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長城》電影里響起陝西話的秦腔怎麼看?
補
我剛也看到書信了,這的確是張導希望出現在電影里的內容,美國人可能因為更喜歡滾床單之類想把它刪了。但我覺得挺違和,問問別人怎麼想,怎麼妄言了。我還是提問里的觀點,不是所有民間的,是中國風的,就都可以用在電影中的這裡,這段我覺得違和,大家怎麼覺得?我之前還看到報道,趙牧陽本來沒有用陝西話,張藝謀特別要求趙用陝西話演繹的。
################
反正我是被撲了一臉違和感
第一句陝西話出來就很齣戲,我無法想像戍邊關的戰士們都用陝西話唱歌。秦腔給我一種自由自在響盪在黃土高原上的感覺。和群山間的長城特別不搭。
就當時那個場景來說,張涵予掛了,全軍應該悲傷,跟這歌也是不很搭。
就算這歌有一點點悲壯的感覺,可電影里完全沒演出當時戰事到了背水一戰破釜沉舟之類的境地,我毫無悲壯之感。
全是靠回憶歷史書里的背水一戰擠出來幾滴眼淚。
我覺得秦腔才是與當時的場景最搭的,戍邊自然是西北的漢子,而且當時唱出來正好配合葬禮的肅穆。說實話,整部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段。直接用上王昌齡的詩實在是很巧妙。可惜,到現在在網上還找不到這一段的音頻,電影原聲帶裡面也沒有收錄這一段。
個人覺得很搭很出彩。這段秦腔和當時放飛的孔明燈,是整部電影唯一打動我的地方。
陝西話剛一出場有點違和,但跟普通話比起來,陝西話更「硬」,更實在,能給人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配上音樂更顯得蒼涼樸實,十分應景。普通話未必唱得出那個味道。
說歌不夠悲傷……這首詩本身就足夠悲傷了好嗎!而且和劇情很搭啊!
秦時明月漢時關: 禁軍已經在這長城守了很久很久了,以後還會一直守下去
萬里長徵人未還:無數將士死在了邊關,我們的殿帥也死了555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但是只要我們還在,就一定不能讓饕餮越過長城!
題主說當時戰鬥還不算破釜沉舟所以感覺不到悲壯,這個可能就是每個人的感覺到某種情緒的閥值不一樣吧……我是覺得戰鬥本身就是很悲壯的,將士們視死如歸保家衛國,這種精神本身就很值得感動,而且饕餮隨時可能捲土重來,沒人知道接下來的戰鬥又會有多殘酷還要死多少人…這種不確定本身也是蠻悲壯的
恰恰相反,那段秦腔配合畫面是非常應景的,空曠,嘹亮,滄桑
加上孔明燈點綴,滿滿的都是對逝去偉人的緬懷之情
這段美國人要刪,是張導執意保留的。秦腔是趙牧陽唱的,微博搜索,可以看到張導事後給趙的親筆書信。張導之意還是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其形式大於內容,意義重於形式。勿妄言。
當時想了下為什麼是秦腔,但是沒有太在意,都打怪獸了,還在乎用京腔秦腔嗎。效果很好,就是太短,四句就結束了,一詠三嘆就好了。
秦始皇啟動了綿延千年的長城修築。西安是當時的國都。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這哪句不是發生在西安。陝西話唱絕對是畫龍點睛
十億特效比不上這一分鐘的秦腔
個人感覺這段秦腔是全片最好的片段,用秦腔演繹符合電影場景和情節設計。秦時明月漢時關,不用秦腔才是違和。秦腔一出,瞬間彷彿心靈跨越兩千年時間荒漠,秦皇漢武,遠驅匈奴,將軍百死,壯士無歸,深閨遙望,不見君郎,且悲即壯,千秋萬古!
大家都說的很好了,我再補充一點:
呆萌他們從歐洲來中國尋找黑火藥,從地圖上講應該是穿過中東、西域、河西走廊一直到甘肅、陝西地區。而當時陝北作為帝國邊疆,是有長城防禦的。
從電影中他們還在途中遇到了盤踞甘肅寧夏的契丹人的情節來看,線路應該就是這條線路。所以呆萌一開始看到的長城,很可能就是原本處於陝西境內的長城。
那陝西的長城禁軍,用秦腔弔唁殿帥,有什麼問題嗎?
這段就是長城的靈魂,沒有這段,罵的人更多。毫無違和感,十分合適!
