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三分球當道的小球時代,隨著科比的退役,中距離後仰跳投以及低位轉身後仰跳投等絕技是否面臨失傳境地?

喬丹發揚光大,科比爐火純青的絕技,要失傳了嗎?


請理解題主的問題和本回答的意思。

以題目而論,中距離後仰跳投和背身翻身跳投並不算什麼絕技。只是在當下,使用頻率大幅降低了而已,正如其他答主所說,有得分效率的考量在裡面。

勇士的利文斯頓和湯普森巴恩斯、馬刺一幫老妖小怪、哈登(別說哈登迷戀三分籃下了,忘了人家去年西決的時候連打湯普森五回合了嗎)、德羅贊、維金斯拉文、阿福拉羅安東尼、威少杜蘭特...隨便在哪只隊伍里都能找出幾個喜歡在中距離花式作業的傢伙。這叫失傳嗎?

然而籃球比賽不是簡單的得分效率――三分比兩分多一分――決定的,以本賽季來說,最喜歡打三分籃下的火箭隊,以及最喜歡中距離的馬刺隊(可人家三分命中率聯盟第二→_→),一臉懵逼吧?

阿杜都說了,人家不在乎數據效率之類的東西,中距離有機會就投,沒機會就不投,投進了算兩分,沒進就好好防一波。人家不想那麼複雜的東西。

所以中距離和背打怎麼可能失傳?三分+籃下是有其局限性的,三分不進就是大概率的丟籃板――火箭隊大多數被快攻被轉換進攻的失分都來自於此;突進籃下就是大概率被包夾然後失誤。沒錯,現在的防守基本上都是防三分籃下放中距離,可你看看艾利斯科比保羅格里芬是怎麼用中距離跳投讓馬刺頭疼的,你看看開拓者是怎麼用擋拆後跳投和內線球員的中遠投打敗勇士的。中距離範圍那麼大,籃球技術那麼多,只要有機會、有優勢,沒人會放棄使用,只不過視比賽局面決定用不用、怎麼用、什麼時候用而已。

這一球,格里芬背打迪奧,被禿子包夾,迫使其面筐後撤。
在此之前,快船上了格里芬和小喬丹以克制馬刺的內線優勢,於是就有了格里芬背打迪奧這麼一個戰術安排――這個決定是有道理的,人家有身高優勢,背打迪奧能吸引馬刺包夾,製造空位(然而最後並沒有分出球)。

足夠說明問題了,只要有對位優勢就有背身機會。倫納德有身體和技術優勢、利文斯頓打哪個控衛都是錯位、湯普森在二號位上也有不錯的身高優勢、詹姆斯就不說了。

技術都有,沒有也能練,主要還是看使用方和使用對象。總之,中投和背打(無論是何種形式上的)真不算什麼失傳技,不要說內線了,就算是外線,這都是再常規不過的武器。只是使用頻率的問題而已。

最後還是想說一句得罪人的話,不要因為科比要退役了,就把情懷什麼的隨便添加到奇怪的地方上去,情懷雖好,可不要貪杯。


大多數時候,數據不會騙人。

本賽季,NBA只有4支球隊中投得分佔比超過20%(尼克斯、馬刺、公牛、森林狼)。這是有史以來的最低值。在上賽季,聯盟有6支球隊中投得分佔比超過20%。在2012-13賽季,這個數字是14支。在1999-2000賽季,聯盟只有一支球隊中投得分佔比未超過20%。它是火箭隊的15.6%(這是多麼悠久的厭惡中投的傳統啊!)

所以,中投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在此前我們經常討論三分球得分佔比的提升,而提升的份額只能來自於中投的減少。三秒區畢竟是球場上得分效率最高的區域。

這個道理我們老早就懂了。中投的低效不僅僅是體現在靜態的數據上。很多時候,中投還是場上最難以吸引包夾或者給進攻創造空間的手段。此外,當你運七八秒然後中投的期間,隊友大多時候都在看你表演而沒有跑位。

正因如此,莫雷的數據分析一度大行其道。火箭隊近年的中投得分佔比都沒超過10%。當然了,其他球隊沒有火箭如此極端,但大多數教練都同意,減少低效的兩分球是提升進攻效率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如果你一定要投那種長兩分,為何不退後一步投三分呢?

