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多青年建築師對就職處境非常不滿的情況?

原問題為青年建築師為啥怨氣衝天? 。問題並非沒有依據,參看建築師是一個令人絕望的職業嗎? - 知乎

(這種情況確實發生在行業中,也體現在本問題現有大量回答和評論中,所以討論的前提成立,只是原問題用詞或不平和,因此稍作修改)


就憑這月3000,年底「看產值」的忽悠,不怨氣衝天就怪了


原問題:

青年建築師為啥怨氣衝天?
#643400294 ?2017-05-24 09:15:59

不患寡而患不均。

(錢少事兒多離家遠)

要我說,年輕建築人最大的敵人,不是沒有契約精神的甲方,不是偷奸耍滑的承包商,是從業十年二十年把持話語權的這批建築人。

現在你們這些人又來問,年輕人為什麼非常不滿(原:有怨氣)?

因為這批年輕人有追求,自愛,自強,都有著一張不被欺負的臉。

說對年輕建築人自己不努力的:

(截圖來自趙老闆訂閱號:大浪淘沙)

年輕的建築人一周工作多少小時,誰心裡不知道?工作時候誰又有怨言了?

怨言不都是誕生在希望破滅的時候嗎?

當然還有另一批沒有怨言的:


風口上的豬真噁心,建築設計就是清純白蓮花?

說真的,普利茲克獲獎大師們就不搞背地那一套?那是打工的建築師不知道,不能是這些low逼院士教師老闆們無限剝削底下人的理由吧。

有些人吃相真難看,拿情懷能力畫大餅,怎麼看待這種人?就是偽君子和真小人的區別,還不許底下人抱怨了?


說說個人經歷的幾件事:

1 2015年,某事務所託我介紹3個學弟去做實習生。每月工資2500,包住,當然天天工作到凌晨。三個半月後,學弟辭職,原因:去醫院檢查說心律不齊,心臟承受不來這麼加班了。

2 2016年初,原單位工作一年,年終獎老總拖欠,最後不得不申請仲裁法律援助才解決,著這一年沒日沒夜的加班。

3 2015年開始,相當數量的上海小公司實習生價格跌破月薪1000,不包吃住。

4 2016年,在一家剛成立的事務所工作,月薪5500,老闆通情達理,技術好管理出色,也從來不生氣,最後老闆發了15薪,這是頭一次覺得建築行業還有好人,然而,剛剛離職沒幾個月,就聽說原單位老闆累到了……

5 回到二線工作,平時工作不多,但單位風氣實在令人費解,沒什麼工作下班回家都被老闆談話,指責為什麼不能跟其他同事一樣下了班在單位待著。總之沒工作下班回家就是膽大包天……第一個月工資發了1400,加班打車不報銷。

6 我身邊的同事同學,關係比較清楚的裡面,一個20來歲姑娘去醫院檢查頸椎,失去生理曲線,骨齡到了70歲,已經不可逆了,還有一個腦袋查出長了個包加腸胃炎,需要年年觀察,關係不熟的身體有什麼毛病還沒問過……

俞老師處在這個行業比較高的平台上,當然看到的風景和我們不一樣,在這個行業里其實更多的是像我一樣處在相對較低平台的人,我們面對著五花八門的公司,各有各的套路,他們並不在意設計師的死活,不在意需不需要保留人才,也不需要多有創意的員工。這才是更大眾的情況。多少設計師干著干著公司解散然後找不到工作,多少人耗費陪伴家人的時間去畫圖,而且這個耗費的意思是天天,凌晨回家後只有疲憊。又有多少人辛辛苦苦一年沒幾個錢,加班猝死也並不在少數。

現在辦公室里二十多個人,也只有我一個人上知乎。他們也有他們的苦,只是沒有聽到他們發聲。 知乎上討論這個問題,聽到的境遇比我遇到的要好得多,當然也是因為知乎的平均知識水平確實要高,人群更優秀一些。我來自普通的一個一本,非211,985,然後就是考研調劑碰一鼻子灰,第一次找工作碰一鼻子灰,換單位碰一鼻子灰,想轉行碰一鼻子灰……

更多更多的怨言其實都沒聽到,現實比段子荒誕的多的多。

補充:

1 2017年回到二線面試的時候,設計院明確表示不要女生。主要是因為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數家單位剛去面試就跟我談理想。

