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人追求所謂「德味」?

最近想買相機,看了徠卡和大法。其中在比較M和Q的時候發現各個論壇以及知乎貼吧之類的人以Q(可能)並非純血統而對Q嗤之以鼻。然而看樣片明明比240+28F2那紫邊暗角的片子質量要好,細節方面並沒有什麼太明顯差距,還有很棒的自動對焦很酷的微距轉換。有點不理解為什麼要排斥Q系列呢?只為追求所謂「純正的德味」么?M240真的比徠卡Q值得購買嗎?


首先,所謂的德味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最最膚淺的理解是,德國早的純正手工的就是德味。這個沒啥好講的如果你喜歡德國手工,那麼可能要M的膠片機才最德味,因為數碼機都是不純德的。

稍為偏向攝影的觀點的就是,德味是一種看上去簡單的設計,比如很少的鏡片,但實際上則是精心設計的比如帶APO消色差的;看上去很蠢的比如手動旁軸,但實際上可以預取景還可抓拍的;看上去光學指標已經不敵日系最新的設計,但從色彩反差等方面能夠獲得一獨特的風格。比如邊緣暗角,鍍膜等。其實日系的一些精品設計已經超過了德系的傳統經典鏡頭,雖然是可能用更大的尺寸。蔡司的一些新設計鏡頭很棒光學素質無可挑剔,但也讓人無法說是德味還是日味。


所以很多所謂德味可能從日系相機中拍攝然後後期處理更容易獲得,而買了徠卡M就獲得了德味是最可笑的認識了。

有的論壇常有人買了徠卡然後拍消防栓草地什麼的試機片就大呼德味,這種就不要和他們計較了,呵呵。


所謂「味」和各種「玉」不過是早年間日本和香港的中古器材商忽悠出來的一堆各種傳說而已。尤其香港人那種港式玄學,和那邊的音響雜誌一個腔調。
成像好歸成像好,我也一直喜歡M頭的精緻強悍。但徠卡蔡司祿來福倫達這些德廠從來沒說過自己的產品有什麼味,不過是一群粉絲在那yy得飛起而已……


如果你可以自由退貨的話
建議都買,自己玩過之後,就知道問題在哪裡
M(typ 240)+28F2是實打實的不處理畸變,開啟糾正後處理暗角和「Color Shift」,紫邊這種事情和馬賽克式感測器相關更多
Q(typ 116)的話,你用Iridient Developer打開DNG後,選擇不載入糾正,結果會讓你吃驚的,這裡不講
但,Q很好用,單手操作,可以微距,自動對焦,電子or機械快門both,這是和M不同的方式
此外,Q的話,不用接Finger Grip可以從後獲得支點

德味的話,現在是人們拿來,分別和其他人拍攝影調不同的一種方式
並不值得過分討論
因為這個詞本身就沒有明確的定義


Q的畸變,沒記錯的話,很誇張。紫邊倒是沒有多少。作為隨身機很好用,暗部提亮也沒什麼偏色,很難得。(動態還是不如索尼7R2)
徠卡28/2如何,我覺得是個人取捨問題了。紫邊暗角畸變場曲銳度,總要有犧牲對吧。


買不起的人酸唄


===========================
===========================

=========我是傻傻的分割線==================

===========================

我們維穩值班用的新頭盔,是不是「德味」很足?
啥?你們是在聊攝影?是在糾結入萊卡還是入蔡司?
呃……你們聊我先走了 ♂?


徠卡的賣點從來就是高水準做工、高逼格定位、大師的選擇,官方可從沒提過什麼「德味」....



一些人想體現出自己買那麼貴的東西比更便宜的良品的優勢。


因為如果你能用Q幹掉大M+28/2的話你叫那些人情何以堪啊,不能裝逼了,果斷要排斥你!


因為懶得調色.....(誤)


德國之前的相機技術和工藝都是領先的。是相機里的佼佼者,領頭羊。就好像提到毛片,大家就可以一致想到島國一樣。德國的鏡頭素質可以說到現在也是最好的,但是工業化日本是最好的。目前大多攝影師已經不追求德味了,所謂德味只是一個噱頭。真正的攝影師估計不會在意這個德味,而是德國產品的質量保證,和使用的體驗


這些人想從一個極為膚淺的點去概括攝影


「有些人」追求任何東西都和你無關,就醬。
你能理解自己對別人喜好的「不理解」,為什麼就不理解別人對「非純血統」的「嗤之以鼻」,拋開立場,你們是同樣的人啊。


推薦閱讀:

已有佳能85mmf1.2,是否有必要入徠卡50mmf0.95拍人像?
女生想要買徠卡相機,入門級,不為裝逼,純粹喜歡拍出好照片,不考慮預算有什麼推薦的?主要拍風景人物日常?
售價較高的徠卡鏡頭的光學水平是否超過佳能與尼康的旗艦鏡頭的光學水平?
Leica鏡頭,有何過人之處?
徠卡相機和單反該怎麼選擇?

TAG:攝影 | 相機 | 徠卡Lei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