這個賽季開始之前,奇才後衛比爾就表示,他要減少長兩分。「老兄,我整個夏天一直在說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別投那些長距離的兩分球,」比爾有理由要這麼做。上賽季常規賽,比爾共出手851球,其中27.9%是來自16尺-24尺的跳投,而這些出手中他僅命中了33.2%。這一數字是那些至少在這個距離出手200球的球員中第二差的。

但是,惠特曼卻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看位置,看他怎麼得到的機會,」惠特曼說道,「他不應該去投那種接球就投的機會,那種情況下他往往會投長距離兩分球,最好還是在三分線外接球,然後帶一帶球,我還是希望他擁有在場上持球的能力,運幾下球,然後干拔跳投。這些機會是我們一直樂於接受的。」

另外,那些大比例投中投的球隊,有一些成績依舊名列前茅。馬刺本賽季的反潮流顯得特立獨行,戰績卻是十多年來的最佳。截止3月28日,他們的中投得分佔比為22.1%,排名聯盟第二。兩大得分主力萊昂納德、阿爾德里奇都有大量的背身及中投得分。

快船近幾個賽季一直是55勝常客,它們的中投比例也穩定在前列。保羅和格里芬的擋拆後,球如果還在這兩人手中,便會有很大的概率以中投結束。保羅的中投得分佔比達到29.2%,格里芬則是32.7%。

今年1月13日,雷霆對陣森林狼。凱文-杜蘭特最後1分44秒包辦了球隊全部11分,合計四個中距離及三個罰球,幫助雷霆101:96取得勝利。賽後杜蘭特表示,中距離並沒有過時。「我不是學分析學的,」杜蘭特說,「我認為數據分析有時候很酷,但是這其實讓人們忽略了比賽中的很多記憶,我認為那才是基本的。邁克爾-喬丹,科比-布萊恩特,克萊德-德雷克斯勒……中距離是這些偉大球員一直在做的事情。我讓我的射程涵蓋了這三個範圍:在籃底下,中距離和三分球,我不會讓中距離投籃消失在我的比賽中的。」

當三分球大行其道,中投比重被嚴重壓縮,但依舊頑強地存活著。因此,是時候跳出數據分析,去審視中投在比賽中的作用了。

首先,中投是一種低效但低風險的得分方式。與此相反,三分球則高效且高風險。

近些年來,中投因為低效而飽受詬病,但那只是從靜態的數據而言。實際上,三分球雖高效,但蘊藏著丟籃板的風險。當你中投命中率45%,就會產生55%的籃板機會,但三分命中率35%,就會產生65%的籃板機會。假設籃板率相同,你就少了10%的籃板(即更多的里外里四分五分)。在關鍵時刻,一個回合的多寡都會決定比賽的走向。相比之下,把錢放銀行利息雖低,但風險小收入穩定呀。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也寫過。

相關數據統計,在過去五個常規賽季,三分出手次數與勝率的關聯性只有0.275,但三分出手次數與進攻效率的關聯性接近0.5。與勝率和進攻效率關聯性最高的是三分命中率。

上面的數據表明,高三分球出手次數帶來了高的得分數字,拉伸了空間,但給防守造成了不穩定。所以,三分球出手多了,進攻效率會提高,但未必帶來勝利。而如果三分球命中率高了,得分增多的同時,也不會因投丟回合太多給球隊攻防帶來太多的后座傷害。

事實上,對巨星而言,這種低效是相對的,並且本身不致命。保羅、帕克等人的中投命中率都超過40%,德克甚至一度達到了48%。巨星能將一種低效的毒瘤打法高效地執行,這是他們享有無限開火權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當JR、克勞福德在中距離投出一記干拔顏射,你就會忍不住抓著頭髮喊「NO!!"

其次,中投是一種重要的持球進攻手段。

大學的時候,隔壁宿舍一個高手告訴我,高手是一定要會中投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領會這句話的深意。直到球看得越來越多我才發現,巨星可以空位跳投不溫不火,但中距離得分技能匱乏,便一定會付出代價。

比爾上賽季的干拔命中率只有34.9%,但惠特曼依舊只是要求他減少接球就投的長兩分,並希望他堅決地投干拔中投。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事。如果你不會幹拔中投,拿球時對手就會給你一兩米的空間。隆多、埃文斯得到的就是這種待遇。

當然了,也有一種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去三分線外干拔跳投。哦,我忘了註明,這只是針對庫里一人而言。因為他的干拔三分命中率都達到42%%。實際上,你連干拔兩分都不準,還要去干拔三分?事實上,我國晉朝時就有一位大帝思考過這個問題:「干拔兩分打鐵?何不投三分?」