2 一姑娘五一想多休一天,領導不滿……

3 公司一工作12年的同事,人很好,任勞任怨,但是和我在做一樣的事情,如果裁員……對了,這個二線城市剛剛限購,項目立刻少了起來……

4 現公司有個微信群,主要作用就是給老闆拍馬屁……排著隊拍馬屁……

5 剛到公司給配的電腦,性能感人。運行個SETCHBOOK畫草圖都卡,屏幕四個角顏色不一樣,顯色若的不行,cad畫灰色線基本看不見,調節不了亮度,傷眼至極。跟公司負責硬體的同事換,換的一個不如一個,無奈自己買了一個……某日坐在後面一哥們的顯示器突然冒煙,還流出了某種液體,嚇得我趕緊跳起來逃走,事後想想,頭皮發麻……

看到大家的評論放兩個問題在這,以防脫離思路:

1 這個問題是否更多的是針對大多數人,而非精英團體?

2 如果設計院能和不加班的單位,每天八小時的作息,設計院會不會不認為女性比較劣勢?


謝謝袁牧老師指出,俞老師應該是像最前面第四件事的老闆一樣,是不可多得的好老闆。

我把回復貼上來:

俞老師應該是這樣的,平台好,技術高,接到的項目出色,講原則,能夠跟著俞老師應該是很幸運的。但是對於大多數畢業生和年輕建築師,像俞老師和我原來老闆那樣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企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頂好的文憑畢業後絕大多數人面對的企業其實跟我差不多,而這糟糕的情況,其實是屬於大多數青年設計師的。然而最慘的,往往是發不出聲音來的……這樣的境況,不得不說很糟糕……

@ting yu 老師與 @袁牧 老師,如果大家有機會跟著你們應該會幸運且開心。

如果僅僅代表自己,那你們說的,和大家說的其實都是對的。都沒有錯。

而矛盾點在於,眾多像我一樣的人,90%以上的機會,都沒有遇到像你們這樣的領導或者老闆或者上司,超過90%的情況下遇到過不公平的對待,而你們的堅持與努力的方向,卻有大把數量的公司反向而行。那不得不說,這個行業有100%的問題需要解決。


我站在建築學生的角度說說如何看待這種情況的吧。

對現在的建築學生來說,行業的哀鴻遍野和學院對專業的神聖化,兩種聲音同時入耳之時,學生分成了三個陣營。

第一部分人立刻抽身,走上了跨專業工作實習的路,從互聯網到金融到諮詢的都有。建築作為養成教育,設計思維和時間管理是他們的優勢。再加上畢竟高分來的,學習能力往往都不會太差,對於知識壁壘較低的行業壓力不大。設計課純粹是自己做得開心了。

另外一部分,對設計本身就熱愛,而且設計能力不錯,堅定要學建築。那照常思考,學習,並且大多準備出國深造或者繼續讀研究生。他們現在關心的是哪個學校或者哪個導師的風格跟自己合適,去哪個事務所實習能對自己的能力有提高。

而大部分人的情況是:設計能力一般,就想把設計當個謀生的手藝,進設計院夠用的程度就好。卻又只學會了畫圖,從來沒想過自己除了做設計還能幹嘛。他們對於行業的抱怨假裝聽不見,對於建築的理解又僅限於吹吹逼。還總是安慰自己:老四校畢業的,應該差不到哪去吧。

這大部分的人,會成為將來「怨氣衝天的青年建築師」的主力軍。


n多年前我們還是院里的一個小所,所長邀請我們去他的別墅里,說好好乾以後大家都能住這樣的房子,年輕人眼睛裡發出了亮光然後開始暢想住別墅開豪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日子。

兩三年前出差路上所里年輕人說交了首付,他坐在前排幽幽的說,這時候房價太高了別入坑啊!他其實是擔心年輕人背著那麼多房貸就無法靜心設計了,為錢跳槽離開是遲早的事情!

這幾年所物會他還是給描繪各種美好前景許各種願,但已經不說大房子這事了!

青年建築師作為主力,兢兢業業創作了各種作品,結果他們就像小說中的小孩:我們為什麼買不起房子,因為我們是設計房子的!

我們當年干幾年可以買套房子,現在北京房子動則千萬,年輕的設計師乾死都買不起。並且投入產出嚴重失調,責任收入不成比例,讓他們如何專心精琢細刻!


