬遷在記載時,說明當時有多種說法,因此是司馬遷同時記載集中不同的說法。尤其是本紀和列傳各有說法的現象並不少見。


這又是在為篡改歷史、抹殺英雄找依據吧!《史記》被否定之後,中國還有什麼古典不能被否定?否定了中國的歷史,中華民族還何來民族自信?沒了民族自信,中華民族還有凝聚力嗎?那麼,美國人顛覆中國,使之成為蘇聯第二,簡直就是易如反掌。我懷疑,否定司馬遷的人,一定是洋狗糧吃上癮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萬惡淫為首」,「淫」是首惡,比殺人放火,坑蒙拐騙偷還過分嗎?
古龍是什麼死的?
作為一名醫生,你與病人之間發生過哪些感人的事?
為什麼鄭和下西洋沒有引起類似於西方的歷史大發現?

TAG:司馬遷 | 史記 | 中國歷史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