所以,對於巨星而言,三分是一種必備技能——如果你不想拿球時被放空一兩米的話。對於副攻手及角色球員,一定程度的中投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當你在三分線面對對手干擾時,如果不能點起對手,並運一步進三分線跳投,球就會停滯在你手中,這次戰術也就宣告終結。

從這種意義來講,中投也是一種懲罰性的武器。

當前,很多球隊在防守時都會放中距離,掐三分線及三秒區。如果你放棄了中距離,就等於放棄了進攻時球場一半的空間。此時,對手需要佔據的防守空間,也縮小了一半,布防自然更為從容。

但面對保羅這種中距離干拔高手,這種防守布置就會遭到懲罰。在今年對陣勇士的比賽中,保羅便多次命中這種無人防守的干拔中投。在前幾個賽季,保羅的干拔中投,也是第四節末端統治比賽的殺招。

而在這個擋拆橫行的時代,你不會中投的話,便根本策動不了擋拆。因為,當你繞過大個子給你的掩護進入三分線時,面前通常有廣闊的空間。當然了,如果你像庫里一樣三分神准,那自然可以無視這一點點甜頭。

另外,越來越多的對手開始玩換防。這時,你不會背打就有可能面臨被小噸位的對手防住的尷尬。這方面的笑柄,直到今天我們還記憶猶新。比如07年季後賽首輪的德克,2011年總決賽勒布朗背打不動巴里亞,勇士一上五小喬丹就吃癟,諾阿被三號位防住……相比之下,像巴恩斯、利文斯頓等人,便有很多給予對手懲罰的經典案例。

所以,中投效率雖低,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你的上限。安東尼·戴維斯的per值高達31,加入了喬丹、詹姆斯、張伯倫的行列,但沒人認為他跟後面幾位是一個級別的。這個時代的內線並不需要有全套的背身武器才算得上有統治力,但是,當所有的戰術都跑不靈的時候,你必須能夠獨自拿球解決問題,或者成為源頭重新盤活進攻。此時,背身及中距離單挑,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人公眾號:不才在別處(zengbucai1985)

http://weixin.qq.com/r/5TlJUTDEZW0arXQy92z3 (二維碼自動識別)


哪怕是在投三分最多的勇士隊里,也需要利文斯頓這個背打單挑手,湯神和巴恩斯有時也需要打一下這樣的球。
有時候這是戰術安排,有時候這是戰術跑不出來空位時需要的單打。
擁有未來的維金斯也有純熟的背打技巧。
這項技術不是失傳,只是看到的少了。


突破和三分是比較合理高效的進攻手段,而殺死比賽的往往是中投。這就是為什麼防守一直十分嚴密的馬刺這麼多年一直都比較怕科比的湖人而不是其他人其他球隊。


減少中投是籃球發展的必然規律,雖然不至於到失傳的程度,但也是一定會大幅度減少。
以樓主所謂「爐火純青」的科比為例,他生涯大號兩分(16英尺外的中投)比例佔到出手的28%以上。命中率只有一般的40.3%。而當前聯盟平均三分球則在35%以上。
也就是說,即使是「爐火純青」的科比投一次長中投得分期望也只有0.8分,而聯盟平均水平出手一次三分球期望也有1.05分以上。兩者差距是相當明顯的。一次進攻就差距0.25分以上,4次進攻就差1分。
當前中投更多的存在於戰略意義上,與其經常去投不如告訴防守球員我有能力去投。在中投區域具有威懾力讓防守方分散精力就足夠了。


未來的中距離跳投也好,背身單打也好,面框三威脅也好,都是一種對防守球員的威懾。
三分和上籃是最有效的得分方法,也是最好防的得分方法。
三分線外緊貼,突到內線中鋒協防就可以了。
這時候如果你會一手急停中投,防守人就不敢在三分線就貼你。怕你突到一半中鋒來不及補防你就投了。這樣有了一定的空間,你才好出手。
庫里是依靠擋拆得到一點點空間之後的強行出手,還有突破之後的後撤步三分球。
這種投籃方法保持這麼高命中率,這是他的本事。
其他的449名球員,都不行。


說到中距離不得不提38歲還能拿40分的老司機了,老司機受制於運動能力的下降,背打強擼越來越少,但中距離進攻比重依然高。新生代球員里,馬刺的萊昂納德,凱兒安德森都是中距離背打見長的,勇士的巴恩斯利文斯頓也是,還有森林狼的威金斯。當然,要看腳步美如畫的,唐斯未來可期。題主問這問題無非強行帶情懷罷了,睜開眼睛看看,這些技術還真沒有也不會失傳,不過能把這些技術都練的像科比那麼好估計幾年內是很難有人做得到了。