最近新開通了知乎專欄,歡迎關注! https://zhuanlan.zhihu.com/RevitForum


說說個人的現實經歷吧。

工作三年,一直畫施工圖,月薪到現在為止還是1500,倒是可以申請從單位每月領取業績的700~900塊錢(年底還要扣除),沒有五險(當時應聘的時候說是滿一年才交五險,來了之後碰上改革,說是三個月就可以交,但現在已經三個月了,還沒消息)。

畫過施工圖的都知道,能畫到面積才是王道,因為到了年底你面積算不上去,其他的都是白談,算不到什麼錢的,但是公司好的資源都掌握在老員工和有關係的員工手中,一般好的高層都是給他們做的,你只能每天就是多層、別墅、這樣能算到面積才怪。

沒進設計院之前感覺設計院裡面應該都是高知分子,精英人士,每天都是第一時間了解社會的前沿資訊的人,等你進了設計院你就知道其實設計院魚龍混雜,整個設計行業資質泛濫,大設計院把資質賣給小設計院賺錢,小設計院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低價競爭,這樣圖紙質量自然得不到保證,利潤也不高,只能在勞動力上動腦筋,這樣員工達到的設計費也是越來越低。聽一個設計院的老闆講過,他剛進設計院的時候畫一年的圖能在三線城市買一套房子,這麼多年過去了,等他都從畫圖的到了院長了,設計費不升反降。這時候再想想每年不斷漲價的房子,你就知道現在設計師有多苦了。

而且設計師沒有社會地位,我不止一次的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開發商老闆要求改圖(都不知道已經改多第幾遍圖了),為的就是再增加一個車位,並且還冷言相對:你們加班畫圖的錢還不如我的一個車位。說真的,在開放商眼裡根本就看不起建築師。

說真的,畫了這麼多年的圖,我總是有一種「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感覺,每天討論著三室兩廳,120平,卧室有獨立衛生間,這個端戶做的好,那個用異形柱能讓業主更好使用等等之類,但是自己卻過著租城中村的房子,上下班擠公交,加班畫圖更是常事的日子,你怎麼能不對設計心灰意冷。

工資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生活條件不好,這些難道別的行業別的人就沒有遇到?肯定有,但是作為一個設計師,作為一個畫施工圖的設計師,最起碼的應該是要保證圖面的質量,保證繪圖的品質,但是在這樣的高壓下,在這樣的生活中,不聽的催圖趕圖,連這個最基本的底線都保證不了,這真的是類比於人們常說的節操碎了一地,這種對於一個建築師的羞辱真的是會大於一個沒錢的生活的。

即使是這樣還不是最差的,你要是再遇到個黑心的老闆,到了年底一分錢不發,言之鑿鑿沒結到錢,你連個講理的地方都沒有,農民工在這方面都比設計師好,畢竟社會關注這些「弱勢群里」,但設計師連個民工都不如。常常設計師會自我陶侃就是一個畫圖狗,都到了畫圖狗的份了,你還做啥設計啊。


看看隔壁股市的狀況,再參考目前建築師們的,是不是很像?

建築學在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大牛市之後開始崩盤 ,被收割最慘的肯定是高位接盤的新人,怨氣自然大。
老人們高位套現,賺走了錢和名聲,自然開心,回來bb新人韭菜們。


知乎有個問題「建築師是一個令人絕望的職業嗎」我輕描淡寫的回答「絕望的是無能之人,不是建築師這個職業」引來不少青年建築師懟。懟這些回帖既無法平復年青人的怨氣,也浪費我的時間。但觸發了我的一個思考「青年建築師為啥怨氣衝天?」

於是我安排助手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查,她總結了三點,01現實工作和大學教育的職業形象差距太大。常常淪於瑣碎無趣的工作中。02收入已經比不上其他行業了。不要說碼農,金融業,就連機械工程師的起薪也追平建築師了。03工作時間超長,經常加班。其實我覺得可能還有第四點,得不到尊重,比如甲方。

我回想我入職一年的時候,前三點其實也是存在的,不過第一點沒那麼嚴重,因為我們那時的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還是比較接近的,如今大學教育的確和建築師職業脫節了,學生從構思到概念形成或許已經套路甚多,但概念落成到建築建成之間漫長痛苦的過程沒有絲毫思想準備,大學裡也不會教項目管理,於是進入設計院,幾乎都要重頭開始學習許多知識,落差一定是大的。看來大學建築學教育是要改正了。第二我們入行的時候,起薪也很低,和其他行業十倍之差也有,不過私活可補,有自由,儘管工作時間一直超長,有成就感。最後那時甲方無論政府部門還是剛起步的房地產商還是很尊重建築師的,年青人的壓力反而是來自於設計院嚴格的技術管理等級層次。

