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借錢給兒子讀大學,要求工作後還本付息,大家怎麼看?

真事兒,一個公眾公司的老總,較有錢的那種。他兒子今年讀大學,他居然通過某APP借錢給他兒子,並規定了一個低息讓他畢業工作後還本付息。具體借多少錢不太清楚,應該是夠大學讀書用的。據說是為了教育他兒子。。對這種事大家怎麼看?


萬事皆有兩面性,也都有聯繫。

單獨把這一件事拿出來,是不太好評價的。

舉個例子,一個父親對孩子說,你這次一定要考前五名,是好事壞事?不一定。從某個角度說,有的孩子充滿鬥志,喜歡挑戰,適應家長的目標;而有的孩子卻容易被壓力擊倒,更需要家長的鼓勵。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個孩子可能一直在前十徘徊,父親在鼓勁;也可能這孩子一直是前三,父親在解壓。

同樣的,父親借錢給兒子讀大學這件事也絕不可一概而論。

如果父親從小就培養了孩子對金錢的概念,告訴他錢不是白來的,你要知道去掙錢,你應該依靠你的大學生活充實自己,把學業當成一種投資。同時這個孩子從小在挑戰中長大,兩歲打醬油,五歲去菜市場,十一歲倒賣零食,十五歲涉足股市,那他沒準很期待這個挑戰。他也想觀察自己對自己的投資是否是有利可圖的,這些金錢的壓力或許會轉換成學習的動力。畢竟花的是未來自己的錢,不好好學習就是在浪費自己的錢。

可是如果這孩子從小在金銀窩裡長大,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一向飯來張口衣來身手,從不知柴米油鹽多少錢,兜里鈔票沒用完過,還有三五張卡備用。忽然把他扔到這個所謂「自立」的環境是毫無好處的。你見過家長讓孩子學游泳一腳踹到游泳池裡的,見過誰把自己三歲的兒子從船上踹到海里的?

做事不能想當然,不能今天一出明天一出。如果早有準備,這個計劃我覺得很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經濟意識。如果就是忽然覺得孩子18了該自立了然後一腳踹出門,說從今天開始你的錢都是我借你的。那最後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孩子完全不當回事該怎麼花怎麼花,壓根不談還錢的事兒;要麼孩子被你逼出來賺了錢還了債,順便還了之前的親情。最後告訴你,等你退休了,如果你生病了需要找他借錢,需要用房子抵押。

中國有一部分家長,從來沒想過自己應該怎麼養孩子,聽到一出是一出。今天聽說大家都學琴,就拉著孩子去學琴;明天聽到數學對生活很重要,就帶著孩子學數學;今天聽說女孩要富養,就要什麼給什麼;明天聽說男孩要窮養,就一分錢不給踹出門讓他自生自滅。

聰明用心的家長,給不給孩子交學費,都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見啥試啥不過腦子的家長,你給他把青龍偃月刀,他拿去片羊肉片得亂七八糟,還怪你刀不好用。


謝邀。這思路很好啊!值得考慮借鑒


這樣就不會給兒子一種欽定的感覺了……


理想狀態下,就個體而言,當然合情合理,因為成年了是該為自己負責。

如果成年後父母不再義務承擔學費生活費,也就是默認了成人獨立。也就是說,以後父母老了,是沒有要求子女贍養他們的權利的。因為,成人為自己負責嘛,當然也包括自己晚年。更別提什麼要求結婚啊生孩子了,通通不能主動干涉。

這也是歐美髮達國家大城市中產階級的態勢。


但現實往往不那麼理想。除了現有法律出於國家現狀考慮規定了子女要贍養老人外,

還因為……

①子女的教育源於父母。如果父母前期沒有良好的教育給子女,那客觀上說,子女難易以獨立,父母難辭其咎。突然斷絕經濟支持,是不合理的。所以,問題中說是「借」,合理性倒也湊合。

②排除父母長期不和,家庭暴力等對子女有極大傷害的事件。如果出現這種事件,子女難易獨立或有特殊心理創傷,父母也難辭其咎。

最後,這只是父母的角度。如果有人父母很糟糕,但是依舊願意成年後主動獨立,依舊是值得我們學習效仿的。可是這事不能強求。

畢竟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啊。

但是以家族或群體考慮,這就很難說了。
分兩種情況

①子女成年後不從父母處獲得免費資助,但在父母去世後繼承父母資產。

②同上。但父母去時候不繼承資產。

這兩者大不相同。

前者其實不過是繞了個彎子。終歸還是繼承的。

後者而言,子女最多只能繼承父母的一些人脈和優越的教育(當然也可能是糟糕的教育)

後者顯然對整體社會而言更公平。但公平不代表整體效率最高。

因為上一代的資產如何分配是個問題。如果子女不繼承,也就難有資本的積累,也就難以形成大規模的資本的效應。當然,好處是,比較公平,階級流動性會加強。

對於科技發達教育普及的社會而言,不繼承父母資產。這社會還是能進步的,甚至更加進步。因為它能平攤機會,刺激階級流動,讓更多人有機會。而且科技發達,往往也就不太依靠資本集中的效應。高度發達的教育和政治制度,可以保證被收歸社會集體所有的上一代資產,得到至少是不差的應用。