首先絕對不會失傳。
你去野球場上看看,能後仰的老大爺不在少數。
只是幅度不大效果不好罷了。

後仰作為一項技術,並不是喬科二人專有的,他們只是把這項技術結合腳步運用到了極致。
要說後仰,現在的萊昂納德杜蘭特泡腳等人,都也很不錯,只不過沒有喬科二人那麼極致罷了。

如你所說,現今聯盟中距離和低位確實少了很多,但這並不是三分球盛行造成的。

事實上,三分球盛行和中距離低位單打減少,是一個並列關係,他們的背後,是越加講究效率的聯盟和分工越加嚴格的球員。

故事還要從08年的綠軍說起,08年綠軍三巨頭會首,誕生了兩件事情,一個是現代籃球的球星扎堆現象,另一個是現代籃球的分工。

其實球星扎堆和籃球分工並不是綠軍原創,早在showtime等更加古老的時期,就已經有很多球隊擁有多名明星球員了。
籃球分工也並不是綠軍首創,再往前幾年,活塞就是工業化分工的成功代表。

然而在綠軍之前,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所欠缺,從互聯網社交網路媒體,到球員市場球員身體素質,都無法讓扎堆和分工這樣的籃球方式普及。

08年綠軍三巨頭聚首,仨老頭一合計,咱們誰也沒有當年那種一個人扭轉乾坤的能力了,要不不擅長乾的事,我們就不幹了,只干最擅長的吧。於是阿倫主攻三分加內特主攻高位和防守皮爾斯主攻單打,再搞來帕金斯專職防守隆多專職組織。

這樣的方式,很快取得了成功,並在當賽季擊敗湖人拿下總冠軍。值得一提的是,湖人隊相比於綠軍,簡直就是舊時代籃球的代表,也算是最後的榮光。他們執著於內線進攻和超級巨星單打獨鬥,卻在三分球和控球後衛上和整個時代格格不入。

綠軍成功後,他的模式經過新時代媒體等等進一步發酵,再加上聯盟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身體素質優秀的鋒衛搖擺人和控球後衛,再加上中鋒恰好凋零,於是多支球隊開始紛紛效仿。

爭取讓球隊擁有更多的大牌球星,爭取讓球隊有更多的分工。

以往在聯盟里,球員們大多數都是「進攻尚可,防守一般」這樣各項都很均衡的。但是帕金斯隆多等人的用處,以及拉沙德劉易斯超級大合同,讓聯盟無論是總經理還是球員都意識到,這樣的零件式的角色球員,即使有一些短板,也比以往的那種普通的球員,更加適合球隊,也能拿到更好的薪水。所謂一招鮮,吃遍天。

得到劉易斯這樣的球員後,再加上同樣分工較為明確的魔術隊,再加上尼爾森特科格魯的突然爆發,魔術也很快站上了總決賽舞台。

奈何湖人那年阿里扎三分球命中率翻了一番,拜納姆也痊癒復出,科比更是天神下凡。新時代籃球的一次嘗試就這樣敗倒在舊時代籃球的代表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看科比,有那種古典主義英雄的氣息。

隨後幾年的總決賽基本上開始逐步確立了新時代籃球的一些特徵。總的來說,和舊時代球星經常需要大包大攬對比起來,就是,我只干我自己最擅長的幾件事,別的事我不管。

中鋒從進攻中心退化成防守核心,不再擔任進攻的任務,最多參與策應。甚至中鋒弱化成大前鋒。比如小牛錢總馬刺斯普利特勇士博古特。

大前鋒射程愈來愈遠,並要有一手很好地傳球。比如小牛諾天王熱火波什到現在的追夢格林。

小前鋒和得分後衛越來越偏向3D,有三分有防守,有一定的面框能力。熱火那兩位除外,他們不是角色球員。

控球後衛如你們所知,庫里威少利拉德,這個位置還算相對開的花多一些的。

在這樣的體系之下,球員們都像是零件或者拼圖,講究的是團隊運轉。球員和體系互相作用,體系成就球員,球員亦成全體系。

相比之下,低位背打,往往發生在單打的時候,容易把整個球隊排除在外。況且在3d鋒線盛行的時代,沒有那麼多人熱衷於低位了。
中距離,則因為3d球員的盛行,開始變得低效,既然我多走兩步就能投三分,為什麼要選中距離呢。

