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做到辭官歸隱永不復仕的文人除了陶潛(罷免的、不得志的不算)還有誰啊?

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太多了......

《唐音統簽》的作者胡震亨,萬曆二十五年舉人,由固城縣教諭,知合肥縣,薦補定州知州,德州知州,擢兵部員外郎,辭官回家編書。


《二十四詩品》的作者司空圖,唐懿宗咸通十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唐僖宗廣明元年,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廣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歸家隱居;天復四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後梁開平二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

書聖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永和十一年三月王羲之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無錫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六年後去逝。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乾隆十二年舉人,乾隆十七年特賜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後任順天鄉試間考官、會試同考官、翰林院侍講、日講起居注官,賜加侍講學士街。憂歸不復出。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直語補證》、《頻羅庵書畫跋》等


《子不語》、《隨園詩話》的作者袁枚,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先後於江蘇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沐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於乾隆十四年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隨園,吟詠其中,著述以終老,世稱隨園先生。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清代詩人張問陶,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江南道監察御史、吏部郎中。後出任山東萊州知府,後辭官寓居蘇州虎邱山塘。著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價重雞林,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詩人。

鄭板橋,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高啟,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洪武三年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給。洪武六年,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高啟為此撰寫了《上樑文》;因府治舊基原為張士誠宮址,有人誣告魏觀有反心,魏被誅;高啟也受株連,被處以腰斬而亡。


《河嶽英靈集》作者殷璠,進士出身,曾出仕,後辭官歸隱,詳情無可考。


清代詩人杜詔,康熙四十四年,聖祖南巡,獻迎鑾詞十二章,召試稱旨,特命供職內廷。康熙五十年舉人,五十一年欽賜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終養告歸,卜居南垞,倡導後進,為騷雅主盟。性好山水,嘗恣游諸名勝,皆作詩紀之。晚與道士榮漣僧天鈞結九龍三逸社,有廬山東林遺風。雍正十三年,薦舉「博學鴻儒」科,辭不獲,會病卒。詔天才秀逸,工於詩,尤善填詞。嘗選唐詩叩彈集十二卷,續集三卷,皆中晚之作。自著有雲川閣集九卷,與浣花詞、鳳髓詞、蓉湖漁笛譜、詞稿及論史諭略,(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清初文學家徐喈鳳,順治十一年舉人,十五年進士,十八年任雲南永昌府推官。順治二十年辭官歸隱。歸田後,自號荊南墨農。喈鳳工詩詞,著有滇游詩集、願息齋詩文集、蔭綠軒詞初集、續集、秋泛詩餘、兩游詩餘,總名為荊南墨農集,《四庫總目》傳於世。

東漢名士應奉,梁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福。延熹七年從軍騎將軍馮緄征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唐初著名詩人王績,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 、《酒譜》。


「吳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嘉靖二年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嘉靖五年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
「吳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弘治六年舉人,正德十年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任京兆應天府通判,託病辭職。


清初學者潘耒,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纂修《明史》,主纂《食貨志》,以浮躁降職,後因母憂歸,遂不復出。潘耒著有《遂初堂文選》二十卷、《別集》四卷、《遂初堂詩集》十五卷、《補遺》一卷,《類音》八卷等


清代詩人張維屏,嘉慶九年中舉,道光二年成進士。此後在湖北、江西任州縣地方官,一度署理南康知府。道光十六年辭官歸里。著有《張南山全集》。尚有《聽松廬詩話》、《藝談錄》、《國朝詩人征略》等有關談詩及文獻掌故著作。

金代文學家李俊民,金章宗承安五年以經義舉進士第一,任沁水縣令,並提舉長平倉事,進升朝請大夫。後棄官教授鄉里,隱居嵩山。金亡後,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謚庄靖。著有《庄靖集》。


明代學者楊士雲,弘治十四年解元,正德十二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後轉給事中。不滿仕途惡習,朝廷腐敗,假病回鄉。今存有《楊弘山先生存稿》,《栽秧》、《栽罷》、《見野婦挑菜》、《紫筍茶》、《旱》等詩。著有《郡大記》、《大理府志》。


清代文學家、書法家包世臣,嘉慶十三年舉人。官至江西新喻知縣。仕途不順,遂不求仕途,歸家以布衣自居。著《安吳四種》、《藝舟雙楫》、《皇朝書品》、《小倦遊閣文集》、《濁泉編》、《管情三義》、《齊民四術》等。


太多,看心情更。


謝靈運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宿敵有哪些?
為什麼成吉思汗能輕鬆打敗花剌子模?
如何讀王陽明的著作?
為什麼諸葛亮要放出陸遜?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被低估的皇帝?

TAG:中國文學史 | 歷史人物 |