如果這些點就要怨氣衝天,我覺得還不夠真實。我於是調查了工作三到五年的員工。他們的回答驚人一致,房價高企已經讓他們有些絕望。他們感受到的是這個城市的惡意。是啊,從1999年帶實習生開始,我見過了幾百名抱著理想和希望的年青建築師一個皮箱就來到上海,工作幾年就可以買房安頓下來,這個城市寬容並友善。這幾年房地產形式不好,剛剛畢業的學生面臨普遍降薪的窘境,收入對比房價,覺得一輩子要被裹挾了。去年開始,不少工作三到五年的有年資的建築師離開了上海來到二線城市定居,收入未見得少多少但房價讓人覺得不至於那麼遙不可及。這就觸發了知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設計院招工難。在今年房地產復甦的風口,不是招工難,是招有經驗的設計師難哪。

到這時,我理解了建築師們的怨氣,低薪,工作超時又如何?被迫剝奪了職業自豪感和在這個城市奮鬥的信心和勇氣,這才真正傷害每一顆不甘平凡的心哪。那麼我們需要同情青年建築師嘛?回答是不需要,同情是最廉價的,毫無益處。

那麼我們需要幫助青年建築師嘛?回答是必須。青年人宜居的城市才是有未來的。但那些寄希望前輩主動讓位並把機會雙手奉上的年青建築師不需要幫助,生活從沒那些容易。

那麼我們怎麼幫?行業的設計費已經好多年沒漲了,早就陷入低價和拖款的惡性循環,與此相比人力成本則已經高達公司收入的四成左右,於是為什麼設計公司老闆怨氣衝天會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作為前輩,我們只有建築學這個工具。

我們是否可以用建築學來幫助年青建築師嗎?也許可以。但我不贊成把房子越設計約小,越設計越遠。我希望年青人不要被驅趕到郊區。我覺得如何結合城市更新利用存量房改造才是機會。我通過對女性bnb的研究,我覺得可以為年輕人創造一個分享地產模式,把一部分使用權釋放出來換取本職工作外的第二收入,這個收入可以平衡還貸。我們應該把不同存量房收集起來,是不是一個小區不重要,委託第三方或者建立一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所有分享出來空間的預定,清潔和收費。至於設計,我們可以號召年青建築師自己設計,支付基本成本設計費後,看他的意願是否願意將設計費折算成自己的房價折扣或者現金,這樣兩便。我覺得組織年輕建築師激活存量房和城市更新是重建職業自豪感和大都市生存信心的機會,這樣的上海才是夢想所在。

我是在口嗨嘛?不是,我從2015年開始,選取了三個樣板,都是市中心被人忽視的陳舊居住空間加以改造,每個空間釋放出的bnb在市場的價格都成功地平衡了房貸或者為業主增加了客觀的第二收入。那麼除了bnb還有其他分享功能嘛?有的,我注意到了一些創業者針對空間的分享新模式,高過Bnb的利潤,基於保密暫不透露。年青建築師能獲得什麼?自己的作品和關注度,生活質量提高,如果我們要幫助這個城市的年輕人,不如先從我們自己人開始,從年青建築師開始,這樣的建築學才是件有意義的。

我能獲得什麼?作為上海人,希望大家熱愛這個城市,沒有一個人面對家鄉被埋怨指責而會無動於衷,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上海變得人人所愛。

我會成功嘛?做了再說,剛剛45歲,才開始。


不匿名說一波吧。
就我個人而言建築學帶來的不快感來源於以下幾點:
1.明明生活很艱難,但我卻發現沒有可以討厭或者指責的對象,非常迷茫,我並不覺得是我的什麼問題,也不會覺得是大多數老闆的問題,因為懂點道理的都知道,工資的本質是自己時間的價格,長期來說一個商品的價格並不是買方能決定的。
2.收入低下再加上加班時間長導致的封閉感,是的,這種感覺很讓我恐懼,因為出了什麼新聞有了什麼電視劇現在流行什麼我完全沒有敏感了,因為除了睡覺就是在上班,沒空照顧自己的興趣愛好,沒空社交,沒空和家人聊天,單身等等等等,這種切割感讓人覺得你丫的上班上到與世隔絕了....世界在進步,我跟不上了,簡單滴說就是加班所帶來的巨大的機會成本.....
3.自身進步的乏力,重複的機械勞動讓我覺得自己沒有提高,不過最近仔細重讀了稻盛和夫的書,這種感覺正在緩解。
4.環境使然,我一度置疑自己的工作價值。

btw,本人...野雞海龜建築碩士,目前在魔都,工作第二年。


窮,是一切痛苦的來源


1,工資低(我那屆入學讀建築相當於炒股從最高點入市,畢業後趕上股票崩盤的節奏)

2,地位低(畫圖狗)

3,話語權少(就按這個改!)