勇士確實在掀起一場籃球革命,他們對籃球的改變是劃時代的。
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這樣的籃球革命,並非是一日成型的,而是經過數年的檢驗試驗,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水到渠成的。如果沒有前人對籃球的不斷探索,勇士這樣的風潮,只怕還要再晚幾年。

而置身這樣的浪潮之中,大概會有很多人非常懷念那個四大後衛四大中鋒的英雄時代,可惜這就是潮流,這就是籃球,他總要不斷的發展的。

既然如此,何不坦然接受,並為新時代的到來和新輝煌的締造鼓掌喝彩呢。


瀉藥,
對於一些身高2米左右的球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退化,總要找到新的技能包,年齡上升,那麼加強投籃是很需要的,所以,三分和背身還是必要的,你不能一輩子投三分啊,畢竟得有威脅才有空間,而身為球星,年齡上升,那麼背身就更顯重要,就像喬丹,科比,詹皇(他已經在加強了,雖然只有30歲)所以,不會失傳的,只是用的沒那麼多了,但是,看看這類球星,依舊會去使用的。


馬上會出現三分線外背打、三分線轉身後仰跳投、。


-

有一個球員,他平均每晚上在中距離投籃15次,命中率接近50%,就是喬丹,跟他接近的也只有德克,同位置的球員基本得仰望!!

美如畫的跳投確實好看,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進攻效率比較低的得分方式,具體@毒舌NBA已經解釋過了!


還有就是,我經常說的,不要被美如畫的跳投騙了,因為數據不大會騙人的!!


-


我覺得題主問的應該是:科比的以後仰跳投為代表的常態化高難度進球(tough shot)要失傳了嗎?


可能真的要失傳了。

如果有什麼理由能讓我無法斬釘截鐵地說是的話,可能就是從庫里的三分上能看出些許老大的影子吧。


後仰式的中投沒了就沒了吧,中投不比三分球高貴。況且中投也不可能亡。
最珍貴的是內線的低位技術,


雖然從數學模型的角度說,三分球在得分方面受益最大,33的三分命中率等於50的兩分。而大部分選手能夠兩分命中率50以上的出手範圍是籃下,總兩分達到50的人不多,三分達到33以上的大把多。問題是現在的戰術水平和運動員的實力在實踐中根本做不到三分比例大於兩分或者絕大部分出手出自數學上最受益的三分和籃下……很輕易就可以知道至今NBA所有球隊的出手分布依然以兩分為主,所以兩分出手的技術和戰術依然是主流。哪怕是最紅的勇士,也是以兩分得分為主。籃下和中距離的兩分球方式起碼很長時間沒有失傳的可能性。如果某一天會出現普遍性的某隊投籃80個,三分球40,50個,作為球迷才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


結論:不會。
原因:個人進攻的一個關鍵在於出手空間,另外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

解釋:從數學期望上來看,33%的三分球命中率和50%的兩分球命中率,確實效果差不多。但殊不知,實際比賽中有多少的三分出手是強側牽制、吸引包夾轉移到弱側的空位三分?這是因為在任何位置投籃都是需要出手空間的。而現在三分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足夠的豐富,以至於單靠個人技術人為製造出手空間。即使是本賽季三分命中率最高的倫納德,大多投出的也是空位三分。從我看球到現在,只見過兩個人有這樣的能力,麥迪的干拔三分,和現在庫昊的超遠不講理三分。這說明了什麼,這種自主創造空間的投籃能力甚至都不能被稱為技術,應該叫做天賦。麥迪的身體素質,日天的柔和手感,都是現象級的,很難作為一項技術傳播開來。但是兩分球技術就不同,背身單打、後仰跳投這些可不都是為了好看啊。這些都是在被防守球員盯住仍然能夠行之有效,並創造投籃空間的技術。相比於前面兩位大神的三分技術,中距離技術、低位技術更有可能開來。這也是為什麼大夢在退休這麼多年之後還可以開補習班,招到這麼多學生的原因。

我認為這類兩分球技術應該是超級巨星的一個標配技能。比方說在比賽關鍵時刻,你拿到球,所有人都知道你會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創造出手空間,命中關鍵球呢?去看看科比、甜瓜的那些絕殺,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另外很重要的,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在中距離和具備強大的投籃威脅,才能為弱側的隊友送出空位三分的機會嘛。所以這項技術不會凋零,反而會更加重要。其實,當防守重兵都集中在籃下和三分線時,中距離反而成為了可以利用的中空地帶,這就是豐富戰術的需要。

PS: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背身單打後仰三分之類的逆天技術。如果有一天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達到了可以完成這樣的動作,那或許真是一場變革,可能三分線就該再往外擴了。

還有十多天就是是我科的最後一場比賽了,二十年,青春,偶像。致敬傳奇!