可是這個時代離我們還太遠。


很好啊,這說明我國金融管理制度與信用體系越來越完善了。

欠錢的終於不單單是大爺,而開始是兒子了。


應邀
我還是比較支持的,要不然真的以為父母的錢就是理所應當給子女花了,尤其是富二代


這種得罪未來出資人的事還是少干為妙。


我是不支持這種的。

家裡有錢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人擺脫現實金錢的拘束和束縛,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
富二代站在家庭的基礎上再拼搏理所應當,硬要白手起家那是傻蛋。
搞個這種東西,不過是把你已經掙脫的枷鎖重新綁回你兒子身上。


不能說刻意的磨難教育就沒有價值,但我還是覺得,做父母的最好有自知之明,您要是王健林、馬雲,或者最不濟是個成功的小老闆,有足夠的財富可以讓孩子衣食無憂,那麼您給孩子搞搞磨難教育是對的,因為如果您不搞磨難教育,你孩子一輩子可能還真體驗不了啥叫磨難了,也許會問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蠢問題。

但是屌絲父母就算了吧,您自己就一打工族,就一平民階層,你能給孩子多少啊?人同學穿名牌,您孩子穿地攤貨,人孩子暑假歐洲游,您孩子暑假打工,人孩子左摟右抱,您孩子心儀的異性都不看您孩子一眼,就這你還深怕自己孩子沒有磨難,您還要自己給孩子再製造一點磨難?您當自己是皇帝了吧,或者把您自己當馬雲了?

我在生活中確實見過父母打著磨難教育的名號掩蓋自己其實不愛孩子,不關愛孩子的現實。您一邊打麻將,一邊喝酒,老婆孩子不聞不問,還打著磨難教育的名號,這真心有點無恥。就憑中國大部分父母的素質和經濟條件,普遍真沒啥資格搞磨難教育,還是多關愛孩子,學學怎麼和孩子共情吧。別一方面打著磨難教育的名義不關心孩子,不愛孩子,一方面老了,又哭天抹地的說孩子不孝順,中國人自私無恥的嘴臉真是清清楚楚。

哪個3歲的男孩不摟著媽媽的臉使勁親,哪個4歲的女兒不往爸爸懷裡鑽。後來怎麼就變得冷如冰霜,勢如水火了,做家長的拍拍自己的胸口,捫心問問自己吧。天底下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卻滿是不愛孩子的父母。

在符合自身經濟基礎的情況下應該給予孩子儘可能好的物質條件。我女兒要什麼我就給她買什麼,其結果是她越來越不亂要東西了,甚至我臉上稍微露點難色,她主動就不要了,搞到現在都是我主動給她買雪糕、買飲料,買洋娃娃。

中國親子之間普遍缺乏的是愛,不是教育。


@才大千說的太好了!

那以後就不要逼婚了!更不要對挑選伴侶、考不考公務員、做什麼工作要求一票否決權,更不要對生活指手畫腳了!

簡直不能太贊好么?反正我是願意的,就是已經畢業了沒機會了……有機會的筒子們,千萬不要錯過……


我想問,如果兒子不還,這個APP會替老爸催債么?
利益相關:我是爹。


對於這種做法我比較贊成。這樣就有更多的動力在大學裡去兼職了。
但我只是想說,很多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如果折算成學費的話,還不如現行學費乘以利率算出來的那點利息。


挺好


被催婚的時候可以叫閉嘴了,值


一開始他們給我介紹好工作,我圖省事接受了,
後來他們給我買小車,我愛面子也接受了,
再後來他們給我錢讓我出國旅遊,我禁不住誘惑也接受了
最後他們領著虎妞來找我......我已經不能不接受了。


謝邀。
支持。
利益相關:兩個孩子,大學學費上漲。


方式方法有理有據,但問題在於,這件事放在當事人也就是老總的兒子,他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並且是否真的具備償還能力。

18歲成年具備的刑事責任能力,但這不等於有了收入償還債務的能力。
父親的出發點是希望通過這一舉動,告訴自己兒子:
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報酬,即使是富二代,也不能坐吃山空


但回到老總兒子來說,有沒有把這回事當成事是關鍵。
如果富二代好好努力學習,並且想方設法創業還錢,這確實可以作為一個正面例子,拿出來做示範。但換句話來說,如果老總的兒子有這樣的意識,也不需要去玩這一套把戲。

如果到了時間兒子還不上,做父親的怎麼辦?
這不是給父子倆添堵,進退不得?
你說多給寬限時間,那借款的意義何在,後續不會想方設法的糊弄過去?
如果強制要還,難道還要通過法律途徑追討債務?

不過看了 @才大千 答案,突然腦海里浮現了一個套路:

還不上怎麼辦?
逼婚啊!


挺好的,總比給完錢說不圖回報卻還要念一輩子讓人愧疚來的好


很好。


什麼事情都是好的面和壞的一面


以我的經驗來看,大學之前如果家裡人對電腦、手機等管的比較嚴的,大學後更有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在電腦和手機上。反而是那些從很小的時候,家長對自己子女玩電腦幾乎不太管制的人,這些子女反而不太可能有網癮。類似的對子女的財務有過多的管制,也有可能讓他們在真正有錢的時候,不太會管理財富。國外中巨額彩票的大部分人都會在幾年後破產這可能不適合中國就不說了,我更經常看到的是,對於有錢的年輕人,他們會有更多關於如何賺更多錢的想法,反而是那些沒錢的人,就只知道一些簡單、回報低的勞動。所以反對。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也許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自己當初所討厭的樣子」這句話?
為什麼要學跟自己專業或者工作不相關的特長呢。?
給自己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項?
現在壓力這麼大,生孩子意義何在?
為什麼「乖」孩子容易自責、自殘、自殺?

TAG:教育 | 心理諮詢 | 家庭關係 | 親子關係 | 借貸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