4,工作時長驚人(幾天傳出掛一個的新聞)

5,創新空間相對於國外同行少(最大設計市場住宅板塊基本定型為強排,一大堆建築師只能各種到民宿,農村房,店鋪裝修之類的邊緣板塊搞創作)

差不多了吧?


收入,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都不是問題。
設計是個嚴重的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的職業!!所謂年終獎,有沒有還不一定。
我呆過最好的公司,報銷加班打車,給餐補,有五險一金,產值透明!這些在其他行業公司基本都有的,到設計公司,成了鳳毛菱角!

很多住宅設計院,方案所,都是厚厚的陪標文本,拿地方案。。。!到頭來就是點補償錢,缺耗費大量的精力(搞建築的都懂)。


看了下回答時間分布,從0點到6點均勻分布......


之前在設計院 怒辭去甲方了 看到那些點頭哈腰來吹牛皮跑項目的設計院老闆 真心反感 你們什麼貨色當我心裡不知道么 背地裡怎麼壓榨設計師當我心裡沒譜?不好意思 我也不是吹牛 在我職權內的情況下 那些名聲在外的設計院 永遠別想來投標


這是廣告貼,自問自答,呵呵


每一個建築師都有這麼一個經歷的過程。

優越地畢業,被親戚、被朋友贊得,如是一個那麼高大尚的職業,坐辦公室,做設計,高收入,可以創造改變世界。——高傲自豪如貓。

卑躬屈漆的工作,每天改改改,發現沒法設計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是有錢人,是業主,我們只是畫圖奴,把對方的想法展現出來。——實力不足,天天挨罵,業主罵,老總罵,施工隊罵,沒有不罵的。——這種落差,自然而然就憤世嫉俗了。——這個時候很多建築師開始轉行。最怨氣衝天的時期。

戰戰兢兢的工作,實力開始累積漲起來了,現在要對付的不是業主,還是有錢人,自家老闆。——老闆剋扣了大部分設計費,說是經營所需,其實是他的吃喝玩樂所需。——也該開始養家了,不能不怨氣衝天啊,日子過不下去。

擁有足夠的實力了,可以挑工作,可以好好忽悠業主,可以有自主性設計了。也看淡這個人間世道了。沒有什麼好怨氣衝天的了。

----------------------------------------分割線--------------------------------

更改了題目之後,我覺得,這個問題就更好回答了。

每一個就業的從業人員都會有這麼個過程,不單單是建築師,只是各行各業在各個過程所佔的時間不一樣罷了。而且,有一點,建築設計師們跟其他廣告設計師、平面設計師不太一樣,它是藝術與理科的結合,看上去高級一些,也就被人們賦予的期望值從一開始過高,卻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的,那麼這個落差形成的不滿也就比一般從業人員高出一點。

其實隨便一搜,沒有一個行業不抱怨的。真的。


青年建築師分為兩種:
第一種夢想型建築師,奉建築為終身事業,盼終有一天成為獨當一面建築師。此類型往往因為國內建築行業形勢得不到滿意的建築設計體驗,感覺無法發揮自身才華,工作單調,一味聽從老闆及甲方意見,頂多算個繪圖員角色 。因懷才不遇、空有一身好本領而感到不滿意。
第二種生存型建築師,大學陰差陽錯誤入建築行業,畢業又無勇氣放棄對口專業,因缺少對建築的熱愛,從事建築設計只為生存。這類型往往因建築行業反覆修改、高強度加班和與工作時長不匹配的薪金而感到不滿意。


大家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卻要加班加到沒有性生活,火氣能不大么?次數少就算了,一桿老腰,一圈肥肉,偶爾來的那麼兩下也談不上啥質量。別說設計師本人了,設計院家屬區也怨氣衝天呢。


因為我們絕望


推薦閱讀:

剛畢業的學生如何處理好職場的人際關係?
該辭職還是繼續堅持?
工作7年,第一次選擇辭職,臨近離開卻糾結害怕,為什麼?
ENFP是什麼樣性格?
為何抱怨工資低還不選擇辭職?

TAG:建築設計 | 薪酬待遇 | 職場心理 | 規劃設計院 | 建築設計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