作為一位12年的資深科蜜,我想來談談這個問題。
其實中距離後仰跳投和低位轉身後仰跳投並不能算為一項絕技。聯盟中大多數球員都會用這樣的動作,利文斯頓、巴特勒等球員都運用得不錯,當然了,還有司機。但是,在我看來,真正把這項技術結合併運用得最好的還真的只有喬幫主和科比了,並且真的有點後繼無人的意思,我這裡說的「後繼無人」指的只是可能再沒有人可以像他們一樣將這項技術做得如此淋漓盡致罷了。

在下的父親曾經瘋狂地愛著喬幫主,甚至公牛的比賽有時他都要記錄記錄技術統計之類的。而毫無預兆地,我迷上了科比(真的有點火炬傳遞的意思)。喬幫主退役後,我的父親就幾乎不看球了,只是我在看的時候他偶爾瞄上幾眼,就只是這樣他也驚嘆於科比的後仰跳投,驚嘆於他們的相像。

科比的後仰跳投是練出來的,而中低位背打是後期師從奧拉朱旺習得的,當然了奧拉朱旺在現在聯盟中的「學生」還有很多,其中不乏詹姆斯、霍華德(這貨現在好像有點只是藍領的味道了)這樣的大牌。可以比較一下,單看腳步就很明顯了,甚至就全聯盟來說,科比的腳步也是頂尖級的,放到歷史也不差,而腳步是基礎,可以為你扯開空檔繼而投籃,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背打虛晃,背轉身/前轉身接後仰,或者腳步再加轉身後仰等等等等。

總之,看喬老爺和科比的後仰與低位是一種享受,而看其他人可能很難有這樣的感覺。因為他們的動作真的是紮實、飄逸。甚至可以稱得上精美。而我前文中所說的「後繼無人」指的就是這種精美。

在這個小球橫行的年代,球場五個位置的概念已經模糊,隨便上五個人就可以打球,根本不用遵從真正意義上的位置,球場上可以沒有中鋒,可以沒有控衛掌控全局,就跟我們平常打野球一樣。雖然我是老派的球迷,也比較欣賞老派的打法,喜歡看著老一輩那樣慢慢的鑿進去打,但是我還是驚嘆於這樣的小球時代,它們的觀賞性前所未有,高效且有效。但是,真正到了關鍵的時候,關鍵的某一兩分,你還是可以看到利文斯頓或者伊戈達拉坐下來穩著打(當然這裡指的是低位單打),接一個轉身後仰,殺死比賽。(本賽季司機有好幾顆的關鍵球,就是這樣殺死比賽的。)

喬幫主之後,我們以為這個世界再不會有這樣一個人,打球好的同時打得還這麼好看,繼而有幸出現了科比,雖然喬丹是永遠無法企及的。希望將來還有哪怕只有一人,可以將這個動作做到如此極致。

我想,這不是一項絕技,只是他們恰好做得極致罷了。同時,我也覺得並不會失傳,可能會有一個小孩正對著電視機模仿著前人的動作,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等待著他的長大……


科比要偷偷的傳給卡哇伊


口比退役後,沒什麼人打球好看了,要麼力量衝擊,要麼投三分,當年nba那感覺一點沒有了,好懷念當年有喬丹,艾佛森,口比,卡特,買敵,威廉姆斯的時代。


科比的老爸曾說,明尼蘇達那個孩子像科比。說白了,作為影響一代人的巨星,老大的槍自然會有人扛。維金斯從新秀賽季開始,背身單打中投已經是常規化武器。對了,聖城2號面癱哥,他的低位背身中投同樣是常規武器,殺傷力極強。


未來的籃球是五個LBJ


推薦閱讀:

教科書式的投籃姿勢是如何練成的?
普通水平的籃球愛好者如何訓練自己的體能和技術?目標是普通學校的CUBA陽光組。?
一個人打籃球怎麼才不會枯燥?
打籃球左右手都運球自如是什麼感覺?
周琦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籃小組賽中的表現慘不忍睹,真的是心態問題嗎?

TAG:NBA | 籃球 | 科比·布萊恩特KobeBryant | 籃球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