我跟題主一樣覺得違和
不過違和點不在為什麼要唱「秦腔」,而是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來唱。
全體士兵身披鎧甲,列隊城牆之上,還要有幾位領頭人敲著鼓領唱,然後整齊的歌聲回蕩在祖國大地。
只看這一幕你以為這是大戰將至鼓舞士氣,但結合劇情會發現其實是在集體嚎喪。
還是有組織有紀律的集體嚎喪。
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的軍隊在前線上乾的出這種事兒,而且還是在才有敵人偷偷上過了城牆頭之後。
再加上張涵予的角色幾乎完全沒有塑造,死的也不震撼人心,存在的意義只有把位置傳給景甜。
這樣的角色死了,觀眾感受不到一點悲傷。所以看到大場面的嚎喪,也只有一個感想:嗯,畫面挺好看/秦腔挺好聽
齣戲得無與倫比。
不過還好似乎國師本來就沒打算讓你入戲,五顏六色的軍隊,全軍包括小兵都一身嶄新鎧甲,武器防具多到沒人用而且全是彷彿剛拆了包裝的新品,大型守城道具上還要雕花,女兵臉蛋嫩的能掐出水,連敲戰鼓也要用鼓槌挽出個花來。
啊,還有那成千上萬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燃料(甚至是外國友人當金子一樣重視的黑火藥)的孔明燈。
一切為了大場面,一切為了好看。
這不是戰爭,而是作秀。
戰爭當得起這首「秦時明月漢時關」,而作秀當不起。
所以違和。
秦長城上唱秦腔怎麼就違和了,處了黃土高原,陝西也有長安的壯闊。
不用陝西話難道用東北話?北京話?上海話?粵語?Chinglish?
個人覺得這是電影中最觸動我的一個畫面。秦腔無法替換。長城乃秦始皇始建,「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賈誼《過秦論》)聽到這段秦腔我就想到這段話。最早駐守長城的本就是秦人。秦人作戰之英勇剽悍就不用贅述了。不管《長城》有多少缺點但這段劇情我無話可說。老謀子做大場面和煽動情緒的功力還是在的。PS:我去二刷這電影就是為了把這段秦腔錄下來。
我覺得很好,電影里最贊的就是這一段。讓人流淚~
這首出塞基本是這個片子里最出彩的一段了:外族來犯,鎮守的大將軍陣亡,「萬里長徵人未還。不教胡馬度陰山。」各位能找到其他的詩詞這麼貼合這片的主題嗎?至於是否秦腔,在不確定歷史背景的情況下(或許是唐朝),那當時的陝西方言就是官話,就是秦腔啊,當然,你如果非要說都用普通話,那也無話可說,你喜歡就可以。
本來以為是爛片,有了這一段,時間和錢都不白花,值了。老謀子還行。
全片最好就是這一段。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藝術領域這一點體現的尤其明顯——你總不能讓那些士兵朝天放火銃,順便把徽章用拳頭砸進張涵予的棺材板里吧。
秦腔由於其蒼涼遼闊的特點,非常適合表現肅穆的主題,再配合王昌齡的邊塞詩,簡直是完美。
全軍肯定是悲傷的,但是悲傷一定要用哭泣和眼淚來表現嗎?長歌當哭才是深遠的悲傷。真要拍一大群人在那裡嚎,效果簡直不要太酸爽……
說實話,張藝謀的這部影片,如果我沒有看預告片裡面有這首唐詩我根本就不會去看。我覺得張藝謀還是要追尋中華文化的根,來發展中國的電影。像這種兩頭不討好的影片,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另外,不會用秦腔唱唐詩的西安人都不是長安人。不會唐詩的西安人是一座沒有靈魂的長安城。
沒看過《長城》,但宋朝沒有現在意義上的秦腔。
不要罵我,我匿了。
搜索網易雲音樂 《趙牧陽 王力宏 - 2017 出塞》 出賽是長城的精華所在。
那是吟誦,不是秦腔吧?
推薦閱讀:
※2016年有什麼進口電影值得期待?
※舊版《機械戰警》的經典之處何在?新版有哪些地方值得期待或擔心?
※好的編劇一定是個好影評家么,而好的影評家能成為好的編劇么?
※丹布朗《地獄》(但丁密碼)中,反派Bertrand為控制人口剝奪他人生育權的做法,是否可被理解與原諒?
※預測美人魚,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票房那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